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米的小毯子教案7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米的小毯子教案7篇
山米的小毯子教案篇1
绘本解析:
豆豆是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尽管正在一天天长大,她却认为自己还不算大,永远也离不开她的小毯子。
这个故事讲述了小兔子豆豆是如何摆脱对小毯子的依恋的。
简单的文字,温馨的画面,描绘了孩子一段心灵成长的历程。
对于小免豆豆来说,小毯子和她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已经成为了她生命中的一部分。
豆豆在不知不觉中逐渐长大,具备了很多了不起的本领——瞧,她能绕着池塘亳不停顿地单腿跳上一圈,她能自己去采摘最嫩的蒲公英送给妈妈做饭,她能勇敢地把秋千荡到天上去……可是豆豆却不知道自己已经长得足够的,完全不再需要那个只有小baby才爱玩的小毯子了。
豆豆是多么害怕失去心爱的小毯子啊!当妈妈劝她试着不要随身带着小毯子时,她拒绝了。
为了防止毯子被拿走,她到处找地方去蔽,左个担心,右一个担心,也真是难为这个小家伙了。
可是最让豆豆忧惧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小毯子不见了!她焦急地四处寻找,却再也没有找到!
豆豆是幸运的,她拥有和善的家人,最重要的是,他们都那样地“懂得”她。
我们还要明白的是:成长中的舍弃,并不是放
弃,更不是鄙弃!幼时的行为尽管显得稚拙,但那稚拙中自有一份纯真与诚挚,值得我们在记忆中永远珍藏与怀想。
设计思路:
我喜欢我的小毯子》,这个亲切的故事,这让我想起每年小班入园时,总有一些孩子听你们或抱着布娃娃,亦或是小毯子等等,他们游戏时总是游离于集体之外,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朋友”,他们的社交面一度被自己封锁。
看到这个绘本,我豁然开朗,那些孩子不就是小兔豆豆吗?他们和豆豆一样在成长,成长的过程中必须学会“舍弃”。
是的,舍弃心爱的东西肯定会有一点儿”难过”。
但舍弃也是一种超越,意味着一种新的接纳与收获。
在没有小毯子相随的日子里,豆豆很快找到了许多新的乐趣。
设想一下,如果豆豆一如既往地执迷于小毯子,那么捉瓢虫、玩雪橇等更加美妙的事情也许她将难以发现或延迟品尝。
可以说正是因了那段对“旧爱”的“舍弃”,才有了这份对“新欢”的“收获”。
在豆豆的成长故事中,相信孩子们能对舍弃的意义有所领悟。
活动目标:
1、能细致地观察画面,大胆地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体验成长的快乐。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ppt《我喜欢我的小毯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一)、观察封面,认识主人公小兔子和它的小毯子,并感受小兔子对小毯子的喜爱之情。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小客人,看看它是谁?(小兔子),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豆豆。
再看看它手里拿着什么?(小毯子)
2、它的表情怎样?谁来学学它拿小毯子的样子?一起来学学吧!
3、这样拿毯子说明豆豆喜欢小毯子吗?你们有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吗?
(二)、豆豆和小毯子之间究竟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理解故事,体验情感。
(一)、播放ppt4—5,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豆豆长大了,你来看一看它在干什么?(鼓励幼儿充分用肢体动作来表现)。
1、豆豆长大了,能做这么多事呀!这些事你们会做吗?谁来表演一下?(幼儿站起来绕着空地单脚跳一圈。
)
2、拓展练习:小朋友,你们长大了吗?你们还会干什么呢?一起来比一比吧!(可以请幼儿把一些本领,例如跳舞唱歌进行演示)。
(二)、观看ppt6,那你觉得豆豆应该怎么做?小朋友真的长大了,能做这么多的事,真能干!豆豆也长大了,可是它走到哪里都带着小毯子,这样在生活中会有什么不方便呢?(组织幼儿讨论小毯子一直拿在手里会妨碍孩子吃饭,游戏等等)。
(三)、观看ppt7—12,体验家人的关爱,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1、教师讲述故事。
2、提问:豆豆的小毯子怎么了?豆豆现在很伤心,她的家人都想什么办法安慰它呀?
