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的湿化管理及护理

合集下载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护理策略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护理策略

院;8例治疗显效,β-HCG<300u/l,要求出院,出院后跟踪复查β-HCG值,均于一月内下降至正常范围;4例治疗无效患者,其中2例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出现腹痛加重、血压下降等内出血情况而行手术,2例包块继续增大而行手术。

2 护理2.1 病情观察:①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和腹痛情况: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用药第1~3天,每2h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变化并做好记录,重视患者主诉。

治疗失败的4例中,2例患者治疗1周后腹痛突然加剧,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70/50mmHg,脉搏120次/分,有失血性休克症状立即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平衡液500ml快速(120gtt/min以上)静脉输液并协助医生做B超检查或后穹窿穿刺,均提示宫外孕破裂,立即行血交叉实验、备血、备皮等手术前准备工作,经及时手术治疗后病情缓解。

②阴道流血的观察:严密观察阴道流血量、色及阴道排出物性状,嘱患者保留卫生巾,评估流血量是否超过平时月经量,必要时将阴道排出物送病检。

本组10例阴道排出部分陈旧性胚胎样组织,送病检后提示为蜕膜组织。

③B超和HCG值的观察:治疗一周后及时取标本送检及行B超检查,了解胚胎存活、死亡、包块大小情况,如血β-HCG下降,表示滋养细胞活性下降,血β-HCG降至正常水平,表示胚胎死亡,如继续升高或持续不降表示胚胎存活;B超检查提示胚胎存活或胚胎死亡但包块未缩小,随时有破裂危险,必须高度重视。

本组2例包块继续增大而行手术。

2.2 药物治疗护理:MTX属抗代谢类药物,是目前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比较肯定的药物。

但药物在体内排出缓慢,对口腔、胃肠道、肝、肾功能有一定的损害,对骨髓有抑制作用。

用药前向患者介绍用药的目的和方法,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入院时常规留取血标本检测肝肾功能、血常规,每项指标在正常范围内方可用药。

用药后每天询问患者有无口腔溃疡、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

用药后1周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

气管切开护理流程

气管切开护理流程

气管切开护理流程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1.定时检查气管切开套管是否在位,有无脱出或移位。

2.保证气管套管通畅,及时清除套管内分泌物,防止堵塞。

3.给予患者定时翻身、叩背,促进痰液排出。

二、监测生命体征
1.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

2.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及血氧饱和度。

三、清洁护理
1.每日清洁消毒切口周围皮肤,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2.定期更换气管切开套管下的纱布,保持清洁卫生。

四、湿化气道
1.使用加湿器或超声雾化器,对气道进行湿化。

2.定期向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或专用湿化液,以保持气道湿润。

五、预防感染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2.定期对气管切开套管及辅助器具进行消毒。

六、拔管护理
1.当患者病情稳定,呼吸功能恢复良好时,可考虑拔除气管切开套管。

2.拔管前应进行堵管试验,观察患者呼吸情况,确保安全拔管。

七、并发症观察
1.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皮下气肿、纵隔气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2.观察患者有无出血、气道狭窄等并发症。

八、心理护理
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气管切开的目的、注意事项及护理方法。

2.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焦虑、恐惧等情绪。

九、饮食护理
1.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提高机体抵抗力。

2.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物误入气管。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管理精选全文完整版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管理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管理标签:气管切开;人工气道;气道湿化;人工鼻[文献标识码]C气管切开后,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气体的加温、湿化、过滤作用,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痰痂一旦形成,可阻塞支气管,使气道阻力增大,引起周围性呼吸困难、窒息。

气管切开容易感染,置管时间过长,易造成气管黏膜缺血坏死,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1]。

因此气道湿化显得十分重要。

1 气道内痰液黏稠度的分度及痰痂形成原因分析1.1 痰液黏稠度分为3度,Ⅰ度:痰如米汤,容易咳出;Ⅱ度:痰液外观黏稠,需用力咳出;Ⅲ度:痰液外观明显黏稠,呈黄色,附于气管壁上,不易咳出。

1.2 气管内痰痂形成的主要原因肺内化脓性感染,呼吸道黏稠液聚积阻塞;下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通;咳嗽及排痰障碍;气管内湿化不足;室温过高,湿度过低;有效吸痰不够;患者脱水,反复吸痰,损伤气管黏膜,形成局部血痂;直接的呼吸道给氧,氧气直接冲击呼吸道黏膜,呼吸道水分丢失过多,可达800 ml/d[1]。

病人肺部感染重,呼吸道分泌物多且黏稠,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增加可达800 ml/d,若湿化不充分,易造成痰液干燥结痂。

2 人工气道湿化的管理正常时鼻腔、咽腔及呼吸道均对吸入的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

气管切开后,吸入气体未经上呼吸道湿化而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发生率可高达30%~66%,从而导致气道黏膜损伤、纤毛运动受限、痰痂堵塞、肺部感染率升高等严重危害[2]。

气道内绝对湿度低限在20 mg/L,在长期机械通气时,可以接受的低限是30 mg/L,目前国际标准为33 mg/L,而临床常规流量设置不能达到这个标准[3]。

因此,气道湿化十分重要。

2.1 气道湿化的重要性气道湿化是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由于气管切开,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过滤和生理温化湿化作用消失,非特异性防御功能削弱,加上气道开放和机械通气,使呼吸道水分蒸发增加,黏膜干燥,分泌物黏稠,气管黏膜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痰液不易被咳出或吸出,严重时可能会形成痰栓或痰痂,堵塞气道,导致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注意事项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注意事项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注意事项(一)术后护理1、将患者安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21℃,湿度保持在60%,气管套口覆盖2-4层温湿纱布,室内经常洒水,或应用湿器,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2、手术之初患者一般采取侧卧位,以利于气管内分泌物排出。

