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端午节的习俗-
【刨根问底吉林市】满族节日那些事——别样“端午”!
【刨根问底吉林市】满族节日那些事——别样“端午”!素有“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美景的吉林市,是一座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散落各处的文化碎片,在城市的发展中不断的聚合,发展,放大,熠熠生辉。
我们的城市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那些古老的文化印记您可都一一知晓?从2016年1月1号起,都市110《松江潮声》推出特别报道《刨根问底吉林市》,为您讲述家乡更多的精彩。
端午节,作为我国三大节之一,民间习俗众多。
现如今,端午节已经不仅仅是汉族的节日,许多少数民族也有过端午节的风俗。
满族端午节又称“五月节”,是满族的传统节日,与汉族的端午节略有不同的是,汉族的端午节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满族人过五月节是为了祈福禳灾。
今天的《刨根问底吉林市》,请您关注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东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施立学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满族节日那些事——别样“端午”》。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5:23 满族端午节来自都市110台清晨采艾、露水洗脸、五彩粽子、“五福临门”葫芦、斗草……这些透着浓浓满族风情的习俗让满族的端午节显得那么有特色。
究竟满族人是怎么过端午节的?施立学说:“端午节是华夏民族都在过的节日。
满族过端午节的风俗和大家都不太一样。
比方说,汉族人吃粽子是糯米粽子,还有其他的甚至是荤食的粽子,肉馅的粽子等等。
满族人过端午节的时候主要是吃黄米小枣的粽子,为什么用黄米呢?在五谷当中,稻粮麦黍稷,这个‘稷’字就是黄米,古称为‘稷’。
这个‘稷’就是涉及到我们今天所说的‘江山社稷’,所以有‘江山社稷’一词,首先是因为有了黄米,满族人在祭祀当中都是用黄米或者是黄米团、黄米面饼子来祭祀,所以和江山社稷就联系在一起了。
一年三个大的节日——春节、元宵、端午,所以要把这个黄米拿出来,不是焖成饭,而是用小枣跟它放到一起,做成了黄米小枣粽子。
据了解,在满族的端午节中,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习俗,也是大家小的时候也经常玩的——斗草。
【记叙文】满族的风俗习惯作文800字 满族
【记叙文】满族的风俗习惯作文800字满族满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满族的风俗习惯。
满族的传统节日非常丰富多彩,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元旦。
这些节日在满族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们会举行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家宅的安康。
清明节的时候,满族人会到祖坟前祭奠祖先,烧纸钱,扫墓,清理墓地。
端午节则有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
中秋节时,满族人会举行盛大的祭月仪式,一起赏月,吃月饼,共度团圆时刻。
元旦则是庆祝新年到来的日子,满族人会举行祈福活动,迎接新的一年。
满族人对于婚姻也有一套独特的习俗。
在满族人的传统观念中,婚姻是一种神圣的事情,尤其是女子的婚事更加注重。
女子在满族结婚后,会在新婚当天给新郎系上一条象征新郎是金榜题名的红带子。
而在当地的许多地方,满族人结婚后还会举行一种叫做“十天连环喜”的婚礼。
这个婚礼从新娘和新郎喜结连理开始,持续十天,期间新娘会穿上华丽的婚纱,头戴花环,与新郎一起出游,受到亲朋好友的祝福。
满族人的饮食习惯也非常有特色。
满族的传统菜肴以山珍野味为主要食材,如猪肉、鱼肉、蘑菇和野生动物。
他们善于制作马家庄椒盐焖羊肉、清江白酱皮肉、胶山爆蛤、窝沙浸鸽蛋等美食。
满族人喜欢喝酸菜汤,这是他们饮食中的一道必备菜。
在冬天,满族人家家户户都会酿制自己的酸菜汤,这是满族家庭的特色食品之一。
满族人还有一种独特的服饰风俗。
满族人的传统服饰非常华丽多彩,男子喜欢穿长袍和长褂,女子则喜欢穿旗袍和长裙。
男女子的服饰上都会有红色的腰带,以象征吉祥和幸运。
在婚礼上,满族新娘会穿上一套十分华丽的婚服,头上戴着花环,身穿金色的绣花袄子和红裙子,非常漂亮而庄重。
这些都是满族的一些风俗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满族人推崇尊重长辈、注重身体健康、团结友爱等价值观念,这些习俗体现了满族人的传统文化和深厚的历史渊源。
满族的风俗习惯独特而又丰富多彩,让人们更加了解和认识这个民族的文化。
历史上满族人过端午节,一过就是五天
历史上满族人过端午节,一过就是五天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陈凤军
今天是端午节,也赶上高考的最后一天。
昨天,沈阳民俗专家齐守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你知道包粽子时,里边为什么要放红枣吗?这叫枣粽,谐音为…早中‟,就是鼓励读书和高考的孩子吃了之后,可以早中状元。
”
那么,历史上沈阳的满族人怎么过端午节呢?齐守成说,满族过端午节的习俗与汉族有所不同。
满族将端午节又称为“五月五”。
过节时,要拜山祭祖、乘水临风、登高望远、祈祷解瘟、
骑马射箭等。
清代宫廷也很重视端午节,乾隆十八年(1753年)曾下谕旨,“以后每年五月
初一起挂五毒荷包。
”上行下效,因此端午节一过就是五天。
过节时,满族人要在房檐插艾蒿防瘟避灾、身上佩五彩粽子祈福禳灾。
吃的端午粽子多是用苇叶包裹的黄米小枣粽子。
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讲,只要吃上了粽子,就算过上了五月节。
粽子也是一种节日礼品,有钱者可包入多种果料,贫困者也可以包清水粽,既是节令食品,也可以当正餐。
端午节期间,宫中要开“粽席”。
用膳时,皇帝喝菖蒲酒,赏众人喝雄黄酒,皇帝使用的是带有“艾叶灵符”纹饰的餐具,膳后用的果茶是桑葚、樱桃、茯苓等适时的鲜果。
因为宫廷重视端午节,一般满族人也就重视。
