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沪科版初二全册)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课件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19.2
速度不变
将挡板移至斜面中点,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1; (1) 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的长度s,找到中点。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三、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小车沿斜面下滑时,运动的越来越快
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时,运动的越来越快。
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二、猜想与假设: 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时,运动的越来越快。
斜面、小车、刻度尺、秒表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
时间测量最容易出现误差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小车沿斜面下滑时,运动的越来越快 (1) 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的长度s,找到中点。 想一想:需要测量哪些数据?
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 议一议:怎么测量前半程和后半程的路程s1、s2及时间t1、t2?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将挡板移至斜面中点,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1;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时,运动的越来越快。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六、交流与评估:
1.在保证小车能自由下滑前提下,斜面的坡度应大些还是小些? 应小些;因为斜面的坡度太大时,小车运动过快,记录时间会不准确。
金州区九中八年级物理全册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新版沪科版5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本节内容为探究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是学生第一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其目的是使学生初步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会通过实验收集信息的一些基本方法。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将物体运动的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运动的速度;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初步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树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
教材首先通过具体情景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第一个环节——提出问题。
然后是引导学生如何从科学的角度去验证个人的观点或看法是否正确,引出科学探究的另一个环节——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教师应强调收集证据时要操作规范、实事求是,养成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
最后提出了三个具体问题让学生有选择地去进行探究活动。
由于科学探究的环节较多,不可能让学生一次探究就全部掌握,所以教材只要求学生完成核心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方案,探究结论。
教师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怎样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初步学会分析从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往往不知如何下手,该做哪些事情,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
探究活动最好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提倡学生根据前面所学内容,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收集实验数据的表格,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是否安全,再让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
本节内容是探究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经历科学探究的一些过程。
这是同学们第一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要初步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是怎样的,学会通过实验收集信息的一些基本方法,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
知识与技能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能将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阶段,能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通过科学探究,领悟每个探究程序的要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践来证明。
树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新版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采用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的方法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能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并正确记录数据。
3、熟悉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及探究报告的格式。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学会通过实验收集信息的一些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重点: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
教学准备: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挡板、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法、探究性教学法。
教学思路:通过情景创设引起学生兴趣,引出要探究的问题;通过让学生参与整个探究过程,熟悉探究各环节,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待问题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1验回顾、分析你的探究过程,你都懂了吗?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实验报告学习目标:会在实验中收集数据,分析速度的变化。
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过程:2、你实验时记录的数据:v2=活动五、布置作业:写出探究报告,并分析得出结果。
