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古代书论》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古代文论 自考大纲

古代文论 自考大纲

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考试大纲各章节复习重点内容说明:各章都分为“重要名词概念”和“重要问题”两部分。

其中“重要问题”有的讲得详细,有的一带而过,但它们都是“重要”的。

第一章儒家文艺观与古代文论的教化传统(含绪篇)一.名词概念诗言志兴、观、群、怨文质彬彬辞达以意逆志浩然之气二.重要问题1.中国古代文论的特点。

教材在阐述这个问题的时候,先从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两个方面,把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作比较,然后总结中国古代文论的四个特点。

教材对这四点讲得比较清楚,这里不详细讲了。

2.教材第17页介绍儒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观点时,提到孔子的话“郑声淫”,要“放郑声”,又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的说法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不矛盾。

这要从两个角度去看:第一,孔子所谓“诗无邪”,讲的是评诗标准,是对诗的态度。

《诗经》中的《国风》多是言情之作,不论作者的态度如何,这些作品一经完成,就是一种客观存在。

读者对待这些诗(包括郑风)的态度应当是“无邪”,即用正确的态度去正视这些言情之作。

而“郑声淫”,要“放郑声”则是在颜渊问治邦之道时讲的。

“淫”是过分的意思,由于郑声过于放纵情欲,不利于统治者统治,所以治理国家要“放郑声”。

如果从文学看,用“无邪”的态度去对待郑卫之音倒也无妨,但作为统治者,大肆放纵,而一般人又难以用“无邪”的态度看待郑声,就一定会受其感染,国家就会不安定。

第二,“郑声”不等于“郑风”:“郑声”是指当时新兴的音乐,是放纵情欲的音乐。

而“郑风”对爱情的直接描写,并不比卫风、齐风更过分,谈不上“淫”。

孔子提出要“放”的是“郑声”,而不是“郑风”。

3.荀子对怎样获得审美感知和美感愉悦的问题的见解怎样才能获得审美感知,荀子认为要“虚壹而静”,“虚”、“壹”、“静”是人们在认知过程中的三个必备条件。

“虚”说的是人们在平时的认识活动中,头脑中积累了许多关于外部世界和自身的知识;当人们进行新的认识活动时,这些知识有可能障蔽新的知识的获得。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复习纲要1、古代文论三大高峰:勰、叶燮、王国维2、中国古代文论的话语特征:(1)术语运用的包容性(概括性、涵丰富性);如风骨、气等。

(2)形象性的概念:如明·榛《四溟诗话》:“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又:燮:“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3)风格描述的意会性:司空图《诗品》皆用四言诗形容风格,又如:鲍照说:“公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颜延之)诗如铺锦列绣,雕绘满眼。

”又如:“陆海江”说。

3、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的体系问题:有体系;无体系;潜体系。

其实,中国文论既有体系性特征,又有非体系性特征。

4、先文论的特点:先时期是我国古代文论的发轫与奠基期﹙开端时期﹚,特点有:(1)没有专门的文论著作或文章,而是散见于先的诗文中,主要见于哲学著作。

(2)先文论处于百家争鸣、人各为说的状态(3)先文论影响深远,尤其是儒道两家的文论思想,一重在对文学容的规,一重在对文学形式的研究,共同奠定了我国古代文论发展的两大基石。

(4)先时期没有学科之分,先人谈到“文”或“文学”时,并不专指今之文学,但也包含之。

5、“兴、观、群、怨”说:“兴观群怨”说,可以说是《论语》中最重要的文学理论的观点。

“兴观群怨”说,特别是“诗可以怨”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之大难以估量。

后世许多诗人、作家正是接受了孔子的这一观点,写出了许多讽刺社会、干预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形成了我国文学“诗可以怨”的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例如屈原、杜甫、白居易的许多讽刺和揭露社会黑暗政治的诗篇,无不是受“诗可以怨”的影响。

即使是现代,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等进步诗人的作品对现实生活的不良倾向进行勇敢的干预,也可以说是对“诗可以怨”传统的继承和发扬!6、孔子对后世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孔子对后世在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是为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批评奠定了基础,对文学干预现实、干预社会提供了理论根据。

后世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实践和文学理论批评可以说无不受到孔子理论的积极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doc - 湖北师范学院研究生处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doc - 湖北师范学院研究生处
3、古书的用字现象:古今字
异体字
繁简字
假借字
4、古汉语词汇:单音词
复音词
同义词
5、古汉语词义系统:
(1)字的本义/词的基本义--引申义+假借义--语境义
(2)古今词义的异同
6、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7、古汉语句法:
(1)判断句
否定句
填充题:10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名词解释题:4小题
每小题5分
共20分;
判断题:10小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
简答题:3小题
每小题10分,共30分;
分析题:4小题选做2小题
每小题20分
共40分
(五)主要参考书目
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修订本
第七章 明代拟话本
第八章 明代诗文
第九章 明代散曲和民歌
第八编 清初至清中叶文学
第一章 长生殿
第二章 桃花扇
第三章 清代其他戏曲作家作品
第四章 聊斋志异
第五章 儒林外史
第六章 红楼梦
第七章 清代其他小说
第八章 清代诗词文
第九编 近代文学
即考查解读赏析古代文言文的能力
1、《左传》相关篇目
2、《战国策》相关篇目
3、《论语》《礼记》相关篇目
4、《孟子》相关篇目
5、先秦诸子相关篇目
6、《诗经》经典篇目
7、《楚辞》经典篇目
8、《史记》《汉书》相关篇目
9、《文心雕龙》《昭明文选》相关篇目
全四册)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11月
三、考查范围
第一编 上古至战国文学

842古代汉语与语言学理论考试大纲

842古代汉语与语言学理论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古代汉语与语言学理论考试科目代码:[842]一、考试要求1. 古代汉语是一门基础课、工具课。

该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

即通过古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以及有重点地阅读古代文献的实践,学生要控制古代汉语的语言逻辑,以便借助于工具书能够直接阅读古代文献,批评地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2.语言学概论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要求学生控制关于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发展、分类以及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主意,以提高语言理论水平和语言分析能力,为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工作奠定须要的基础。

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古代汉语1.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将通过对文言文的标点、翻译来考察,其难度不会超过教材中的先秦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或者《史记》列传的难度。

