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合集下载

液氨的化学性质

液氨的化学性质

液氨的化学性质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

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广泛,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

氨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氢氧化铵的碱性溶液。

氨在20℃水中的溶解度为34%。

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而且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相当高。

为了促进对液氨危害和处置措施的了解,本文特介绍液氨的理化特性、中毒处置、泄漏处置和燃烧爆炸处置4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一、氨的理化性质分子式:NH3 气氨相对密度(空气=1):0.59分子量:17.04 液氨相对密度(水=1):0.7067(25℃) CAS编号:7664-41-7 自燃点:651.11℃熔点(℃):-77.7 爆炸极限:16%~25%沸点(℃):-33.4 1%水溶液PH值:11.7蒸气压:882kPa(20℃)二、中毒处置(一)毒性及中毒机理液氨人类经口TDLo:0.15 ml/kg 液氨人类吸入LCLo:5000 ppm/5m 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

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

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

(二)接触途径及中毒症状1.吸入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

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

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

(1)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

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2)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

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

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3)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

吸入高浓度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

2.皮肤和眼睛接触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

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

液氨使用与储存安全技术规范

液氨使用与储存安全技术规范

液氨安全技术规范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

液氨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铵根离子NH4+、氢氧根离子OH-,溶液呈碱性。

液氨多储于耐压钢瓶或钢槽中,且不能与乙醛、丙烯醛、硼等物质共存。

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很高。

一、理化性质1.1英文名:Ammonia1.2分子式:NH31.3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可由氮和氢直接合成而制得。

1.4熔点: -77.71.5沸点: -33.51.6相对密度(水=1):0.82/-79℃1.7相对密度(空气=1): 0.59711.8饱和蒸汽压(kPa):506.62/4.7℃1.9临界温度(℃): 132.41.10临界压力(MPa): 11.201.11燃烧热(kj/mol):无资料燃烧爆炸危险性:1.12燃烧性:易燃1.13建规火险分级:乙1.14闪点(℃):气体。

低于0℃下闪点不确定;有时难以点燃1.15自燃温度(℃):651℃1.16爆炸下限(V%):15.71.17爆炸上限(V%): 27.41.18水溶液pH值:11.71.19自燃点:651.11℃1.20爆炸极限:16%~25%1.21 CAS号:7664-41-71.22 RTECS号:B067500001.23 UN编号:1005(无水)1.24 危险货物编号:230031.25 IMDG规则页码:21041.26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1.27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氨。

1.28稳定性:稳定1.29禁忌物: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

1.30聚合危害:不能出现1.31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易被压缩,加压可形成清澈无色的液体。

液氨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液氨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操作
注意
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燃烧
爆炸
危险性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有毒、具有刺激性,在氧气中能燃烧分解。
引燃温度(℃) 651
闪点(℃)
最小点火能(mj) 无资料
爆炸下限(%) 15.7
爆炸上限(%) 27.4
最大爆炸压力(MPa) 0.580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液氨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标识
中文名
液氨
英文名 Liquefied
Liquid ammonia
危险性类别
第2.3类 有毒气体
分子式
NH3
分子量
17.03
CAS号
7664-41-7
危规号
23003
UN编号
1005
化学类别

理化
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流动液体,有特殊的刺激气味(臭),极易气化为气氨。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硝酸及亚硝酸盐、碘化物、溴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
氨气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应给湿化空气或输氧气。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5.2液氨的理化特性表

5.2液氨的理化特性表
液氨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中文名:氨(液化的,含氨>50%);液氨
危险货物编号:23003
英文名:Luquid ammonia; ammonia
UN编号:1005
分子式:NH3
分子量:17.03
CAS号:7664-61-7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刺激性恶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体。
熔点(℃)
-77.7
相对密度(水=1)
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2%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物
氧化氮、氨
建规火险分级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
储运条件
与泄漏处理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卤素(氟、氯、溴)、酸类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钢瓶或附件损坏。平时检查钢瓶漏气情况。搬运时穿戴全身防护服(橡皮手套、围裙、化学面罩)。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15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液氨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液氨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液氨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液氨是一种有毒、易燃、具有刺激性的气体。

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流动液体,有特殊的刺激气味(臭),极易气化为气氨。

液氨的分子式为NH3,分子量为17.03,CAS号为7664-41-7.液氨属于第2.3类有毒气体,危险性类别为Liquefied。

液氨的溶解性很强,易溶于水、乙醇、乙醚等物质。

它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硝酸及亚硝酸盐、碘化物、溴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

