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改造
建国初期一场卓有成效的思想改造运动-知识分子参加土地改革述评
第一, 通过这一特殊的实践形式 , 知识分子提高
了认 识水 平 , 对马 克 思 主义 的 阶级 观 点有 了进 一 步
的认 识 。
阶 级观 点 是 马 克思 主义 的基本 观 点 , 从 旧 中 是
造 自己 的道 路 ”3。 14 L J 9 9年 l 2月 3 0日, 中央 教 育
知识 分子参加 土地 改革运 动 与党
的知 识 分 子政 策
知 识 分 子 参 加 土 地 改 革 , 从 北 京 开 始 的 是 14 9 9年夏天京郊 农 村 即将 实行 土地 改革 , 中央 美 术 学 院 的师生认 为 , 这是 一个 难 得 的学 习机 会 1 2月
改革。
知识分子参加土地 改革 , 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是一致 的。对 知识 分 子进 行 思 想 改造 , 使他 们更 好 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 是 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 , 已经确立的政策。14 年 就 98
7月 3日, 中共 中央 同时 发 出两 个 文件 , 明确 指 出 :
吴 小 妮
( 烟台大学 杜科部 . 山东 烟台 24 0 ) 60 5
内容提要: 15 年到 15 年秋冬 , 从 90 91 全国数十万知识分子参加 了土地改革, 这是建 国后 中国共产党对
知识 分子一 系列 改造运 动 中最 为成功 的一 次 。广大知识 分 子在 土地 改革 中获得 了马 克 思主 义 的阶级 观 点 、
赴京郊参加土改 , 随后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 燕京大 学 以及 中央 戏剧学 院 的师 生积 极 响应 , 15 到 90年 2 月 中旬 , 80 共 0 余人参 加了京郊 的土地改革。他们 共分成 6 个工作队, 5 分布在京郊 8 区, 个 利用寒假 工作 近两 个月 , 协助 完 成 了 10多 个 行 政村 的土地 0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探析
知识分子是科学文化知识的载体 , 它肩负着“ 道 、 传 授业 、 解 民疾苦 、青年的未来和 国家建设 。他们既痛恨 国民党 的腐败无 惑” 的重大 使命 ; 知识分子更是社会 的 良心 , 对社会 负有义不 容 能 , 又对共产党及其新政权存有 怀疑和陌生感 , 对急剧变化 的社 辞的责任 。 历史 的车轮每 向前迈进 一步 , 都少不了知识分子的推 会环境不适应。于是 , 他们在政治上采 取超然态度 。 动作用 。在我党历史上 , 知识分子 的思想 改造 , 是在特定 的历 史 最后 , 理论 与实践相分 离的教 条主义趋 向。 一些搞学术 的学 条件下党的知识分 子政策 的体现 。 国解放后 , 全 我党包下 了从 旧 者 , 国后仍抱着纯学 术观点 , 建 为研究而研 究 , 未能考虑到新 中 社会过来的全部知识分子 , 制订 了团结 、 教育 、 改造 的政 策 , 对知 国 的 迫 切需 要 。 识分子发动了大规模 的思想 改造 运动。本文所谈及的重点就是 这说 明 , 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 , 从 在立 场和世界观方面基
缚着建 国初期知识分子 自身的发展 ,也严重地阻碍 了新 中国的
建设进程 。
一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现状
_l l
g
知识分子并不是一个独立的 阶级 ,而是依 附于社会 上某 一 阶级 的一个社会阶层 。 旧中国是一个科学文化 比较落后的 国家 ,
Hale Waihona Puke 二 结、 造 教育、0≮墨
CANGS ANG
建 国初期 分 子思想改造运 动探 析 知识
葛素华 摘 要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 动是建 国初期发生在思想文化领域 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 它在 中国共产党 的知识分子政 策 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文章通过简要 回顾 与分析这场思想改造运 动, 对其功过得失给予 了客观理性 的评价。 关键词 建 国初期 知识分 子 思想 改造运动
大学之道建国初期大学-群体的改造-思想的归一
近日,温家宝总理与来自科教文卫体各界的10位代表会谈,听取他们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
温总理说:“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
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学。
大学必须有办学自主权。
”从高居庙堂的士大夫到山水间放浪形骸的隐逸者,从勇攀高峰的科技精英到为民请命的思想者,在中国,知识分子从来就不是一个独立的阶层。
1949年之后,曾经依附于大学的知识分子,不仅接受新政府的思想改造,而且在一轮院系调整中,一轮轮的反省中,他们的身份也发生了改变,他们变成了臭老九。
大学教育也处在停滞的状态中。
在反知识的年代里,大学也成了反知识的工具,这让今天空喊着大师何时到来的声音总显得苍白,因为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像温总理所说的那样,重塑大学的理念,比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比如“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等等……洗澡:建国初教师的思想改造建国后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认定的艰辛历程这里所说的建国初期,是指党史上通常所说的前七年,即1949至1956年。
在这一时期,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认定存在着两重性,即一方面认为知识分子属于工人阶级或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从世界观问题出发认为其是资产阶级的。
这种认识的两重性,有时交织在一起,有时则是某一方面占据了明显的主导地位。
马寅初的积极:北大成了建国初思想改造运动的策源地:1951年6月1日,马寅初走马上任北京大学校长。
上任伊始,他就率先在北京大学开展了“暑期学习会”,组织职员进行了为期40天的集中学习。
学习方法是听报告、读文件、联系本人思想和学校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8月1日,他披露了组织这次学习的初衷:“这次学习是为诸位的好处,也是为学校的好处,中国的好处。
季羡林:建国初我背负着沉重的“原罪”十字架:季羡林:我处处自惭形秽。
