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临死亡患者的几种表现
接受死亡的五个阶段
接受死亡的五个阶段美国著名的心理分析医生伊丽沙白.库伯勒.罗斯通过对大量晚期患者的访谈及研究患者临近死亡前的心理活动,将濒临死亡的过程分成五个心理阶段:否认、愤怒、挣扎、抑郁、接受。
第一阶段:Denial 否认与拒绝大多数患者无论是在一开始就被明确告知病情或是起初不明真相、随后意识到自己患有绝症时,第一反应往往经历否认这一阶段,产生不同程度的否认情绪,会在心里想:不,这不可能。
否认是暂时的自我防御机制,它的意义在于抗击痛苦,帮助重拾自我,激发出其他的、稍平和一些的心理防御机制,不久就转为在一定程度上的接受态度。
第二阶段:Anger 愤怒当最初的否认无济于事,愤怒、狂燥、嫉妒、怨恨之情便开始出现,会自然而然的想:为什么会是我。
愤怒的根源是由于生活秩序完全被打乱,无法充分享受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计划等。
常常把怨气撒在他人的身上。
第三阶段:Bargaining 交涉(讨价还价)这个阶段其实即是与残酷的事实讨价还价、做交涉和拖延时间,自我设定一个最后期限,在这个期限内实现一桩心愿、完成一件自我的承诺。
第四阶段:Depression 抑郁当晚期患者对自己的状况再也无法否认,当他出现越来越多的征兆、变得越来越虚弱时,他无法做到一笑了之、无动于衷,也无法做到怨气冲天时,取而代之的将是一种强烈的失落感和焦虑,这种焦虑来自对生活、情感、工作等的焦虑,也来自病人在等待与这个世界永别的过程中产生的悲伤。
第五阶段:Acception 接受经历了前面的几个阶段,最终进入到对死亡即不感沮丧又不感愤怒的阶段,这时候,不再惋惜自己将失去精彩的人生美景,而是开始默默守候离去的那一刻,睡眠也不再是为了逃避现实或是病痛折磨间隙的短暂休息,这一阶段的睡眠变得象婴儿一样单纯,对一切事物都不再有任何兴趣,重新找到了安宁。
心理分析医生伊丽沙白.库伯勒.罗斯的关于死亡几濒临死亡的论著,着重于更好的了解生命最后阶段及与之相随的一切焦虑、恐惧和希望,发现医院在照顾病人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以便在病人生命的最后之时伸出援助之手,她的工作推动了对弥留之际病人的临终关怀。
ICU里,重症病人濒死前一幕震惊无数人:原来,你的身体比你更爱自己
ICU里,重症病人濒死前一幕震惊无数人:原来,你的身体比你更爱自己北大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薄世宁主任讲述的一个故事在抖音上火了。
视频的开头薄主任说:你知道人在濒临死亡的时候,身体会有什么反应?紧接着他列举了自己曾接收的一个病人情况。
薄主任说:几年前,他曾经收治了一个情况非常危急的病人。
这个病人身上的创伤很大,几乎是全身受伤,然后大出血,随后就是凝血因子大量消耗,迅速进入到一个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凝血功能衰竭的状态。
送到ICU的时候,病人的每个针眼,每个伤口都在渗血。
他的每一秒,都可能会发生休克。
薄医生特别强调了“渗血”这个词,他说如果是血管性的出血,他还可以外科止血,但是从内部渗血的话,只能输血。
他很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他拼命地给病人输血,输凝血物质,给他用升压药物。
但是到最后,这个病人的身体还是在不断恶化,情况越来越糟糕,输血输到最后一滴的时候,病人的心律不停在增快,血压越来越低,身体完全失控了!这个时候,医生完全绝望了,甚至他都做好了心理准备。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震惊了所有人。
当病人的血压低到六七十的时候,然后突然一下,他身上全部的出血,在一瞬间全部止住了。
为什么大出血会突然止住了?这个医生后来终于想明白了——这是诱发了身体的保护机制。
也就是说,人在大出血的时候,血压会迅速下降,身体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减缓出血的速度,保护身体,然后把有限的血流全部供给更关键的大脑和心脏,去全力指挥抢救。
你看我们的身体多么聪明,降低血压,减少出血量,但是又同时保证了大脑和心脏的供血量。
然后当血压降低到某一个程度的时候,凝血功能慢慢跟了上来,所以大出血突然就一下子全部止住了,病人成功被救活。
在这一场抢救中,医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真正起到起死回生作用的,还是我们自己的身体。
最后这个医生说了一段语重心长的话:我们经常被教育,在危难的时候要努力,要去克服困难,其实你并不知道,你的身体,你身体里的细胞,比你还要努力。
人死后四个阶段特征
人死后四个阶段特征
人死后的四个阶段特征如下:
1. 濒死期:指人在临死前挣扎的最后阶段。
此时,人的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生理指标的变化,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
此外,人的面容也会出现苦闷、不安、恐惧等表情。
2. 死亡早期:指人死亡后的最初几分钟内。
此时,人的心跳、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已经停止,身体逐渐变得僵硬,皮肤逐渐失去弹性,瞳孔扩大等。
3. 死亡中期:指人死亡后的几小时到数天内。
