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教学教案
楹联基础知识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楹联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楹联的基本规则和写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楹联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2. 楹联的写作规则和技巧。
教学难点:1. 楹联的平仄协调和词性相对。
2. 楹联的创意和意境表达。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含楹联图片、历史资料、写作示例等。
2. 楹联练习材料,如纸张、墨水、毛笔等。
3. 楹联相关书籍或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楹联吗?”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
二、新课讲授1. 楹联的定义:- 楹联,又称对联、对子,是一种对偶文学形式。
- 它通常由两句对仗工整、意境优美的句子组成。
2. 楹联的起源:- 楹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逐渐演变为独立的文学体裁。
- 了解几个关于楹联起源的传说故事,如“神荼、郁垒”等。
3. 楹联的发展历史:- 楹联在五代时期开始出现,盛于明清时期。
- 介绍几个著名的楹联作家和作品。
三、练习1. 学生尝试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副简单的楹联。
2. 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楹联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深入讲解1. 楹联的写作规则:- 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 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 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 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2. 楹联的写作技巧:-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 注意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
三、实践1. 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副符合规则的楹联。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和完善。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楹联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创作能力:评价学生创作的楹联是否符合规则,是否有创意和意境。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楹联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制定楹联方案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楹联,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为了提高教师对楹联的认识和教学能力,促进学校楹联教育的发展,特制定本次教研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楹联的认识,增强教师对楹联艺术的欣赏能力。
2. 掌握楹联的基本知识和创作技巧,提高教师自身的楹联创作水平。
3. 通过教研活动,探索楹联教学的有效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 培养学生对楹联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20日至2022年10月20日四、活动内容1. 楹联基础知识讲座(1)主讲人:邀请楹联专家进行讲座,介绍楹联的历史、特点、分类等基础知识。
(2)活动形式:讲座、互动问答。
2. 楹联创作实践(1)活动内容:组织教师进行楹联创作,以校园风光、教师风采、学生生活等为题材。
(2)活动形式:分组创作、集体评选、优秀作品展示。
3. 楹联教学研讨(1)活动内容:探讨如何将楹联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创作能力。
(2)活动形式:案例分析、经验分享、教学设计展示。
4. 楹联文化传承活动(1)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参加楹联知识竞赛、楹联创作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活动形式:竞赛、展示、表彰。
五、活动安排1. 第一周:举办楹联基础知识讲座,组织教师进行学习。
2. 第二周:开展楹联创作实践,评选优秀作品。
3. 第三周:进行楹联教学研讨,分享教学经验。
4. 第四周:举办楹联文化传承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六、活动要求1. 参会教师需认真参加活动,做好笔记,积极互动。
2. 楹联创作实践要求每位教师至少提交一副作品。
3. 教学研讨环节,要求每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提出问题、分享经验。
4. 楹联文化传承活动要求各班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七、活动评价1. 参与度:根据教师参与活动的次数和积极性进行评价。
2. 作品质量:根据楹联创作作品的质量进行评价。
楹联基础知识教案模板小学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楹联的基本概念和起源,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掌握楹联的基本结构、修辞手法和平仄规则。
3. 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简单楹联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楹联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2. 楹联的结构、修辞手法和平仄规则。
教学难点:1. 平仄规则的掌握。
2. 楹联创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楹联相关书籍或资料。
3. 楹联创作练习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著名楹联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上的文字叫什么吗?”2.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楹联的基础知识。
”二、讲授新课1. 楹联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向学生介绍楹联的定义和起源,结合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楹联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楹联的基本结构- 向学生讲解楹联的结构,包括上联、下联和横批。
- 举例说明上联、下联和横批的组成,让学生熟悉结构特点。
3. 楹联的修辞手法- 向学生介绍常见的楹联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排比等。
- 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在楹联中的作用。
4. 楹联的平仄规则- 向学生讲解平仄规则,包括平声、仄声和声调变化。
-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平仄规则。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个简单的楹联。
