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
一、文言文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皇祐元年,予自广陵得请来颍,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时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
尔来俯仰二十年间,历事三朝,窍位二府,宠荣已至而忧患随之,心志索然而筋骸惫矣。
其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
今者幸蒙宽恩,获解重任,使得待罪于亳,既释危机之虑,而就闲旷之优,其进退出处,顾无所系于事矣。
谓可以偿夙志者,此其时哉!因假道于颍,盖将谋决归休之计也。
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十余篇,皆颍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颍者非一日也。
(选自欧阳修《思颍诗后序))(注释)①得请:所请获准;②颍:颍州,欧阳修准备退休于此;⑧待罪:做官,谦辞。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心志索然而筋骸惫矣(________)②因假道于颍(________)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
(3)欧阳修为什么选择颍州作为退休后的终老之地?(请用原文回答)
(4)《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就是欧阳修如愿归居颍州后所作,由这一时期的诗文可见欧阳修晚年怎样的心境?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加下划线词语。
①谪守________
②连月不开________
③锦鳞游泳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第三、四段中虽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而对洞庭湖,同迁客骚人一样寄情于景。
B.第(5)段是全篇的中心,在这段中,作者拟出一问一答,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点明全篇主旨。
C.“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藤子京,也体现了作者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D.选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范元琰为人善良
范元琰,字伯蛙,吴郡钱唐人也。
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
然性谦故,不以所长骄人。
家贫,唯以园蔬为业。
尝出行,见人盗共菘①,元琰遽退走。
母问其故,具以实答。
母问盗者为谁,答日:“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恳不泄也。
”于是母予秘之。
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选自《南史·隐逸下》)[注]①菘:白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母问其故(________)②向所以退(________)
(2)范元琰家贫,以园蔬为业,是家里生计的根本。
但是看见有人偷自己家东西时候,他采取了什么态度?请你用原文回答。
(3)你怎么评价范元琰面对偷盗者的态度。
4.课内阅读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拥毳衣炉火:鸟的细毛
B.余拏一小舟:撑(船)
C.雾凇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B.“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连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
C.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生动形象,不加渲染,是用了白描手法。
D.这一篇小品,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淡淡写来,情致深长。
(3)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2处)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文言文阅读
徐文长传
徐渭,宇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①,然数奇②,屡试辄蹶③,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
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然竟不偶④。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⑤”,恣情山水。
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
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
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
既出,倔强如初。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
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
晚岁诗文益奇,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选自袁宏道《徐文长传》,有删减)(注释)①国士之目:一国之中杰出的人才。
②数奇jī:命运坎坷、遭遇不顺。
③蹶:失败。
④偶:遇;遇合。
⑤曲蘖niè:酒母,酿酒的发酵物,后遂以之代酒。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画线字的意思。
①奇其才________
②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________
③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________
④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________
(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
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4)“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袁宏道用一“奇”字道尽文长一生,请结合全文,谈谈徐文长的“奇”。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厨者王小余传
袁枚
小余王姓,肉吏之贱者也。
工烹饪,闻其臭者,十步以外无不颐逐逐然①。
小余治具,必亲市物,曰:“物各有天。
其天良,我乃治。
”A既得,泔之,奥②之,脱之,作之。
B客嘈嘈然,属餍③而舞,欲吞其器者屡矣。
然其簋④不过六七,过亦不治。
又其倚灶时,雀立不转目釜中瞠也呼张噏⑤之寂如无闻。
所用堇荁⑥之滑,及盐豉、酒酱之滋,奋臂下,未尝见其染指试也。
请受教,曰:“难言也。
作厨如作医。
吾以一心诊百物之宜,而谨审其水火之齐,则万口之甘如一口。
”曰:“八珍七熬,贵品也,子能之,宜矣。
嗛嗛⑦二卵之餐,子必异于族凡,何耶?”曰:“能大而不能小者,气粗也;能啬而不能华者,才弱也。
且味固不在大小华啬间也。
能,则一芹一葅⑧皆珍怪;不能,则虽黄雀鲊三楹,无益也。
而好名者有必求之于灵霄之炙,红虬之脯,丹山之凤丸,醴水之朱鳖,不亦诬乎?”