六、课堂小结:(一)速度的变化、平均速度(二)探究计划的制定板书设计:§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一、提出问题二、猜想三、实验原理四、实验器材五、实验方案六、收集数据七、得出结论教学反思:改变学科本位,实现物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要合理分配时间,注意紧扣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培养与提高。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2.学会正确的记录实验数据.3.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亲身经历观察变速运动的物理过程,能够发现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设计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案.2.会探究速度的变化,会将物体运动经历的时间和路程分为若干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物理实验,认识到要想做好一个实验必须有几位同学的密切配合,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会用刻度尺和秒表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测量各段路程所对应的时间.【教具准备】斜面、小球、秒表、刻度尺、金属片、夹子、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自然界的运动有多种多样,请同学们观看以下几段视频,在观察视频的过程中思考:博尔特的速度变化了吗?是如何变化的?学生积极思考,并做出猜想.猜想1:博尔特的速度越来越快;猜想2:博尔特的速度先越来越快,后又变慢;猜想3:博尔特的速度先越来越快,后来保持不变.【进行新课】百米赛跑过程中速度的变化师如何收集证据验证你们的猜想呢?怎样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需要的器材有哪些?实验中需要测量记录的物理量有哪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学生甲:可以测量出博尔特每10m所用的时间,由公式svt计算出每个10m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学生乙:需要的器材有皮卷尺和秒表;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分段路程10m,即每个10m 所用的时间.老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例题1体育科学工作者,对著名的牙买加短跑运动员博尔特训练过程进行跟踪研究.下表是他在某一次百米跑训练中,通过不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记录.请仔细看表格,并回答下列问题.(1)博尔特在这次训练中,百米跑的成绩是______s.跑完100m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在m/s.(2)博尔特在这100m的运动中______(选择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你判断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博尔特在这次训练中,百米跑完所用的时间是9.74s,所以他的成绩是9.74s;跑完100m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st=100m/9.74s=10.27m/s.(2)博尔特跑第一个10m用的时间是1.88s;博尔特在10m到20m第二个10m中用的时间是2.96s-1.88s=1.08s;博尔特在20m到30m第三个10m中用的时间是3.87s-2.96s=0.91s;博尔特在30m到40m第四个10m 中用的时间是 4.76s-3.87s=0.89s;博尔特在40m到50m第五个10m中用的时间是5.59s-4.76s=0.83s;博尔特在50m到60m第六个10m中用的时间是6.43s-5.59s=0.84s;博尔特在60m到70m第七个10m中用的时间是7.26s-6.43s=0.83s;博尔特在70m到80m第八个10m中用的时间是8.09s-7.26s=0.83s;博尔特在80m到90m第九个10m中用的时间是8.85s-8.09s=0.76s;博尔特在90m到100m第十个10m中用的时间是9.74s-8.85s=0.89s;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博尔特在跑相同的距离10m时所用的时间是不同的,所以他不是匀速直线运动.答案:(1)9.74;10.27;(2)不是;他跑相同的距离10m所用的时间是不同的.【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小车平均速度的测量(1)科学探究一般环节师科学探究一般有哪些环节?学生:科学探究一般的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定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师如果要探究“物体沿斜面下滑时,其速度是否变化?”请从桌面上提供的器材中选择哪些可以完成实验呢?学生观察桌面的器材,并思考,然后回答问题.(培养学生选择器材的能力)器材:斜面、小车、秒表、刻度尺、金属片.(2)师引导学生完成探究(利用多媒体展示斜面模型和实验表格,点拨学生如何设计实验步骤)1.提出问题:物体沿斜面滑下时,其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2.猜想与假设:(鼓励学生大胆猜想)3.设定实验与制定计划:①将一端垫高,略微倾斜,使小车能主动运动起来,但又不至于太快(便于计时);②在小车释放处,车前端做标记作为起点,在斜面下端卡上金属片作为终点,用刻度尺量出起点到终点距离就是路程s(如图所示);③释放小车时,用停表开始计时,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得到时间t;④由svt算出速度.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巡视指导):A.调整斜面装置,保持较小的合适的倾角.B.将金属片卡放在底端,小车放在顶端.标好起点,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计入表格.C.释放小车同时用停表计时,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得到时间t1,记入表格.注意要提前做好分工协调(发令员、操作员、计时员、记录员).D.将金属片移到斜面中部,测量路程s2和时间t2,记入表格.E.由测出的数据,依据公式v=s/t算出各个速度,求出平均值,得到结果.F.整理回收器材.实验记录表格:5.分析与论证: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6.评估(引导鼓励学生发表看法):问题1:该实验误差主要来自哪几个方面?(一是受工具精度所限;二是测量者反应速度和读数误差;三是装置光滑度不均匀带来误差.)问题2:要减小误差,应注意什么?(a.安装置时,斜面倾角要小一点,但不能过小,过小则小车不动,稍大就会使小车过快,计时不准.起止点距离适当大一点好.b.测同一组数据时保证起止点相同.c.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d.对刻度尺和停表读数要规范准确.)7.交流与合作:交流与合作应贯穿整个实验过程.教师总结:(1)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近似处理、粗略描述,它描述的是“整段路程”或“整段时间”的整体情况,并不表示这段路程中某个位置或在这段时间内某个时刻的运动情况,也不反映这个物体“将来”或“将要”以何种情况运动下去.(2)在计算平均速度时,要注意物理量的对应,而绝不能认为平均速度是速度的平均值.例题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______cm,t BC=______s,v AC=______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_(填“大”或“小”).解析:(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v=s/t.(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3)由图示,s A=10.00cm,s B=5.00cm,s C=0cm,t A=15:35:20,t B=15:35:22,t C=15:35:23.所以s AB=s A-s B=10.00cm-5.00cm=5.00cm,t BC=t C-t B=1s,s AC=s A-s C=10.00cm-0=10.00cm,t AC= t C-t A=3s,v AC=s AC/t AC=10.00cm/3s=3.3cm/s=0.033m/s.答案:(1)v=s/t;(2)小;(3)5.00;1;0.033;(4)大.【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利用频闪探究速度的变化师边讲解边用多媒体展示:频闪照相法是一种常用照相技术,每间隔一定时间曝光一次,从而形成时间间隔相等的影像方法.在频闪照相中会用到频闪灯,它每隔相等时间闪光一次,例如每隔0.1s闪光一次,即每秒闪光10次.当物体运动时,利用频闪灯照明,照相机可以拍摄出该物体每隔相等时间所到达的位置,通过这种方法拍摄的照片称为频闪照片.