我当时最羡慕、最崇拜的是三种人:老干部、解放军和工人阶级。
对我来说,他们的形象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
简论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改造运动
简论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改造运动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知识分子改造思想的主观要求以及领导的个人因素等原因,积极进行理论探索,逐渐摸索出对于知识分子阶层群体的改造之路。
本文就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始末展开研究,并探求其经验教训,重新审视知识分子在新时期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标签: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改造;中国共产党1951年秋~1952年秋在中国开展的知识分子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运动(史称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这次运动虽不及50年代中期思想大批判以后后来的双百方针、反右派运动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随之而来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带来的冲击更是让人们无暇去了解这次运动的本身,但是1951年的秋天,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展开,确实给中国大地刮起了一阵狂风,这阵风给中国知识分子带来的影响确实广泛而深远的。
一、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改造的原因1. 知识分子改造思想的主观因素随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蒋介石集团不得人心。
共产党依靠人民的力量将政权紧紧的握在手中,抗战以来,共产党人留给人民的是实事求是、拥军爱民。
经过三次战役,共产党已经在人民心中成为一个进步的象征。
与此同时,知识分子的自动接受改造的心理对这场思想解放改造运动起到了广泛而深远的作用,知识分子的罪恶意识是这场改造运动的心理基础,他们当中有的崇尚欧美的自由主义思想,有的是反对暴力的改良派,知识分子的负罪感油然而生。
2.巩固政权、发展经济迫切要求“四面八方,不要四处出击”这是毛泽东同志为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极力恢复和发展经济提出的口号。
他说: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进攻面太宽,走得太远,搞得太紧张,十分不利。
应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缓和一切可以缓和的地方,不要“四面出击”,一定要坚持“四面八方”。
①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那时候的中共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政治巩固和经济工作中来。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研究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研究(1949~1952)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上升为执政党,面对知识分子群体中大多数人尚未树立无产阶级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不熟悉,言行中时常暴露出资产阶级意识和思想,为了进一步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帮助他们转变旧的阶级立场,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关键词]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注意到知识分子群体中大多数人尚未树立无产阶级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熟悉,言行中时常暴露出资产阶级意识和思想,因此必须对知识分子进行改造,特别是思想领域的改造,帮助他们转变旧的阶级立场,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因此,一场针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势在必行。
一、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原因任何一场政治运动的发生都不是随意的,其背后必然会隐藏有复杂而深刻的背景和原因。
1951~1952年的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就是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互动作用下发生的。
1.确立马列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巩固政权的需要“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1]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将成为新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思想。
但是旧的剥削阶级虽然消灭了,但其思想意识并不会马上随着其消亡而消亡,这种反动落后思想势必还将在一定时段内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因此,马克思主义不会自动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还必须与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做坚决的斗争,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新中国的成立后,中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执政党,工人农民变为国家的主人。