满族人过端午节要从五月初一过到初五。
有历史记载说,这时朝廷会给官员们放假,要给祠堂上供。
过节时间长短由官员们自己掌握。
但在民间,五月节活动也可以拉得很长,在满族、蒙古族聚居的营房地区,一直可以热闹到五月十三,传说这一天是关公的生日。
到了五月十三这一天,各旗要彩旗开道,鼓乐喧天地列队到关帝庙去进香,可见重视程度。
满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
满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
满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
它与汉族一样,有许多传统节日和风俗。
其中,较为重要的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春节是满族的传统节日。
春节期间,满人要穿着新衣服去拜年,并相互赠送贺年礼物,表示祝愿来年幸福吉祥。
正月初一,满族人要到祖坟上去祭祀祖先,祭祀完后举行隆重的“打祖”仪式,表示纪念祖先,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此后的几天内,人们要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互赠贺年礼品。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周礼·夏官》记载:“以仲夏之月观竞于虫兽”。
据《韩非子》载:“俗以五月五日竞舟于水为患”。
这两种记载反映了端午节在春秋之前就已形成了。
端午节在汉代以前称为“重午”、“浴兰节”等。
满族的传统节日还有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满族的春节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即正月初一早晨人们要到祖坟上祭祀祖先;其次是在祭祀的基础上进行沐浴、换新衣,然后才可以吃饺子和汤圆;第三是吃饺子,以取平安吉祥之意;第四是燃放鞭炮等。
—— 1 —1 —。
【记叙文】满族的风俗习惯作文800字 满族
【记叙文】满族的风俗习惯作文800字满族满族是中国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以及内蒙古、河北、山西和甘肃等地。
满族人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传统节日满族人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清明节和端午节。
清明节是一年中人们祭祖的时间,满族人会在这个节日里去扫墓、祭奠祖先。
端午节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而设立的,满族人会在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舟等,非常热闹。
二、婚礼习俗满族人的婚礼习俗非常独特,首先是“迎亲”环节,在新娘离家出门之前,男方要先派人去迎接新娘。
然后是“过门”仪式,在走进新房之前,新娘要踩着七层红布走进房间,象征着她要面对婚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最后是“扫房”仪式,新娘在新房里扫十个角落,象征着她要把房间打扫干净,为新家带来好运。
三、服饰文化满族人的服饰非常华丽,男女装都非常漂亮。
男子的传统服装是马褂和长裤,女子则穿着旗袍和彩裙等,外面还要裹上一件长长的花边披肩。
另外,满族人还有一个称为“夫妻脚”的习俗,就是新婚夫妇将一双鞋绑在一起挂在床头,表示两人要永远在一起。
四、饮食习惯满族人的饮食习惯也有很多特色,比如他们喜欢吃烤肉、涮羊肉等。
满族人还有一个独特的食品——奶茶,它是将牛奶、茶叶、盐、糖等混合而成的饮品,非常香浓可口。
五、舞蹈文化满族人的传统舞蹈非常具有特色,比如说“锣鼓舞”和“赛马舞”等。
锣鼓舞是一种锣鼓与舞蹈结合的艺术形式,通常在喜庆场合或年节庆典上演出。
赛马舞则是一种模仿马匹驰骋奔跑的舞蹈,动作矫健有力,非常精彩。
总之,满族人的风俗习惯非常独特,不仅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二人世界的婚礼习俗,还有美丽华丽的服饰、可口的奶茶和精彩的舞蹈文化,让人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满族人灿烂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
端午节少数民族的风俗
端午节少数民族的风俗端午节被誉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我国古代汉族的传统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文化内涵已经逐渐扩展到了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各位置信仰地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融合和而不同也为我国的文化底蕴不断增添新的色彩。
以下是对端午节少数民族风俗的一些介绍和探讨。
一、苗族的钓鱼竞赛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广泛,主要聚居在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份。
传统上,苗族民间会在端午节举行多项竞赛活动,其中最为有名的是钓鱼竞赛。
在端午节当天,苗族男女老少会沿溪边折柴取柴肴,一边走一边钓鱼,并且根据自己钓到的鱼的数量来评出优胜者。
胜者会被授予苗族的“勇士”头衔,而且往往受到各方面的尊重和崇敬。
二、维吾尔族的上山拜神维吾尔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端午节的风俗习惯着重于上山拜神。
在端午节前夕,维吾尔族男女老少会整装披挂,分成几个小组,然后登上当地的山峰,拜祷祖宗,祈求平安和幸福。
为维吾尔族的孩子们,端午节也是一个非常喜庆和充满乐趣的节日,他们会玩耍和绘画,或者去赛车和青少年运动比赛现场观看比赛和观看音乐和艺术表演。
三、藏族的赛马藏族是我国著名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青藏高原和边缘地区。
在藏族地区,端午节是赛马日。
香烛和鲜花点缀在香炉周围,赛马现场庄严而热闹。
嘉宾们会赴赛马的场地,欣赏这项独特的藏族传统体育运动。