2. 教师选取部分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楹联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课堂练习,总结经验。
二、讲授新课1. 楹联创作技巧- 向学生介绍楹联创作的技巧,如选材、构思、炼字等。
- 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创作技巧在楹联中的作用。
2. 楹联欣赏- 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楹联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的特点。
- 通过欣赏,让学生提高对楹联的审美能力。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楹联。
2. 教师选取部分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走进楹联 (说课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走进楹联(说课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全国通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楹联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2)学会欣赏和分析楹联的艺术特点,提高审美能力。
(3)掌握楹联的基本写作方法和技巧,能独立创作简单的楹联。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搜集、整理和分析楹联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开展课堂讨论、作品展示等活动,提升表达、沟通和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楹联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培养对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激发学生对楹联创作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楹联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楹联的艺术特点及分类。
3. 楹联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4. 楹联的鉴赏和创作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楹联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2)楹联的艺术特点及分类。
(3)楹联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楹联的平仄、对仗技巧。
(2)楹联的创意和意境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楹联实例、书法用品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楹联创作素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楹联的基本概念、艺术特点及分类,让学生对楹联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楹联写作方法与技巧:讲解楹联的平仄、对仗技巧,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4. 楹联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构思,分组讨论并创作楹联,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
6. 楹联鉴赏:欣赏经典楹联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楹联的文化价值和创作技巧。
诗词楹联教学教案(三课时)(共五则范文)
诗词楹联教学教案(三课时)(共五则范文)第一篇:诗词楹联教学教案(三课时)诗词楹联教学教案——楹联教学目标:1、了解楹联的起及含义2、了解楹联的特点。
3、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楹联的特点3、教学难点:尝试楹联写作4、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探究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楹联的起源及含义一、导入:同学们,你知道对联吗?对联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
从国家庆典到百姓生活中的婚丧嫁娶,乃至庙宇厅堂、旅游景观、饭馆茶肆、亭台楼阁、家居门楣、酒店书房等都广泛应用。
更不必说家喻户晓的春联了。
人们对它可以说再熟悉不过了。
但是,对楹联的应用、欣赏、创作等专门知识则不是人人都懂的。
为此我把有关楹联的常识性知识整理一下作以简单介绍。
咱们先来了解楹联的起源和含义。
二、概念:1、定义: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亦称“楹贴”。
楹就是房屋建筑上的柱子。
联者,关联、联系之谓也;对者,对应相反之谓也。
实际是一种规范化的对偶句子,就是两两相对的句子。
2、构成楹联必须具备以下几项基本要素:它由上下两部分构成①、对联的字数无明确规定,但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②、内容相关;③、平仄相对;④、词性、句式结构、节奏相同。
3、例如:秀山轻雨青山秀;香柏鼓风古柏香。
二、对联的起源1、对联的产生与发展:对联是以汉字为载体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
他的产生是比较早的,有的说产生于五代,有的专家不支持这样的观点,认为无论是古老的“诗经”也好,还是“楚辞”“汉赋”也好,乃至六朝骈文、唐诗宋词等,都有许多工整的对仗句子,这些对仗句子其实就是对联,有的是对联的雏型,有的按联律衡量宽泛些罢了。
从对联学的角度讲,一般认为从五代时期开始。
相传五代后蜀的国王孟昶,有一次命翰林大学士写一副联语,以烘托新春气氛。
联语写出后他对大学士的联语不甚满意,遂亲自动手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的句子。
楹联课教学片段设计方案
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楹联的基本知识,掌握撰写楹联的技巧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楹联的基本知识,掌握撰写楹联的技巧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对联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特色的楹联。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副精美的楹联,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副楹联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写出一副好的楹联?(二)讲授新课1. 介绍楹联的基本知识,包括楹联的定义、历史渊源、分类等。
2. 讲解撰写楹联的技巧,如对仗、平仄、意境、修辞等。
3. 分析优秀楹联案例,让学生了解楹联的艺术特点。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主题,如节日、景点、人物等,进行楹联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修改和完善作品。
(四)展示与评价1. 各组展示自己的楹联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 教师点评,总结本次课堂的收获。
四、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创作出具有个性特色的楹联。
