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当代社会主义思潮和实践

合集下载

当代社会思潮剖析心得

当代社会思潮剖析心得

“当代社会思潮剖析”心得
校研会黄常毅
当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对社会的本质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建团90周年,西方社会思潮在校园里能看到它们的缩影。

今年是党和国家发展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

我们党将召开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全党全军全国各名族的一件大事。

社会思潮是一种特殊的思想倾向、即可以是学术思想,也可以是一种政治观点,思潮能引发社会轰动。

社会思潮表现为物与类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特点,具有群体性、民间性、公共性、自主性。

当今社会将迎来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到来,思想产生于问题,立场决定观念,公众筛选思潮。

社会思潮主要有新自由主义思潮,民族社会主义思潮,新权威主义思潮,新民主主义思潮,公众知识分子思潮,新左派思潮,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新自由主义思潮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最主要的也是最早的一种思潮。

这种思潮认为政府是问题之所在,国家是“守夜巡警”,改革时期主要表现为激进的自由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的政治化倾向对理论界影响大。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改良主义派别的思潮,它的初创人是第二国际的伯恩斯坦。

民族主义思潮是民族共同体成员成员对本民族的热爱和对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追求与理想,是具有片面倾向的民族主义,表现为民族保守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

导致社会思潮的社会原因有:国内思想领域中价值混乱、存在民族虚无主义和分裂主义;国外敌对势力不断借机炒作某些话题。

放大社会问题,催生和助长国内各种社会思潮;经济快速发展,利益快速分化,腐败快速蔓延,社会矛盾冲突逐步加剧;网络,媒介成为各种社会思潮传播的首造。

当代社会思潮知识点总结

当代社会思潮知识点总结

当代社会思潮知识点总结一、自由主义思潮1、自由主义的定义和基本观点自由主义是一种基于个体自由、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政治理论和思想体系。

自由主义者认为个体自由是社会和政治生活的最高原则,强调个体权利和自由的保障,主张限制政府权力,强调市场经济的作用,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2、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约翰·洛克、亚当·斯密、约翰·斯图亚特·米尔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等。

他们的代表作品包括《人类理解论》、《国富论》、《自由论》和《道路到奴役》等经典著作。

3、自由主义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在当代社会,自由主义的思想对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市场经济、私有财产权和言论自由等自由主义核心观点得到了广泛接受和实践,自由主义思想成为了当代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二、社会主义思潮1、社会主义的定义和基本观点社会主义是一种强调社会公平和公正的政治理论和思想体系。

社会主义者认为生产资料应该归社会所有,主张通过国家干预和计划经济来实现社会公平,反对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剥削。

社会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公共福利,主张建立公有制经济和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卡尔·马克思、列宁、托洛茨基和罗莎·卢森堡等。

他们的代表作品包括《资本论》、《国家与革命》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的》等经典著作。

3、社会主义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在当代社会,社会主义的思想对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和社会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些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行国有化和计划经济,同时社会主义思想也影响了当代各种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治力量,指引着他们的运动和实践。

三、生态主义思潮1、生态主义的定义和基本观点生态主义是一种强调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政治理论和思想体系。

生态主义者认为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主张通过政府干预和环境保护来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

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与思潮

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与思潮

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与思潮企业管理201050010263 李灵一、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与思潮简析1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部分,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它以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为研究对象,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又称科学共产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个组成部分;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3个组成部分之一,即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相并列的科学社会主义。

人们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即作为运动或制度的社会主义,通常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

科学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规律,阐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为无产阶级指明了彻底解放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科学社会主义坚持六项基本原则:第一,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个客观的、自然的历史进程;第二,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必须经过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自觉的、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第三,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第四,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须要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第五,人类社会要从资本主义发展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必须掌握政权;第六,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掌握政权后,还要经历几个历史阶段才能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这些原则是有机统一、缺一不可的,是必须遵循、不可背离的,但这些原则的具体内涵又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的。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19世纪40年代创立以来,历经一个半世纪的实践,其历史贡献历历在目,主要可以归纳为六点:第一,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和信念,对人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

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

〃社会学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引领和整合———兼论我国社会思潮的特质摘要:社会思潮反映着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的利益与要求,具有现实性、流动性、能动性和综合性等一般特征。

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特质,即多样化基础上的时空压缩。

因此,社会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就更加密切而复杂。

中国当代社会思潮必须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基础上,具体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和整合。

基本的引领机制包括准确的信息反馈机制、灵活的传播控制机制、全面的分析预测机制、多样的渗透转化机制和有效的疏通引导机制。

关键词:社会思潮;独有特质;意识形态;引领机制作为社会意识的社会思潮,有着深刻的哲学意蕴,它不仅包含某种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影响着所处时代的思想倾向和精神气质。