赛马开始前,香火祭司首先用香他们会为赛马祝福,如愿赛马大赛将开幕。
参赛者会到场,以自己的马和其他的选手竞逐。
备受各族人民喜爱的赛马比赛也是藏族的重要文化遗产。
四、彝族的抬香山彝族是我国的一支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等省份。
端午节时,彝族有一个著名的传统风俗叫做“抬香山”。
自古以来,彝族就相信香能祈福、驱灾解难,为此在端午节这一天,彝族男女老少会聚在一起,将香柱用绳索绑好,然后一起抬上山顶。
在抬香过程中,大家还会高唱彝族传统歌曲,感恩祖先,祈求良福。
总之,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其积淀了不同的文化符号和广泛的文化内涵,也是中国各少数民族彼此文化交流和经营的机会。
满族节日风俗介绍
满族节日风俗介绍
满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以下是满族几个重要节日和风俗的介绍:
清明节:满族人在清明节期间会扫墓祭祖,为已故的亲人烧纸、献花、祭拜,表达对逝者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端午节:满族人也会庆祝端午节,他们会制作粽子、插艾草、挂菖蒲,同时还会舞狮、打太极等传统表演活动。
中秋节:满族人在中秋节期间也会庆祝,他们会吃月饼、赏月、祭拜月神等活动。
婚礼习俗:满族人的婚礼十分庄重,婚礼前会进行过门仪式、请亲等传统仪式,同时还会有饮酒、舞狮、表演歌舞等活动。
藏经阁:藏经阁是满族传统建筑,用于存放藏书、书籍等文物,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
以上是满族的一些重要节日和传统风俗习惯的介绍。
满族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非常重视,这些节日和风俗也是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满族的民风民俗
满族的民风民俗满族是中国的一支民族,分布在中国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满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他们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习俗。
本文将介绍满族的一些典型民风民俗,包括传统节日、婚礼习俗、传统服饰、饮食文化等。
一、传统节日1. 清明节:满族人在清明节期间会祭扫祖先墓地,烧纸、供品,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敬意。
此外,还有踏青、赏花等活动,用来迎接春天的到来。
2. 端午节:满族人在端午节会包粽子、赛龙舟,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每年端午节,满族人会欢聚一堂,品尝美食、参与民间传统竞技活动,弘扬民族传统。
3. 重阳节:满族人在重阳节会登高、饮菊花酒、佩花杏叶,以求健康长寿和祈福。
此外,也会载歌载舞,展示传统技艺。
二、婚礼习俗满族的婚礼习俗独具特色,以下为一些典型的习俗:1. 婚庆活动:满族人通常会邀请亲友参与婚礼庆典,举办盛大的婚礼宴会。
2. 婚车队伍:新郎的家族会派遣庞大的车队接新娘,车队由一辆鸣锣开道的花轿引领。
3. 迎亲仪式:新娘到达新郎的家时,新郎会放鞭炮、敬茶,以示欢迎。
4. 喜宴:新婚夫妇会主持一场盛大的喜宴,邀请亲友分享他们的幸福。
三、传统服饰满族的传统服饰以马褂、袍子、长裙为主,色彩鲜艳、图案独特。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满族传统服饰:1. 女士服饰:传统的满族女士服饰通常包括上衣、裙子和披肩。
上衣常为交领长袖的短装,裙子则为长裙,常用鲜艳的红色为主色调。
2. 男士服饰:满族男士常穿马褂,马褂通常是长袖、立领的,可使用丝绸等材料。
四、饮食文化满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满族食品:1. 豆瓣酱炒兔肉:满族传统美食之一,以酱香味浓,肉质鲜嫩而闻名。
2. 锅包肉:锅包肉是满族的传统名菜,以糖醋味道独特,口感酥脆为特点。
3. 包子:满族包子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特色小吃,口感软糯,馅料种类丰富。
总结:满族的民风民俗丰富多彩,反映着他们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通过了解满族的传统节日、婚礼习俗、传统服饰和饮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民族的独特魅力。
满族的端午节有什么风俗
满族的端午节有什么风俗满族的端午节有什么风俗一、贴葫芦花以辟“五毒”满族喜欢葫芦,因为葫芦是“福禄”的谐音。
满族人又喜欢剪纸,因为剪纸是大众化的艺术创作形式。
用红色毛边纸剪成葫芦,里面收进“五毒”图案,象征镇邪的宝物把“五毒”均收入肚里给镇住了。
这种宝葫芦剪纸,称为“葫芦花”,自四月末就有小贩在街上叫卖了。
家中有巧手,不在街上买,自己出样子自己剪,有剪钟馗的,有剪老虎的,花样很多。
葫芦花据说能辟“五毒”,五月一日贴出,五月五日午时摘下扔掉,称为“扔灾”。
除贴葫芦花外,还有贴以钟馗为题材“朱砂判儿”的,有贴黄表纸上写有咒的“天师符”的,其目的均是为了驱赶邪佞辟毒。
二、乘水临风,登高望远,“辟毒”游玩进入城市的满族的端午节受汉族习俗的影响很大,已融为一体,仍在东北满族聚集地保留的更多的满族特色。
我国自古有“南船北马”之说,南方远行靠船,北方远行靠马,所以南方端午节赛龙舟,而北方在金代曾有骑马射柳的习俗。
辛亥革命以后,满族在端午节以去昔日皇家园林游玩成为时尚,以去天坛最受欢迎。
天坛是旧时皇帝祈年之地,林木多,场地大,虽在外城之中,确有郊游之趣。
天坛是圣地,人们认为此地能“辟毒”,所以游人较多。
其它皇家园林也是人们爱去的地方。
三、玫瑰饼初一给神佛和祖先祭祀的供品撤下来后就成了全家的食品。
一般人家只供类似桃酥式的“五毒饼”,初五晚间撤供;中等人家再放上小枣江米棕子和鲜果,一天一撤,以防腐烂。
富贵人家是供玫瑰饼,以京西妙峰山当年产的玫瑰花制成的饼最为高贵。
满族人认为若是在五月节吃上玫瑰饼是非常吉利的事,买不起饽饽铺的玫瑰饼,就自己动手蒸玫瑰馅的馒头或甜卷,以应节日之俗。
四、“斗百草”增进儿童辨识花草能力满族人起源于游猎民族,利用各种节日普及自然知识和生活常识是京城民俗的一个特点。
这一天,京城满族儿童喜欢玩一种叫斗百草的游戏,参加游戏的人两人持草相对站立,双手持草,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两端。