但要经常转动体位,防止褥疮并使肺各部分呼吸运动不致停滞。

3、备齐急救药品和物品,某些物品应置床头。

同号气管套管,气管扩张器,外科手术剪,止血钳,换药用具与敷料,生理盐水和饱和重碳酸钠液,导尿包、吸引器,氧化气筒,呼吸机,手电筒等都应备齐,并妥为存放,以备急需。

4、谨防气管导管引起阻塞:阻塞原因一是气囊滑脱堵塞,二是分泌物粘结成痂阻塞,如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发绀、病人烦躁不安,应立即将套管气囊一起取出检查。

为预防气囊滑脱,应注意将气囊扎牢固,将线头引出气管切开伤口处,并经常牵扯检查是否牢固,及时清除结痂。

另外,在更换导管清洗消毒时,防止将棉球纱条遗留在导管内。

5、及时吸痰:气管切开的病人,咳嗽排痰困难,应随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吸痰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无菌观察。

6、充分湿化:气管切开的病人失去湿化功能,容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

常采用下列方法湿化:(1)间歇湿化,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2万单位,每次吸痰后缓慢注入气管2-5ml,每日总量约200ml,也可间断使用蒸气吸入器、雾化器做湿化;(2)持续湿化法,以输液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头皮针缓慢滴入气管内,滴速控制在每分钟4-6滴,每昼夜不少于200ml,湿化液中可根据需要加入抗生素或其他药物。

7、预防局部感染:气管内套管每取出清洁消毒2-3次,外套管一般在手术后1周气管切口形成窦道之后可拔出更换消毒。

气管导管的纱布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更换。

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或湿疹。

导管先用0.5%新洁尔灭浸泡,然后煮沸消毒,用清水冲洗后煮沸消毒即可使用。

蛇形管用0.5%新洁尔灭浸泡,每日更换。

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方式及湿化液选择进展

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方式及湿化液选择进展

[10]王丹玲,叶海花,吕文斌,等.气管内置管注药最佳部位 和体位的实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6):
351.

[11]姜英.气管内间断湿化法与输液管持续湿化法效果比较
[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4,4:2. [12]刘唤青,刘玉梅,张燕江.输液泵在人工气道湿化中的应
用[J].护理研究,2002,16(9):527. [13]汪新.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超声雾化吸入的护理探讨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 点,直接影响患者疾病的预后及康复,以上就气道湿化方式和 湿化液选择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工作有所 帮助。 参考文献: [1] 田勇泉.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4:230. [2] 吕淑华.气道管理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
护理学杂志,2005,2(16):30. [7] 侯翠霞,王林文,孙丽洁,等.气管切开后3种气道湿化
方法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4,18(8):1380. [8] 张发,张靖,奚靖,等.气管切开后气道冲洗33例[J].护
理学杂志,2004,19(19):32.
[9] 李铮.微量注射泵在气管切开湿化中的应用[J].广西医 学,2005,27(3):357.
理学分册,1998,18(9):408. [17]刘又宁,陈良安,于森阳.机械通气与临床[M].2版.北
京:科学出版社,1998:313,398。
[18]江东红,曾清.气管切开病人ICU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
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3):178. [19]King M,Zahm JM,Pierrot D,et a1.The role of mucus gel

气管切开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气管切开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一.气管切开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1、患者需要保持术时仰卧体位,有利于气道分泌物的引流。

2、对于躁动不安的患者,需要适当地制动,以防气管导管意外脱落。

3、饮食可以选择流质以及普通饮食,有些患者需要留置鼻胃管。

4、气管切开需要加强护理,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严重感染,感染会造成气管软骨炎,而造成气管狭窄甚至拔管困难。

