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甘薯新品种龙津薯1号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第2期H I术被科ii29紫色甘薯新品种龙津薯1号
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林水明,林炎照,李广昌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种子站364000)
摘要:介绍紫色甘薯新品种龙津薯1号在国家甘薯(南方特用组)区试中7个试点的种植表现,并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紫色甘薯;龙津薯1号;种植表现;栽培技术
DOI:10. 13651/ki.fjnykj.2017. 02. 009
Planting performance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purple sweet potato cv. ‘Longjingshu No. 1?
LIN Shui-ming,LIN Yan-zhao,LI Guang-chang
{Xinluo District Seed Management State o f Longyan City ^Fujian Province364000)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d planting performance of purple sweet potato cv. ‘Longjingshu No. 1’ at seven sites in National Sweet potato Regional Test for South China and summarized its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Key wordsj Purple sweet potato;Longjinshu No. 1;planting performance;cultivation techniques
紫色甘薯含有丰富的花青素,不仅具有极强的 抗氧化作用,还能降低血清中的转氨酶含量,具有 独特的保健功效。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紫色甘薯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龙 岩龙津作物品种研究所以绫紫(由日本九州冲绳农 业研究中心以九州109X萨摩光选育而成,该品种富 含花青素,鲜产及色素含量均超过日本知名品种‘山川紫’)为母本,龙薯9号(是龙岩市农科所选 育的甘薯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适应性广等特点)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试 验,选育出紫色甘薯新品种龙津薯1号,具有高产、稳产、抗病、适应性广,可食用及食品加工兼用。

该品种2014年、2015年参加国家甘薯(南方特用 组)区试在国家南方不同生态条件的福建省的福州 市、莆田市、龙岩市,广东省的广州市、湛江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市,江西省的赣州市等7个 代表性地点进行。

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供推广应用 参考。

1种植表现
1.1产量表现
收稿日期:2016 —12 — 15
作者简介:林水明,男,1972年生,高级农艺师。

龙津薯1号2014年、2015年参加国家甘薯 (南方特用组)区域试验,以宁紫薯1号为对照,结果(表1)表明:2014年试验鲜薯产量5个试点 增产、2个试点减产,平均每667 m2(下同)鲜薯 产量1681. 7 kg,比对照增产2.09%;薯干产量2 个试点增产、5个试点减产,平均薯干产量382. 5 kg,比对照减产6.34%。

2015年试验鲜薯产量5个试点增产、2个试点减产,平均鲜薯产量1579. 6 kg,比对照增产6. 52%;薯干产量5个试点增产、2个试点减产,平均薯干产量367. 2 kg,比对照增 产1.07%。

两年试验鲜薯产量6个试点增产、1个 试点减产,平均鲜薯产量1630.7 kg,比对照增产 4.3%;薯干产量2个试点增产、5个试点减产,平 均薯干产量374. 8 kg,比对照减产2.85%。

试验表 明,龙津薯1号鲜薯丰产性好,适应性广,适应南 方薯区种植。

1.2主要特征特性
龙津薯1号株型中长蔓半直立型,单株分枝数 7.8条,蔓粗中等。

成叶心形,顶叶、成叶、叶脉、茎均为绿色。

薯块纺锤形,薯皮紫红,薯肉紫色,薯皮光滑,薯块均勻。

单株结薯4. 6个,大中薯率 82.25%,结薯集中,较整齐。

表1
各试验点龙津薯1号产量表现
项目年份福州莆田广州南宁湛江龙岩赣州平均产量 (kg
)

CK 士
(%)
2014
1482. 51325.62250.51694. 31902.61805. 11311. 61681. 72. 09鲜薯20151269. 51423.62013. 11791.51663.81707. 51188. 21579. 66. 52平均1376. 01374. 62131.81742.91783.21756. 31249. 91630. 74. 312014
331. 7288. 0460. 5376. 1465. 0426. 2330. 0382. 5一6. 34薯干2015301. 4331. 4463. 8397. 4396. 4423. 1256. 6367. 21. 07平均
316. 6
309. 7
462. 1
386. 8
430. 7
424. 7
293. 3
374. 8
—2. 85
注:产量均按每667 m
2计算。

1.3龙津薯1号茎叶及薯块生物量动态变化
2015年在福建龙岩试点进行龙津薯1号插后 60 d 、90 d 、120 d 、140 d 茎叶及薯块生物量动态 调查。

从表2可见,龙津薯1号茎叶生物量90 d 达 到顶峰,此后茎叶生物量逐渐降低;对照金山57 插后120 d 茎叶生长达顶峰,而后快速下降。

说明 龙津薯1号比对照茎叶生长速度快,有利于促进
表2
龙津薯1号茎叶及块根生物量动态
(单位:
kg )项目品种
60 d
90 d
120 d
140
d
龙津薯 1 号
1591.6 2209. 7 1496. 3 1185.6茎叶金山 57(
CK )
1407.0 1647.3 1676.5 1001.3比
CK ±(%)
13.1 34.1 —10.8 18.4龙津薯 1 号
364. Q
1396.5 1470. 0 2345. 0薯块金山 57(
CK )
619. 5 1575. 0 1554. 0 2170.0

