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认识角人教新课标
《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角的概念。
2. 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1. 角的概念的形成。
2. 观察角的方法。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角。
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
二、探究1. 出示角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2. 学生举例: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角,并描述其特征。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角的性质,如大小、形状等。
4. 学生汇报: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三、应用1. 出示题目: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角,哪些不是。
2. 学生解答: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 交流分享: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四、总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角的定义和特征。
2.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其中的角,并描述其特征。
2. 完成练习册上有关角的题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的概念和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角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角的知识,如角的分类、角的度量等,让学生对角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要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角的概念的形成详细补充和说明:角的概念的形成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为角的概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抽象的,不容易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形成正确的角的概念,教师需要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来感知角、认识角。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案|人教新课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情景图,剪刀、纸张等。
教学过程:一、生活引入、揭示课题1、感知生活中的角(1)课件展示实物(剪刀、钟面、吸管、手帕、三角尺)(2)找一找以上实物中的角分别在哪里,引导学生把角比画出来。
(随学生的发言,课件演示,抽象出角)(3)找找生活中的角A、老师交代收集的场地范围(教室)和交流时间(2分钟)B、学生收集、交流信息。
C、反馈(引导学生边说边比画出角)2、揭示课题通过探索,我们知道了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今天我们就一块儿去认识角。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二、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刚才大家找到的这些是否都是角呢?数学中的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接着研究好不好?(电脑演示,从实物中中抽象出的角)2、你认为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3、我们把这个尖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从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平平的、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板书:边),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4、谁来指出这个三角板的一个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5、举起你的三角板,给同桌指出一个角的顶点和边。
摸一摸它的顶点,什么感觉?再摸一摸它的两条边,又有什么感觉?5、现在,谁再说一下,角到底是什么样的?小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课件)7、闭眼想一想角的样子,可以用喜欢的方式比画比画。
三、巩固练习:1、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了?(出示图一)2、考考你的眼里:数角(出示图二)师:分组交流:每个图形的角在哪里?每个图形有几个角?(抓住第三个图形这个契机以辩论的形式得出正确的结果。
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10篇】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表达等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
2、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角是有大小的。
能够区分角的大小。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空间观念。
同时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角,建立角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圆形纸片、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学生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露出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
师语:老师带来了一些礼物,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我露出这些图形的一部分,你们来猜一猜。
(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五角星贴在黑板上。
)师问:这些图形里藏着一个新的图形,谁知道?(板书:角的初步认识)二、找角谁能将这些藏着的角找出来?(让学生上黑板找到角,适当引导正确指角。
)三、抽象出数学中的角1、抽象出角的图形出示PPT,数学书、三角板和闹钟的图片。
角啊,不仅在黑板上的这些图形中,你能在老师出示的这些物体的表现上也找到角吗?让学生指出角,隐去实物图片,留下3个角的图形,并出示文字(这些图形都是角)2、感受角的特点请大家仔细观察,并拿出你身边的三角尺其中一个角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生:有尖尖的。
(尖尖的在数学中,我们叫做角的顶点)生:有两条边。
(我们叫做角的边)师:一边用手比划出角的符号,一边说:由1个顶点和2条边组成的这样的一个图形就叫角。
我们用这个弧形表示这一个角。
3、判断题因为边弯弯的,引导出,角的边是直的。
四、创造角在桌子上,老师提供了几种工具,请你用这些工具创造一个角教师巡视:1、展示画的角2、展示折的角3、展示活动角找两位做的不一样大的角,问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你怎么知道的?用重叠法验证,讲角的顶点和一边重叠,看另一边引导出:角的两边开口越大,角越大;角的两边开口越小,角越小。
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导语】《⾓的初步认识》是⼈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节内容。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合⽣活情境使学⽣初步认识⾓,知道⾓的各部分名称。
使学⽣初步学会画⾓,感知⾓有⼤有⼩,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从实物或平⾯图形中辨认⾓,了解数学和⽇常⽣活的联系。
培养学⽣初步的观察能⼒、想象能⼒和空间观念。
3、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增强学⽣学习数学的信⼼。
重点难点: 1、知道⾓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直尺画⾓。
2、引导学⽣画⾓,使学⽣通过直观感知理解⾓的⼤⼩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新课 师:出⽰教材第38页主题图,你能找出我们学过的平⾯图形吗? 指名学⽣汇报。
师:你能从图中找出⾓吗? 指名学⽣汇报,课件闪动⾓。
⼆、动⼿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及各部分名称 (1)出⽰三⾓尺,请⼤家摸⼀摸三⾓板,看看有什么发现。
(⾓有尖尖,⾓的两条边直直的……) (2)谁来把你找到的⾓指给⼤家看⼀看?(有学⽣只摸到⾓的顶点处) 学⽣⼩组内讨论并互相指指看。
(学⽣会指着两条边) (3)观察对⽐,知道⾓的特征。
