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考古学的的名词解释

考古学的的名词解释

考古学的的名词解释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和历史文化的学科,通过对遗址、文物、文字、人骨等古代人类活动遗迹的发掘、分析和研究,为我们了解人类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在考古学中,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和理论,以下将对一些常用的考古学名词进行解释。

1. 遗址(Site)遗址指的是具有人类活动痕迹的地方,可以是定居点、工艺场所、墓地等。

考古学家通过对遗址的发掘和研究,还原出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从而了解古代社会和历史。

2. 文物(Artifact)文物是指人类创造和使用的各种物品,包括陶器、石器、玉器、铜器、书籍、绘画等。

通过考古发掘,文物成为了研究古代文化和技术的重要依据,揭示了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程。

3. 化石(Fossil)化石是古生物的遗骸或遗迹转变而成的石质遗存。

在考古学中,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生态环境、物种演化和地质变迁等问题。

4. 层序(Stratigraphy)层序是考古学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发掘遗址的各个不同地层,按照上下方位的关系和时间序列进行分析,从而确定遗址内不同时期的地层和物品堆积顺序,为研究人类文化演化和历史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

5. 年代学(Chronology)年代学是考古学中关于事件和物品的时代和年代的研究。

考古学家通过不同的方法,如放射性信号、树轮年代学、磁场记载等,来确定文物和遗址的时间范围,以便更准确地进行文化比较和历史研究。

6. 岩心(Core)岩心是考古学中一种常见的工具,用于开采和分析遗址中的石质物品。

通过取样岩心,考古学家可以了解石器制造技术、原料来源、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推测古代社会和人类行为。

7. 古人类学(Paleoanthropology)古人类学是考古学中涉及研究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分支学科。

通过对古人类化石和遗址的研究,古人类学家可以了解人类的进化历程、种群迁徙和生活方式等,并为人类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等其他学科提供重要的资料。

中国考古学 学术名词

中国考古学 学术名词

中国考古学学术名词中国考古学常见学术名词考古学——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研究古代人的科学。

一般认为,雅各布斯波在1674年最早使用了这个名词。

他是17世纪的一位德国物理学家、旅行家和学者。

人类学——即对人类进行研究的科学。

有时候它会与考古学和古生物学(研究动物和植物的化石)交叉,特别在研究早期人类遗存时。

人工制品——人类制造的、使用过的或对人类有用的物品,如石制工具,几个世纪以来,人们随意拿走遗物而不进行记录,这给考古学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土冢——特指青铜时代地面上的土墩,通常用来覆盖埋葬物。

BP——距今年代,代替传统的BC(公元前)和AD(公元后)。

它的好处是使得所有文化和宗教的年代变得更加直观。

为了将日期标准化,1950年被定为考试古学上的“现在”。

放射性碳素断代法——一种测量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比率的技术,能测定五万年以内有机材料的年代。