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拍摄的小球沿斜面滚下的频闪照片,因此,运动物体的频闪照片既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信息,又记录了物体运动的路程信息.这样可以根据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路程信息求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例题3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频闪摄影),拍下了小球下落过程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解:照相机拍照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在相等的间隔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不同,小球的路程逐渐变大,因此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答案:C.【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用刻度尺、秒表来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还了解了“利用频闪探究速度的变化”.实际生活中经常需要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因此,掌握一些测平均速度的方法,是我们把学习到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具体表现.在生活中测平均速度时,通常需要借助一些身边已知长度的物体测路程,如公路两旁的里程碑,平直公路旁电线杆间的距离等.课后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还有哪些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部分练习.1.本节课是实验探究课,要求学生掌握利用刻度尺和秒表测物体平均速度的基本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动脑,并积极参与实验.教师安排实验时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通过团队间的协作,进行合理的方案设计,并对设计的方案从理论上的正确性、操作上的可行性进行交流讨论、质疑和完善.2.本节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近似处理、粗略描述,它描述的是“整段路程”或“整段时间”的整体情况,并不表示这段路程中某个位置或在这段时间内某个时刻的运动情况,也不反映这个物体“将来”或“将要”以何种情况运动下去.3.教师在讲解“利用频闪探究速度的变化”时,可以让学生课后多搜集些资料,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案设计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年级 八年级 科目 物理 审阅 审核 在运动会上进行百米短跑时,xx 同学获得了冠军,那么,这位同学在百米短跑过程中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呢? 学习目标(学案出示)1、掌握探究问题的几个基本环节。
2、加深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3、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及速度公式的应用。
预习学习1、探究问题的七个基本环节是什么?2、如何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停表测量时间。
3、运用速度公式计算速度。
预习检测1、科学探究的主要要素: 、 、 、 、 、 、 。
2、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对一个问题所做的解释、发表的见解都是个人的 ,是否正确还需寻找 来证明。
3、汽车司机座位前,安装着速度计,它可以指出汽车的行驶速度,如果速度计的指针如图所示,汽车用这个速度行驶30min 通过的距离是 ( ) A .2100km B .35kmC .70kmD .32.5km 4.中国“子弹头”列车的科学名称是“动车组”。
如图所示,这种新型列车在动力、材料和内部结构上都使用了最新的机车技术,投入使用的CRH —Z 型电力动车组,最高时速可达250km/h ,以南京—苏州为例,从南京9:30发车,11:06到达苏州,全程218km ,则此动车组的平均速度为 km/h 。
5、长度的测量工具是 ,时间我们可以用 来测量。
自学讨论课题课时 使用者 上课时间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1课时八年级物理组教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情感价值目标1、加深的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会将物体的运动所经历的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的运动速度。
2、学会探索实验有关的过程,学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秒表测量时间,会正确记录数据,学会使用公式v =s/t 计算平均速度,懂得用数据分析各个时段的运动情况。
3、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学生的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八年级物理全册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新版)沪科版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采用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的方法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能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并正确记录数据。
3、熟悉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及探究报告的格式。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学会通过实验收集信息的一些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重点: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
教学准备:停表、卷尺、多媒体课件等(外堂);小球、斜面、停表、刻度尺、挡板等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法、探究性教学法。
教学思路:通过情景创设引起学生兴趣,引出要探究的问题;通过让学生参与整个探究过程,熟悉探究各环节,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待问题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师:大家喜不喜欢开运动会?(生答:喜欢﹗)春季运动会上的动人场景与许多同学的出色表现令我们记忆犹新。
我这里正好有一段当时的录像,各位想不想看?2、播放视频:中学生运动会片段。
3、生:观看视频。
4、师:用幻灯片投放问题:在刚才的短片中,甲、乙两同学认为丁同学跑步途中的速度越来越小;丁同学则认为甲、乙的观察都不正确,他感觉自己跑步的速度是越来越大的。
他们为此争论起来。
他的速度究竟怎样变化?如果我们也在场,我们应该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5、师:板书标题: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说明:视频片段的选取考虑到了学生们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兴趣,此时提出问题是水到渠成。
二、合作共建:(一)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师: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需要收集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行。
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证明丁同学跑步速度是越来越小,还是越来越大呢?2、生:阅读探究点拨:如何收集证据?2、生: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并分组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一、三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进行测量2、学会正确的记录试验数据【过程与方法】1、亲身经历观察变速运动的物理过程,能够发现一些问题,并设计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案。