通过⼤家的想象和仔细观察,我们得到了许多的⾓,下⾯⽼师请⼤家再仔细地观察课件的演⽰,看看这些⾓都有哪些相同的地⽅? 我们把这⼀点叫做⾓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的边。
想想,每个⾓都有⼏个顶点和⼏条边?(⼀个顶点,两条边) 我们指⾓的时候⼀定要把⾓的顶点和边准确的指出来。
完成练习: (1)下⾯的图形,哪些是⾓?哪些不是⾓? (2)下⾯的图形是⾓的打“√”,不是⾓的打“×” 2、⽐⼀⽐,感知⾓的⼤⼩ 教师演⽰滑动⾓,请同学们看⽼师这⾥的这个⾓,⾓的⼤⼩有什么变化?(点击课件) 学⽣可以直观地看到,吸管张得越开,⾓就越⼤,吸管合得越拢,⾓就越⼩。
然后通过课件演⽰⽐较⾓的⼤⼩的过程,使学⽣理解⾓的⼤⼩与两边张开的⼤⼩有关,与边的长短⽆关。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角的初步认识教案新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角的初步认识教案新人教版单元教学内容: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锐角、钝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2个特点: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
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单元教学要求: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认识锐角和钝角。
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角的初步认识1-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角的初步认识1人教版教案:角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章“角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分类角,并能够用图形表示角。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角的定义,了解直角、锐角、钝角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用图形表示角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角的定义,直角、锐角、钝角的特点。
难点:用图形表示角,角的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直尺、三角板。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铅笔、一把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2. 角的定义3. 直角、锐角、钝角的分类4. 用图形表示角5. 随堂练习我拿出一些三角形卡片,让学生分辨直角、锐角、钝角,并说出它们的度数。
六、板书设计角的定义: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叫做角。
直角:90度的角锐角:小于90度的角钝角:大于90度的角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图形表示出直角、锐角、钝角。
答案:用三角形表示,内部画出直角、锐角、钝角。
2. 题目:请找出身边的直角、锐角、钝角,并说出它们的度数。
答案:例如:门角的度数是90度,桌角的度数是90度,椅角的度数是小于90度,书本的角度数是大于90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角的定义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分辨直角、锐角、钝角,并能用图形表示角。
但在课堂实践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角的分类还有一定的混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角,并用直角、锐角、钝角进行分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通过展示三角板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个细节是重点,因为通过实物展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角的形状和特点。
这个环节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够将生活中的实物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增强他们对角的概念的认识。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认识角的特征,能够分辨各种角,并能用角的特征来解释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角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认识角。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来认识和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
但是,对于角的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并能够正确地分辨它们。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并能够正确地分辨它们。
2.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角的特征来解释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角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认识角。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活动来观察和体验角的特点,增强对角的认识。
3.交流互动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角的模型或者图片,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学具准备:为学生准备一些硬纸板,让他们能够自己制作和观察角。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钟表、自行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够找到这些图片中的角吗?角是什么样子呢?”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能够对这些角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角的概念,并通过实物或者模型展示各种角,如锐角、直角和钝角。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角的理解。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认识角》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认识角》人教新课标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认识角》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这一课时主要帮助我们学生认识角的概念,了解角的特征。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第107页至108页。
这部分内容通过图片引出角的概念,让学生明白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接着,教材通过不同的例子让学生了解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特点,并学会用符号表示不同类型的角。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并能识别各种类型的角。
难点在于让学生掌握用符号表示角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通过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图片,如剪刀、钟表等,让他们找出其中的角,并引导学生思考角的特点。
2. 讲解:我利用PPT课件,详细讲解角的概念,并通过动画展示角的形成过程。
同时,我还用三角板展示各种类型的角,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特点。
4. 讲解:我选取了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纠正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 课堂小结: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他们再次巩固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符号表示下列各角:(1)一个半径为3cm的圆,圆心角为90°;(2)一把剪刀,剪刀的两刃夹角为45°。
答案:(1)∠1:90°;(2)∠2:45°。
2. 题目:判断下列各角是什么类型的角,并说明理由:(1)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2)一个长方形的一个内角。
