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A移动通信系统实验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CDMA系统课程设计

CDMA系统课程设计

CDMA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CDMA系统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1)了解CDMA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2)掌握CDMA关键技术,如多址技术、信道编码、功率控制等;(3)熟悉CDMA系统在现代通信领域的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CDMA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分析实际问题;(2)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验证CDMA系统的性能;(3)学会查阅相关文献,掌握CDMA领域的研究动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CDMA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与协作能力;(3)使学生认识到CDMA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CDMA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2.CDMA关键技术,如多址技术、信道编码、功率控制等;3.CDMA系统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4.CDMA系统在现代通信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1-2课时:CDMA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第3-4课时:CDMA关键技术,如多址技术、信道编码、功率控制等;第5-6课时:CDMA系统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第7-8课时:CDMA系统在现代通信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CDMA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CDMA系统在现代通信领域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CDMA技术的实际应用;3.实验法:学生动手进行实验,验证CDMA系统的性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CDMA系统相关教材;2.参考书:提供CDMA技术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论文,供学生拓展阅读;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CDMA系统;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CDMA系统实验所需的硬件设备,如基站、手机等;5.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信息,如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

实验一FH-CDMA(跳频码分多址)移动通信

实验一FH-CDMA(跳频码分多址)移动通信

实验一FH-CDMA(跳频码分多址)移动通信一、实验目的1.了解FH-CDMA(跳频码分多址)移动通信原理。

2.了解一种常用的正交跳频序列—RS编码序列。

二、实验内容1.测量FH-CDMA移动通信实验系统发射端及接收端锁相频率合成器控制电压,了解收发两端频率是否按同一跳频序列同步跳变(同地址FH-CDMA)或按不同跳频序列跳变(不同地址FH-CDMA)。

2.测量同地址与不同地址FH-CDMA发射端及接收端各点信号与数据。

三、基本原理基带信号对载波调制后发射,载频来自频率合成器,在跳频序列(常用PN序列即伪噪声序列:PseudoNoise sequence)的控制下随机跳变(最简单的控制方法是以PN序列值作为频道号)。

收端的本振亦来自受跳频序列控制的频率合成器,接收频率随机跳变。

当收发二端频率按同一跳频序列随机跳变,并且达到同步时,接收端就可解调出发端信息。

当收发二端频率按不同跳频序列随机跳变时,二端频率在任何时刻都不相同或相同的概率极小,即频率序列相互正交或准正交,接收端收不到发射端的信息。

以上两种情况,前者为同地址FH-CDMA 用户正常通信过程;后者为不同地址FH-CDMA用户之间相互干扰关系。

四、实验步骤1、观测TX-BS及RX-MS的锁相频率合成器环路控制电压uct及ucr2、当占空比为0.1时,可观测到二套收发信机uc同步随机跳变,即同地址同步跳频;当占空比为0.9时,可观测到二套收发信机uc以不同方式随机跳变,即不同地址跳频。

3、将示波器一个通道接至收端AFO,另一通道顺次接至发端uct及D1,以收端AFO为时间参考,在同一座标纸上记录发端uct、D1及收端 AFO波形,得到同步跳频工作过程图。

4、当K4灯闪烁占空比为0.1时,接收端DK输出发端调制信号(D1=10101100…循环重复)。

将示波器一个通道接至发端D1,另一通道顺次接至收端AFO、DK1、DK2、CLK(上升沿有效)、DK,以发端D1为时间参考,顺次测量并在同一座标纸上记录发端D1及收端AFO、DK1、DK2、CLK、DK波形。

CDMA扩频通信系统实验

CDMA扩频通信系统实验

CDMA扩频通信系统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将扩频解扩的单元实验串起来,让学生建立起CDMA通信系统的概念,了解CDMA 通信系统的组成及特性。

二、实验内容1.搭建CDMA扩频通信系统。

2.观察CDMA扩频通信系统各部分信号。

3.观察两路信号码分多址及其选址。

三、实验步骤1.关闭实验箱总电源,按如下要求搭建CDMA通信系统a.在发射用实验箱上正确安装CDMA发送模块、IQ调制解调模块及信源编译码模块。

b.在接收用实验箱1上正确安装CDMA接收模块、IQ调制解调模块、PSK载波恢复模块及码元再生模块。

c.在接收用实验箱2上正确安装CDMA接收模块、IQ调制解调模块、PSK载波恢复模块、码元再生模块及信源编译码模块。

d.发送实验箱上连线:用台阶插座线完成如下连线用同轴视频线完成如下连接e.接收实验箱1上连线:f.接收实验箱2上连线:用台阶插座线完成如下连线用同轴视频线完成如下连接2.发射实验箱上天线开关置于“发射”,即按下。

