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生物医药前沿科技发展趋势
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沿技术展望

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沿技术展望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医药领域的重要方向。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生物制药技术在研发新药、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展望。
一、发展趋势1. 生物仿制药的快速发展:随着专利保护期的到期,越来越多的创新药物将面临仿制药的竞争。
生物仿制药是利用生物制药技术生产的仿制产品,相对于化学仿制药具有更高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有机体的细胞培养、重组蛋白表达和纯化技术的不断优化,将促进生物仿制药的研发和生产。
2.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系统,已经在生物制药领域展示出巨大的潜力。
通过精确编辑基因序列,研究人员可以改变细胞的功能和特性,从而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这项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新药研发,还可以用于改善生产细胞系的特性,提高药物的纯度和稳定性。
3. 个性化药物的发展: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进步,个体基因差异的研究日益深入。
个性化药物的研发正成为一种趋势,通过对个体基因组信息的分析,可以针对患者的具体基因型设计药物治疗方案。
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式将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减少副作用,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4. 3D打印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3D打印技术的不断进步正在改变生物制药领域的生产方式。
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制造出精确定制的药物、药片和生物材料。
这种定制化的制造方式可以提高药物的质量、降低成本,并在个体化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前沿技术展望1. 肿瘤免疫治疗:肿瘤免疫治疗是目前生物制药领域的一项热门研究方向。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使其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该技术有望成为治疗癌症的突破性疗法,但仍面临许多挑战,如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和免疫耐受性等。
2.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修复或替换患者体内缺陷基因的治疗方法。
虽然目前基因治疗仍面临许多技术和安全性的挑战,但其潜力巨大。
生物制药的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

生物制药的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在当今的医疗领域,生物制药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
它不仅为众多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在全球医药市场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那么,生物制药的市场需求究竟有多大?未来又将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呢?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生物制药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原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关注度也日益增加。
同时,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
这些疾病往往需要长期的治疗和药物干预,从而推动了对生物制药产品的需求。
另外,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更加深入,生物制药能够针对疾病的分子机制进行精准治疗,相比传统药物具有更高的疗效和更少的副作用。
例如,单克隆抗体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这使得患者和医生对生物制药的接受度不断提高,进一步拉动了市场需求。
从全球范围来看,生物制药市场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球生物制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在各个地区,生物制药的发展情况有所不同。
北美和欧洲地区一直是生物制药的领先市场,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研发实力。
而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对创新药物的需求增加,生物制药市场也在迅速崛起。
在生物制药的细分领域中,肿瘤治疗药物一直是市场的热点。
癌症作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健康问题,对有效的治疗药物有着巨大的需求。
除了单克隆抗体药物,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新兴技术也在肿瘤治疗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的生物制药产品也备受关注。
那么,生物制药未来的发展趋势又将如何呢?技术创新将是推动生物制药发展的关键因素。
基因编辑技术、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生物大分子药物的优化等都将为生物制药带来新的突破。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有望实现对疾病基因的精准修复,为根治某些遗传性疾病提供可能。
生物医药行业的前沿研究

生物技术药物的未来展望:展望未来生物技术药物的未来发展 前景,包括潜在的市场机会、技术创新等。
生物医药行业的跨界融合与合作
生物医药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 跨界合作推动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 生物医药行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跨界合作促进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
生物医药行业的产业链分析
生物医药行业的产业链概述 生物医药行业的上游:原材料供应 生物医药行业的中游:研发与生产 生物医药行业的下游:销售与市场推广
生物医药行业的市场前景和潜力分析
生物医药行业的 发展趋势:全球 生物医药行业正 在经历快速增长, 预计未来几年将 继续保持增长势
头。
投资机会:随着 生物医药行业的 快速发展,投资 者可以关注创新 药物、基因治疗、 细胞疗法等领域, 这些领域具有巨 大的市场潜力。
生物医药行业的前沿研究
汇报人:
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 生物医药行业的前沿技术 生物医药行业的未来趋势 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与创业机会 生物医药行业的政策与法规环境 生物医药行业的风险与应对策略
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
行业规模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规模
全球生物医药行业增长趋势
生物医药行业主要企业及市 场份额
生物医药行业主要产品类型 增长趋势
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历程:回顾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历程,包 括早期的生物技术药物、现代生物技术药物的兴起和发展。
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现状:介绍当前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现状, 包括在研药物、临床试验进展、市场情况等。
生物技术药物的未来趋势:预测未来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趋势, 包括新药研发方向、技术进步、市场前景等。
我国对生物医药行业政策的未来趋势和展望
生物科技的国际发展前景