5、当气道分泌物较多时应该积极吸痰,但操作要轻柔。

6、另外要做好室内湿化、加温,避免痰栓的形成。

7、同时患者由于气管切开而交流障碍,此时需要加强心理疏导。

8、气管导管需要及时地清洗更换,但是在操作时切忌暴力操作,以免出现意外。

9、当气管导管意外脱落时,避免慌张,需沉着应对。

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的护理

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的护理

湿化效果可归为以下3种:
①湿化满意:痰液稀薄,能顺利吸出或咳 出导管内无痰栓,听诊气管内无干啰音或 大量痰鸣音,呼吸通畅患者安静。 ②湿化过度痰液过度稀薄,需不断吸引, 听诊气管内痰鸣音多,患者咳嗽、烦躁。 ③湿化不足痰液黏稠,不易吸引出或咳出 ,听诊气管内有干鸣音导管内形成痰痂, 患者出现突然吸性呼吸困难、烦躁、SpO2 下降。
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 的护理
CCU
一、气道湿化的目的:
保持气道湿润,稀释 痰液,使痰液及时排 出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消炎抗菌,有效预防 肺部感染的作用。
a
2
二、湿化液的选用原则:
通过临床实验得出理论依据:明确了理想 人工气道湿化液的选用原则:要能充分的保 持呼吸道湿化,防止痰痂形成,同时对气道 及肺组织损害尽可能最小,渗透压适当,刺 激性小。
五、湿化方式的选择:
1 套管外口的敷料湿化 常规在气管套管口覆盖2层无菌盐水纱布,按时更 换,痰液污染后及时更换,保持无菌,既可以保持 有效的呼吸道湿润,又可防止空气中的灰尘进入呼 吸道而继发肺部感染。
但目前一般认为单纯使用此传统方法不能使气道充 分湿化,一般不选用。
2 间歇给药方式
湿化液配置好后,用注射器每隔30分钟向气 管内缓慢注5mL(可根据患者气道分泌物的黏稠 度适当增减),时间5min。滴注应在吸气时为宜 。
多数研究认为此湿化法优于间歇给药。但此湿 化法滴速不易调节,湿化量也很难掌握,调节 器可能自行滑动,故应注意避免湿化过度应加 强巡视。
a
15
4 微量泵湿化法
①输液泵湿化法:按输液器湿化法排好后,置于输 液泵中,持续点滴,一般为4滴/min(可根据患者 痰液黏稠度适当增减)
②注射泵湿化法:用针筒抽取湿化液50mL装于微泵 上,延长管一端与针筒乳头相连,另一端接输液针, 调节适当的滴速,置入气管套管内进行持续湿化。 持续气道湿化不引起呛咳或刺激性咳嗽,符合人体 气道湿化的要求,可根据痰液的黏稠度随时调节滴入 速度.已有很多学者研究证明微量泵气道滴药湿化并 发症少,效果明显优于注射器间断滴药湿化,该方 法同时解决了输液器持续给药湿化法的缺陷。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作者:王巧娣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9期【摘要】气管切开是一种在危急情况下建立人工气道的急救手术。

由于气管切开术后,通气改道使得上呼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如加温、加湿、过滤及咳嗽等功能消失,以致呼吸道的纤毛运动减弱,从而容易发生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的并发症,如:气道堵塞、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等。

而人工气道湿化是减少这些相关并发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在文中介绍了传统的气道湿化方式和改进的气道湿化方式;从生理湿化液及药物湿化液两方面阐述了湿化液的选择;并简述了湿化液的温度和空气湿度的选择。

【关键词】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护理进展【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67—02引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气管切开术已不仅仅是为了治疗感染所致的上呼吸道阻塞,更是延伸到重症肌无力、破伤风、脑部外伤等患者实施预防性气管切开,可以防止肺部感染并清除支气管的分泌物。

但是这种有创的人工气道使得原有的气道失去了正常的生理功能,同时也不能有效地阻止细菌等有害微生物进入气道,并且与下呼吸道直接相通,相当容易导致呼吸道粘膜的干燥,痰液干涸不易咳出[1]。

因此,气道的湿化在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中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近年来有关气道湿化的方式、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液温度以及空气湿度的控制等方面不断有新理论新方法出现。

现将有关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气道湿化的方式1.1 传统的气道湿化方式1.1.1 纱布湿化法在气切导管口覆盖2~3层的无菌纱布,用针筒抽取生理盐水均匀喷洒在纱布上即可,随干随喷,也可以使用含敏感抗生素的湿化液,这样既可稀释痰液、又可以抗炎[2],但此法不能够使气道充分湿化,纱布也不易固定,不但容易增加感染的机会而且护理的工作量也增加,故目前较少使用。

1.1.2 气管内间隔注入湿化法用注射器将湿化液在气管套管口注入,每隔15~30 min 注入1次,每次1~2 ml。

ICU气管切开脱机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

ICU气管切开脱机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

ICU气管切开脱机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摘要:本文将气管切开脱机患者的气道湿化方法、湿化液的种类、湿化液的量和速度以及湿化效果的判定标准进行综述,以期为护理人员选择适宜的气道湿化方式提供依据。

关键词:气管切开;护理;气道湿化气管切开是抢救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

有调查[1]显示,人工气道的建立导致呼吸道水分丢失过多,而湿化不足是导致堵管的诱发因素;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2]。

近年来,国内外护理学者对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改进和研究已有很多的报告,现将其综述如下。

1 环境要求环境温度控制在20~24℃,湿度60%~70%,避免过多人员出入,以防空气干燥尘埃飞扬、气道分泌物粘稠。

2 人工气道湿化管理2.1 湿化液的种类2.1.1 生理盐水生理盐水进入呼吸道后,随着呼吸时水分的蒸发,氯化钠的浓度会逐渐增高,在气道内形成高渗环境,导致痰液脱水、黏稠,甚至形成痰痂、痰栓,增加肺部感染率。

国外新的护理操作常规已不将滴注生理盐水作为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常规护理操作[3]。

2.1.2 0.45%氯化钠溶液在气道内发生再浓缩后,溶液的浓度接近生理盐水,对支气管没有刺激作用,保持了呼吸道纤毛运动活跃,是临床进行气道湿化较为理想的湿化液。

0.45%氯化钠+沐舒坦作为湿化液,能将患者的气道分泌物引流更为通畅,有利于控制和预防肺部感染,减少并发症[4]。

2.1.3 碳酸氢钠溶液陈超男[5]通过实验证明,1.25%碳酸氢钠的碱性具有皂化功能,可使痰痂软化、痰液变稀薄,湿化效果也明显优于生理盐水,还有抑制真菌生长的作用。

