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中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回归“文学”常识——关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回归“文学”常识——关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
心里明白的 问题 . 毫无疑问的问题 , 一追究起 来就可能 出问题 了: 不知道如何说好 . 不用说下定义. 就是三言两语把意见说 清楚也很 不容易” 。 在文学专业课程讲授中,需进行切合当代 ^ 接受心理的文学 “ 功能说” 传道。我们可以说, 文学的第一个作用, 在于满足人类的 好奇心和想象力。 而我们人类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自于我们的自 来 然本 } 标志着人与动物的区别, 生, 更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提高 。在人 的理 眭中, 有时间的概念。我们知道人 的一生是短暂的, 知道—切 都将烟消云散 ,意识到这一点他对生活和生命的看法就会复杂起 一 来 , 不得不思考人生意义之类的问题 。而动物 则不同, 他就 它的生 命只有“ 现在”它对生命的全部感知就是“ , 现在” 。所以, 对人的惩 处中,关押会让其感到痛苦 ,动物则大概不会对圈养感到不堪忍 受。既然人生苦短 , 又充满了旦夕祸福的无常变化 , 那么人生的意 义、 价值在哪里?好奇心是我们认识 、 探寻“ ” 人 自身的本质 及 ^ 与世界关 系的种种未解之谜最原始的驱动 力;想象力是拓展我们 思维空间 , 使人类社会探寻超越现实的局限 , 逐步走向更加文明的 理想之境 。 我们知道 , 人做为一种生理和精神的统—体 , 不但有衣食住行 等生存本能的需要 , 也有喜怒哀乐等感情方面 的需要 , 同时 , 更有
体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分化 。 社会的市场化 、 商品化 , 在极大地丰富
在我国社会经济商 鏖发展的今天 , 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 精神文明对于我们的现实世界和未来健康进步的重要意义。作为 精神的坐标和文明的标识 ,文学艺术不仅是人类社会思想生活感 情发展历程的记录 .更是对人的行为准则和思想能力具有无可估 量的渗透力及 向 力。是我们推动和谐社会 的重要组成部分 , 更是 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 。 我想. 在我的文学课程教学中, 必要对“ 有 文学有什 么用?” 、 “ 什么是文学” 这两个最基本的文学常识问题进行探究和阐释。因 为在我们 的现实生活中, 文学 的不景气也是不争之实, 关于 “ 文学 有什么用? 的疑惑之声更是不绝于耳。 ” 我们尽管可以说, 正是出于 “ 学以致用” 的实际问题 , 实生活中的实际利益似 乎已经形成 了 现 种极其强大的社会驱动力量 , 这种力量对一切不能“ 立竿见影” 地收获实际效益的事物都缺少兴趣 , 甚至于不屑一顾。 我们必须清 醒地认识到 ,文学一 做为人文科学极 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的确在 — “ 学与用” 的因果关系上缺乏时效 } 所 以, 生, 对于“ 文学之用” 的质疑 和困扰 , 不仅仅暴露 出的是人们对 文学“ 学非所用” 或者“ 用非所 学” 的担心 , 更重要的是 , 急功近利的物质追求、 工具理 日 3 1 实用主 义的泛滥,应试教育” “ 的短视行为. 造成的恶果已经严重地影响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之思考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之思考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之思考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是历史开展的必然趋势,下面是的一篇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探究的,供大家阅读查看。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的意义。

但当前我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总体状况并不容乐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严重滞后,无法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全面启动,推进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高校教育教学目标的调整,使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成为必然趋势随着改革步伐的深入展开,教育改革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高校扩招更使高等教育改革步入了快车道,这必将使高校在生源构成、生源质量、生源比例发生显著的变化,从而带来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的转变。

详细而言,高校将由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向通识教育、素质教育转变,由传授学生知识为主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

这种变化也使高校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发生重大变革,例如将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增加了大量的公共课程,根据社会的需要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程,等等。

当前高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课时安排等方面的改革反映在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就是课时量大为减少,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却在不断增加,能力要求更加凸显,这无疑加大了现当代文学的教学难度。

(二)学生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化、商品化逐步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宏大的改变,经济利益的追求成了时代潮流和价值取向,异常繁荣活泼的文学逐渐被边缘化,这也使文学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大大下降,使汉语言文学受到冷遇。

在以往汉语言文学是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考这一专业的学生往往有比较浓厚的文学兴趣而且具有较好的文学根底,到了大学之后可以很自然的实现学习上的衔接。

但是,当前的学生往往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知识面比较窄、文学底蕴比较薄,在中学阶段往往忙于考试升学而很少阅读文学作品,所以,到大学之后对文学的学习往往比较吃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现状与课程体系的改革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现状与课程体系的改革

的 实践 能 力培 养和 专业 选修 课 的开 设和 相 关教 材的 编 写 完善 为 两翼 , 三 者互 相补 充 , 形成 具有 地 方特 色的课 程教 学体 系。 关 键词 : 课 程体 系 ; 一 体两 翼 ; 课 堂教 学 ; 选修 课 ; 第二 课 堂 中图分 类 号 : G 6 4 2 ( )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 ) 1 3 ) 4 8 — 0 0 5 6 — 0 3
合 。利用 陶瓷 工作 室 ,加强 学生 的专 业 知识水 平 的应 用 能 力 。此外 , 本地 区各个 陶瓷 企业 还 可 以联合 建立 实 习基 地 ,
学 生可 以在这 些基 地进 行课 程实 习和毕业 实 习 ,为学 生顺 利进 入经 济社 会创 造条 件 . .以社 会需 求 为导 向培 养 复合 型
卜“— 卜 ”+ “— — 卜 “+ + ”+ ” + ”+ 一 + 一+ . . —卜 一— .-“+ 一 + + + ”+ 一+ ”+ 一+ “ + -+ ・
四、 复合 型外语 人才 的培养
语教 学应 以社会 需求 为导 向 ,教 学 中组织 各 种实 践活 动来 加强 实践 教学 环节 ,如校 内模 拟 课堂 和校 外 实 习课堂 相结
外语 复合 型人 才是 同时具备 外语 和另外 一 门 以上专 业 知识 的人才 ,适应 陶瓷经 济发 展 的外语 人才 应 当是 具有 优
秀的外 语水 平和 良好 的 陶瓷文 化专 业 知识 的人 才 ,为促 进 陶瓷经 济 的发展 ,以下方 面 的建设 和 中 国现 当代 文学 课程 适 应一 些新 兴专 业 , 思 考 文
・ 十 ”十 一十 ”十 一十 ”十 ”十 ”十 “— ”十 “十 一 . — ”十 ”十 “十 ”十 “十 一十 “ 十 ”十 ”十 ”十 ”十 ”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可行性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可行性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可行性研究引言现当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作品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传统的文学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代学生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现当代文学教学进行改革。