3、小朋友快想个办法安慰一下它吧!你要怎样安慰它呢?
(四)、观看ppt13,体验豆豆在生活中重新找到了更多的快乐。
1、春天来了,豆豆发现了什么奇怪的东西?她明白了什么?
2、教师小结:家人的爱让豆豆慢慢地淡忘了心爱的小毯子,它在树林里和朋友们找到了更多的快乐,它真的长大了,不再依
恋他的小毯子了。
三、情感提升:小朋友已经长大了,找找你身边的好朋友。
孩子们,我们小时候也会有非常喜欢的东西,但我们已经长大了,生活中还有更多更好玩的东西,还有我们喜欢的人,所以你可以吧你以前喜欢的玩具藏起来。
因为你们已经长大了。
大声的告诉我,你们真的长大了吗?那你在幼儿园有认识新的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在哪?和他一起手拉手,我们一起来跳舞好吗?
活动反思:
在绘本阅读中,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孩子们边看边说,不是的还让他们动一动。
活动中孩子们积极投入,敢说、会说、想说、愿意说。
回顾这个活动,我觉得:过程简单、真实、自然。
孩子们在充分感受、理解的基础上懂得了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学会舍弃一些东西,这样才能真正长大。
这个绘本的选材特别好,贴近幼儿的生活,所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感情一度跟着小豆豆跌宕起伏。
包括说到喜欢的东西时,孩子们那种兴奋,豆豆丢了小毯子,孩子们会说出把自己心爱的东西送给它,而当小豆豆再次找到欢乐时,孩子们的惊喜。
通过活动,孩子们经过了洗礼,他们真的长大了。
山米的小毯子教案篇2
小班教案《阿文的小毯子》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逐步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正确对待自己心爱的玩具或日用品,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阿文的小毯子》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正确对待自己心爱的玩具或日用品。
2.逐步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1.挂图第1号
2.故事磁带。
活动重点或难点:
通过故事,让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能正确的对待自己心爱的玩具和改掉依恋物的坏习惯。
活动指导:
1.认识阿文
教师出示挂图。
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她是一只小老鼠,名字叫阿文。
阿文上幼儿园前,很喜欢一条小毯子,到哪儿都带着它。
可
是现在上幼儿园了,带着这么大的毯子行吗?
2.听听阿文的故事
教师结合挂图,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阿文常常带着毯子干什么?她喜欢这块毯子吗?
后来阿文放下毯子了吗?
3.说说自己喜欢的东西
你们是不是像阿文一样也有一件最喜欢的东西?你们常常用它干什么?你们上幼儿园的时候把它放在哪里?
我们小朋友比阿文还能干!每天早上高高兴兴地和好朋友再见,到幼儿园学本领,和小朋友做游戏,晚上回到家再和好朋友一起玩,真不错。
活动延伸:
孩子们围成圆圈,一起来讨论说说自己喜欢的什么东西?你们上幼儿园的时候把它放在哪里?