3.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了解楹联在现实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板书设计1. 楹联的基本知识- 定义:对联、对子、楹联- 历史渊源:起源、发展、分类2. 撰写楹联的技巧- 对仗: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 平仄:平声、仄声、平仄协调- 意境:寓意深远、意境优美- 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3. 优秀楹联案例- 案例一:春节对联- 案例二:景点对联- 案例三:人物对联通过以上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楹联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楹联教案1
《楹联》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的历史。
2、品味对联的形式与内容之美;学会欣赏生活中的对联。
3、学做一些简单的对联。
4、增加学生的语言材料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对联的形式与内容之美;学会欣赏生活中的对联。
2、增加学生的语言材料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法、学法:演讲法、举例法、问题教学法、背诵法。
四、教具使用: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语。
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题是楹联。
(放课件)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律诗了。
大家还记得有哪些吗?我们最近学的一首是什么?(《登高》),我们就来齐读一下杜甫的〈〈登高〉〉。
这首诗里有两联非常有名,是因为它运用了工整的对仗,这两联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能还学过哪些?假如我们把这两句运用对仗的诗摘抄在红纸上,贴在我们书房的两边,那么这就成对联,也叫楹联。
(二)、对联的历史。
对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你们知道对联的由来吗?最早人们在门上贴的并不是对联,而是在桃木板上画了两个门神。
桃符本来是挂在大门两旁,长六寸、方三寸的桃木板,后来人们才在上面画上了两位门神的像。
每年正月初一,家家户户换上新符。
说明门神在此,妖魔鬼怪胆敢前来,来了就抓起来去喂虎,以保来年平安吉祥。
同学们应该知道歌剧<<白毛女>>,剧中喜儿唱道:“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
我们现在过年还贴这种门神,可见,这种风俗流传久远。
后来,因为用桃符的人多,而画像又不容易,所以就干脆把门神的名字写在桃板上,悬挂在大门两旁,这将桃符上的画就变成了文字。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不断进步,认为写上几个人的名字还不如写上一些押韵上口的喜庆吉利的诗句,这样就出现了第一副对联,五代时期后蜀王孟昶作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寿”。
关于对联的传说很多,我给大家讲一个乾隆的故事。
书法楹联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书法楹联课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楹联的基本知识,包括楹联的起源、种类、结构等。
2. 培养学生对书法楹联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书法素养。
3. 让学生掌握书法楹联的书写技巧,能够独立创作简单的书法楹联。
三、教学重点:1. 楹联的基本知识及种类。
2. 书法楹联的书写技巧。
四、教学难点:1. 楹联字词的选择与搭配。
2. 书法楹联的整体布局与审美。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欣赏书法楹联作品,激发学生对书法楹联的兴趣。
2. 提问:什么是楹联?楹联有什么特点?二、讲授新课1. 介绍楹联的起源、种类、结构等基本知识。
2. 分析不同种类的楹联特点,如春联、寿联、挽联等。
三、示范讲解1. 示范书法楹联的书写技巧,包括执笔、运笔、用墨等。
2. 讲解字词的选择与搭配,以及整体布局与审美。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尝试书写简单的书法楹联,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互相交流心得,分享创作经验。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楹联有哪些种类?书法楹联的书写技巧有哪些?二、巩固练习1.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创作书法楹联。
2.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指出优点与不足。
三、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欣赏更多优秀的书法楹联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2. 讲解如何鉴赏书法楹联,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书法楹联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书法楹联,提高书法素养。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书法楹联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书法楹联的书写技巧运用能力。
3. 学生对书法楹联的审美能力及鉴赏能力。
七、课后作业1. 阅读有关书法楹联的书籍或文章,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2. 尝试创作书法楹联,可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创作。
八、教学资源1. 书法楹联教材及辅助资料。
2. 书法楹联作品图片或视频。
3. 书法用具(毛笔、墨、纸等)。
初中生楹联教学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生楹联教学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理解楹联的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楹联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楹联知识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教学难点:1. 楹联的平仄和韵律2. 楹联的创意和新颖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参考资料和示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楹联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楹联。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接触到楹联?能举个例子吗?二、讲解楹联的特点(15分钟)1. 解释楹联的定义:楹联是一种对仗工整、韵律协调、意境优美的文学形式。
2. 讲解楹联的特点: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等、意义相关。
3. 举例说明楹联的特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讲解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20分钟)1. 讲解楹联的创作方法:选词择句、对仗工整、注重韵律、意境深远。
2. 讲解楹联的技巧:巧用修辞、注重构思、创新新颖、寓意深刻。
3. 举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创作方法和技巧。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创作一副简单的楹联。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楹联的掌握情况。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楹联的平仄和韵律吗?二、讲解楹联的平仄和韵律(15分钟)1. 解释楹联的平仄和韵律:平仄是指声调的起伏,韵律是指音节的节奏。