此时,尸体逐渐变硬,肌肉松弛,皮肤失去光泽,出现尸斑和尸蜡,身体逐渐腐烂。
4. 死亡后期:指人死亡后的数周到数月内。
此时,尸体逐渐变成白骨,骨骼变得干燥、脆弱、易碎,最终被分解为无机物质。
需要注意的是,人死后的四个阶段特征并非严格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出现,而是根据个体差异和环境条件而有所不同。
此外,这些特征也可能受到医疗干预、环境因素等的影响。
护理重要知识:临终护理常考点
护理重要知识:临终护理常考点在《基础护理学》中的临终护理一章节考点相对较集中,中公教育医疗卫生考试研究院辅导专家为广大考生进行了归纳总结,以便于大家进行有效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一、知识点总结:(一)死亡过程的分期1.濒死期:各种反射减弱或逐渐小时,肌张力减退或消失,血压下降,心跳减弱。
2.临床死亡期:心跳、呼吸完全停止,各种反射消失,瞳孔散大。
3.生物学死亡期:(1)尸冷:最先发生,24小时左右降至与环境温度相同。
(2)尸斑:2~4小时出现在尸体最低部位。
(3)尸僵:1~3小时出现,12~16小时最硬,24小时后尸僵缓解。
(4)尸体腐败:24小时后出现。
(二)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1.否认期:病人在得知自己患不治之症时,首先会表现出震惊,进而进行否认,他们会说不,不是我或不可能。
病人可能会采取各种方式试图证实诊断是错误的,如要求复查、转换医院就医等。
这是因为病人尚未作好接受自己疾病严重性的准备。
护士应尊重其反应,不要急于揭穿其防御心理,与病人交往过程要采取理解、同情的态度,认真倾听其感受。
同时对其家属给予支持,使之理解病人的行为。
2.愤怒期:在被诊断无误后,病人情感上难以接受现实,痛苦、怨恨、嫉妒、无助等情绪交织在一起,表现为生气、愤怒、怨天忧人,为什么是我? ,有的人甚至迁怒于医务人员和家属,以谩骂等破坏性行为发泄其内心的痛苦。
此时护士应明白愤怒是病人心理调适的反应,要理解病人发怒是源于害怕和无助,而不是针对护士本人。
护士要为病人提供表达其愤怒的机会,以渲泄其情感,尽量满足其合理需要。
3.协议期:病人表现为不再怨天忧人,会提出要求,希望尽一切力量延长生命,要求活到完成某件重要事情之后。
病人为延长寿命会承诺做某些事情,如配合治疗和护理。
此时护士应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
4.忧郁期:即将来临的死亡威胁和身体状况的每况愈下使病人产生悲伤、失落、情绪低沉、食欲下降、甚至自杀的想法。
护士在这个时候应注意允许病人有悲伤、哭泣和表达失落的机会,并让家人陪伴在病人身旁。
浅谈临终病人的心理特征和护理原则
浅谈临终病人的心理特征和护理原则虽然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为越来越多的人提供了生机,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大为延长,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当今医学上的严酷现实也表明像爱滋病、恶性肿瘤和某些危重疑难病人仍逃脱不了死亡的结局。
本文拟就医务人员如何尽最大努力减轻临终病人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提高其尚存的生命质量,使其安宁地度过人生最后旅程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临终病人的常见心理特征临终就是接近死亡。
临终病人是指各种疾病末期治疗不再生效,估计只能存活2—6个月者。
往往这些人的心理反应较一般人强烈而复杂。
且因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社会、家庭、经济等因素不同有所差别。
美国医学博士Kiibler ross 曾经提出临终心理有五个阶段:即否认、愤怒、协议、抑郁、接受。
但是根据临床观察,各个阶段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大多数人表现为下列特征:1、回避:不愿伤及自己或家属,佯装不知。
或者掩饰痛苦,心照不宣。
2、否认:不承认客观事实,唯恐诊断有误,到处求医会诊,直至权威医院和专家做出结论为止。
3、过敏:喜欢联想,对机体每一细微变化都体会很深刻。
痛阈降低,失眠不安。
4、焦虑:当积极治疗无明显效果时,精神紧张,出现多种功能失调。
埋怨医生水平太低。
5、恐惧:有末日感。
尤其在同类患者先故时,悲观、绝望、惶惶不安。
甚至出现对治疗、护理的抵制行为。
6、抑郁:话少、孤独、消沉,常自愧、自责,丧失生活勇气,有轻生念头。
7、失落感:认为自己再无价值可言,对一切都没兴趣。
8、若即若离:害怕孤独,希望探视和陪伴。
有时又无端对陪人发脾气,指责别人不关心、不理解、不同情。
事事不顺心。
9、后顾之忧:为其今后家庭的生存、发展、子女抚养、上学、就业、经济负担、个人后事安排担忧,总不能放心而去。
10、渴望生存:希望找到最高明的医生,用最好的药,千方百计治好疾病或延长寿命。
11、沉默:当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时,冷漠的等待结局。
二、临终病人心理症状的起因1、环境因素从一个健康的人变成濒临死亡的人,不能再从事对社会有益的工作,不再充当家庭角色,事事需人照料,成为社会、家庭的负担。
人在弥留之际会有什么征兆和预感?
