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评卷(六)第六单元
(90分钟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C )
A.窥.望(kuī)恁.地(nèn)存恤.(xù)叱咤.风云(chà)
B.趱.行(zǎn)怨怅.(zhànɡ)李纨.(wán)提纲挈.领(qiè)
C.聒.噪(ɡuō)避讳.(huì)琥珀.(pò)含情脉.脉(mò)
D.嗔.怒(chēn)末胄.(wèi)兀.自(wù)梦寐.以求(mè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C )
A.催促表面光不省人是久负盛名
B.提辖步后尘密而不宣励精图治
C.吹嘘擦边球经世奇才另辟蹊径
D.崎岖出风头味同嚼蜡大相胫庭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C )
A.为迎接学校首届文化艺术节,建明和他的搭档们逢场作戏
....,精心编排了一出反映校园生活的话剧。

B.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有用心
....。

C.长江的保护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是毋庸置疑
....的。

D.晚会上,梧州市粤剧名家潘楚华将成名作《女驸马》唱得字正腔圆,令观众刮目相看
....。

4.(2019·防城港期中)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D )
A. 只要经过不懈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

B.家庭和学校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过度关注,反而会降低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C.考场上沉着、冷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D.《加油吧,未来》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

5.下列选项中排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D )
①人们已经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遵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对古今家风的一种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

A.④①③②⑤
B.④③①②⑤
C.④①②⑤③
D.④②⑤③①
6.(2019·潍坊质检一)综合性学习。

(5分)
班级开展“君子自强不息”主题活动,作为班级成员,请你参与下面的活动。

(1)下面是一同学《自强不息,迈向成功》演讲稿的节选内容,请根据画线句再补写一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3分)
自强者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前途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他们藐视困难,追求高远目标,面对人生激流中的暗礁与险滩,奋勇搏击,永不停下前进的脚步。

西汉司马迁立志写《史记》,自己虽然遭受屈辱的酷刑,仍自强不息完成史家之绝唱;当代作家史铁生立志走文学之路,虽身残仍自强不息,他笔下涓涓文字汇成《我与地坛》;__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立志发明,历经无数失败仍自强不息,终获成功。

____
(2)设立自强不息文化长廊。

(2分)
班级建设自强不息文化长廊,现在设立了“认识自强不息内涵”“感受自强不息精神”两个栏目,请你根据这一主题,仿照已有栏目名称,为文化长廊再设置两个栏目。

答:__搜集自强不息事迹__采访自强不息人物__举行自强不息演讲等(任选两个即可)__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7~10题。

(20分)
杨志却待再要回言,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价望。

杨志道:“俺说甚么,兀的不是歹人来了!”撇下藤条,拿了朴刀,赶入松林里来,喝一声道:“你这厮好大胆,怎敢看俺的行货!”只见松林里一字儿摆着七辆江州车儿,七个人脱得赤条条的在那里乘凉。

一个鬓边老大一搭朱砂记,拿着一条朴刀,望杨志跟前来。

七个人齐叫一声:“呵也!”都跳起来。

杨志喝道:“你等是甚么人?”那七人道:“你是甚么人?”杨志又问道:“你等莫不是歹人?”那七人道:“你颠倒问,我等是小本经纪,那里有钱与你。

”杨志道:“你等小本经纪人,偏俺有大本钱。

”那七人问道:“你端的是甚么人?”杨志道:“你等且说那里来的人?”那七人道:“我等弟兄七人,是濠州人,贩枣子上东京去,路途打从这里经过。

听得多人说,这里黄泥冈上如常有贼打劫客商。

我等一面走,一头自说道:我七个只有些枣子,别无甚财赋,只顾过冈子来。

上得冈子,当不过这热,权且在这林子里歇一歇,待晚凉了行。

只听得有人上冈子来,我们只怕是歹人,因此使这个兄弟出来看一看。

”杨志道:“原来如此,也是一般的客人。

却才见你们窥望,惟恐是歹人,因此赶来看一看。

”那七个人道:“客官请几个枣子了去。

”杨志道:“不必。

”提了朴刀,再回担边来。

老都管道:“既是有贼,我们去休。

”杨志说道:“俺只道是歹人,原来是几个贩枣子的客人。

”老都管道:“似你方才说时,他们都是没命的。

”杨志道:“不必相闹,俺只要没事便
好。

你们且歇了,等凉些走。

”众军汉都笑了。

杨志也把朴刀插在地上,自去一边树下坐了歇凉。

没半碗饭时,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副担桶,唱上冈子来。

唱道: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


那汉子口里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

众军看见了,便问那汉子道:“你桶里是甚么东西?”那汉子应道:“是白酒。

”众军道:“挑往那里去?”那汉子道:“挑
去村里卖。

”众军道:“多少钱一桶?”那汉子道:“五贯足钱。

”众军商量道:“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也解暑气。

”正在那里凑钱。

杨志见了,喝道:“你们又做甚么?”众军道:“买碗酒吃。

”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骂道:“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好大
胆!”众军道:“没事又来捣乱。