接收用两台实验箱上天线开关置于“接收”,即弹起,将发射及接收天线直立并拉至最长。

3.观测发射输出实验箱的输出信号a.将发送模块上“GOLD1 SET”拨码开关第1位拨为1,表示将输入的基带信号进行差分编码;第2-8位拨为任意非全0二进制数,(扩频码为Gold序列)。

b.将发送模块上“GOLD2 SET”拨码开关第1位拨为1,表示将输入的基带信号进行差分编码;第2-8位拨为不同于GOLD1 SET的任意非全0二进制数。

c.示波器探头接IQ模块上调制单元的“输出”测试点,调节该模块上电位器“W1”使该点信号电压峰峰值为1V左右。

4.观测接收实验箱1的接收信号(数据传输)a.示波器探头接接收模块“输出2”测试点,调整“幅度”电位器使该点信号电压峰峰值为1.6V左右。

b.将接收模块上“GOLD SET”拨码开关拨为与发送模块“GOLD1 SET”相同,按复位键完成设置。

c.按实验十三中方法调整CDMA接收模块,使扩频码同步。

2024年移动通信技术电子教案

2024年移动通信技术电子教案

移动通信技术电子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移动通信技术的全面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网络架构、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如调制解调技术、多址技术、扩频技术、编码技术等。

3.理解移动通信网络的架构和协议,掌握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优化方法。

4.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新兴技术,如5G、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

5.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教学内容1.移动通信技术概述(1)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2)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3)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和特点2.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1)调制解调技术(2)多址技术(3)扩频技术(4)编码技术(5)信道编码和交织技术(6)数字信号处理技术3.移动通信网络的架构和协议(1)移动通信网络的架构(2)移动通信网络的协议(3)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优化4.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新兴技术(1)5G技术(2)物联网技术(3)移动互联网技术(4)其他新兴技术5.实践教学(1)移动通信设备的操作与维护(2)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优化(3)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

3.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验室实践,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网络规划与优化等技能。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考查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移动通信技术基本概念、原理、关键技术的掌握程度。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实验名称:移动通信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

2. 熟悉GSM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各种信令及其格式。

3. 利用实验平台,验证GSM数字通信系统中的一些基本功能,包括呼叫建立、清除和短信发送等。

实验原理:移动通信是指在无线电通信网络中,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通过无线电信道进行通信的一种方式。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将要发送的信息通过数字信号转换器转换成二进制数字序列,将之编码压缩后以射频信号的形式通过无线电信道传输给接收端,接收端进行解码反演后还原信息。

GSM数字通信系统为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技术,即将时间分成一段段时隙,不同用户在不同的时隙内完成其数据传输,这样就能使多个用户通过同一信道进行通信。

实验器材:1. 移动通信实验平台(包括手机终端、基站、通信网络等)。

2. 示波器、信号源、信号分析仪等通信测试仪器。

实验步骤:实验一:呼叫建立1. 打开手机终端,输入要拨打的电话号码,按下打电话键。

2. 接通后,在手机终端上观察呼叫建立过程中各个信令的显示及时序。

3. 在基站端,用信号源产生合适的射频信号,与手机终端建立呼叫通道,并用信号分析仪进行信号测试。

实验二:呼叫清除1. 在呼叫建立状态下,按下挂机键,结束通话。

2. 在手机终端上观察呼叫清除过程中各个信令的显示及时序。

3. 在基站端,观察呼叫清除过程中各个信令的显示及时序。

实验三:短信发送1. 打开手机终端,输入要发送的短信内容,按下发送键。

2. 在手机终端上观察短信发送过程中各个信令的显示及时序。

3. 在基站端,观察短信发送过程中各个信令的显示及时序。

实验四:TDMA时隙1. 在呼叫建立状态下,观察手机终端在时隙中的数据传输情况。

2. 使用示波器观察基站端产生的TDMA时隙信号,并进行相关分析。

注意事项:1. 操作时应仔细查看手机终端自带的操作手册,确保正确使用。

CDMA移动通信系统实验

CDMA移动通信系统实验

电子信息工程系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移动通信技术实验项目名称:CDMA 移动通信系统实验 实验时间:班级:通信091 姓名:Jxairy 学 号: 实 验 目 的:1、掌握CDMA (码分多址)的基本原理。

2、了解DS-CDMA (直扩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原理及组成。

实 验 设 备:1、移动通信实验原理实验箱 一台2、20M 双踪示波器 一台 实 验 内 容:1、测量单信道DS-CDMA 通信系统发射机和接收机各点波形,了解发射机扩频调制及接收机相关检测的原理。