生物科技的国际发展前景生物科技是当代科技领域中备受瞩目的前沿领域之一,其在医疗、农业、环境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正在推动世界各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科技行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引领着全球产业变革和创新升级。
首先,生物医药领域作为生物科技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正在逐步改变人类医疗保健的面貌。
基因编辑技术、干细胞治疗、精准医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为传统医疗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为重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手段,也为疾病的预防和诊断带来了更加精准的方法。
随着人们对健康保健的需求不断增长,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前景也变得日益广阔。
其次,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转基因作物、抗病虫害品种、生物肥料等生物技术产品的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生物技术在粮食安全、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解决粮食问题、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技术。
此外,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也是生物科技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生物技术在污水处理、废弃物利用、大气净化等环境保护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净化环境、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
生物技术在环境修复和保护方面的突破,有助于建立更加清洁、健康、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生物科技作为当代科技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将在全球范围内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生物科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相信生物科技的国际发展前景必将更加辉煌,为全球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2024年全球生物科技的前沿创新

生物医药产业合作模式创新
产学研一体化
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 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一 体化发展,加速科技成果 转化。
跨界合作
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与信息 技术、新材料等产业的跨 界合作,共同开发新型医 疗产品和服务。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生物医药产业 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 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国 内产业竞争力。
关键驱动因素分析
01
02
03
04
政策环境支持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支持生物科 技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研发 投入,推动产业创新和发展。
资本市场助力
资本市场对生物科技产业的投 资热情高涨,为创新型企业提
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人才储备丰富
全球范围内拥有大量的生物科 技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
有力的人才保障。
科技创新驱动
全球生物科技产业在近年来持续保持 高速增长,涵盖医药、农业、工业、 环保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庞大的产业 集群。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突破,新药研发 、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领域的创新 成果层出不穷,为人类健康和生活质 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国际化程度加深
生物科技产业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跨国合作和交流不断加强,推动了 技术、人才和资本的全球流动。
开发基于合成生物学的创新药物、疫苗和诊疗技术,为精准医疗 和个性化治疗提供支持。
伦理、法规及社会问题探讨
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争议
讨论基因编辑技术对人类生命、尊严和公平等方面的影响,以及 是否应该进行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等问题。
合成生物学的安全与监管
评估合成生物学技术的潜在风险,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其安 全和可持续发展。
伦理与法规问题
2024年全球生物医药行业蓬勃发展

3
金融机构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 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06 未来挑战与机遇 并存,共谋发展 大计
国际合作加强,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01
02
03
全球协作
各国政府、企业和科研机 构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 球性公共卫生挑战,如新 冠疫情等。
资源共享
推动国际间的技术、人才 和资金等资源共享,加速 生物医药研发进程。
2024年全球生物医药行业 蓬勃发展
汇报人:XX 2024-01-16
contents
目录
• 行业概述与发展趋势 • 创新药物研发进展与突破 • 生物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拓展 • 医疗器械与智能装备融合发展 • 投资热点与产融结合助力行业腾飞 • 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共谋发展大计
01 行业概述与发展 趋势
挑战与机遇
尽管细胞培养肉和合成生物技术具有巨大潜力,但仍面临技术、经济、法规等方面的挑战。随着技术进 步和市场需求增长,这些新兴领域有望为生物医药行业带来重大突破。
微生物组学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
01 02
微生物组学研究
微生物组学是研究人体内部微生物群落(如肠道、皮肤等 部位的细菌、真菌等)的组成、功能及其与宿主相互作用 的科学领域。通过深入了解微生物群落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可以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社会责任
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推动生物医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公众参与
加强公众对生物医药行业的了解和参与,提高行业的透明度和公 信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ies)的 突破:这类抗体能同时识别两种不同的抗原 ,具有更广泛的适应症和更高的疗效。
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生物医药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它涵盖了生物技术、医药制造和医疗服务等多个领域,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本文将分析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一. 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1. 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发展生物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创新技术的应用。
例如,基因工程和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的出现,使得疾病的治疗更加精准和个性化。
同时,高通量筛选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为药物研发提供了快速、高效的方法。
这些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推广,使得生物医药行业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2. 政策支持促进行业发展各国政府对生物医药行业的支持和鼓励,也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例如,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
据统计,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预计到2025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之一。
同样,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也在加大对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和支持力度,为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二. 生物医药行业的未来趋势1. 个性化医疗的普及个性化医疗将成为未来生物医药行业的重要趋势。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疾病的风险评估和治疗方案将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为病患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也将成为可能。
这将极大地改善医疗效果,提高治疗成功率。
2. 新药研发的突破随着科技的进步,新药研发也将迎来新的突破。
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新药研发更加高效和精准。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为疑难杂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此外,利用人工智能在药物筛选方面的应用也有望加快新药研发进程。
3. 产业升级与国际合作未来,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将与产业升级和国际合作密不可分。
通过技术引进和国际合作,生物医药企业能够进一步提高研发水平和产品质量。
此外,加强与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的合作,也能够为生物医药行业带来更好的市场机遇。
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方向和优化建议

