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心理概述
1、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人的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1)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2)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人脑只是人的心理产生的前提,提供了人的心理产生的可能性,而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还必须依赖于客观现实。

因此,心理的产生必须具备脑与客观现实两个条件。

(3)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主观性是指一定的个人或主体对客观现实带有主体自身特
点的反映。

对同样的客观现实,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往往反映各不相同。

能动性是指一定的个人或主体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自觉、积极、主动的。

它集中体现了人的心理(即意识)的主要特点。

人有意识,能自觉确立目的,制定计划,调节行动,克服内部、外部的困难,达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目的。

2、人的心理现象
人的情绪和心理变化等统称为人的心理现象,通常分成两个方面,即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主要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
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

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常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

按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情、意。

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是统一的心理过程的三个不同方面,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认识过程是引起人的情感与行动目标的基础,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与意志行动起着动力或阻力的作用;意志品质如何,又反过来对人的认识、情感和目标的实现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2)个性心理(一个人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一个人整体精神面貌的反映,由个性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组成。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和改造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不仅有认识、情感、意志各种心理过程,还会表现出每个人特有的心理特点,这些不同的特点,就构成了人们心理上的差异。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点,就叫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与性格(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

一个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会稳定地贯穿在他的全部行为活动中,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一个人的性格特点,预测
他在某种情境中的表现。

性格表现着一个人的品质、道德行为和世界观,他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

二、科学的健康观念
关于健康内涵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自身认识的深化,正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那种认为只要身体没有疾病、生理机能正常就是等于健康的观念正在被一种“立体健康观”所替代,即健康应由心理尺度、医学尺度和社会尺度来评价,健康的概念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走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郁症就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世纪病”。

三、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
1、什么是心理健康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

心理卫生学者阿可夫(A br A rk of f)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具备:“有价值心质”的人,即:①有幸福感;②和谐(指在情绪平衡,以及欲望与环境之间协调);③自尊感(包含自我了解,自我认同,自我接纳与自我评价);④个人成长(潜能充分发展);⑤个人成熟(个人发展达到该年龄应有的行为);⑥个人统整性(能有效发挥其理智判断力及意识控制力,积极主动,能应变);⑦保持与环境的良好接触;⑧从环境中自我独立(独立自主,自由而自律);⑨有效适应环境。

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指的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
在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美国学者坎布斯认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应有4种特质:①积极的自我观念(悦纳自己,体验自己存在价值,积极观念占优势);②恰当地认同他人(认为别人存在价值,认同别人又不依赖或强求别人);③面对和接受现实(实事求是地去面对和接受现实考验);④主观经验丰富,可供取用(对周围的事及环境有较清楚的知觉,不会迷惑或彷徨,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中储存各种信息、知识、技能并能随时提出使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①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②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③能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④生活的理想切合实际;
⑤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⑥善于从经验中学习;⑦能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⑧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⑨能在不违背团体要求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⑩能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适度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台湾学者王沂钊历经多年的研究,认识到唯有健康的心理,才会有健康的生活习惯与身体的健康,能在社会上保持较高的效
际关系,并能在其中分享快乐,分担痛苦,社会支持系统强而有力。

④独立、自主、有责任心。

对周围的人与事均有独立自主的见解,不盲从,热爱并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学习、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并能在负责的工作中体验生活的充实和自己存在的价值。

⑤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能正确地认识环境和处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能保持与环境的良好接触,善于将自己融入到不同
的环境中,是自己的心理需要与社会协调统一,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