可以说,社会思潮是时代的必然存在物,特别是在社会大变革的年代和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各种思潮(或积极的、或反动的)必定争相涌现,呈现出一种万千澎湃的气势。

因此,社会思潮也就不可避免地与同一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意识形态建设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引领和整合。

一、思潮的定义与一般特点顾名思义,思潮是“思”与“潮”的结合。

“思”表明其有着较为深刻的思想内容作为基石,但没有学术思想体系那样严格化、系统化和结构化。

“潮”表明它能够被广泛传播、拥有较为宽广的社会影响力,并在广大群众中形成一定的社会心理趋向。

但是,与心理倾向的某种汇集不同,能成为思潮者,总是源于人们心理上的强烈震动,而这种心理上的震撼与共鸣如若没有一定的理性诱导、激发和渗透,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盲目低级的情绪宣泄,终究会陷于浅薄和浮泛。

总的来说,定义社会思潮应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社会思潮是以社会存在为基础的一种历史现象。

社会思潮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存在并发生影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演化,同时也受文化环境和一定时代人们思想觉悟和思想水平的制约。

当代社会思潮

当代社会思潮

《当代社会思潮:自由主义》李教授首先介绍了自由主义与近代西方社会沃特金斯《西方政治传统》:“现代自由主义是西方文明的世俗形式”,比较宽泛的定义自由主义。

“它乃是西方政治一切具代表性的传统之现代表现。

若自由主义无法生存。

用这个来说明西方自由主义和西方近代社会的重要性,联系。

自由主义的起源与形式(自由主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追溯历史才能看出它的定义。

是历史过程。

追溯历史,这个是有争议的。

)自由主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追溯历史才能看出它的定义。

首先追溯历史:古代渊源:希腊、罗马、中世纪。

古代渊源:希腊、罗马、中世纪。

(希腊虽然没有形成近代的个人主义,但是它对西方国家个人清晰概念非常重要的。

中国人无论古代近代都无清晰的个人主义。

)希腊、罗马注重法律,都有共和概念。

中世纪的封建主义(马克思韦伯认为是准宪政主义)、基督教的教义和教会(得救的主体是个体)、政教冲突对欧洲自由主义形成重大影响。

1.近代自由主义的起源罗尔斯:《道德哲学讲义》:近期自由主义的起源与三个事件相关: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宗教战争,宗教宽容;从16世纪末开始的现代民族国家构建;开始于17世纪的现代科学的发展(理性主义)。

2.自由主义的形成1.宗教改革中形成的宗教宽容理念,威斯特伐利牙条约2.英国、美国、法国革命:自由主义的现代宪政国家理论。

霍布斯: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老师认为不读霍布斯就不能谈当代政治、古代政治哲学向现代政治哲学最重要的学者,个人的权利是第一位的,国家政权都是第二位的是为保障个人权利而建的,奠定西方自由政治哲学的基础、逻辑)洛克:财产权、宗教宽容、政府基于同意(第一位真正意义的自由主义者,法国启蒙运动与自由主义:孟德斯鸠、贡斯档、托克维尔(对多数暴政的担忧),自由与专制、自由与民主苏格兰启蒙运动:休谟(很难算作自由主义者,政治怀疑主义)、斯密与经济自由主义3、科学的发展与自由主义的进步理念(3)自由主义时代波兰尼《大转型》(从经济角度是1815年(拿破仑滑铁卢)-1914年是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1815年—1914年,资本主义时代,或自由主义时代(自由主义的黄金时期)特征:1)大国之间的势力均衡与和平;2)世界经济;3)自我调节的市场;4)自由主义国家。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读书报告——《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姓名:学号:学院:专业:联系方式:读书报告——《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马立诚)读书笔记马立诚老师作为一位敏锐而深刻的社会政治评论家,对中国当代社会思潮的分析和评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批判性,同时也寄托着他本人的思考和忧虑。

作者将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归纳为八种,即除了居于主导地位的邓小平思想外,还有老左派思潮、新左派思潮、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新儒家思潮和民粹主义思潮。

通过对八种思潮的介绍和阐释,有助于人们理解中国的过去,认识中国的现在,探知中国的未来。

一、邓小平思想1989年,邓小平面对“新威权主义”时说“我就是这个主张”,简单总结:1.“经济市场化先于政治民主化,市场化的终点是民主化的起点”;2.“实现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在集权条件下才能完成”;3.当前政治领域的的改革是“实行集权制和政治垄断”;4.集权制具体是“一个伟大领袖以及配合默契的决策集团,强制性地推进经济现代化”;5.“强力推进市场化和私有财产制度”,“压制政治上的反对派以维护稳定”,待“中产阶级发展壮大”后,“自动让位于民主政治时代”。