2.1.4 碘化钾 1%碘化钾适用于气道湿化,是临床进行气道湿化较为理想的湿化液。

但应注意对碘过敏者禁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慎用。

2.2 湿化方法2.2.1 滴注式湿化法2.2.1.1 间断推注法廖慧中等[6]对19例气管切开病人进行研究显示,在病人吸气时沿导管壁滴入湿化液,能使病人将湿化液吸入气管深处;定时定量间歇湿化,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气道黏膜的失水,保持气道湿化。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
加 气 道 阻 力。陈宏 林 等 研 究认 为,注 射 用水 湿 化液 控 制在
2 0ml 4 0 / h左 右,未发生 湿化不足和湿 化 过度等 现象 。主 要用 2 稀 释 黏液 的作用强 ,但刺激 性较大 ,故在 分泌物稠 厚 、量 多需 积极排痰 的患者宜应用蒸馏水。
1 1 5 碳酸氢钠 溶液 . .% 4 2 、
ch n s n o eg e ia s a c o. N 3 Ma .0 2 ie e a d F r inM d c I Re e rh V 1 0. o 1 v2 1 1

: Z n s u 《 外 学 究 第1卷 第1期( 第1 期)0  ̄5 i o g h 中 医 研 》 0 3 总 6 22 5 1
4 8 l -0r n 次,连 续 23 ,可将 痰 痂 咯 出或 吸 出, - ,5 1 i 一 m a  ̄次
① 河池市第_人民医院 广西 河池 5 60 4 30
222 微 量泵 持续 推注法 ..
该 方法能将 湿化 液稳定、缓 慢而持
续的泵 人气 道,对气道刺 激性小 ,不会 引起刺激 性咳嗽,气道始
的机会 [ 因此 ,庆大霉素稀释液作为气道湿化液预防肺部感染 8 1 的效果 值得进一步探讨。O4 % 氯化钠 +沐舒 坦、1 5 .5 . %碳 酸氢 2
刘雪 喻 [研 究认 为,采用 0 5 氯化钠持 续气道 湿化效 果 3 1 .%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优于生理盐 水,其理 由是 O 5 氯化钠 经蒸 发后接近 09 氯化 钠 +沐舒坦 进行气 道持续 湿化可提高湿化效 果 ,明显降低 肺部 .% 4 .% 钠溶液 ,符合呼吸生理要求 ,保 持了呼吸道纤毛运动,不易形成 感染 的发生率和痰液 阻塞的形成 [10对于痰多黏稠或真菌感染 90 -]

气管切开后的湿化护理

气管切开后的湿化护理

气管切开后的湿化护理在临床上,气管切开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急救方法,通过该急救措施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建立与外界的顺畅呼吸通道,从而有助于患者正常生命体征的保障。

但是,气管切开后患者气道内的水气会大量流失,若不能够做好针对性的湿化护理工作,便有一定的概率导致患者因气道粘膜干燥而发生气道阻塞等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为此,本文便针对如何做好气管切开患者的湿化护理工作进行简单的科普,现报道如下。

1.气管切开1.1 什么是气管我们在明确什么是气管切开前,我们首先要对气管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现代解剖学研究发现,人类的呼吸道分为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其中上呼吸道包含口、鼻、咽、喉,下呼吸道则包含气管、支气管及其肺内分支支气管。

气管作为人体下呼吸道的重要组成部位,不仅具有连接喉部和支气管的作用,还有防御、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的作用,对于人类正常呼吸功能和身体健康的保障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什么是气管切开在临床上,气管切开指的便是气管切开术,该治疗方式是通过对患者的颈段气管切开,并进行金属气管套管和硅胶套管的置入,以达到解除患者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状态,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呼吸功能。

1.3 气管切开的目的在临床上,气管切开的施行首先能够解除患者的呼吸道梗阻状态,从而有助于患者呼吸道通畅的保障。

其次,针对意识不清或陷入昏迷状态者施行气管切开,便可有效避免患者将口鼻腔分泌物或呕吐物吸入肺内,有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保障。

再次,气管切开术的施行能够方便医护人员清除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这不仅能够保障患者呼吸道的通畅,还可降低肺部感染发生概率。

最后,气管切开术的施行能够为需接受机械通气者提供一个封闭的通道,从而有助于机械通气的顺利施行。

1.4 气管切开的适应症首先,因肿瘤疾病、外伤、异物阻塞气道或喉部炎症等情况导致发生严重喉部阻塞者,可进行切管切开术的施行;其次,存在严重进行性阻塞性呼吸困难或需长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者,可进行切管切开术的施行;再次,气管插管留置时间超过72h后,仍需要接受呼吸支持者,可进行切管切开术的施行;然后,因胸腹外伤、颅脑外伤等原因而发生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者,可进行切管切开术的施行;而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自主呼吸停止或呼吸微弱者,可进行切管切开术的施行;最后,存在急性呼吸衰竭、中枢性给或周围性呼吸衰竭、无法自主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存在误吸风险者,可进行切管切开术的施行。