本文将从现当代文学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现当代文学教学的现状1. 课程内容单一目前,大多数学校的现当代文学课程内容都是以传统的作品为主,而对于当代文学作品的重视程度较低。

这导致学生对当代文学了解不足,也无法感受到现当代文学的魅力和时代感。

2. 教学方法陈旧现在的文学教学多以老师讲解为主,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参与。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影响了教学效果。

3. 师资力量薄弱当代文学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广泛的知识和高水平的研究能力,而目前许多学校的现当代文学教师师资力量并不足够,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以上种种问题都表明了现当代文学教学目前的种种不足和不足之处。

二、改革的可行性分析1. 社会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当代文学作为反映时代风貌的重要载体,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学生对当代文学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改革现当代文学教学是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需要。

2. 学生接受能力现当代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普遍较高,他们更愿意接触新的、与时代相关的文学作品。

改革现当代文学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3. 教师支持度大多数文学教师也都认识到现当代文学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具备推动教学改革的积极意愿。

在教师的支持下,改革现当代文学教学具有可行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改革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可行性较高的结论。

三、可行性的保障和对策1. 丰富课程内容在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当代作品,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当代文学的发展和现状。

这可以通过更新教材、丰富阅读材料等方式来实现。

2. 创新教学方法针对现当代文学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可以采用更开放、多元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讨论、互动问答、多媒体展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思考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思考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思考简要分析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侧重介绍实施教学过程中所作的教改探索——注意授之以法、把握学科动态、完善教学手段、加强课外阅读,以期为高校中国当代文学课及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现状课程改革: A brief analysis of contemporary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literature, focusing on presentation made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 Note teaching methods, to grasp the dynamic disciplines,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strengthen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to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course for college Teaching and related courses for reference.status of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Teaching Curriculum Reform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校中文专业的一门专业根底课,学好这门课程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乃至人生理想都有重要帮助。

然而,随着时代的开展,价值观念的变化,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等不能产生即时效应的根底学科一样,日益受到冷落。

较之上个世纪80 年代,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降低,身为中文系学生不明了鲁迅、郭沫假设、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现代名家名作的大有人在,不了解当代尤其是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的作家作品现象也屡见不鲜。

为数不少的学生并不通过阅读体味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深厚意蕴,当然也就不能深刻理解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摘要】本文围绕展开,从现有教学模式分析、改革必要性、改革路径探讨、关键问题和实施策略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现有教学模式存在问题,需要改革。

文章指出了改革的必要性,探讨了改革的路径和关键问题,并提出了实施策略。

总结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展望了未来的前景。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现有模式、必要性、路径探讨、关键问题、实施策略、意义、前景展望1. 引言1.1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教育教学中,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和文学素养具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传统的文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急需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是全面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的需要,也是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需要。

通过对现有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必须加强课程内容的更新和丰富,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养。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质量提升和效果提升。

2. 正文2.1 现有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模式分析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主要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为主,教师在课堂上主要围绕文学作品的内容、背景、作者等进行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实践性。

现有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阅读能力、批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过于注重对文本的解读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当代文学当代文学教学的改革

当代文学当代文学教学的改革

当代文学当代文学教学的改革当下的现当代文学史以史德方式注重对整个文学发展脉络的梳理,对发展轨迹的描述,对重点作家作品的点拨,而相对忽略和轻视了文本阅读。

当代文学教学的改革(一)一、课程内容的改革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时的压缩变化很据学科发展、社会需求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对传统教学内容予以调整优化教学内容科学。

注重吸收借鉴本学科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和先进的教学经验探索性地将之运用于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效果较好。

当代文学教学团队一方面针对课时减少、生源情况的变化以及高等教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教学定位的调整等现实状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改革因材施教最大可能地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另一方面积极关注高校教育改革的趋势制定了相关的教改方案改变了以往注重思想观念的灌输而忽视文学审美能力训练的弊端。

1.突出作家作品与文学现象的分析。

传统当代文学课程的讲授极其注重“史”的勾勒强调文学史“规律”的掌握以及对文学性质的判定文学思潮、派别论争讲得很多这些纯理论的知识讲授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思想观念的灌输往往使得教师满堂讲述还意犹未尽掌生却应者廖廖而真正的教学目的即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训练更难以实现。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们试图淡化“史”的线索把学生审美能力与评论鉴赏能力提升到突出的位置。

这既适合于低年级大学生的接受能力池更适合时代的需求。

2.突出文学感受与鉴赏能力的培养。

死记硬背学不好文学更写不好文章肖代文学课程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觉就要求教师不仅重视字词句篇的分析和讲解还应重视深层的意味、意蕴的审美的理解焙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与文学鉴赏能力。