邓小平思想的主要特点是经济上大胆突破,政治上多方设限,不能开展实质性的政治体制改革。

1992年“南巡谈话”,突破禁区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用市场经济制度再造了中国。

在“南方谈话”以后,竞争观念、自由观念、平等观念和追求私人财富的精神在大陆崛起,认为其是对中国突破与发展所做的最大贡献。

一、老左派思想老左派思潮的基本要点是:“坚持斯大林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坚持毛泽东晚年左倾思想,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否定改革开放,批判市场经济,压制私营经济。

在国际上,则主张打倒美帝国主义及其帮凶。

”最早的“两个凡是”,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抵制对毛泽东晚年错误的批评、抵制对文化大革命的批评、打击包产到户、压制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指责经济特区、压制作家艺术家的自由探索、反对商品经济的提法、更反对市场经济的提法,主张什么事都要问一个姓“社”还是姓“资”,姓“公”还是姓“私”,认为计划经济不容否定。

当代社会思潮学习体会

当代社会思潮学习体会

作为一个理科生,对于人文社科类的知识深感欠缺。

在当今社会少了一些人文素养已经很难立足。

所以,我选择了学习“当代社会思潮”这门课程,以期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为将来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也确实学到了很多。

拓展了视野,提升了自我。

下面我将阐述自己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的一些感悟、体会及认识。

一、当代社会思潮定义什么是社会思潮? 社会思潮是指在特定历史环境中,以人们的社会心理为基础,以某种思想理论为支撑,以动态形式反映一定阶段、阶层或社会群体的理想、愿望、利益、要求的思想体系。

社会思潮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社会心理要上升为社会理论的展现形态,其实质是社会新型价值观念的懵懂萌动和蓬勃而起。

梁启超说,“今之恒言,曰‘时代思潮’。

此其语最妙于形容。

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1954.1.)社会思潮是社会心理诉求(寓于社会潜意识中)向意识形态转化和意识形态沉淀为社会心理的双向流动的中介环节。

既区别于相对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又高于形式隐逸的社会心理,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中最活跃的成分。

当代社会思潮指的当代是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

二、当代社会思潮的四大属性1.趋向的时代性社会变迁是社会思潮产生的基础。

社会存在生成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一定的社会阶段总在其特定的意识形态观照之下,只是意识形态是理论化了的社会意识,具有稳定性、系统性,而社会生生不息的变迁首先作用于人们的感官,引起社会心理的变化,产生质朴的新意识、新需求,见诸民众的言行之中,这就形成时尚新潮。

因此,未必完全归属于意识形态体系的时尚观念是各种社会思潮的核心元素,社会思潮最初总以新观念而引领新时尚。

相对长远放眼看来,人们的思想心理时尚在一定时期内颇具同质性,这种同质性在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方面凸显飚扬,绘成“时代精神”的旗帜。

第八章-当代社会主义的新发展PPT课件

第八章-当代社会主义的新发展PPT课件

7
.
•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发展了唯物 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并且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 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出发,揭示了资 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不仅造就了置其自身 于死地的武器,而且造就了将要使用这种武器的现 代工人阶级,从而得出了无产阶级必然战胜资产阶 级、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结论。
• 从现实原因来说,苏东国家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放弃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结果导致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 潮甚嚣尘上,从而失去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基础和发展方向。
• 从外部原因来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长期进行“和平 演变”和干扰破坏,同时又以贷款、贸易、科技等各种手段进行诱压;
• 列宁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领导俄国十月社会主义 革命取得了胜利。俄国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开始从理想变 为现实,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社会主义苏联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流砥柱,各国共 产党成为反法西斯斗争中最坚决、最勇敢、最有成效的政 治组织。
• 东欧和亚洲一些国家的共产党抓住战争造成的机遇,建立 了人民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并相继走向社会主义,社会主 义制度由一国发展到多国。
14
.
15
.
16
.
2.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
• 任何新生的社会制度都不可能一开始就是完美无 缺的,都要通过改革来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社 会主义制度也是如此。
• 20世纪下半叶,新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深刻地改 变着世界的面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度过了大动 乱的年代,普遍建立了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进入 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17
.
• 以苏联为代表的实行高度集中计划经济的社会主 义国家,遭遇到如何在与资本主义共存和斗争中发 展社会主义这一艰难的时代课题。在特定历史条 件下形成的苏联模式有其时代必然性和合理性,而 且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 进一步发展,这种模式日益僵化,产生了很多弊端, 特别是这一模式被当做唯一的社会主义模式加以 坚持和推广,给各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严重的消极影 响。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潮与变革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潮与变革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潮与变革近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潮与变革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从晚清时期的百日维新开始,到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不断演进和发展,塑造了中国社会的面貌。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的初步引入到近代中国以及中国在社会主义变革中的探索,来探讨近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潮与变革。