2、会探究速度的变化,会将物体运动经历的时间和路程分为若干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要想做好一个实验必须有几位同学的密切配合,初步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重、难点】重点: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难点: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二、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运动员跑步时速度的变化如何?(二)、猜想与假设:甲同学:丁同学跑步过程中的速度越来越慢;乙同学:丁同学跑步过程中的速度越来越快;丙同学:丁同学跑步过程中的速度忽快忽慢。
(三)、制定计划,设计实验:1、所需工具:卷尺、秒表、标志牌2、实验方案:(实验方法:采用的是固定路程比时间的方法,即把总路程分为等长的若干段,然后分别测出物体在每段路程上运动的时间,算出速度后再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在跑道上量出80米的直跑道,再把80米跑道均匀分成4等份,每一等分点插标,并站一个人,运动员起跑时,四个计时员同时计时,当到达他们的所在地时,计时结束,再分别算出每一段所用的时间,通过速度的计算公式算出速度的变化。
3(五)、分析归纳:1、学生活动:各组按表格内要求算出自己的各段平均速度,填入表格中,同时也把其他组学生已算出的他们各自的平均速度,填入自己表格内相应位置。
2、实验原理:v=s/t3、探究结论:整个过程的运动员的速度是变化的,运动员的速度时快、时慢。
(六)、评估:以小组为单位,对探究的过程及数据的收集整理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性的建议。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估,写入实验报告:(1) 、80m快速跑速度控制情况。
(2) 、80m快速跑全程平均速度,速度最快的时段。
(3) 、测时准确,计算无误,填表正确。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课件沪科版 八年级
5.进行实验和数据收集
金属片
10
20
30
40
50
60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实验数据:
路 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S1= 0.6
t1=
v1=
S2=
t2=
v2=
S3=S1-S2=
t3= t1- t2=
v3=
讲授新课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 3m 时,用了
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1.5m/s
B.2m/s
C.1m/s
D.2.5m/s
C
)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4.动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常见的交通工具,其中 D92 次
和 D93 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见下表:
南昌-上海南
D92次
8:34开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4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Start!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1.速度的公式是什么?各字母代表什么含义?
2.如果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学习目标
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量路程
实验数据:
路 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S1= 0.6
t1= 4
v1=
S2=
t2=
v2=
S3=S1-S2=
t3= t1- t2=
2019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案:2019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2章第4节,主要内容包括:1. 学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掌握科学探究速度变化的方法;3.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2.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学会用速度公式分析实际问题;3. 通过对速度变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探究速度的变化规律;2. 教学重点:速度概念的理解,速度公式的记忆,以及速度变化规律的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计时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运动现象,如车辆行驶、运动员跑步等,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描述这些运动的快慢。
2. 知识讲解:讲解速度的概念,给出速度的计算公式,并解释速度单位的意义。
4.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与速度变化有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解答。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速度变化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速度公式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速度的概念速度 = 路程 / 时间速度的变化规律1. 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2. 加速与减速的条件七、作业设计答案:速度 = 60公里 / 0.5小时 = 120公里/小时答案:物体加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和速度公式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否能够运用速度公式分析实际问题?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探究加速度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分别是: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2. 科学探究的实施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1.5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2012年秋新版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目标】1、采用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的方法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能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并正确记录数据。
3、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
【重点】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知道变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
【难点】会用尺和表测平均速度【课时】1课时【教具】停表、卷尺【教法】讲解、讨论、实验【课型】科学探究课【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什么是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各有什么特点?二.进行新课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的直线运动特点:速度大小经常变化。
用平均速度来表示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