游戏开始后,二草相勾,双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谁的草或花茎被对方拉断谁为输,然后用“打赢家”的顺序赛下去,直至选出最后胜利者。
端午节国语少数民族专题活动
端午节国语少数民族专题活动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已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
每到这个节日,全国各地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
随着各个少数民族的融入,端午节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多元化的节日。
本文将介绍几个国语少数民族在端午节的专题活动。
一、满族的“划龙舟”满族是中国传统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在端午节期间有一项非常盛行且独特的活动——划龙舟。
在这个活动中,人们以划龙舟来纪念屈原,也是为了迎接夏季的到来和祈求丰收。
划龙舟已经成为了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满族人民传承的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
这项活动多在东北等满族聚居地举办。
二、壮族的“打毛衣”壮族是一个集中在中国南方的少数民族,端午节期间,壮族人会举行一种传统民俗体育活动——打毛衣。
这个活动通常在一条近百米的赛道上进行,两个人同时手持一根长杆在赛道上奔跑,杆上有一个套子,穿着长衫、短裤的人需要将杆抬高,使得套子套在杆上。
壮族人认为这个活动能够增强团结精神,也是给顶住压力的象征。
三、苗族的“踩凳竞技”苗族是我国南部的另一个少数民族,他们在端午节期间会举行许多传统文化活动,其中最受欢迎的活动是踩凳竞技。
在赛场上,两队人员各执一面旗子,站在一排凳子上,然后争夺中间的一个标志物。
比赛期间,他们必须保持平衡,同时争夺标志物,这种比赛既有趣又考验技巧。
四、维吾尔族的“吃艾叶”维吾尔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在端午节期间有一种特殊的食品——艾叶糕。
维吾尔族人在端午节会蒸艾叶糕,将食品分发给亲朋好友。
他们认为吃艾叶糕可以驱赶疾病、避免恶鬼干扰,同时也可以祈求丰收和平安。
以上是几个国语少数民族在端午节期间的专题活动,这些活动的背后都体现了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传统习俗。
作为多元化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尊重并且了解这些传统文化,让他们得以在时代的发展中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汉满朝鲜回四民族端午文化比较研究
汉满朝鲜回四民族端午文化比较研究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人们习惯用吃粽子、赛龙舟及挂艾草等方式来庆祝这个节日。
与此同时,汉满朝鲜三民族也有庆祝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比较汉满朝鲜三个民族的端午文化,从而更好地认识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
一、历史背景端午节的起源: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汉族传说中有一个历史人物叫屈原,他被贵族排挤后在江边投水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每年的这个日子作为端午节。
然而,满族和朝鲜族的端午节历史起源却不同。
满族的端午节与满族历史上著名的起义领袖鸦片来相联系,此后,满族人在每年的端午节都要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来纪念他。
朝鲜族的端午节不仅与屈原无关,也与鸦片来没有关联,而起源于大约1000年前朝鲜的三国时期,当时人们纪念大诗人居民百忌的逝世,后来发展成了端午节。
二、文化特色满族的端午节文化主要是吃粽子、踩高跷、撑龙舟等活动。
而朝鲜族的端午节文化则以吃五色粽子(红、黄、白、黑、绿)为特色,同时还有参加打秋千、玩跳绳等传统活动,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有很多人参与。
而华族的端午节文化则主要是以吃粽子、踩龙舟、挂蒿草等形式来庆祝节日。
三、庆祝方式华族的端午节一般是整个家庭聚在一起,准备端午节的食物,并且一起吃粽子、踩龙舟、打算跳绳等庆祝活动。
满族人民则会在端午节前准备好自己独特的食物和装饰物,包括各式各样的花灯,以及准备好的粽子,然后一起庆祝节日。
朝鲜族则是会在端午节前一天的上午,并且是整个村子里的每个人都会参与的祭祀活动,其中还有代表三位贤士的五色松糕等著名的传统食品。
四、传承方式华族和满族的端午节文化通常是通过家庭的传承来传承下去的;而朝鲜族端午节文化则主要是通过祭祀的方式来传承。
无论是华族、满族还是朝鲜族,端午节的文化都是一种传统的纪念文化,每年都有很多人会一起庆祝这个节日,保护和传承端午节文化是保持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向。
综上所述,端午节虽然是三个不同民族重要的节日庆祝,然而,其中所体现的文化背景、文化特色、庆祝方式和传承方式等都千差万别。
内蒙古过端午节的风俗
内蒙古过端午节的风俗内蒙古是我国北方的边疆之地,拥有深厚的民俗文化。
在许多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是内蒙古人民最为关注和热爱的一个节日。
端午节已经是内蒙古地区的一种习俗,人们在这一天以特定的方式庆祝。
一、传统的端午节食品:在内蒙古的端午节,在家里准备鞭炮、葱、大蒜、艾草和糯米等各种食品。
相信大家都知道糯米粽子,不同于南方口味,内蒙古皮儿肉粽、鲫鱼粽等品种也是在端午节备受欢迎的。
此外,内蒙古还有一道传统糕点“糕链”,由糯米制成,与南方的糕点不同,呈绸缎状。
在端午节期间,许多家庭还会制作蒸鸽子和羊肉等美食,招待亲朋好友。
二、特殊的祭祀仪式:在内蒙古,端午节有自己独特的祭祀仪式。
人们会在端午节前祭拜祖先和儿童,以祈求先祖保佑家庭和孩子健康成长。
在祭祀过程中,人们会在家中摆放上大小不等的玄武石饰品,并放上一些糕点和饮料,以表示敬意。