3.科研成果转移到课堂上。

本教学团队成员多有各自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取得了可观的科研成果。

团队教师加大力度通过基础课教学、选修课教学、专题讲座等各种形式将科研成果转移到课堂上。

在当代文学课程体系的知识模块中除了当代文学史等专业基础课在教学内容、评价方式上保持相对的稳定外其他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查方式等方面都适当加大弹性指数,以利于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学术个性把女性文学、90年代小说选讲等课程逐步改造成为教师科研转化教学的第一课堂,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科研含量和学术品位既有利于充实课堂、更新教学内容汉加强和完善了当代文学的课程体系建设。

浅谈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改革

浅谈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改革

中国现 当代文学是中文专业的- -f ] 基础课程 ,关系 着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当下现 当代 文学在诸 多方面面 临严峻挑战 , 已明显无法适应时代要求 , 为了能够在市场 经济环境 中保持现当代文学课程的生命力 , 为社会培养应 用型、 复合型人才 , 我们必须对现 当代文学教学进行改革。
缓。本 文首先分析 了当前 中国现 当代文学教学面临的挑战 。 然后就改革途径和建立新的评价体 系进行 了探 索。
关键 词 : 现 当代 文 学 ; 教 学; 改 革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4 2 . 0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3 1 — 0 0 5 8 — 0 2
技术 课 程教 学 网站 建设 系统 的框 架 图如下 :
工艺原理和方法 , 应进行答疑解惑, 答疑的方式有 : 集 中面 对面答疑 , E — m a i l 答疑, Q Q 在线答疑 , 短信 、 电话 、 M S N 等方 式答疑。通过讨论交流 , 师生之间彼此沟通观点、 思想 、 兴 趣、 知识 、 情感等不同的信息 , 使 自主学习得 以有效 、 和谐

当前 中 国现 当代 文学教 学面 临的挑 战 1 . 课 时 减 少对 现 当代 文学 教学 提 出挑 战 。一方 面 , 大

学扩招 以后 , 在校大学 生人数激增 , 学生素质和基础 良莠 不齐 , 从而使大学教育 呈现大众化 的趋势 , 而高等教育大 众化的后果就是本科教学在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方面的
【 教改创新 】
浅谈 现 当代 文学教学 的改革
李喜仁
( 新 乡学 院 文学 院 , 河南 新乡 4 5 3 0 0 0 )

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也成为了教育界最受重视的议题之一。

实践表明,在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上,尚存在许多不足。

因此,在当前学术界中,有关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认识当前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我们首先要从当代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角度,分析出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背景。

中国文学发展历史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统文学阶段、现当代文学阶段和新文学阶段。

每一阶段文学的发展受到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有其不同的背景特色。

在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中,课程内容的把握是重中之重。

首先,课程内容必须坚持以当代中国文学为主,大力发展当代中国文学的各种文本类型,把当代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做比较,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当代文学内涵。

其次,针对当代社会文化环境的特点,教师应借助各种教育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素养,使学生根据社会的变化,运用语言和文字作为有效蕴含信息的工具以及艺术表达手段进行笔记录研究。

同时,在文学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文学素养,发展文学素养,把文学本身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全面认识和欣赏文学,使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更加实用与实效。

此外,在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中,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关键。

课堂教学上,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小组为主,以情景法和互动式教学为抓手,以引导性教学方法和启发式教学方法相结合,利用课堂学习活动来拓展文学知识面。

在课外教学中,应当结合学校创新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一系列文学讲座、文学讨论小组,用多元化文学理论资源协助学生加深文学领域的研究,丰富学生文学知识储备。

总之,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议题,也是当前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

改革中,合理调整当代中国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学生树立文学概念,发展文学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推进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必须以严肃的态度,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加以借鉴,进一步探索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以更好地满足当前社会需求。

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探索

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探索

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探索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需要进行改革探索。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首先,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

目前教学内容主要关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与分析,这固然重要,但缺乏对多元文学形式与风格的关注。

应该将目光扩展到不同地域与民族的文学作品,包括藏、蒙、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以及来华定居的外国作家的作品等。

同时,还应该关注到女性文学、同性文学等不同群体的声音,以丰富文学教学的多样性。

其次,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要更加多样化和具有互动性。

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并且缺乏对文学作品的真正感悟和理解。

应该引入更多的互动教学方法,如讨论、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学习兴趣。

在资源建设方面,现当代文学课程需要更多的文学作品选编和教学资源的开发。

目前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选编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和代表性。

应该引入更多不同风格和题材的文学作品,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同时,应该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推出电子教材、网络课程等新形式,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资源。

总体而言,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改革应该立足于多元性、互动性和资源丰富性。

学生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并且对文学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资源的建设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提供更便捷的学习工具和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现当代文学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表达能力和美感判断力。

可以引入写作和演讲等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与表达,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综上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改革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与思考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与思考
昌吉学院学 报
20 0 9年第 6 期
中 国现 当代 文 学 教 学 改 革 与 思 考
张 华
( 昌吉学院 中文 系 新疆 昌吉