文中教材(包括文选与常用词)浮上过的词语将不会注释。

2.有关知识: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一)字典辞书的编排、注音与释义方式(二)常用工具书简介1.《说文解字》2.《康熙字典》3.《经籍纂诂》4.《辞源》5.《辞海》6.《经传释词》第1 页/共9 页7.《词诠》8.《诗词曲语辞汇释》二、古今词义的异同(一)词义变化的类型1.词义的扩大2.词义的缩小3.词义的转移(二)古汉语同义词的辨析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词的本义1.定义2.词的本义的探求主意(二)词的引申义1.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方式A、相似类比B、相关借代C、相因推导2.词义引申的脉络A、连锁式B、辐射式五、汉字的构造(一)汉字的构造与“六书”理论1.“六书”的名称及许慎的定义2.四体二用3.汉字结构辨析(二)汉字结构与本义的探求1.文字的本义2.文字本义的探求主意六、古今字,异体字(一)古今字定义、形体、成因、辨识(二)异体字定义、类别、辨识七、判断句,也字(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特点(二)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三)语气词“也”的特点八、讲述句,矣字,焉字(一)古汉语的双宾语句(二)古汉语的宾语前置句1.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2.代词“是”作宾语前置(三)动量成分的位置1.数词直接作状语2.数词作谓语(四)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被动句式1.介词“于(於、乎)”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2.介词“为”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3.助动词“见”表示被动4.“为……所……”式5.“被”字式(五)语气词“焉”的用法九、一定句,一定词(一)一定句代词做宾语前置(二)“弗”“毋”“未”“无”“莫”的用法十、疑问句,疑问词(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二)疑问代词“孰”“安”“恶”“焉”“奚”的用法(三)疑问语气词“乎”“诸”的用法十一、词类活用(一)古代汉语词类活用定义(二)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类型1.使动用法第3 页/共9 页2.意动用法3.名词活用做动词4.名词作状语(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一)“者”的用法(二)“所”的用法(三)“者”和“所”的区别十三、连词,介词(一)介词“于”(於)“以”“为”的用法(二)连词“而”“以”“则”“且”的用法(三)“然而”“然则”“固然”的用法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一)语气词“夫”“其”“唯”的用法(二)词头“有”“其”“言”“于”“薄”的用法(三)词尾“然”“乎”“焉”“如”“尔”的用法十五、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一)什么是双声(二)什么是叠韵(三)三十六字母(四)什么是古音通假(五)假借字的两种情况十六、古书的注解(上)(一)古注的意义和历史(二)常见的体例本文、毛传、郑笺、孔疏、陆释文(三)古注的内容(四)古注的术语曰、为、谓之;谓;犹;貌;之言、之为言;读如、读若;读曰、读为十八、古书的注解(下)如字;变读;衍文;脱文第二部分语言学理论第一章语言的功能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1.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语言与符号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1.语言符号的随意性和线条性2.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第三章语音和音系第一节语音和音系的区别和联系1.语音和音系的最小线性单位2.国际音标第二节从声学看语音1.语音四要素2.音质的声学分析第三节从发音生理看语音1.两类音素:元音和辅音第四节音位和音系1.对立和互补2.音位和音位变体3.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第五节音位的聚合1.区别特征2.音位聚合群第六节语音单位的组合第5 页/共9 页1.音节2.语流音变第四章语法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单位1.语法的组合规矩和聚合规矩2.语法单位第二节组合规矩1.语素组合成词的规矩2.词组成词组合句子的规矩第三节聚合规矩1.词类2. 形态3.语法范畴第四节变换1.变换和句法同义2.变换和句法多义第五节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第五章词义和语用第一节词汇和词义1.词和词汇2.词的词汇意义3.词义的概括性第二节词义的各种关系1.一词多义2.同义关系3.反义关系第三节句义1.句法语义范畴和属于说话者的人类经验映像第四节语用1. 话题和说明2. 焦点和预设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第一节文字和语言1.文字及其作用第三节共时文字系统的特点和分类1.从文字的次小单位看文字的个性和分类 2.从文字的最小单位看文字的不同类型第四节文字的发展与传扬1.自源文字和他源文字2. 文字适应语言和文字的相对自立性第五节书面语1. 口语和书面语2. 书面语的规范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第一节语言演变的缘故和特点1.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2.语言中各种因素的互相影响和语言的演变 3.语言演变的特点第二节语言的分化1.语言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2.社会方言3.地域方言4.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第八章语言的接触第二节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1.借词第三节语言联盟与系统感染1.语言联盟2.系统感染第7 页/共9 页第四节语言的替换和底层1. 语言替换2. 语言换用与底层遗留第五节通用书面语、民族/国家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次1. 文白异读与汉语方言中的通用语层次2. 共同语第六节语言接触的异常形式——混合语1. 洋泾浜2. 混合语3. 世界语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第一节语音的演变1.何以知道语音的演变2. 语音演变的逻辑性和演变机制3. 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第二节语法的演变1.组合规矩的演变2.聚合类的演变3.类推4.结构的重新分析5.语法化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演变1.词义的演变三、试卷结构1.考试时光:180分钟2.试卷分值:150分3.题型结构:古代汉语部分(1)文言文翻譯(25分)(2)阅读分析题(25)(3)论述题(25分)语言学理论部分:(1)解释术语 25分(2)简述 20分(3)论述 30分四、参考书目1.《古代漢語》(一、二册),王力主編,中華書局校訂重排本。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科目考试内容,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中国文学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观点,掌握各个历史时期代表作家、代表作品,融会贯通地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知识,能够说明、阐述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现象及规律,解读赏析作家作品,开掘蕴含其中的优秀的文学、美学及文化传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答题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30分简答题:45分分析论述题:75分三、考查范围总绪论一、中国文学史的文学本位与史学思维二、中国文学演进的因素与中国文学史的分期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一、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二、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第一章上古神话一、中国神话的主题和意义二、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流变与影响第二章《诗经》一、《诗经》的编定和体制二、《诗经》的内容、艺术特点三、《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一、从甲骨卜辞到《春秋》二、《左传》的叙事和记言三、《国语》、《战国策》的文学成就四、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一、《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二、《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三、《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第五章屈原与楚辞一、楚文化的美学特点二、“楚辞”的含义三、《离骚》的主旨与两类意象(香草、美人)四、《离骚》的艺术成就和美学特征。