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方向和优化建议一、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方向1. 科技创新与研发在当前全球经济与科技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物医药行业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通过提升研发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推动生物医药行业实现突破性发展。
投资增加到科学家、机构和高校,培养更多具备跨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更好地引领和应对未来的挑战。
2. 加强国际合作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全球化产业,需要与其他国家开展广泛合作。
通过吸纳外国先进技术和资源,进行项目合作和联合研究,提高国内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与修订,促进产品质量与安全水平的提高。
3. 推进数字化转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医药行业也应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
借助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研发效率和生产管理水平。
数字化转型还可以为医疗健康服务带来更高的效益和便利性,例如远程医疗、个性化治疗等,推动医疗体系的优化与创新。
4. 提高药品供应链安全药品供应链是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需要加强监管和风险防控。
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管理机制,督促企业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加强对原材料来源、生产过程、运输环节等各个环节的严格监控。
同时,加强信息共享与交流,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模式。
二、生物医药行业优化建议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在法规制定以及经费投入方面要给予更多的支持。
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研发,并提供相应的税收减免和财务补贴。
同时还要加快审批流程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改革,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
2. 提升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培养更多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同时,建立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生物医药行业。
提供良好的薪酬福利政策和职业发展机会,激励人才创新创业。
3.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是创新的基石,需要加强对新药研发成果和医疗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
加大侵权行为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增加儿童用药、老年人用药等特殊群体的相关专利保护力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生物医药前沿科技发展趋势
王萍姚恒美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2005 年全球生物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633 . 1 亿美元,研发投入达到232 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1%。
其中生物医药依然是生物技术中最引人注目的领域。
研究人员在药物设计、疫苗研究、抗体工程、新型药物输送技术等方面已取得众多突破。
尽管目前我国在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上仍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但近年来在癌症治疗、蛋白质、免疫学等生物医药研究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果屡次登上《科学》、《自然》等顶级国际权威期刊,并受到生物医药企业的高度关注。
一、国内外生物医药前沿技术发展趋势
药物设计
以核酸为靶的药物设计重要研发领域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反义核酸、核酶与三链DNA的设计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另一方面是以核酸为靶的小分子药物研发。
目前全球约有20 余家公司在从事反义核苷酸的研究与开发,其中有23 种试用于临床,其中 4 种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
反义核酸药物主要研发方向包括抗癌抑癌、抗耐药、免疫类、细胞因子类、抗病毒等。
目前,反义药物方面己取得重大进展,第一代产品(Eyetech 公司用于抑制老年人眼疾的Macugen )己有上市,第二代反义产品也己形成。
核酶具有高度特异性,作为抗病毒基因治疗的新型分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被认为是抗病毒基因治疗方案设计中重要探索方向。
2004 年 6 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医学院开发出了一种抗乙肝病毒的SNIPAA盒式微型载体。
该类研究在国内已有开展,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自2001 年起开展“核酶介导的果树抗类病毒基因工程”的研究。
R 卜A干扰不仅可以深入揭示细胞内基因沉默的机制,而且还可以作为后基因时代基因功能分析的有力工具,广泛用于包括功能基因学、药物靶点筛选、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分析、疾病治疗等等,近年来已成为遗传学、药理学的重要研究手段。
目前中国科学家也己纷纷开展了该项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已立项支持。
疫苗研究
以美国为例,疫苗的需求每年增长8 . 6 % ,到2008 年时市值将达74 亿美元,到2013 年疫苗市值将达91 亿美元。
其中先进技术应用趋向包括异质基础加强结种技术、蛋白质调控技术、类病毒技术、转基因技术等。
美国细胞基因系统工程公司应用基因技术研制出一种新型的肺癌疫苗G 一V AX ,被视为运用修改过基因的活体细胞治疗癌症上的一个重要突破。
抗体工程