810 ) 310
要: 中国现 当代文学作 为师范类本科 院校 中文专业的一 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 长期背 负着传统教
学模 式 的影 响 , 的课 程 改革 构 想也 注定 要 从 教 学模 式 的 转 型 和 观 念 的 变革 入 手 , 它 即教 学模 式 由知 识 传 授 型
课程向素质培养型课程转型 ; 变教学观念和课程结构; 改 以学生第二课堂为提 高学生人文素质 的综合平 台, 同
时 配合 灵 活 多样 的 教 学 方 法 。 关键 词 : 改 ; 养 型 ; 才培 养 ; 程 体 系 教 素 人 课 中 图分 类 号 :4 4 G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4 9 20 6 。O 3 1 7 —6 6 (0 9O 一O 9 一0 J
在这 一思路 的统 摄下 , 课程 研究 与改 革 实践 就 可
以全 面铺开 。
类本科 院校打 破 了之前 的校 际壁 垒 , 相 互 观摩 在
的基础上 , 均在思考所 处 院校 在办学定 位 、 才培 人 养 目标 的统 摄下 , 中国现 当代文 学课 程 该如 何 既 突出特色 , 又提升 质 量 , 突 出 成效 , 实培 养 出 还 切 适应 2 世纪 要求 的高素 质人 才 。就 目前 的现状 1
析中来。由专业知识传授的层面上升到人文素质 教育 的层 面 。如 在 中国现 代 文学 的 内容 安排 上 ,
除 了五 四新 文学 运 动 、 翼 文 学 思 潮 和延 安文 艺 左
中学师资为主要任务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在专 业 培养 目标 中的定位是 培养具有扎 实专业 知识 和 善 于将知识运用 于教学实 践的高质量 中学语 文教

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师中文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当明确为中学语文教育服务的思路。

要想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加强作品分析的能力。

其次要关注学术前沿,把握最新学术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最后要借助多媒体手段,如课件、网络、影视等,着力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教学实践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通常会开设“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两门课。

主要讲述中国现当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历程、性质、成就、特点及其经验教训,探讨并要求学生掌握各时期的文艺运动和文学思潮,研究并要求学生掌握各时期不同流派与不同艺术风格较有影响的代表作家作品,总结其发展规律。

通过教学,一是要让学生牢固掌握现当代文学的基本知识,二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文艺作品进行鉴赏、分析等能力。

长期以来,这两门课程因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少,教师要争分夺秒赶进度等原因,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形成“满堂灌”、“填鸭式”的基本教学模式。

此种模式在倡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新形势下已不能适应师范生教育的需要,亟须改变。

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单位的教学情况,谈谈我们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以期对同类高校有所助益。

一、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就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培养目标而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改革应当明确为中学语文教育服务的目的。

为了培养出具有相当文学感悟力与表达能力的新一代中学语文教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改革必须贴近当前的中学语文教育状况。

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更新现有的教学观念。

首先,要重新确立“教”与“学”的关系。

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较少互动,学生主要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忙于记笔记,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而且容易觉得枯燥,从而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益 丰 富 ; 代 西 方 文 艺 理 论 如 叙 事 学 、 号 学 、 化 学 当 符 文
等 的引 入 . 使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的 研 究 呈 现 出 复 杂 多 面 也 的情 况 。 科 研 究 的 纵 深 发 展 使 《 国现 代 文 学 》 程 学 中 课
内容 不 是 减 少 了 而 是 扩 充 了 . 就 造 成 了 课 程 学 时 的 这
的 把 握 能 力 和 阅 读 、 析 、 赏 文 学 作 品 的 能 力 以 及 分 鉴
评 论 写作 的 能 力 近 年 来 . 由于 教 学 体 制 等 方 面 的 原 因 ,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 课 程 教 学 面 临 以下 一 些 困 境 : 《 的

现 在 的青 年 学 子 对 文 学 的 热 情 已 经 远 不 能 与 8 O年 代 人 相 提 并 论 越 来 越 多 的 面 向 就 业 市 场 的 新 兴 、 门 热
专 业 的开 设 . 文 学 课 程 日益 边 缘 化 , 受 冷 落 。 部 使 备 大
分 学 生 仅 仅 是 为 了学 分 走 进 文 学 课 堂 , 学 应 试 教 育 中 体 制 下 学 生 本 来 就 对 文 学 作 品 缺 乏 审 美 感 悟 . 人 大 进 学 后 忙 于 考 证 、过 级 更 是 没 有 时 间 潜 心 阅 读 作 品 , 考 试 就 是 死 记 硬 背 一 些 文 学 史 知 识 和 别 人 对 作 家 作 品
程 的 兴 趣 ,不 会 花 更 多 的 时 间 和 精 力 去 品 味 原 著 . 对 作 家 作 品 的 观 感 多 为 人 云 亦 云 、 鹉 学 舌 , 乏 独 立 鹦 缺 培 养 也 是 课 程 目标 之 一 。 后 者 往 往 被 忽 视 。训 练 学 而 生 写 作 研 究 现 代 文 学 的 小 论 文 . 使 学 生 把 对 文 学 作 促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以独立学院教学为例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以独立学院教学为例
科技信息
博 士 ・ 家论 坛 专
巾国 坝当 代 文 学 教学 改晕 理 论 与 实 跬
— —
以独立学院教 学为例
天 津师 范大 学津沽 学 院文学 系 陈元峰 袁 宪泼 汪贻 菡
[ 摘 要】 中国现 当代文学是 中文专业的主干课程 , 学改革成 为时下焦点, 教 究其原因, 之所以要 进行改革 , 是随着时代语境的 变化 , 现 当代文 学面临着教 育改革 , 业压 力, 就 学科危机 , 学生特 点等一 系列新的 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当代文 学教学改革方向应该朝 着 现 这 几点前进 , 即文学史教 学坚持 以点带 面, 加强原著的阅读和分析 , 学生主动参与教 学。 而作 为独立学院, 坚持上述三点的情 况下, 在 还应该注意课堂“ 对话 ” 式关系的建立 , 多种教学媒介 的运 用等 问题 。 [ 关键词 ] 当代文学 以点带 面 原著 阅读 “ 现 对话” 式关系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 中文专业的主干课程 ,与其它课程相 比带有较 强的意识形态性 , 历来在课程建设 和改革 中处于话语主导地位 。 但是 自 新世纪以来 , 这个学科和其它所 有学科 同样面临着一系列危机 , 使得现 当代文学 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 不得不改。据笔者了解 , 当代文学教 现 学改革 为什么改 、 向什么方向改一直是教育界和学术界讨论的热点 , 但 热闹归热 闹, 结果似乎并 没有明晰起来 , 反而有越说越困惑之感 。所 以 笔者就结合 自己的教学实践 把 自己的经验和想法提出来 ,以供各位学 人 批评 指 正 。 现 当代 文 学 面 临 危机 分 析 纵观各种改革方 案和设想 , 大多犯 了一个 相似的错误 , 即忽略现当 代文学教学的危机原 因而奢谈行动 , 因此 就成 了舍本逐 末的空谈 , 给人 以隔靴搔痒之感。笔者认为正确 的做法是 , 只有 找到危机原因 , 才能更 好 地提出解决危机 的方案 , 到较为合理 的出路 , 找 那么 , 当代 文学教 现 学 到底面I 临着什么样 的危机呢?具体说来危机有 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 : 首 先 是 中 国 大环 境 的改 变 , 教 育 改 革 成 为趋 势 。中 国改 革 开 放 三 使 十年 , 改革的步伐是逐渐深入 、 逐步展开 的, 首先从经济领域 开始 , 渐次 延伸到各种制度 , 到了新世纪 , 改革慢慢地扩展 到了教育领域 。 其中“ 素 质教育” 的提出虽然 多面对义务教育阶段 , 但作为人才培养 的最终 一环 的大学教育 , 不能不受此影响。现在 大学教育改革面对的核心是如何由 培养知识型人才 向应用实践型人才的转 变。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 , 大学的 课程设置和培养 目标并没有发生本质性 的改变 ,反而 出现 了和社会脱 节越来越严重 的现象 ;特别是 中文专业 ,如何转变作为基础学科 的劣 势, 培养出社会用得上的人才 , 确实迫在眉睫 了。如果再和其它强势学 科相比 , 这种现象更加让人触 目惊心了。值得注意的是 , 现在文秘专业 的出现似乎是一条可行之路 , 但是远水不解近渴 , 面对如此多的 中文学 生 , 不能 都 去 做 文 秘 吧 。 总 其 次 就 是 现 如 今 大 学 的就 业 压 力 , 是 一 个 不 得 不 面 对 的 问题 。 也 就 业压力 当然可 以从很多方面寻找原因 , 是大学专业定位 、 但 课程设置和 人才培养 的方案不能不说是一个 很关键 的原因。而中文专业的学生面 对的就业压力可能相比更 为大一些 。而这其中的当代文学在中文教育 中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这是 每一个 现当代 文学教育者应该思考的