一、社会主义思潮的初步引入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主义思潮逐渐进入中国。

英国的工人运动、俄国十月革命等事件的影响,使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触和研究社会主义理论。

胡适、陈独秀等人纷纷将社会主义思想引介到中国,并在一些知识分子和学生中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近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近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民主主义思潮与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

1.新民主主义思潮新民主主义思潮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胜利后提出的一种新型社会制度的构想和探索。

它在传统的社会主义思想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由农民、工人、知识分子联合推动的中国革命道路。

这一思潮强调以农村为重点,实行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以满足农民的利益诉求,为社会主义变革打下基础。

2.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一步。

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全面胜利,中国开始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改造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革。

如农村集体化运动、国有企业的建立和改造、对外经济的调整等,都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内容。

这些变革的实施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所有制关系,也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

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变革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

尽管中国进入了市场经济的轨道,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社会主义为基础,不断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实施使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不仅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一员,也加速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代化进程。

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途径。

当代社会思潮论文

当代社会思潮论文

当代社会思潮论文当代社会思潮论文受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的影响,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具有多变的特点,当代资本主义是各种文化思潮产生并变化最快的时期。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当代社会思潮论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篇一: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思想界出现了多种影响广泛的思潮,诸如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功利主义等。

这些思想鲜明表达了不同社会群体、阶层在急剧变动的时代的愿望与感受。

当代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力军,是时代的敏感者,更是被时代冲撞和牵掣的前沿主体。

由于当前多元社会思潮碰撞交锋,各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青年大学生非常容易陷入主体性困惑中,他们的健康成长与成才,特别需要社会思潮的正确引导,使他们拥有充满阳光,积极向上的人生。

因而,研究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和根据这些影响制定相关的对策,对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的信念,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与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思潮;大学生;影响;对策一、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涵义社会思潮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建立在特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上,在某种范围之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并具备某种相关的理论形态,带有某种倾向性的思想趋势。

具有重复性、政治性、现实性、群体性、可引领性的特征。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在文化领域中的反映,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精神表现,反映了不同群体与阶层在当前社会变革中的感受、期望和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各种思潮不断产生,它们之间相互碰撞,交流传播。

使当代中国思潮除了具备了政治性、群体性、现实性等一般特征的同时,又具备了自己不同于其他思潮的特质,如:既有生态主义思潮爱国主义思潮等进步的、正确的社会思潮,又有一些诸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的、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思潮。

它们此消彼长,互相对立,对社会产生不同影响。

近现代世界的社会主义思潮与变革

近现代世界的社会主义思潮与变革

近现代世界的社会主义思潮与变革1.引言近现代世界社会主义思潮与变革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和社会运动,对全球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这一思潮与变革的重要性和特点。

2.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其思想基础是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公正。

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工人阶级面临剥削和不公平的待遇,社会主义理论开始兴起。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成为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里程碑,鼓舞了人们对社会平等和公正的追求。

3.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社会主义思潮从欧洲传播到世界各地,起初主要聚焦于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学说,它强调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苏联的建立激发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探索,比如中国和古巴。

4.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政治层面,也在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产生了深远变革。

在西方,社会主义思潮促使资本主义国家推出一系列社会改革,以减少阶级差距和贫困。

在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基于计划经济模式,追求国家工业化和社会公平。

5.社会主义思潮的挑战和演变在实践中,社会主义面临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经济上的集中统一计划导致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创新动力不足。

政治上的集权体制引发了权力滥用和人权问题。

部分国家经历了社会主义的崩溃和转型,转向市场经济和多党制。

然而,社会主义思想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促进了新的社会变革和经济模式的探索。

6.当代社会主义思潮的新特点当代社会主义思潮具有许多新特点。

首先,社会主义已经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形成了不同于过去的社会主义模式。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其次,社会主义思潮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最后,社会主义思潮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如全球化、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

社会主义需要适应新的时代要求,以保持其活力和吸引力。

近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潮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潮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潮与实践在近代中国历史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思潮起伏不断,同时伴随着实践探索的过程。

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与实践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对中国社会与政治的深远影响。

一、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主要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引入,为中国社会主义的诞生播下了种子。

自19世纪末中国近代化运动开始以来,社会主义思潮逐渐兴起。

其中,一部分知识分子通过翻译和创作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展批判封建制度的活动。

同时,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家李大钊、陈独秀等在学术领域的努力,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思潮与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重要节点。