五、《九歌》缠绵哀婉的风格及其表演性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一、汉代文学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二、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一、《吕氏春秋》的成书过程及体制二、辞采繁富的《谏逐客书》三、《过秦论》的战国策士遗风四、《淮南子》的铺张扬厉和浪漫风格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一、名词解释:汉赋二、名词解释:“九体”三、枚乘《七发》的艺术成就及文学史地位四、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五、杨雄四赋及《甘泉赋》的艺术成就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一、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二、《史记》的叙事艺术、人物刻画、风格特征三、《史记》的地位和影响第四章两汉乐府诗一、两汉乐府诗、乐府和太乐二、两汉乐府诗的叙事手法第五章东汉辞赋一、何为《两都赋》二、《两都赋》艺术上的突破与创新三、《二亰赋》与《两都赋》的异同第六章《汉书》及东汉散文一、何为《汉书》二、比较《汉书》与《史记》人物传记的不同之处三、何为《吴越春秋》四、《吴越春秋》的特点第七章东汉文人诗一、何为《古诗十九首》二、《古诗十九首》揭示的人生哲理三、《古诗十九首》揭示的人生痛苦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四、《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一、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标志二、刘勰的《文心雕龙》三、萧统的《文选》四、药与酒:生死主题、求仙主题、隐逸主题五、玄学对文学的渗透六、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渗透七、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建安文学”的概念二、曹操诗歌是学习汉乐府的硕果三、曹丕诗的分类四、曹植诗歌创作的分期及内容五、曹植诗歌受后人推崇的原因六、何为建安“七子”及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七、正始诗歌的特点第二章两晋诗坛一、“太康诗风”的概念及特征二、咏史诗的渊源与特征及左思“典以怨”的诗风三、名词解释《兰亭集序》第三章陶渊明一、陶渊明诗的题材分类二、田园诗与山水诗的区别三、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及意义四、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五、陶渊明的符号意义第四章南北朝民歌一、《木兰诗》中木兰这一艺术形象二、《木兰诗》的艺术表现手法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一、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的转变二、谢灵运山水诗刻意追新的特征和积极意义三、比较陶、谢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四、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五、鲍照对诗体新变的贡献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一、何为“永明体”二、以宫廷为中心的诗人集团的三个中心第七章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一、庾信作品乡关之思的内容与表现二、庾信承前启后的文学史地位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一、元嘉三大家二、齐梁文学的新变意识三、郦道元《水经注》在文化、文学史上的成就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一、中国小说的起源包括哪些方面二、志怪小说的种类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一、唐代文学的分期二、唐代文学的繁荣三、唐诗的发展轨迹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一、上官体二、初唐“四杰”三、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的得与失四、陈子昂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的关系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一、张九龄对唐诗发展的贡献二、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三、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四、高适、岑参诗歌创作的异同之处第三章李白一、李白的生平、思想和人格魅力二、李白古题乐府的创新与个性特色三、李白歌行的价值四、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第四章杜甫一、杜甫诗歌的诗史性质二、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三、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第五章大历诗风一、何为大历诗风二、大历“十才子”三、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分析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一、韩、孟诗派二、韩愈、孟郊诗歌的怪奇特征三、李贺诗歌的艺术表现与怪奇特征四、比较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诗歌风貌第七章白居易和元白诗派一、元白诗派二、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张二、白居易《新乐府》的缺憾四、《长恨歌》《琵琶行》的艺术成就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一、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二、韩、柳散文创作上的开拓三、晚唐“三十六体”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一、何为唐传奇二、唐传奇发展经历的三个时期三、唐传奇的表现艺术第十章晚唐诗歌一、杜牧的怀古咏史诗二、贾岛、姚合等苦吟诗人第十一章李商隐一、中唐后期以来诗歌的走向二、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三、李商隐诗歌情调的幽美四、李商隐诗歌内涵多义性的成因五、李商隐对诗歌发展的推进第十二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一、何为《花间集》二、李煜词的特色第五编宋辽金文学绪论一、宋代士大夫的文化性格二、宋代文人审美情趣的转变三、词在宋代繁荣的原因四、宋诗对唐诗的因革五、宋词的总体成就第一章宋初文学一、白体、晚唐体、西昆体二、西昆体的艺术特征与衰微的原因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人的探索一、晏殊《珠玉词》的新变及其“情中有思”的内涵二、欧阳修对词的革新三、张先词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词发展方向的改变四、柳永在词史上的贡献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诗文创作一、欧阳修倡导诗文革新运动的背景二、欧阳修文学革新的主张三、王安石诗歌创作的分期及王荆公体第四章苏轼一、苏轼的各类散文的内容及不同的风格特点二、苏轼诗歌的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三、苏轼的词学观四、苏轼对词境的开拓和“以诗为词”的表现手法第五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一、江西诗派二、“山谷体”第六章周邦彦和北宋后期词人的创造一、秦观词的情韵兼胜二、周邦彦词的题材内容三、周邦彦词的艺术特点第七章李清照与南渡词风的新变一、李清照“别是一家”的词论二、李清照前后期词风、词境的变化三、李清照词作的女性特征第八章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一、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二、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三、诚斋体的艺术特征四、范成大对田园诗的发展与贡献第九章辛弃疾和南宋中期词人的拓展一、辛弃疾词的具体内容及题材特点二、辛弃疾词的艺术世界三、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第十章姜夔、吴文英及南宋后期词人的深化一、姜夔词虚处传神的艺术手法二、姜夔词在形式上的特色三、吴文英词的艺术境界、章法结构与语言风格第十一章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一、永嘉四灵、江湖诗派二、元好问“纪乱诗”的特点第六编元代文学绪论一、元代杂剧、南戏的演出和体制二、元代两个戏剧圈三、散曲的特性第一章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一、何为说话二、说话“四家”三、传世宋元话本的分类四、何为诸宫调第二章关汉卿一、《单刀会》《西蜀梦》的主旨二、窦娥的悲剧命运与典型意义三、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第三章王实甫的《西厢记》一、《西厢记》题旨的改造二、《西厢记》相互制约的两组矛盾三、《西厢记》矛盾的转移四、《西厢记》人物形象:崔莺莺、张生、红娘第四章白朴和马致远一、元剧“四大家”二、梧桐夜雨的意蕴三、《汉宫秋》的主旨: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体悟,乱世中个体无法主宰命运第五章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一、纪君祥及其《赵氏孤儿》二、康进之与《李逵负荆》第六章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一、元杂剧衰落的原因二、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第七章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一、高明《琵琶记》的悲剧意蕴和艺术成就二、“四大南戏”的基本情况第八章元代散曲一、散曲的概念、体制二、散曲的文体风格及审美取向三、元代前期与后期的散曲创作概况第九章元代诗文一、元诗“四大家”二、“铁崖体”第七编明代文学绪论一、明代对文学特征性认识的深化二、明代文学论争的特点三、何为章回小说四、以“四大奇书”为主要标志,清晰地展示了长篇小说艺术发展的历程第一章《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一、《三国演义》的的版本、思想倾向,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二、《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艺术方法、战争描写的艺术第二章《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一、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的异同二、《水浒传》的版本三、《水浒传》的思想内涵:一曲“忠义”的悲歌四、《水浒传》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成就及艺术结构第三章《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一、《金瓶梅》的成书时代和作者二、《金瓶梅》的思想价值:由一家而写及天下国家,从暴露社会矛盾走向剖视扭曲的人性,《金瓶梅》的悲剧性三、《金瓶梅》在小说史上的里程碑作用和贡献第四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一、“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二、“三言、二拍”情节的曲折、细致的写心艺术和语言变化等艺术技巧第五章明代杂剧的流变一、王九思与康海的杂剧创作二、徐渭的《四声猿》第六章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一、明代传奇的渊源和体制二、明代中期“三大传奇”的思想内容及现实意义三、“汤沈之争”的内涵及影响第七章汤显祖与《牡丹亭》一、理解汤显祖的“至情”论二、《牡丹亭》的题材渊源三、《牡丹亭》的主要人物性格、浪漫主义风格及文化警示意义四、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第八章明代诗文一、台阁体二、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三、唐宋派、李贽的“童心说”、公安派“性灵说”第八编清代文学绪论一、清王朝控制社会文化思想的方式是编书,更严厉的手段是大兴文字狱二、清代集历代文学之大成三、文学古典形态的再度辉煌第一章《聊斋志异》一、《聊斋志异》一书而兼二体,用传奇法以志怪二、《聊斋志异》狐鬼世界的内涵三、《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第二章《儒林外史》一、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二、杜少卿形象的人文内涵三、《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第三章《红楼梦》一、高鹗、程伟元的《红楼梦》续书二、贾宝玉和《红楼梦》的悲剧世界三、分析鉴赏《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四、《红楼梦》人物塑造的艺术成就五、《红楼梦》的叙事艺术第四章清代其他长篇小说一、《醒世姻缘传》荒唐的因果报应模式二、《醒世姻缘传》宿命外壳中的真实内蕴三、《镜花缘》的思想内容第五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一、《长生殿》的重史意识与杨贵妃形象,《长生殿》化长恨为长生的意蕴及其艺术风格二、《桃花扇》的历史反思与征实精神三、《桃花扇》国家至上的思想第六章清代的诗、词、文一、清初的诗、词、文(一)梅村体(二)陈维崧“阳羡派”、朱彝尊“浙西词派”和纳兰性德词(三)王士禛的神韵说二、清中叶诗、词、文多元发展的局面(一)沈德潜“格调说”(二)翁方纲“肌理说”(三)袁枚的“性灵说”(四)桐城派11。

8.《古代书论》考试大纲

8.《古代书论》考试大纲

《古代书论》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及要求古代书论主要论述历代书法技巧,阐释书法发展历史,是学习书法的必备内容。

《历代书法论文选》系书学专著中的典范,以书论的形式论述了自汉朝至清代年间的重要书家、经典书作、主要书法现象,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古代书法论文中的书法观点,重点关注书论名篇,经典书论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水平。

能够结合书法历史知识深入挖掘其背后的传统文化内涵,并将书论运用到书法创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二、考试内容赵壹(东汉光和年间辞赋家)《非草书》:专抨击草书。