2、测量2信道DS-CDMA 通信系统发射机和接收机各点波形,进一步了解发端扩频调制、收端相关检测及码分多址逻辑信道形成原理。

实 验 原 理:1、DS-CDMA 移动通信系统2、DS-CDMA 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1)正交码序列的研究、选择及配置。

(2)为克服远近效应,要进行精确,快速的发射功率控制。

(3)地址码同步:伪随机码的同步一般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搜索和捕获伪随机的初始相位,使发端的码相位误差小于1bit ,这就可保证解扩后的信号通过相关器后面的窄带中频滤波器,通常称第一步为初十同步或捕获;第二步是在初始同步的基础上,使码相位误差进一步减少,使所建立的同步保持下去,通常称这一步为跟踪。

捕获:常用的捕获方法有滑动相关法、前置同步码法、发射参考信号法、突发同步法和匹配滤波器同步法。

在CDMA系统接收端,捕获的实现大多采用滑动相关法。

跟踪:实现跟踪也是利用伪随机码的相关特性实现的。

一般采用延迟锁相环来实现。

实验步骤及结果:1.安装好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

2.插上电源线,打开主机箱右侧的交流开关,再按下开关POWER301、POWER302、POWER401和POWER402,对应的发光二极管LED301、LED302、LED401和LED402发光,CDMA系统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均开始工作。

3.发射机拨位开关“信码速率”、“扩频码速率”、“扩频”、“编码”均拨下,拨码开关“GOLD1置位”和“GOLD2置位”设置为不同。

2024版移动通信技术电子教案

2024版移动通信技术电子教案

2
了解实际网络环境和 用户行为特点,为网络规划和优化提供准确的数 据支持。
持续学习和创新
3
关注行业动态和新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学习和掌 握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创新能 力。
2024/1/27
33
06
移动通信新技术与新应用
2024/1/27
34
利用空间信道的差异,通过天线阵列 实现不同方向上的信号传输和接收。
2024/1/27
10
抗干扰与抗衰落技术
分集技术
通过接收多个独立衰落的信号副本,并 在接收端进行合并处理,提高信号的抗
衰落能力。
扩频技术
2024/1/27
通过扩宽信号的频谱,降低单位频带 内的信号功率,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
力和抗多径干扰能力。
27
引入MIMO、载波聚合 等新技术,提升网络速
度和容量。
网络性能评估指标与方法
覆盖率
评估网络信号覆盖情况,反映网络覆盖能 力。
VS
吞吐量
评估网络数据传输能力,反映网络容量和 效率。
2024/1/27
28
网络性能评估指标与方法
时延
评估数据传输的延迟时间,反映网络通信质 量。
误码率
评估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反映网络通信的可 靠性。
2024/1/27
20
手机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发展趋势
5G技术、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融合等将成为手机发展的重要趋势。
挑战
技术更新换代快、市场竞争激烈、用户隐私保护等问题是手机发展面临的挑战。
2024/1/27
21
05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
2024/1/27
22
网络规划的原则与方法

教学资源 78码分多址(CDMA)-教案 电子教案

教学资源 78码分多址(CDMA)-教案 电子教案

码分多址(CDMA)一、教学目标:知道多用户通信系统的……;会描述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过程;难点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过程。

三、教学过程设计:1 CDMA的概念FDMA是以频道的不同来区分地址的,其特点是频带独占,而时间资源共享。

TDMA是以时隙的不同来区分地址的,其特点是时隙独占,而频率资源共享。

码分多址,即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简称CDMA. CDMA系统是基于码型分割信道。

每个移动用户分配有一个地址码,而这些码型互不重叠。

其特点是频率和时间资源均为共享。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战争的需要由美籍奥地利人海蒂·拉玛和乔治•安塞尔研究开发出CDMA技术,其思想初衷是防止敌方对己方通讯的干扰,在战争期间广泛应用于军事抗干扰通信,后来由美国高通公司更新成为商用蜂窝电信技术。

CDMA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扩频技术。

即将需传送的具有一定信号带宽信息数据,用一个带宽远大于信号带宽的高速伪随机码进行调制,使原数据信号的带宽被扩展,再经载波调制并发送出去。

接收端使用完全相同的伪随机码,与接收的带宽信号作相关处理,把宽带信号换成原信息数据的窄带信号即解扩,以实现信息通信。

如图所示。

码分多址(CDMA)通信系统中,不同用户传输信息所用的信号不是靠频率不同或时隙不同来区分,而是用各自不同的编码序列来区分CDMA,或者说,靠信号的不同波形来区分。