这场运动号召广大知识青年振兴中华民族,呼吁民主与科学,其中也有许多鲜明的社会主义倾向。

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市民社会的发展允许社会主义思想迅速传播。

同时,社会主义思潮也与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成立密切相关。

中国共产党的初次建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思想迈向具体的实践。

三、社会主义思潮的实践探索近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主要表现在农村和城市的革命斗争中。

农村的社会主义实践主要体现在土地革命中,以丰田氏的井冈山经验为代表。

井冈山经验以土地革命为基础,通过土地改革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设,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广大农民的觉醒。

城市的社会主义实践则主要体现在工人运动和工会组织的建设中。

一系列工人运动和工会斗争不仅为劳工争取了权益,同时也对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社会主义实践的成效与挑战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

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为广大劳动人民争取了权益,改变了社会的格局,并为中国的国家建设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然而,社会主义实践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实践过程中,中国遭受了日本侵略和国内战乱的双重打击,这为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此外,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失误和局限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社会主义思想的当代发展与实践

社会主义思想的当代发展与实践

社会主义思想的当代发展与实践社会主义思想是一种以解决社会不平等和反对剥削为基础的政治理论。

自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以来,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

一、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时期。

当时社会阶级矛盾的加剧使得人们开始关注社会不平等的问题,并寻求一种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奠定了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基础。

二、社会主义思想的当代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拓展和深化。

现代社会主义思想不仅着重于社会经济的公有制和分配制度的公平,还更加注重社会公正、民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在全球化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思想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1. 社会主义与经济发展社会主义主张经济的公有制,以国家占有和管理国家资源为基础,强调经济的计划性和公平性。

在当代,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改善。

同时,社会主义思想也在探索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保持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

2. 社会主义与社会公正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在当代,社会主义思想强调社会的公平和公正,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和社会福利的均等分配。

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推行教育公平和医疗保健制度等措施,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3. 社会主义与环境保护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加剧,社会主义思想也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鼓励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三、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不仅局限于某一国家或地区,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需求,以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施了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建设。

1. 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

高中历史解读教案:现代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的演变

高中历史解读教案:现代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的演变

高中历史解读教案:现代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的演变一、现代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的演变近两个世纪以来,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从早期乌托邦式的社会主义理论到现代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这一思潮不仅影响了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也推动了社会公正、平等和发展的追求。

本文将根据历史背景和理论演进来探讨现代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的演变。

二、早期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催生了资产阶级的崛起,同时也加剧了无产阶级的剥削和贫困。

在这种背景下,早期社会主义者开始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并提出建立一个更为平等和公正的社会。

早期社会主义思潮以乌托邦式理论为特点,强调人类共同所有制和消除阶级分化。

三、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诞生19世纪末,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体系,这被视为科学社会主义的里程碑。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历史发展是由生产方式和阶级斗争推动的,社会主义革命将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消亡。

四、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20世纪初,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随后苏联成立,成为首个试图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

在列宁和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实行了计划经济和集体化政策,追求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然而,在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出现了领导权争夺以及对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态度不一致等问题。

五、现代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民族特色与多元道路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共产主义国家外,现代社会主义也包括其他形式。

例如古巴、越南、朝鲜等国家选择自身具有特色的道路,并在意识形态、经济模式上加以发展。

这些国家通过探索适合自身情况的方式,试图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

六、现代社会主义在欧洲和拉美地区的影响在欧洲,许多国家都实施了一些社会主义政策,例如公共医疗保险制度、福利和劳工保护等。

虽然这些国家并没有完全实现经济的公有化或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但它们通过调节市场力量,提供公共服务和保障来追求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近代中国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实践

近代中国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实践

近代中国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实践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思想启蒙和实践探索,展现出了多样的主义思潮。

本文将探讨近代中国的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实践,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与互动。

首先,近代中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遭受外侵与内乱,民族危机深刻触动着许多思想家的心灵。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系列主义思潮,如民族主义、共和主义、无产阶级主义等。

这些主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当时社会动荡的需求,为中国的独立与发展提供了思想支撑。

其次,主义思想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实践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成为了新思想的源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无产阶级的觉醒,催生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建立起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权。

这一实践探索丰富了主义思想,使其在中国找到了最具时代意义的路径。

社会主义实践在中国的发展可谓丰富多样。

从农村土地改革、大规模工业化到文化大革命,中国人民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旨在建立一个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然而,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挑战与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正逐步转向市场经济,追求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的统一。

近年来,国家层面也在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推动社会主义实践的现代化。

比如,“中国制造2025”、乡村振兴战略等,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和区域发展来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