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也来打人。

”杨志道:“你这
村人理会的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

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
了。

”那挑酒的汉子看着杨志冷笑道:“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
没气力的话来。


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
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

他众人要问我
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

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

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
那七个客人说道:“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此。

说一声也不打紧。

我们倒着买一碗吃。

既是他们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

”那挑酒的道:“不卖,不卖!”这七个客人道:“你这汉
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你。

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

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

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

”那挑酒的汉子便道:“卖一桶与你不争,
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

又没碗瓢舀吃。

”那七人道:“你这汉子忒认真,便说了一声打甚么不紧。

我们自有椰瓢在这里。

”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

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

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

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那汉道:“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

”七个客人道:“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

”那汉道:“饶不的,做定的价钱。

”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

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

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

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啰唣。


那对过众军汉见了,心内痒起来,都待要吃。

数中一个看着老都管道:“老爷爷,与我们说一声。

那卖枣子的客人买他一桶吃了,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润一润喉也好。

其实热渴了,
没奈何,这里冈子上又没讨水吃处。

老爷方便!”老都管见众军所说,自心里也要吃得些,竟来
对杨志说:“那贩枣子客人已买了他一桶酒吃,只有这一桶,胡乱教他们买了避暑气。

冈子上
端的没处讨水吃。

”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
吃了半瓢,想是好的。

打了他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罢。

”杨志道:“既然老都管说了,教这
厮们买吃了便起身。

”众军健听了这话,凑了五贯足钱来买酒吃。

那卖酒的汉子道:“不卖了,不卖了!”便道:“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

”众军陪着笑说道:“大哥,直得便还言语。

”那
汉道:“不卖了,休缠!”这贩枣子的客人劝道:“你这个汉子,他也说得差了,你也忒认真,连
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

须不关他众人之事,胡乱卖与他众人吃些。

”那汉道:“没事讨别人
疑心做甚么。

”这贩枣子客人把那卖酒的汉子推开一边,只顾将这桶酒提与众军去吃。

那军
汉开了桶盖,无甚舀吃,陪个小心,问客人借这椰瓢用一用。

众客人道:“就送这几个枣子与你
们过酒。

”众军谢道:“甚么道理。

”客人道:“休要相谢,都是一般客人,何争在这百十个枣
子上。

”众军谢了,先兜两瓢,叫老都管吃一瓢,杨提辖吃一瓢。

杨志那里肯吃。

老都管自先
吃了一瓢。

两个虞候各吃一瓢。

众军汉一发上,那桶酒登时吃尽了。

杨志见众人吃了无事,自
本不吃,一者天气甚热,二乃口渴难熬,拿起来,只吃了一半,枣子分几个吃了。

那卖酒的汉子
说道:“这桶酒吃那客人饶两瓢吃了,少了你些酒,我今饶了你众人半贯钱罢。

”众军汉把钱
还他。

那汉子收了钱,挑了空桶,依然唱着山歌,自下冈子去了。

只见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这
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

那七个客人从松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都丢在地上,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却装在车子内,叫声:“聒噪!”一直望黄
泥冈下推了去。

杨志口里只是叫苦,软了身体,扎挣不起。

十五人眼睁睁地看着那七个人都把
这金宝装了去,只是起不来,挣不动,说不的。

7.简要概括一下选文的主要内容。

(5分)
答:__写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经过。

__
8.综观全文,可以发现杨志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那为什么最终他还是免不了落入圈套?(5分) 答:__一方面是吴用的计策高妙,无懈可击;另一方面是杨志简单粗暴的处事方式导致内部矛
盾激化,失败在所难免。