如果从频域或时域来观察,多个CDMA信号是互相重叠的。

根据通信系统产生扩频信号的方式,扩频可以分为:●直接序列(DS)扩频技术●跳频(FH)扩频技术●跳时(TH)技术在CDMA蜂窝通信系统中,用户之间的信息传输是由基站进行转发和控制的。

为了实现双工通信,正向传输和反向传输各使用一个频率,即通常所谓的频分双工。

2 CDMA的应用CDMA 中所提供语音编码技术,通话品质比目前GSM 好,且可把用户对话时周围环境噪音降低,使通话更清晰。

移动通信技术电子教学案

移动通信技术电子教学案

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第二代移动通信协议,支持话音和数据业务。
02 03
UMTS协议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是一种第三代移动通信协议,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多的业务 功能。
LTE协议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是一种第四代移动通信协议,采用 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等技术,提供更高 的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速率。
移动通信网络传输技术
无线传输技术
包括无线信号的调制、解调、编 码、解码等技术,以及多址接入 、功率控制、干扰协调等无线资
源管理技术。
有线传输技术
包括光纤传输、微波传输、同轴电 缆传输等有线传输技术,用于连接 基站、交换机等网络设备。
传输网络技术
包括IP传输网络、ATM传输网络、 SDH传输网络等传输网络技术,用 于实现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传输和 交换。
移动通信技术电子教学案
目录
• 移动通信技术概述 • 移动通信网络基础 •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 移动通信终端与设备 • 移动通信业务与应用 •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与维护
01
移动通信技术概述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
采用模拟信号传输,实现了基本的语音通 话功能。
包括无线侧优化、传输侧优化、核心网优化等。
网络优化的重要性
是保障移动通信网络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 。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流程与方法
网络性能评估
收集网络数据,评估网络性能,确定优化目 标。
优化实施与测试
按照优化方案进行调整,并进行实际测试验 证效果。

最新课件-移动通信电子教案第8章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 精品

最新课件-移动通信电子教案第8章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 精品

率。如果接收信号增强, 就降低其发射功率;接收信号
减弱,就增加其发射功率。
功率控制的原则:当信道传播条件突然改善时,功率控
制应作出快速反应(在几微秒时间内),以防止信号突然
增强而对其它用户产生附加干扰;当传播条件突然变坏 时,功率调整的速度可以相对慢一些。 即宁愿单个用户 的信号质量短时间恶化,也要防止许多用户都增大背景 干扰。
Hale Waihona Puke 2.3.8.1 概 述
一、 扩频通信
1. 扩频:把信息的频谱扩展到宽带中进行传输的技术;扩频
通信系统具有抗干扰、抗多径、隐蔽、保密和多址能力。 CDMA蜂窝通信系统的扩频技术是直接序列扩频(DS) 。 2. 扩频信号的产生:包括调制和扩频两个方面:(1)先用要传 送的信息比特对载波进行调制,再用伪随机序列 (PN序列 )扩
与TDMA蜂窝系统的共道干扰和CDMA蜂窝系统的多址 干扰都是系统本身存在的内部干扰。对蜂窝系统的容量 起主要制约作用的是系统本身存在的内部干扰。
(a )
(b )
图 8-2 CDMA蜂窝系统的多址干扰
2. CDMA蜂窝通信系统的功率控制 :
(1) 远近效应:主要发生在反向(上行)传输链路上。移 动台在小区内的位置是随机分布的,经常是变化的, 同一部移动台可能有时处于小区边缘,有时靠近基站。 如果移动台的发射机功率按照最大通信距离设计,则 当移动台驶近基站时,必然会有过量而又有害的功率 辐射。
(2) 反向(上行)链路功率控制: 要求:使任一移动台无论处于什么位置, 其信号在到 达基站接收机时,都具有相同的电平,而且刚刚达到 信干比要求的门限。 好处:有效防止远近效应;最大限度减小多址干扰。 方法:移动台接收、测量基站发送的信号强度,估计正 向传输损耗,然后根据估计来调节移动台的反向发射功

CDMA移动通信系统实验

CDMA移动通信系统实验

电子信息工程系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移动通信技术实验项目名称:CDMA 移动通信系统实验 实验时间:班级:通信091 姓名:Jxairy 学 号: 实 验 目 的:1、掌握CDMA (码分多址)的基本原理。

2、了解DS-CDMA (直扩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原理及组成。

实 验 设 备:1、移动通信实验原理实验箱 一台2、20M 双踪示波器 一台 实 验 内 容:1、测量单信道DS-CDMA 通信系统发射机和接收机各点波形,了解发射机扩频调制及接收机相关检测的原理。

