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的发展与人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的发展与人的关系
体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对体育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方面的价值与功能的探讨,可以使人们充分认识体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一、体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内容与手段
自古代培养人的场所——学校产生以来,中外历史的许多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对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作过深刻论述,并提出过实施全面发展的具体主张与措施。

回顾历史,其共同特点是:他们无不认为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把体育列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内容与手段,极力倡导。

在古代,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认为身体与精神相互影响,道德不良产生于教育不当和身体不健全,因此提出要为造就完美和谐发展的人而健身。

其学生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第一个在理论上论证了体育与德育,智育的相互联系,认为智力的健全有赖于身全的健全,体育应先于智育,并主张国家负责对儿童进行公共教育,使他们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谐发展。

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首创私人讲学,在所设的课程中,也将具有身体锻炼价值的射、御列为教育内容之一。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十分重视体育,认为通过体育活动可达到身心健康,主张学校要为儿童设立充足的运动场所,广泛开展多种体育活动,增进儿童健康,并提出了具体的体育方案。

文艺复兴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J·洛克,明确地把教育分成体育、德育和智育三部分,认为体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强调“健全之精神寓于健全之身体”,主张在宫廷训练学校开设体育课程。

此后,瑞士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还认为体育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有重大作用,主张体育应同教育的其它方面配合进行,以保证人的和谐发展,而且提出儿童的体育应根据其年龄特点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马克思一方面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阻碍人全面发展的桎梏,社会文明的繁荣是“用最大限度地浪费个人发展的方式”来进行的;另一方面,他指出现代化社会的生产力必将要求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对立和各种职业的固定分工,因而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从而揭示了在新社会条件下,未来教育对于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结合。

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二、体育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方面的价值与功能
价值是指用途或意义;功能则指功效或作用。

体育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中的价值与功能即指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意义与作用。

现代社会发展的突出特点是,日益朝着高节奏、高速度、高强度的方向发展。

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正不断地促进生产朝着机械化、自动化、电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使人的体力劳动(尤其是大幅度、高强度的劳动)越来越多地被现代化的技术装置和小幅度、低强度的劳动所取代。

这不仅要求人们具有丰富的知识,以便掌握复杂的技术,又要求劳动者的大脑皮层能长时间的高度集中,以便灵活,自如地控制生产过程,快速、准确地判读和处理各种仪表数据。

而这种需大脑皮层长时间高度集中的劳动,比单纯的肌肉活动对身体的要求更高,更容易使人疲劳和出现不活动性萎缩、新陈代谢低下、适应能力降低、肌肉衰退、神经衰弱等现代文明病。

其次,因城市人口恶性膨胀,城市规模剧烈扩大,导致摩天大楼不断拨地而起,使人们愈来愈远离大自然,接受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哺育的时间日益减少。

而且,城市工业化带来的大气毒化、淡水污染,土地流失、植被减少等各种生态的失衡,又使环境不断恶化,构成了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

此外,城市交通、通讯联络工具现代化,大大减少了人们的走路机会;家务劳动社会化大幅度减少以及营养构成的改变,使人们从食物摄入的热量越来越多;社会生活节奏的大大加快,使人们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之中,精神上承受很大的压力……这些都市化现象的发展,造成了现代人的机体结构和机能(包括身体、精神、心理)与生活环境之间的不平衡,也出现了诸如摩天大楼综合症、冠心病、高血压、神经宫能症、肥胖病等现代文明病。

再次,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使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人们不仅要求物质生活的提高,而且也追求高尚、丰富多采的精神生活。

根据本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人们在满足了饮食、衣着、住房等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必然不会再安于那种吃饭、睡觉、盘泥巴式的传统生活,从而追求更完美、更健康、更富情趣的精神生活,即追求满足享受与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人们追求这种精神生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必要空间和余暇时间,从而使人们的这种追求成为可能。

体育就是达到这种追求目标的重要手段。

由此可见,现代社会的发展必然为要求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高度自由、协调的发展,成为既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体力的新人,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

根据现代社会对全面发展人才标准的客观要求和体育自身的特点,笔者认为,体育在现代化及未来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主要应具备如下一些功能:
⑴健身功能。