热释光断代技术能用于陶器的断代,将物件重新加热,然后测量发出光线以断定黏土器物最初的加热时间。

稻作遗存——埋藏的特征从地面上看是无形的,如墙,只有在高空中俯视,才能发现在稻谷中的不同颜色的斑纹。

1586年威廉康德在消失了的肯特罗马港口发现了这种现象,并对其进行了描述,如今这种现象仍被广泛利用。

现在一般用玉米代替稻谷,当玉米长成时,就会发现交错、相通的道路(道路经过的地方,玉米更稀一些),他们把这种交叉口称为南奥古斯丁交叉口。

楔形文字——最古老的书写形式之一,因其字母外形很像楔形而得名,通常是用刺在湿的陶土上刻写而成。

树木年轮断代——根据计算树木年轮(每年增加一轮)对树木断代。

她还可以提供气候方面的证据,因为气候能影响数轮的宽窄。

这种技术最早是在20世纪20年代用于考古学上,当时是用于测定美国印第安村庄的年代。

考古学考研复习名词解释

考古学考研复习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直立人:直立人化石最早发现于爪洼;1891年荷兰Dubois发现一块头骨化石;后又发现骰骨化石;1894年正式命名为直立猿人;现称人属直立种..中国境内发现的直立人化石主要包括蓝田人、北京人、巫山人、元谋人等;中国最早直立人脑量为800-1000ml;一般认为直立人存在的时间为距今200-20万年补充:Homo erectus一类形态特征比能人进步但比智人原始的古人类..曾称作猿人;含有从猿到人中间环节的意思 ..生活在距今约 180万~20万年前;地质时代属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考古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早期..直立人可能起源于非洲;一般认为大概是由能人进化来的;后来进化成早期智人..直立人化石最早是1890年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发现的;以后发现地点不断增多;主要集中在亚洲南部和中部、非洲东部和西北部及欧洲西部..直立人头骨平扁 ;骨壁厚 ;眉脊粗壮 ; 脑量平均小于1000毫升从早期的800毫升左右增加到晚期的 1200毫升左右..身材明显比南方古猿高大;平均身高为 160 厘米;平均体重据估计约有60千克;肢骨与现代人差别不大..有名的直立人化石;有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人、中国的蓝田人和北京人、北非的毛里坦人等2类型学:也称为形态学或标型学;是研究考古遗存包括遗迹和遗物的外部形态顺序的方法论..在近代科学中;生物学最早使用这种方法..1903年瑞典考古学家蒙特留斯在东方和欧洲的古代文化诸时期一书中专门总结并论述了类型学原理..二十世纪30年代类型学理论传入中国..类型学最初是为了解决考古遗存的时代问题;也被应用于各考古学文化的比较研究;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3铜石并用时代:1877年意大利学者G.基耶里克提出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增加铜石并用时代作为过渡期;从此确立了这一概念..铜石并用时代以红铜的使用为开始的标志..世界各地进入铜石并用时代的时间是不同的..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的上限可以到仰韶文化时期;龙山时代则是晚期铜石并用时代;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的金属工具不仅仅是红铜;还有黄铜、青铜;只是后二者较少..4考古学文化:是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遗存..5北辛文化:北辛文化得名于山东省滕州市北辛遗址的发掘..主要分布于泰山南北两侧及汶河、泗河流域;年代在公元前5500-4200年之间..典型的遗址除北辛遗址外;还有泰安大汶口遗址的下文化层、兖州王因遗址的下文化层等..北辛文化遗存的主要特点如下:房子多为带门道的椭圆形和圆形半地穴式;室内灶面与居住面持平..墓葬以长方形土坑竖穴墓为主;流行单人仰身直肢葬;晚期有少量二次葬和两个人以上的合葬墓;流行生前拔除侧门齿的风俗..随葬品普遍较为贫乏;无明显差异..打制石器占较大比例;磨制石器及骨角器总体来说不发达..陶器有泥质和夹沙两类;主要为泥条盘筑和泥片贴塑;器表以素面为主;有一些篦线纹和刻划纹;晚期出现了红衣陶和单彩陶..陶器造型多三足器和平底器;包括鼎、釜、盆、三足钵等..6空首布:铜制铲形币;柄上有銎;故称空首布;是布币中最早的形式..主要流行于中原三晋地区;流行的时间为春秋至战国晚期..平首布或从空首布演变而来..7妇好墓:1976年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北;墓主妇好为商王武丁的配偶之一..墓圹为长方形竖穴;南北向;墓内有二层台和腰坑;有棺椁、殉人、殉狗..墓内出土大量铜器、玉石器、骨器、陶器等;所出带铭铜器为武丁时期断代的标准器物..妇好墓的发现对于研究商代晚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8大明宫:唐代宫殿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城北的龙首原上..史载大明宫为唐高宗主要朝会之所..始建于唐代早期;唐后期毁于兵乱..大明宫的平面形状;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梯形;面积3.2平方公里;版筑夯土城墙..在东西北三面都有与宫墙平行的夹城..宫内殿亭建筑遗址多在宫城北部;已经发掘的有大明宫正衙含元殿及麟德殿、三清殿等..9黄肠题凑: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垒成的框形结构..见于汉书记载..黄肠系由木质得名;题凑则指“木头皆内向”的堆垒结构..目前黄肠题凑墓葬的发现仅限于西汉一代;以北京大葆台汉墓、河北石家庄汉墓、湖南长沙汉墓及江苏高邮汉墓为等诸侯王墓为典型代表..迄今尚未发现东汉时期黄肠题凑墓的实例;题凑之制在东汉时期已渐为砖室墓所代替..10越窑:在浙江慈溪;古代属越州;故名越窑..越窑开创于东汉;唐、五代时得到蓬勃发展..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参看大百科考古卷1中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主要人类化石1 旧石器时代早期:北京人;在北京周口店;距今71-23万年..1929年裴文中先生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1931年至1966年陆续发现有牙齿、肢骨、头骨..元谋人;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距今310-150万年;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发现两枚人类牙齿化石;为一青年男性的上门齿;指状突比北京人发育..陈家窝蓝田人:在陕西蓝田县;距今65-50万年..发现下颌骨和牙齿;保存较好..牙齿属一老年人..公王岭蓝田人:在陕西蓝田县;古地磁测年为距今75-78万年或100万年或73-80万年..发现头骨化石;形态较北京人原始;框上圆枕比北京人粗大;骨壁厚;脑量约780ml..和县人:在安徽和县汪家山;距今15-20万年..发现头盖骨、下颌骨及牙齿;至少代表三个个体..郧县人:在湖北省郧县;距今80-83万年..发现两块头骨化石;挤压变形严重;目前普遍认为属直立人..南京人:在南京市江宁县汤山镇;距今30-35万年..发现有头盖骨及牙齿等;南京人头盖骨顶部有一小块骨;称为“前心点小骨”;为南京人特有.. 巫山人:四川省巫山县大庙区龙骨坡;古地磁测年为距今200万年..发现一左侧下颌骨..金牛山人:在辽宁省营口县;距今26万年左右..人化石丰富;包括头骨、脊椎骨、肋骨、尺骨等;形态既有智人的一些进步特征;又有类似于直立人之处..2旧石器时代中期:丁村人:在山西省襄汾;距今10-12万年..发现人类牙齿、顶骨化石;属早期智人..新洞人:与北京人周口店第4地点相联;距今13.5-17.5万年;发现左上前臼齿一枚;形态较北京人进步;定为早期智人..大荔人:在陕西省大荔县;距今18-23万年..发现完整的头骨化石;代表青年男性;形态较北京人进步;为目前所见最早的早期智人..许家窑人:在山西省阳高县;距今10-12万年..发现人类顶骨、上颌骨、牙齿化石..巢县人:在安徽省巢县;距今16-20万年..发现人类枕骨、上颌骨、牙齿化石..长阳人:在湖北省长阳县;距今19.5万年左右..发现的人类化石有左侧上颌骨、右下前臼齿等;比直立人进步..马坝人:在广东省马坝;距今12..9万年左右..发现的人类化石有额骨、顶骨、鼻骨等;比直立人进步;较晚期智人原始..桐梓人:在贵州省桐梓;距今11..5或11..3或18..1万年;发现人类牙齿;有人认为属直立人;有人以为属早期智人..3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在北京;距今1.8万年或2-3万年..据研究;所发现人类化石代表11个个体;山顶洞人较现代人原始;是中国晚期智人的代表..河套人:1922年由法国人桑志华发现;至二十世纪80年代陆续出土人类牙齿、骰骨及头骨残片等..资阳人:在四川资阳;距今39300+2500年;发现人类头骨化石;是晚期智人的典型代表..旧石器时代晚期发现的人类化石另有广西麒麟山人、吐波人、柳江人、山西峙峪人、吉林安图人、云南丽江人、左镇人、西畴人、山东新泰人、浙江建德人、辽宁前阳人、贵州穿洞人、陕西黄龙人等..2中国早期新石器文化的发现与研究约在公元前12000-6000年前;中国的新石器文化正处于发展的准备阶段;各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发现和研究状况如下:沙苑文化:在陕西省大荔县;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发现大量细石器和石片石器;磨制石器仅两件三角形箭头;年代范围界定在“中石器时代以至于新石器时代初期”鹅毛口遗址:在山西省怀仁县;发现大量石器;然而磨制石器仅一件..发掘者推定其年代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南庄头遗址:在河北省徐水县;时代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主要文化遗存包括灰坑、陶片、磨制石器和骨角器等..石磨盘和磨棒为其典型石器;表面留有使用痕迹;陶片多夹沙或云母碎末;烧成温度不高;灰陶为主;常见附饰绳纹;可辨器类有直腹罐和钵..南方地区的洞穴遗址:玉蟾岩遗址:在湖南省道县;年代为公元前11000或13000年;发现的遗迹现象主要是一些烧过的灰堆;最重要的发现是少数陶器和稻谷遗存..石器全系打制;以小型石器为主..陶器制作粗糙;烧成温度低;胎壁厚薄不均;可辨器类有釜..所出稻谷遗存;经鉴定分析;认为兼有野生稻、籼稻和粳稻的综合特征;是一种由普通野生稻向初期栽培稻演化的最原始的古栽培稻..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二者都在江西省万年县;年代约在公元前12000-9000年..发现有石、骨、角、蚌器;其中以早期陶器和稻属植硅石遗存的发现最为重要..早期陶片的陶土中都加有诸如石英碎末等羼和料;制法有泥片巾塑和泥条叠筑两种;烧成温度不高;无完整器;纹饰有条纹、绳纹和编织纹;也有素面陶..栽培稻遗存从早到晚的不断增多;表明稻作农业已经有了发展..甑皮岩遗址:在广西桂林市;年代在公元前8000-7000年之间..出土有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器、蚌器及陶器..陶器全系手制;较粗糙;烧成温度低;器型有罐、釜、钵等..岭南的贝丘遗址出土的文化遗存有些也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如广西南宁市的豹子头遗址;石器以磨制为主;亦发现有夹砂陶;器型多为圜底..早期新石器文化的遗址面积都比较小;文化堆积延续的时间都较长;说明当时的居民已经实行定居;磨制石器在各遗址中所占的比例也不相同;经济结构多以渔猎和采集经济为主;早期的栽培农业和家畜饲养业为辅;以上即中国早期新石器文化的一般特征..3汉唐都城遗址平面布局的变化及其意义西汉长安城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西北约3公里..西汉长安城兴建始于汉初;汉武帝时建桂宫、明光宫、北宫、建章宫;并扩充上林苑、开昆明池;汉长安城初具规模..