2. 讲解如何掌握楹联的平仄和韵律:熟悉声韵规律、注重对仗工整、注意字数相等。
3. 举例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仄和韵律在楹联中的应用。
三、讲解楹联的创意和新颖(20分钟)1. 讲解如何在楹联中展现创意:巧用修辞、突破传统、注重个性、表达情感。
2. 讲解如何使楹联新颖:求新求异、化用典故、借鉴名句、创新形式。
楹联课堂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楹联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 掌握楹联的基本结构、韵律特点以及创作技巧。
- 能够独立创作简单的楹联作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对楹联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楹联的基本概念、结构、韵律特点。
- 楹联的创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 楹联韵律的把握和节奏的掌控。
- 创作具有个性和创意的楹联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简要介绍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 讲解楹联的基本概念、结构、韵律特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 讲解楹联的创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如对仗、平仄、意境等。
3. 案例分析- 展示一些经典的楹联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体会楹联的美感。
4.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创作具有个性和创意的楹联作品。
5. 实践操作-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创作楹联作品。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2. 作业评价:- 学生创作的楹联作品的质量。
-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展现出的创意和审美能力。
3. 自我评价:- 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满意度。
- 学生对自身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的评价。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 学生对楹联知识的掌握程度。
- 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和兴趣。
2.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小学硬笔楹联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硬笔书写楹联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楹联的基本概念、书写技巧和审美要求。
2. 教学难点:硬笔书写楹联的技巧和审美要求。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硬笔书法作品、教学示范作品、教学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硬笔书写工具、纸张。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幅硬笔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这幅作品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硬笔书法的特点,引入楹联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1. 楹联的基本概念:楹联是悬挂在建筑物柱子上的对联,具有对称、对仗、押韵等特点。
2. 楹联的书写技巧:a. 对仗:上联和下联的字数、词性、结构要相对应。
b. 押韵:上联和下联的最后一个字要押韵。
c. 书法技巧:硬笔书写要注重笔画的粗细、连笔、布白等。
(三)示范与练习1. 教师示范硬笔书写楹联,讲解书写过程中的技巧要点。
2.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练习硬笔书写楹联。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硬笔楹联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2.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强调书写技巧和审美要求。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书写特点进行指导。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六、课后作业:1. 学生临摹一幅硬笔书法作品,体会硬笔书写的魅力。
2. 搜集自己喜欢的楹联,学习其书写技巧和审美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硬笔书写楹联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
楹联课堂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楹联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
- 学生能够掌握楹联的结构、格式和修辞手法。
- 学生能够识别和分析优秀的楹联作品。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独立创作简单的春联、寿联等。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楹联鉴赏和评价。
- 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学生能够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楹联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2. 楹联的结构、格式和修辞手法。
3. 楹联的鉴赏和创作。
三、教学难点1. 楹联的格律要求。
2. 楹联的意境营造。
3. 楹联的个性化创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楹联作品集、创作素材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视频: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哪些元素?3. 引入主题:介绍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1. 讲解楹联的基本概念:- 定义:对联、门联、横批等。
- 起源:介绍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讲解楹联的结构和格式:- 对仗:平仄、韵律等。
- 格式:上下联、横批等。
3. 讲解楹联的修辞手法:- 对比、拟人、夸张等。
4. 分析优秀楹联作品:- 举例说明,讲解其艺术特色和创作技巧。
(三)课堂练习1. 创作练习:学生分组创作春联、寿联等,教师巡回指导。
2. 鉴赏练习:学生分组鉴赏优秀楹联作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四)总结提升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楹联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3.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学习和创作。
六、课后作业1. 收集并整理自己喜欢的楹联作品,撰写鉴赏文章。
2. 创作一副春联或寿联,要求符合格律和修辞要求。