2、测量2信道DS-CDMA 通信系统发射机和接收机各点波形,进一步了解发端扩频调制、收端相关检测及码分多址逻辑信道形成原理。

实 验 原 理:1、DS-CDMA 移动通信系统2、DS-CDMA 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1)正交码序列的研究、选择及配置。

(2)为克服远近效应,要进行精确,快速的发射功率控制。

(3)地址码同步:伪随机码的同步一般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搜索和捕获伪随机的初始相位,使发端的码相位误差小于1bit ,这就可保证解扩后的信号通过相关器后面的窄带中频滤波器,通常称第一步为初十同步或捕获;第二步是在初始同步的基础上,使码相位误差进一步减少,使所建立的同步保持下去,通常称这一步为跟踪。

捕获:常用的捕获方法有滑动相关法、前置同步码法、发射参考信号法、突发同步法和匹配滤波器同步法。

在CDMA系统接收端,捕获的实现大多采用滑动相关法。

跟踪:实现跟踪也是利用伪随机码的相关特性实现的。

一般采用延迟锁相环来实现。

实验步骤及结果:1.安装好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

2.插上电源线,打开主机箱右侧的交流开关,再按下开关POWER301、POWER302、POWER401和POWER402,对应的发光二极管LED301、LED302、LED401和LED402发光,CDMA系统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均开始工作。

3.发射机拨位开关“信码速率”、“扩频码速率”、“扩频”、“编码”均拨下,拨码开关“GOLD1置位”和“GOLD2置位”设置为不同。

CDMA移动通信系统实验指导书

CDMA移动通信系统实验指导书

C D M A移动通信系统实验指导书2009年10月目录1.实验准备 (1)1.1引言 (1)1.2 实验准备 (2)1.2.1网络编址 (2)1.2.2 拨码开关 (3)1.2.3 固定连接关系 (4)1.2.4 网络设置 (5)2.数据配置 (6)2.1侧物理配置 (6)2.1.1 BSC配置 (6)2.2 BTS配置 (11)2.3物理配置数据完整性检查 (13)3 无线资源配置 (14)3.1 BSS参数配置 (14)3.2频率参数配置 (15)3.3增加小区 (16)3.4增加载频 (18)3.5导频信道,同步信道,寻呼信道,接入信道配置 (19)3.6数据配置完整性检查 (22)4 SS7信令配置 (23)4.1 本交换局(BSC)配置 (23)4.2邻接交换局(MSC)配置 (24)4.3 NO.7信令MTP配置 (25)4.4 NO7信令SSN配置 (28)4.5 数据完整性检查 (29)4.6 后台配置数据同步到前台 (30)1.实验准备1.1引言整个实验是围绕OMS(操作维护管理子系统)进行的。

学生在了解cdma原理以及BSS系统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后台管理软件的终端对系统进行操作和维护。

OMS 子系统结构如图1-1所示:图1-1 操作维护系统结构图BSC中的NCM 是前后台网络通讯的接口模块。

负责前后台消息相互转发,即将后台来的命令消息转发至前台,将前台返回的结果消息转发至NCM 上的底层TCP/IP 通讯程序,由其送至后台。

OMS 作为CDMA BSS 系统的支持网络,本身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其硬件设备由服务器、操作台、以太网集线器和BSC 组成,如图1-2所示。

OMS 的功能组成与OMS 的软件模块划分一一对应,即由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告警管理、权限管理和系统工具组成。

图1-2 OMS组成1.2 实验准备在开始后台数据配置前,我们应先保证前后台的各种连接关系正确,这些连接分为内部连接和外部连接,只有连接关系正确,才能保证后台配置的数据能够同步到前台的单板上,使系统按照后台配置的数据运行。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CDMA部分.docx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CDMA部分.docx

CDMA系统一.概述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称作码分多址。

在CDMA通信系统中,不同用户传输信息所用的信号不是靠频率不同或时隙不同来区分的,而是用各不相同的编码序列来区分的。

或说是靠信号的不同形来区分的。

从频域或时域观察,多个CDMA信号是互相重叠的。

码分多址是以扩频技术为妹础,所谓扩频是把信息的频谱扩展到宽带中进行传输的技术。

CDMA信号的产生包括调制和扩频两个步骤,可以先用待传送的信息比特刈•载波进行调制,再用伪随机系列(PN)扩展信号的频谱,也可以先用伪随机系列为待传送的信息比特相乘, 把信息的频谱扩展后,再对载波进行调制。