效果分析:
孩子之间的独立性及适应能力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学会了思考。
有很多的孩子的一些回答让我发现小班的孩子也慢慢的有了一种自我反馈的能力。
阿文的小毯子课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幼儿们知道怎样对待自己心爱的玩具和日用品
——当玩具或日用品用完时要记得把它们放回原来的位置。
但是我没有达到让幼儿逐渐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目标。
我的导入很好,达到了吸引幼儿注意里的效果,也让小朋友们了解这节可的主角是老鼠——阿文。
我让幼儿在户外上课这是缺乏考虑的。
因为在户外不能用录影机来听故事《阿文的小毯子》,只能自己讲故事,而通过录影机讲故事肯定能更好地到吸引幼儿注意力,从而让幼儿能够更好的理解故事。
让幼儿知道要脱离依恋物,独立自主、融入集体重要性。
在说说自己喜欢的东西的这一环节我只是让幼儿们说了一下自己喜欢的东西在他(她)上幼儿园的时候放在什么地方,没有问幼儿常常用它干什么,从而让我失去了一次了解幼儿平时生活、行为习惯的机会。
我结尾是让玩具宝宝回家,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幼儿动手的的能也可以考一下幼儿的记忆力。
这就达到让幼儿既动手有动脑的效果。
小百科:毛毯。
今亦泛称以棉、毛或化学纤维织成者。
山米的小毯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正确对待自己心爱的玩具或日用品。
2.逐步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活动准备:
1.挂图第1号。
2.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认识阿文
1.教师出示挂图。
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她是一只小老鼠,名字叫阿文。
2.阿文上幼儿园前,很喜欢一条小毯子,到哪儿都带着它。
可是现在上幼儿园了,带着这么大的毯子行吗?
二、听听阿文的故事
1.教师结合挂图,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2.阿文常常带着毯子干什么?她喜欢这块毯子吗?
3.后来阿文放下毯子了吗?
三、说说自己喜欢的东西
1.你们是不是像阿文一样也有一件最喜欢的东西?你们常常用它干什么?你们上幼儿园的'时候把它放在哪里?
2.我们小朋友比阿文还能干!每天早上高高兴兴地和好朋友再见,到幼儿园学本领,和小朋友做游戏,晚上回到家再和好朋友一起玩,真不错。
活动延伸:
孩子们围成圆圈,一起来讨论说说自己喜欢的什么东西?你们上幼儿园的时候把它放在哪里?
附:
阿文的小毯子阿文有一条小毯子,她抱着小毯子睡觉,抱着小毯子吃饭,抱着小毯子玩,到哪里都带着小毯子。
爸爸说:“你总是带着小毯子,多麻烦呀!”阿文紧紧地抱着小毯子说:“不嘛,我就喜欢小毯子。
”
阿文上幼儿园了,她还是抱着小毯子。
幼儿园里要自己吃饭,一边抱着小毯子一边吃饭,多麻烦呀!
小朋友都在滑滑梯、荡秋千。
阿文抱着小毯子,只能看着别人玩。
阿文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她放下小毯子和小朋友一起滑滑梯、荡秋千。
哇,多开心呀!
吃饭的时候,阿文放下小毯子,自己吃饭。
瞧,阿文吃得多快呀!
午睡的时候,阿文悄悄地对小毯子说:“小毯子,明天我可不能带你到幼儿园来了。
”
第二天早上,阿文对小毯子说:“小毯子,再见,我去上幼儿园了,晚上回家我再和你在一起。
”
课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幼儿们知道怎样对待自己心爱的玩具和日用品——当玩具或日用品用完时要记得把它们放回原来的位置。
但是我没有达到让幼儿逐渐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目标。
我的导入很好,达到了吸引幼儿注意里的效果,也让小朋友们了解这节可的主角是老鼠——阿文。
我让幼儿在户外上课这是缺乏考虑的。
因为在户外不能用录影机来听故事《阿文的小毯子》,只能自己讲故事,而通过录影机讲故事肯定能更好地到吸引幼儿注意力,从而让幼儿能够更好的理解故事。
让幼儿知道要脱离依恋物,独立自主、融入集体重要性。
在说说自己喜欢的东西的这一环节我只是让幼儿们说了一下自己喜欢的东西在他(她)上幼儿园的时候放在什么地方,没有问幼儿常常用它干什么,从而让我失去了一次了解幼儿平时生活、行为习惯的机会。
我结尾是让玩具宝宝回家,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幼儿动手的的能也可以考一下幼儿的记忆力。