健身功能是指体育能对学生进行生物学改造,有效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体魄健壮的人,从而保证学生在校园里完成学习任务,以便将来在现代化建设中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是由体育本身的特点与作用所决定的,主要表现为可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形态的正常生长发育,不断提高身体机能、素质与基本活动能力及适应能力等。

⑵文化传递功能。

文化传递功能是指体育能对学生进行文化改造,提高学生
的体育文化素养。

体育是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可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身体教育,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方面的基本知识、技能,掌握养护身体和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为体育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⑶体育能力培养功能。

体育能力是从事体育活动的实际本领,它是在掌握一定体育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体育实践而形成的一种专门能力,包括体育认识能力和体育实践能力。

体育实践能力主要受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动素质、适应能力、组织能力的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对学生实施身体教育,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唯一方法,从现代科学体育发展的趋势来看,终身体育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体育能力培养中应追求的根本目标。

⑷智力发展功能。

所谓智力发展功能,是指体育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与提高。

健康的身体(特别是健全的神经系统)是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经常坚持体育锻炼能改善大脑能源物质和氧气的供应状况,使大脑细胞的发育充分,而且,不同性质的体育活动能给大脑和神经系统提供各种信息刺激,提高大脑皮层细胞活动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使整个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得到改善与提高。

良好的注意力与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及灵活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在战术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等,可直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另外,通过各种课间体育活动,有利于消除疲劳,使人头脑清醒、精神焕发,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⑸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指体育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方面,健康的身体不仅是智力(智育)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思想品德发展的物质基础。

因此,通过体育活动,能有效地增强体质,有利于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另一方面,体育活动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其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可对学生进行各种思想品德教育。

⑹美育功能。

所谓美育功能,是指通过体育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

体育本身是一种健与美相统一的活动,体育锻炼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形式,既可使学生体魄健壮、体型匀称、姿态端正、动作矫健,又可培养学生的形体美、动作美、姿态美、仪表美、心灵美,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热爱美、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⑺个性培养功能。

个性是指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

个性结构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心理特征和需要、兴趣、动机、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倾向。

这两个方面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个人的身上,从而构成人不同的个性。

由于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每个学生都可以从中选择符合自己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的项目,并在体育实践中使自已的个性得到完美的发展。

⑻个性社会化功能。

个性社会化功能是指体育对学生进行社会改造,加速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个体社会化是指儿童在与他人交往中,学习并掌握其所在社会的规范,逐步形成既与社会一致又有自己特色的社会态度、价值观、信念、行为模式及人格特征,成为社会的积极成员的过程。

简言之,人刚出生时是一个物质的人,只具有本能和生理活动,要使他变成一个社会成员,一个适应需要的
人,就必须有一个学习和受教育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叫做人的社会化。

家庭、同伴、学校、社团、舆论工具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都是影响个人社会化的主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教育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这是因为,教育者能自觉地依据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榜样,创设集体互助、合作等情境,阐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及人生意义、人生价值、人生目的等社会知识,组织校内外的公益活动,并充分利用包括舆论在内的强化手段,让儿童进行行为定向练习,从而有效地加速受教育者社会化的进程。

体育作为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和积极手段。

⑼娱乐功能。

娱乐功能是指体育能使学生愉悦身心,调节情感,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可体验运动乐趣,消除紧张与疲劳,陶冶情操。

体育的各种功能,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不能截然分开。

因此,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应在充分发挥各个功能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所有功能的整体效益。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当前我国体育教学的内容繁多、面面俱到、重形式轻实效,严重地违背了体育自身的规律,其结果既不利于增强体质、掌握技能,又不利于体育能力(尤其是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且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也无多大裨益,亟待彻底改革与发展。

根据体育自身的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对体育的客观要求,体育教学应朝着以专项教学、训练为主,结合健康教育和身体锻炼的方向发展。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广大中、青年体育理论工作者,应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更新观念、勇于开拓,以彻底改革传统的体育课模式为突破口,研究、探索新的体育课形式,保证体育的各种功能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