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考研原题---《景观设计学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我自己做的,仅供朋友们参考,不妥的地方也请朋友们指出来。

问答题中的第4题:“论述景观设计学在相关学科群中的定位(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环境艺术等的关系)”感觉不好做,故没有做。希望有其他的朋友来给这个题一个满意的答案。

考研原题---《景观设计学原理》

考试时间为2007年1月21日下午2:00-5:00. 启封前为机密.

一.选择题.(2*20=40分)

[在下列人名和学术观点/论著或景观作品之间建立联系.]

1.Rachel Carson A."田园城市"理想

2.Frederic Law Olmsted B.有机疏散理论

3.In McHarg C.“光明城市”理想

4.Patrick Geddes D.植物学家

5.Ebenezer HoWard E.《寂静的春天》

6.Le Cobusier F.美国当代景观设计师

7.Patric Abercrombie G.纽约中央公园

8.Walter Burly Griffin H.英国风景园林

9.Kevin Lynch I.《景观生态学》

10.Le Norte(雷偌) J.澳大利亚首都规划

11.伊利亚.沙里宁 K.《城市印象》

12.Daniel Burhnam L.美国首都规划

13.Charles Eliot M."城市美化"运动

14.朗方(Pierre charies L'Enfant) N.波士顿大公园系统

15.Capability Brown万能的布朗 O.凡尔塞宫设计

16.Peter Walker P.《景观设计学》

17.Lewis Mumford(芒福德) Q.《设计遵从自然》

18.John simonds(西蒙兹) R.城市发展史学家

19.Carl steinitz(施坦尼兹) S.GIS在景观规划中应用的先驱

20.Richard Forman T."大伦敦"规划

答案:A(5) B(11) C(6) D(4) E(1) F(16) G(2) H(15) I(20) J(8) K(9) L(14) M(12) N(13) O(10) P (18) Q(3) R(17) S(19) T(7)

二.名词解释.(5*10=5分)

1.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

2.场所精神(Genius loci)

3.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s service)

4.乡土景观(Vernacular landscape)

5.绿道(Greenway)

7.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

8.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9.景观安全格局(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10.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答案:

1. 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指居住在其土地上人的集团为了满足某种实际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有意识地在自然景观上叠加了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景观。文化景观的空间性(表现在两个方面):(1)任何文化景观都占据一定的空间,不同的文化景观占据的空间大小不同,即使同类文化景观占据的空间大小也不同;(2)每个文化景观所处的空间位置是相对固定的。文化景观的时代性:每个文化景观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必然带有创造性或生产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文化景观就如同社会文化史的“化石”。文化景观功能的变化,反映了所在地区文化的变迁。

2. 场所精神(Genius loci):茫茫大地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有它的神与灵,这便是现象学派所谓的场所精神(Genius Loci),这种精神是大自然和文化历史所给定的、人们所必须面对和适应的外在力量。设计或建筑是否具有意味,即是否具有场所性,本质在于是否显现场所的精神。这种精神蕴含在场所的性格和空间之中,前者是由自然和文化的现象所构成的氛围,是环境的全部,后者是三维空间结构。要使设计具有场所性,同样需要符合两个方面基本标准,即认同(Identity)和定位(Qrientation)。认同即使人类及其活动归属于某一地方,这个地方是一个环境的总体。通过认同人类拥有外部世界,使人的设计与广阔的世界相联系,并成为世界的一部分。定位则是对空间的结构和秩序的认知和适应。一个有意义的地方,必须是具有结构和秩序的。设计的过程即是解读场所结构和秩序的过程,也是重建结构和秩序的过程。

3. 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s service):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主要包括向经济社会系统输入有用物质和能量、接受和转化来自经济社会系统的废弃物,以及直接向人类社会成员提供服务(如人们普遍享用洁净空气、水等舒适性资源)。与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服务(它实际上是一种购买和消费同时进行的商品)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只有一小部分能够进入市场被买卖,大多数生态系统服务是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无法进入市场。生态系统服务以长期服务流的形式出现,能够带来这些服务流的生态系统是自然资本。

4. 乡土景观(Vernacular landscape):乡土景观是指当地人为了生活而采取的对自然过程和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及格局的适应方式,是此时此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大地上的投影。因此,乡土景观是包含土地及土地上的城镇、聚落、民居、寺庙等在内的地域综合体。这种乡土景观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乡土景观的这种理解包含几个核心的关键词:即, 它是适应于当地自然和土地的,它是当地人的,它是为了生存和生活的,三者缺一不可。

5. 绿道(Greenway):绿道就是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从地方层次上讲,就是指某些被认为是公园路(parkway)或绿带(greenbelt)的条状或线型的公园。

7. 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尽管比较早的时候,在《大西洋月刊》、《旅游与休闲》等杂志上都有这一浪潮的讨论,但是真正在建筑界确立的标志是1992年皮特•康兹(Peter Katz)编辑整理的阐述新都市主义的专门论著――《新都市主义The New Urbanism》的出版。新都市主义提倡兴建密度比较高的社区,强调社区关系的重建,讲究步行距离,集中努力于少开车的重点。20世纪90年代,新城镇开始普遍发展,主要的方式具有以下特点:•自然:如果区内原来有水流、高坡、沼泽等自然条件,尽量不扰动它们,保持原始面貌,为整个社区提供自然娱乐的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