答案:(1)锐角,因为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60°,小于90°;(2)直角,因为长方形的一个内角为9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认为学生们在角的识别和表示方面掌握得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显得有些困难。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教案:角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角,学会用尺子和直尺画角,并且能够分辨各种不同的角。
二、教学目标1. 认识角,理解角的概念。
2. 学会用尺子和直尺画角。
3. 能够分辨各种不同的角。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尺子和直尺画角,并且能够分辨各种不同的角。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尺子、直尺、角的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其中的角。
2. 讲解角的定义:角是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和这两条射线的部分组成的图形。
3. 讲解如何用尺子和直尺画角:让学生观察并模仿老师如何用尺子和直尺画角。
4. 分辨各种不同的角:让学生尝试分辨直角、锐角和钝角。
5. 例题讲解:给学生出示一些有关角的例题,让学生解答。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有关角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角的定义: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和这两条射线的部分组成的图形。
如何画角:1. 用尺子量出一条射线的长度。
2. 以这条射线的端点为起点,用直尺画出另一条射线。
3. 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和这两条射线的部分组成的图形就是角。
分辨不同的角:1. 直角:两条射线垂直相交,形成的角是直角。
2. 锐角:两条射线斜交,形成的角是锐角。
3. 钝角:两条射线反向斜交,形成的角是钝角。
七、作业设计2. 找出教室里的角,并分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角的定义和如何画角掌握得比较好,但在分辨不同的角时,有些学生还存在一些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一些有关角的题目,并与同学互相交换解答。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3《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3《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特征,能用直尺和量角器量一量角的大小,并能用语言描述角的大小。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观察、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角的概念和特征认识还不够明确,角的测量工具——量角器的使用也是初次接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体会角的大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特征,能用直尺和量角器量一量角的大小,并能用语言描述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观察、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特征,能用直尺和量角器量一量角的大小,并能用语言描述角的大小。
2.难点: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并能用语言描述角的大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等,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角的存在,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活动,发现角的特征,学会测量角的大小。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量角器、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每人一套量角器、直尺、三角板,提前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带有角的物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让学生从带来的物品中找出带有角的物品,并展示给大家。
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角,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呈现(5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角,让学生初步认识角。
2.引导学生观察角的大小,并尝试用语言描述角的大小。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合作,用量角器和直尺测量自带物品上的角,并记录下来。
2.每组选一个角,用直尺和量角器量一量,并在黑板上展示。
巩固(5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角,让学生判断角的大小。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人教新课标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教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章节:数学第一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角的概念,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描述角的大小,并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角的概念,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2.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生活中的角。
3.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学生对角的概念的理解,直角、锐角、钝角的区分。
重点:学生能够运用角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角板、直尺、量角器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角,如黑板角、窗角等,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存在。
2. 请学生举例生活中的角,如自行车把手角、门角等。
二、角的概念讲解(10分钟)1. 通过教具演示,讲解角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2. 讲解直角、锐角、钝角的定义,直角是90度的角,锐角是小于90度的角,钝角是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
三、角的大小比较(10分钟)1. 让学生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教具中的角,并记录下来。
四、角的应用(10分钟)1. 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生活中的角,如教室门角、书本角等。
2. 举例讲解如何用角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度。
五、随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上的练习题,巩固对角的概念的理解。
2. 组织学生互相检查答案,讨论解题过程。
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角的概念: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直角:90度锐角:小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家里的物品中的角,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掌握了角的概念,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生活中的角。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角,包括锐角、直角和钝角。
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理解角的概念,并能辨别各种角。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掌握角的定义,能辨别锐角、直角和钝角。
2.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角的定义,能辨别锐角、直角和钝角。
难点: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角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角板、量角器、直尺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三角板、量角器、直尺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有角的地方。
2. 讲解角的定义:通过实物和模型,引导学生认识角,讲解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定义。