此外,在内蒙古还有一种特殊祭祀活动,即“草莓烤”。
人们会在草地上烤草莓并敬献给神灵。
三、传统的活动:在内蒙古,端午节还有一系列传统的活动。
其中最受欢迎的是赛龙舟和博饼。
龙舟比赛是内蒙古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体育赛事,它代表着奋发向前、拼搏不息和众志成城的精神。
博饼则是另一项受欢迎的活动,人们会集体吃饭并进行博饼,以庆祝传统佳节。
四、其他的端午节习俗:在内蒙古,端午节还有一些其他的习俗。
比如,孩子们会在端午节前用五彩缤纷的丝线编制细致的手工艺品,象征着彩虹的色彩和童年的美好。
此外,内蒙古还有一种传统的舞蹈——“皮球舞”,它是充满层次感和纯朴的民间舞蹈。
人们在端午节期间会跳皮球舞,并通过朗诵诗歌等方式庆祝佳节。
总之,在内蒙古,端午节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和独特的节庆活动。
从食品到祭祀、从活动到习俗,端午节贯穿着人们深深地信仰和热爱。
我们相信,在未来,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和独特习俗,一定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热爱。
汉满朝鲜回四民族端午文化比较研究
汉满朝鲜回四民族端午文化比较研究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龙舟竞渡,后逐渐演变为食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等民间活动。
然而,除了中国,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和国家也有自己的端午节庆祝方式。
本文将比较汉族、满族、朝鲜族和回族四个民族的端午节文化特点。
一、汉族端午文化汉族是端午节最早的庆祝者之一,端午节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
汉族庆祝端午节的方式大致有三个方面:1.食粽子:粽子是汉族端午节最独特的食品。
粽子的形状是三角形,中间包裹着糯米、肉、蛋黄、豆沙、枣泥等馅料。
食用粽子的目的是为了避邪和祭祀祖先,既是一种美食,又是一种文化和信仰的表达。
2.赛龙舟:龙舟是汉族端午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民间传说,端午时节,众神将会降雨,为了驱赶邪气,人们就开始用装饰着龙头、龙尾的长船划水竞渡,以迎接节日的来临。
如今,赛龙舟比赛已经成为了一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运动。
3.挂艾叶、雄黄:端午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挂一束挂艾叶和雄黄的花束。
艾叶和雄黄在中国传统的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挂在门口的目的就是用芳香避邪、防止疫病传播,同时也是家庭幸福与身体健康的象征。
满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传统的端午文化也略有不同。
满族庆祝端午节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烧麻花:在满族传统文化中,烧麻花是一种独特的食品,也是端午节期间的必备食品。
烧麻花的材料有面粉、麦芽糖、蜂蜜、胡桃仁等,制作方法比较复杂,不过独特的口感和香气使得人们深爱不已。
2.贴巨莲:端午节期间,满族人民会在门前或庭院中放置巨莲,巨莲上有一种名为蛞蝓的虫子,据传说可以融化掉各种邪恶、病魔,为人们带来吉祥和福气。
3.舞大旱神:满族人会在端午节前后祭拜神祖,同时也会起舞祭拜大旱神。
人们会唱歌、跳舞,家家户户都会燃起篝火,围坐在篝火旁边祈求风调雨顺、顺丰收、福寿安康。
1.食五色饭:在朝鲜族的端午节庆祝活动中,五色饭是重要的传统食品。
汉满朝鲜回四民族端午文化比较研究
汉满朝鲜回四民族端午文化比较研究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中国境内,各地的端午节庆祝方式有所不同,但都有相似的传统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除了中国,朝鲜半岛、东北地区的满族、蒙古族等地的民族也都有端午节。
本文将对中国、满族、朝鲜、蒙古四民族的端午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一、中国端午文化中国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最早是为了祭祀屈原而设立的节日。
后来,端午节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和内容。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
这些活动都与屈原有关。
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食品之一,不同地域的粽子有着不同的做法和口味。
北方粽子以豆沙、红枣为馅,南方粽子以肉类、咸蛋黄为主要原料。
粽子由于其紧实耐久的特点,于是在战争年代也成为了军队运输的重要粮食之一。
龙舟比赛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活动之一。
这项运动源于中国南方地区,起源于南方水乡渔业文化中的竞赛和教练运动。
通过赛龙舟,人们寄托了对生命和财产的希望,也展现了人的勇敢和团队合作精神。
满族是一个民族,分布在中国东北等地。
他们自己也有自己的端午节,与中国大陆端午节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吃粽子、放艾草、跳秧歌等。
但是,满族的端午节也有其独特的传统。
满族的粽子称为“桃花粽”,是使用黑米或糯米制成的,其特点是相对于其他地域的粽子,桃花粽的油脂含量较低。
满族的端午节中,跳“秧歌”也是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代表了满族丰收和团结的意思。
传统上,秧歌舞者是由一个男性和一个女性组成的,他们卖弄着精湛的舞蹈和手势,以表示满族人的善良和才华。
朝鲜半岛的端午节源于中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朝鲜民族逐渐发展了自己的端午节传统。
朝鲜端午节通常于农历5月5日或6日庆祝。
过程中,人们会在家中祭祀祖先、挂艾草、吃粽子等活动。