这就达到让幼儿既动手有动脑的效果。
山米的小毯子教案篇4
故事:阿文的小毯子
阿文有一条小毯子,她抱着小毯子睡觉,抱着小毯子吃饭,抱着小毯子玩,到哪里都带着小毯子。
妈妈说:"你总是带着小毯
子多麻烦呀!"阿文紧紧地抱着小毯子说:"不吗,我就是喜欢小毯子"阿文上幼儿园了,她还是带着小毯子。
可是,幼儿园里要自己吃饭,一边带着小毯子,一边吃饭,多麻烦呀!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在滑滑梯,荡秋千。
阿文抱着小毯子,只能看着别人玩。
阿文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他放下小毯子和小朋友一起玩滑滑梯,荡秋千。
哇,多开心呀!吃饭的时候,阿文放下小毯子,自己吃饭。
瞧,阿文吃得多快呀!午睡的时候,阿文悄悄的对小毯子说:"小毯子,明天我不能带你到幼儿园来了。
"第二天早上,阿文对小毯子说:"小毯子,再见,我去幼儿园了,晚上回家我再和你在一起。
"
目标
1、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爱的玩具和日用品。
2、逐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准备
挂图,故事,磁带。
过程
1、认识阿文
出示挂图。
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它是一只小老鼠,名字叫阿文。
阿文上幼儿园以前,很喜欢一条小毯子,到哪里都带着它。
可是现在上了幼儿园了,带着这么大的毯子行吗?
2、听听阿文的故事。
教师结合挂图,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阿文常带着毯子干什么?为什么?
后来阿文放下毯子了吗?
3、说说自己喜欢的东西
你们是不是像阿文一样也有一件最喜欢的东西?你们常常用它们干什么?你们上幼儿园的时候把它放在哪里?
4、我们小朋友比阿文还能干!每天早上高高兴兴地跟好朋友再见到幼儿园学本领,跟小朋友做游戏,晚上回到家在和好朋友一起玩,真不错!
山米的小毯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通过多方面的理解故事。
能按故事大意自己编故事。
活动准备
月光宝盒(饰音乐盒)
巫婆的魔毯》故事
活动过程
一、月光宝盒
1、大家看月光宝盒又出现了,要给我们讲故事啦!
2、猜猜月光宝盒今天会给大家讲什么有趣的故事那?
3、老师好像听说是关于小狐狸和小猫的故事。
4、大家想知道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吗?我们听听吧!
二、《巫婆的魔毯》故事
1、小猫和小狐狸来到山上采果子,小狐狸发现自己正在往上升,脚下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一条毯子,小狐狸正踩着毯子在半空中,小狐狸叫小猫快上来,小狐狸伸手把小猫拉了上来。
2、魔毯带着小狐狸和小猫在空中飞,它们飞过好多地方,一直飞到云彩里,跟云宝宝玩了一会,天渐渐的黑了,小狐狸和小猫也有点玩累了,它们和星星月亮又玩了一会,又摘了两颗星星握在手里,慢慢着趴在毯子上睡着了。
3、魔毯把一角盖在小狐狸和小猫的身上,把它俩送回家,魔毯也回家了,巫婆看见魔毯回来说着:“调皮的家伙,又跑哪里玩了一天才回来。
”魔毯变得很柔软,盖在巫婆的身上睡着了。
小狐狸和小猫醒来以为自己做了个梦,可手里的星星还在亮着。
三、了解故事
1、重复叙述故事了解。
2、以故事里的事提问了解。
3、演绎故事情节进行了解。
4、通过多方面的了解,让大家能按大意编故事。
5、小朋友这个故事好不好,那中午睡觉的时候我们盖好毯子,看看进入梦香会做这样的梦不。
山米的小毯子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理解爱心毯的来历和意义。
2、与同伴合作制作爱心毯,体验合作的乐趣。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碎布若干、底纸板、双面胶。
2、幼儿用书第13—16页。
3《美工》第17页。
4、语言磁带或cd。
活动过程
一。
出示一块百家布(图片),引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瞧,这儿有一块毯子,你觉得这块毯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引导幼儿发现这块毯子是用很多布拼成的。
2、教师;哦,这块毯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爱心毯。
小朋友们猜一猜才为什么要叫它爱心毯呢?