总体而言,近代中国的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实践密切相关。

主义思潮的兴起为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动力源泉,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然而,在实践中也面临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与创新。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仍将继续在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实践的交融中前行,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结语:本文探讨了近代中国的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实践。

近代中国的主义思想在应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动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实践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思潮与运动

科学社会主义--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思潮与运动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中
• 一、大力发展真正体现经济民主的合作 制经济对于这样的企业引导其向经济民 主的方向发展,或者由政府部门出台政 策扶持、引导创办更多充分体现经济民 主的合作制企业,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 目标、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途径。
• 二、在私有企业中倡导利润分享乃至“以劳动 入股”。
民主、 分权的市场社会主义产生背景
民主、 分权的市场社会主义产生背景
• (二) 曾被视为资本主义替代制度的苏联式社会 主义因苏东剧变而失败, 导致对苏联模式产生了 幻灭感。 • 苏联模式, 又被称为斯大林模式,是在斯大林领 导下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和 文化体制。它是人类历史上社会主义制度第一 个具体而完备的实现形式,它的出现打破了资本 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并且在二战期间以及战后 重建时期显示出相比于资本主义巨大的优越性,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 (三) 市场社会主义条件下, 劳动作为形成 人类共同社会的基础,无贵贱之分,复杂劳 动和简单劳动应看作等价的, 而且市场刺 激对提高劳动者积极性作用有限。 • (四)分工并非尽善尽美,它在提高了生产 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弊端。
• (五)社会主义不等于生产资料的国有化, 在生产资料公有的基础上, 社会主义除国 有企业外, 还可采用自治体企业、 合作 企业、 股份企业、 个人企业等多种形式。 • (六) 价格不是由计划机关制定,而是由自 由市场决定模式的设计者强调经济民主和劳动自由, 呼吁生产企业必须由工人民主控制,主张 消灭像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对企业权力 的垄断,把企业的直接控制权从资本家那 里转移到企业的劳动者手中,保障工人管 理企业的真正民主权利,实现充分的劳动 自由。
经济民主型模式
• 在经济民主型模式下生产资料是社会的 集体财产,工人们管理企业,他们“借 用”生产资料但并不拥有它们;生产投 资也是由社会控制的,它将根据民主的、 适应市场的计划进行分配。

简述当代中国社会思潮

简述当代中国社会思潮

简述当代中国社会思潮《辞海》中的社会思潮解释是:“某一历史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或阶层利益和要求的思想倾向涌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社会思潮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核心是一定阶级、阶层价值观念的反映。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相继涌现,存在着以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公共知识分子,拜金主义,新左派等为代表的社会思潮;这些社会思潮多元并存、复杂多变,并且对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负面的;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才能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社会和谐。

一、中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社会思潮1.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又一种有相当影响的社会思潮。

这种思潮以强调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其主要观点,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理论的替身。

它是21世纪初出现的一种国际性政治社会思潮,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社会福利政策和民主化措施时,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我国改革开放后逐渐传播到中国社会,在知识界具有广泛的影响。

民主社会主义过分强调价值的多元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核心价值和作为执政的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具有消解的负面作用。

首先,中国经济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且人口众多,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缺乏实行高福利的社会政策的经济基础;其次,超前推行全民普选制,在缺乏公民社会的条件下,会演变为街头民粹政治,反而影响社会的稳定有序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因此,中国社会现代化不能照搬民主社会主义的模式而只能批判地吸收其部分理念,并探索符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2.新自由主义思潮。

新自由主义是一种以经济自由市场化为内核并拓展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社会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亚当·斯密等人的古典经济学的现时代承继与发扬。

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与思潮

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与思潮

当代各种社会主义理论与思潮赵文昆2010金融学号:201050010073一、当代的各种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理论”,朝鲜“主体思想理论”,“北欧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等属于现代社会主义理论范畴。

就目前来说,现代社会主义理论还是处于萌芽式初创性阶段,一般并不是非常完善的。

例如,北欧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其目的是在少数人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的情况下,并不主张通过暴力革命,而主张通过国民议会斗争、“三大自由”和学生运动等,实现绝大多数人占有大部分财富,当然要真正的实现可能非常困难。

1 我国的科学发展观理论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是对科学发展观思想内涵所作的最全面、最深刻而又最鲜明的新概括。

这四个方面辩证联系、有机统一,构成了一个完整、严谨的理论体系,准确把握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新要求,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新认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朝鲜“主体思想理论”朝鲜贯彻执行的是"思想上主体、政治上自主、经济上自立、国防上自卫"的路线,坚持走"主体的社会主义"即"朝鲜式社会主义"道路,并在此前提下,在内外政策上进行了建立经济开发区、主张吸收外资等社会主义改革。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朝鲜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如果拒绝接受国家的领导和监督,就会招致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复活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严重后果,因此朝鲜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当代社会主义思潮和实践“当代社会主义思潮”是指那些在整体上和根本上是非马克思主义的、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