城平面不甚规整;大体接近方形;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筑;城北西两面环河;四面城墙各有城门三个;宫殿为城内建筑主体;长乐宫、未央宫位于城的南部;明光宫在城的东北部;中部偏西为北宫和桂宫;居民区和东市西市位于城的北部;礼制建筑如明堂辟雍以及皇家苑林上林苑、昆明池均在城南郊..考古调查发掘证明;西汉长安城的建筑布局基本上与周礼..考工记的规制相符..处于西汉与隋唐都城之间的过渡形态;可以东汉洛阳城和北魏洛阳城为例..东汉洛阳城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平面呈南北向长方形;城墙用土夯筑;仅存东西北三面城墙;各墙均发现城门遗迹;城内街道与城门相通;或为文献所载“洛阳二十四街”..城中主体为南宫北宫;二宫一南一北;相距不远;中间有复道相连;太仓和武库位于城的东北部;文献记载工商业区有南市、马市;位于城南郊和东郊;又有金市在城内南宫的西北..北魏洛阳城;亦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利用了汉魏晋以来的旧城址..北魏洛阳城最重要的改变是废除了东汉以来南北两宫的制度;建立了单一的宫城..据勘探;宫城的位置在全城的北部略为偏西;是在汉魏北宫的基础上兴建的;为全城的重心所在..平面呈长方形;四面筑墙;铜驼街为全城的中轴线..宗调、社稷及高级官署分布在铜驼街的两侧;工商业区设在宫城以南;明堂辟雍及灵台、太学等礼制建筑则设在城外南郊..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曾为隋大兴城..唐建国后;以大兴城为都城;改名为长安城;并作了局部修整和扩充..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为繁荣的国际城市之一..唐长安城是由外郭城;宫城、皇城、里坊和市构成..宫城和皇城位于外郭城北部的中央;各坊分布在宫城皇城的左右和皇城以南;东西两市分别在皇城的东南和西南;城东北有大明宫与城相连..整个都城规划整齐;布局严密;是中国里坊制封闭式城市的典型..4砖室墓墓型演变述略大约在西汉中晚期;在中原和关中一带开始出现用小型砖建筑的墓;一般称为“砖室墓”..到了东汉;砖室墓迅速普及;成为全国各地最常见的一种墓..贵族官僚们的砖室墓规模较大;结构复杂;布局模仿他们的府第..许多墓里还绘有彩色壁画..东汉时期;四川省境内的砖室墓葬往往在壁上另嵌一种模印着画像的砖;称为“画像砖墓”..魏晋南北朝时期;贵族官僚的墓一般都是砖室墓;有时设石门..和汉墓相比;墓室的平面布局简化;面积减小..但是;在墓室的细部结构和设施方面却有一些新的发展..如:洛阳西晋墓中有角柱与斗拱;南京东晋墓中有直棂窗..从汉末魏晋开始;各地都流行在墓室中设棺床;在长江流域的晋墓中;有时还有灯龛和台桌..这些结构和设施;都是用砖砌成;使得墓室更象现实生活中的居室..在黄河流域;砖室墓的墓道甚长;其接近墓室的部分是一段隧道;随着年代的推移;隧道逐渐加长;到了北魏;有的墓在隧道的顶部开天井;直通地面..辽东、河西等边远地区的豪族大姓;沿袭汉代旧制;营建砖石结构的大墓;在墓壁和砖面上施彩画;其题材多与汉墓壁画相似;在中原一带;却很少有在墓内绘壁画的;但到了北魏;壁画又重新流行..长江流域的东晋和南朝;则流行用模印着画像的砖来装饰墓壁..入唐以后;官僚墓一般均为砖室墓..一般的官僚;其墓室都为单室;二品以上的大官;除主室外;有时还设简单的前室..从初唐到盛唐;贵族官僚墓中流行壁画..安史之乱以后;唐代墓葬制度发生了显着的变化..首先是墓的简化;短而狭的竖井式墓道代替了斜坡式的长墓道;因而天井和壁龛也不见了..墓室的规模缩小;壁画亦十分罕见..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砖室墓多为长方形;有的两室并列;夫妻各葬一室..五代前蜀王建墓、南唐帝陵;其地下玄宫皆分前、中、后三室;各室两侧又多设壁龛或耳室;这可能是承袭唐陵的制度..中原和北方地区的北宋墓;最富有特色的是一种仿木结构建筑的砖室墓..北宋初年;墓室内的仿木结构还很简单..到北宋中期;才达到成熟的程度;从而成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砖室墓..从这以后;墓室的平面又从方形或圆形演变为等边多角形;仿木结构则从简单的“一斗三升”托替木或“把头绞项造”演变为五铺作重拱;从版门直棂窗演变为雕花格子门..一般多为单室墓;后期较大的墓则分前后两室..墓内多用壁画或雕砖作装饰..长江中下游多为长方形砖室墓;往往两室并列;夫妻各葬一室..辽代砖室墓;除方形以外;还有圆形的..一般多为单室墓;等级高者则“多室”..墓室内有时有简单的仿木建筑结构并施彩画..辽代晚期开始出现平面呈八角形或六角形的墓室..金代墓葬受辽宋影响较大..元代仿木建筑结构砖室墓日趋简化..墓内装饰以壁画为主..南方元墓多为简单的长方形砖室墓;双室并列;分葬夫妇..许多墓里使用石灰、米汁、木炭等以加固墓室..2文化层:人类居住在一地;一般都会在原来的天然堆积或沉积的生土上面;堆积起一层熟土;这种熟土常夹杂着人类无意遗留下来的或有意抛弃的器物;这种包含文化遗物的熟土层;考古学上称为“文化层”..如果地层未经扰乱;则上文化层必然晚于下文化层形成的年代..3类型学见93年题4相对年代:相对年代是指文化遗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断定相对年代;主要是依靠地层学和类型学的研究..此外;也可以利用某些自然科学的手段和文化遗存的对比研究;来断定遗迹和遗物的相对年代..5琮: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有“苍璧礼天、黄琮礼地”一说..最早的玉琮见于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距今约5100年..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广东的石峡文化;山西的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现;尤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发达;出土与传世的数量很多.. 商周时期玉琮数量不多;汉代玉琮已少见..6铜石并用时代见93年题7玉猪龙:玉猪龙又叫猪龙形佩饰神器是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公元前4000-3000年的典型器物..最早发现在辽宁建平县;在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有发现;对于中国史前宗教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8饕餮纹:商周青铜器常见兽面纹饰;多以两对称夔龙纹为主要构图内容..首先采用这个名称的是宋代宣和博古图..饕餮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贪食的怪兽..装饰于青铜器的饕餮纹或许具有一定的宗教意义..9金缕玉衣: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的殓服..完整的金缕玉衣;外观和人体外观相似;以玉片和金丝编缀而成..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汉代皇帝死后使用金缕玉衣;玉衣制度始于西汉中期或稍早;终于曹魏黄初三年..诸侯王墓如河北满城西汉中山王刘胜墓发现有金缕玉衣;说明金缕玉衣并非皇帝专用..10元大都:元代都城遗址..在北京旧城的内城及其以北地区..始建于1267年;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大都城的规模已基本定型..元大都平面呈长方形;城墙全部用夯土筑成;皇城位于城南部的中央地区;宫城偏在皇城东部..纵贯宫城中央的南北大路;即是元大都的中轴大路;刻中轴线与明清北京城中轴线相同..此外;元大都考古发现还包括城门、城内街道、城内水系、居住遗址等;为中国古代都城建筑及元代社会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问答题1从考古发现探讨稻作农业起源的地区从考古发现探讨稻作农业起源;是中国考古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考古发现证明;栽培稻最早发生在公元前一万二三千年;那时的最佳边缘就在长江流域偏南的地方..从稻作农业的发生发展到以稻谷为主要粮食作物;从稻作农业起源中心扩大到与现在分布相近的地区;其间经历了很长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明显的阶段:1 萌芽期:相当于中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绝对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3000-前7000年间..属于这一时期的遗址有玉蟾岩、仙人洞、吊桶环三处;可见长江中下游确为稻作起源地..2 确立期:相当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约为公元前7000-前5000年..这个时期的稻作农业已得到初步发展;分布区有所扩大;并且明显的向北推进;河南裴李岗文化及陕西老官台文化的南部边缘开始种稻;中心区则在长江中游的彭头山文化和城背溪文化范围内..3 发展期: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约为公元前5000-前3000年..这是稻作农业的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主要分布区在长江中下游..至今发现有稻谷遗存的地点约有60处;其中长江中下游约有50处;诸如浙江余姚河姆渡、湖南澧县城头山、和湖北江陵阴湘城;其中在江苏吴县草鞋山和湖南澧县城头山还发现了公元前四千多年前的稻田;其余在黄淮流域..如此则说明;一个以稻米生产为主的农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4 兴盛期:相当于铜石并用时代;约为公元前3000-前2000年..此时稻作农业分布区域进一步扩大;但仍以长江中下游为主;共发现遗存70余处;其中长江中下游约60处;其余在黄淮流域、四川成都平原和广东北部..5 远播期:相当于青铜时代早中期;约为公元前2000-前1000年..中国稻作农业在核心地区继续发展;同时向东南、西南和东北传播;东南到达福建、台湾;西南到达云南;东北则通过辽宁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已经接近于现代稻作农业分布的格局..2新石器时代城堡的发现及意义见我国新石器时代城址综合研究3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反映的社会经济结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中心地区在今关中地区;从已发掘的西安半坡、临潼姜寨以及宝鸡北首岭等多处聚落遗址来看;半坡类型的社会经济结构主要如下:村落规模均不大;相互间的差别不明显..各个村落具有一定程度的封闭性..村落营建之初皆经过规划;村内存在着功能上的分区;居住生活区、手工业区窑场同公共墓地分离;空间上基本不相混杂..居住区外一般有围沟环绕;房屋存在分群现象且每个建筑群往往由大、中、小三类或中、小两类房屋构成;房屋不论大小;大都系单间;各建筑群之间看不出明显的分化..村落所有房屋的门道都朝向中部的广场;反映出强烈的凝聚式、内向性特点..同一村落的房屋既然可以划分为若干群;每群房屋又有大、中、小或中、小型之别;说明当时的每个村落的社群组织都应该存在着四个或三个不同级别的结构..参见半坡、姜寨聚落图4郑州商城的时代与布局郑州商城是成汤所居的亳都;其始建城的绝对年代经14C测定为公元前1620年经树轮校正年代;可早到二里岗下层早段;使用至二里岗上层时期..城平面为长方形;城垣采用分段版筑法逐段夯筑而成..在城墙内侧或内外两侧往往发现夯土结构的护城坡;商城内分布有大面积的商代文化层及房基、水井等各种遗迹..大中型宫殿夯土台基位于城内东北部;;城外还有同时期的居民区和铸铜、制骨、制陶手工业作坊遗址以及中、小型墓地..郑州商城的发现对于研究商代历史和古代城市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布局图见大百科全书5汉长安与唐长安城址西汉长安城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西北约3公里..西汉长安城兴建始于汉初;汉武帝时建桂宫、明光宫、北宫、建章宫;并扩充上林苑、开昆明池;汉长安城初具规模..城平面不甚规整;大体接近方形;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筑;城北西两面环河;四面城墙各有城门三个;宫殿为城内建筑主体;长乐宫、未央宫位于城的南部;明光宫在城的东北部;中。