液氨的临界温度为132.5℃,临界压力为11.4MPa,熔点为-77.7℃,沸点为857℃(20℃)。

液氨的相对密度为0.59,气氨的相对密度为0.59.液氨的pH值为11.7.液氨具有易燃、有毒、具有刺激性的危险特性。

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液氨还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液氨的燃烧产物有氧化氮、氨等有害物质。

液氨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液氨滴入皮肤会造成冻伤和腐蚀,接触眼睛可使眼结膜水肿、角膜溃疡、虹膜炎、晶体混蚀甚至角膜穿孔。

急性中毒者会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呼吸窘迫综合征、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等危险情况。

因此,在使用液氨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如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等。

割存放。

钢瓶应垂直放置,固定稳定,避免碰撞和摩擦。

储存区域应设有明显的警示标识,禁止吸烟、明火和静电产生。

定期检查钢瓶的外观和阀门,确保无泄漏和损坏。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或报告有关部门。

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注意防止钢瓶受到外力撞击或挤压,以免瓶体破裂或气体泄漏。

运输车辆应配备消防器材,司机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储存区域应设有专门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和气体浓度不超标。

同时,要定期检查库房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钢瓶和气体的影响。

表- 液氨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 液氨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危险特性
爆炸性
可与氧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明火、高热或电火花易引发爆炸
毒性
吸入氨气会导致严重刺激和损伤呼吸道烧
环境影响
液氨泄漏会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对植物和水生生物造成伤害
泄露处理
发生泄漏时,应迅速远离泄漏源,通风良好的地方使用呼吸器,避免直接接触
表-液氨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物化性质
描述
化学式
NH<sub>3</sub>
分子量
17.03 g/mol
外观
无色气体,液态为无色透明液体
气味
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沸点
-33.34°C
凝固点
-77.7°C
密度
0.589 g/cm<sup>3</sup>
溶解性
容易溶于水和乙醇
pH值
稍弱酸性,约为11
主要用途
用作肥料、冰水制冷剂、清洗剂和制药等
相关法规和标准
国家危险化学品管理法规和涉及氨气的国际标准
防护措施
使用保护手套、面罩、护目镜和耐腐蚀性服装,避免直接接触液氨
以上是液氨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的简要介绍。液氨在工业和农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但使用时需要注意其危险性,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安全使用。

液氨的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置

液氨的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置

液氨的危险特性——健康损害
氨气浓度
人体生理反应
5-10ppm
鼻子可察觉臭味
40ppm
少数人眼部感受轻度刺激
100ppm
暴露数分钟引起眼部刺激
400ppm
引起喉头、上呼吸道严重刺激
700ppm
暴露30分钟以上引起眼部永久性伤害
1700ppm
三十分钟内致命
5000ppm
严重肺水肿,片刻可致命
(国家卫生标准为30mg/m3,即40ppm)
急救原则
应急处置
……
2
1 处置原则和依据
应急处置以人员安全为首要任务,当出 现危及人身安全的情形时,应迅速组织人员 撤离。
发生液氨泄漏时,处理的决策依据是检测的氨含量。
氨的检测所取气样要符合规定,取样化验人员要做好安 全防护,最少两人同行,检测的数据要及时向值长(主管人 员)报告,若取样化验人员感到不适或接到撤离的指令后, 应立即撤离。
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黏膜脱落, 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 吸入高浓度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 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
液氨的危险特性——环境污染
液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 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在空气中氨会氧化成为氮氧化物,氮氧化物会生 成酸雨。
液氨泄露应急处置
Emergency disposal of liquid ammonia leakage
2·液氨泄露应急处置
(1)液氨泄漏;
消除所有点火源(所有明火、火花或火 焰,使用防爆的通讯工具等);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采用关阀、堵漏 等措施,以切断泄漏源;
作业时所有设备应接地; 防止气体通过通风系统扩散或进入受限
空间; 喷雾状水溶解、稀释漏出气; 高浓度泄漏区,喷稀盐酸吸收; 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液氨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液氨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
爆炸极限(v%)
爆炸上限%(V/V):27.4
爆炸下限%(V/V):15.7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
氧化氮、氨。
稳定性
--
聚合危害
--
禁忌物
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液氨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标识
英文名:ammonia
分子式:NH3
分子量:17.03
危险货物编号:23003
UN编号:1005
RTECS号:--
IMDG规则页码:--
CAS号:7664-41-7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主要用途: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熔点(℃)
-77.7
相对密度(水=1)
美国TLVTN:OSHA 50ppm, 34 mg/m3
ACGIH 25ppm,17mg/m3
前苏联MAC:20
美国TLVWN:ACGIH 35ppm,24mg/m3
侵入途径
--
毒性:LD50:350mg/kg(大鼠经口)
LC50::无资料1390mg/m3,4小时(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表- 液氨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 液氨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 液氨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液氨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液氨,即液化的含氨量超过50%的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其分子式为NH3,分子量为17.03.液氨易溶于水、乙醇、乙醚,相对密度为0.82(水=1),熔点为-77.7℃,沸点为-33.5℃,饱和蒸气压为506.62/4.7℃。

