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陕西中考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陕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亭以雨名,志喜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
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①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
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注】①雨麦:下麦雨。
②有年:丰年。
③忭(biàn):喜乐,欢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①是进亦忧,退亦忧(____)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
③始治官舍(____)
④引流种树(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予至扶风之明年
D.以为休息之所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亭以雨名,志喜也。
(4)两位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忧乐观”,有何不同?
3.答案:(1)①这;②在……之前;③修建;④水,水流
(2)B
(3)①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②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记载这件喜事。
(4)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苏轼:“与民同乐”。
解析:(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含义。
①②题,考生结合所学不难作答。
③题“治”的宾语是“官舍”,下文中的建亭、凿池是“治官舍”的行为,据此可推断“治”的意思是修建。
④题,“流”联系课内学过的“清流见底”不难判断意思为“水,水流”。
(2)本题考查分析文言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例句与A、C、D三项中的“之”均为助词,相当于“的”。
B项中的“之”是助词,标志定语后置,无实义。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
①句是一个倒装句,应先将句子语序调为“微斯人,吾与谁归”,然后进行翻译,此外,要注意关键词“微”要译作“如果没有”;②句是一个判断句,翻译时应加上判断词“是”,此外要注意关键词“志”要译作“记载”。
(4)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对比探究。
甲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点明了范仲淹的忧乐观。
乙文描写久旱得雨的欢乐情景和作者的喜悦心情,凸显出作者关心百姓生活的真挚感情,作者的心情与百姓的忧乐息息相关,据此可看出苏轼与民同乐的忧乐观。
【参考译文】
【乙】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记载这件喜事。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营建官府房舍。
在厅堂北面建了一座亭子,在亭子的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
引来流水种植树木,作为休息的场所。
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一场麦雨,占卜的结果以为是丰年之兆。
接着是整月不下雨,百姓正为此着急。
过了三月份,四月初二才下了雨,隔了九天的甲子日又下雨,百姓却认为还没下足。
十四日那天又下大雨,连下了三天才停止。
官吏们在衙院相互庆贺,商人在集市一起歌唱,农民在田野里一同欢笑。
担忧的人因此而高兴,患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恰好也在这时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