其时草书渐行,赵壹欲仍返于仓颉、史籀,此事势所不许。

故其文虽传,其说终不能行。

蔡邕(东汉文学家、书法家)《笔论》:论述书者应有的精神状态;《九势》:论述运笔规则。

羊欣(南朝宋书法家)《采古来能书人名》:编中列自秦至晋能书者凡六十九人。

虞龢(南朝宋泰始年间书法家)《论书表》:叙二王书事、当时搜访名迹情形、所得字数并编次二王书及羊欣书卷帙、旁及纸墨笔砚所宜凡数千言。

文气不一贯,疑有脱简。

江式(后魏书法家)《论书表》:述其撰集字书《古今文字》四十篇之缘由。

袁昂(南朝梁书画家)《古今书评》:为奉勑品评之作,凡二十五人,而特推崇张芝、钟繇、二王。

萧衍(梁武帝,长于文学,善乐律,并精书法)《观锺繇书法十二意》、《草书状》、《答陶隐居论书》:品评书法技巧和钟繇、王羲之的艺术成就及其特点。

庾肩吾(南朝梁书法评论家、文学家)《书品》:载汉至齐梁能真、草者一百二十三人,分为九品,每品各系以论。

释智果(隋仁寿年间书法家,能书)《心成颂》:分析字的结构。

虞世南(唐初书法家,博学善文辞,尤工书法,亲承智永传授)《笔髓论》:兼论用笔法及行草各体书写规则。

《书旨论》:简述书体源流变化。

李世民(唐太宗)《笔法诀》:论书写时应有的精神状态及用笔点划规则;《论书》《指意》:提倡骨力,务求神气;《王羲之传论》:推崇王羲之书成为书法正宗。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大纲 (含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大纲 (含答案)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课程代码:00814)考试大纲目录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第一章先秦文艺思想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尚书•尧典》第三节《论语》第四节墨子第五节老子第六节庄子第七节孟子第八节荀子第二章两汉文论第五章概述第六章《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章《毛诗序》第八章《礼记•乐记》第九章《法言•吾子》第十章《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论》第十一章《离骚经序》第十二章《论衡》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论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曹丕第三节陆机第四节《抱朴子•钧世》第五节《宋书•谢灵运传论》第六节《文心雕龙》第七节《诗品序》第八节《文选序》第九节《金楼子•立言》第四章唐宋金元文论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王勃集序》第三节《与东方左氏虬修竹篇序》第四节《诗格》第五节《戏为六绝句》第六节《诗式》第七节韩愈第八节《董氏武陵集纪》第九节《与元九书》第十节《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第十一节司空图第十二节欧阳修第十三节苏轼第十四节《词论》第十五节《白石道人诗说》第十六节《沧浪诗话•诗辨》第十七节《心境记》第十八节《论诗三十首》第五章明清近代文论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诗集自序》第三节《与郭价夫学士论诗书》第四节《四溟诗话》第五节《童心说》第六节《曲律》第七节袁宏道第八节《序山歌》第九节《读第五才子书法》第十节《读三国志法》第十一节王夫之第十二节《闲情偶寄•立主脑》第十三节《原诗•内篇》第十四节《答沈大宗伯论诗书》第十五节《复鲁絜非书》第十六节《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第十七节《书汤海秋诗集后》第十八节《人境庐诗草自序》第十九节《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第二十节《人间词话》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附录1:《古代文论名篇选读》精读篇目附录2:题型举例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必修课程之一,其内容除“绪论”外,根据时代先后分先秦文艺思想、两汉文论、魏晋南北朝文论、唐宋金元文论、明清近代文论五部分,其中两汉文论、魏晋南北朝文论为重点,唐宋金元文论、明清近代文论为次重点,绪论和先秦文艺思想为一般章。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大纲I.考试的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该考试所包含的内容将大致稳定,试题形式多样,具有对学生把握本课程程度的较强识别、区分能力。

II.考试内容及要求一、考试基本要求通过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习,了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了解不同时期作家作品的特点,把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方式,能够独立进行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

在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中,能够利用工具书与知识积累扫清语言障碍,并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深层意蕴。

在此基础上获得文学的熏陶与审美的教育。

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解析古代文学作品。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领会”二个层次,具体含义是:识记:能解释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

领会:在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能阅读、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并分析其思想内含、美学意蕴。

第一编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神话的含义及其内容;2、《诗经》的体制及其分类3、先秦散文(《论语》、《庄子》)4、屈原和楚辞(《离骚》)二、考核要求1、识记先秦文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2、领会先秦文学的一些经典篇章,如《诗经》及《离骚》第二章秦汉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司马迁及其《史记》2、汉乐府民歌3、五言诗的起源及《古诗十九首》二、考核要求1、识记《史记》的基本知识及乐府的含义2、领会《史记》人物传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三曹及建安七子2、阮籍和嵇康3、陶渊明4、谢灵运及谢朓5、志怪小说及轶事小说二、考核要求1、识记(1)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二谢等名词。

(2)志怪小说及轶事小说的含义(1)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2)志怪小说及轶事小说中的经典篇章第二编唐宋文学第一章隋唐五代文学第一节初盛唐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初唐“四杰”2、陈子昂及张若虚3、高适、岑参与边塞诗派4、王维与山水田园诗派5、浪漫主义诗人李白6、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二、考核要求1、识记初盛唐诗人的经典篇章2、领会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理论边塞诗派及山水田园诗派的诗歌艺术特色李杜诗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成就第二节中晚唐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韩孟诗派2、元白诗派3、杜牧及李商隐4、李煜二、考核要求1、识记中晚唐诗人的经典篇章韩孟诗派及元白诗派的诗歌风格杜牧及李商隐的诗歌创作特色李煜词的创作特色第二章宋辽金文学第一节北宋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欧阳修与王安石2、晏殊、晏几道3、柳永4、苏轼5、黄庭坚与秦观二、考核要求1、识记(1)北宋诸作家的经典作品(2)江西诗派2、领会北宋诸作家的作品内容、艺术特色及其贡献第二节南宋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李清照2、陆游、杨万里、范成大3、辛弃疾4、姜夔5、文天祥6、元好问二、考核要求1、识记(1)南宋诸作家的经典作品(2)江湖诗派2、领会南宋诸作家的作品内容、艺术特色及其贡献第三编元明清文学第一章元代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关汉卿2、王实甫3、白朴、马致远、郑光祖4、高明二、考核要求1、识记元杂剧的含义及体制2、领会元代戏剧诸作家的代表作、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第二章明代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三国演义》2、《水浒传》3、汤显祖与《牡丹亭》4、《西游记》二、考核要求1、识记(1)章回体小说、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世情小说(2)台阁体、前后七子、童心说、性灵派、公安派、竟陵派诸名词2、领会《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诸作品的思想主旨、人物性格及艺术特色第三章清代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桃花扇》2、《聊斋志异》3、《儒林外史》4、《红楼梦》二、考核要求1、识记吴伟业“梅村体”、袁枚“性灵说”、纳兰性德2、领会《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诸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性格及艺术特色III.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江苏: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教材大纲

江苏: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教材大纲

江苏教育学院编 ⼀、要求 《中国古代⽂论》是中⽂专业本科必修课程,要求学⽣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学理论批评的简要历史、发展概况,掌握古代⽂学理论批评的基本知识,读懂古代⽂学理论原著,并能翻译述说,对各个历史时期的⽂论家、代表性⽂论著性,重要的⽂学理论思想,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现代⽂艺理论进⾏阅读、分析,理解其理论内涵,掌握其主要观点,评价其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