在意识形态领域,除了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的马列主义思想以外,各种属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范畴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帝国主义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残余同时共存。
略论建国初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方法”是对人民使用的改造办法 , , 人民是什么? 解
放前夕毛泽东把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划进 了人 民的范畴 ,】7 l15 此说 法知识分 子 自然是 属 440照
于人 民。鉴于此 , 国初共 产党 对知识分子 改造采 建 取温和 主义方 针 。时任教 育部 副部 长的钱俊瑞说 ,
作者简介 : 欧德 良(96一 ) 男 , 南辰 溪人 , 17 , 湖 河池学 院讲 师 , 华东师范大学历 史系博士生 。
4 5
“ 反右运 动 ” 这是 双方都 未 曾料 想 的结果 。时 过 , 境 迁 ,今天人 们评 价思 想改 造运 动 , 偏激 观点 倾 向于否定 , 折衷评 价 则毁 誉 各半 。那 么建 国初思 想 改造运动 能够 发生 的真 实 原 因是什 么? 以及 它
自我改造的 自 觉性 。到了 15 年初 ,谭平 山还 92
说 ,我们 今天 进行 思想 改造 , 先是 要 自觉 自愿 “ 首
思想虽然是合法的, 但是却是错误的……” j "3 。
如 此说 来 , 在大 规 模思 想 改造 运动 开展之 前 , 知 识分 子 已未 雨 绸缪 ,而 中 国共产 党更 是信 心百
又 为什 么以那样 的方 式发 生 呢 ?
一
了” 加 国家机器真正现代化之前 , 。¨】 在 8 经济现代
化的努力未 能取得 成功 , 也是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建 这
立之 后相 当长的一段 时 间内 , 直对帝 国主义耿耿 一
于怀 的一大原 因 。 直到 中华人 民共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 即从前
V0.31 1 No 5 . Oc. t201 0
・博 士 ( ) 坛 ・ 生 论
略论建 国初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第五讲建国初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讲义
• 2、对大的社会变动不适应,有失落感。如 吴密,在武汉解放前夕,大家兴高采烈地 迎解放,55岁的武汉大学中文系主任吴密 却在学校公告栏贴出一张用毛笔正楷的小 字书写的告别信,大意立自己既不满国民 党的腐败与独裁,又因年老不能经受大的 社会变革,因此决意西入巴蜀从一位禅师 剃度为僧。后因高僧认为他“俗缘未了”, 不允入空门,只好入西南师范学院任教。
• 3、对党的方针不理解,看不惯。历史学家 白寿彝曾经认为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岂不是没有民族自尊心吗?”50年代初 期,政治氛围浓烈,很多以“只问学术、 不问政治”安身立命的学者,不免发生诸 多的看不惯。陈寅恪当时曾有诗一首:八 股文章试贴诗,遵朱颂圣有成规。白头学 究心私喜,眉样当年又入时。”诗中嘲笑 当年的八股文现在又入时了。
• 二、建国初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 • 建国初期的知识分群,主要分为两类,即 来自解放区的知识分子和从旧社会过来的 知识分子,包括各类专家、学者、教授等。 前者由于长期受党的教育,政治思想已焕 然一新,当然,他们也有不断改造自己的 问题;后者是知识分子队伍中最主要的组 成部分,知识分子问题突出表现为他们的 问题,所谓改造,主要是针对这一群而言。
• 10月26日王实味交给党组织一个书面检查, 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是严重的,他检讨自 己错误的根源在于“有浓厚虚无主义倾 向”,“小资产阶级病态的忧郁性”和 “极端顽强的自以为是”,并且说自己 “神经确实有些异状”。他要求把开队党 籍改为“停止党籍半年”,“保证今后一 定会改造自己成为一个较好的党员”,也 希望组织上帮助他“能够早日恢复党籍”。
• 中央研究院在3月18日召开了全院整风动员 大会,李维汉讲了整风学习和检查工作在 中央研究院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几点意见。 王实味对李维汉的意见带头反对。他认为 整风就是要整领导人。提出:“我们的眼 光不应只看到本院,更应该注意全延安以 至全党”。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取得的成绩和教训建国初期为了适应新时代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党所进行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通过和平改造的方式,是处以新旧交替时期的知识分子迅速的转变了立场,消除了思想混乱同时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国家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建国初期对于知识分子“包下来”的方针体现了一个成熟的执政党的宽容与大度。
随着国家各方面工作的步入正轨,知识分子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改造逐步展开,其形式足以共产党特有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一贯作风为“蓝本”,由自愿、自发到政府引导和组织,基本达到了“团结,教育、改造”的日标,没有出现大的震动和损失,是成功的。
但是,在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改造过程有了一些偏离,给我们流下了深刻的教训。
首先,是在思想改造过程中出现了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为了批判而批判。
比如,在思想改造运动中,对教育界和文艺界的许多人员思想观点的一些无中生有的批判,就是属于这类错误的做法.其次,过多的采取了政治斗争的形式,有时甚至庸俗的理解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并运用到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过程中。
比如,在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和对以陶行知为代表的“生活教育”思想的批判中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再次,在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斗争中采取了一些过火的形式。
如学生批评老师的“热情”帮助改造运动、不顾个人“尊严”的大会检讨等都严重伤害了知识分子的个人情感。