⼈在弥留之际会有什么征兆和预感?弥留之际,亦称为濒死状态,⼀直是⼼理学或医学界的热门话题。
下⾯我就来和⼤家科普下,在濒临死亡的时候,我们的⾝体会有哪些征兆或变化。
死亡降临前⾝体机能的征兆⼈在弥留之际时,往往会有特殊的濒死体验,例如记忆回溯、“灵魂出窍”或者感到平静与安详感,⽽科学家研究发现,这些濒死体验,往往都是以异常的⼈体机能变化为基础的。
记忆回溯是指过去的记忆如电影般在脑中播放,部分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的⼈坦⾔,记忆回溯的感觉,就好⽐将⾃⼰的⼈⽣重复了⼀遍。
⼼理学家Agrillo等⼈研究发现,记忆回溯可能是颞叶脑区异常放电所导致的。
颞叶管理着我们的听觉、情感和记忆,其中包含有⼤家较常听说的海马体。
颞叶好⽐⼀个⼤柜⼦,上⾯有很多抽屉,每个抽屉⾥放着不同的记忆,⽽回忆的过程,便犹如打开相应的抽屉取出其中的记忆。
⽽在弥留之际,异常放电的颞叶,就像是⼀个失控的智能柜⼦,你⽆法控制它,它也不需要你动⼿,⽽是⾃⼰将抽屉打开,把记忆硬塞给你。
灵魂出窍与记忆回溯相⽐,灵魂出窍较好理解,濒死之⼈会感到⾃⼰与⾝体发⽣了分离,他能够俯瞰到⾃⼰的⾝体,并能在抢救回来之后描述抢救的全过程。
研究发现,灵魂出窍对应的⾝体征兆与记忆回溯有相似之处,也与⼤脑异常放电有关,不过涉及的脑区不仅仅是颞叶,还有⼤脑外侧裂。
可惜的是,⽬前我们对⼤脑外侧裂功能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不过有学者提出,采⽤特定的电信号,刺激正常被试的⼤脑外侧裂,被试也会产⽣灵魂出窍的感觉。
图⾃pexels平静与安详感与前两者不同,平静与安详感的产⽣,可能是⼈体中某些物质含量的变化所导致的。
⼈在弥留之际,⾎液中的⼆氧化碳和钾离⼦浓度会升⾼,抑制组织器官的活动,减缓⼼脏跳动速率,导致⾝体新陈代谢减慢,与此同时,⼤脑会分泌⼤量的⾕氨酸和内啡肽,⾕氨酸会抑制神经活动,使⼈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变得迟钝,⽽内啡肽有镇痛的功效,并能带来⼀种欣快感。
上述⼏种因素共同作⽤,会给弥留之际的⼈带来安详感,降低他们对死亡的恐惧和紧张。
危重患者生命八征的基本观察
危重患者生命八征的基本观察危重患者生命“八征”具体如下,T(体温)、P(脉搏)、R(呼吸)、BP (血压)、C(神志)、A(瞳孔)、U(尿量)、S(皮肤黏膜)。
1体温(T)一般来说患者叶腋下温度的正常值为36℃-37℃,如果体温超过了37.2℃称为发热;37.5℃-38℃被称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高热为39℃-41℃;体温低于35℃被称为低体温。
体温升高多见于肺结核、细菌性痢疾、支气管炎,以及中暑、流感、外伤感染等。
图1 体温正常范围及发热2脉搏(P)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脉率为60-100次/分,当交感神经出于兴奋状态时,脉搏会增快,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脉搏缓慢,性别、体型都是影响脉搏快慢的重要因素。
脉搏缓慢有力提示颅内压增高,如果每分钟脉率在40次以下,则提示房室传导阻滞或心肌梗死;如果每分钟脉率超过了100次,则提示休克、心力衰竭、大出血、甲亢等。
脉率不齐、不规律,提示有心脏病;脉搏微弱无力提示休克或内出血;如果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小于心率,表现为心率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
3呼吸(R)呼吸是重要的生命指征,呼吸异常是一类泛指,包括呼吸困难、呼吸窘迫、呼吸急促、呼吸节律异常等,正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6-20次,如果患上疾病,呼吸频率、节奏、深浅度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异常。
3.1频率异常(1)呼吸增快。
如果成年人每分钟呼吸次数在24次以上,被称为气促,多见于高热、甲亢以及贫血患者;(2)呼吸减慢。
如果成年人每分钟呼吸次数在10次以下,则是呼吸减慢的表现,多见于颅内压增高、麻醉机过量、脑肿瘤以及中枢神经受抑制的患者。
3.2深浅度异常(1)深快呼吸。
多见于剧烈运动、情绪起伏较大以及过度紧张状态下,严重的还会导致呼吸性碱中毒;(2)浅快呼吸。
多见于严重腹胀,以及肺部、胸膜、胸壁疾病,或肺炎、胸膜炎、气胸、肋骨骨折患者;(3)深度呼吸。
深度呼吸也被称为库斯莫呼吸,以呼吸深大且规则为主要症状,偶尔伴随鼾音。
濒死病人的状态评估与护理
濒死病人的状态评估与护理张改芸青海省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内3科关键词濒死状态评估护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更加注重生命的质量。
“临终”作为人生的一个必然历程,所载负的危机和痛苦是其他生命阶段无法比拟的。