朝鲜的粽子也是由糯米和红豆做成的,不过口味要比中国北方的粽子甜。
与中国端午节和满族端午节不同,朝鲜端午节不举行龙舟比赛。
相反,朝鲜端午节有一种特殊的“铁板打钩”游戏,是一种将两个足球大小的铁板互相碰撞的比赛。
少数民族怎么过端午节-少数民族的端午节习俗
少数民族怎么过端午节-少数民族的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将至,为大家介绍少数民族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希望大家喜欢。
满族的端午节
满族过五月端五是为了忻福禳灾。
相传很久以前,天帝派人下凡体察民情。
五月初五,天帝的使臣扮成卖油翁吆喝道:“一葫芦二斤,二葫芦三斤。
”大家争先抢购,只有一个老头不仅不买,还告诉老翁账算错了。
等油卖完,者翁尾随那个不买油的老头,说:“你是好人,今天晚上瘟神降瘟灾,你在自己房檐上插上艾蒿,可以躲过瘟灾。
”老头听后就挨家挨户告诉所有的人,家家插上艾蒿,瘟神无法降瘟灾,人们都得救了。
五月端五满族讲究房檐上插艾蒿以防病,还讲究到郊外踏露水,据说用这天的露水洗脸、头和服,可以避免生疮疖、闹眼病。
小编特别推荐
端午节诗句 | 端午节图片 | 端午节习俗 | 端午节资料 | 端午节作文| 端午节传说
端午节诗句 | 端午节图片 | 端午节习俗 | 端午节资料 | 端午节作文| 端午节传说。
满族端午节的习俗?_端午节
满族端午节的习俗?满族的端午节又称“五月节”,是满族的传统节日,与汉族的端午节略有不同。
端午节的来源,有屈原说、介子推说、伍子胥说、纪念汉代苍梧太守陈临说和曹娥说。
满族人比较重视曹娥说。
曹娥之父在汉文帝初二年(公元1XX年)五月五日迎波神时被溺死。
当时曹娥年方14岁,沿江寻找父亲尸体,昼夜哭嚎不已,后投江。
数日后,曹娥抱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
曹娥的孝行与朝廷提倡的风尚吻合,收入旗表,加入烈女行列,并列为传统道德典故“二十四孝”,人人皆知。
八旗营房中特别提倡忠孝,曹娥的故事对清代满族人的影响较大。
满族人过五月节主要是祈福禳灾。
相传很久以前。
天神下凡体察民情。
有一年五月初五,天神妆扮成卖油翁吆喝道:“一葫芦二斤,二葫芦三斤。
”大家争相购买,只有一个老头自己不买,还告诉老翁账算错了。
等油卖完,老翁尾随那个不买油的老头到家,说:“你是好人,今夜瘟神降灾,若在房檐插上艾蒿,就可躲过灾疫。
”老头儿听后,挨家挨户告诉人,家家插上艾蒿,瘟神无法降灾,人们都得救了。
从此,端午节插艾蒿的习俗便传了下来。
清晨采艾端午节的清晨,大人们把香包放在枕边,让香气唤醒沉睡的孩子,在太阳出来之前,去野外采摘带着露水的艾蒿。
不仅能用来熏蚊子,熬成水泡脚还有消肿、化瘀的功效。
艾蒿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具有驱赶蚊虫的功效。
据说艾蒿是不能见光的,见了光的艾蒿就没有神力了。
平时积攒多了,过完了端午节,人们便把余下的艾蒿放在背阴坡晾干,编成绳子捆好储藏起来,待日后有中风或腹痛时薰用有奇效。
晚上人们围坐在外面乘凉、谈天说地,难免有蚊虫叮咬,有人借故用吸旱烟来驱逐蚊虫,但无济于事,于是便点着艾蒿熏蚊子,果真奏效,蚊虫闻到艾蒿的气味,便纷纷飞离人群,人们相安无事。
过去满族人大多居住土屋,夏日土屋里闷热,满族人睡觉时总要把窗子敞开,蚊子常进到屋里骚扰,点燃一根艾蒿绳足以将其熏跑。
露水洗脸五月节,满族人称为“药香节”,妇女们唠起家常都说,五月节天不亮采来的草药可灵了。
满族的风俗习惯中国传统节日
满族的风俗习惯中国传统节日篇一:满族的特色风俗习惯满族的特色风俗习惯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
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
1635年农历10月31日,太宗皇帝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而后,把每年的阳历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上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
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走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
一般在正月十六日。
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
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
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
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
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清明节:上坟祭祖时不像汉族纸钱后在坟顶上压钱,而是在坟上插“佛朵”。
“佛朵”是满语,译为汉语为“柳”或“柳枝”。
根据满族信仰,柳是人的始祖,人是柳的子孙,为表明后继有人,要在坟上插柳。
端午节:满族过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其风俗与汉族相同。
中元节: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
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
中秋节:满族人家过中秋节也吃“团圆饭”。
此外,月亮初升之际,还要供月。
即在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
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
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腊八节:满族人家腊月初八要泡“腊八醋”和煮“腊八肉”。
除全家人吃外还要分送亲友。
小年:满族过小年的习俗与汉族相同。
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
届时家家户户要祭祀灶神,俗称“送灶王爷”。
满族风俗满族妇女是脚穿旗鞋,身着旗袍,头带旗头;满族男子一般也是穿长袍,只是长袍外面常罩上一件坎肩(马甲)。