考古学概论名词解释1

考古学概论名词解释1

1、考古学——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古学中研究的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他们多埋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

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

考古学的产生有长远的渊源,但到近代才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近代考古学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

北宋以来的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才在中国出现。

作为一门近代的科学,考古学有一套完整、严密的方法论。

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2、考古学文化——考古学研究中的专门术语,用以表示考古遗址中(尤其是原始社会遗存中)所观察到的共同体。

文化一词有着不同的含义,一般是指人类社会在科学、技术、艺术、教育、精神生活以及其他方面所达到的总成就,如中国文化、文化遗产等。

但考古学中所讲的文化,有其特定的含义,专门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且具有共同的特征的一群遗存。

例如在考古工作中,发现某几种特定类型的器物,经常地在一定地区的某一类型的居址或墓葬中共同出土,这样一群有着特定组合关系的遗存,即可以称为一种“文化”。

由于他们总是共同存在于同一文化层或墓葬中,表明它们属于同一时代。

一个文化不能由一种特征来划分,因为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找到类似的文化因素。

只有许多特征的总合才能把一个文化和另一个文化划分开来。

3、田野考古学——田野考古学的名称是20世纪初正式提出来的,但当时的田野考古学主要是勘察地面上的遗迹和遗物,依靠地图进行调查。

以后,世界各地的田野考古学转入以发掘为中心,并扩大调查的对象和范围,方法逐渐完善,技术快速进步。

各种自然科学的手段相继被采用,许多机械设备被用作调查发掘的工具。

考古学名词解释

考古学名词解释

考古学名词解释里耶秦简: 2002年6月,湖南声湘西龙山县里耶战国—秦代古城一号井出土36000余枚简牍,属于秦时县一级政府的部分档案,内容包括政令,各级政府之间的往来公文,司法文书,吏员簿,物资(含罚没财产)登记和转运,里程书。

涉及秦的内吏,南郡,巴郡,洞庭郡,苍梧郡等。

其中洞庭郡等资料从未见诸文献记载,可补史籍之缺。

综合考古发掘中其它资料的时代特征,以及简文中的纪年,纪年有廿五年至卅七年和二世元年,二年,这批简牍当是秦始皇二十五年至秦二世二年之间的遗物。

以前根据文献,人们一般认为中原政权对湖南地区,特别是武陵山地的有效管理自西汉初年开始,由里耶秦简记载的迁陵,西阳,沅陵,阳陵,益阳,零阳,临沅等可知秦朝就已经对这一带进行了严格的管理,众多的特别是有关县乡等基层政权职官的记载,使我们可以了解秦王朝行政的具体运作。

简中一般于职官之后附人名,严格的将每天分为十二刻,每刻再分为十分,记时精确。

由年,月,日,地名,职官,事件以及办理的时刻构成简洁完整的公文,可知秦政权严格而高效的管理制度。

里耶秦简的出土和整理为研究秦时的历史地理,历法,以及探讨其兴起,强大进而统一全国的缘由等提供了非常珍贵的材料。

它也将极大的丰富我们对秦代职能官职,经济制度的认识。

一号井出土的其他器物虽具有秦文化因素,但仍有强烈的楚文化特点,兵器中也略见巴蜀文化的风格。

总体而言,这些器物呈现出强烈的各民族文化交融的特点。

史学著作:1. 2. 1. 2. 3. 4.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启良中国文明史张岂之中国思想史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易白沙帝王春秋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王”----早期政治领袖--- 的出现:“王”的来历以及中国早期中指力量的实质是一种强权,其中运用到甲骨文的知识。

城的出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城址已经有50多处。

早期城址不仅带有浓厚的军事防御色彩,而且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也反映了阶级对立尖锐化的社会现实。

考古学名词解释

考古学名词解释

1.考古学:是主要根据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实物遗存研究当时人们的生活及其社会的状况并进而解析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探索其发展变化的背景原因和规律的一门科学。

考古学属于广义历史学的一部分与文献历史学共同承担着研究人类历史的任务。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由于它是以研究人类的文化和社会为目的,故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

又由于获取和研究这些遗迹和遗物需要利用纤中自然科学的技术手段,而通过这些遗存解释过去人们的意识行为以及社会状况还需要运用各种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

因此,考古学属于最大的一个交叉学科。

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考古层位学和考古类型学分别来自地质学的地层学和生物学的分类学。

其基本的研究步骤为:考古调查、考古发掘、调查发掘所获田野资料的整理,各种标本测试分析,编写考古调查或发掘报告、进行专题研究或综合研究,撰写学术论文或专著。

考古学可分为多个分支学科。

如根据其研究的物质遗存的时代特征可分为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青铜时代考古、铁器时代考古、近代考古等;根据其研究的地域可分为欧洲考古、美洲考古、东亚考古、地中海考古等;根据其研究的国度可分为埃及考古、印度考古、中国考古等;根据其研究的领域和方法可分为田野考古、环境考古、农业考古、冶金考古、动物考古、社会考古、认知考古、航空考古、水下考古等。

考古学并非只是研究过去的学问。

它还可以通过研究阐述人类所走过的道路、所积累的历史经验,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提供历史经验的借鉴参考。

例如,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同文化和观之间的相互交流、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与保护人类文的保护等。

2.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考古学是一门涉及面极广的科学,与其他许多学科都有关系,必须得到这些学科的支持和协助,才能完成各项研究任务。

与考古学有关的学科,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三大方面。

①在自然科学方面,自然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主要是协助研究遗址所在地区的地史和天然资源,从各个方面复原当时的自然环境。

考古学的名词解释

考古学的名词解释

考古学的名词解释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古代人类社会和文明发展的学科,通过对考古遗址、遗物和文献等进行系统的发掘、研究和分析,以揭示人类过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形态。

本文将对一些考古学中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门学科。

一、考古学考古学是指通过对古代遗址、遗物、文献等进行科学的发掘、研究和分析,以还原人类过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形态的一门学科。

考古学可以分为田野考古和实验考古两个方向。

田野考古是指实地考古工作,包括发掘、记录、保存和分析等;而实验考古则是通过模拟古人的生活方式和技术手段,揭示古代人类的生活与社会环境。

二、遗址遗址是指保存有古代人类活动痕迹的地点,包括古代城市、村庄、墓地、庙宇等。

通过对遗址的发掘,考古学家可以获得有关古代人类活动的重要信息,如生活习俗、社会组织形态、技术水平等。

遗址可以分为城市遗址、乡村遗址、工业遗址等不同类型。

三、遗物遗物是指遗留下来的古代人类制造或使用过的物品,如陶器、石器、金属器等。

通过对遗物的研究和分析,考古学家可以推断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经济活动、科技水平等。