这两种方式是等效的。

适用于CDMA系统的扩频技术是直接序列扩频(DS),这巾CDMA系统称作直接序列扩频CDMA 系统(DS-CDMA)o在直接序列扩频CDMA系统中,所有用户(或称信道)工作在相同的中心频率上,用户信息信号与高速率的伪随机码序列(PN序列或称码字)相乘得到宽带信号。

不同的川户使用不同PN序列。

这些PN序列相互正交,利用PN序列来区分不同的用户,如图0—1所示。

得到的宽带信号再去调制载波信号的某个参量。

▲玛字图0—1 DS—CDMA示意图接收端要从收到的扩频信号中恢复出它携带的信息,必须经过解扩和解调两个步骤。

解扩就是接收端以与发送端相同的PN序列与接收到的扩频信号相乘,恢复出原频带信号;解扩后的信号再经过常规的解调,即可恢复出其中传送的信息。

二.DS-CDMA移动通信原理图0-2为DS-CDMA移动通信系统原理框图。

系统中采用包含N个正交的PN序列CI, C2,…,6作为地址码,分别与信码dl,d2,…,dn相乘或模2加实现扩频调制。

信码速率fb (单位:b/s,比特/秒)、丿謹月Tb=l/fb;地址码速率fp (单位:c/s,子码/秒或码片/秒)、翩Tp=l/fp, 地址码序列每周期包含p个子码元,序列周期T = pT p.通常设置(0-1)(0-2)式中,K为正整数。

移动通信技术实验教学大纲186

移动通信技术实验教学大纲186

《移动通信技术》实验教学大纲1.实验课程号:B453L075002.课程属性:(限选)3.实验属性:非独立设课4.学时学分:总学时36,实验学时105.实验应开学期:秋季6.先修课程: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实课程是移动通信技术的配套实验课,要求通过实验课的练习与实践使学生加深对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并掌握典型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技术,以适应信息社会对移动通信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二、实验的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比较抽象的移动通信理论内容产生一个具体的感性认识,通过具体的,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操作使学生达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三、实验考核方式及办法实验成绩评分办法:实验成绩占课程成绩的15%。

四、实验项目一览表移动通信技术实验项目一览表学适用实验实验项目实验序时专业类型要求号名称2 /电子信息工程必做信息工程验证性1 数字调制与解调技术2 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2 扩频技术验证性必做 2 /电子信息工程必做验证性信息工程抗衰落技术32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 4 GSM通信系统实验综合性必做 2/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必做综合性通信系统实验5 CDMA五、实验项目的具体内容:实验一数字调制与解调技术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实验了解QPSK, OQPSK,MSK,GMSK调制原理及特性、解调原理及载波在相干及非相干时的解调特性。

将它们的原理及特性进行对比,掌握它们的差别。

掌握星座图的概念、星座图的产生原理及方法。

2.实验内容1)观察I、Q两路基带信号的特征及与输入NRZ码的关系。

2)观察IQ调制解调过程中各信号变化。

3)观察解调载波相干时和非相干时各信号的区别。

4)观察各调制信号的区别。

5)观察QPSK、OQPSK、MSK、GMSK基带信号的星座图,并比较各星座图的不同及他们的意义。

3.需用的仪器移动通信原理实验箱(主控&信号源模块、软件无线电调制模块10号模块、软件无线电解调模块11号模块),示波器。

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CDMA系统工作原理教案》

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CDMA系统工作原理教案》

知识点 CDMA系统工作原理
一、教学目标
掌握CDMA系统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码分多址技术、扩频通信技术
三、教学过程设计
1知识点说明
CDMA系统的工作原理
2知识点内容
1)CDMA的根本概念
2)码分多址技术
3)扩频通信技术
3知识点讲解
1)CDMA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以扩频通信为根底,载波调制和码分多址技术相结合的移动通信系统。

2)码分多址就是在发送端,利用地址码与用户信息数据相乘,经过调制发送出去,在接收端以本地产生的己知地址码做参考,对信号解调,根据相关性将地址码与本地地址码一致的信号选出
3)扩频通信技术是在发端采用扩频码调制,使信号所占的频带宽
度远大于所传信息必须的带宽,在收端采用相同的扩频码进行相关解调来解扩以恢复所传信息数据。

四、课后作业或思考题
1、什么是扩展频谱通信,其根本原理是什么?这种通信方式有哪些优点?
答:扩频通信,即扩展频谱通信〔S Communication〕,自202150年代中期美国开始研究,一直为军事通信所独占,直到80年代初才被应用于民用通信领域。

