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一二三四
快乐预习感知
三、护国战争
1.原因: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 2.爆发:1915年底, 蔡锷 、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 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3.结束: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
一二三四
快乐预习感知
四、军阀割据 1.主要军阀: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 直系 军阀、以段祺瑞为 首的皖系军阀、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 2.混战: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 帝国主义。 3.影响: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 军阀割据 纷争的动 乱之中。
一二三四
快乐预习感知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准备
(1)对内: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颁布
《 中华民国约法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
选举法。
(2)对外: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 二十一条
”的大部分
内容。
2.建立帝制: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
“ 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快乐预习感知
一二三四
一、二次革命 1.原因 (1)“宋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破坏责任内阁制。 宋教仁 等组成国民党,并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了明显优势。 1913年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经查,案件直接牵涉到 袁世凯本人。 (2)原因:“宋案”发生后,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袁世凯决 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 2.主要过程 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 二次革命 ”,但 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核心知识概览
互动课堂理解
【问题】 军阀割据纷争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 探究: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1)是由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决定的。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 济是军阀割据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各个军阀可以在自己控制的地 盘内拥兵自重,任意搜刮,形成独立王国。 (2)是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决定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使 任何一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无法独占中国。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国 家失去了统治中国的共同工具、代理人,为了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 他们便各自寻找新的代理人,扶植地方军阀派系,而各派军阀为了 自身的生存和扩大地盘,也分别以帝国主义国家为靠山。 (3)从当时的具体背景看,袁世凯死后,北洋各派及地方实力派失 去了中心,段祺瑞、冯国璋等人都不具备凝聚各派力量、形成“统 一”局面的能力。所以,在中国形成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5/2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8谢谢欣赏!2019/5/2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9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