从中日古典园林中吸取景观设计的养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日古典园林中吸取景观设计的养料
发表时间:2018-07-25T15:27:03.3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作者:杨敏敏
[导读] 摘要:中日两国的古典园林是东方园林的瑰宝,是世界园林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日本和中国在地理位置上同属于亚洲国家,因此两国的古典园林文化,对于现代的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身份证号码:51021519681022xxxx
摘要:中日两国的古典园林是东方园林的瑰宝,是世界园林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日本和中国在地理位置上同属于亚洲国家,因此两国的古典园林文化,对于现代的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日古典园林;现代景观设计;启示
1、中日两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关系
我国造园在农耕时代以后便有了广义上的园林。

殷商时期是中日古典园林的起源时期,主要以“囿”的形式出现,其主要使用权为皇室贵族。

到秦汉时期,开始出现以建筑为主的宫苑,此时“一池三山”的园林布局形式开始初步形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受到文人士大夫的影响,园林开始崇尚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

到隋、唐、宋时期,由于经济繁荣、国家昌盛,园林规模开始扩大。

唐代主要是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创作方式,到南宋时期主要以写意为主,此时对日本的园林影响最大。

明清时期便是私家园林发展的高峰时期,文人风格成为造园艺术的标准,以“山水画,山水意境”为追求。

日本的园林发展一般将其分为六个时期,初始阶段→奈良时期,相当于我国东晋→盛唐时期,此时中日两国交流频繁。

期间主要是吸收中国“天人合一”的造园思想,同时融合日本本土的土著文化,写意手法开始萌芽。

发展阶段→平安时期,此时日本园林开始受中国园林的影响,探索自己园林发展的道路。

“池水筑山亭”、“神泉苑”等具有日本文化特色的造园思想开始频繁出现。

特色发展阶段→镰仓、室町时代,这一阶段相当于是中国南宋到元朝中期的时候。

这一阶段南宋的写意山水和禅宗对日本影响较大,日本园林开始向抽象化转换,枯山水园林开始出现。

成长阶段→桃山时代,此阶段相当于中国的明代。

日本茶道开始盛行,手法写意、思想境界高的“茶庭院”开始出现。

成熟阶段→江户时期,开始出现“廻游式”的风景园。

平坦广阔的园林中整体大气、模拟自然,局部采用写意的手法点缀茶亭和文人亭。

2、中国当前景观现状分析
随着房地产的发展,“速成景观”成风,规划设计缺乏深思熟虑,项目施工周期短,施工粗糙。

景观的形成是人工规划设计,自然发展的结果,由于项目周期缩短,因此导致树木的大量移植,以至于树木在移植过程中受到损害,最后枯死。

中国的“拷贝景观”已然成风。

景观照搬照抄,注重形式,没有因地制宜的进行设计,以至于景观缺乏地方特色。

比如为了模仿欧式风格,在周围建罗马柱,为了模仿日本园林,便随便放几个石灯笼等等现象缺乏考虑,导致景观不伦不类。

再者,用人工取代自然,导致原本良好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比如对于一些广场河道的大面积硬化等。

还有如“景观注重形式美化、忽略其功能”往往注重视觉形式美而设计,强调记忆性和展示性,而忽视其基本的使用功能,以至于本末倒置等等问题。

3、中日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的启示
与其说景观设计是为了去设计适合人类居住生活的空间环境,不如说是去为了解决人与自然相冲突的矛盾。

现代人喜欢生态、自然、环保,主张人工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古典园林的“天人合一”的造园思想相同。

同时现代公园的建设旨在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休闲、放松的环境,与古典园林中的闲情逸致的造园思想也不谋而合。

从古典园林中来谈现代景观设计实际是对于中国景观的追本溯源。

首先是现代景观对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的借鉴。

以苏州园林为典范,园林中的借景手法是增加景深,丰富园林视觉最常用的手法。

借景中又有“对借”、“仰借”、“俯借”等,同时“对景、框景”也经常在古典园林中运用。

比如苏州拙政园(图1),通过枇杷园的圆形门洞来看雪香云慰亭,从倒影楼窗口看对面两亭,很巧妙的运用了“借景”、“框景”、“对景”的设计手法。

这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可以借鉴和继承这种高超的手法,可以创造出很多令人惊喜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感受。

图1苏州拙政园
其次是空间处理技巧的运用。

如留园的入口在建筑底层和巷子中穿过,压缩了人的视觉空间,营造出了曲径通幽的效果。

还有对于材料的选择。

中日古典园林中对于材料的选择往往是注重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当代出现的新材料如混凝土、钢材、玻璃等材料与传统材料如:青砖、灰瓦等结合运用,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土植物的选择也是对于本土材料选择的一种回应。

古典园林中植物的选择以本土的观形植物为主,观花、取色植物为辅。

同时还应该注意花的季相与花期的变化,花木的选择与使用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同时枯山水不主张种植高大的植物,这些造园技巧在现代景观中的庭院景观可以借鉴传承。

图2 日本园林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不管是强调师法自然,还是高于自然,主要还是强调对于“自然”的艺术处理。

差别之处在于艺术处理的内容、手法和侧重点。

当然现代景观也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古典园林,毕竟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态度都具有一定的差异。

因此,现代景观设计在继承古典园林自然观、造园手法的同时,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有其自己的拓展之处,就像日本的园林,早期开始借鉴古代中国的造园思想和造园理念,经过时间的积累、历史的发展,结合本土的地域文化,渐渐将园林发展成为一种独具日本特色的日式景观
风格。

这种变化和发展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结束语
古典园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无论是从它的造景手法,还是对于景观意境的营造,都具有极强的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一种具有特色的景观风格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积累,也需要一代代景观工作者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勇.日本古典园林发展演变及其特征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
[2]王智明.从中日古典园林中谈现代景观设计[J].艺术品鉴,2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