__
9.杨志何以那么重视生辰纲的安全?(5分)
答:__杨志被发配充军,却受梁中书赏识收到门下,只要完成了这次押运生辰纲的任务,前途
就会发生改变,所以他格外重视这次任务,重视生辰纲的安全。

这其中有他对梁中书知遇之
恩的报答之心,即“士为知己者死”的心理;这种心理也必然导致他急功近利,也为以后的情
节做了铺垫。

__
10.本文是如何写“天热”的?对天热的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
答:__文章写“天热”有二十余处,有的通过作者介绍直接写,有的通过人物语言、动作间接写。

描写“天热”的作用:①渲染气氛,增加真实感。

“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在这样的
天气里赶路,如何不怨?②烘托心理,形神毕现。

“众军人看那天时……”,天气之炎热难当,众军健之怨怒怅恨尽现。

③转换场景,推动情节。

“赤日炎炎似火烧”,众军汉口渴难当,白胜所唱山歌恰好唱入众军汉之耳,另一场面展开,推动情节。

__
(二)(2019·镇江句容二中学情测试)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1~15题。

(20分)
难忘一种鸟叫声
陈忠实
①在乡村生活和工作的几十年里,每到公历5月中下旬的初夏时节,无论是行走在乡间土路上,抑或是坐在月光朦胧的自家小院里,都会听到“算黄算割——算黄算割”的鸟叫声。

在乡村叫得上和叫不上名字的诸多鸟儿中,最让人亲切的鸟叫声,莫过于这种被乡人称作“算黄算割”的鸟儿了。

没有任何神秘的因由,这种鸟叫声提醒庄稼人,麦子黄熟一点就要及时收割一点,不能等得整块麦子全黄熟了才收割。

那样往往会被骤来的暴风雨毁了成熟的也是即将
到口的麦子。

其实,麦子一边黄熟一边收割,这是任何一个庄稼人都明白的常识,谁也不会太
在乎空中响着的这种“提醒”。

然而,人们对“算黄算割”的鸟鸣声和对这种鸟儿的亲切感,在于它传达的小麦即将成熟的喜讯。

对于喝了一个冬天又一个春天的包谷糁①子的庄稼人来说,麦子成熟最切实的意义,便是碗里可以挑出美味的面条了,锅里可以烙出酥脆的白面锅盔了。

尤其是那些日子过得紧巴到吃上顿愁下顿的人家,早已瞪着眼瞅着麦苗返青,拔节,吐穗,扬花,再由绿变黄,“算黄算割”的鸟叫声,既撩拨着他们急不可待的心,也搅动着他们亏欠太久的饱腹的欲望。

②在我幼年的记忆里,对纯粹的白面馍馍有一种本能的期盼,盼到过年,可以吃到白面包子、饺子和臊子面,过罢初五,就换成包谷面馍了。

再盼到收割麦子,打下新麦,直到地净场光,大约半个月左右,馍和面条都是新麦磨下的纯白面做的,之后又以包谷、豌豆等杂粮为生了,
正所谓“跟着碾麦子的碌碡②过个年”。

打下第一场新麦,磨下白面,母亲总要先烙一张焦黄
酥脆的锅盔,咬出嗄嘣脆响的声音,那是美味香甜到刻骨铭心的吃食了……我对“算黄算割”鸟叫声的敏感,源自幼年的生存感受,即使活到这把年纪,每到初夏时节,在城市的街巷里听到树梢上一声连一声的“算黄算割”的叫声,脑子里便浮出在案板上从母亲刀下抓过锅盔的情景,口中似乎有口水溢出……
③同时浮现于脑际的图像却有点不堪,那是在收割过麦子的麦茬地里搂拾遗丢的麦穗的
情景。

难耐的是头顶火辣辣的太阳,直晒得裸露的胳膊由红变黑,再脱下一层层白色的皮来。

脚下的麦茬地也像火烤一样,满脸满身都流出汗水,直到没有汗水可以流出,喉咙里也似乎有
一种着火的焦灼。

父亲拉着空车到地里来装麦捆,大约看到我不堪忍受乃至气急败坏的脸色,没有安慰或劝导,只是平静地说一句,这会儿你想一想白面锅盔就好办了……
④后来上了中学,读到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不是听人教诲之后才得知,而是在能拖动那把搂拾麦穗的竹耙的幼年就知道了“粒粒皆辛
苦”的道理,是用流尽汗水再无汗水流出的切身感受获得的生存道理,盘中的餐更具体为母亲案板上的一块锅盔,或一碗纯粹麦子白面做成的面条。

