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互动:乡村治理模式的实践阐释——基于“政党—国家—社会”的分析框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对称互动:乡村治理模式的实践阐释——基于“政党—国
家—社会”的分析框架
耿磊磊
【期刊名称】《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22(44)4
【摘要】由政党、国家、社会三大主体权力非均衡性推演出的“非对称互动”治理样态,是“政党—国家—社会”分析框架的深层意涵,能较好阐释中国乡村治理实践模式。
由于“非对称互动”构成了乡村社会复杂多样的治理形态,再加之皖南S 乡三个村庄的区域位置、资源禀赋等客观条件不同,故延伸出党支部引领型、行政兜底型、自组织参与型的治理模式。
具有中国乡村治理本土特色的非对称互动,在党的全面领导下的国家治理格局中,不仅理论释义和实践解读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和说服力,而且兼具政党中心逻辑和情理兼容逻辑。
【总页数】12页(P107-118)
【作者】耿磊磊
【作者单位】中共黄山市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8
【相关文献】
1.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基于“实践型、研究性、互动式、社会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2.驻村干部贫困治理的理论、逻辑与路径探究\r——基
于\"政党—社会\"的分析框架3.以党的治理体系现代化引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基于政党社会学的分析4.乡村弹性化治理:一个概念性框架及其三重维度——基于"国家-社会"关系历史演进的考量5.合作博弈:乡村贫困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关系——基于社会互构论的阐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