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措施的探讨

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措施的探讨

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措施的探讨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拓展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造就更多有创新潜能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全国许多大学都已调整课程,推行学分制改革,多数大学的本科教学计划中,都已经规定和设计了通识课的内容和学分比例,要求学生在完成本专业课程之外,选修一定比例的外专业课程,包括全校选修的通识课。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一直以来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普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的通识课程。

它可以引发学生对文学产生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对文学的鉴赏和分析能力,以致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文化水平。

但是,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例如如何使教师和学生对这门课保持持续的热情?如何掌握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的关系?如何真正培养学生对中国现当文学的理解及鉴赏能力?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课程,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改革。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学目标和对象的困境在整个社会日趋功利化及集体浮躁的环境下,也迫使进行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教师和学习的学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当代文学涉及面较之以前更广,就产生了这门课讲什么、怎么讲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理解存在偏差,加之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认识不足,导致有一部分教师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思想性更为重要,自然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地把现当代文学作为思想性的形象传授给学生。

而也有一部分教师,则从文体、结构、语言等方面入手,将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变成干枯的数学解析题。

因此,由于教师本身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认识存在偏差,导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的教育内容千差万别。

同时,教师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在教学之余,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申请各级项目和基金,撰写论文和著作进行发表,导致现在很多高校教师无法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研究教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探索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探索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探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现当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它的历史进程和文学形态,与现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文化演进、思想观念等密切相关。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现当代文化的精华,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国现代文学的魅力,是当前文学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实施具体的教学方法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数量众多,品种繁多,对于学生来说,准确地把握其价值和内涵并不容易。

为了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需要采取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

1. 文学名著深度阅读:开展文学名著深度阅读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感悟能力。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当代文学名著,如《钢琴课》、《围城》、《红高粱家族》、《红楼梦》等,通过深度阅读和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学作品中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特点。

2.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也是现在文学教育中的一种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

通过电子设备,教师可以播放音频、视频以及相关图片等教育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知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

同时,多媒体教学也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单一形式,更加灵活地组织教育过程,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3. 分组讨论:现代文学教育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分组讨论是一种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就文学名著的内容、结构、艺术特征及其与历史、社会、文化等方面展开探讨。

二、反思传统教学方法传统的文学教育以古典文学为主,教育方式主要以传统的讲授为主。

这种教育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了解古典文学的经典著作,但是缺乏实际的实践体验,难以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改革的实践中,需要对传统的文学教育方式进行反思,适当改变教育方式。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探索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中国现当代文学时间跨度有百年之久,与中国20世纪的社会、政治、历史及文艺政策紧密相关,因此现当代文学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面临着多方面的危机。

教师的教学必须进行深度改革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笔者认为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即:当下性、历史性、审美性等。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当下性;历史性;审美性中图分类号:i20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227-02一、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面临的困境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本科、专科阶段属于专业基础课,从本、专科阶段开设现当代文学课程的专业方向看,主要有汉语言文学专业,其中又可细分为汉语言文学教育、文秘、行管等,同时其他专业如广电新闻等专业也开有一定课时的选修课,在教学时面对专业方向不同的学生,需要因专业施教、因材施教,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难以满足学生对课程新颖、活泼、有趣、实用,与本专业紧密结合的心理期望。