3. 搜集关于楹联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课堂分享。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实际,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楹联课堂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楹联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和艺术特点。
(2)掌握楹联的基本格律和修辞手法。
(3)学会欣赏和创作简单的楹联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2)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尊重传统、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楹联的基本概念和艺术特点。
(2)楹联的基本格律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创作出富有意境的楹联。
(2)如何根据场合和主题创作合适的楹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古代楹联名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楹联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特点。
2. 讲解新知(1)讲解楹联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和艺术特点。
(2)介绍楹联的基本格律和修辞手法,如对仗、平仄、押韵等。
3. 案例分析(1)分析古代著名楹联作品,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杜甫的《登高》等。
(2)讲解这些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4.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根据主题和场合创作合适的楹联。
(2)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出富有意境的楹联作品。
5. 实践操作(1)指导学生进行楹联创作,可选取以下主题:节日、自然、人物、哲理等。
(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创作出富有特色的楹联。
6. 作品展示与评价(1)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7.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楹联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并整理自己喜欢的楹联作品,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创作情况。
2. 作品质量:评价学生创作的楹联作品是否符合基本格律和修辞手法,是否有创意和意境。
三年级楹联教案
第一课有趣的平仄(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了解有关的对联知识,学习对联平仄,学会对对子3、了解风俗人情,增长人文知识,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了解有关的对联知识,学习对联平仄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每位同学收集1~2副比较有趣的对联,和一则对联故事,课前在学习小组内互相展示交流,每个小组选一则故事或一副对联和全班同学分享其中的乐趣和知识。
教学过程:一、解疑入题,激发兴趣1、师提问学生有关对联的一些小知识。
2、说一说——对联的起源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桃符。
桃符,又名仙木,是古人过年时悬挂在门两边,画着传说中镇邪的神萘和郁垒神像的桃木板。
后来桃符逐渐简化,上面只画符咒或只写“神萘”、“郁垒”的名字。
这种桃符每年除夕更换一次,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命君臣在桃符上题写对句,比试才华。
君臣写来写来,孟昶都不满意。
最后孟昶索性自己提笔写出了一副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后年这种过年在桃符上写联语的形式慢慢传入民间,深受百姓的喜爱,越传越广。
大多数人都认为孟昶的这幅对联是我国最早的春联。
3、认识对对子:一字对,二字对,三五对,对句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组材料,请大家先看第一组,我们来读一读。
生:(齐读)晴对雨,暑对寒,天地对山川,鱼虫对草木,旷野对平原;二月柳,九秋莲,露草对霜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师:课堂上最美的就是朗朗的读书声,让这美妙的声音在会场上空回荡,好吗?来,我们再读一读。
(生读)朗读了两遍以后,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发现了这些是相对的。
师:对,好多的词语是相对的,那么具体说一说,哪些词语是相对的呢?生:晴对雨,暑对寒,天地对山川,大漠对长河。
生:鱼虫对草木,旷野对平原,露草对霜菅。
师:这些很明显的相对的词语我们一眼就能看见,还能找到相对的词语吗?仔细辨别一下。
生:二月对九秋,柳对莲。
大漠对长河,孤烟对落日,直对圆。
有关对联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对联的教学设计有关对联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对联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联的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一、了解对联的起源及含义。
二、了解对联的特点。
三、掌握对联的写作。
[学习重点]了解对联的特点并掌握对联的拟写。
[学时]:2课时[学习过程]一、了解对联的起源中华第一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二、了解对联的特点杨升庵是明代文学家,四川新都人。
他五六岁时,就很勤奋聪颖,受到相亲们的夸奖。
有一回,他在家乡始康县(今四川新都县)一个堰塘洗澡。
始康县令恰巧路过堰边,见杨升庵并不回避,顿时火冒三丈,本想派人打他一顿板子,可是杨升庵拒不上岸。
县令美办法,便叫跟班把他的衣服裤子挂在路边的古树上,说:“我出幅对子——‘千年古树为衣架’,你若是对得好,便还你衣裤。
”杨升庵不等县令话音落,便在堰里信口对出了下联。
县令一听,便让人从树上取下衣裤,还给杨升庵,并请他到县衙作客。
从此,杨升庵便有了“小神童”的称号,当地的农民也把他洗澡的堰,取名为“娃娃堰”。
1、试一试:为这个对联拟出下联。
千年古树为衣架2、想一想:你所对的对联有什么特点?三、牛刀小试(一)评改对联1、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上联改为:2、上联: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亭榭;下联: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之轩斋。
下联改为:3、上联:井冈山,青山此起彼伏,峻岭绵延不断;下联:鄱阳湖,绿水荡漾,碧波粼粼。
上联改为:(二)改改高考卷1、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下联: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前2、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下联:丹霞西樵鼎湖,全是广东名山3、上联: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下联: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年来到4、上联: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下联:老舒心少舒心老少舒心5、上联: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下联:春雨润物长城外百花香(三)补充对联(1)填写缺字联: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初中楹联课程教案