——幼儿自由讨论片刻。
——教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吧!
二、教师讲述故事至我成了一块没人要的小碎布。
1、组织幼儿讨论。
——教师;故事里的小花布有一个什么样的美好心愿?这个心愿实现了吗?为什么没有实现?
——教师;小花布被剪去做什么了?小花祅、布娃娃送给谁了/
——教师:小花布越变越小,还能做成裙子吗?成了一块没人要的小碎布,你觉得小花布现在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教师;如果你是小花布,你愿意被老奶奶、阿姨剪走吗?
三、教师讲述故事至结尾。
1、教师:小花布最终被做成了什么?小花布喜欢现在这个样子吗?为什么?
2、教师:你喜欢爱心毯这个名字吗?为什么?
3、教师:如果你有这块小碎布,你会拿来做什么?你会为它取个什么名字?
四、结合幼儿用书,幼儿边看边听故事《花布旅行记》。
五、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制作爱心毯。
1、介绍制作爱心毯的材料。
——教师:这些都是做衣服剩下的小碎布,我们把它拼起来,可以成为一张美丽的爱心毯。
2、幼儿分组,在纸板上粘贴碎布(碎布不要重叠)
六、我们的爱心。
1、请每一位幼儿说一句表达自己爱心的话,教师收集整理并记录在爱心毯的下方,幼儿之间可互相交流。
活动延伸;
1、美工活动:剪剪贴贴(见《美工、》、
活动重在通过故事帮助幼儿理解爱心毯的意义,鼓励、引导幼儿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因此活动的材料——小碎布,幼儿亲自去收集和准备为宜。
2、幼儿已经有了粘贴的经验,粘贴碎布会增强幼儿新鲜感。
但是教师事先讲解粘贴的技巧,特别要鼓励幼儿相互之间的合作、
3、本活动可以扩展到认识百家布的社会领域活动,一方面让幼儿了解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另一方面通过欣赏一些百家布风格的包、窗帘、和衣服,感受百家布特殊的美。
山米的小毯子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豆豆是如何摆脱对小毯子的依恋的。
2、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借助谈话讨论、猜想等多种活动方式
理解故事内容。
3、能大胆的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与感受。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ppt《我喜欢我的小毯子》。
2.dvd及播放器。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课题: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要一起来阅读一个有趣的故事。
看,封面上有谁?对,它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豆豆。
他的手里抱着什么?从他的动作、表情中,你感觉到了什么?
幼:很喜欢小毯子。
幼:很爱她的小毯子。
2、师:豆豆和小毯子之间究竟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喜欢我的小毯子》。
二、阅读前半部分,理解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前半部分,鼓励幼儿充分用肢体动作来表现。
师:豆豆长大了,大到能干什么?谁能用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表现出来?
幼:豆豆大到能采蒲公英。
幼:他大到能荡秋千。
幼:豆豆能把秋千荡得很高很高。
师:看,他在池塘边干什么?
幼:他能单脚跳。
师:谁来表演一下?
幼儿纷纷站起来边说边跳:豆豆大到能单脚跳上一整圈啦!
2.拓展练习:“我长大了,大到能……”
师:小朋友,你们长大了吗?大到能干什么呢?你也可以用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表现出来。
幼:我大到能花样跳绳。
幼:我大到能帮奶奶拖地。
幼:我大到能整理我的`小床。
幼:我大到能跳拉丁舞呢。
……
师:小朋友真的长大了,能做这么多的事,真能干!