就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本身而言,有一定的教学难度,比如作家、作品多,文学思潮纷繁复杂,中国现当代文学时间跨度有百年之久,与中国20世纪的社会、政治、历史及文艺政策紧密相关,而目前的学生大多为80年代末或者90年代后出生,对这些纷纭复杂的背景,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

其次,近些年来高校的课程设置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增加学生的专业课课时,二是增加公选课种类和课时。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文学院、新闻学院的基础课,课时被大幅削减,与十年前相比,汉语言文学教育、文秘等方向只有原来三分之二的课时量,广电新闻专业则只有其一半的课时量。

课时的缩减,使得教师要在较少的时间中清晰完整生动地讲解近百年的文学现象、作品,难度增大。

再次,在一个影像化的时代,纯粹的文本阅读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改革教学模式亦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增加影像教学手段,则又涉及比例、形式以及是否会喧宾夺主、占用或破坏学生阅读审美能力等问题。

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实际 情 况 告诉 我 们 , 当我 们 的 文 学 处于 流 动 、变 化 和 开放 状 在 教 学 内 容 上 , 以 史 为 线 索 , 突 出文 学 性 、 审 美 态 ,文 学 的 发展 就 步 入 百花 灿 烂 的春 天 ,反 之 , 则迎 来 文 学 的冬 天 。 文 学 史的 教 学 也必 须 是 开 放 的 ,教 师应 吸收 最 新 的 性 、思 想 性 、整 体 性 和开 放 性 。 中 中 国现 当代 文 学 从其 萌 芽 、 兴起 到 发 展壮 大 , 只 不过 一 学术 成 就 , 去不 断 地 完 善和 提 高 《 国现 当 代文 学》 课 程 的 作 深 入 的 思考 ,从而 提 高 教 学质 量 。
维普资讯

对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 翟 应 增
在进 行 《 中国现 当代 文 学 》教 学 时 ,还 应 注 重 整 体性 和 中 国现 当代 文学 , 指 的是 从 “ 四 ”新 文学 运 动 以来 不 五 开 放性 。 中国 现 当代 文 学 是 中 国文 学 的 一 部分 , 从纵 的方 面 断 发展 壮 大 ,延 续 至今 并不 断 发展 前 进 的 中 国文 学 。在 学 科 体 系上 ,它 是一 门文 艺科 学 , 同 时又 是 一 门历 史 科 学 ,具 有 看 , 它得 益 于 中 国古 代 文 学 的滋 养 ; 中 国现 当代 文 学又 是 世 明 显 的综 合 性 。 界 文 学 的一 部 分 , 从横 的 方面 看 ,它 受 到 日本 、印 度 、欧 美
解 中 国现 当代 文 学 史 的全 貌 和 概 况 ,又 能 在 思 想 上 有 所 体 习 能 力 的培 养 。 悟 ,在 文 学 素养 上 有 所积 累 ,在 情 感 上 得 到美 的陶 冶 呢 ?在 在 教 学过 程 中 ,要 以学 生 为 主体 ,教 师 为主 导 ,采 用 多 《 国现 当代 文 学》 课程 的三 个 有机 部 分— — 文 学 史 、作 家 种 方 法授 课 ,突 出 启发 性 和 学生 能 力 的 培养 ,尤 其 是 突 出 自 中 论 和 作 品选 中,居 于 核心 地 位 的 是作 品。 离 开 了具 体而 丰 富 学 能 力和 研 究 性 学 习 能 力 的培 养 。 的 作 品 ,我 们无 从 了解和 认 识 一 个作 家 , 而文 学 史 也会 变 成 研 究 性 的学 习, 指 的是 以发 现 、探 究 的 眼 光 去进 行 学 > J 的一 种 学 习方 式 , 在学 习过 程 中 学生 不 是 被 动地 汲 取 知识 , 无 源 之 水 、无 本 之 木 。 突 出文 学性 和 审美 性 ,在 授 课 时 , 教师 应 力 求 简 明地 理 而 是 主 动地 去 求 索 。根 据 笔 者 的经 验 , 研 究性 学 习大 致 可包 清 中 国 现 当代 文 学 史 发 展 的 基 本 脉络 , 传 授 必 要 的 基 础 知 括 以下 三 个步 骤 : 识 ,而 把 重 点放 在作 品分 析上 。在 分 析作 品时 ,应 以马 列主 1 、研 究性 学 习的 开端 — — 问题 的提 出 针 对 所 学 的 内容 提 出相 关 的 问题 , 问题 可 由学 生提 出 , 义 的观 点 为指 导 ,注 意 客 观地 、公 允地 分 析 一 部作 品、 一个

关于现当代文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分析探讨

关于现当代文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分析探讨

教育论坛Education BBS■ 梁洪润关于现当代文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分析探讨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当代的文学也在时代背景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汉语言教学当中的核心所在,教学的方式将直接的影响到课程的最终实施效果。

但我国的传统教学中对于现当代文学始终都存在着问题需要及时的进行改革。

本文主要对现当代文学基础课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希望为我国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基础教学;改革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文学专业教学当中的必修课,对于我国的文学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在实际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却始终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学效果难以提升,也给我国的文学发展造成了限制。

下面将对现当代文学基础课教学改革进行详细的讨论。

1现当代文学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教学理念落后教学理念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但在当前阶段我国的现当代文学基础教学中却始终存在着教学理念上的滞后性。

在教学中主要将重点放在了学生的文学基础知识的积累,但却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应用性教学。

这种教学理念将直接的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受到影响,从而使学生的发展受到限制。

1.2教材内容落后在教材当中很多的内容都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限制,导致很多的学术方面无法进行进一步的突破,内容上也显得较为局限[1]。