为建⽴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学理论⽽努⼒,提⾼学⽣的⽂艺理论素养,提⾼阅读欣赏、评论⽂学作品的能⼒和⽔平。

⼆、考试内容 导论 中国古代⽂论的学科内容。

古代⽂论原始资料的存在形态。

学习古代⽂论的⽬的、意义。

第⼀章 先秦的⽂学理论 概述部分,了解先秦⽂学理论的简况、特点。

先秦时“⽂学”或“⽂”是⽂化学可望⽽不可及的总称。

《尚书·尧典》:“诗⾔志”。

《诗经》中有关“美”、“刺”的⽂学观念。

孔⼦:“兴、观、群、怨”说:“⽂质彬彬”、“尽美”、“尽善”:“思⽆邪”。

孟⼦:“知⾔养⽓”,“以意逆志”,“知⼈论世”。

庄⼦:崇尚⾃然,以真为贵;论⾔意关系;技艺神化境界的表述对后世⽂艺创作论的影响。

荀⼦:论“乐”的本质特质,“乐”影响⼈的情感⽽产⽣社会效⽤。

第⼆章 汉代的⽂学理论 概述部分:了解汉代⽂学理论批评简况和特点。

汉代“⽂学”仍指学术意义的作品,“⽂章”指讲究词章的作品,即现代意义的⽂学作品。

《⽑诗序》:论诗的情感特征,“情”与“志”统⼀的诗论;论诗的艺术感染⼒和社会作⽤;诗的“六义”说,阐述“风”、“雅”、“颂”。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及其意义和影响;对屈原⼈格精神和⽂学创作的评价。

王充:“实诚在胸臆,⽂墨著⽵帛”,以“诚”论⽂,反对“虚妄”;批语崇古、模拟,主张敢“作”、创新。

王逸:评论屈原其⼈其作,“⾼其⾏义”(⼈格精神):“玮其⽂采”(作品艺术特点、成就)。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的⽂学理论 概述部分:了解本时期⽂学理论批评发展繁荣的成就、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Ⅰ关于教材本课程学习和考试命题所使用的教材是:《中国文学史》(修订本),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年出版。

Ⅱ关于考试命题一、本课程的考试命题根据本大纲和指定的教材确定考试范围。

二、文学史各阶段的考核比例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三、考试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和阅读分析题等。

Ⅲ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文学一、原始歌谣的特点二、神话的含义三、神话的产生及其意义四、中国古代著名神话五、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二章《诗经》一、《诗经》的基本知识二、《诗经》的内容三、《诗经》的艺术四、《诗经》的影响五、阅读作品:《伐檀》、《关雎》、《伯兮》、《氓》、《君子于役》、《蒹葭》、《采薇》、《生民》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一、《尚书》和《春秋》的基本知识二、《左传》的基本知识三、《左传》的文学成就四、《国语》的基本知识五、《战国策》的基本知识六、《战国策》的文学成就七、阅读作品:《晋公子重耳之亡》、《晋楚城濮之战》、《苏秦始将连横》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一、诸子散文兴起的原因及其发展阶段二、《论语》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色三、《墨子》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色四、《孟子》的基本知识和散文艺术五、《庄子》的基本知识和散文艺术六、《荀子》的基本知识和散文艺术七、《韩非子》的基本知识和散文艺术八、阅读作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逍遥游》第五章屈原和楚辞一、楚辞的名称和来源二、屈原的生平及作品三、《离骚》的内容和艺术三、屈原的其他作品四、屈原的影响五、宋玉等其他楚辞作家六、阅读作品:《离骚》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及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一、《吕氏春秋》和李斯作品的特色二、贾谊散文和辞赋的特点三、《七发》的内容、特色及影响四、司马相如的生平及作品五、《子虚》、《上林》的内容、特色及影响六、西汉前期其他散文和辞赋家七、阅读作品:《谏逐客书》、《过秦论》、《七发》、《子虚》、《上林》第二章司马迁与《史记》一、司马迁的生平及作品二、《史记》五体结构的特点三、《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价值四、《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五、阅读作品:《报任安书》、《项羽本纪》、《留侯世家》、《陈涉世家》、《魏公子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李将军列传》第三章西汉后期及东汉的散文和辞赋一、扬雄的作品及文学观点二、班固的生平及作品三、《汉书》体制的特点四、《汉书》人物传记的特色五、班固的辞赋及创作观念六、西汉后期及东汉其他的散文和辞赋七、王充的文学观点八、《二京赋》的特点九、抒情小赋的产生及其意义十、阅读作品:《苏武传》、《甘泉赋》、《两都赋》、《二京赋》、《归田赋》《刺世疾邪赋》第四章汉代乐府民歌一、乐府的含义及分类二、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三、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四、《孔雀东南飞》的内容和艺术五、汉乐府民歌的影响六、汉代民谣的内容和艺术七、阅读作品:《孔雀东南飞》、《孤儿行》、《东门行》、《陌上桑》、《上邪》第五章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一、五言诗兴起的原因及其发展过程二、东汉文人的五言诗三、《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和艺术四、阅读作品:《庭中有奇树》、《行行重行行》、《明月皎夜光》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和正始文学一、建安文学的特征二、曹操、曹丕、曹植作品的内容和艺术三、“建安七子”的名称及其创作四、《悲愤诗》的内容和艺术五、阮籍的思想和创作六、嵇康的思想和创作七、阅读作品:曹操《短歌行》、曹丕《燕歌行》、曹植《赠白马王彪》、蔡琰《悲愤诗》第二章西晋文学一、“三张、二陆、两潘、一左”的名称及其创作二、陆机和潘岳作品的特点三、“左思风力”的含义四、阅读作品:陆机《赴洛道中作》、潘岳《悼亡诗》、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咏史·皓天舒白日》第三章陶渊明一、陶渊明生平和思想二、作品的内容和艺术三、影响四、阅读作品:《饮酒·结庐在人境》、《归去来辞》、《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读山海经》、《咏荆轲》第四章南北朝乐府民歌一、南朝乐府民歌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二、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和艺术三、北朝乐府民歌的特点四、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和艺术五、《木兰诗》的艺术成就六、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影响七、阅读作品:《木兰诗》、《西洲曲》第五章南北朝诗人一、山水诗兴盛的原因二、谢灵运的作品及其特色三、七言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四、鲍照的作品及其特色五、新体诗的产生及其影响六、谢朓的作品及其特色七、宫体诗产生的原因八、梁陈诗人的作品及特色九、庾信、王褒的生平、创作和影响十、阅读作品:《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代出自蓟北门行》、《拟咏怀·摇落秋为气》第六章南北朝的骈文和散文一、南北朝骈文作家及其作品二、《后汉书》的内容和艺术三、《水经注》的内容和艺术四、《洛阳伽蓝记》的内容和艺术第七章魏晋南北朝的小说一、小说的起源和发展二、志怪小说兴盛的原因三、志怪小说的内容、特点和影响四、轶事小说兴盛的原因五、《世说新语》的内容和艺术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一、《典论·论文》的内容和意义二、《文赋》的内容和意义三、《文心雕龙》的内容和意义四、《诗品》的内容和特点五、《文选》的编纂特点及影响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及初唐诗歌一、隋代诗歌二、上官仪诗歌的特点三、“文章四友”四、沈佺期、宋之问对诗歌的贡献五、“四杰”在诗歌发展中的贡献六、陈子昂的诗风革新主张七、陈子昂《感遇》诗的内容八、阅读作品:王绩《野望》、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感遇》(其二)第二章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一、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二、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三、王维《《山居秋暝》》在艺术上的特点四、阅读作品:孟浩然《过故人庄》,王维《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辋川集》绝句第三章盛唐边塞诗人一、高适《燕歌行》内容和艺术上的特点二、岑参边塞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三、“七绝圣手”王昌龄与李颀、王之涣的边塞诗。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复习纲要1、古代文论三大高峰:勰、叶燮、王国维2、中国古代文论的话语特征:(1)术语运用的包容性(概括性、涵丰富性);如风骨、气等。