初中楹联课程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楹联的基本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楹联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楹联的写作技巧3. 欣赏和创作楹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楹联吗?知道楹联是什么吗?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楹联的基本概念: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下联意思相关等。
2. 讲解楹联的特点: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富有韵律美等。
3. 讲解楹联的写作技巧:选词炼句、对仗工整、注意平仄、表达清晰等。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经典楹联,让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楹联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3. 各组汇报分析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尝试创作楹联,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提问:同学们能举例说明楹联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吗?二、深入学习(15分钟)1. 讲解楹联的分类:春联、婚联、挽联等。
2. 讲解不同类型楹联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3. 欣赏一些优秀楹联作品,分析其艺术价值。
三、实践应用(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主题,让学生尝试创作不同类型的楹联。
2. 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创作楹联。
3. 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总结与拓展(1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楹联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楹联,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推荐一些楹联相关的书籍和资源,供学生课后拓展学习。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楹联作品,评价其对仗工整、意思相关、平仄协调等方面的表现。
楹联课堂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楹联文化入门2. 授课年级:初中一年级3. 授课课时:2课时4.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楹联的基本概念、起源、特点及分类。
-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创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楹联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技巧。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楹联的分类和结构。
- 楹联的欣赏和创作技巧。
2. 教学难点:- 楹联对仗工整、韵律协调的技巧。
- 楹联意境的营造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以一幅著名的楹联图片或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 楹联的基本概念:介绍楹联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 楹联的特点:讲解楹联的对仗、平仄、意境等基本特点。
- 楹联的分类:介绍春联、挽联、寿联等不同类型的楹联。
3. 课堂活动- 欣赏环节:展示多幅优秀的楹联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
- 讨论环节:分组讨论楹联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4. 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楹联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意义。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讲授新课- 楹联的构成:讲解上联、下联、横批的构成和作用。
- 楹联的创作技巧:介绍对仗、平仄、意境等创作技巧。
3. 课堂活动- 创作环节:分组进行楹联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 展示环节:展示学生创作的楹联作品,进行点评和交流。
4. 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学习和创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2. 教学方法: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楹联公开课教案中班
楹联公开课教案中班教案标题:楹联公开课教案(中班)教案目标:1. 帮助中班学生了解楹联的定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楹联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提供学生与楹联创作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介绍楹联的定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楹联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指导学生创作自己的楹联。
教学准备:1. 楹联的例子和图片。
2. 讲解楹联的PPT。
3. 彩纸、颜色笔、剪刀等创作工具。
教学过程:引入:1. 通过展示楹联的图片和例子,引起学生对楹联的兴趣。
2. 向学生解释楹联的定义和作用,简单介绍楹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探究:1. 使用PPT或大字卡片展示一些常见的楹联,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理解楹联的含义。
2. 与学生一起讨论楹联的特点,例如押韵、对仗、意境等。
3. 引导学生思考楹联的作用,例如装饰、表达祝福、传递文化等。
实践:1. 分发彩纸、颜色笔和剪刀等创作工具给学生。
2.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创作楹联,可以是对某个主题的祝福或者表达自己的心情。
3.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尝试使用押韵和对仗等技巧。
展示和分享:1.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楹联作品,并鼓励他们分享创作的灵感和心得。
2. 组织学生之间的互动,让他们欣赏和评论彼此的作品。
总结: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楹联的定义和作用。
2.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楹联,欣赏和创作更多的楹联作品。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观察和欣赏楹联,与家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组织楹联创作比赛或展览,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创作表现。
2. 收集学生创作的楹联作品,评估他们对楹联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楹联的例子和图片。