同时在一些教材当中存在着较为偏激的观点,内容缺少客观性,对于文本的实质性分析内容也较少,长时间以来将导致教学出现落后,甚至出现教学内容的混乱现象。

1.3教学方式落后现当代文学当中包含着一定的现代化内容,需要及时的与现代社会以及科学技术等相结合,促使教学能实现创新性。

但当前阶段的教学却存在着严重的方式、方法落后性,始终让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占据主要课堂。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对现当代文学的教学造成了阻碍性的影响。

因此当前阶段在教学改革中一定要重视起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以此来实现教学的真正创新。

2现当代文学基础课教学改革措施2.1创新教学理念思想是行为的先驱,在进行现当代文学基础课教学的改革中,要想促使教学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那么首先要从教学的思想和理念上来进行创新改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曾深深影响了一代人的思想和生活。

现当代文学中出现了鲁郭茅巴老曹文学六大家,20年代形成了北大的学生数次的思想潮流和文化运动,30 年代形成了上海为核心的,三足鼎立的三大文学流派,形成了西南联大名师齐聚的独特风景,40 年代出现了众志成城的抗日文学大潮等现象。

同时现当代文学史中,经受历史涤荡留下的经典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奉献血和热。

然而在今天,随着商品经济文化的冲击,随着高校教育的扩招,曾经被视为精英教育的大学教育现在多少已沦为大众教育,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不可避免地面临诸多困境,其中最令人担忧的是学生不读文学作品,就算读了作品也读不懂,读了作品不进行思考,思考了却不和当时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挂钩,以现代的眼光去质疑当时的文学发展。

贺仲明先生曾在《文本阅读能力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表达了对当下背景下,现当代文学教学重理论轻阅读的隐忧。

其实这一隐忧并非贺先生一人独有,该领域的研究大家诸如朱晓进、温儒敏、陈思和、何言宏等都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但遗憾地是,目前该门课程的教学总体上依然还是走的理论讲授大于文本阅读之路。

典型的现象是:教学方面,各高校日益重视教师的理论研究成果、学术成就,导致部分教师直接将自己对该课程的学术研究灌输给学生,对文本分析的过程也走向简单化和程式化,教师一方面照本宣科缺乏自己独特的观点,另外一方面学生跟着教师思路死记硬背,也难以形成自己独有的、系统的文学观念。

一.现当代文学史的教学现状及问题中国现当代文学更偏重于人文知识的体认、人文精神的培养。

教学过程除了要和整个文学教育一样,负有将文学固有的智慧、感性、经验、个性、想象力、道德感、原创力、审美意识、生命理想、生存世界等进行发掘和展示之外,还应该努力发掘中国现当代文学所呈现着的现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发掘其所蕴涵着的精神资源,以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全的现代人文精神的现代公民。

然而目前许多文学史教材与有限课时形成了诸多的教学问题。

1. 教材理论阐释和文本分析尚未并重建国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材主要有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黄修己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钱理群等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朱栋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12》、严家炎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丁帆的《中国新文学史》、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可以说教材权威编者比比皆是,但内容学术性较强,学生看一遍如云里雾里,看第二遍朦朦胧胧,看第三遍的人少之又少,导致学生理解、掌握有困难。

例如目前的教材,普遍都重点分析了郁达夫《沉沦》的病态描写以及零余者等常见问题,但学生在读完文本,还是会提出一系列的疑问,例如:为什么他一定要将自己学业、爱情、友情各方面的失落简单归结于弱国子民这一原因?同样为留日学生,为什么郭沫若没有写出《沉沦》但郁达夫却写出了《沉沦》?等等诸如此类问题。

由于现当代文学史课程一般开设于大学一年级,学生刚迈入大学,本身就对大学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应,而现当代文学一开始又涉及很多新文学理论和文化背景,导致学生到第一个十年结束之后或许才对五四精神、个性解放、改造国民性等词汇有个朦胧的了解,对于郁达夫这种大胆地描写更多地学生是不敢评论,也不会评论,只会跟着教师的思路去识记教材中对该文本的分析,但这并不是一种心悦诚服的认同。

2.教师教学地位的偏差,教学定位的倾斜吴晓东在《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学教育》一文中,提出了这样一些疑问:我们所理解的文学究竟是什么?我们需要文学做什么?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学教育?我们研究应该给学生什么样的文学教育?我们究竟想让学生从我们的讲授中获得什么?的确,现当代文学史的教学历史发展到今天,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普遍反映出来的就是教师的教学地位定位不准确,出现的满堂灌、一言堂现象,而且由于各高校现在对学术成果的重视,导致教师忙于学术研究,轻视课堂教学,以教科书为标准,照本宣科,讲授毫无新意,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角,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性,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另外,教师的满堂灌貌似更侧重地是对教材中文学思潮、文学理论的讲授,往往在讲到作品时以故事梗概的形式简短论述,丧失了文学本真的色彩,学生因为教师的故事梗概对文本有一知半解的了解,对原文反而没有了全篇阅读的兴趣。

同时还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代文学中,在讲授余华的《现实一种》时,好多老师会根据作家的创作分期,将《现实一种》作为早期作品,给学生介绍一下他早期小说呈现出的暴力和血腥之美,并将《现实一种》这一小说简单地概括为:余华以纯粹零度的情感介入,异常冷静理智、有条不紊地叙述了一个亲人间相互残杀的故事。

然而小说其实从生命的本质上,为读者反思了人生、生命的本质的残忍。

但是推而论之的话,后来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这样一种平实不动声色地叙述,未必没有展现生命的残忍。

同时对于目前依然写作的余华(例如《兄弟》《第七天》好多教材未列入,好多教师也不讲),教师和教材不能将其目前的创作简单地划分为前后时期进行分析,类似的作家还有贾平凹、毕飞宇、余秋雨、陈染、林白、王安忆、严歌苓等。