液氨具有较强的毒性,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表现为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属于易燃物品,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特性。

液氨不能与乙醛、丙烯醛、硼、卤素、环氧乙烷、次氯酸、硝酸、汞、氯化银、硫、锑、双氧水等物质共存。

在储存和运输方面,液氨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皮肤接触后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后应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吸入后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液氨的储存和运输应注意遵守相关规定,禁止与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等物质共存,避免发生危险。

的地方。

避免水直接接触氯气,可使用干粉、二氧化碳等灭火剂。

在处理火灾时,应遵循现场情况和安全原则,不得盲目行动。

化学品的储存和搬运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

卤素和酸类应分开存放,以免发生意外反应。

液氨理化性质危险有害特性及应急防护措施

液氨理化性质危险有害特性及应急防护措施
毒性
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30前苏联MAC(mg/m3)20
美国TVL-TWA OSHA 50ppm,34 mg/m3;ACGIH 25ppm,17mg/m3
美国TLV-STEL ACGIH 35ppm,24mg/m3
急性毒性:LD50350mg/kg(大鼠经口)LC501390mg/m3,4小时(大鼠吸入)
贮运
包装标志:6,7 UN编号:1005包装分类:Ⅱ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储运条件:易燃、腐蚀性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间。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卤素(氟、氯、溴)、酸类等分开存放。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槽车运送时要灌装适量,不可超压超量运输。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和附件损坏。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中途不得停留。
个人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对人体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液氨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MSDS).doc

液氨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MSDS).doc

标识理化性质燃烧爆炸危险性液氨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中文名液英文名ammonia 危险性类别第 2.3类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CAS号 7664 -41-7 危规号23003UN编号1005化学类别氨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流动液体,有特殊的刺激气味(臭)。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硝临界温度 ( ℃ ) 临界压力 (MPa) 熔点 ( ℃) –77.7 燃烧热 (KJ/mol) 沸点 ( ℃ ) –33.5相对密度 ( 水= 1) ( 空气=饱和蒸气压 (KPa)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有毒、具有刺激性,在氧气中能燃烧分解。

引燃温度 ( ℃) 651闪点(℃)无意最小点火能(mj)无资爆炸下限 (%) 15.7爆炸上限(%)最大爆炸压力(MPa)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氮、氨。

消防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健康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危害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滴入皮肤,会冻伤和腐蚀。

接触眼睛可使眼结膜水肿,角膜溃疡、虹膜炎、晶体混蚀甚至角膜穿孔。

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 线征象符合支气管或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 线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

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急性毒性: LD50 350mg/kg( 大鼠经口 ) ,LC50 1390mg/m3,4 小时(大鼠吸入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液氨

液氨

液氨的性质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

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广泛,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

氨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氢氧化铵的碱性溶液。

氨在20℃水中的溶解度为34%。

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而且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相当高。

为了促进对液氨危害和处置措施的了解,本文特介绍液氨的理化特性、中毒处置、泄漏处置和燃烧爆炸处置4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一、氨的理化性质分子式:NH3 气氨相对密度(空气=1):0.59分子量:17.04 液氨相对密度(水=1):0.7067(25℃)CAS编号:7664-41-7 自燃点:651.11℃熔点(℃):-77.7 爆炸极限:16%~25%沸点(℃):-33.4 1%水溶液PH值:11.7蒸气压:882kPa(20℃)二、中毒处置(一)毒性及中毒机理液氨人类经口TDLo:0.15 ml/kg液氨人类吸入LCLo:5000 ppm/5m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

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

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

(二)接触途径及中毒症状1.吸入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

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

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

(1)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

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2)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

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

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3)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

吸入高浓度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

2.皮肤和眼睛接触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

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

液氨应急处理指南

液氨应急处理指南

液氨使用应急处理指南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

氨气是二、三类有毒气体,氨气易燃、易爆,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制冷剂,广泛应用与工农业生产,液氨在生产、使用和运输过程中事故发生率相当高。

为了促进对液氨危害和处置措施的了解,重点介绍液氨的理化特性、中毒处置、泄漏处置和燃烧爆炸处置4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一、氨的理化性质分子式:NH3 气氨相对密度(空气=1):0.59分子量:17.04 液氨相对密度(水=1):0.7067(25℃)CAS编号:7664-41-7 自燃点:651.11℃熔点(℃):-77.7 爆炸极限:16%~25%沸点(℃):-33.4 1%水溶液PH值:11.7蒸气压:882kPa(20℃)二、中毒处置(一)毒性及中毒机理液氨人类经口TDLo:0.15 ml/kg液氨人类吸入LCLo:5000 ppm/5m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