满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满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引言满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其中,节日作为传承和弘扬满族传统的重要形式之一,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满族的传统节日,以帮助读者更加了解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千年传统的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满族人民非常重视和庆祝的节日。
每年的清明节,满族人民会前往祖先的坟墓进行祭拜和祭扫,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思念之情。
在清明节期间,人们还会举行各种文艺演出和传统活动,如舞龙舞狮、打马球等,展示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满族人民非常重视和喜爱的节日之一。
满族人民会在端午节期间举行龙舟赛和吃粽子的活动,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和纪念。
此外,满族人民还会在端午节期间举行各种传统体育竞技和民俗活动,如踏青、踢毽子等,让人们感受到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魅力。
三、彰显家国情怀的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满族人民非常重视和庆祝的节日之一。
满族人民在中秋节期间会家人团聚,品尝美味的月饼,并举行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如赏月、歌舞表演等。
这些活动不仅彰显了满族人民对家庭和团圆的珍视,也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思念和爱国情怀。
四、表达美好祝愿的春节春节是中国传统的最重要的节日,对满族人民来说也是如此。
满族人民会在春节期间举行丰富多样的活动和庆祝活动,如舞狮、舞龙、放鞭炮等。
此外,满族人民还会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共享团圆美食。
春节的到来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满族人民会互相拜年,祝福彼此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五、其他重要的传统节日除了上述四个传统节日外,满族人民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节日。
例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满族人民会举行花灯展览和猜灯谜的活动。
还有重阳节,满族人民会在这一天登高远足、观赏秋景,祈求健康长寿。
除此之外,满族人民还有一些与农耕文化相关的传统节日,如立夏、农历小满等。
结语满族的传统节日是满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庆祝这些节日,满族人民表达对祖先和家人、祖国的思念和祝福。
内蒙古端午节风俗踏青
内蒙古端午节风俗踏青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众多民族的聚居地,这里有着独特的文化风俗。
其中,端午节作为传统节日之一,在内蒙古也有着自己的独特方式。
踏青是内蒙古端午节的一大重要习俗,具体内容包括踏青、采草、插艾蒿、打马球等。
传统的端午节需要吃粽子、赛龙舟,但在内蒙古则更倾向于以踏青来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在端午节这天,内蒙古的草原上,家家户户都在欢庆这一节日,初夏时节的草原上,绿草如茵,百花争艳,是观赏春景的好时候。
踏青活动一般在早上举行,人们穿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吃着滋润可口的奶茶、烤羊肉、香糕粥等美食,边吃边唠嗑,气氛十分热闹。
踏青的过程中,人们花枝招展,跳起了“关东大儿”的舞蹈,歌声乐曲中带着欢乐与祥和。
同时也有不少人在草原上采草,将采来的鲜草挽成花环或编成草玩具,送给孩子或在草原上纪念留念。
插艾蒿也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之一,人们将艾蒿树装饰成艾糸,吸梅香以祈福驱邪。
此外,内蒙古的端午节中还有打马球比赛,也是内蒙古端午节的一大特色。
马球又称打毽子、打马奶片,是流传于蒙古族和满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通常比赛双方各派出
12名选手,手持马球棒,驾马奔跑,力争击打球门,比赛过
程极为激烈。
在比赛现场,观众们始终都是热情洋溢,有的为自己喜欢的队伍呐喊助威,有的则在现场鼓掌膜拜选手的表现。
内蒙古的端午节风俗丰富多彩,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魅力,是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一朵璀璨奇葩。
同时,这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内蒙古自治区独有的文化底蕴,丰富了彼此间的文化交流,带动了旅游业与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族端午节的习俗?
满族的端午节又称五月节”,是满族的传统节日,与汉族的端午节略有不同。
端午节的来源,有屈原说、介子推说、伍子胥说、纪念汉代苍梧太守陈临说和曹娥说。
满族人比较重视曹娥说。
曹娥之父在汉文帝初二年(公元1XX年)五月五日迎波神时被溺死。
当时曹娥年方14岁,沿江寻找父亲尸体,昼夜哭嚎不已,后投江。
数日后,曹娥抱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
曹娥的孝行与朝廷提倡的风尚吻合,收入旗表,加入烈女行列,并列为传统道德典故二十四孝”,人人皆知。
八旗营房中特别提倡忠孝,曹娥的故事对清代满族人的影响较大。
满族人过五月节主要是祈福禳灾。
相传很久以前。
天神下凡体察民情。
有一年五月初五,天神妆扮成卖油翁吆喝道:一葫芦二斤,二葫芦三斤。
”大家争相购买,只有一个老头自己不买,还告诉老翁账算错
了。