死亡对病人来说,肉体上的痛苦是主要的,但是实际上活着的人对死者的留恋产生的精神痛苦又超出了临死者的亲身体验。
库布勒.罗斯(ElizabethKubler-Ross)将大多数濒临死亡病人的心理分为五个期,既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和接受期[1]。
护士可以在这5个期中按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当最后确定死亡已经是不可改变的现实的时候,无论是临危者,还是他的家人,朋友甚至是通病室同病种的病人,都会被那种绝望,无奈的哀伤深深地笼罩。
分析这种复杂心理的根源一是与患者的情感所制。
而更主要的却是来自每个人对死亡的不同理解。
和发自心灵深处的对死亡的恐惧。
护士应该根据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心理特点,不同的心理反应期,采取恰当的方式疏导他们的焦虑和忧郁。
减轻他们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诱导他们的心态良性发展,力图能有效阻止心理危机的产生和发展。
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经历了一百多位临终患者的死亡过程。
为了减轻患者及其周围人们的痛苦,做过一些努力和探究,现报告如下以便与同行们共勉。
1 状态评估根据临床常用量表和个人经验进行大概的评估。
1.1 神志掌握并正确评估患者的神志状态,以确定护理工作的侧重点。
分为清醒和昏迷两种状态。
昏迷:既意识障碍。
表现为对时间地点人物认识能力差,对自身状态认识能力丧失,感觉减退或消失。
可表现出错觉幻觉,思维不连贯,情感反应迟钝,行为紊乱无目的[2]。
清醒:有连贯的思维能力,对周围事物感知明确,表现出焦虑忧郁,敏感,甚至惊恐不安。
骇怕独处。
对于昏迷病人,应侧重于对症护理和注重家属的心理疏导。
对清醒患者,应注重患者的心理疏导,尽量减轻患者的紧张和恐惧,通过各种可能的方法给患者以安全感。
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在得知患者病情恶化之前即开始预见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力图使患者能平静面对死亡现象。
临终护理中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要点
临终护理中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要点临终护理是指对濒临死亡的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关爱。
在临终护理中,心理评估和护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临终患者心理评估及护理的要点。
1.心理评估在临终护理中,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十分重要。
心理评估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家庭支持:了解患者的家庭支持情况,是否有亲人或朋友陪伴在身边,是否有人关心和照顾。
情绪状态:观察患者的情绪表达,如焦虑、恐惧、沮丧、愤怒等,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并提供支持。
疼痛评估: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疼痛,以及程度和性质。
疼痛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及时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疼痛管理措施。
意愿和需求:与患者沟通并了解其关于治疗、治疗决策和临终关怀的意愿和需求。
2.护理要点在临终护理中,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需要提供以下护理:安全和舒适:确保患者在最后的日子里得到安全和舒适,包括提供舒适的床位和环境,保持一定的安全措施,如防止摔倒等。
沟通和支持:与患者进行沟通,提供安慰和支持。
了解和尊重患者的愿望和需求,并尽量满足。
疼痛管理:对于存在疼痛的患者,提供合适的疼痛管理方法,如药物治疗、按摩和物理治疗等。
确保患者不会遭受不必要的疼痛。
心理干预:对于情绪不稳定的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
通过倾听、安慰和关怀,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并提供心理疏导和咨询。
尊重和尊严:尊重患者的意愿和决策,不强迫治疗或进行不必要的干预。
确保患者在临终的过程中保持尊严和自尊心。
家庭支持:提供对家属的支持和教育,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患者的心理变化。
在护理过程中与家属沟通,加强家庭支持和团结。