CK ±(%)
—41.2
—11.3
—5.4
8.1
表3
国家(南方特用组)区试龙津薯1号品质表现
品种
年份干物率
蛋白质
淀粉还原糖可溶性糖食味评分花青素(%)(%)(%)(%)(%)(分)(mg /hg
)
2014
22. 863. 7760. 2911. 4919. 7571. 420. 03龙津薯1号
201523. 214. 9655. 2613. 6527. 0470. 025. 00平均23. 034. 3657. 7712. 5723. 4070. 722. 512014
24. 884. 7461. 8610. 5718. 2570. 013. 14宁紫薯1号(
CK )
201524. 425. 1962. 617. 7619. 4270. 015. 20平均
24. 65
4. 97
62. 24
9. 17
18. 83
70. 0
14. 17
有利于促进后期生殖生长和鲜薯高产。

薯块增重:龙津薯1号在薯块生长前期生物量
累积低于对照金山57,在收获时(插后140 d )块 根生物量比对照金山57增加8. 1%。

说明龙津薯1 号结薯虽然比对照金山57迟,但薯块膨大快,后 期茎叶不易早衰,产量高。

1.4
品质
2年区试平均龙津薯1号薯块干物率为
23.03%,比对照低1.62个百分点;蛋白质含量 4.36%,比对照低0.61个百分点(表3);淀粉含
量57. 77%,比对照低4. 47个百分点;还原糖含量 12.57%,比对照高3. 40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
23.40%,比对照高4. 57个百分点;食味评分70. 7
分,比对照高〇. 7分;花青素含量22. 51 mg /hg , 比对照高8. 34 mg /hg 。

龙津薯1号还原糖、可溶 性糖、花青素含量均高于对照,食味较好,具有较 好的保健作用。

1.5抗病性 抗,综合评价为高抗;室内薯瘟病抗性鉴定I 型薯2014年、2015年国家甘薯(南方特用组)区 瘟病鉴定结果为中抗,II 型鉴定结果为感病,综合试抗性鉴定(表4),2年蔓割病室内抗性鉴定为高
评价为感病;疮痂病田间调查结果表现为中抗。

表4
国家(南方特用组)区试龙津薯1号抗病性鉴定结果
室内蔓割病抗性鉴定
室内薯瘟病抗性鉴定
疮痂病
田间调查
品种
2014 年2015 年2015年I
型2〇i 5年n 型
2015 年病指
抗性
病指 抗性
病指抗性
病指抗性
病指抗性
龙津薯1号14. 2
HR 16.2 HR 34. 5MR 76. 8S 63. 33S MR 宁紫薯1号(
CK )
50. 8
MR
48. 6
MR
45. 2
MS
93. 8
HS
62. 5
S
S
注:室内蔓割病及薯瘟病抗性鉴定由福建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鉴定,2015年室内薯瘟病抗性鉴定由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鉴定,疮痂病
抗性由中国热带作物研究院品资所(海南省)田间调查鉴定。

2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1田块选择
甘薯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土层深厚、疏松、肥
力好的砂壤土是甘薯获得高产的基础。

采用深耕、 高畦栽培、中耕晒白、增施有机肥等栽培措施,可 促进土壤熟化,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微生物活 动,加速有机质的分解,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有利于甘薯根系生长和薯块膨大,进而提高甘薯产 量。

2.2培育壮苗
壮苗是甘薯高产的基础,培育壮苗须采用秋薯
留种,次年2月下旬或3月上旬下种,用薄膜覆盖 或地膜覆盖育苗。

苗床施足基肥,幼苗出苗后要加 强管理,勤施肥浇水,促进早长芽、早发根、长壮苗。

2.3适时早插,合理密植
甘薯栽植适宜选择一、二段苗,早薯5月份栽 植,晚薯应掌握在立秋前插完。

采用浅插、平插, 早薯扦插深度约3. 5 cm ,晚薯扦插深度约4. 5 cm 。

早薯每667 m 2种植3000〜3500株,晚薯种植 3500〜4000 株。

2. 4
合理施肥
施肥原则为施足基肥、重施夹边肥和后期补施 追肥。

基肥以作物秸秆、土杂肥等农家肥为主,起
畦前开沟施人畦心;于插后25〜30 d 犁开畦边土施 夹边肥,经晒白后覆土,肥料可用厩肥、土杂肥、 火烧土等农家肥或每667 m 2施用进口三元复合肥 15〜20 kg ;当畦发生裂缝时,补施液体肥料,或 用〇. 3%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

2.5加强水管
甘薯扦插及时灌水,确保全苗。

封垄前、雨后 及时中耕松土,清除杂草。

遇旱灌浅水,遇雨及时 排水,以防积水。

2.6病虫害防治
甘薯病虫害主要有薯瘟病、蔓割病、小象鼻 虫、斜纹夜蛾、卷叶虫等,要加强田间管理,积极 开展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责任编辑:刘新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