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 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估、煌”等 10 个生字,会写“毁、估”等 15 个字,会写“毁灭、不可估量”等 24 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能结合相关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
思想感情。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三、知识链接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
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
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
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
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
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然而,1860 年 10 月 6 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
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 月 18 日和19 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
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
为一片灰烬。
四、预习导航
1、初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五、课堂探究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圆明园辉煌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
你的感受。
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这些句子通过列举和对比,展现了圆明园建筑风格的多样和景观的丰富,让人感受到圆明园的宏伟和美丽,是园林艺术的瑰宝。
2、阅读课文中描写圆明园毁灭的段落,说说侵略者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 月 18 日和 19 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侵略者的行为极其野蛮和残暴,他们贪婪地掠夺、肆意地破坏,给中国文化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3、结合资料,说一说圆明园的毁灭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损失?
圆明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作,其毁灭使中国失去了一座极具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园林。
园内收藏的大量珍贵文物被掠夺,这些文物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的流失是无法弥补的损失。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耻辱,警示着我们要牢记历史,奋发图强。
4、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
作者表达了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和对侵略者的愤怒谴责。
作者通过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圆明园毁灭的惨痛,更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六、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当时的皇帝,面对圆明园的毁灭,你会怎么做?
2、如今,有人提议重建圆明园,恢复其昔日的辉煌。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七、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搜集更多关于圆明园的资料,办一期手抄报。
八、学习评价
1、自我评价
我是否掌握了生字词?
我是否理解了课文内容?
我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
2、教师评价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