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

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

(二)接触途径及中毒病症1.吸入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

氨的刺激性是可*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

但由于嗅觉疲乏,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觉察。

1)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

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2)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碎、阀门爆裂等造成。

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

其病症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3)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

吸入高浓度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

2.皮肤和眼睛接触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

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

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并能发生咖啡样着色。

被腐蚀部位呈胶状并发软,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

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强刺激性,可引起疼痛和烧伤,导致明显的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角膜混浊和虹膜发炎。

液氨的化学特性及处(三篇)

液氨的化学特性及处(三篇)

液氨的化学特性及处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

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广泛,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

氨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氢氧化铵的碱性溶液。

氨在20℃水中的溶解度为34%。

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而且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相当高。

为了促进对液氨危害和处置措施的了解,本文特介绍液氨的理化特性、中毒处置、泄漏处置和燃烧爆炸处置4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一、氨的理化性质分子式:NH3气氨相对密度(空气=1):0.59分子量:17.04液氨相对密度(水=1):0.7067(25℃)CAS编号:7664-41-7自燃点:651.11℃熔点(℃):-77.7爆炸极限:16%~25%沸点(℃):-33.41%水溶液PH值:11.7蒸气压:882kPa(20℃)二、中毒处置(一)毒性及中毒机理液氨人类经口TDLo:0.15ml/kg液氨人类吸入LCLo:5000ppm/5m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

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

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

(二)接触途径及中毒症状1.吸入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

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

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

(1)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

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2)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

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

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3)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

吸入高浓度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

2.皮肤和眼睛接触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

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

液氨应急处理指南

液氨应急处理指南

液氨使用应急处理指南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

氨气是二、三类有毒气体,氨气易燃、易爆,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制冷剂,广泛应用与工农业生产,液氨在生产、使用和运输过程中事故发生率相当高。

为了促进对液氨危害和处置措施的了解,重点介绍液氨的理化特性、中毒处置、泄漏处置和燃烧爆炸处置4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一、氨的理化性质分子式:NH3 气氨相对密度(空气=1):0.59分子量:17.04 液氨相对密度(水=1):0.7067(25℃) CAS编号:7664-41-7 自燃点:651.11℃熔点(℃):-77.7 爆炸极限:16%~25%沸点(℃):-33.4 1%水溶液PH值:11.7蒸气压:882kPa(20℃)二、中毒处置(一)毒性及中毒机理液氨人类经口TDLo:0.15 ml/kg液氨人类吸入LCLo:5000 ppm/5m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

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

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

(二)接触途径及中毒症状1.吸入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

氨的刺激性是可*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

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

1)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

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2)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

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

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3)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

吸入高浓度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

2.皮肤和眼睛接触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

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

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并能发生咖啡样着色。

被腐蚀部位呈胶状并发软,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

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强刺激性,可引起疼痛和烧伤,导致明显的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角膜混浊和虹膜发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燃烧性易燃燃烧Fra bibliotek解物氧化氮、氨
闪点(℃)
/
爆炸上限(v%)
27.4
引燃温度(℃)
651
爆炸下限(v%)
15.7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
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
危险。不能与下列物质共存:乙醛、丙烯醛、硼、卤素、环氧乙烷、次氯酸、
硝酸、汞、氯化银、硫、锑、双氧水等。
建规火险分级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
储运条件
与泄漏处理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应与卤素(氟、氯、溴)、酸类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钢瓶或附件
损坏。平时检查钢瓶漏气情况。搬运时穿戴全身防护服(橡皮手套、围裙、化
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
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液氨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中文名:氨[液化的,含氨>50%];液氨
危险化学品序列号:2
英文名:Luquid ammonia;ammonia
UN编号:1005
分子式:NH3
分子量:17.03
CAS号:7664-61-7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熔点(℃)
-77.7
相对密度(水=1)
0.82
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
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
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
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
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
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
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储罐
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
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
相对密度(空气=1)
0.6
沸点(℃)
-33.5
饱和蒸气压(kPa)
506.62/4.7℃
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接触限值
3
PC-STEL:30mg/m
侵入途径
吸入。
毒性
3
LD50:350mg/kg(大鼠经口);LC50:1390mg/m,4小时,(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急性中毒:轻度者出
学面罩)。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
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
卡牢,防止滚动。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
隔离15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
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