气管切开及气道的湿化、吸痰护理

气管切开及气道的湿化、吸痰护理
气管切开后 ,从气管套管给氧或佩戴 呼吸机 , SaO2立 即上 升为 98% ~100%。
3 讨论 气 管切 开术是抢 救重 危病人 生命 的一 项急症 手
术 ,尤 其在 (1)各 种原 因引起 的喉 阻塞 ; (2) 昏 迷或其 他原 因所致下 呼 吸道分 泌物 堵塞而 引起 的呼 吸困难 ; (3)头颈部大手术前为保 证呼吸道通畅 等。I临床各科疾病的急救上有其重要作用 ,一旦气 管切 开 ,患 者 的 呼 吸 困难 症状 立 即 得 到 缓 解 或 消 除 。然而 ,这 只是解决 问题 的第一 步 ,除 了病 因致 病外 ,气管切开从手术完成到顺利拔除气管套管 , 稍 有疏 忽大意 ,随时有发 生生命 危 险的可 能 ,由于 呼吸道 的改路 ,空气 未经 鼻腔湿 化过 滤 ,而直接 与 下呼吸 道相 通 ,由此造 成 呼 吸 道分 泌 黏 稠 、干燥 、 结痂 ,痰液不易咳出而加重呼吸道阻塞,造成肺部 感染。而术后恰当、细致 、周密的护理 ,是非常重 要 的一 环 ,能有效 地改善 病人 的通气 功能 。 4 护理体 会 4.1 气管切开后给予正确的体位放置
气 管切 开术是 I临床抢 救和 治疗 呼吸道梗 阻患 者 的重 要措施 之一 。 1 气 管切开 方法
采用正 规 的气 管切 开 。操 作方 法 :皮 肤取纵 形 切 口,需要辅助呼吸者切开后气管 内放人硅胶带气 囊套管。从气管套管内给氧 ,并给予气道湿化和清 理 呼吸道 分泌 物 ,保持 呼 吸道通 畅 。 2 结果
为 了减 轻气 管下端 压迫 ,损伤 气管 内壁 ,并防 止胃内容物反流引起吸人性肺炎 ,气管切开术病人 应取 半卧 位 ,颈 下略垫 高 ,使 颈伸 展 ,保 持 呼吸道 通畅 。 4.2 护理 人员 的态度 和责任

浅谈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

浅谈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

浅谈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摘要:为加强气管切开术患者的气道管理,从气道湿化方法、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效果的评价等方面总结了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现状,并介绍了气管切开术患者气道湿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气道湿化;护理前言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常见的切开颈段气管并置入气管套管的手术。

缓解患者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障碍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引起的呼吸困难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它是危重病人最常用的急救方法之一[1]。

气管切开术后,作为一种有创的人工气道,病人的呼吸道与外界相连,呼吸道正常的加湿、加温、过滤和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降低,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保持呼吸道的正常通气功能和有效气道湿化非常重要[2]。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对此类患者进行气道湿化,使通过人工气道的气体进入肺组织的温湿度接近患者正常呼吸时进入肺部的气体状态[3]。