3. 辨别各种角:让学生用三角板、量角器、直尺等工具,辨别物品上的各种角。
4. 举例讲解: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运用角的概念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角的认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认识和理解。
六、板书设计角的定义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直角:等于90°的角钝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三角板、量角器、直尺等工具,找出生活中的各种角,并标明它们的名称。
答案:略2. 判断下列各角是什么角,并说明理由。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角的定义和辨别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角的概念。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角与其他几何图形的关系,拓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教学的开始,我选择了实践情景引入的方法。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定义,能分辨各种角,并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角的认知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角的定义理解不深,对各种角的分辨能力不强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定义,能分辨各种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定义,能分辨各种角。
2.难点:对各种角的分辨,以及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角。
2.观察操作法:让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图片、实物等。
2.学具:学生自带物品(如三角板、硬币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和生活实例(如钟表、三角板、硬币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初步认识角。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角的定义,并通过课件展示各种角,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开口方向等特征。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辨各种角,如锐角、直角、钝角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活动,让学生用自带的物品摆出各种角,并互相辨认。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角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角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角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内容我们学习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的数学,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第36页到37页的内容,主要是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以及学会用尺子和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角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大小的角,并且能够用适当的词语描述角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这一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尺子和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大小的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尺子、量角器、角模型等教具,以及练习题和卡片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一个门,让孩子们观察这个门有什么特点,引入角的概念。
2. 讲解:我会用教具和角模型,向孩子们讲解角的概念,让他们通过观察和触摸,理解角的特征。
3. 示范:我会用尺子和量角器,示范如何量角的大小,并让孩子们跟我一起做。
4. 练习:我会给孩子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用尺子和量角器,自己量一量,比一比,不同大小的角。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上面会有角的概念,角的特征,以及量角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我会设计一些作业题,让孩子们回家后,用尺子和量角器,量一量家里的物品,比如门,窗户,书本等,并用词语描述一下角的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掌握了角的概念和量角的方法。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用所学知识,比如在回家的路上,观察路边的物品,看看它们的角度是多少。
这就是我为大家分享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角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在这一部分,我需要重点关注如何引导孩子们理解角的概念。
我会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门、窗户等,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角的存在。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3《角 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3《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角,知道角的特征,能用语言描述角,并能找出生活中的各种角。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但对角的概念和特征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各种角,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角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能用语言描述角,并能找出生活中的各种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能用语言描述角。
2.难点: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各种角,并会用语言描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角的概念。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各种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角的理解。
4.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板、图片、实物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三角板、图片、实物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剪刀、钟表、红领巾等,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找出这些图片中的共同特征吗?”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中都含有角。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三角板,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说出三角板上的角有什么特征吗?”引导学生发现三角板上有三个角,有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图片和实物,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操作。
学生可以通过折纸、拼图等活动,找出生活中的各种角,并用语言描述。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什么是角。
2.能够通过实物、图片等形式认识不同类型的角。
3.能够用角的大小来比较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角。
2.角的类型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
1.如何正确理解角的概念。
2.如何判断不同类型的角。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本。
2.教具:实物模型、图片、黑板、彩色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实物模型或图片引出角的概念,让学生猜测并描述