本节课我们来探究一下100米跑中速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测平均速度准备阶段:(1)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每隔10m作一记号(2)选出4位记时员分别练习秒表的使用。
(3)选出男女运动员各一名。
实施阶段:(1)选出4位记时员分别站在10、20、30、40m处(2)男女运动员分别跑完40m路程。
(3)4位记时员记录男女运动员各通过10m、20m、30m、40m处的时间,并填写在下表中: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计算平均速度,填写在下表中:结论:三.课堂练习课后作业1、2、3四.小结(略)五.布置作业:1.写出探究报告,并分析得出结果。
【板书设计】§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反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2.4 速度的变化》教案
第二章第四节速度的变化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复习引入速度及公式学生回忆,温故知新。
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可以回答一、新课教学例:甲同学参加百米赛跑,乙同学说他由于体能消耗速度是越来越慢的,甲同学却认为自己跑的越来越快斜面小球实验:提出问题:速度及公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室中进行讲解秒表使用讲解测量方法指导实验根据学生设计的实验计划给出评价,并指导正确实验方法分析、回答提出问题:到底是越来越快了还是越来越慢了有的说快有的说慢设计实验两人一组练习秒表使用用秒表测量本堂课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测量小球通过前半段路程需要的时间记录数据使学生认课题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授课人时间课时安排 1课标要求1、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2、通过实验会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
3、树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
学情分析所上班级的学生基础都较差,只有极个别的学生能力稍强一些,所以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基础的教学,尽量让学生理解一些基本常识。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将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树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测量数据教学难点会正确记录数据分析数据教学方法实验探究、阅读、讲授法。
学习方法指引探究式教学教学资源及媒体多媒体、玩具车、秒表、刻度尺,斜面,小球等教学过程(第 1 学时)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测量小球通过全程的时间计算出小球通过后半段的时间利用公式计算前半段的速度,后半段的速度,全程的速度评价结论:全程的速度大于前半段的速度小于后半段的速度测量百米赛跑的速度:测量跑过前三十米的时间测量前六十米的时间测量全程的时间操场进行分配实验工作,讲解测量方法评价结论测量计算记录前半段路程,后半段路程及全程长度根据结果给出结论六人一组一人测长度,一人发令,一人跑,三人测量记录记录记录利用公式得出各段速度根据结果给出结论识到复杂的事物由简单事物构成的道理。
八年级物理四、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沪科版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一、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研究物体运动时,知道将物体所经历的时间或路程分解成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学会正确记录数据(3)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
2、能力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初步探究的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探究结果交流评价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学生准确的记录、实验分析,培养学生认真求实、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
(2)通过小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3)通过实验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和谐。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是学习并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2、教学难点是实验的具体操作并会解决实验中的各种问题。
四、教材分析第二章“运动世界”涉及机械运动的描述与探究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全章共分四节,第一节“动与静”让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运动、认识运动。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讲述长度与时间的科学测量方法,学会刻度尺与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第三节“快与慢”介绍速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主要内容为探究物体作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变化情况。
可以看出,前三节让学生了解了物理科学描述、探究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了测量时间、长度的基本技能。
而本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利用知识来探究物体的运动。
这也体现了物理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因此本节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
另外新课程与原来相比,不仅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更注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因此,作为物理探究课的起始章节,本节探究活动课对以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五、教学思路在这次探究式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物理,从生活的视角认识物理,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节的内容主要是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包括经历的问题一设计解决问题方案一解决问题方案的实践研究一成果完善或构成新的认知结果。
《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_速度的变化》学历案-初中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科学探究_速度的变化》学历案(第一课时)初中物理课程《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我们将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速度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培养同学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学习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掌握测量速度的方法,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和测量工具。