打击了他们原有的建设祖国的积极性。
最后,为了追求思想改造结果的统一性,在执行过程当中,使得广大的知识分予从思想上“服从”了政治需要,知识分子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都受到了抑制和扭曲,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精神和批判社会的意识日益衰减,这就影响了中国日后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进而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
总之,建国初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它既有值得肯定的方面,也存在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
客观地研究和评价这一历史事件,无疑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以史为鉴的现实意义.。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与思想改造运动
多人还有 留洋经历 , 这使他们意识到确有必要改造 自 身原有的资产 阶级思想 , 从而心甘情愿地参与到马 列 主义的学习中去 , 投身改造运动 的态度相当积极。 周一 良即称 ,从政治上讲 , “ 我开始既悔且恨 , 悔的是
[ 收稿 日期 ] 0 9 0 一 1 20 — 9 O [ 作者简介 ] 张少鹏 (9 1 , , 1 7 一)男 湖北京 山人 , 中南财经 政法大学马克思 主义学 院讲师 , 历史学博士 。
震撼 , 些人 还感 到不满 。 成这种局 面的主要 原 因在 于 : 有 造 第一 , 党的一 些政 策 失误 及其 某些党 员的工作 方法与 作风 简单粗暴 ; 第二 , 党的 某些具体做 法不 满及 对传 统理念 的 坚持 ; 对 第三 , 因思想改造 中所 出现 的权益 斗争而
对运动 产生不满 ; 第四 , 因思想改造的形式主 义化 而对运动本 身颇表怀疑 。
M a ,01 y2 0
第3 7卷 第 3 期
V0- 7 No3 l . 3
建 国初期知识分子与思想改造运动
张 少 鹏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湖北 武汉 4 0 7 ) 30 4 [ 摘 要 ]建 国伊始 , 中共发 起一 系列思想改造运 动 , 目的就是要在 思 想文化领域迅 速建 立马列 主义的话语
[ 关键词 ]建国初 期 ; 知识分子 ;思想改造运动
[ 中图分 类号 ]K 7 [ 2 文献标 志码 ] A
[ 文章编号 ]10 — 7 9 2 1 )3 0 5 — 7 0 1 4 9 (0 0 0 — 0 7 0
建国初期 , 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运动 , 包括土地改革 、 抗美援朝 、 镇压反革命 、 三反 ” “ “ 、五反” 、 批判《 武训传》 思想改造 、 、 批判俞平伯 、 批判胡适及批判“ 胡风反革命集 团” 就知识分子而言 , 等。 直接与 其相关 的主要是批判《 武训传》 及其后的一系列思想改造运动 , 但此前 的一系列运动他们无不参与其问。 可以说 , 中共在建 国初期发动的一系列运动都间接或直接含有改造知识分子思想 , 在思想文化领域迅速 建立 马列 主义 话语 主 导权 的 旨意 。对此 ,学界 的研 究 多 集 中在 中 国共产 党 改 造 知识 分 子思 想 的政策 方 面, 至于 14 年至 15 年间知识分子对共产党所发动的系列思想改造运动的回应之研究至今仍不多见。 99 96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整合的三大方略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整合的三大方略[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要通过建立全国范围的党政组织网络,进行组织渗透;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实现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了解和认同;正确处理经济关系,实现各种经济利益关系协调发展三大方略对中国社会进行有效整合。
这种整合不仅使我国在较短时间实现了社会团结稳定,而且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组织渗透;马克思主义教育;利益关系协调[一、建立全国范围的党政组织网络,进行全方位的党政组织渗透1. 建立全国性的政权组织机构。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是我国全国性政权组织机构建立的标志。
随后,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我国逐步建立起各大行政区(行政委员会)辖省、直辖市;省辖行政公署;行政公署辖县;县辖区;区辖乡;乡辖村的一个由中央、地方与基层组成的金字塔式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组织体系,并设置了警察、法庭、监狱等相应机构。
权力集中在中央,地方和基层政权是中央政府的纵向延伸。
这个强有力的、统一的、代表人民的政权的建立,结束了我国社会四分五裂的状态,对整个社会整合起了关键性作用。
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许多地方革命秩序尚未稳定,因此,部分政权建设采取了军事管制的形式,在城市接受工作完成后,人民政府开始接替军管会,行使自己的职权。
2.政府权力向乡、村等基层组织延伸。
在农村,党通过土改,清除了农村中的绅士阶层和宗族势力,扫除了政府权力向基层组织渗透的障碍,在各地普遍建立起乡(行政村)政权。
按1952年9月全国乡村人口50319万人计算,平均一乡为1770人,与1947年一乡3186—7965人左右计算,乡(行政村)政权明显向基层下沉,政府在乡村中的权威和组织动员能力空前提高。
在城市,主要成立了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
街道办事处的任务是组织发动辖区居民,推动和贯彻党的中心工作和其他组织工作。
居民委员会虽然属于居民自治组织,但实质上成为政府派出机构的一个具有准政府功能、职能杂多的下级行政化组织。
试论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原因
试论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原因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的政治文化运动,它的发生有着深刻的背景和历史原因,绝不是偶然的。
国际上,冷战时期美苏的对华政策深刻影响着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