遗物通常被分为实物遗物和图像遗物两种。

实物遗物是存在于现实中的实体物品,而图像遗物则是通过绘画、雕刻等方式表现出来的遗物。

四、文献文献是指古代留下的记录人类活动的文字和图像资料,包括古书籍、碑文、铭文等。

通过对文献的研究,考古学家可以获取更加详尽和深入的古代历史和文化信息。

文献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字学、古代文字解读、古代语言学等。

五、年代学年代学是考古学中用来确定文物年代的科学方法,包括相对年代学和绝对年代学两种。

相对年代学是通过文物的地层分布和年代之间的关联关系来确定其相对年代,如层序法、类型学等;而绝对年代学则是通过使用绝对的时间单位,如年、世纪来确定文物的具体年代,如放射性碳测年、热释光测年等。

六、考古学派系考古学派系是指在考古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学派和思想流派。

不同的考古学家和学派对于考古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框架等存在不同看法和偏重点。

考古学通论的名词解释

考古学通论的名词解释

考古学通论的名词解释考古学是一门关注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学科,通过对过去人类活动的遗迹和物质文化的研究,可以揭示远古时期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社会结构等。

本文将对考古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学科。

1. 遗址:遗址是指人类活动留下的历史遗迹,包括建筑物、墓葬、遗物等。

考古学家通过对遗址的发掘和分析,可以还原出过去的人类活动情景,了解各时期人类文明的变迁。

2. 出土文物:出土文物是指考古学家在遗址中发现并挖掘出来的具有历史价值的物品,如陶器、青铜器、石器、金银器等。

这些文物可以为研究者提供关于古代社会与文化的重要线索。

3. 碳14测年法:碳14测年法是一种常用的考古学测年方法,通过对有机样本中的碳14同位素进行测量来确定样本的年代。

由于碳14同位素的半衰期为5730年左右,因此可以通过测量样品中碳14的含量来估计样品的年龄。

4. 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环节,主要通过对地表遗迹的观察和测绘来收集信息。

考古学家将使用地质图、遥感影像等工具,以及实地考察,在特定区域进行系统观察和记录,为后续的发掘和研究提供基础。

5. 考古学分类:考古学可以根据研究的对象划分为不同的分类,包括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城市考古学等。

史前考古学主要研究史前时期的人类活动和文明,历史考古学则侧重于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城市考古学则关注城市的历史与文化。

6. 遗传学在考古学中的应用:遗传学的进步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通过对古代人类的DNA进行分析,考古学家可以进一步了解人类的迁徙、亲缘关系以及遗传疾病等方面的信息。

这为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人类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7. 三维重建技术:最近几十年来,三维重建技术在考古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对考古遗址的数字扫描或摄影,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对历史建筑或遗迹的高精度三维重建。

这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提供了新的手段。

8. 考古学的意义:考古学的研究对人类历史、文化和社会的理解有着深远的影响。

考古学名词解释

考古学名词解释

考古学名词解释
根据发掘或古代遗物、遗迹研究古代人文历史的科学。

考古学(Archaeology)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

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

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

考古学的产生有长远的渊源,但到近代才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近代考古学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

北宋以来的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才在中国出现。

作为一门近代的科学,考古学有一套完整、严密的方法论。

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考古学是通过发掘和调查古代人类的遗迹遗物和文献来研究古代社会的一门人文科学。

传统上,考古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但是现在它越来越独立,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考古学中的名词解释

考古学中的名词解释

考古学中的名词解释考古学是研究古代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学科,通过对人类活动的物质遗迹进行发掘、保护、研究和解读,从中获取关于过去社会的信息。

这项学科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和名词,以下是对一些常见名词的解释。

1. 遗址 - 遗址是指保存有人类历史和文化遗迹的地点。

例如古代城市的遗址、古墓的遗址等。

考古学家通常通过对遗址的发掘来获取关于古代人类社会的信息。

2. 遗物 - 遗物是指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发现的人类制造或使用的物品。

它们可以是工具、器皿、饰品、武器等。

考古学家通过对遗物的研究来推测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技术水平等。

3. 文化层 - 文化层是指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发现的一系列堆积的土层。

每一层都代表着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中埋藏着各种遗物。

通过对文化层的分析,考古学家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演变过程。

4. C14定年法 - C14定年法是一种通过测定有机物质中碳14同位素含量来确定其年代的方法。

碳14同位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是一个固定的比例,然而在生物体死亡后,其碳14含量会逐渐减少。

通过测定遗骨、木材等含有有机物质的遗物的碳14含量,考古学家可以确定其年代。

5. 石器时代 - 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的早期时期,人类主要使用石头制造工具和武器。

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最早使用石器的时期,中石器时代是石器技术发展的时期,新石器时代则是人类开始使用更先进的工具和武器的时期。

6. 凡尔登 - 凡尔登是一个位于法国的战斗遗址,涉及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斗。

这个遗址是一个重要的考古学研究对象,通过对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可以了解当时战场上的战斗方式、武器装备、士兵生活等。

7. 迈雅文明 - 迈雅文明是中美洲一个古老而繁盛的文明,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700年。

迈雅文明以其复杂的城市规划、宏伟的建筑、精确的天文观测和独特的文字系统而闻名。

考古学家通过对迈雅文明的遗址和遗物的研究,揭示了该文明的各个方面。

考古学--名词解释

考古学--名词解释

空首布是中国早期的金属铸币,有耸肩和平肩两种,大小不一。

1956年山西省侯马出土的耸肩尖足空首布,形体较大,一般通高为13~15厘米左右,每件重量(含布首泥芯)在34~44克之间,这是迄今考古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金属铸币。

平肩空首布一般体形稍小,有的上面铸有地名。

金属铸币的出现反映了当时商业交换的发展,而商业交换的一般发展途径是从实物交换经一般等价物再形成为金属铸币作中介的,故中国这种最初的铸币形式多取自生产工具,空首布就是仿照农业工具bo的形式。

越窑唐、五代时最著名的青瓷窑场和青瓷系统。

也称“秘色窑”。

在越州境内(今浙江余姚上林湖滨湖地区)故名。

所烧青瓷代表了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

发现窑址已达二三十处,以鳖唇山东晋时期遗址最早,唐、五代到宋初时期的窑址尤多。

唐代越窑青瓷已很精美,博得当时诗人的赞美,(如,颜况“越泥似玉之甄”,许浑“越甄秋水澄”,皮日休“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等。

)五代吴越时越窑瓷器已"臣庶不得用",作为吴越王钱氏御用及贡品。

进贡瓷器动辆万件;入宋以后,贡瓷数量有增无已,一次进贡有多达十四万件者。

越窑在南方浙江省绍兴,主要制造青瓷;邢窑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制造白瓷。

越窑的青瓷明彻如冰,晶莹温润如玉,色泽是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

饕餮纹饕餮纹,青铜器常见纹饰。

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故也称兽面纹.饕餮是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古代青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

饕餮纹在二里头、夏文化中青铜器上已有了。

以鼻梁为中线,两侧对称排列,通长的下唇。

饕餮纹出现在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

商周两代的饕餮纹类型很多,有的像龙、像虎、像牛、像羊、像鹿;还有的像鸟、像凤、像人。

据此,宋代的金石学家将青铜器上的动物颜面形象或以动物颜面形象为主的纹饰称之为饕餮纹。

北京猿人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大约70-20万年。

[整理版]考古学名词解释

[整理版]考古学名词解释

[整理版]考古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第一节01.文化遗存指人类在社会活动中所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既包括人们加工过的实物,还包括未经加工但使用过的实物。

遗迹即不可搬动者,如宫殿、房基、矿井、城堡、坟墓、路土等;遗物为可搬动者,如各种生产生活用具或装饰品等。

02.考古地层学一群人定居于某地,在活动的过程中,必定会在天然的“生土”之上遗留下一些文化遗存和其他有机物。

天长地久,这些遗留物和自然力作用搬运来的其他物质,会形成一种颜色、质地不同于“生土”的“熟土”。

考古学中就将这种熟土称为文化层或文化堆积。

如果后人又在此居住,则会在原来的文化层上再堆积新的文化层,长此以往,文化层将越来越厚,层次也会越来越多。

按理,新的文化层总会迭压或破坏(打破)老的文化层,易言之,新的文化层的年代总是晚于老的文化层。

在考古发掘中根据这个原则,使用各种技术和手段把不同的文化层层次分辨出来,确定孰早孰晚。

03.考古类型学认识考古发掘所获的一群文化遗存,首先必须对其个体进行比较,进而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最后才是整体;但不同类的东西不能进行比较。