精神安慰:根据患者宗教和文化背景,提供适当的精神安慰,如祈祷、沉思或临终祝福等。
疼痛和不适的控制:尽力控制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提供适当的药物和治疗,而不是让患者忍受痛苦。
家属的陪伴:允许患者的家人或亲友陪伴其临终过程,提供安全、舒适和支持。
这些是临终患者心理评估及护理的要点。
死亡
死亡死亡的概念:呼吸,心跳和脑功能的停止是人体死亡的标志,并按照呼吸,心跳和脑功能停止的先后顺序分为呼吸性死亡,心脏性死亡和脑性死亡。
(一)心脏性死亡(cardiac death):在死亡过程中,心跳停止先于呼吸停止者称为心脏性死亡,使之源于心脏疾病或损伤而致心脏功能严重障碍引起的死亡,包括心外膜,心肌,心内膜,心冠状动脉系统和传导系统的各种病变,损伤以及心律失常等。
(二)呼吸性死亡(respiratory death):呼吸性死亡是指呼吸停止先于心脏停止的死亡,源于呼吸系统,尤其是肺部疾病或损伤而导致肺功能严重障碍所引起的死亡,也称肺脏性死亡(pulmonary death)。
人体为维持其生命活动正常进行,需要由呼吸系统从外界吸入氧,并将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这一过程发生障碍,就会造成呼吸障碍,直至死亡。
呼吸性死亡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碱平衡紊乱,组织缺氧和酸中毒。
在法医学实践中,呼吸性死亡最主要的原因是肺或呼吸系统严重损伤,疾病,机械性窒息,阻碍呼吸功能的毒物中毒,电机及所能引起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等因素。
(三)脑死亡(brain death)1.脑死亡的定义脑死亡是指大脑,小脑和脑干等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永久性丧失。
脑死亡可以分为原发性脑死亡(primary brain death)与继发行脑死亡(secondary brain death)。
原发性脑死亡是有缘发行脑组织病变或损伤引起的死亡。
法医学鉴定常遇到的是因损伤所致的原发行的脑死亡。
继发性脑死亡是继发于心,肺等脑外器官的原发性病变或损伤所导致的脑死亡。
在脑死亡尚末发生之前,机体其他器官的疾病损伤末能或无法进行有效的治疗,则继发性脑死亡。
2.脑死亡标准的发展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呼吸,心跳的停止作为判断死亡的标志。
1951年美国著名的布莱克法律辞典给死亡下定义为:“血液循环的完全停止,呼吸,脉搏的停止”。
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没有自主呼吸,停止心脏跳动的的病人,可以通过仪器的帮助或采用器官移植的方法,仍然以植物人的状态生存下来,维持“生命”的延续。
临终关怀注意事项
临终关怀注意事项临终关怀是指对濒临死亡的患者进行综合性的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上的关怀和支持。
在临终关怀中,医务人员需要特别关注患者的疼痛缓解、心理疏导、生活护理等方面,以确保患者在离世前得到最佳的关怀。
以下是一些临终关怀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助医务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
1. 疼痛缓解:对于濒临死亡的患者,疼痛是常见的症状之一。
医务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病情,合理使用药物和其他疼痛缓解措施。
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疼痛反应和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心理疏导:临终患者往往会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恐惧。
医务人员应该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给予情感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恐惧,重建内心平静。
3. 家属关怀:临终关怀不仅仅是对患者本身的关怀,还包括对其家属的关怀。
医务人员应该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帮助他们理解并面对患者即将离世的现实。
4. 生活护理:临终患者往往身体虚弱,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医务人员应该提供日常生活护理,如协助患者进食、洗漱、更换床单等,确保他们的日常生活质量。
5. 社交支持:临终关怀也包括对患者社交需求的关注。
医务人员应该帮助患者与家人、朋友和其他患者保持联系,组织一些社交活动,让他们感到关爱和温暖。
6. 精神关怀:临终患者常常会面临着对生命的思考和信仰上的困惑。
