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十六课 小石潭记名师导航 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六 小石潭记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小石潭记》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在本文中,作者描述了小石潭,写了石、水、游鱼、树木,宛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并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绘静绘动,动静结合,语言精练生动,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刻画入微,给人鲜明生动的印象,学习时要认真品味。
咬文嚼字
恕.(sh ù) 龚.(g ōng) 坻.(ch í) 屿.(y ǔ) 佁.
然(y ǐ) 俶.尔(ch ù) 翕.忽(x ī) 清洌.(li è) 幽邃.(su ì) 寂寥.(li áo) 篁.竹(hu áng) 犬牙差.互(c ī) 悄怆..
(qi ǎo chu àng)
⎩⎨⎧佁然佁心旷神怡怡⎩⎨⎧清洌洌凛冽冽⎩⎨⎧愤怒
怒饶恕恕
可⎩
⎨⎧),()(能够可以不可久居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从⎩⎨⎧)(),(跟随隶而从者由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以⎩
⎨⎧)""()(而相当于卷石底以出因为以其境过清 为⎩⎨⎧),(,)
,(成为动词为屿为坻做动词全石以为底
清⎩⎨⎧)
,()
(冷清清凄清以其境过清清澈水尤清洌 乐⎩⎨
⎧),()
(嬉戏逗乐似与游者相为乐以心乐之
(1)名词作状语
从小丘西.
行百二十步(表动作行为的方向,向西) 日光下.
彻(表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下、往下) 斗.折蛇.
行(表动作行为的状态,“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长蛇爬行那样) 犬牙..
差互(表动作行为的状态,像狗的牙齿一样) (2)形容词使动用法
凄.神寒.
骨(“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3)形容词意动用法
心乐.
之(以……为乐)
乃记之而去.
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X 氏二小生..
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品评:“因为那种环境太凄清了,不能长时间地停留,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作者突出了一个“清”字,并把环境中的凄清深入到心神中去,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品评:“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水流)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有的地方露出来,有的地方被淹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得出来。
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这里写小溪,就溪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
用这两个
比喻,一动一静来描写小溪。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品评:“潭中有大约一百来条小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
”对潭中游鱼数目竟一目了然,不只表明了水的“清洌”,也暗示了石潭之小。
“空游无所依”也贴切地描绘了鱼儿的动态。
二、重点语段
1.“潭中鱼可百许头”至“似与游者相乐”。
剖析:本段从字句上看仿佛都是在写鱼,并没有写水。
然而这里是实写鱼虚写水,写鱼同时也写水。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是写鱼在水中游,可是从“百许头”“若空游无所依”可看出水之清澈,使人一眼能看清鱼的大致数量,几乎看不见鱼所依托的水。
下面“日光下彻”至“似与游者相乐”,写鱼在水中嬉戏,一静一动,动静结合,也是在写水清。
2.“坐潭上”至“乃记之而去”。
剖析:本段写作者的感受。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此地需“伐竹取道”,当然寂寥。
而寒气透骨,更让人倍感心神凄凉,更何况作者当时政治上遭贬谪,心情本来就很忧伤,遇此境,自然抒发凄清悲凉之感:“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此地虽景色奇异,人却不宜长时间停留,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孤寂和悲凉。
结构简析
全文共五段:
第1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绘潭的概貌。
第2段,写潭水、游鱼。
第3段,写潭水的来源。
第4段,写潭上四周景色给人的感觉。
第5段,记下同游者的某某。
也可以从内容方面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写小石潭的游览经过。
第1层,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绘潭的概貌。
第2层,写潭水、游鱼。
第3层,写潭水的来源。
第4层,写潭上四周景色给人的感觉。
第二部分(第5段),记下同游者的某某。
主旨探究
对本文的主旨有以下几种看法:
1.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2.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对本文的主旨,你有什么看法?
审美鉴赏
抓特征写景于景中寄情
《小石潭记》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善于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其境。
如第一段,整段文字全都是围绕着“石”的特点来写潭的。
先用水声、水色从侧面烘托:水声清脆,水色清洌,正是由于它是个“石”潭。
接着从正面落墨,写出石潭中石头的种种形状和姿态。
然后又就树木的长势从旁描绘“石”:“蒙”——覆盖着,“摇”——晃动着,“缀”——联结着,树木的种种姿态,正说明它是长在石上的。
又例如写“水尤清洌”,是从侧面写潭中的鱼,“皆若空游无所依”又清晰地写出鱼儿的静态是“佁然不动”,动态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而且“似与游者相乐”,又把鱼儿的那种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神态写得惟妙惟肖。
作者在写景之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本文在对景物的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
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
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
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
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小石潭景物的幽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
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