(2)形象性的概念:如明·榛《四溟诗话》:“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又:燮:“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3)风格描述的意会性:司空图《诗品》皆用四言诗形容风格,又如:鲍照说:“公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颜延之)诗如铺锦列绣,雕绘满眼。

”又如:“陆海江”说。

3、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的体系问题:有体系;无体系;潜体系。

其实,中国文论既有体系性特征,又有非体系性特征。

4、先文论的特点:先时期是我国古代文论的发轫与奠基期﹙开端时期﹚,特点有:(1)没有专门的文论著作或文章,而是散见于先的诗文中,主要见于哲学著作。

(2)先文论处于百家争鸣、人各为说的状态(3)先文论影响深远,尤其是儒道两家的文论思想,一重在对文学容的规,一重在对文学形式的研究,共同奠定了我国古代文论发展的两大基石。

(4)先时期没有学科之分,先人谈到“文”或“文学”时,并不专指今之文学,但也包含之。

5、“兴、观、群、怨”说:“兴观群怨”说,可以说是《论语》中最重要的文学理论的观点。

“兴观群怨”说,特别是“诗可以怨”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之大难以估量。

后世许多诗人、作家正是接受了孔子的这一观点,写出了许多讽刺社会、干预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形成了我国文学“诗可以怨”的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例如屈原、杜甫、白居易的许多讽刺和揭露社会黑暗政治的诗篇,无不是受“诗可以怨”的影响。

即使是现代,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等进步诗人的作品对现实生活的不良倾向进行勇敢的干预,也可以说是对“诗可以怨”传统的继承和发扬!6、孔子对后世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孔子对后世在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是为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批评奠定了基础,对文学干预现实、干预社会提供了理论根据。

后世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实践和文学理论批评可以说无不受到孔子理论的积极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注意:本大纲为参考性考试大纲,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主要考察知识点:第一章先秦文学一、《诗经》1.《诗经》的思想内容2.《诗经》的艺术特征3.《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二、历史散文1.先秦历史散文的体制与发展2.《左传》的艺术成就三、诸子散文1.《孟子》的论辩艺术2.《庄子》的艺术特征四、屈原与《楚辞》1.《离骚》的艺术成就2.楚辞的艺术创新3.屈原和《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二章汉代文学一、汉赋1.两汉赋的形成与演变2.司马相如赋的特点与成就二、《史记》、《汉书》1.《史记》的叙事艺术2.《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3.《汉书·苏武传》中的苏武形象三、汉代诗歌1.汉乐府广阔的生活内容2.汉乐府的叙事艺术3.《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一、建安文学1.曹植诗歌的内容及艺术成就2.建安风骨与正始之音二、晋代文学1.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2.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三、南北朝民歌1.南北朝民歌的差异及其原因四、南朝诗风的转变1.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2.从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诗风转变3.“二谢”山水诗的差异4.永明体及其对中国诗歌的影响5.齐梁文学观念变化对文章影响的表现五、魏晋南北朝小说1.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的形成原因2.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及主要内容第四章隋唐五代文学一、初唐文学1.“初唐四杰”的审美追求与诗歌特点2.“沈宋”对律诗发展的贡献3.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及其诗歌特色二、盛唐诗歌1.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共性以及差异性2.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各自的风貌三、李白1.李白的思想与文学的风格2.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3.李白的地位与影响四、杜甫1.杜甫诗歌的“诗史”性质2.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3.杜甫的地位与影响五、中唐文学1.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以及共同的创作倾向2.白居易的诗歌主张3.白居易讽喻诗的内容4.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5.韩愈的论说文的内容及特色6.柳宗元山水游记文的艺术成就六、晚唐文学1.唐传奇的艺术成就2.李商隐诗歌朦胧凄艳的特色3.词的起源及唐五代词的发展概况第五章宋代文学一、柳永与北宋前期词1.柳永词的内容与艺术2.柳永对词发展的贡献二、北宋诗文革新运动1.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概况2.欧阳修的文学成就三、苏轼1.苏轼对词发展的贡献2.苏轼散文的特色3.苏轼的意义与影响四、北宋后期诗词及南北宋之际文学1.黄庭坚的诗歌主张2.江西诗派的演变3.周邦彦在词的章法及格律方面的贡献4.李清照词内容的变化五、陆游及中兴诗人1.范成大田园诗的新发展2.陆游爱国诗歌的内容及艺术特色六、辛弃疾及辛派词人1.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2.辛词的艺术成就七、姜夔及宋末词坛1.姜夔醇雅的词风第六章元代文学一、宋元话本与说唱文学1.宋元话本的分类及代表作2.《西厢记诸宫调》对《会真记》的创新二、关汉卿1.《窦娥冤》中窦娥的悲剧形象三、王实甫与《西厢记》1.王实甫对莺莺故事的创新2.《西厢记》的戏剧冲突与崔莺莺的形象四、元杂剧和南戏的其他作品1.马致远《汉宫秋》的主题2.高明《琵琶记》中蔡伯喈和赵五娘的形象五、元代散曲1.元代散曲的体制第七章明代文学一、《三国演义》1.小说《三国演义》的成书与思想倾向2.《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二、《水浒传》1.《水浒传》塑造人物的艺术三、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1.前后七子文学复古的得失四、汤显祖的《牡丹亭》1.杜丽娘的形象2.《牡丹亭》的文化意义五、《西游记》1.“游戏之作”及整体寓意2.孙悟空形象的人性美六、《金瓶梅》1.《金瓶梅》在文学史上的意义第八章清代文学一、《桃花扇》1.《桃花扇》的艺术构思二、《聊斋志异》1.“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以及“孤愤之书”2.《聊斋志异》中的科场失意和科举弊端三、《儒林外史》1.科举制度对文人精神的毒害2.《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四、《红楼梦》1.《红楼梦》的悲剧主题2.《红楼梦》人物性格的丰富性3.《红楼梦》的人物描写艺术。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核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核大纲

《中国古代⽂学史》考核⼤纲《中国古代⽂学史》考核⼤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学史⼆、使⽤教材:袁⾏霈主编《中国⽂学史》,⾼等教育出版社三、重点章节:《中国⽂学史》(1-3卷)(即先秦—宋代⽂学部分)先秦⽂学第⼀章诗经历史散⽂第⼀节《诗经》的分类标准及主要内容第⼆节《诗经》主要艺术成就第三节《左传》主要⽂学成就第⼆章诸⼦散⽂第⼀节诸⼦散⽂发展趋势第⼆节《论语》、《庄⼦》主要艺术特⾊第三章楚辞第⼀节“楚辞”释义、楚辞的特征第⼆节《离骚》的内容及艺术成就秦汉⽂学第⼀章两汉历史散⽂第⼀节司马迁及其《史记》第⼆节《史记》的内容及⽂学价值第⼆章两汉辞赋乐府第⼀节汉代散体⼤赋的⽂体特征第⼆节“乐府”释义第三节汉乐府民歌主要内容及艺术特点第三章两汉⽂⼈诗第⼀节汉代⽂⼈诗的发展历程第⼆节《古诗⼗九⾸》主要内容及艺术特⾊魏晋南北朝⽂学第⼀章从建安风⾻到正始之⾳第⼆章两晋诗坛第三章陶渊明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隋唐五代⽂学第⼆章盛唐的诗⼈群体第三章李⽩第四章杜甫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第七章⽩居易与元⽩诗派第⼋章散⽂的⽂体与⽂风改⾰第⼗⼆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宋代⽂学第⼆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创作第四章苏轼第五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第六章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第九章⾟弃疾和⾟派词⼈四、考试试卷题型及其分值分布1、综合试卷共150分,由《中国古代⽂学史》(分值90分)和《⽂学理论》(分值60分)两门课组成。