曰:“以子之才,不供刀匕于朱门,而终老随园,何耶?”曰:“知己难,知味尤难。
世之嗿⑨声流歠⑩者,虽奇赏吾,而吾伎且日退矣。
且所谓知己者,非徒知其长之谓,兼知其短之谓。
今主人未尝不斥我、难我、掉磬我,而皆刺吾心之所隐疚,是则美誉之苦,不如严训之甘也。
吾日进矣。
休矣,终于此矣。
”
未十年卒。
余每食必为之泣,且思其言,有可治民者焉,有可治文者焉。
为之传以永其人。
(节选自《随园文心》有删选)(注释)①逐逐然:急于得到的样子。
②奥:用酒泡或盐腌。
③属餍:饱足。
④簋(guǐ):古代盛食物器具,圆口,双耳。
⑤噏:同“吸”。
⑥堇荁(huán):均为堇菜类,古人作调味品。
⑦嗛嗛(xián):微小的样子。
⑧葅(zū):同“菹”,腌菜。
⑨ 嗿(tǎn):众人的饮食声。
⑩歠(chuò):羹汤。
(1)下列句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可治民者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B.其天良,我乃治/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C.吾以一心诊百物之宜/宜乎众矣(《爱莲说》)
D.且味固不在大小华啬间也/子固非鱼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雀立不转目釜中瞠也呼张噏之寂如无闻
(3)小传讲求记述简略,但人物形象鲜明,文中在刻画厨者王小余这一人物时使用了不同的描写方法,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评析。
①既得,泔之,奥之,脱之,作之。
②客嘈嘈然,属餍而舞,欲吞其器者屡矣。
(4)本文除体现王小余技艺外,更将王小余的烹饪心得上升到“有可治民者焉,有可治文
者焉” 的高度,结合文本谈谈文末“为之传以永其人”的用意。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欧阳修,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①画地学书。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冠,嶷然②有声。
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五季余习。
锼刻骈偶,淟涊弗振,士因陋守旧,论卑气弱。
修游随③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苦志探赜④,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始从尹洙⑤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⑥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注释)①荻(dí):芦苇②嶷(yí)然:形容年幼聪慧。
③随:随州。
④赜(zé):精义。
⑤尹洙:北宋时期大臣、散文家。
⑥梅尧臣:北宋现实主义诗人。
(1)下列对(乙)文中欧阳修学习成长环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幼丧父
B.母亲是启蒙老师
C.宋代文风新颖
D.师友志同道合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________
②假诸人而后见也 ________
③及冠,嶷然有声 ________
④宋兴且百年 ________
(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②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
(5)欧阳修的求学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乙)文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
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
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
聚族人仅②百口。
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
【注】①缣(jiān):细绢。
②仅:将近。
③令:善,美好。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连月不开开我东阁门(《木兰诗》)
B.或异二者之为或王命急宣(《三峡》)
C.吾谁与归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D.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
(2)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
(4)请从内容、结构两方面说说【甲】文结尾段的作用。
(5)《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请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
9.课内文言文阅读
《岳阳楼记》(节选)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解释下列横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②连月不开(________)③沙鸥翔集
(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运用对比、夸张的修辞方法,极言洞庭湖湖光山色变化无穷,为下文具体写洞庭湖一阴一晴的景象做伏笔。
B.“衔远山,吞长江”运用比拟、对偶的修辞方法,赋予洞庭湖以生命、气势,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构成-幅动态的画面。
C.“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方法,把一动一静时的光影色态写得十分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
D.“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之景,渲染出- -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伤感之情。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注】①王右军:王羲之。
②减:不足。
③大将军:王敦。
④钱凤:人名,字世仪。
⑤孰:熟。
⑥从:纵。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屏人论事/敛声屏息
B. 大将军甚爱之/可爱者甚蕃
C. 信其实孰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D. 大将军尝先出/浅尝辄止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3)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从中看出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张元忭字子荩,别号阳和,越之山阴人。
父天复,行太仆卿。
隆庆戊辰,太仆就逮于滇,先生侍之以往。
太仆释归,先生如京讼冤。
事解,又归慰太仆于家。
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
辛未,登进士第一人,授翰林修撰。
万历己卯,教习内书堂。
先生谓“寺人在天子左右,其贤不肖为国治乱所系”。
因取《中鉴录》谆谆诲之。
丁亥升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侍读。
明年三月卒官,年五十一。
(选自《明儒学案,有删减》)
【乙】
公生而古貌魁然,稍长好读书。