它们在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上同马克思主义是根本对立的。

然而,当代社会主义思潮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对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批判有一定的针对性,某些观点和结论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对他们的审视和借鉴有利于开阔视野,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章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族社会主义思潮、市场社会主义思潮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左翼运动等当代社会主义思潮和实践进行评介。

8.1民主社会主义思潮8.1.1 民主社会主义的由来和发展民主社会主义,亦称社会民主主义。

有150年历史。

社会民主主义的概念产生于19世纪中期。

第一国际所属的各国个人阶级政党一般都成为社会民主党。

这时的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上是一致的。

马克思恩格斯有时也自称为社会民主主义者,1889年,欧洲各国社会主义民主党在恩格斯的指导下成立了第二国际,共同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第二国际内部的修正主义赋予了民主社会主义特定的内容,在19世纪下半叶,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大批“工人贵族”,为改良主义的滋生提供了社会土壤,同时自第一国际以来,工人运动中的改良主义思潮,如蒲鲁东主义、拉萨尔主义、工联主义以及费边主义思潮的影响和聚集,为改良主义的兴盛提供了思想渊源,因此第二国际在“如何取得政权”的问题上改良主义泛滥起来。

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改良主义思潮一度甚嚣尘上,导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

以列宁为首的左派,坚持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原则,而以伯恩斯坦为代表的右派则主张“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改良主义,全面修正马克思主义。

1899年伯恩斯坦出版了《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对马克思主义做了全面的修正,在哲学方面法定马克思主义革命辩证法和唯物论,在经济学方面否定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主义危机论,在政治方面修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多数国家的社会民主党领导人不顾第二国际巴塞尔代表大会通过的有关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决议,在“保卫祖国”的幌子下,公开支持本国资产阶级政府对外作战,彻底抛弃了国际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这些右翼社会民主党人已经由修正主义者、机会主义者堕落为社会沙文主义者。

而列宁为代表的俄共则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右翼势力进行针锋相对的批判和斗争,并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革命”的口号,走上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第二国际宣告解散。

至此民主社会主义进入了与科学社会主义在思想上尖锐对立,组织上严重分裂的时期。

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左派的力量得到了加强,建立新的国际迫在眉睫,在列宁的指导下,许多国家的社会民主党左派纷纷脱离原来的组织,重新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并取名为共产党。

1919年3月,在莫斯科成立共产党的国际组织——共产国际,又称为第三国际。

1920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世界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规定凡加入共产国际的党必须改名共产党,必须修改“旧的社会民主主义纲领”,必须让人们明确共产党同社会民主党的区别。

同时,原第二国际右翼在瑞士的伯尔尼召开代表会议决定恢复第二国际,即“伯尔尼国际”;而第二国际中派(考茨基派——的13个社会党和组织在维也纳也召开会议,另行成立了“社会党国际工人联合会”,亦称“维也纳国际”。

1923年5月“伯尔尼国际”和“维也纳国际”在德国汉堡召开合并大会迈出了了“社会主义工人国际”。

从此,共产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就成为国际恶化各国工人运动中两大对立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派别,民主社会主义就成立修正主义、改良主义的同义语。

1940年5月,法西斯军队占领了布鲁塞尔,“社会主义工人国际的总部被查封,国际被迫停止活动,事实上宣告解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多数社会民主党在二战中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战争,获得人民的好感与信任,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一些国家的社会党还单独执政或联合执政,民主社会主义运动形成了一个高潮。

1951年6月-7月,来自34个国家的106名代表聚集在德国法兰克福,成立了社会党国际,并通过了《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的原则声明(又称〈法兰克福声明〉)和社会党国际章程。

社会党国际继承了社会主义工人国际的思想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民主社会主义公开成为社会党国际各成员党的纲领和旗帜。

1959年,德国社会民主党通过了〈哥德斯堡纲领〉,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大框架搭建完成门理论形态趋于成熟和稳定。

社会党国际的成立和一系列政策主张及其活动的开展,标志着民主社会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批;当代意义上的民主社会主义,基本上就指社会党国际的思想理论体系及其指导和影响下的社会运动。

在社会党国际及其思想理论和政策主张的影响下,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民主党成为本国政治舞台上颇有影响的重要政党和国际舞台上重要政治力量。

顺应福利国家、宏观调控和国家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调节的大背景,社会民主党在一些国家单独执政或联合执政。