抗体分子是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用途最为广泛的蛋白分子,通过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技术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可广泛应用在疾病诊断、治疗及科学研究等领
域。
2000 年,美国有9 个人源化单抗产品,销售额约17 亿美元,至2002 年已有20 种单克隆抗体药物进入市场,2002 年销售额己达54 亿美元,年递增率78 % ;全球处于临床研究中的单克隆抗体大致占所有正在研制的生物技术药品数目的25 % ,预计到2008 年全球单抗市场可达到167 亿美元。
目前正在研发和己投入市场的抗体药物有: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逆转;肿瘤免疫诊断:肿瘤免疫显像;肿瘤导向治疗;哮喘、牛皮癣、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急性心梗、脓毒症、多发性硬化症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抗独特型抗体作为分子瘤苗治疗肿瘤;多功能抗体的特殊用途。
我国抗体工程研究经863 计划和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的支持,现已拥有一批接近或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项目,但基本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新型药物输送技术
据预计,开发出新的药物输送方式所创造的收入将在2007 年达到420 亿美元。
为提高药物的效能,减少不良反应和降低成本,药物传输公司已开发或正在开发多技术平台,包括控释、脂质体传输、鼻内传输、肺部传输、味觉掩蔽、透皮传输系统、大分子输送、植入式药物芯片等。
2002 年利用肺输送系统的产品销售额在90 亿美元左右。
受到预期的吸入胰岛素产品上市的推动,到2006 年这部分市场规模达到150亿美元。
现有约15一20 家药物输送公司从事经皮输送系统的研究,大多数涉及的是贴剂或凝胶,重点开发利用促进药物经皮通过的物质改进小分子和大分子生物利用度的配方和技术。
2003 年市场出现了一种生物可降解、控释的眼内药物输送平台(DDP ) ,这种方式可将药物输送到眼底,为治疗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和黄斑水肿等提供了一个优越的方法。
美国Oculex 公司拥有第一个这种平台。
该技术极具通用性。
二、我国生物医药研究最新突破
1 、癌症治疗研究
2006年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曹雪涛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在树突状细胞领域奋力10多年后,研制出的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癌症治疗性疫苗在2006年取得Ⅱ期临床研究的重要进展,并有望于2007年进入Ⅲ期临床试验。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共建的健康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首度成功筛选并识别出白血病抑制基因,这一重要进展被国际权威期刊《自然》系列中影响力极高的《自然·医学》刊出。
与此同时,国内第二个抗癌基因药物―溶瘤性重组腺病毒注射液,己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批准,即将上市。
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合作,运用分子改造策略,从“雷洛昔芬”衍生物中成功筛选出更为有效的化合物,为自主开发出治疗乳腺癌等妇女雌激素相关性疾病药物奠定了基础。
中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与沈阳药科大学合作,从人参果和三七中提取到多种治疗癌症的有效成份,接近于理想抗癌药物,两项相关研究成果已分别发表于国际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期刊《医用化学》和《癌症化疗与药理学》。
目前,科研人员己运用专利技术进一步提纯,生产出多种有望治疗癌症的先导化合物。
2、蛋白质研究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科学家首次发现了被称为人体“救命蛋白”的葡萄糖激酶的变化机理。
该蛋白有望彻底治愈Ⅱ型糖尿病的症状,成果刊发在国际权威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罗氏制药对此表示了浓厚兴趣。
同时,药物所还有一项“门栓作用”物质也在研发过程中,将有希望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有效而又廉价的药物。
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研究所裴钢院士研究组发现了Β淀粉样蛋白(导致阿尔茨海默症即老年痴呆症的罪魁祸首)产生过程的新机制,在国际顶级学刊《自然·医学》上发表,该项研究将极大地推动老年痴呆症的防治,研究组同时已申请了专利,相关药物研发已经开始。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与德国马格德堡大学合作发明的“多抗原配体图谱(MELK)”技术可以同时在单细胞内检测跟踪上百个蛋白质。
科学家运用该技术己分析了癌症、慢性疼痛和牛皮癣三种疾病。
3、免疫学研究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裴钢院士领导的研究组在2006年研究发现抑制“过激”免疫反应的新机制,这是一项具有国际水平的重要进展,为治疗“过激”免疫性疾病提供了可能的药物作用靶点,成果登上了《自然·免疫学》。
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最新发现的一种机体免疫系统的“刹车”,不仅让科学家对抗病毒免疫反应的“调度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还为抗病毒免疫治疗提供了新候选靶点。
该成果被国际免疫学领域顶级期刊《免疫》刊出,作为该期刊首次发表的完全由中国科学家在国内完成的研究结果而成为2006年我国免疫学研究的一大亮点。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科学家与欧洲科学家携手共同从橘子、山楂和称猴桃中发现了抗SARS成份。
这一成果己引起不少欧洲的制药公司的高度关注,希望从中研制出一到两种能够对很多病毒都有效的广谱抗病毒药物。
复旦大学的科研人员找到了一种可大大增强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蛋白分子,可作为免疫增强剂,尤其适用于突发严重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免疫增效及可能用于急性感染期内的应急治疗性免疫,对开发具有预防和治疗双项功能的疫苗具有战略性意义。
该蛋白分子被命名为SBP免疫增效剂,已申请国家专利。
作者简介:王萍,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高级项目主管/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科技与产业的信息跟踪研究和发展战略研究,上海生物工程学会理事。
联系电话:02-64455555-8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