而建国初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是毛泽东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政策延续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同时,这一运动的开展既有为适应建国初期经济、文化发展要求而需要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的客观原因,也有知识分子自身愿意并要求思想改造的主观因素。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政治运动,包括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运动等等。
就知识分子而言,主要是建国初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是建国初期思想文化领域中的重要事件,它促进了广大知识分子以新的精神面貌积极投入新中国的建设,对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和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显然,这一政治运动的发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它的背后隐藏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而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的主要目的则是希望广大知识分子能够深入的了解革命,了解共产党,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跟上时代的要求,为发展新中国的发展贡献他们的知识和才智。
一、建国初期美苏的对华政策是影响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国际因素新中国建立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马歇尔计划”出台,标志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主的帝国主义阵营互相对峙的冷战局面形成。
于是,国际上出现了两大阵营、两大意识形态对立的局面。
战后,针对苏美对华的不同政策,新中国在外交上做出了向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这一外交政策也包括意识形态取向的一边倒。
这一单一的意识形态取向成为影响中国共产党内政外交政策的关键因素,也影响了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苏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国力得到了加强。
建国初期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建国初期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历史必然性夏杏珍如何看待建国初期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一直以来众说纷纭。
今天我们把这一运动放在新中国成立的大历史背景下来认识和分析,就能看到其价值和历史的必然性。
一、思想改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情况是极其复杂的,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
一方面,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已经成为主要任务;另一方面,还有繁重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革命尚待进行。
整个社会处于全面转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呈现思想多元化,价值观念混乱,“新”“旧”两种文化面貌之间的边界并不十分明晰。
当时,中国知识分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来自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以及军队中的知识分子。
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参加了革命,通常称他们为革命知识分子。
这部分人人数相对较少,新中国成立后都成为各级党政机关的领导人。
二是解放战争中接收的国民党留下来的大量宣传、教育机构,各类学校、厂矿企业和各种文化艺术团体中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医生等等。
他们是建国初期知识分子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知识分子问题主要是就他们而言的。
三是当时大学还没有毕业的青年学生。
后两部分人中也有一定数量的人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分子,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参加过1946年的抗暴斗争和反饥饿、反内战、反独裁运动的知识分子。
但建国初期知识分子队伍的主要成分,是从国统区过来的旧知识分子。
他们大多有留学欧美的教育背景,并长期生活和工作在旧社会,不可避免地带着一些与新社会、新政权格格不入的旧习惯和旧思想;有美国情结的大学教授们,虽然极度不满于腐败的国民党政府以及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但仍对美国的民主充满着幻想,希望借助美国的帮助来实现中国的民主;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表示怀疑,对共和国、共产党、人民政府存在偏见和疑虑,甚至于想在国共两党之外能产生一种新的力量以稳定中国的政局。
第五讲 建国初知识分子思想改造
• 全国教育界:1951年11月30日,《关于在 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工作的指 示》 • 文艺界 ,1951年11月《关于在文学艺术界 开展整风学习的指示》 • 整个知识界 1952年1月5日 《关于开展各界 人士思想改造的学习运动的决定》
• 目的:号召知识分子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 东思想,肃清资产阶级思想,树立为人民 服务的观念,以及克、确立工人阶级在政 治上、思想上处于领导地位的观念
• 针对这个情况,马寅初等校领导认为有必 要在全校教职员中统一思想,于是利用暑 期组织教职员进行了40多天的政治学习。 暑期学习效果明显,人们精神面貌和工作 效率都有改善,这使马寅初等人深受启发, 又进一步倡议在全校教职员中开展一次政 治学习运动。
