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件-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五四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iú qīn báo
zhuó pí pa
qiāng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词鉴赏
一种牧草,干熟时变为白色。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炼字:“卷”“折”二字分别从 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
塞北一带的天空。
炼字:“即”字表现了诗人的 惊奇之情。“飞”字勾勒出一 幅雪花漫天飘舞的画面。这两 句极写边塞的风猛雪早。
承上启下,由咏雪过渡到送别,从正面描写天气寒冷。以百丈坚冰点缀大环境, 以万里愁云引出送别的氛围。
诗词鉴赏
主将。 宴请。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赏析
泛指西域的琴。
表现手法:渲染,用“胡琴”“琵琶”“羌笛”等具有西域特色的乐器给军中宴饮 增添了几分苍凉悲壮的豪气,渲染了送别的隆重之感。
诗词鉴赏
朗读诗歌:
zhé sàn lán ch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写作特色
2.精于炼字,生动传神。 用字准确、生动,使本诗多彩多姿。巧用动词“卷”“飞”,写出了
塞外的凶风悍雪;“散”,写出了雪花的轻盈;“掣”“翻”,写出了风的 力量和旗的重量。巧用数量词“一夜”“千树万树”,写出了塞北天气变 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的壮美景观;“百丈”“万里”,用夸张的手法写 景,勾画出壮阔的塞外雪景。巧用副词“即”,显示了塞外早雪的特征,暗 示了诗人的惊讶之情;“忽”,表明秀丽风光竟是一夜而成的,出人意料, 给人以突兀、奇特的感受;“不见”二字,隐现了诗人久久伫立、极目远 送、悲伤惆怅的情态;一个“空”字,体现了诗人依依惜别、怅然若失的 心情。
赏析
写轮台东门送别的情景,诗人把友人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依依惜别之情 跃然纸上。雪大风狂,归途遥远,诗人的心中既有惜别的深情,又有隐隐的担 忧,情绪复杂。
诗词鉴赏 山回路转不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炼字:“空”字写出了边塞空旷苍凉之景, 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
赏析
写作手法:运用留白手法,写得含蓄,引发读者无尽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朋友 的依依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含蓄隽永。
整体感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咏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雪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咏雪——瀚海雪景图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送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别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
送别——风雪送客图
主题概括
全诗以“雪”为线索,兼及咏雪与送别两个方面。诗中描绘了 典型的具有北方特征的景物,组成了一幅壮阔奇丽的万里边 疆风雪图,它既是饯别送行之背景,又是作者抒情之寄托。以 写雪景衬托送别,又在送别中写雪景,作者真挚而复杂的感 情——对边塞奇异风光的赞叹,对灿烂春光的憧憬,对别友 之惆怅,对故乡之思念,全部寄托在这壮丽的雪景中了。
24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反复诵读本诗,领悟诗中描绘 的奇特瑰丽的雪景。(重点) 2.感受诗歌的意境,把握主旨,品味艺术魅力,进而体 会诗人的豪迈气概和博大胸怀。(难点) 3.培养热爱祖国山河和祖国文化的高尚情操。(重点)
解题:
诗词鉴赏
用珍珠缀成的帘子。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织锦被都显得单薄了。
赏析
写作手法:从正面描写天气寒冷。诗人用这些将士身边的用品烘托出边塞气候 的寒冷,同时也写出了边塞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 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
诗词鉴赏
拉开(弓弦)。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唐朝镇守边疆的长官。 穿。
赏析
写作手法:从侧面描写天气寒冷。这是从军旅生活方面写天气的寒冷。运用互 文的修辞手法,侧面烘托天气的寒冷,极显边塞苦寒,角度新颖。
诗词鉴赏
纵横交错的样子。
炼字:“愁”“惨”二字,写出了 诗人对友人长途跋涉的担忧之情。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指沙漠。
暗淡。
修辞: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诗人的 离愁别绪,也说明前途充满艰险。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歌”即“白雪之歌”, 表明这首诗的体裁是歌行体。“武判归京”判官是官 名,武判官,生平不详,京,指长安,“送武判官归 京”即“送姓武的判官回都城长安”。题目中“雪” 是诗人抒情写景的出发点。点明了本诗的内容为雪中 送别。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唐代 边塞诗人,唐代诗人,边塞诗 派的代表人物,与高适并称为 “高岑”。其诗歌富有浪漫主 义色彩,气势雄伟,想象丰富, 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 长七言歌行。曾两次从军边塞, 后曾官至嘉州(今四川乐山) 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 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其边塞 诗尤多佳作。
背景介绍:
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 宗至德二载(757年)春夏之交东归,此诗当作于此期。当时 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 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 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 会。天宝十三载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 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 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板书设计
白
边塞奇丽雪景
雪 歌 送
雪景图 将士苦寒生活
边地奇丽风光
武
判
瀚海愁云
官
送别图
雄浑悲壮的气氛
归 京
雪中送友归京
写作特色
1.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美丽而壮观的塞外雪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 惨淡万里凝”语势夸张,突出了边塞天气的严寒和景象的雄伟壮阔。
领兵将帅的营门。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炼字:“掣”字真实地表现 了红旗被冻住,北风吹着也 不飘动的情状。
拉,扯。
翻动。
赏析
修辞、表现手法:运用夸张和反衬,写出了边塞的奇寒和红旗在风中坚强挺立的
画面,象征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写出了诗人心中奔涌的豪情。
诗词鉴赏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诗词鉴赏
修辞: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联想把边塞雪景描绘 成春景,营造出一种情趣盎然、壮美浪漫的意境。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赏析
描写冬雪的名句。“忽如”写出了“胡天”的变幻无常,写出了雪之骤和雪 之大,也写出了诗人的惊异好奇之感。诗人发挥神奇的想象,运用新颖奇特的比 喻手法,将北风看作春风,把雪花比作梨花,比喻新奇,联想奇特美妙,表现出 了雪的动态美和立体美,既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又写出诗人的惊喜 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