3.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速度变化的现象,学会描述和分析速度变化的规律。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任务1. 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操作评价:通过学生操作打点计时器和测量工具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探究评价:通过学生实验数据的记录、分析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运动相关知识,引出速度的概念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讲解:通过PPT、实物展示等方式,讲解速度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实验原理。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使用打点计时器和测量工具测量小车在不同路段的运动时间、位移等数据。
4. 数据处理: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通过数据分析软件或手工计算,得出小车在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5. 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速度变化的现象和规律,并撰写实验报告。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知识,强调速度概念的重要性和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或课后作业,检测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程度和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包括实验目的、方法、数据记录与分析、结论等部分,并附加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反思与感悟。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操作中的不足之处,如操作不熟练、数据记录不准确等,并寻求改进方法。
沪科版物理初二《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WORD教案1
课题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课型
科学探究
备课人
李杰
教学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将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刻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时期物体的运动速度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树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独标准的思想
重点
通过实验测量数据
难点
会正确记录数据分析数据
教学环节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备注
复同学说他由于体能消耗速度是越来越慢的,甲同学却认为自己跑的越来越快
斜面小球实验:
测量小球通过前半段路程需要的时刻
测量小球通过全程的时刻
运算出小球通过后半段的时刻
利用公式运算前半段的速度,后半段的速度,全程的速度
评判结论
分析、回答
提出问题:到底是越来越快了依旧越来越慢了
有的说快有的说慢
设计实验
两人一组
练习秒表使用
用秒表测量
记录数据
测量
运算
记录前半段路程,后半段路程及全程长度
依照结果给出结论
六人一组
一人测长度,一人发令,一人跑,三人
测量
记录
记录
记录
利用公式得出各段速度
依照结果给出结论
测量百米赛跑的速度:
测量跑过前三十米的时刻
测量前六十米的时刻
测量全程的时刻
提出问题:速度及公式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依照学生设计的实验打算给出评判,并指导正确实验方法
实验室中进行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研究物体运动时,知道将物体所经历的时间或路程分解成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学会正确记录数据(3)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初步探究的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探究结果交流评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生准确的记录、实验分析,培养学生认真求实、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
(2)通过小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3)通过实验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和谐。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并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2、教学难点:实验的具体操作并会解决实验中的各种问题。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步骤】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2、什么叫变速直线运动?3、你是如何探究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的?(要求学生参照课本P27探究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方法,即在相等时间内,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或通过相等的路程,运动物体所用的时间是否相等。
)4、科学探究有几个主要环节?二、新课教学学生阅读课本P29“提出问题”有关内容。
【提出问题】:南南在跑步过程中速度有没有变化?对于“提出问题”,在没有获得证据之前,人们对于问题所做的解释,发表的见解就是猜想或假设。
为了证明你的猜想或假设是否正确,需要用证据来证明。
【如何收集证据】1、证据可以从图书馆、互联网或书店等处收集2、可以做实验收集数据。
在收集证据时,应操作规范、实事求是,具有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不随意涂改实验数据。
自己做实验需要考虑什么是有价值的证据,用什么方法,什么仪器来收集证据,以及如何让别人相信证据等,这就是设计实验。
【实验设计方案】把100m分成几段,分别测量每一段所用的时间,通过计算就可以知道了。
下面是从互联网查找“世界飞人”北京奥运会短跑冠军博尔特跑100米的研究资料:从起点算起每10米所用时间分别是:1.82s、1.06s、0.90s、0.88s、0.83s、0.83s、0.83s、0.82s,最后20米用了1.72s,总成绩为:9.69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回答
提出问题:到底是越来越快了还是越来越慢了
有的说快有的说慢
设计实验
两人一组
练习秒表使用
用秒表测量
记录数据
测量
计算
记录前半段路程,后半段路程及全程长度
根据结果给出结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六人一组
一人测长度,一人发令,一人跑,三人
测量
记录
记录
记录
利用公式得出各段速度
根据结果给出结论
重点
通过实验测量数据
难点
会正确记录数据分析数据
教学环节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备注
复习:速度及公式
新课教学:
例:甲同学参加百米赛跑,乙同学说他由于体能消耗速度是越来越慢的,甲同学却认为自己跑的越来越快
斜面小球实验:
测量小球通过前半段路程需要的时间
测量小球通过全程的时间
计算出小球通过后半段的时间
利用公式计算前半段的速度,后半段的速度,全程的速度
测量百米赛跑的速度:
测量跑过前三十米的时间
测量前六十米的时间
测量全程的时间
提出问题:速度及公式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根据学生设计的实验计划给出评价,并指导正确实验方法
实验室中进行
讲解秒表使用
讲解测量方法
指导实验
评价结论:全程的速度大于前半段的速度小于后半段的速度
操场进行
分配实验工作,讲解测量方法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沪科版初二全册)
课题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课型
科学探究
备课人
教学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将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或路程分解为假设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树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