医务人员应该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关怀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宽慰和信心。
7. 遗愿执行:临终患者往往会有一些遗愿,如丧葬仪式、遗产分配等。
医务人员应该尊重患者的意愿,帮助他们完成遗愿的执行。
8. 善终关怀:在患者临终前,医务人员应该提供终末关怀,确保他们能够在家人的陪伴下平静地离世。
这包括疼痛缓解、舒适护理、心理安慰等方面的综合性服务。
9. 临终后关怀:患者离世后,医务人员应该与家属保持联系,提供丧葬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度过丧亲之痛,重建生活。
10. 团队合作:临终关怀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医生、护士、社工、心理咨询师等。
当下有关濒死体验的科学理解
当下有关「濒死体验」的科学理解你是否相信人死后还有另一个世界呢?那些关于鬼神的民间说法、什么鬼故事之类咱都不算,咱们来考虑一种现在被科学家严肃讨论的现象,叫「濒死体验(near death experience, NDE)」。
濒死体验是人在濒临死亡的那短短的时间内,产生的一种超自然体验。
是人在生死分界线上走了一遭,回来报告的关于“那边”的事情。
有些人发生心脏骤停、或者在手术中大出血导致休克、或者脑外伤导致昏迷、或者溺水导致呼吸暂停,几乎已经死去了,又被抢救回来,说自己在被抢救过程中不但没感到痛苦,而且还有一番离奇的经历。
这些人的濒死体验都极为相似。
就好像人死的时候有个固定的流程一般 [1]。
首先是意识和身体的分离,濒死体验者觉得自己悬浮在手术室上方,俯视医生们在自己的身体上忙活。
这叫做「离体体验(out-of-body experience, OBE)」。
离开了身体,他发现感官能力不是比以前更弱,而是比以前强了。
他能看见平时看不见的颜色,周围一切都变成高清的了。
他甚至可以漂浮到病房之外,看见周围的事情。
随后,他产生了深沉的平静感 —— 没有恐慌,只是平静。
时间变慢了。
实际抢救时间可能只有15分钟,但是濒死体验者总是感到经历了很久。
接下来他通常会看见一个很长的隧道,隧道的尽头有光。
他沿着隧道走了出去。
这时候会有一个「人生回放(l ife re v ie w)」项目。
一生之中经历的各种事情都会像放电影一样,回放一遍。
而这不是一般的电影。
有人说回放过程中不但能感受到当时他自己的感受,还能感受到在场其他人的感受。
比如回放到这个人跟父母的一次争吵,他能感觉到当时父母的心碎感!他觉得太对不起父母了,想要不惜一切代价回去纠正那个错误。
还有人报告说回放时旁边有个声音点评,说你看看你这个事儿做的如何如何。
很多人会见到死去的亲人和朋友,他们是来接他的。
在一个案例中,有人见到了自己去世多年的奶奶。
奶奶并不是去世前的苍老样子,看上去也就四五十岁。
23_危重病人的识别
5、神志:
正常神志清楚、对答如流。如果病人烦躁、紧 张不安,往往提示休克早期;神志模糊或嗜 睡,即将发生昏迷;各种急危重症晚期都会 出现昏迷,分为:浅昏迷、中昏迷、深昏迷。
6、瞳孔:正常直径3—5毫米,双侧瞳孔等大 等圆,对光反应灵敏;瞳孔散大并固定提示 心跳停止,瞳孔缩小提示有机磷中毒或毒品 中毒,一大一小为脑疝形成。
齐、清晰有力,未闻及杂音。 水冲脉、交替脉、齐脉、无脉。
8、皮肤黏膜:皮肤苍白、四肢湿冷提示休克; 皮肤和口唇甲床紫绀提示缺氧;皮肤黏膜黄 染为肝细胞性、溶血性或阻塞性黄疸所致; 皮肤黏膜广泛性出血说明凝血机能障碍,提 示发生DIC(全身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六衰”之三、四
3、呼吸衰竭:Ⅰ型呼衰(单纯低氧血症)、Ⅱ型呼衰(同时伴有二氧化碳潴留)
4、心力衰竭:如急性左心衰(肺水肿)、慢性右心衰、全心衰竭、泵衰竭(心源性休克)
6
“六衰” 之五六
5、肝功能衰竭:表现为肝昏迷,表现为急性 肝坏死和慢性肝硬化。
6、肾功能衰竭:分为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 功能衰竭(后者又称尿毒症)
7、尿量:正常>30ml/h;如果小于25ml/h称为少尿,小于5ml/h为尿闭,提示发生脱
水性休克或者急性肾功能衰竭。
8、皮肤黏膜:皮肤苍白、四肢湿冷提示休克; 皮肤和口唇甲床紫绀提示缺氧;皮肤黏膜黄 染为肝细胞性、溶血性或阻塞性黄疸所致; 皮肤黏膜广泛性出血说明凝血机能障碍,提 示发生DIC(全身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齐、清晰有力,未闻及杂音。 水冲脉、交替脉、齐脉、无脉。
3、呼吸(R):正常14—28次∕分、平稳。
呼吸困难:肺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中毒型呼吸困难、神经源性呼吸困难、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 血源性呼吸困难。
“濒死”的医学定义及其研究
紊乱的呼吸 ,即濒死 呼吸 ,如果不进行 有效的干预 ,心脏骤 停2 0 — 3 0 s 后呼 吸即会 完全停止 ; 濒死性 哮喘 是指哮 喘突然 急性严重发作并迅速恶化 ,短 时间内患者处于濒死状态 ,是