2、《中国古代⽂学史》试卷构成:基础知识填空题(15个,共15分)名词解释(4个,共20分)简答题(3个,共15分)综合分析题(2个,共20分)诗歌赏析题(1个,20分)《⽂学概论》考核⼤纲⼀、课程名称:⽂学概论⼆、使⽤教材:童庆炳《⽂学理论教程》,⾼等教育出版社三、重点章节:第⼀章⽂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第⼀节⽂学理论的性质第⼆节⽂学理论的形态第四章⽂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第⼀节⽂学的含义第⼆节⽂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第⼋章⽂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第⼀节艺术真实第⼆节情感评价第九章⽂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第⼀节⽂学作品的类型第⼆节⽂学作品的基本体裁第⼗三章⽂学风格第⼀节风格的定义与内涵第⼆节⽂学风格与⽂化四、考试试卷题型及其分值分布:1、综合试卷共150分,由《中国古代⽂学史》(分值90分)和《⽂学理论》(分值60分)两门课组成。

2024历史学考试大纲

2024历史学考试大纲

关于2024历史学的考试大纲
2024年历史学考试大纲包括以下内容:
一、考试性质
历史学考试是对考生历史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查,旨在培养具有历史素养和历史研究能力的人才。

二、考试内容
1. 中国古代史纲要
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中国古代社会的起源和原始社会形成。

(2)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形成过程。

(3)秦朝的崛起和统一,建立汉朝和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4)民族大融合时期的南北朝时期。

(5)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

(2)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

3. 世界古代史纲要
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古代埃及文明。

(2)古代希腊文明。

(3)古代罗马文明。

(4)中世纪欧洲文明。

(5)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4. 世界近现代史纲要
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2)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3)冷战和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4)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发展。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 试卷结构: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题型。

具体分值分配可参考历年真题。

3. 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

具体时间安排可参考历年真题。

古代小说研究专题课程考核大纲

古代小说研究专题课程考核大纲

古代小说研究专题课程考核大纲
1、适应对象
修读完本课程规定内容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学生。

2、考核目的
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中国古代小说的实际能力。

属于水平考查。

3、考核形式与方法
本课程采用开卷考查的形式,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程论文或者读书笔记一篇。

4、课程考核成绩构成
平时成绩占20%,课程论文占80%。

5、考核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属于任意选修课程,且采用课程论文或读书笔记的形式进行考查,因此,具体考核内容不作严格限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选取古代文化的某一方面作较为深入的分析论述。

6、样卷
本课程采用的是开卷考查的形式,以课程论文或读书笔记的方法来检
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因此样卷从略。

中国古代书论纲要

中国古代书论纲要

中国历代书论精选集一、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二、索靖·草书状四、赵壹·非草书五、崔瑗·草书势(含今译)六、蔡邕·篆势、笔论、九势七、虞龢论书表八、论用笔十法九、书品[节录]十、王羲之·自论书十一、书论: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十二、事儿而书论:清—包世臣:《艺舟双楫》十三、书论:清—刘熙载:《书慨》十五、书论:宋—米芾《海岳名言》十六、书论:唐—孙过庭《书谱》十七、书论:唐—张怀瓘《书断》十八、书论:南朝齐—王僧虔《论书》十九书论:南朝齐—王僧虔《笔意赞》二十书论:晋—王羲之《题笔阵图后》二十一、傅山·散论二十二、欧阳修·六一论书二十三、元·陆友纂《墨史》二十五·魏锡曾篆刻论二十六、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评古帖二十七·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跋自书二十九·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评法书三十·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论用笔三十一·冯班《钝吟书要(节录)》三十二·姜夔《续书谱(节录)》三十三·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三十四·书论:秦—李斯《论用笔》三十五、书论:汉—蔡邕《笔论》三十六·书论:南朝齐—王僧虔《笔意赞》三十七·钟繇《用笔法》三十八·书论:南朝齐—王僧虔《论书》三十九·书论:宋—米芾《海岳名言》四十·古代名人论书法名语集粹四十一·卫恒《四体书势》三、卫夫人笔阵图。

0634《古代书论选读》2016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

0634《古代书论选读》2016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

0634《古代书论选读》2016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对众多的文化影响深远。

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和发展,我国古代的书法理论也随着书法艺术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兴盛起来。

相对而言,古代书法理论的出现比书法艺术的形成要晚一些。

《古代书论选读》考试以主观题为主,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

(1)该课程为闭卷考试,试卷主要有三种题型: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题型说明题型一: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题型二: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题型三: 论述题(共1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二、知识点1、《笔论》《笔论》传为蔡邕所作。

《笔论》被收入宋代陈思的《书苑菁华》一书,才得以保存流传至今,在中国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笔论》开篇就提出“书者,散也”的著名论断,论述了书法抒发情怀的艺术本质,以及书家创作时应有的精神状态。

随后则论及书法作品应取法、表现大自然中各种生动、美好的物象,强调书法艺术应讲求形象美,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和表现人的心理状态。

主要观点:一、“散怀抱”即抒散怀抱、抒发情性。

抒情是书法的美学本质,其与扬雄的“书为心画”、许慎的“书者,如也”一脉相承。

书法是以情性为表现核心的,这是书法与写字的区别。

也是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的最大区别(西方艺术以建筑为代表)。

当然“欲书先散怀抱”是作书之前先要有意识的抒散襟怀,培养情感,为作书时“任情恣性”的无意识状态作情感铺垫。

情性,是书法美学的重要范畴。

它是书家性格、才识在特定环境中情绪的流露。

人的性格有刚柔之别、含露之分,学识有厚薄之差,情绪有喜、怒、哀、乐之异。

表现在书法作品中,便会有刚劲、雄浑、优美、典雅、飘逸之别;学养有深厚与浅薄之差,在特定的环境中情绪亦有差异。

这里的“才识”、“学养”,狭义上是指由书写技术层面所积累的相关知识,及对书法美的认识;广义上则涵盖了一种人文气息,它是书作中最闪亮、最有价值、最恒久的存在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书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及要求
古代书论主要论述历代书法技巧,阐释书法发展历史,是学习书法的必备内容。

《历代书法论文选》系书学专著中的典范,以书论的形式论述了自汉朝至清代年间的重要书家、经典书作、主要书法现象,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古代书法论文中的书法观点,重点关注书论名篇,经典书论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水平。

能够结合书法历史知识深入挖掘其背后的传统文化内涵,并将书论运用到书法创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二、考试内容
赵壹(东汉光和年间辞赋家)
《非草书》:专抨击草书。