• 9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召开政府委员会议, 会后,马寅初向周恩来汇报了北大政治学 习的情况。当马寅初谈到可以北大为试点, 如果效果好,这个运动还可普遍推广时, 周恩来对此表示肯定,并嘱马将意见写成 书面材料上报。
• 不少知识分子,以“超阶级”、“超政治” 的观点自居,认为“国民党时教书,日本 人来了我教书,共产党来了我还是教书”, 好像政治与己无关。很多人对新中国的变 化持怀疑、观望态度。
• 三、建国后党建立起对知识分子的使用 • 七届三中全会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以 “不要四面出击”为指导方针,使“知识 分子的绝大多数不反对我们”。 • 1、仿效苏联模式,向知识分子支付工资, 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承担责任 • 2、对知识分子思想意识进行改造:创办军 政大学、革命大学
• 自 10 月 23 日开始,《人民日报》、《光明 日报》、《天津日报》、《进步日报》开 辟专栏,陆续刊登一些知名学者的检讨文 章,这些文章起了示范带头作用,批评与 自我批评在知识分子中间迅速展开。
中国建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
中国建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中国建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的创立时期。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中国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对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知识分子与革命中国建国时期,知识分子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参与革命,为摧毁封建军阀统治,推翻帝国主义的侵略而奋斗。
不少知识分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革命的重要骨干。
在建国初期,知识分子还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和运动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各种群众运动,推动社会主义革命,而知识分子则成为这些组织和运动的核心力量。
他们组织起来,积极传播党的主张和政策,引导群众的思想认识。
二、知识分子与文化建设中国建国时期,文化建设被视为国家建设的重要方面。
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以他们的学识和才华为国家的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参与了新中国的文化改革和文艺建设,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在文化建设中积极探索,形成了许多重要成果。
例如,在文学方面,他们提倡现实主义文学,以真实反映社会的面貌和人民的生活。
在艺术方面,他们努力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元素,创造出了许多融合现代与传统的优秀作品。
在学术研究方面,他们以严谨的态度致力于各个领域的研究,推动了中国学术界的发展。
三、知识分子与教育事业知识分子对于教育事业的贡献是无法忽视的。
在中国建国时期,国家积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而知识分子则为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们投身于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培养人才踏实而辛勤地工作着。
知识分子不仅致力于学校教育,还积极参与社会教育的发展。
他们在各级各类机构中担任教学工作,为广大劳动人民提供了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
同时,他们也作为领导干部和专家顾问,为制定教育政策和改革方案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四、知识分子与国际交流中国建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也积极参与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建国时期的知识分子
中国建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中国建国时期的知识分子是指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积极参与国家事务并为国家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的一群学者和知识精英。
他们具有高度学识和崇高理想,并以独立思考和实际行动引领时代潮流。
一、积极投身政治实践中国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纷纷选择了投身政治实践,希望能够为国家的建设发挥自己的才能。
他们积极参与到党和国家机构的建设工作中,担任要职,为实现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以邓小平为例,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缔造者之一,他在国家决策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邓小平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推动了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为中国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献身教育事业知识分子在中国建国时期还积极从事教育工作,致力于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国家的建设培养合格的人力资源。
他们建立了一大批高校和研究机构,积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例如,中国科学院成立于1949年,为中国科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建国初期,中国科学院积极培养科学家和科研人员,为国家的科技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同样,各类大学、中小学的教师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为培养优秀的人才付出了辛勤努力。