2 结 果
2 . 1 濒死 的表现和疾病组成
( ±s )表示 ,组 间检验采用 t 检验或单 因素方差分析 ,计数 资料采用 x 2 检验 ,P < O . o 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电图 ( E C G)过 程 中短暂 的过渡 性 E C G变化 … ; 濒死危 重
创伤是指严重的创伤危及生命 ,处 于濒死 状态 ; 心脏骤停后
・
7 88 ・
浙江临床医学2 0 1 7 年4 月第1 9 卷第4 期
・
医 学 论 坛
・
“ 濒死”的医学定义及其研究
任 朝 来
“ 濒死”一词经常 出现在各种 资料上 、尤其 医学文件上 ,
濒死 心电图通常是指从严重或致死 的心律失 常发展为死亡心
l - 3 统 计学 方法
采用 A T A 7 . 0统 计软 件 。计 量资 料 以
濒死 的范围是病情迅速恶化 至心脏骤停 。下面对 “ 濒死 ”做
一
表4 血P a O2 的危急值与死亡发生率关系
P a O o m m№ 如
他 6¨
}
些调查 。
注 :与P a O 2  ̄4 0 mm H g g g 亡率 比较 , P < 0 . 0 I
1 临床 资 料
1 . 1 一 般资料
1 . 2 方法
2 . 3 两组濒死 患者 的抢救效果 比较
临终病人病情(生存期)评估单
临终病人病情(生存期)评估单
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诊断:
1.含“*”、“#”格为限定警示指标,符合“*”3项以上或符合“#”2项以上者,可确定病情已进入濒临死亡阶段,预计生存期约在3天。
2.重要脏器指对生命延续有明显影响的脏器,如心、肝、肺、肾、脑,损伤包括脏器转移和/或功能衰(减)竭。
3.血压的平时值指发病以前,血压在同样条件下的平均(3次以上)测值。
4.“回光返照”指患晚期癌肿或其他衰竭性疾病的患者,在临终弥留时,出现短期的“食欲增加、精神亢奋、神志转清、开口说话、思维清晰、肢体徐动”等现象,约1-3天后病情急转,出现死亡。
5.“下肢水肿”指腿、足部任一侧、段的水肿,“胸腹水伴呼吸限制”指大量胸、腹水时引起呼吸困难。
6.某些出入院患者,病情尚不稳定,如颅内压增高、严重感染、高热、需待急症病况得到控制,方能比较准确的评估,本评估所得结果建立在安
专业人员签名:日期:。
濒死的医学名词解释
濒死的医学名词解释濒临死亡是一个令人不安且令人不快的经历,而与此相关的医学名词更是让人感到陌生和迷惑。
本文将尝试解释一些与濒死相关的医学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以希望的光芒为顶梁柱,探索医学科学在此领域的进展。
深昏迷是我们首先需要讨论的概念。
它是指一个人处于无法自主进行感觉、意识和认知的状态。
当人们遭受到意外事故或疾病导致大脑部分或全部功能受损时,他们极有可能陷入深昏迷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人们无法清醒地与外界互动,甚至无法做出任何自愿行为。
深昏迷并非终点,对于这些患者,医学界提出了一种叫做“人工智能“的医疗方法,目的是通过模拟大脑信号来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
科学家们通过将电极植入患者的大脑,并将信号转换为电生理数据,然后将其传输到计算设备上进行分析和处理来实现这一目标。
通过对被深昏迷困扰的人进行这种新型治疗,医生们希望能够唤醒他们的思维和过程,并激发他们的运动能力。
与此同时,脑死亡是另一个与濒死相关的术语,但它与深昏迷存在着根本区别。
脑死亡指的是大脑和脑干完全丧失了对意识、认知和生命维持所需功能的能力。
这是一种终止了大脑活动的状态,不可逆转。
在脑死亡的定义中,医学界通常要求患者符合多种严格的标准,例如没有脑干反射、电脑断层扫描显示的脑波平坦等。
尽管脑死亡意味着无法恢复,但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使得脑死亡患者仍具有挽救生命的机会。
当一个人被宣布脑死亡时,其器官可以被捐赠给那些急需器官移植的人。
这一过程需要高度的协调与专业知识,医生们必须确保被移植的器官充分匹配接受者的体质,这样才能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另一个有关医学名词是“不可逆转的奇迹”,这是一种似乎矛盾的说法,但在濒死状态下却存在着。
临床记录表明,有些病人在医学科学无法解释的情况下康复。
尽管这些案例只是极少数,但“不可逆转的奇迹”给予了人们一种对医学神奇力量的信念和希望。
很难解释这些奇迹是如何发生的,有人认为它们是上天的恩赐,而有人则认为这是大自然和人体的崇高奥秘。
死亡的判断标准
14
关于人脑组织:
是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 脑干是人体的生命中枢,它控制着人 体呼吸 、心跳、血压、体温等功能。
人体一些部位的细胞在受到伤害后可 以通过再生来恢复功能,脑细胞则不 同,一旦坏死就无法再生。
当一个人的脑干遭受无法复原的伤害 时,脑干就会永久性完全丧失功能, 以致呼吸、心跳停止。随后,身体的 其他器官和组织,也会因为没有呼吸 和心跳而逐渐丧失功能。临床上所指 的脑死亡,就是指脑干死亡。