其时草书渐行,赵壹欲仍返于仓颉、史籀,此事势所不许。

故其文虽传,其说终不能行。

蔡邕(东汉文学家、书法家)
《笔论》:论述书者应有的精神状态;
《九势》:论述运笔规则。

羊欣(南朝宋书法家)
《采古来能书人名》:编中列自秦至晋能书者凡六十九人。

虞龢(南朝宋泰始年间书法家)
《论书表》:叙二王书事、当时搜访名迹情形、所得字数并编次二王书及羊欣书卷帙、旁及纸墨笔砚所宜凡数千言。

文气不一贯,疑有脱简。

江式(后魏书法家)
《论书表》:述其撰集字书《古今文字》四十篇之缘由。

袁昂(南朝梁书画家)
《古今书评》:为奉勑品评之作,凡二十五人,而特推崇张芝、钟繇、二王。

萧衍(梁武帝,长于文学,善乐律,并精书法)
《观锺繇书法十二意》、《草书状》、《答陶隐居论书》:品评书法技巧和钟繇、王
羲之的艺术成就及其特点。

庾肩吾(南朝梁书法评论家、文学家)
《书品》:载汉至齐梁能真、草者一百二十三人,分为九品,每品各系以论。

释智果(隋仁寿年间书法家,能书)
《心成颂》:分析字的结构。

虞世南(唐初书法家,博学善文辞,尤工书法,亲承智永传授)
《笔髓论》:兼论用笔法及行草各体书写规则。

《书旨论》:简述书体源流变化。

李世民(唐太宗)
《笔法诀》:论书写时应有的精神状态及用笔点划规则;
《论书》《指意》:提倡骨力,务求神气;
《王羲之传论》:推崇王羲之书成为书法正宗。

孙过庭(唐垂拱年间书法家、书学理论家)
《书谱》:我国书法史上的著名书学论著,阐述正、草二体书法,见解精辟。

但词
藻过甚,易将字意掩盖。

李嗣真(唐代书画家)
《书后品》:于前书论不同,上上品之上更列逸品,在九品之上,此为独创。

张怀瓘(唐代开元时书法家、书法评论家)
《书议》:品评真、行、章、草四体各家等第,兼论各体作法;
《书估》:评估书至价值,乃游戏之作;
《书断》:录古之书体及能书人名,各述其源流;
《文字论》:述作者与人论书;
《六体书论》: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

《评书药石论》:认为书之棱角与脂肉,皆是弊病。

窦臮(唐代天宝书法家、书法理论家)
《述书赋》:评论历代书家。

窦蒙(唐代书法家,字子全,窦臮之兄)
《述书赋注》、《述书赋语例字格》:有助于理解《述书赋》。

蔡希综(唐代天宝书法家)
《法书论》:自述家世及诸家书法授受渊源,而归本在用笔。

徐浩(字季海。

唐代书法家。

擅长八分、行、草书,尤精于楷书。

著有《论书》(又称《法书论》)1篇。


《论书》:此文是徐浩用来教育子孙的家训,所以言辞肯切,循循善诱。

颜真卿(唐代名臣、著名书法家,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创“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与柳公权并称“颜柳”。


《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此书始叙请教笔法的经过,次叙张长史以问答的形式传
授笔法,终述古今书法异同。

陆羽(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茶圣”、“茶神”)
《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提出了“坼壁路”、“屋漏痕”这些著名的概念。

韩方明(唐代贞元年间书法家)
《授笔要说》:前叙笔法传授,后言执笔五法。

大抵唐以前作书,颇重执笔之法,
故言者较多。

但所引名家口授秘传,并不可靠。

林蕴(唐代元和年间人)
《拨镫序》:述“推”“拖”“捻”“拽”“四字法”。

韩愈(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送高闲上人序》:评述张旭治草书之术。

释亚栖(晚唐书法家,喜作字。


《论书》:强调推陈出新,“若执法不变,纵能入石三分,亦被号为书奴。


苏轼(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
《论书》:包括苏轼《论书》、《论古人书》、《自论书》等论述书法的材料。

朱长文(宋代书法家)
《续书断》:把唐宋时期的书家按照上、中、下(神妙能三品),一一评论。

米芾(北宋书法家,画家,画理论家,书画自成一家。

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
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精于鉴别。


《海岳名言》:皆作者平时论书之语,反映出作者的书学美学思想。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
《续书谱》:《续书谱》共20则,今存18则,即:总论、真书、用笔、草书、用笔、用墨、行书、临摹、方圆、向背、位置、疏密、风神、迟速、笔势、情性、血脉、书丹及其他2则。

各则内容多结合他自己书学的体会,议论精到,所以为历来书法家所重视。

陈思(宋开庆年间书法家)
《秦汉魏四朝用笔法》:辑录了秦、西汉、东汉、魏四朝书家有关用笔法,主要是李斯、萧何、蔡邕、钟繇四人论用笔法内容。

陈绎曾(元代书法家,真、草、篆、隶俱通习之,各得其法。


《翰林要诀》:分十二章:十一变法,十二法书。

各法中俱立种种名目,有本于前人者,有其自创者。

前人论书颇以此书为重,也有以为此书涉于繁琐,徒令学者目眩神昏不知所主。

姑备一说,未可墨守。

丰坊(明嘉靖年间书法家)
《书诀》:论学书之法,尤其注意篆籀。

项穆(明代万历年间书法家)
《书法雅言》:以晋人为宗,而排苏轼、米芾书。

董其昌(明代书画家)
《画禅室随笔》:论书部分包括论用笔、评法书、跋自书、评古帖等节。

该书论书主张巧用笔墨,强调结字,临帖重在领会其精神,提倡“以意背临”。

冯班(清初诗人,擅长书法,尤精于小楷,)
《钝吟书要》:评论前代书法家及其作品的优劣得失、记述自己学习书法的心得等。

此书是杂记性质的短论,言简意赅,其中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笪重光(清朝著名书画家)
《书筏》:28则,综论笔法、墨法、布白、风韵等几个方面,论述都较重要,文辞简明扼要。

宋曹(清初顺治年间书法家)
《书法约言》:总论2篇,答客问书法1篇,论作字之始1篇,论楷书、行书、草书3篇。

认为书法的笔意贵淡雅,不贵艳丽;贵流畅,不贵紧结;贵含蓄,不贵显露;贵自然,不贵做作。

说书法之要,妙在能合,神在能离。

钱泳(清代书法家,工诗词、篆、隶,精镌碑版,善于书画)
《书学》:阐述对篆隶书体、六朝与唐人的书法的看法,赞同阮元的南北书派观点。

阮元(清代学者、书法家)
《南北书派论》:探索书法演变源流较为详尽。

《北碑南帖论》:论述述北碑南帖的不同特点和南北书风的差异,极力鼓吹北碑。

包世臣(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
《艺舟双楫》:包括论述作文、作书两部分,是《安吴四种》之一,对中国近代书坛影响很大。

作者论书一反清代书坛对赵孟頫、董其昌的偏爱,大力提倡碑学,对改变清代书法风气具有重要影响。

刘熙载(清代文学家)
《艺概》:全书共6卷,分为《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
概》、《经义概》,分别论述文、诗、赋、词、书法及八股文等的体制流变、性质
特征、表现技巧和评论重要作家作品等。

周星莲(清代道光年间书法家)
《临池管见》:论行楷法则,凡三十一条。

朱和羹(清道光年间书法家)
《临池心解》:凡五十九条,述学习书法法则。

康有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领袖)
《广艺舟双楫》:全书6卷20章,叙目一篇,各章之间的联系,大致说来,卷一、卷二是讲书体源流的,卷三卷四是评论碑品的,卷五卷六是讲用笔技巧、书学经验和各种书体的书写要求的,全书的涉及面很广,对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几乎都有论述或评价。

三、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50分
考试时间:180分钟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题型结构:
1、概念题
2、简答题
3、论述题
四、参考书目
《历代书法论文选》1979年10月1日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