安人①怜之,戒无溺苦于学。
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颂不令母知。
总角时,岳岳②负意气,数矢口谈时政得失,人物减否。
太仆公故抑之,不答
也。
会杨忠慜③谏死,公遥为诔④词,慷慨泣下沾衿。
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
尝读书至朱子《格言篇》,辄乙⑤其处而沉思。
……有异母弟二人,太仆公病以属公。
公扮⑥之,恩义隆备。
居常饭脱粟,衣洗补,而贩施宗党若弗及。
盖公行益,力追古人。
(选自《续藏书》,有删减)【注】①安人:指张元忭之母。
②岳岳:锋芒毕露的样子。
③杨忠慜(mǐn):明代大儒,谏臣。
④诔(lěi):致悼词。
⑤乙:读书时勾画记号。
⑥扮(fěn):合并。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因取《中鉴录》________
②三月卒官________
③安人怜之________
④病以属公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句未作断句,请仔细揣摩,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
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颂不令母知。
(3)小传讲求记述简略,但人物形象鲜明。
【甲】【乙】两文在刻画张元忭这一人物时使用了不同描写方法,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简要评析。
①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
②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
(4)明代家王锡爵在为张元忭撰写的铭文中赞道:“尔贞尔介,而表正儒林。
式如玉,式如全。
”意思是,张元忭如金似玉的品性可做儒林的表率。
结合上述诗、文中张元忭的言谈行事,谈谈中国传统儒者有怎样的精神追求。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射者中,弈者胜
③佳木秀而繁阴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一句,既交代了“醉翁”之号的来历,又与下文“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相呼应。
B. 第一段交代了醉翁亭的自然环境与命名由来,描写亭周边的环境按照由远到近、由大到小的顺序。
C. 第三段描述太守与滁人、众宾游山同乐的情景和乐趣,以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为顺序来安排材料,其中“太守醉”是核心。
D. 同是描写山水游记、借景抒情之作,《醉翁亭记》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而《岳阳楼记》则流露出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抱负。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
1.(1)疲乏,疲惫;借
(2)那些思念颍州的念头不曾在心中稍忘,而且所存的心意也常常在文字中显现出来(或“而且所存的心意也常常显现在文字上”)。
(3)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
(4)对生活的厌倦,辞官归隐的迫切心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2.A
解析:(1)贬谪;放晴;代指鱼
(2)①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
②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3)A
3.(1)原因;先前
(2)元琰遽退走;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
(3)示例一:赞同,因为元琰这样宽容的做法,最终感化了盗者,使得乡里不再出现偷盗行为。
示例二:不赞同,因为元琰这样做,实际上是纵容了偷盗罪。
(言之成理即可)4.A
解析:(1)A
(2)C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①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②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5.(1)以……为奇;同“嘱”,嘱咐;最终,终于;假装
(2)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3)胡公因此更加看重他,军中的一切奏疏公文,都是由他来撰写。
(4)①诗奇:徐文长的诗“如嗔如笑……羁人之寒起”,诗境奇特。
②文奇:徐文长的文章“有卓识……韩、曾之流亚也”。
③经历奇:徐文长“声名籍甚”,但“屡试屡蹶”;文才出众,受到赏识,“然竞不偶”;后差点下狱论死,虽被救,“抱愤而卒”。
④为人奇;徐文长为人狂傲,面对统帅,“以部下一诸生傲之”;徐文长为人亦疏狂倔强,“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
绝交达官贵人,“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
6.D
解析:(1)D
(2)雀立不转目 /釜中瞠也/ 呼张噏之/ 寂如无闻
(3)①句运用动作描写,“泔”、“奥”、“脱”、“作”等一系列动词的连用,表现了王小余做菜动作熟练,从而体现其厨艺的高超。
②句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客人饱食后手舞足蹈,好几次恨不得吞下餐具的描写,衬托出王小余厨艺之精湛。
(4)①王小余对待食物一心一意,用谨慎之心去体察食物,根据食物特性,做到各具其味。
②不追求外在的名利,只醉心于美味的研制。
③精益求精,接受他人中肯的意见,促使自己更好地进步。
④虽是一个卑微的厨子,但其“匠人之心”却值得地位更高的“治民者”“治文者”借鉴。
7.C
解析:(1)C
(2)给予,赠送;借;等到;将近
(3)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4)①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罢了,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②(欧阳修)用心寻求其中的精义,以至于废寝忘食,决心要快速追赶他,和他并驾齐驱。
(5)①学习要勤奋刻苦,创造条件学习:幼年贫困,用芦苇在地上写字学习;成名后钻研《昌黎先生文集》。
②学习要敢于质疑、有目标:宋朝文风守旧,欧阳修提倡古文,扭转风气。
以韩愈为目标,全心学习。
③交友要志同道合:结交尹洙、梅尧臣,切磋学习、共同进步。
8.D
解析:(1)D
(2)①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感受),(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②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用一匹细绢做衣服。
(3)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
(4)内容上表现了作者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点明主旨);结构上卒章显志,总结全文,前文叙事、写景、抒情都是为它做铺垫。
(5)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对孟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以天下为己任,用具体行动来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