2. 讲解楹联的PPT。
3. 彩纸、颜色笔、剪刀等创作工具。
教学反思:1. 教案中的活动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2. 学生在创作楹联时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3. 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中学楹联教学工作计划
中学楹联教学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本学期通过楹联教学,让学生了解楹联的起源、特点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楹联的特点和结构3. 楹联的写作技巧和方法4. 楹联的欣赏和鉴赏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互动通过讲解楹联的起源、特点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了解楹联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楹联的兴趣。
2. 组织学生创作楹联老师给学生出题,指导学生学习楹联的写作技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符合楹联特点和结构的作品。
3. 欣赏楹联作品老师带领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楹联作品,让学生感受楹联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分组讨论与展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楹联的写作技巧,互相学习,展示自己的楹联作品,加深对楹联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1. 第一周讲解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引导学生了解楹联的文化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楹联的兴趣。
2. 第二周介绍楹联的特点和结构,分析优秀楹联作品,让学生了解楹联的写作规律和艺术特色。
3. 第三周组织学生创作楹联,老师给学生提供写作题目,指导学生学习楹联的写作技巧,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4. 第四周分组讨论与展示,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和讲解,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楹联创作,然后分组讨论和展示。
5. 第五周欣赏楹联作品,老师带领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楹联作品,让学生感受楹联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6. 第六周总结与展示,学生对本学期的楹联学习进行总结,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楹联作品展示,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
五、教学评估1. 通过平时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楹联知识的掌握情况。
2. 组织楹联诗歌大赛,并评选出优秀作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楹联创作活动。
3. 通过期中和期末的考试,测试学生对楹联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与楹联相关的教材和资料,如《楹联诗选》、《楹联赏析》,有助于学生对楹联的了解和学习。
走进楹联 (说课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走进楹联一、教学目标本次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楹联的起源、种类及其韵律规律,通过学习楹联的技巧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美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楹联的定义与历史沿革2.楹联的种类与搭配技巧3.楹联的韵律规律三、教学难点1.楹联的韵律规律较为复杂2.学生对于楹联的认知可能较为片面四、具体内容与教学方法本次课程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楹联的定义与历史沿革、楹联的种类与搭配技巧以及楹联的韵律规律。
针对这三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解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楹联的定义、历史沿革、种类及其搭配技巧的基本概念。
教师可以借助资料、图片等辅助教学工具进行讲解。
2. 分组合作探究法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针对不同种类的楹联,让学生进行合作分析、探究和创作。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合理分工、互相协作、尊重合作伙伴并且共同探究。
3. 实践操作法在学生们掌握了楹联的基础知识后,让他们进行实践操作。
例如,让学生们亲自设计、创作出符合楹联韵律规律的楹联作品。
同时,教师也应指导学生善于发现语言之美和表达之美,培养他们的语文修养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引入教师准备一些简短的楹联,并将它们分为不同的种类。
引导学生尝试猜测楹联的意义以及它们的特点,并借助这个活动来激发学生对楹联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讲解通过讲解楹联的定义、历史沿革、种类及其搭配技巧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掌握楹联的基础知识。
同时,也可引导学生思考楹联的意义,以培养他们对于语言艺术和文化底蕴的认知。
第三步: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自主选择不同种类的楹联,并进行合作探究。
小组成员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发现楹联的特点以及相互搭配所反映的意义和文化背景,最终展示各自的成果。
第四步: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刻体验楹联的韵律规律。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设计、创作自己的楹联作品,并通过点评和评选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楹联的技巧和精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师:同学们好,前面几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对联的基本特征,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课件)
(1字句相等2.词性对品3.结构对应4.节律对拍5.平仄对立6.行对意联)
2、教师:其实我们学过的故事中也有好多对联的,只不过我们在没有接触对联知识之前,我们不知道它是一副对联而已,大家看看这样的几副对联,想必大家都很熟悉。
(课件)我们一起读一读。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教师:其实对联无处不在,不仅仅出现在我们的古诗当中,大家再看看这样的两幅对联。
一起读一读
成功花朵亮明艳奋斗芽儿浸泪泉
刻舟求剑,教条主义。
度势审时,辩证思维
师:同学们知道这两幅对联与哪篇文章有关吗?是的,这两副对联啊,是老师根据课本上的题材进行创作的,其实我们对联创作的天地可广阔了,其作用也很多,像这两幅对联,可以说是从两首诗中提炼出的中心思想。
4、我知道同学们刚接触对联,让你们去创作对联有点难为你们了,不过我们可以由浅入深,有简单的入手,下面老师给同学们精心选择了这样的几道题,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学习的对联的规则,看看怎么做?