国
脑
死
亡
标
准
植 物 状 态
脑干功能是正常的,昏迷只是由于大脑皮层受到严重损 害或处于突然抑制状态,病人可以有自主呼吸、心跳和 脑干反应 。 有可能被唤醒。
安乐死
1 概念
安乐死
2 分类 主动安乐死
被动安乐死
患有不治之症的患者 在濒死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 体的极度痛苦,在其本人和家 属的要求之下,停止救治或用 人为的方法使其无痛苦的快速 死亡。
死亡的识别 (Distinguish of Death)
1
2
3
4
5
濒死及死亡的定义
(dying)
濒死
概念
死亡 (death)
脑死亡 (brain death)
濒死(dying)
即临终。病人已接受治疗性和 姑息性的治疗后,虽然意识清 楚,但病情加速濒恶死化是,生各命种活迹动的最后阶段 象显示生命即将终结。
35
原因
伦理观念的影响 利益观念的影响 社会观念的缺失
中国人重自我,轻社会,私民、小 民意识根深蒂固,社会责任感差。在 人们心目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对陌生他人的漠不关心的观念根深蒂 固。
临床死亡标准
临床死亡标准姓名:汪东学号:w11012 单位:航空航天医学研究所死亡是一个过程,但人们并不会等到生物学死亡期到来时,才宣布死亡。
宣布死亡是基于一个生与死的临界点,这个临界点就是死亡标准。
死亡(death)是机体生命的终结。
死亡包括濒死(agonal stage)、临床死亡(stage of clinical death)、生物学死亡(stage of biological death)三个阶段。
濒死期的特征是脑干以上的神经中枢功能丢失或深度抑制,主要表现为意识模糊或丧失,反应迟钝或减弱,呼吸和循环功能进行性下降,能量生成减少,酸性产物增多等。
临床死亡期的主要特点是延脑处于深度抑制和功能丧失状态,表现为各种反射消失,呼吸和心跳停止,但是组织器官仍在进行着微弱的代谢活动。
生物学死亡期是死亡过程的最后阶段。
此时,机体各重要器官的新陈代谢相继停止,并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功能和形态改变。
但是,某些对缺氧耐受性较高的器官、组织如皮肤、毛发、结缔组织等,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维持较低水平的代谢过程。
随着生物死亡期的发展,代谢完全停止,则出现尸斑、尸僵和尸冷,最终腐烂、分解。
这里所讲的死亡分期是指疾病转归从恶化直到死亡的一般过程,实际上对于不同个体的死亡的过程可能各不相同。
如严重外伤患者,可能短时间内死亡,濒死期可能很短或并不出现。
一、传统的死亡标准二、(一)传统死亡标准概述所谓传统的死亡标准就是指心肺死亡标准。
医学上实际采用的传统死亡标准是脉搏、呼吸、血压的停止或消失。
心脏可以说是人体中最为辛苦的器官,一个正常人,每日心跳可达10万次,如果心跳停止几分钟,则可能预示着一个生命即将结束。
因此,常将心跳停止作为一个人死亡的“金指标”。
临床上判别心脏停跳的主要途径有:桡动脉脉搏消失:这一表现意义不大,这主要是,有些人因病(如大动脉炎等)脉搏平时本来就不易触及。
伴有休克或脱水的患者常有脉搏细弱,不易触及。
有的人动脉畸形,如常说的反光脉,一般人也不会轻易触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濒临死亡患者的几种表现(乡医必看)
•分享
•转载
•复制地址
•..赞赞取消赞
转载自小雨 2010年12月02日 08:25 阅读(5) 评论(0) 分类:学习中医•举报
•字体:大▼
o小
o中
o大
鉴于当前的医疗纠纷处理政策,作为基层医务人员,特别是个体门诊医生,熟知患者濒临死亡的几种特殊表现,及时采取抢救、转院、病危告知、书写抢救纪录、规范医疗文书等措施,掌握主动权,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供参考的几种特殊表现:一,鼻小柱歪邪。
在危重病中,特别是心肌梗塞的患者,若鼻小柱歪邪,说明病已非常危重。
二,散脉。
所谓散脉,是脉管和周围组织的界限模糊不清,农药中毒的患者若出现这种情况,提示濒临
死亡。
三,舌短缩。
慢性病患者若见舌体变短变粗,即为短缩,说明正气将绝,濒临死亡。
四,额纹变浅。
老年患者若额纹变浅,或额纹展平,属危象。
五,上肢水肿超过肘关节,下肢水肿超过膝关节。
凡脏和腑的实质性病变,如肾炎、肺癌、尿毒症、风湿性心脏病等,若上肢水肿超过肘关节,下肢水肿超过膝关节,属危象。
六,人中沟歪邪或鼻尖歪邪。
无论何种疾病,若见人中沟歪邪或鼻尖歪邪,应高度重视。
七,两耳向后平贴。
在疾病过程中出现两耳向后平贴,是肾气衰败的危象。
八,目光晦暗如有雾,呆滞。
这是无神的表现,病属危候。
九,脉无神气。
所谓脉无神气,是脉无从容和缓之象。
无论何种疾病,无论症状有多严重,若脉从容和缓,都是有生机的表现。
相反,若脉无从容和缓之象,即便症状暂不严重,也应高度重视。
古人言,有一分和缓便有一分生机,此言真实可信。
十,尸味。
若患者散发出尸味,是脏腑腐败所致,必是濒临死亡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