等油卖完,老翁尾随那个不买油的老头到家,说:你是好人,今夜瘟神降灾,若在房檐插上艾蒿,就可躲过灾疫。
”老头儿听后,挨家挨户告诉人,家家插上艾蒿,瘟神无法降灾,人们都得救了。
从此,端午节插艾蒿的习俗便传了下来。
清晨采艾端午节的清晨,大人们把香包放在枕边,让香气唤醒沉睡的孩子,在太阳出来之前,去野外采摘带着露水的艾蒿。
不仅能用来熏蚊子,熬成水泡脚还有消肿、化瘀的功效。
艾蒿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具有驱赶蚊虫的功效。
据说艾蒿是不能见光的,见了光的艾蒿就没有神力了。
平时积攒多了,过完了端午节,人们便把余下的艾蒿放在背阴坡晾干,编成绳子捆好储藏起来,待日后有中风或腹痛时薰用有奇效。
晚上人们围坐在外面乘凉、谈天说地,难免有蚊虫叮咬,有人借故用吸旱烟来驱逐蚊虫,但无济于事,于是便点着艾蒿熏蚊子,果真奏效,蚊虫闻到艾蒿的气味,便纷纷飞离人群,人们相安无事。
过去满族人大多居住土屋,夏日土屋里闷热,满族人睡觉时总要把窗子敞开,蚊子常进到屋里骚扰,点燃一根艾蒿绳足以将其熏跑。
露水洗脸五月节,满族人称为药香节”,妇女们唠起家常都说,五月节天不亮采来的草药可灵了。
这天要采的草药主要有三种,一是艾蒿,一是防风,一是年息
香。
还有的说这天露水就好像灵丹妙药,若是用这天早晨的露水洗眼睛,保你一年眼睛明亮,那水就是圣水。
这天人们起大早,到河边去洗眼睛、洗脸。
有的妇女到河边洗脸、梳头后,还端回满满一铜盆水,给公婆洗头、洗脸。
孩童们起来晚的,听从母亲的话,用煮过艾蒿的水洗脸,传说可以避免生疮疖、闹眼病,且有耳聪目明之意。
黄米小枣粽子与五彩粽满族端午粽子是用苇叶包裹的黄米小枣粽子。
许多人家自己包粽子,用江米和黄米与小枣合在一起,叫二米粽子。
食品店里出售的粽子以南味为主,农民推车进城卖的以黄米粽子为主。
系粽子用马兰草,乡下遍地都是。
黄米小枣粽子所以受欢迎,因为价格比江米便宜,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讲,甭管黄米白米,反正都是粽子,都是用叶子裹着的,外表都一样,只要吃上了粽子,就算过上了五月节。
粽子作为节日礼品,有钱者可包入多种果料,钱少者也可以包清水粽,既是节令食品,也可以当正餐。
五彩粽子是用来佩戴的,以为祈福禳灾。
五彩粽子的内壳是用硬纸叠成的,一般在2厘米左右,外面缠上五彩丝线,连成一串。
形制有圆有方,是天圆地方的象征。
除了五彩粽子以外,有的巧手媳妇或姑娘,用绫罗制成五毒”图,即小老虎、蝎子、蜈蚣、蛇与马蜂,或缝制成樱桃,桑椹、茄子、豆角、芹椒、梨、柿、桔……等各种果蔬造型,串起来,精致可爱。
有立体的,有平面的,争奇斗胜。
端午节这一天佩戴在身上,既显示工艺精巧,又给节日增添祈福禳灾的气象,还可以将此饰品送给意中人,当作爱恋的情物。
儿童肚皮上滚鸡蛋家庭主妇们从一个月之前就开始攒鸡鸭鹅蛋,并把五月初一至十五这几天下的蛋单独作出记号,连同另外一些鸡蛋放进艾蒿水里煮好,专门留着给孩子们吃,年长者根据多年的生活总结出一条经验,认为鸡蛋有健身之功效,也与人的诞生神话有关。
据说端午节吃了煮鸡蛋不苦夏”,身上不长疙瘩。
清晨小孩子们懒在被窝里不出来时,长者要将煮熟透了的鸡蛋放在小孩肚皮上来回不断地滚动,然后去壳让小孩吃,据说这样可以补肚子,传说吃了初一、十五的蛋,小孩子一年不闹肚子疼病。
乘水临风我国自古有南船北马”之说,南方远行靠船,北方远行靠马,南方端午节赛龙舟,北方,金代有骑马射柳的习俗。
清代宫廷很重视端午节,皇帝以真龙天子”自称,衣食住行都标
上龙”的特征和形象,对这样一个有关龙的节日自然特别重视。
满族人重视端午节早在金朝就有记载。
到了清朝,乾隆十八年曾有谕旨:以后每年五月初一起挂五毒荷包。
”上行下效,端午节一过就是五天。
端午节这天,宫中要开粽席”,用膳食,皇帝要喝菖蒲酒,赏众人喝雄黄酒,皇帝使用的是带有艾叶灵符”纹饰的餐具,膳后用的果茶是桑椹、樱桃、茯苓等适时的鲜果斗百草”辨识花草满族起源于渔猎,利用节日普及自然与生活常识是满族民俗的一个特点。
端午节满族儿童喜欢玩一种叫斗百草的游戏,参加游戏的两人相对站立,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两端。
游戏开始后,二草相勾,双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谁的草或花茎被对方拉断谁为输,然后用打赢家”的顺序赛下去,直至选出最后胜利者。
这就要求参赛者在参赛前注意寻找那些草或花茎韧的作为自己的选手”,在斗百草中识别花草形态、性能。
那种能斗”倒各草的选手”,则成为大家公认的当日百草王”。
悬蒲挂艾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蒿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
艾蒿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
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香囊祈福禳灾在满族聚集的村落中,端午节普遍把桃枝插在大门上。
或用桃核雕刻成小花筐挂在房门上或挂在孩子手腕上、脖子上,巧手的妇女们还要亲手缝制香荷包,里面装上香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外面绣上各种彩色图案和古代戏剧人物画,如刘海戏金蟾”、孔雀东南飞”等,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据说妇女身上有香草味,虫蛇不敢接近。
另以细麻绑成一寸来长的小笤帚,用染料染上红、蓝、绿、黄各种颜色,连同五彩布条一起,缝在孩子们身穿的衣服肩头,再用各色花绳交织搓成五彩线,系在小孩的脖颈和手腕、脚腕上,以防五毒上身。
等到农历五月末,在一个雨后彩虹之时,把五彩线从孩子们的颈腕上取下,放在窗前的水泡里,传说可以化做飞龙上天,带给人类幸福和吉祥。
五福临门挂葫芦满族人过端午节最先想到的是挂葫芦。
大都用五彩纸叠葫芦。
有大的、小的;有两耳的、四耳的;有正方体、也有八面体的,形式多样。
剪下来的边缘部分做成五彩缤纷的纸穗用线系在葫芦的下摆。
没有桃树的,就折些杨柳树枝,拴上各种各样的彩色葫芦悬挂在自家的房檐下,微风一吹,树枝哗哗作响,葫芦下面的穗儿左右摆动,以此来驱灾辟邪、驱逐害虫,祈求婴幼儿健康成长。
满族人崇尚葫芦,是因为葫芦与福禄谐音,葫芦亦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吉祥物,人类把它做成容器,用来装水、盛酒、珍藏灵丹妙药,加之葫芦‘蔓’与‘万’字谐音,且每个成熟的葫芦里结籽众多,让人联想到子孙万代,繁茂吉祥”。
用红绳线串绑五个葫芦,为五福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