本文总结了气管切开术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方法。

1气道湿化方法空气加湿方法:为保证吸入气体的温度和湿度,采用加湿器或直接加热成蒸汽进行加湿。

每天加湿水量不少于250毫升,每天将病房湿拖两次,室内温度保持在20℃-22℃,湿度保持在60%-70%[5]。

提高空气增湿效果。

湿纱布覆盖法:过滤保湿。

无手术时,在气管套管口盖上一层或两层无菌湿纱布,使吸入的空气湿润并过滤。

每天更换两次以保持清洁。

如有污染,及时更换,防止灰尘进入。

然而,当病人咳嗽喷痰时,或医务人员吸痰时,纱布就会被揭开,从而增加了外源性感染的机率[6]。

当盐水过多时,容易浸湿在气管切口上方的纱布垫,增加切口感染的几率。

这种方法全天的湿化液总量一般不超过250毫升,一般认为单独使用时气道不能完全湿化[5]。

超声雾化吸入和氧气雾化吸入:在超声和氧气的驱动下,湿化液以雾化颗粒的形式进入呼吸道。

颗粒细小均匀,对呼吸道刺激小,加湿均匀,能较好地降低痰的粘度。

雾化后的颗粒小,在气道内分布广泛,吸收良好,抗感染效果明显[6]。

气管切开病人的气道湿化护理要点

气管切开病人的气道湿化护理要点

《气管切开病人的气道湿化护理要点》嘿,咱今天来聊聊气管切开病人的气道湿化护理那点事儿。

这可重要着呢,可得好好听着哈。

先说这为啥要气道湿化呢?你想啊,气管切开了,空气直接就进了气道,那多干巴呀。

就像咱在大沙漠里,没点水分,那不得难受死。

所以啊,就得给气道来点湿乎乎的,让病人舒服点。

那咋湿化呢?首先呢,得用专门的湿化液。

可不能随便弄点水就往上浇哈。

这湿化液有讲究呢,得是医生开的那种,能保证安全。

然后呢,得控制好湿化的速度。

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

太快了,病人受不了,呛着了咋办?太慢了,又起不了啥作用。

就跟咱喝水似的,得慢慢喝,不能牛饮。

还有啊,得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

要是病人咳嗽得厉害,或者有啥不舒服的,就得赶紧看看是不是湿化出问题了。

说不定是湿化液太多了,或者速度太快了。

这时候就得赶紧调整。

可不能马虎,病人的事儿都是大事儿。

另外呢,环境也很重要。

病房里不能太干燥了。

要是太干,那气道湿化了也白搭。

得弄个加湿器啥的,让空气有点湿度。

这样病人呼吸起来也舒服。

护理的人也得细心。

不能大大咧咧的,觉得这事儿简单。

得时刻盯着病人,看看气道湿化得好不好。

还得经常给病人拍拍背,帮着把痰排出来。

这痰要是堵在气道里,那可不得了。

最后啊,咱得记住,气道湿化护理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得坚持。

不能今天做了,明天就忘了。

要一直保持,让病人的气道一直湿乎乎的,这样病人才能好得快。

总之啊,气管切开病人的气道湿化护理可得上心。

这关系到病人的健康和舒服呢。

咱都得好好照顾病人,让他们尽快好起来。

嘿嘿。

老年患者气管切开后湿化的管理

老年患者气管切开后湿化的管理
老 年 患者气 管切 开后 湿化 的管 理
刘 云平 曹俊 爱

( 临汾 市 人 民 医 院 , 山西 临 汾 0 1 0 ) 4 0 0
【 摘要】目的
探讨气管切 开后湿化 护理对清除呼吸道分
钠 、. 0 %的生理盐水加抗生素。 9
22 气 道 内 湿 化 .2 . 用 注射 器抽 吸 配好 的药 液 3 1 L ~ 0m , 取下 针 头 , 患 者 吸 气 时缓 慢 注 入 , 在 否则 会 被 患 者 的 呼气 吹 出 , 或 引起 患 者 呛 咳 。 如注 入 量 较 大 时 , 随 患 者 呼 吸小 量 分 次 注 可
药液。 224 雾 化 吸 入 加湿 ..

使 用 呼 吸 机 时 , 吸 气 回路 中连 接 在
泌物的黏稠度 , 减少排痰 困难及缺氧 的发 生 , 使患者处 于洁净
舒适 的环 境 中 。 22 人 工 气 道 的 湿 化 . 正 常情 况 下 鼻 、 、 咽 口腔 、 吸道 呼 黏膜 表 面 积 大 , 血管 丰 富 , 吸 人气 体 有 加 温 和湿 化 作用 。 对 气管
气 管 切开 是 抢救 喉梗 阻 患 者 及 其他 危 重 患 者 的常 用 手 术 ,
器装置 于微量注射泵上 , 调整好速度 , 然后将头皮针软管直接
插入气管套管 内 5c ~ m, m 8e 并用胶布固定其外周 , 续推注 , 持 并每隔 1 ~ 2h变动软管 固定位置, h 以利 于气管湿化均匀。 通常
切开后 , 呼吸道对吸人气体的加温加湿作用丧失 , 气体直接进
入气 管 内 , 呼 吸 道失 水 , 使 痰液 变 黏 稠 , 伤 黏液 纤 毛 系 统 的功 损
能。使清除气道分泌物的能力大大降低 , 呼吸道分泌物干燥结 痂, 阻塞管腔 , 痰液 不易排 出 , 甚至阻塞人工气道 , 增加肺部感 染 的可能【 1 ] 。临床上常用的湿化方法有 以下几种 : 221 气管内直接滴注加湿 . . 在 临床 中或使用机械通气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现状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现状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现状摘要: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气管切开术患者因上呼吸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温、湿化、过滤功能,未经湿化的干燥气体直接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呼吸道粘膜干燥,呼吸道分泌物粘稠、结痂引起呼吸道阻塞及反射性支气管痉挛产生肺炎、肺不张、肺水肿等并发症。

因此,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尤为重要,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湿化方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护理气管切开术是临床解决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

气管切开后建立的人工气道与正常气道相比失去了对气体的过滤、温暖和湿化作用,造成呼吸道粘膜干燥、纤毛清除能力减弱、分泌物不能有效排出,给肺部感染创造了机会。

合理的气道湿化可保持气道湿润、稀释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减轻患者不适。

目前临床采用的湿化方法多样,现就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方法、湿化效果评价综述如下。

1湿化方法1.1湿纱布覆盖法将纱布用生理盐水湿润后覆盖于套管口,可以湿化进入气道的气体,还能起到过滤空气中尘埃和细菌的作用。

湿纱布直接覆盖在套管口影响通气面积,有报道[1]指出将纱布改成罩状,既保证充足的有效通气面积也使湿化的效果良好。

有报道指出在干纱布覆盖于套管口后将生理盐水均匀喷洒到纱布上,较采用生理盐水浸泡纱布的方法方便,不易污染。

但湿纱布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繁殖条件,同时脱落的纤维进入呼吸道可能增加肺部感染机会。

1.2直接滴注法1.2.1微量泵持续气道滴注法以微量泵控制,持续、均匀地将湿化液泵入患者气道内。

吕秀艳等[2]用50ml注射器抽取无菌生理盐水,连接输液管接头皮针,剪去针头部分,将头皮针细管置入气管套管内约3~5cm并固定,微量泵泵速选择6~8ml/h,可根据患者痰液粘稠度调节泵速,此方法直接将湿化液滴入患者气道,因此应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更换注射器和头皮细针管。