三、提倡科学精神中国建国时期的知识分子提倡科学精神,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他们推崇实证主义,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例如,中国的核科学家裘仁显,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倡导科学原则,坚持科学的研究方法,为中国的核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四、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国建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以艰苦奋斗的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在困难和艰险面前不屈不挠,为国家的发展默默奉献。
例如,中国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了杂交水稻的研究,研究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超级杂交水稻。
他的杂交水稻使中国人民摆脱了粮食危机,为中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五、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建国时期的知识分子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他们努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关于建国初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作者: 郑应洽
出版物刊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72-78页
主题词: 知识分子政策;思想影响;基本问题;思想问题;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文化教育事业;
教育制度;世界观;教育方法;思想比较
摘要: <正> 知识分子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中必须处理好的一个基本问题。
几十年来,我们党在这个问题上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走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路。
全面检讨党在处理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历程,分析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对于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做好知识分子工作,无疑大有裨益。
本文不打算全面评论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功过是非,只就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进行初步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崔晓麟:《重塑与思 考——1951年前后高校知 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研 究》,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5年版。 目前关于这一问题进行 专题研究的为数不多的具 体详实的学术专著
五、主要学术争论
1.关于思想改造运动原因和目的 主流观点: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是党、政府与知识分子双方互动的结果
分析了建国初期的国际国内环境。国际方面,在共产党胜局已定之时,美国发表白皮书宣称要扶植 中国的第三种政治力量来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国内方面,彻底清除欧美文化影响、进行
四、研究成果 1.高质量的经典文献突出
2.内容新颖的最新成果
文献 党领导知识分子思想改造 的历史回顾与现实启谕 作者 陈朋举 来源 日期 重要观点 关注在整个运动发起、推进、嬗变过程中所 突显出党领导知识分子工作的步骤方法和传 统习惯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 2015/03 学院学报
建国初期对知识分子思想 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阶段。以周恩来的报告为标志,开始思想改造运动, 第二阶段:1952年月——1952年5月,批评与自我批评 阶段 第三阶段:1952年5——6月,组织清理阶段 2.四阶段说:多一个1952年6——9月 全国院系调整
3、评价得失
不少成果对于运动得失的评价大都比较简略,认 为思想改造运动的积极方面是知识分子肃清了帝国主 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思想意识,确立了马 克思主义在新中国教育中的指导地位,树立了为新中 国为工农服务的意识。消极方面则一笔带过,通常的 说法是由于要求过急过高,方法粗暴,出现一些过激 的做法,伤害了知识分子的感情。
近10年来建国以来知识分子改造运动 研究综述
马中化 李潇翔
研究综述
运动概述
第二章
研究热点
研究趋势
目录
第四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研究成果
研究争论
第五章
第六章
研究缺陷
一、“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改造运动”概述
1951年秋至1952年秋,北京大学发起的 教职员政治学习经由党和政府积极推动, 从北京、天津的20所高校推广到全国高校 和中小学校,并逐步从教育界扩展到文艺、 科技、民主党派、政府机关、人民团体、 工商、宗教等社会各界知识分子,历经政 治理论学习、批评和自我批评到组织清理 几个阶段,史称“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 动”。
近年来,在对运动进行充分肯定的基础上,不少研 究者从社会心理、文化建设等方面在更深层面进行了 探讨。
如:葛玲、满永:《洗澡运动与知识分子政治认同 的合法化重构——对建国初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政治意 义的解读》;胡文辉:《不要把“学院知识分子”当 天敌》
六、研究缺陷 1.研究“冷热不均”
2006年以来,相关的论著和论文不断问世,学者
谢谢!