改革吹(),和谐奏凯歌(新曲新声)
窗前莺对语,帘外燕()(飞舞双飞)
四时花似锦,()皆春。
(万里祖国)
一轮秋夜月,()晓天星(几点几颗)
5、教师:同学们做的很好,前面我们学习的对联规则,今天同学们都
能够学以致用了,真的很好。
看来这样的选择题已经难不倒同学们了,接下来,老师给你们再来点稍难的,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挑战啊
补充完整
黄鹂鸣翠柳,白鹭上()
()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6、教师:同学们做的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在看看这样的一道连线题,看看你能连对几道题?
一线之缘连句成联
祖国山河美歌人寿年丰
晚霞明似锦喜气到人间
竹影摇风雨人民力量强
同心兴大业春雨细如丝
春光回大地携手振中华
庆民安国泰花溪入画图
7、教师:看来老师真的低估同学们的智商了,老师真的要加难度了啊。
有没有信心挑战?下面,我们再来点有难度的创作
上联:();弃之可耻。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8、教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让老师很感动。
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
为了感谢大家,下面请同学们放松一下,来欣赏一下几个对联趣事。
(一)
程敏政人称神童,宰相李贤欲招为婿,指着席上果品出
对曰:因荷(何)而得藕(偶),
程对道:有杏(幸)不须梅(媒)。
李贤大喜,乃将女儿配之。
(二)
李某为官,巧立名目,搜刮钱财,百姓无不恨之入骨。
其死后有人戏作
一联曰:早死一时天有眼,再留三日地无皮。
(三)
苏昆名丑杨三在演白蛇传时,讽刺了李鸿章的卖国行为,后被李迫害致死。
观众十分气愤。
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
李鸿章排行第二,故称李二先生
(四)
王某平日挥霍无度,过年时缺柴少米,在门上贴副对联:行节俭事,过淡泊年。
邻居在上下联各添一字:
早行节俭事,不过淡泊年。
观者为之捧腹。
9、布置作业
“施耐庵收徒”。
话说明朝时候有个姓刘的财主,他有三个儿子:老大刘文,
老二刘武,老三刘斌。
刘财主望子成龙心切,听说著名小说家施公施耐庵大人就住
在离他家不远的县城里,便让三个儿子打点行装前去拜师学
艺。
施公见了刘家这三条汉子就说,想跟我求学不难,但我要先
考考你们,看看谁够聪明,我就收谁做学生。
说罢,施公给三个孩子每人发了一张卷子,卷子上写道:
“一女牵牛过独桥,夕阳落在方井上。
”
接到卷子后,老大泼墨挥毫做文章,老二摇头晃脑赋诗文,
老三一动不动坐桌旁。
不多久,施公命人来收考卷,老三这
才提笔在卷子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算是交了张“白卷”。
结果,施耐庵反倒只收了老三刘斌当学生。
请猜一猜,施公凭什么认为刘斌最聪明?
结束语。
今天,我们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对联课。
我觉得,对联,就是一首诗,诗情画意; 就像一首歌,悦耳动听。
千言万语道不尽,联联对语总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