准确的滴注速度调节可保证气道始终处于湿化状态,使痰液稀释利于排出,减少了感染的机会[3]。

气管切开的湿化与护理

气管切开的湿化与护理

PART 04
患者心理关怀与沟通技巧
患者心理需求分析
恐惧与焦虑
依赖与无助
对气管切开手术的不了解、对治疗效果的 担忧等。
因疾病导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依赖他人 照顾。
孤独与寂寞
术后交流障碍,感觉被孤立。
渴望被关注与认可
希望得到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关心与鼓励。
有效沟通技巧应用
01
非语言沟通
运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 流等传递关爱与支持。
禁忌症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严重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全身性疾病以及 气管切开部位存在感染或肿瘤等。
手术操作流程简介
麻醉与体位
一般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高,
头后仰。
切口与分离
在颈前正中线,自甲状软骨下 缘至胸骨上窝处,切开皮肤和 皮下组织,分离颈前肌肉,暴 露气管前壁。
疗将更加受到重视,成为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03
护理水平将不断提高
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护理水平也将不断提高,为患者提供
更加优质、专业的护理服务。
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
1 2 3
持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
医疗行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行业,作为医 护人员,我们需要持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以适 应不断变化的医疗需求。
倾听与回应
耐心倾听患者需求,及时给予回应 和反馈。
03
02
简化语言
使用简单易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鼓励与肯定
对患者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增强其自信心。
04
家属参与支持模式构建
家属教育培训
向家属传授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知识和技能。
家属心理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管切开的湿化管理及护理
导语
气管切开术常用于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阻塞或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呼吸功能失常所致的呼吸困难。

但气管切开后, 呼吸道水分丢失明显, 气管黏膜出现干燥、分泌物黏稠等现象, 形成痰栓或痰痂, 甚至可出现气道阻塞, 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 气道湿化至关重要。

如果护理不当会出现肺部感染、套管堵塞、气道壁黏膜糜烂、溃疡等并发症。

因此,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呼吸道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一块学习一下气管切开的相关知识及护理。

呼吸道生理功能
鼻-通气功能、温湿化的作用、清洁过滤
咽-加温、湿化。

喉-防误吸及咳嗽。

气管-过滤,清洁、加温、加湿、体液、细胞免疫、咳嗽及呼吸反射。

肺-肺通气、进行气体交换、合成肺表面活性物质、免疫功能等
气管套管常见类型
气道湿化每天需要的量
正常人体每日经呼吸道蒸发水分约200ml左右,,气管切开后,由于应激反应,经呼吸道水分丢失增多,可达800mLL左右。

每日湿化液总量的选择应依据其影响因素(室温、空气湿度、通气量以及病人的体温、出入液量、痰液的黏稠度、呼吸机类型等)而定。

前提是要保证有充足的液体量,临床选择湿化装置时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且每日湿化液的量应达到200-240ml。

气道湿化的标准
正常情况下,气体随呼吸进人鼻腔经鼻毛滤过,鼻腔内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及潮湿的黏膜可将吸入气体加温到30~34℃,相对湿度可达80%~
90%;气体达到隆突时,则可接近体温37℃,相对湿度可达95%以上;至肺饱时气体温度可达37℃,相对湿度可达100%。

经人工气道吸入气体温度应达32~34℃,相对湿度95~100%,绝对湿度至少36mg/L。

吸入气体温度达到37℃、水分子44mg/L、相对湿度100%时可达到最佳温湿化效果。

气道湿化液的类型
0.45%盐水在气道内由于水分蒸发,其浓度接近生理盐水,对气道不产生明显的刺激作用。

其生理盐水被吸入后在气道内经过水分蒸发使得钠离子浓度升高从而形成高渗溶液,经过水和电解质的平衡转移引起支气管气体交换障碍,张力降低形成水肿,因此0.45%盐水和无菌蒸馏水比生理盐水湿化效果要好
常用的湿化方法
加热型湿化器湿化、湿湿交换器、雾化吸入湿化法、气道内滴药、湿纱布覆盖法、喷雾器加湿、气泡式湿化器湿化、空气湿化。

湿化效果
湿化满意:气道通畅、分泌物稀释顺利通过吸痰管、导管内壁无结痂现象临床表现为痰液稀薄;听诊气管内无干鸣音或大量痰鸣音;呼吸通畅,患者安静。

湿化不足:分泌物粘稠、有黏液块咯出,吸引困难、可有突然的呼吸困难、发绀加重,导管内壁有结痂;听诊气道内有干鸣音;患者可出现突然的吸气性呼吸闲难、烦躁、紫绀及脉搏氧饱和度下降等。

湿化过度:分泌物过分稀薄、咳嗽频繁,需要不断吸引,痰鸣音多、患者频繁咳嗽,烦躁不安,人机对抗;可出现缺氧性紫绀、脉搏氧饱和度下降及心率、血压等改变
气管切开吸痰的注意事项
1、吸痰动作要轻柔迅速,减少对气管壁的损伤。

一般选用硬度适中、表面光滑、内径相对大的12或14号橡胶或硅胶导管,或用专制的吸痰管,也可将导管前端较厚的盲端剪去,使之成向内凹之月牙形,再将两侧剪两个小孔,以减少头端吸痰时的负压,增加吸痰面积。

如患者感胸骨柄处疼痛及痰中带血,要警惕有出血的可能,一旦发生大出血,要立即实施气管插管,同时进行止血等抢救措施
2、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操作前洗手,导管严格消毒,一根导管只用一次,吸痰时坚持由内向外的原则,先吸气管内分泌物,然后再吸鼻、口腔内分泌物
3、吸痰前应深呼吸3-5次,使用呼吸机者,需过度通气2-3分钟,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然后快速、准确、轻柔地用吸痰管抽吸分泌物。

禁忌将痰管上下提插。

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尤其是呼吸衰竭患者,较长时间的负压吸引,可引起缺氧、呼吸困难而窒息。