扩频通信技术是一种信息传输方式,其信号所占有的频带宽度远大于所传信息必需的最小带宽;频带的扩展是通过一个独立的码序列来完成,用编码及调制的方法来扩频通信的根本特点是,传输信号所占用的频带宽度远大于原始信息本身实际所需的最小〔有效〕带宽,这样做是为了通信的平安可靠。

扩频信号的产生包括调制和扩频两个步骤,比方,先用要传送的信息比特对载波进行调制,再用伪随机序列〔PN序列〕扩展信号的频谱;也可以先用伪随机序列与信息比特相乘〔把信息的频谱扩展〕,再对载波进行调制,二者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SC工作环境
长期工作温度: +15℃~+35℃ 短期工作温度: 0℃~+45℃ 长期工作湿度: 40%~65% 短期工作湿度: 15%~90% 机房内直径大于5μm灰尘的浓度≤3×104粒/m 灰尘粒子为非导电、导磁性和非腐蚀性的
主要内容

BSC概述
BSC各子系统介绍
BSC各子系统介绍
PCFIM
ATM ATM GATEWAY E1 MSC Other BSC
Ethernet PDSN
BSC机电特性
• BSC直流电源 (1)电压幅度:机房电源设备供给BSC的电压标称值为-48V,允许变 动范围为-57V~-40V。 (2)直流电源电压所含杂音电平指标应满足原邮电部总技术规范要求。 (3)直流电源应具有过压/过流保护及指示。
单元一小节

CDMA 1x网络中BSS系统接口介绍

ZXC10-BSS系统总体硬件结构

ZXC10-BSS系统特点
ZXC10-BSS综述之单元二
主要内容

BSC概述
BSC各子系统介绍
BSC概述

BSC系统结构


BSC机电特性
BSC硬件结构


BSC机架结构
BSC逻辑结构
BSC性能指标、工作环境
BDS BTS_CDBTS
BDS BTS_CDBTS
NCM — 网络控制模块

NCM全称为Network Control Module,是HIRS框的核心模块, NCM作为网络控制模块,一方面同NIM共同实现BSC内的分组数 据交换,另一方面作为BSM的前台代理,收集各种维护控制信息, 通过以太网与后台服务器相连。

HIRS子系统全称为高速互联路由子系统,是整个BSC的交换核 心,所有的BSS系统的功能模块都是通过HIRS进行互相通信。 HIRS子系统由网络控制模块NCM和网络接口模块NIM组成。由于 HIRS子统的核心地位,其功能一旦失效,会造成整个系统瘫痪, 所以对于NCM模块是1+1热备份,而对于NIM模块,为N+1备份, 以保证HIRS的可靠性。
BSC
BTS
RFS
BDS
PS
TFS CDBTS
单元
BSS总体结构
任何需要与其他子系统 进行通信的设备,只要 分配一定的网络地址并 挂接在“大HIRS”的未 占用端口上,就可以实 现相互通信和交换数据 的目的,不需要系统硬 件架构有任何改变。
各模块名称定义如下
BSC基站控制器
CDBTS:信道数据服务子系统 BSC_CDBTS:BSC端CDBTS HIRS:高速路由子系统 NCM:网络控制模块 NIM:网络接口模块 CPS:呼叫处理子系统 CPM:呼叫处理模块 PAM:电源告警板 BSM:基站管理子系统 SVBS:选择器/声码器子系统 SVICM:选择器/声码器接口 控制模块 SVM: 选择器/声码器 PCFS: 分组控制子系统 PCFIM:分组控制接口模块 PCF: 分组控制功能模块 TS: 时钟子系统 TCM: 时钟控制单元 GPSTM:GPS定时模块

HIRS的两级交换架构
第一级:BSC的HIRS子系统,称大HIRS 第二级:SVBS/PCFS或BDS形成的相对低速的分组数据交换网,称
小HIRS

任何一个模块都直接/间接挂在HIRS网上,构成全网的通讯基础
按流量的不同分成两条单向总线
CO总线(Contribute BUS)是汇聚总线 DIS总线(distribution BUS)是广播分发总线


