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十三中学九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题(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年级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20分)
1、按要求写汉字或注音(10分)
干biě( ) yū( )滩晨xī( ) 迷wǎng()如坐针zhān( ) 胚.()芽瞰.()望
绯.()红虔.()信蝼.()蚁
2、诗文默写(10分)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2)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3)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
——祖国啊!
(4);;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5),村南村北响缫车。

(6),坐断东南战未休。

(7)当时奢侈今何处?。

(8)莫道不消魂,。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5分)
决定成功的利器
刘伟
①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要先修炼好两把利器,那就是“德”和“才”。

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②有这样一个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不久,有人投其所好,敬献给他一张弓。

他看了又看,试了又试,认定是难得一见的好弓。

于是得意之余,他就向一个专门制作弓箭的匠人炫耀。

③但是这个工匠仔细看过之后,却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这张弓虽然强,但不是好弓!”,唐太宗急问原因。

工匠回答说:“一张弓的好坏,不单要看它是否射得远,更要看它是否射得准。

而能否射得准,关键取决于做弓用料的纹理是否好。

制作此弓木料的木心不在正中间,木头的脉理自然都是斜的。

因此,这张弓虽然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势必不走正道,偏离目标,所以算不上一张好弓。


④其实工匠的一番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他道出了判定人才的两个标准,那就是一个人不但要有能力,更要走正道,即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⑤一个人的德,好比一张弓的木心是否在恰当的位置,决定射箭的方向;一个人的才好比一张弓是否有力,决定箭射得远近。

有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完美的弓,既刚劲有力,射得远,又箭无虚发,射得准。

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

无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危险的弓,尽管射得远,但由于木料的纹理不好,射出去的箭不走正道,结果势必偏离目标,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

无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害无益的弓,不仅木心不正,而且没有力量,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⑥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以德、才为依据将人分为圣人、愚人、君子、小人四类—— [甲] 谓之“圣人”; [乙] 谓之“愚人”; [丙] 谓之“君子”; [丁] 谓之“小人”。

⑦司马光认为用人的原则是:假如找不到圣人、君子来用的话,那宁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

其道理是: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
不至矣。

⑧由此可见德才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而两者又以德为重,所以一个人若想成功,不但要有过人的才能,更要有过人的德行。

3.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4.根据文意,将下面四组词分别填入文中第⑥段[甲][乙][丙][丁]处(只填序号)。

(2分)
①才德兼无②德胜才③才胜德④德才俱备
[甲]处应填:___________ [乙]处应填:__________
[丙]处应填:___________ [丁]处应填:__________
5.第⑤段划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6.第④段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一个人不但
..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7.本文语言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请从下列句子中找出你最受启发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4分)句一: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句二: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

(二)现代文阅读完成8——12题。

(15分)
幸福的坡度
李其志
我们经常喜欢把自己的感受强加到别人身上,认为自己体会到的也一定是他人体会到的。

其实,这在许多时候都有偏差,至少我从那位坐在轮椅上的中年男子身上看到了这一点。

那时,我们警队正和一所小学搞警民共建活动,小学生们每到周末就要自发地到警队来打扫卫生,这让我们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几个领导一商量,也应该为学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法制教育课是一个方面,但不够。

后来一个民警说,学校距离马路挺近的,小学生每天上学放学过马路,家长都很担心。

于是我们就有了主意,设个助学岗,一来可以保证学生过马路时的安全;二来,对那些在学校外抢小学生钱的大孩子也是个警示。

每天护送孩子们过马路,时间长了,与孩子家长也熟悉起来,基本上能认清哪个小孩子是谁的。

其中一个坐着残疾人手摇车的中年男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的神情有些落寞,只有在见到自己的孩子跑过来时,才豁然一笑。

后来,我知道他的孩子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有一次我问他,那个坐着轮椅的是你爸爸吗?他点点头。

我说,他行动不方便,你放学不可以自己回家吗?
男孩儿欲言又止,嘟着嘴道:他就在前边的福利厂工作呢。

我心里说,这小孩子,不知大人的难处。

A初秋的雨总会在不经意间落下来。

那天我们又提前到助学岗上执勤,在树下,我见到了那位中年男子,披着雨衣,头露在外面,都淋湿了。

见到我后,笑笑,说:“警察同志,麻烦您一件事可以吗?”
我说:“您尽管说。


他说:“孩子上学时没带雨具,你能帮我把这把伞送给他吗?你知道,家长不让过止步线的,不然孩子会生气。


我点点头道:“没问题。


转身时,我想到一个问题,对他说:“孩子这么大了,你行动又不方便,不用每天来接他了吧。


男子有些不好意思,但又有些自豪
..地说:“哪里是我接他,是他接我了。


我有些疑惑了。

他接着解释道:“我回家的路上有个大上坡,每次走那里很费力气的,孩子上学后,就对我说,爸爸,学校离你的工厂这么近,每天放学的时候,咱们俩一起走吧,上坡时我推你。

这一推就是三年。

其实上一年级的时候,他那么小,又怎么推得动?可孩子心里是怕累着爸爸呀。

我怎么劝也劝不住,孩子在后面红着脸,喘着粗气地推,我在前面用力地摇着,却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

可你知道,其实我心里真是幸福极了。


我的心里一酸,转过头去,说:“我去接他了。


见到那小男孩,我蹲下身说,“今天叔叔和你一起推你爸爸回家,行不行?”
小男孩儿笑起来,“叔叔你开玩笑?”
我说:“警察不说假话,试试叔叔的力气吧。


B初秋的雨幕里,一个警察和一个打着鲜黄雨伞的男孩,推着一辆手摇车在爬坡。

那是一个幸福的坡度。

8.结合语境,说说文中的加点词语“自豪”的表达效果。

(2分)
9.文章第二自然段提及设助学岗的情况有什么作用?(2分)
10.体悟文中画曲线语句的内涵,想想“泪流满面”和“幸福极了”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11.阅读文中两处描写秋雨的句子(画横线处),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4分)
12.整体感知全文,链接现实生活,谈谈你对文题“幸福的坡度”的理解。

(4分)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13——15题(10分)
孔子见罗雀者
孔子见罗雀者①,所得皆黄口②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③不得,何也 "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④也."
注释 :①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②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③独:表示转折,相当于"却".④戆:愚.败:祸乱,祸害.
13,解释加点的词(4分)
(1)大雀从.黄口( ) (2)孔子顾.谓弟子曰( )
(3)利.食而忘患( ) (4)善惊以远.害( )
14,翻译(4分)
1.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孔子教育其弟子要"慎其所从",与亲而远有相似之义.(2分)四、写作(40分)
请以“最美丽的惊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
2、不少于600字;
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