考古类型学就是把用途、制法相同的文化遗存归成一类,并确定它们的标准型式(或称标型),然后按照型式的差异程度的递增或递减,排比出各类文化遗存的演变系列。

这个演变系列一般就是文化遗存在时间上的演变过程,从而体现出文化遗存个体的相对早晚时序以及源流关系。

进而认识整体的文化遗存。

04.考古学文化一群人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具有自生特点的文化遗存群,即可甄别为一个考古学文化。

可以想见,这一群人很可能在血缘上同一血统,在经济上相互依存,具有包括精神文化在内的可辨认的统一文化,在意识上一般自我认同和排他。

而具有这4点特征的人们共同体,即可被认为是一个族的共同体。

因此,一个考古学文化的创造者与一个族的共同体有密切联系。

05.碳,14测年凡以碳水化合物为养料的生物机体中都含有碳-14同位素。

考古学名词解释(全)

考古学名词解释(全)

感慨:一个完整的名词解释都包括那几方面内容:1.简单介绍(比如说红山文化,开头先来一句: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2.时间(哪个朝代的)3.地点(一般指发现地或应用的地方等)4.包含内容(都发现了什么或者是干什么用的或者有什么特点或者有的名词需要说一下其形制等)5.简述历史(诸如延续年代等亦可归入时间范围里面去)6.意义(一句话概括意义及重要性)一般不一定说全,只要这几点里有的都说上且说对均可拿满分。

空首布空首布是中国早期的金属铸币,有耸肩和平肩两种,大小不一。

1956年山西省侯马出土的耸肩尖足空首布,形体较大,一般通高为13~15厘米左右,每件重量(含布首泥芯)在34~44克之间,这是迄今考古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金属铸币。

平肩空首布一般体形稍小,有的上面铸有地名。

金属铸币的出现反映了当时商业交换的发展,而商业交换的一般发展途径是从实物交换经一般等价物再形成为金属铸币作中介的,故中国这种最初的铸币形式多取自生产工具,空首布就是仿照农业工具bo的形式。

越窑唐、五代时最著名的青瓷窑场和青瓷系统。

也称“秘色窑”。

在越州境内(今浙江余姚上林湖滨湖地区)故名。

所烧青瓷代表了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

发现窑址已达二三十处,以鳖唇山东晋时期遗址最早,唐、五代到宋初时期的窑址尤多。

唐代越窑青瓷已很精美,博得当时诗人的赞美,(如,颜况“越泥似玉之甄”,许浑“越甄秋水澄”,皮日休“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等。

)五代吴越时越窑瓷器已"臣庶不得用",作为吴越王钱氏御用及贡品。

进贡瓷器动辆万件;入宋以后,贡瓷数量有增无已,一次进贡有多达十四万件者。

越窑在南方浙江省绍兴,主要制造青瓷;邢窑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制造白瓷。

越窑的青瓷明彻如冰,晶莹温润如玉,色泽是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

饕餮纹饕餮纹,青铜器常见纹饰。

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故也称兽面纹.饕餮是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古代青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

考古学名词解释

考古学名词解释

03、山顶洞人山顶洞遗址位于周口点北京猿人遗址的顶部,1930年因清理寻找北京人遗址堆积的界线而发现。

1933~34年发掘期间,发现了丰富的人类化石、文化遗物和大量的动物化石。

文化遗物包括石制品、骨角器和装饰品。

在山顶洞堆积中发现的动物化石有54个种类,其中48种为哺乳动物。

在哺乳动物中,仅有最后鬣狗、洞熊和鸵鸟为绝灭种,占整个群体的12.1%,其余均为现生种类。

这说明山顶洞的时代应为晚更新世的较晚阶段。

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文化层堆积的年代为距今2.7万年,开始阶段的堆积为3.4万年左右。

山顶洞人类化石的材料包括8个个体。

其中有2个成年男性,3个成年女性,1个少年,2个幼儿。

在3个完整的头骨中,有1个60岁左右的老年男性,1个中年女性和1个青年女性。

其共同特征是:前额隆起,颅穹隆的圆隆程度,脑量达1300-1500毫升,头骨最高处在顶结节附近,矢状脊小,头骨壁较薄,前颌部后缩,牙齿细小,齿冠较高。

这些特征都说明山顶洞人属于典型的晚期智人类型。

德国学者F.魏敦瑞认为,老年男性头骨的测量指数接近西欧的克鲁马农人,但据形态观察,又可确定为原始的蒙古人种。

中年女性的类似爱斯基摩人,青年女性则类似美拉尼西亚人。

后来中国学者吴新智重新研究认为,老年男性的头骨的鼻骨较窄、有鼻前窝,颧骨突出且较直,都是典型的蒙古人种的特征。

中年女性的测量数据也显示与现代爱斯基摩人、美洲印第安人和中国人有密切关系。

或者说,这些测量数据除了晚期智人的共同具有的原始特征以外,主要方面都与现代蒙古人种接近,反映的是正在形成中蒙古人种的特点。

山顶洞人的原始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骨针和装饰品的制作可以看到,当时已经掌握了钻孔技术,不但可以单面直钻,而且可以对钻。

另一项技术成就是磨制技术的出现,尽管这种技术还是初步的,并且只用于加工装饰品类的非生产性制品,但无疑为这种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由此,他们的生计手段大为改善,并促进了原始经济的发展。

考古学名词解释

考古学名词解释

考古学名词解释考古学是指通过对物质文化遗存的发掘、研究和分析,探索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考古学名词解释。

1. 考古学家(Archaeologist):从事考古学研究和实地发掘工作的专业人员。

他们利用各种技术和方法,分析和解释考古遗址中发现的文物、人类遗骸和其他残留物。

2. 遗址(Site):指一处被发掘和研究的考古学地点,通常包括建筑物、墓葬、废墟等遗迹。

遗址是考古学家们进行实地考古工作的主要场所。

3. 遗物(Artifact):指人类创造和使用的物品,通常是在考古遗址中发现的文物。

遗物可以是石器、陶器、金属器、骨器、宝石等,它们被用来研究人类的历史和文化。

4. 遗址层序学(Stratigraphy):通过对遗址中地层的分析和对比来研究和推测物质文化的演变和变迁。

考古学家通过研究不同地层中的遗物和遗迹,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的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情况。

5. 探掘(Excavation):指对考古遗址进行系统而有计划的发掘工作。

考古学家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清除土壤和废墟,以揭示潜在的文物和构建物。

6. 研究(Research):指对考古遗址和文物进行详细的学术调查和分析。

考古学家通过对文物、遗址和其它相关资料的研究,探索人类历史和文化背景。

7. 数字考古学(Digital Archaeology):利用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科学方法来支持和促进考古学研究和实践。

数字考古学可以帮助考古学家在数据收集、分析和展示方面更加高效和精确。

8. 放射性碳测年法(Radiocarbon Dating):通过测量古代有机物中放射性碳(C-14)在一定时间内的衰减程度,来确定遗物或遗址的年代。

放射性碳测年法是考古学家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

9. 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指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的总称,包括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考古学可以帮助我们保护、研究和传承文化遗产,以促进人类的历史了解和文化交流。

考古学名词解释

考古学名词解释

考古学名词解释1.考古学:是主要根据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实物遗存研究当时人们的生活及其社会的状况并进而解析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探索其发展变化的背景原因和规律的一门科学。

考古学属于广义历史学的一部分与文献历史学共同承担着研究人类历史的任务。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由于它是以研究人类的文化和社会为目的,故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

又由于获取和研究这些遗迹和遗物需要利用纤中自然科学的技术手段,而通过这些遗存解释过去人们的意识行为以及社会状况还需要运用各种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

因此,考古学属于最大的一个交叉学科。

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考古层位学和考古类型学分别来自地质学的地层学和生物学的分类学。

其基本的研究步骤为:考古调查、考古发掘、调查发掘所获田野资料的整理,各种标本测试分析,编写考古调查或发掘报告、进行专题研究或综合研究,撰写学术论文或专著。

考古学可分为多个分支学科。

如根据其研究的物质遗存的时代特征可分为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青铜时代考古、铁器时代考古、近代考古等;根据其研究的地域可分为欧洲考古、美洲考古、东亚考古、地中海考古等;根据其研究的国度可分为埃及考古、印度考古、中国考古等;根据其研究的领域和方法可分为田野考古、环境考古、农业考古、冶金考古、动物考古、社会考古、认知考古、航空考古、水下考古等。