各模块名称定义如下
BTS基站收发信机
BDS:基带数字子系统 CCM:通信控制模块 CHM:信道处理模块 RFIM:射频接口模块 BTS_CDBTS:BTS侧CDBTS模块 SAM:现场告警模块 RFS:射频子系统 TRX:射频收发信机 HPA:高功放 RFE:射频收发前端
TFS:时钟频率子系统 TCM:时钟控制单元 FDM:频率分配模块 GPSTM:GPS定时模块
BSC系统结构
TO OMC
BTS BTS BTS
Gps or Glonass TCM BSC NCM
LAN CDBTS
CDBTS CDBTS
CDBTS
CPS
B-HIRS
PCFS PCFS
SVBS SVBS
SVBS SVM SVM S-HIRS SVM
PCFS
PCFM
PCFM S-HIRS
PCFM
SVICM
BSS
PAM CPM PCFIM PCF SVICM/ESVICM SVM NCM NIM ASM CDBTS GPST TCM PD PSMB CDBTS GPSTM FDM TCM PPM PSMB PSMC PSMD SAM RFIM CCM CHM HPA RFE TRX BTM
SVE CE SDE
第1架
PD HIRS HIRS CDSU(1) CDSU(2) CDSU(2) FAN
第2架
PD SVBS SVBS SVBS SVBS SVBS FAN
第4架
PD SVBS SVBS SVBS SVBS SVBS FAN
第6架
PD SVBS SVBS SVBS SVBS SVBS FAN
中心机架示意图
Ethernet
接口 BSM dis co
I2C
U形 网关 NCM NCM NIM NIM 0 7 0
U形 网关 NCM NCM
NIM
NIM 7
0
CPS 422 CPM CPM
7
7
CDBTSS BSC_CDBTS SVBS PCFS 非信道化E1 非信道化E1 BSC_CDBTS
BDS BTS_CDBTS
P S M B
N N N N N N N I I I I I I I
N N N N N N N I I C C I I IN N ຫໍສະໝຸດ N I I I INI M
N I
P S M B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HIRS结构
TS
HIRS dis co
I 2C clk TOD clk
3、从ATM接口和汇聚总线两个方向来的数据帧在U型网关控制下以广播分 发的方式送到DIS分发总线; 4、各个NIM模块同时接收分发总线上的广播数据帧,并根据目的地址的节 点号决定是否接收该数据帧。对于接收的数据帧,NIM进一步依数据帧目 的地址的端口号将数据帧送到相应的内部串行通信端口。
HIRS子系统
BSC
PS
TS
CDSU
HIRS
SVBS
PCFS
CPS
BSM
模块
BSC重要性能指标
BSC与MSC连接最大E1数:240 BSC最大话务处理能力:5040 Erl(7200 x 0.7) BSC最大处理用户数:17万(每用户0.03 Erl,5040/0.03) BSC最大选择器/声码器数:7200个 BSC可带BTS数380个; BSC与MSC的接口: IOS2.x,IOS3.x,IOS4.x 支持BSC间的软切换 支持8K、13K QCELP和8k EVRC 支持数据传输:1X速率最大可达153.6kbps 最大分组数据支持的PPP连接数为40000个,其中每个 PCFS子系统激活的PPP连接为240个
BSS
PSTN/ PLMN Um(IS-95A) HLR/AUC 2GBTS Abis Um(IS-95A) 2GBSC Um(IS-2000) A(IOS4.X) AAA Server Router 2GBTS Abis A(IOS4.X) Abis 3GBTS BSC/PCF PDSN/FA MSC/VLR IP Cloud HA IP Cloud Router Internet
MSC
MS
U m接口
A 接口 bis
BSC A10/A11接口
MS
U m接口 BTS
R F S
B D S
C D S U
C D S U
P C F
PDSN
BSS
Um接口分层结构
A接口协议参考模型
MSC
呼叫处理与移 动性管理
A2
交换
A1
目标 BSC
A7信令 A3 业务/信令
源BSC SDU
A9信令 PCF A8业务

BSC交流电源
(1)三相电源:380V±10%,50Hz±5%,波形失真<5%。 (2)单相电源:220V±10%,50Hz±5%,波形失真<5%。 (3)备用发电机电压波形失真为5%~10%
BSC机架概述
BSC由中心架和选择器/声码器架组成 中心架与选择器/声码器架采用统一的机架和标准插箱,因不同的插件

HIRS: 高速路由子系统


CPS:
呼叫处理子系统
CDBTSS: 信道数据服务单元子系统


TS:
时钟子系统
SVBS: 选择器/声码器子选系统
PCFS: 分组控制功能子系统
BSM: 基站管理子系统
高速路由子系统

HIRS含义:High-speed Interconnect Router BTSbsystem 高速互连路 由子系统
Um 接口
A 接口
BSS在系统中的位置

CDMA2000 1x基站系统的作用是为移动台(MS)
提供接入服务,包括向MSC的话音接入和向PDSN
的数据接入。基站系统在整个CDMA系统中的位置 如下图所示。
BSS在系统中的位置
A接口 R F S BTS B D S C D S U C D S U S V I C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