这些角的特点。
2.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观察不同图形的角,并通过比较和讨论来
总结角的类型及特点。
3.练习:让学生互相比较身边物体间的角度,通过测量角度大小来检
验他们的判断是否准确。
4.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对物体位置关系有何影响,让他们
尝试用角度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角的重要性及应用。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角的概念和特点,能够运用角度大小来比较物体的位置关系,为今后更深入地学习角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步骤,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掌握所学知识。
下节课再继续深入学习角的相关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角的初步认识。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角,知道角的特征。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第11页的内容。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了角的定义、角的分类以及角的度量。
我们会通过观察各种角,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角,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以及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三角板、量角器、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角,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2.新课:我会利用三角板和量角器,向学生们展示角的概念,讲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实践操作:学生们分组合作,用量角器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进一步理解角的概念。
5.练习:我会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主要包括角的定义、角的分类以及角的度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找出生活中的各种角,并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的大小。
2.用纸折一折,做一个角,然后用量角器量一量你做的角的大小。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角的概念,以及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同时,我还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角,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角来理解角的概念,这是一个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过程,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和认识角。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角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角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教案:角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二章第四节“角的初步认识”。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能够辨别各种角,并能够用角的特征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含义,掌握角的特征,能够辨别各种角,并能够用角的特征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角的特征,能够辨别各种角。
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角的特征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直尺、三角板学具:练习本、直尺、三角板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各种角,如桌角、窗角等,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存在。
2. 角的概念:在黑板上画一个角,让学生观察角的特征,引导学生理解角的含义。
3. 角的分类:讲解锐角、直角、钝角的定义,让学生辨别各种角。
4. 角的测量:讲解如何用直尺和三角板来测量角的大小。
5. 角的应用:让学生用角的特征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门的角落会变暗。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直尺和三角板来测量教室里的各种角,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1. 角的含义2. 角的分类3. 角的测量4. 角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教室里的各种角,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2. 题目:辨别下列各种角:锐角、直角、钝角。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角的初步认识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辨别各种角,并能够用角的特征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但在角的测量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加强。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角,并用角的特征来解释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各种角,如桌角、窗角等。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角的存在,并激发他们对角的兴趣。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3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 认识角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
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认识角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角的概念和性质。
2.掌握角的度量单位。
3.能够识别角的类型。
4.能够绘制角的示意图。
二、教学重点:
1.角的概念和性质。
2.角的度量单位。
三、教学难点:
1.角的类型识别。
2.角的绘制。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板书、课件。
2.学生准备:课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
1.角的定义: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起点而形成的图形。
2.角的度量单位:角的度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3.角的类型识别:根据角的大小分为锐角、直角、钝角三种。
4.角的绘制:用尺子和直尺绘制角,注意起点和角度。
六、课堂练习:
1.绘制一个锐角、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
2.判断以下角的类型:45°、90°、120°。
七、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角的概念、度量单位以及类型的认识,通过绘制角来加深对角的理解。
八、作业布置:
1.完成课本上关于角的练习题。
2.复习今天学习的内容。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基本可以理解和掌握,但钝角的概念可能需要加强。
下节课可以多设置一些综合性的练习来提高学生对角概念的掌握程度。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掌握角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024年秋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初步认识角》优质课教学设计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初步认识角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唤起对角的已有认识【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找平面图形这一环节,让学生既复习了已有的相关知识,又为新课奠定了基础。