我对这位已记不得名字的诗人产生了
敬重和亲近感。

⑤记不清哪年看到一幅画,是一个拾麦穗的女孩,扎着羊角辫儿,穿着红兜肚,模样是天然的好看,正在收割过麦子的麦茬地里捡拾麦穗。

我看见这画面,当即想到我拖着耙子搂拾麦穗的情景。

我体会到的不堪和画面上那阳光而又富于诗情的美形成反差。

我拾麦和搂麦是生活真实,画面上拾麦穗的女孩形象展现的是艺术化了的生活,未必要把拾穗者被太阳炙烤得淋漓的汗水和脱皮的肌肤的不雅画出来,那样就缺少诗性的浪漫、诗性的美了。

⑥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是个大命题,我从喜欢上文学就面对这个命题了,几十年过来,依
旧朦朦胧胧莫衷一是,姑且不赘。

倒是宁可淡忘幼年搂麦穗拾麦穗的记忆,多欣赏画中所洋溢的诗性韵味,当会有一种解脱的轻松。

(选自2012年8月18日《今晚报》,有删改) 【注】①糁:谷类磨成的碎粒。

②碌碡:一种农具,即石磙。

11. 题目“难忘一种鸟叫声”包含了哪些意思?(4分)
答:__(1)作者忘不了5月中下旬“算黄算割”的鸟叫声;(2)作者忘不了穷困年代小麦成熟
带给乡人的喜悦;(3)作者忘不了幼年时小麦带来的美味;(4)作者忘不了幼时搂拾麦穗的辛苦。

__
12.阅读第④段,说说作者“对这位已记不得名字的诗人产生了敬重和亲近感”的原因。

(4分)
答:__因为这首诗写出了美好生活来源于辛勤劳动的道理,所以作者敬重;因为这首诗切合了作者的人生经历,道出了作者的人生体验,所以作者感到亲切。

__
13.赏析下面的句子。

(4分)
尤其是那些日子过得紧巴到吃上顿愁下顿的人家,早已瞪着眼瞅着麦苗返青,拔节,吐穗,扬花,再由绿变黄,“算黄算割”的鸟叫声,既撩拨着他们急不可待的心,也搅动着他们亏欠太久的饱腹的欲望。

(提示:可从人物描写、句式特点、修辞等角度赏析,任选一角度即可) 答:__(1)人物描写:“瞪”字,是神态描写,写出了乡人粮食严重匮乏的境况,以及他们对小麦尽快成熟的极度渴望。

(2)句式特点:“返青,拔节,吐穗,扬花,再由绿变黄”,使用短句,写出了乡人对小麦尽快成熟的极度渴望,以及他们粮食严重匮乏的境况。

(3)修辞:“撩拨”“搅动”,运用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乡人粮食严重匮乏的境况,以及他们对小麦尽快成熟的极度渴望,表现了乡人的迫切心情和喜悦心情。

(任选一角度即可)__
14.第⑤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作用是什么?(4分)
答:__(1)运用对比的方法,把“我”搂拾麦穗的不堪与画中女孩拾麦穗的美对比,(2)表现了作者希望忘记搂拾麦穗的辛苦,发现其中有诗意的一面的愿望,(3)为下文思想感情的转变做铺垫。

__
15.结合全文,说说第⑥段画线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倒是宁可淡忘幼年搂麦穗、拾麦穗的记忆,多欣赏画中所洋溢的诗性韵味,当会有一种解脱的轻松。

答:__幼时贫困的生活经历是沉重的,作者不愿意永远保存这些痛苦的记忆,更希望从中找到一些有诗意的美好感受,让自己轻松起来,快乐地面对生活,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__
三、写作(40分)
16.(2019·遵义中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40分)
峡谷上新建了一座索桥,桥的两侧各有一条绳索作为栏杆。

村民们很快就熟悉了这座桥,即使不扶栏杆也行走自如;连小孩都能在桥上毫无惧色地跑来跑去。

有一天,桥两侧的栏杆突然不见了。

村民们来到桥头,一时间谁也不敢上索桥半步。

栏杆存在的时候,大家都没在意,栏杆没有了,才发现它的重要性。

也许老师、父母……熟悉的或者不熟悉的人,也是你的栏杆,总觉得不用依靠, 离开后发现原来如此重要。

你以为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请以“栏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④不得抄袭和套作。

__略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