的研究触角伸到了该领域的方方面面。尽管如此, 关于这个领域的研究还是存在了各种各样的不足, 其中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便是在研究中出现的“冷热 不均”现象,一些热点问题被过分爆炒(如50年代初
中期的几次思想大批判以及后来的双百方针、反右
运动等等),而另外一些很重要的事件并未予以充 分的重视。
2、有影响力的经典专著少
南京师范大学: 1.高均英.论建国初期高校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现实启 示, 福建党史月刊,2009-04-23 2.李刚.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的心态,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2007-07-15 3.仲远风.建国初期在知识分子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 论观察,2013-09-20
3、涉及的学科越来越广泛。
但是中共党史比重占24%、马克思主义 理论5%。其中近10年来,中共党史相关论 文378篇,马克思主义理论方向仅有73篇。 (数据来源:知网)。 其中,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毛泽 东思想时,会提及知识分子改造运动。大 多数与马克思中国化的大众化、社会化有 关)如南京师范大学徐建飞《建国初期马 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大众化研究综述》等。
王传利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 研究
2014/09
新中国建立初期知识分子 思想改造运动与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
闻君宝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认为这种改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客观 联系
陈徒手:故国人民有所思:1949年后知识 分子思想改造侧影 三联书店 2013年5月 版 《故国人民有所思:1949年后知识分子思 想改造侧影》写了上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 代中11位有代表性的、全国一流教授的生 存处境。这里的记述乃是根据当时官方材 料的记录和大量原始档案,复原出旧日 “景观”。这11位教授的命运,反映了中 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更缩影了中国教育、 中国文化的悲剧,也是中国历史悲剧的一 幕。
2006年 以来
2006年以来,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建国初 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正负功能相关的论著和论文 不断问世,学者的研究触角伸到了该领域的方方面面。
三、当今国内外研究趋势
1.学术关注度:每年稳步提升
2、研究机构不断扩大 除传统的研究群体之外,高校逐渐成为“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改 造运动”研究的主力军。近年来,高校就出产了30篇高质量研究成 果。
包括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在内的众多运动,“目的是(至少部分地是)要把传统的文化和价 值改造成一种将有助于实现社会平等的新文化和新价值体系”。 ——萧延中主编:《从奠基者到红太阳》,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年版,第51页。
2、关于运动阶段的划分
1.三阶段说:主要以北京、天津高校的时间发展为依据
第一阶段:1951年9月29日——1952年1月,动员学习
夏杏珍
红旗文稿
2014/12
客观评价改造: 把建国初期对知识分子的思 想改造这一运动,放在新中国成立的大历史背 景下来认识和分析
全面剖析原因:没有注意政治斗争和学术争 论的区别;没有辩证全面地评价知识分子的政 治思想倾向;思想改造要求过快、过急、过高, 没有注意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规律
正确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 的知识界思想改造运动
国内观点
院系调整成为这场思想改造运动的直接动因。 ——崔晓麟:《重塑与思考——1951年前后高校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研究》
目标是根除中国文化中存在的“过分推崇西方、躲在‘象牙塔’里看不到革命的紧迫性、自甘
颓废或无病呻吟”的现象。——[美]史景迁:《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 P333-334
国外观点
二、各个时期的研究热点:随着时代的要求而变化
改革开放 头10年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理论、政策,毛泽东、周恩来等领 导人的知识分子思想等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研究中的重点问题, 研究成果丰硕。与此相比,关于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 动的研究和争鸣文章不算多
90年代2006年
知识分子与党的关系成为了国史和中共党史研 究中的热点问题
论述较为详细而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著作少,即: • 于凤至的《改造—— 1949年至1957年的知识分子》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 历史命运三部曲之一”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 • 林蕴晖等的《凯歌行进的时期》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 • 杨凤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5年版。 • 彭华:《马寅初的最后33年》,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等对这一改 造运动着墨较多。 • 费正清和麦克法夸尔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 1965)》 (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8月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