考古学并非只是研究过去的学问。

它还可以通过研究阐述人类所走过的道路、所积累的历史经验,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提供历史经验的借鉴参考。

例如,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同文化和观之间的相互交流、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与保护人类文的保护等。

2.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考古学是一门涉及面极广的科学,与其他许多学科都有关系,必须得到这些学科的支持和协助,才能完成各项研究任务。

与考古学有关的学科,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三大方面。

[整理版]考古学名词解释

[整理版]考古学名词解释

[整理版]考古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第一节01.文化遗存指人类在社会活动中所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既包括人们加工过的实物,还包括未经加工但使用过的实物。

遗迹即不可搬动者,如宫殿、房基、矿井、城堡、坟墓、路土等;遗物为可搬动者,如各种生产生活用具或装饰品等。

02.考古地层学一群人定居于某地,在活动的过程中,必定会在天然的“生土”之上遗留下一些文化遗存和其他有机物。

天长地久,这些遗留物和自然力作用搬运来的其他物质,会形成一种颜色、质地不同于“生土”的“熟土”。

考古学中就将这种熟土称为文化层或文化堆积。

如果后人又在此居住,则会在原来的文化层上再堆积新的文化层,长此以往,文化层将越来越厚,层次也会越来越多。

按理,新的文化层总会迭压或破坏(打破)老的文化层,易言之,新的文化层的年代总是晚于老的文化层。

在考古发掘中根据这个原则,使用各种技术和手段把不同的文化层层次分辨出来,确定孰早孰晚。

03.考古类型学认识考古发掘所获的一群文化遗存,首先必须对其个体进行比较,进而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最后才是整体;但不同类的东西不能进行比较。

考古类型学就是把用途、制法相同的文化遗存归成一类,并确定它们的标准型式(或称标型),然后按照型式的差异程度的递增或递减,排比出各类文化遗存的演变系列。

这个演变系列一般就是文化遗存在时间上的演变过程,从而体现出文化遗存个体的相对早晚时序以及源流关系。

进而认识整体的文化遗存。

04.考古学文化一群人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具有自生特点的文化遗存群,即可甄别为一个考古学文化。

可以想见,这一群人很可能在血缘上同一血统,在经济上相互依存,具有包括精神文化在内的可辨认的统一文化,在意识上一般自我认同和排他。

而具有这4点特征的人们共同体,即可被认为是一个族的共同体。

因此,一个考古学文化的创造者与一个族的共同体有密切联系。

05.碳,14测年凡以碳水化合物为养料的生物机体中都含有碳-14同位素。

考古学通论名词解释

考古学通论名词解释

考古学通论名词解释1.铜石并用时期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过渡性阶段。

又称金石并用时代。

为原始农牧业和手工业达到较高水平,主要使用石器并兼有少量小型铜器的文化发展阶段。

其显著特征是:主要工具和武器仍然是石器,在生产和社会生活领域石器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出现了数量不等的以红铜(天然铜)器为主体的金属器,采用冷锻和冶铸两种技术成器,多属小型工具和饰物;也有因自然共生矿资源比较丰富而产生的合金铜。

2.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Palaeolithic;距今约250万年~距今约1万年),以使用打制石器(见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地质时代属于上新世晚期更新世,从距今约25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止。

3.南方古猿南方古猿是早期人类,大约生活在距今500万年至150万年之间。

最初生活在非洲(大约300多万年前),南方古猿的头骨要比人类的短,其脑容量也要比人类的小,但脑结构已与人类相近。

他们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并使用天然工具。

研究南方古猿,对于探索人类的起源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4.元谋人学名元谋直立人(Homo erectus yuanmouensis),或称元谋猿人,是在中国发现的直立人化石。

1965年发现于XX元谋上那蚌村附近,共计左右门齿两颗。

后来还发现了石器、炭屑、和有人工痕迹的动物肢骨等。

元谋人的距今年代为170万年左右,是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有争议,或为约60万年~50万年前左右)。

其可能生活在亚热带草原—森林环境中。

5.人又称猿人,科学命名为“直立人”(拉丁语:Homo erectus pekinensis),又称“中国猿人种”(Sinanthropus pekinensis),是生活在更新世的直立人。

其化石遗存于1927年在中国市西南的XX店龙骨山发现。

关于其年代的争议较大,一般认为约在距今50万年前。

而最近一项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应用Al/Be测年法的结果则把这一年代上推至68-78万年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慨:一个完整的名词解释都包括那几方而内容:1.简单介绍(比如说红山文化,开头先来一句: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2.时间(哪个朝代的)3.地点(一般指发现地或应用的地方等)4.包含内容(都发现了什么或者是干什么用的或者有什么特点或者有的名词需要说一F其形制等)5.简述历史(诸如延续年代等亦可归入时间范围里面去)6.意义(一句话概括意义及重要性)一般不一定说全,只要这几点里有的都说上且说对均可拿满分。

空首布空首布是中国早期的金属铸币,有耸肩和平肩两种,大小不一。

1956年山西省侯马出土的耸肩尖足空首布,形体较大,一般通高为13〜15厘米左右,每件重量(含布首泥芯)在34〜44克之间,这是迄今考古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金属铸币。

平肩空首布一般体形稍小,有的上面铸有地名。

金属铸币的出现反映了当时商业交换的发展,而商业交换的一般发展途径是从实物交换经一般等价物再形成为金属铸币作中介的,故中国这种最初的铸币形式多取自生产工具,空首布就是仿照农业工具bo的形式。

越窑唐、五代时最著名的青瓷窑场和青瓷系统。

也称“秘色窑”。

在越州境内(今浙江余姚上林湖滨湖地区)故名。

所烧青瓷代表了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

发现窑址已达二三十处,以鳖唇山东晋时期遗址最早,唐、五代到宋初时期的窑址尤多。

唐代越窑青瓷已很精美,博得当时诗人的赞美,(如,颜况“越泥似玉之甄”,许浑“越甄秋水澄”,皮日休“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等。

)五代吴越时越窑瓷器已"臣庶不得用",作为吴越王钱氏御用及贡品。

进贡瓷器动辆万件;入宋以后,贡瓷数量有增无已,一次进贡有多达十四万件者。

越窑在南方浙江省绍兴,主要制造青瓷;邢窑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制造白瓷。

越窑的青瓷明彻如冰,晶莹温润如玉,色泽是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

饕餮纹饕餮纹,青铜器常见纹饰。

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故也称兽面纹.饕餮是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古代青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

饕餮纹在二里头、夏文化中青铜器上己有了。

以鼻梁为中线,两侧对称排列,通长的下唇。

饕餮纹出现在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

商周两代的饕餮纹类型很多,有的像龙、像虎、像牛、像羊、像鹿;还有的像鸟、像凤、像人。

据此,宋代的金石学家将青铜器上的动物颜面形象或以动物颜面形象为主的纹饰称之为饕餮纹。

北京猿人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大约70-20万年。

遗址发现地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

北京猿人大约在 60万年前来到周口店,在这里断断续续地生活了近40万年。

到约20万年前,北京猿人才离此而去。

北京猿人的颧骨较高。

脑量平均仅毫升。

身材粗短男性高约156厘米,女性约144厘米。

腿短臂长,头部前倾。

有些学者认为,当时已会制造骨角器。

除狩猎外,可食的野果、嫩叶、块根,以及昆虫、鸟、蛙、蛇等小动物也是日常的食物来源。

在北京猿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表明北京猿人已经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青铜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

红铜加入锡、铅,成为一种新的合金,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_ •层青灰色的锈,所以今人谓之青铜,而古人则将这种合金称之为金,文献中所讲赐金、受金多少,即指青铜。

青铜具有熔点低、硬度大、可塑性强、色泽光亮等特点,非常适用于铸造各种器具。

青铜发明后,立刻盛行起来,从此人类历史也就进入新的阶段一青铜时代。

1975年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约公元前3000左右)出土一件青铜刀,这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是中国进入青铜时代的证明。