一、复习平面图形: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呈现教材第38页主题图。
(1)在图中你能找到哪些学过的平面图形呢?预设:大楼的窗户是长方形的,老师手中的三角尺是三角形的,操场上的球门框是长方形的(2)很好!大家都很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校园。
其实,校园里还藏着一种图形,你们瞧!(在主题图的钟面上、剪刀上、三角尺上、双杠上呈现色线,标示出角,并用课件呈现出来)(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其实,这里面还藏着很多的“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板书课题:认识角)学习任务一:活动探究,认识角的特征【设计意图】:在图形的认识中,通过视觉、触觉等感受其的特征是最重要的认识方式之一,学生可以在丰富的感受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指角的过程就是角的概念形成过程。
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通过寻找共性来提炼角的外显特征,在做角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一、活动1:认角1.找“角”,指一指1.出示教材情境图:剪刀、钟表、三角尺2.仔细观察,这些物品有角吗?它们的角在哪儿?谁上来指一指?2.抽取“角”,画一画(1)去除实物,抽象出数学中的角。
(2)仔细观察这三个角,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谁能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小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
(3)认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边顶点边3. 游戏: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2题改编二、活动2:做角1.学生尝试:用两个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一个活动角。
2.思考:角的两边张开的开口越大,角怎样变化?3.玩一玩:什么情况下角会变大,什么情况下角会变小?说一说你的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认识角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相关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八1 ——5 题。
角是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下一学段学习度量角的大小、角的分类的基础,同时也是今后学习几何图形的基础。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的情景图引入,通过观察,对角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
(二)核心能力
“认识角”这节课,通过观察、折叠、制作活动角、画角等多种实际操作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在有序、规范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等活动,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并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角。
2.借助折一折、活动角演示等操作活动,能正确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通过教师示范画角,学会用尺子画角的方法。
(四)学习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角的特征,学会用直尺画角。
(五)学习难点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
系。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找一找,生活中哪里有角。
(二)课堂设计
1. 导入(教师出示美丽校园的情境图)师:你在哪里发现了角?师:角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板书课题:认识角)
【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情境,发现角的身影,感知角就在我们的身边,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
同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2. 问题探究
(1)认识角(课件出示下图)师:这里有几件生活中的物品,(出示剪刀、钟表、三角尺)角就藏在它们身上。
课件出示:思考,讨论: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三个角的相同之处。
师总结:一个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师: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课本第
39 页做一做第1 题)
(2)创造角
①折角,感知角的特征师:圆形折纸上有角吗?(出示圆形折纸)活动1:让我们
动手折一个角吧!用你折的角碰碰手心,有什么感觉?(感受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边,有什么感觉?(感受角的边是直直的)请两位同学指一指,你折的角在哪里?师:这两位同学折的角大小一样吗?感受角是有大有小的。
(板书:角有大有小)
②拼活动角,感知角的大小和边的关系:
请你用纸条和图钉拼成一个角。
活动2:取出两根纸条和图钉,想办法,拼成一个角。
汇报:你怎样拼的?你拼成的角有什么特点?(这个角能活动,我们称之为活动角。
)师:让自己拼好的活动角动一动;让自己的活动角变的大一些,再大一些。
师:通过拉动角的两条边,你有什么发现?师:看,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活动角,(出示一个边很长的活动角),你能变出一个比这个角大的角吗?(学生展示)
师:要想知道哪个角大,哪个角小?有什么好办法?(叠合法)课件演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教师总结:我们利用手中的活动角,发现了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而与边的长短无关。
(3)画角师:我们研究了很多角,让我们来画一画美丽的角。
①老师示范画。
师:老师是怎样画出一个角的?
②学生和老师一起画。
③活动3:学生独立画,标出顶点和边。
(完成课本第39页做一做第2 题)
(4)巩固练习
①课本第43 页练习八第1 题,指一指哪里有角。
②课本第43 页练习八第2 题,判断哪些图形是角。
(说出理由)
③课本第43 页练习八第3 题,数出下面图形各有几个角。
(重点说出是哪几个角。
)
④课本第43 页练习八第4 题,观察扇子的打开过程,观察角有什么变化。
(总结说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
⑤课本第43 页练习八第5 题,在三角尺上各选一个角,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说出比较的方法,可以边演示边说明)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角的大小的表象,突破了难点,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
3. 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能用所学的知识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知道了角是有大有小的,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知道怎样画出一个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许多的角。
(三)课时作业
1 •下面各图中哪些是角?在()中画“V”,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
【答案】中间的是角。
【解析】考查目标1。
第一个没有顶点,第三个有一条边不是直的。
角有一
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注意第2 个图形还要标出顶点和边。
2.操作与发现。
①把剪刀慢慢打开,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可以看出:角变得越来越()。
②通过操作,我发现:角的大小和两条边()有关,和两
条边的()无关。
【答案】①大②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
关。
【解析】考查目标2。
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认真观察,发现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理解操作活动的内涵。
3. 比一比,填一填。
最大的角是(),最小的角是()。
【答案】最大的角是③,最小的角是①。
【解析】考查目标2。
本题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根据之前得到的结论:角的
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进行思考。
4.以下面的一条线为边画一个开口向上的角,标出顶点和边。
【解析】考查目标1、3。
注意:本题要求角的开口方向,还要求标出角的顶点和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