3.师:豆豆真的长大了吗?为什么?
幼:长大了。
幼:还没长大。
师:请小朋友细心地观察画面,看看豆豆是不是大到能不抱
着小毯子呢?
众幼:豆豆做事情总要抱着小毯子。
4.组织幼儿讨论:豆豆为什么走到哪里都带着小毯子呢?
幼:豆豆很喜欢小毯子。
幼:豆豆对小毯子特别依恋。
幼:豆豆抱着小毯子就觉得很安全。
师:依恋是什么意思?让孩子理解依恋的情感。
幼:依恋就是舍不得离开。
幼:依恋就是很爱它。
三、阅读中间部分,猜想豆豆如何实施自己的计划。
1、教师讲述故事中间部分,师:豆豆的计划是什么?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猜一猜,豆豆会把小毯子藏到哪儿呢?
幼:藏在树洞里。
幼:不行,小鸟会发现。
幼:藏在屋顶上。
幼:不行不行,风要吹掉的。
幼:藏在草丛里。
幼:别人会拿走的。
……
2、师:藏在哪儿最安全最合适呢?
3、师:豆豆在灌木丛里发现了一个空心木头,它把小毯子藏进去了,这样安全吗?
幼(齐):很安全。
四、阅读后半部分,体验家人的关爱,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1、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师:豆豆找到小毯子了吗?
幼:没有。
师:全家人怎么来安慰豆豆的呢?最后他怎样的?
幼:爸爸给她讲故事。
幼:妈妈端茶给他喝。
幼:哥哥送玩具给他。
幼:豆豆不再伤心了。
2、师:家人的爱让豆豆慢慢地淡忘了心爱的小毯子,它在树林里和朋友们找到了更多的快乐,它真的长大了,不再依恋他的小毯子了。
3、集体完整欣赏故事。
五、拓展话题:爱温暖着我们,快乐伴随着我们。
1、师:豆豆感受到了家人的爱,你们在生活中感受到了吗?有哪些人的爱呢?
幼:爸爸妈妈的爱。
幼:老师的爱。
幼:家里所有人的爱。
……
2、教师小结: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就能感受到生活中时时有爱温暖着我们,处处有快乐伴随着我们。
六、总结性谈话
孩子们,我们小时候也会有非常喜欢、特别依恋的东西,有的是心爱的玩具,有的是身边最喜欢的人。
当我们成长到再也不依恋他们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把它藏起来。
师:藏在哪儿呢?
幼:藏在我的小房间里。
幼:藏在我的柜子里。
幼:藏在我们的心里。
幼:藏在我们的记忆里。
师:孩子们,大声的告诉我,你们真的长大了吗?
幼(齐):我们真的长大啦!
师:瞧,洋洋底气十足,手都举起来啦!
幼(齐声欢呼):我们真的长大了!
师:别忘记把你的快乐传递给周围的人,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与幼儿一起学习了故事:《我喜欢我的小毯子》,这是一个很美的故事,贴近幼儿生活。
我采用了分段欣赏的方法,让幼儿有一个讨论、表演、猜想的学习过程。
但由于我没有把握好提问问题的重点,使得整个活动过程没有达到预设目标。
先前请小朋友来模仿豆豆大到能单脚跳上一整圈,范围太大了,仅仅让幼儿尝试一下即可。
主要是要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讨论、猜想,来猜猜小兔子豆豆对小毯子的依恋之情。
小朋友们感受到了来自家人、朋友对他们的爱,感受到了可爱的豆豆起伏的心理变化。
但来自家人朋友的爱并不是豆豆忘记她的小毯子的全部原因。
重点在豆豆后来没有找到小毯子时,做的一系列事情。
我在活动中没有完全地带动幼儿的兴趣,教态没有到位,导致幼儿的积极性不高,勉强的配合完成了整个活动。
小百科:毛毯。
今亦泛称以棉、毛或化学纤维织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