如分泌物过多,一次吸不净,应再次行过度换气或深呼吸再吸引
4、吸痰管一定要达到气管深度才能启动吸引器,或者启动吸引器时,用手将吸痰管与玻璃接头处反折,使之不漏气,将吸痰管伸入气管达一定深度再放开吸痰
5、美国呼吸治疗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Respiratory Care,AARC)《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痰临床指南(2010)》明确推荐采用浅部吸痰法,认为与深部吸痰相比,二者为患者带来的益处无明显差别,浅吸痰更少引起气道黏膜损伤等不良反应。

然而其文
献来源主要是关于儿童的研究,缺乏对中青年及老年人的相关研究证据。

6、而以Day为代表的研究者认为吸痰管插入太浅达不到有效吸引痰液的目的,而将吸痰管插入至有阻力,再上提1~2cm进行深部吸痰才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特别是COPD等下呼吸道痰液较多,咳痰无力的患者,与浅吸痰相比,深吸痰可以吸出更多痰液。

6、不同的患者应选择不同的吸痰方式,可根据患者的身高、疾病、气道情况进行评估,无论选择何种方式的吸痰方法,必须选用合适的吸痰管进行吸痰。

吸痰管应质地光滑、管壁挺直、富有弹性,吸痰管直径不应超过气管插管(ETT),或气管切开(TT)套管的1/2,以保证吸痰时的有效通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气管切开套管的更换
没有研究气切套管更换频率和肺部疾病发生率的文献。

一项对气管切开长期住院患者前瞻性研究发现,每两周更换一次套管时,肉芽组织的发生率降低。

一项单中心非随机前瞻性研究显示,在气管切开术后的第7天,气切套管的更换与营养和言语更快恢复相关。

作者估计这是气管套管型号逐渐减小的原因。

他们没有报道与气管套管更换相关的并发症。

在美国ICU的一项实践调查中,80%的气切套管常规更换,但具有相当大的变异性。

荷兰一项实践调查发现,60%的科室从未更换过气切套管。

比利时肺病学会和比利时心胸外科协会的指南建议,只有在有特殊适应症的情况下才更换气切套管。

英国重症监护协会建议每隔7-14天更换一次没有内套管的气切套管,每30天更换一次带有内套管的气切套管。

在外科气管切开术后不少于4天以及经皮气管切开术后7-10天应进行换管。

其后,换管的频率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来决定。

欧洲指令(European Directive )主张每30天更换一次医疗设备。

一项研究显示,使用气切套管30天后,58%患者的气道管壁发生结构改变。

在ICU,气切套管早期的更换与套管移位和呼吸骤停风险相关。

总之,气切套管的更换必须以临床考虑为指导。

气管切开的护理方案
根据ICU内成人气管切开管理指南4.1相关的护理方案(专家意见)
气管切开后的即刻护理:
•受过气管切开管理培训的人员
•确认气切套管位置,管腔端应距隆突4-6cm,固定套管(皮肤缝线,绑带或尼龙搭扣),避免过紧或松弛(限于1根手指宽度的活动范围)
•检查气道通路:吸痰容易,监测PetCO2,气道峰压(与气管切开前的值相比较),颈或胸部区域皮下气肿消失,确认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心脏节律异常,检查套管位置(胸片)
•检查适用于气道条件的气囊压力(P<30 cmH2O;25-35,基于团队决定)
•在房间或近距离准备再插管和气管切开术的设备,以防早期意外拔管第0-4天的护理:
•术后每3小时监测一次出血征象
•检查疤痕并检查是否有局部感染迹象
•更换敷料,每24小时用生理盐水湿润3次(造口处湿化,并避免分泌物蓄积)
•根据日常实践进行吸痰(确定频率或根据要求),但要测量最大深度(下至隆突后回退1cm,并记录距离)
•气道湿化(必要时使用加热加湿器)
•床头抬高30°,在移动患者和改变其体位时注意保持头与躯干同轴•检查呼吸管勿压在气切口上
随后的护理:
•如果渗出(出血或脓液),则每天或甚至频繁地更换固定装置
•每天检查疤痕
•用等渗盐水清洗
气囊压力管理
人工气道气囊的基本作用是防止漏气和误吸;对于气管切开无需机械通气的患者,如果自主气道保护能力好,可将气囊完全放气或更换为无气
囊套管。

气囊压力应维持在25-30cmH2O,基于目前有限的数据或专家意见,专家建议监测以确保气囊压力不超30cmH2O。

压力过低可能会导致口咽分泌物的误吸,过高的气囊压力会导致气管粘膜的局部缺血,这是气道狭窄的主要原因。

建议每隔6-8h测量气囊压,每次测量时充气压力宜高于理想值2cmH2O。

当患者的气道压较低或自主呼吸较弱以及吸痰时,宜适当增加气囊压。

气管套管的气囊压力不仅受囊内气体量的影响,同时也受病人体位、气管套管类型和套管使用时间等的干扰。

而吸痰既是气管切开病人管理中常见的护理操作,但也可因引起病人咳嗽导致气囊压力明显升高。

研究指出气管切开病人吸痰时保持半卧位,可减轻气囊压力对气管黏膜的损伤,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这是因为半卧位时气囊对气管壁表面压力呈相对均匀分布且压力相对较小,此时所测的气囊压力最小口,所以当患者体位改变后,应重新测量气囊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