H炼钢我国古代将炒钢经反复折叠锻打变形而制成的钢及其工艺。

多次反复锻打可排除钢中夹杂物,减少残留夹杂物的尺寸,从而使其成分趋于均匀,组织趋于致密,细化晶粒,改善钢的性能。

除“百炼”外,古代还有“五十炼”、“三十炼”、“七十二炼”、“九炼”之说。

中国古代许多宝刀、宝剑都是用这种方法制成的。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说:“刀剑绝美者以百炼钢包裹其外。

”可见百炼钢是质量优良的钢。

凭几古时供人们凭倚而用的一种家具,形体较窄,高度与坐身侧靠或前伏相适应。

可见是供辅助用的家具。

李柏文书20世纪初以来,我国西北地区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古代竹木简牍和纸帛文书,在书法史上《李柏文书》就是其中最有价值和代表意义的作品之一。

它出土于新疆,共有三张纸,是一封信札的三次草稿,文稿现藏于日本龙谷大学图书馆。

根据史书可知,书写者李柏与王羲之同时代,大约生活在东晋咸和至永和年间(330 一350年),所写的字基本上属于行书,仍带有明显的隶书笔意,笔画提按分明,尤其是第一稿,墨色较浓,笔画较粗重,隶意最多;而第二稿、第三稿的书写比较随便,连笔增多,气势更加连贯畅达,行书的特点更鲜明。

《李柏文书》的出土,为研究东晋时代的书法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石家河文化中国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

因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群而得名。

主要分布在湖北及豫西南和湘北一带。

为承袭屈家岭文化演变而来,年代距今约4600〜4000年。

该文化出现如石家河遗址群那样的中心聚落,由邓家湾、土城、肖家屋脊等数十处遗址组成。

当时的经济生活以稻作农业为主。

在邓家湾遗址发现了铜块和炼铜原料孔雀石,标志着冶铜业的出现。

琢玉工艺崛起,特色鲜明,玉器有人面雕像、兽面雕像、玉蝉、玉鸟、玦、璜形器等,都属于小型玉器。

邓家湾遗址的个别地段,集中出土了大批小型陶塑,有的一座坑中竟达数千件之多。

所塑有鸟、鸡、猪、狗、羊、虎、象、猴、龟、鳖以及抱鱼跪坐的人物等。

这些陶塑可能供原始巫术、祭祀活动之用,邓家湾似为专门产地,通过交换输往各地。

石家河文化晚期大小墓差别悬殊。

肖家屋脊一座大型土坑墓长3米多,随葬品百余件;另一座成人瓮棺中有小型玉器56件,居该文化已发现的玉器墓之首。

钟祥六合大多数瓮棺内随葬玉石器及玉石料。

这些表明人们以玉器为财富。

一般认为,该文化已处于原始社会瓦解阶段。

半坡文化约前5000-前4300年,仰韶文化发源于黄河中游,今陕西西安东涯河东岸半坡村。

其半坡类型以西安半坡遗址的早期遗存为代表。

现发现40余座建筑遗址。

据推测,这些或圆或方的建筑,可能是母系氏族成年妇女过配偶生活的住房,住房之间散置许多储藏窖穴。

半坡类型的工具用石、骨、角、陶制成,有开垦耕地、砍劈用的石斧、石锛、石铲,收割禾穗的石刀、陶刀,加工谷物的石碾、石磨盘、石磨棒等。

生产以农业为主,发现粟的遗存。

主要家畜是猪、狗、鸡,黄牛可能也已家养。

渔猎经济仍占重要地位,出土许多石、骨镞和石网坠,还有些带倒钩的鱼叉、鱼钩以及石矛。

有一种制成颗粒状麻面的陶锉,可能是鞣制皮革的工具。

陶器以粗质和细泥的红色、红褐色陶为主,最常见的是粗砂陶罐、小口尖底瓶和鉢所组成的—套生活常用器。

在圆底鉢口沿的宽带纹上,发现有22种不同的刻划符号,有人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字的渊源之一。

夏家店上层文化中国北方重要文化遗址之一,得名于内蒙古赤峰市夏家店遗址。

之所以命名为“上层文化”,乃是为了与同样在夏家店垂直出现年代稍早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相区别。

夏家店上层文化属晚期青铜文化,距今3000 年左右,分布范围北至查干沐沦河、乌尔吉沐沦河流域,东南到凌河上游,东北至敖来河、孟克河,西南达承德地区,以西拉沐沦河和老哈河流域最为密集,系中华民族史上影响较大的北方少数民族东胡族所创造,被史学界称为“东胡文化”。

先后出土了多为本土铸造的大量青铜器,融中原和漠北青铜文化于一体,与中原同期青铜文明互相影响、互见短长,工艺精湛,特色鲜明。

夏家店上层文化中国北方的晚期文化。

年代相当于公元前1000〜前3000年。

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昭乌达盟、哲里木盟及辽宁省朝阳地区、河北省承德地区。

据,西拉木伦河以北的林西县大井遗址的数据,年代相当于商周之际;而分布在西拉木伦河以南的遗存,年代都比较晚。

在燕秦长城以南地带发现的遗存,都较燕秦所代表的战国时期的文明为早。

该文化最早在内蒙古赤峰的红山后遗址发现,当时称为赤峰第二期文化。

1960 年在赤峰夏家店遗址发掘时,从所谓赤峰第二期文化中分析出一些不同时代与文化的遗物。

为区别于以前的认识,另称之为夏家店上层文化。

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国北方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

因最初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夏家店遗址下层而得名。

主要分布在燕山山地和辽西及内蒙古东南部地区。

年代为公元前2000〜前1500年。

夏家店下层文化所表现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工具有磨制的石铲、石刀和打制的石働等。

饲养牛、马、猪、狗等家畜。

居址多位于沿河两岸的高地上。

较大的聚落周围有石砌或夯土筑成的城墙及壕沟,聚落内的房屋从数十至百余座不等。

居室有半地穴式的,也有土坯、石块垒砌成的地面房。

聚落附近有墓地,大甸子墓地埋有墓近千座,排列密集而有规律。

墓葬的大小、随葬品的种类与数量存在差别,反映出当时居民己有贫富与等级的差异。

该文化的青铜器主要是耳环、指环、杖首等小件物品,但已掌握用内外范铸造薄壁铜器的技术。

另有金耳环等。

居民盛行占卜习俗。

陶器上彩绘各种图案,多以白色画出云纹,用红色勾勒填地,有些纹样与商代青铜器的装饰纹样相似。

鸟虫书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

又称虫书、鸟书、鸟篆、鱼书。

是以篆书为主体的一种美术字体。

开始仅在篆书笔画之外连缀一些鸟或虫的形状,后发展到以鸟虫形状代替篆书笔画。

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上常用鸟虫书作纹饰。

鸟虫书开始只是为了美观,后因其笔画复杂,花样繁多,难于仿造,也用它写证件,亦多用于符信印鉴。

鸟虫书的字体结构随意改造,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是一个骈枝。

东下冯遗址东下冯遗址位于山西省夏县埝掌镇东下冯村青龙河南北两岸的台地上,是夏商时期晋南地区的典型遗址,其年代大约为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

遗址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以东下冯类型遗存和二里岗文化时期的遗存最为重要,东下冯类型时期发现有里外两层沟槽,平面呈冋字形,沟壁上发现有窑洞式房子和储藏室等。

二里岗时期发现有城址。

该城址内西南角发现有一组排列有序的圆形建筑。

发现的遗物有陶器、骨器、铜器、石器等。

东下冯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对于探讨夏时期晋南地区的文化面貌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助于对中国古代城市形成与发展、夏商文化变迁的研究。

走马楼孙吴简牍1996年考古工作者于长沙市走马楼发掘了历代古井50余口。

在其中一口袋状圆井内,出土了带有三国时期孙吴纪年的简牍约10万片,包括竹简、大木简和木牍、封检和和签牌等。

走马楼吴简的内容主要为地方文书档案,包括司法文书、黄簿民籍、名剌、缴纳赋税以及出入仓库的簿籍等种类。

简牍的字体介于隶书、楷书、行书之间,还有一些优美的草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走马楼孙吴简牍的发现,为研究三国时期吴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及相关典籍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