如瑞典的社会民主党先后执政50多年,因果、法国、德国、奥地利、丹麦、挪威、瑞士、西班牙等国的社会民主党也断断续续执政三四十年。

苏东剧变之后,有的共产党虽然没有改名,但实质上已经是社会党华。

8.1.2 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标志区别主要表现在指导思想、政治主张和经济政策三方面。

第一,在指导思想上,民主社会主义坚持指导思想的多元论,与科学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根本对立。

民主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社会进程,否认社会主义是具体的社会制度形式;否认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否认人类社会的远大目标。

主张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统一的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认为社会主义不应以某一固定的哲学、社会思想为指导思想,而应兼容并包任何符合其改良主义、伦理主义的思想。

他们声称,“我们实行我们所主张的多元主义”。

社会党国际时“一个民主大、多元化的、建立在各种共有的价值观念团结一致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权利基础上的机构。

”主张“讲能够促成各国人民进步和解决人类问题的各种文献纳入自己的文化宝库。

”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则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远大目标,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反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第二,在政治主张上,民主社会主义坚持资产阶级的阶级调和民主观和社会改良论,与科学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和暴力革命论尖锐对立。

民主社会主义将“民主”放在“社会主义”之前,成为其政治主张的核心,1951年,社会党国际成立大会通过的《法兰克福声明》指出:社会主义是“民主的最高形式”,要使社会主义成为现实,就要实现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国际民主。

1983年,社会党国际第十六次大会提出“自由和民主是社会主义理想的实质”。

1984年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基本价值》认为“社会主义是设想到底的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是用于社会和经济的民主主义”。

在民主社会主义张的四大民主之中,政治民主占据这首要地位,认为政治民主是实行社会主义变革的前提,是实现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的前提。

民主社会主义推崇阶级调和,沉迷于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调和的产物”,是各个阶级的“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否认通过暴力革命打碎资产阶级国家这个“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器”的必要性,主张通过社会改良、议会斗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等,这实质上是在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

从伯恩斯坦、考茨基到当代民主社会主义者都将民主与专政对立起来,认为要么阶级专政通往专制,要么阶级合作导致民主。

二者必居其一。

要害是反对无产阶级专政。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是统治阶级的民主,统治阶级享有民主以及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是民主的实质。

“现代国家”是资产阶级的国家,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

第三,在经济政策上,民主社会主义坚持私有制主导下的混合所有制、个人参与管理和社会福利政策,与科学社会主义坚持的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等政策根本不同。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民主社会主义主张建立以私有制为主导的混合所有制,它认为,实行混合体制,国有和私有两种所有制的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和相互竞争,既能防止私人垄断产生的不公正,又能防止国家垄断带来的僵化和集权。

德国社会民主党认为,“公共企业参与竞争是防止私人企业控制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

”荷兰工党则表示他们实行的制度是资本、劳动和政府三个方面结合的制度。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私有化浪潮的推动下,社会民主党大都放弃了国有化的主张;90年代的英国工党放弃了“公有制”的纲领,倡导走超越公有私有之争的“第三条道路”。

马克思主义主张通过革命夺取政权,剥夺剥夺者,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

民主社会主义主张在不影响私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工人参与决策管理的“经济民主”但这不能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不能改变工人阶级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

在分配问题上,民主社会主义主张建立和实行资本主义所有制所能容纳的社会福利政策。

“社会民主党人的社会主义就是福利政策”。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劳工中见到矛盾,但不能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性质。

8.1.3 民主社会主义的评价和借鉴一方面,民主社会主义是非马克思主义的。

另一方面。

可以借鉴。

其一,民主社会主义是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视角,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探索;其二,民主社会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有利于深入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新表现;其三,民主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批判,值得我们思考。

8.2 民族社会主义思潮民族社会主义,又称第三世界社会主义,使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主义思潮、流派和运动。

它与科学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构成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三分天下的局面。

8.2.1 二战后民族社会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二战后,亚非拉殖民地附属国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纷纷建国。

20世纪50——80年代,先后有49个民族独立国家作出“社会主义选择”,进行“社会主义实验”,其中亚洲10个国家,非洲24个国家,拉丁美洲15个国家。

自称高社会主义的民族主义政党有100多个。

三个历史时期第一阶段:二战结束后至29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社会主义发展的兴起阶段。

1945年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诞生,总统苏加诺重申“建国五原则”,提出“五基社会主义”构想,即将民族主义、国际主义、民主主义、社会正义和神道结合起来实现“印度尼西亚式的社会主义”,建立由民族主义者、伊斯兰教徒和共产主义者联合团结的“纳、沙、贡”政府。

1948年3月,巴基斯坦创建者真纳提出,“巴基斯坦应当建立在伊斯兰社会主义基础之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