二.现当代文学史的改革探索及建议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教学和课程建设的提升,与现今大学教育理念的建构、学生的能力的培养,以及文学观念的更新均有着直接的联系。

探索现当代文学史教学的新途径,对冷静审视大学现当代文学史教学现状具有进步意义。

因此,本文尝试在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上,结合自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讨一下现当代文学史的改革思路和教学建议。

1. 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文本细读是西方文论的一个关键词,它的主要含义是指对文本的语言、结构、象征、修辞、音韵、文体等因素进行仔细解读,从而挖掘出在文本内部所产生的意义。

文本细读要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首先尊重文本,立足于文本表达,通过慢慢地读,细细地品,通过细致和反复的阅读对文本所蕴含的深厚意蕴做出丰富的阐释。

但是,目前教学所存在的现象是,一方面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不高,认为作品的阅读涉及的考试内容十分有限,同时学生阅读水平的日益下降,导致学生读作品读不懂,读不深。

例如在讲到鲁迅的《狂人日记》时,学生普遍反映搞不懂小说到底讲了哪些内容。

书中的陈年流水簿子为什么是象征性的含义,狂人为什么是一个反封建反礼教的先驱。

另外关于文本细读存在的一个典型问题反映在诗歌的阅读上。

当代文学中,80 年代的朦胧诗派以一种复杂、怀疑、愤怒、无奈、对抗的复杂姿态,表达了对抛弃的失落感、对幻灭了的理想的沮丧和执着、对失去家园的牵系,但是教材在介绍诗歌的时候,更多是以诗歌为基础,重点分析的是诗歌背后体现出的一代知识分子独特的精神历程,但是怎么个独特法,可能更多的需要学生去阅读。

但很多教师在讲到该节的时候,更多是先给学生列举作品,接下来就开始分析诗歌背后的精神世界、艺术风格等。

例如讲到北岛的诗作的时候,学生一般根据教材和教师的要求,阅读的仅仅是《回答》M_,?_A鞢_《一切》等常见诗篇,但是北岛的《你好,百色花》、《五色花》、《我走向雨雾中》、《路口》等诗歌,同样具有一些和朦胧诗派总体特征不一样的美。

笔者选了一个独特的讲课方式,课前让学生自行搜集北岛诗作,课堂上开了一场朦胧诗派诗歌欣赏品读会,在学生一个个站起来朗读诗歌的过程中,一方面一些诗歌的诵读加深了学生对朦胧诗派的总体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在文本细读的同时,也发现了北岛作为独特的个体,他的诗歌的独特魅力,同时在品读诗歌时,他们也体会到了诗歌言有穷而意无尽的美,可谓一举多得,远比教师照本宣科讲授要好得多。

2.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能多媒体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的一些局限,体现了现当代文学教学实践的与时俱进和教学手段的推陈出新,是该课程教学创新的有效途径。

多媒体教学的适当运用,可以使教学效果倍增,但是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炫技似的课件展示,则会将原有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一定要适可而止。

多媒体教学使新颖、形象、丰富多元的信息传递得到了充分体现,改变了传统教学手写口说的固定模式,使之成为图、声、文、像并茂的多样展示,增加了课堂信息的传递量,也扩展了学生的知识广度。

例如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一些已逝的作家的肖像图片、影像资料、手稿书影得到再现,从直观角度丰富学生对作家的认识,与此同时一些作家的经典作品也被改编成了优秀的影视作品,例如鲁迅的《阿Q正传》,老舍的《骆驼祥子》、《茶馆》,曹禺的《雷雨》《日出》,莫言的《红高粱》,苏童的《妻妾成群》,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等等,适当地运用试听资源,通过影视片段,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变难为易。

同时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加深对文学文本的深刻理解,还可以从中对话剧、电影、小说等不同文学艺术门类的特征及表现手法加以直观地辨别和认识。

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确实有其优势存在,但一定要把握适度原则。

失败的多媒体教学案例同样存在。

现代文学史上郁达夫、沈从文、徐志摩、萧红等人的作品一方面学生比较感兴趣,同时学生也对作家的爱情历程有所期待。

有的教师或许会将这些作家的人生经历甚至爱情经历大做文章,导致课堂倒是热闹非凡,学生参与热情极高,但是这种做法明显喧宾夺主,偏离了课程教学的方向和内容,导致原本应为重点的文本分析、作品介绍等流于世俗和哗众取宠的境地。

3.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辩证学习众多教材中,对现代文学的分期一般为20年代文学、30年代文学、40年代文学;而当代文学则一般为17年文学、文革文学、新时期文学,也就是大家所俗称的六大块。

在题材上,一般分为小说、诗歌、散文、话剧四种文体,这当然有其优势,便于讲授和区分,但是也有一些尴尬的现象。

比如老舍这一作家,其创作历程从20年代文学可以一直延伸至十七年文学,创作成就涉及小说、散文、话剧等多种文体,在介绍该作家时,不免出现前后重复和渗透。

所以在当代文学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针对现代文学中老舍的创作成就,反思老舍建国后文学的独特价值。

从前后创作文体的不同,去反思老舍各时期的文学成就和不足。

同样,在学生学习过一学期后,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将一些具有共同创作倾向的作家作品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梳理现当代文学的发展线索。

例如,从大的方面来说,现代文学史就是体现人的观念的一部发展史。

从鲁迅的改造国民性的立人思想到冰心的爱人的哲学思想,老舍的批判市民人的思想,到30年代左翼革命文学中革命人的文学思想、京派独立人的文学思想,海派都市人的文学思想学生在梳理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重新回顾这些作家的作品成就,同时也从另外一条线索发现作家的独特魅力。

相应的例子比如从现代文学的第一代海派到当代文学的都市文学写作,到通俗小说中的都市小说,同样可以梳理出不同时期,针对都市描写的侧重点和闪光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