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1:15首题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词曲鉴赏与默写 专题二 第15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译文:在柳絮落尽、杜鹃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被贬为龙标尉)路过五溪。 炼字:“尽”字点明时令(暮春时节),含飘零之感,营造了一种凄清悲惋的氛围, 为下文的抒情蓄势;“啼”字从听觉角度进行描写,渲染出悲凉之意(离别之痛), 为下文的抒情蓄势。 作用: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次句叙事,点明飘零之感、离别之痛,流露出诗人对 好友的同情和牵挂。 意象:“杨花”即柳絮,象征着离散、漂泊;“子规”即杜鹃,是凄凉、哀伤、思 归的象征。
专题二古诗词曲默写与鉴赏第一部分古诗文默写与阅读知识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第15首作家作品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题目中的左迁是降职的意思
第一部分 古诗文默写与阅读
专题二 古诗词曲默写与鉴赏
知识帮
第15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作家作品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题目中的“左迁”是“降职”的意思。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
第15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统编教材思考题探究 本诗以描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答案】 诗人选取这两个景物,一是取其季节的意义,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二是 取其形象意义,即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杨花飘 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常鸣“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怀跋 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
第15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等级考试古诗必背题目
五级考试——15首必背古诗1、《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4、《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6、《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lóu hā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7、《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8、《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9、《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jī chǐ)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0、《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1、《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2、《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3、《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4、《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5、《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古诗词语言类赏析题
宿王昌龄隐居常建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语出江淹《从冠军建平王登香炉峰》中“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
13.下列可以收入本作品的诗歌集是()A.《诗余选集》B.《乐府诗选》C.《律诗集萃》D.《古诗菁华》14.以下评价适合于本诗的一项是()A.清新流畅B.含蓄委婉C.刚劲凝练D.凄清悲凉15.结合全诗,赏析画线句是怎样表达感情的。
【答案】13.C14.B15.尾联直抒胸臆,诗人表示将追随王昌龄而去,与鸾鹤仙灵为侣,隐逸终生。
表达了自己归隐的志向(或者表达了对王昌龄原先归隐的追慕,深情地呼唤王昌龄和自己一起归隐)。
【分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体裁知识的把握能力。
这是一首唐诗,从诗歌的形式来看,四联八句,二、四、六、八句押韵,中间两联使用对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言律诗。
A.“诗余”是指词,排除。
B.“乐府诗”属于古体诗,排除。
C.“律诗”符合。
D.“古诗”有两个含义,一是古体诗,二泛指古代诗歌,范畴太大,排除。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从诗中来看,诗人在写景中蕴含着深长的比兴寄喻,形象明朗,诗旨含蓄,而意向显豁,发人联想。
诗人巧妙地抓住王昌龄从前隐居的旧地,深情地赞叹隐者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逸生活的高尚情趣,诚挚地表示讽劝和期望仕者王昌龄归来的意向。
语言刚劲凝练,“刚劲”指(姿态、风格等)挺拔有力,“凝练”指(文字)紧凑简练。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
首先理解画线句的意思。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意思是“我也想要谢绝世俗,来与西山鸾鹤合群”。
然后分析表达情感的方式。
“余亦谢时去”直接表示自己要追随王昌龄隐居而去,这是直接抒发情感,抒发了自己归隐的志向,再结合诗题“宿王昌龄隐居”以及前面所写的内容可以看出,也表达了对王昌龄原先归隐的追慕,希望王昌龄能和自己一起归隐。
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三堂①东湖作韦庄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景动新桥横蝃蝀②;岸铺芳草睡鵁鶄③..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注①三堂;唐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刺史宅中庭园名..②蝃蝀dì dōng;彩虹的别称..③鵁鶄jiāo jīng;即鹭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第一句从满塘秋水入题;描绘东湖碧绿清澈的湖水;从侧面写出东湖之美..B.第二句写开放在湖面的十亩菱花;平展在如明镜般透明的水中;别具特色..C.颔联写横跨水上如彩虹的新桥和湖岸边芳草上静静睡着的鹭鸶;相互照应..D.颈联写了月亮在明净的湖底投下影子;湖边山峰的倒影如朵朵盛开的莲花..E.作者移步换景;将湖水、月光、芳草等景物次第展开;构成了迷人的画卷..2.赏析本诗尾联的精妙之处..6分答案1. A、E 共5分;答出A、E中任意一个得2分;答出两个得满分2.1运用设问..一问一答;发人深省..答以动衬静、多角度描写等酌情给分2连用“黄昏”“烟雨”“蛙声”三个意象;从视听两个角度描写了最添兴致的景物..3强化作者对眼下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冬末同友人泛潇湘杜苟鹤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岁吟兴是潇湘..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于冬末泛舟潇湘;以记游述怀的一首清逸之作..B.首联就题起句;自问自答;点明创作目的;“残腊”即题中“冬末”..C.颔联紧承第一联.从买鱼、饮酒等生活细节具体展现泛舟潇湘之乐..D.作者在尾联表示要采江山之美以入新诗;使得新作传诵到都城长安..E.全诗通篇写景;却将诗人内心情感表现得真切丰满;极具艺术魅力..2.颈联写“猿”“雁”;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案1.BEB项“创作目的”错误;“最多吟兴是潇湘”是冬末泛舟的缘起;而不是作者的创作目的..E项“全诗通篇写景”错误;首联中的“好”力抒情;尾联也不是写景..2.示例一:读出愁..①作者描摹江山风物之美;意在得到朝廷的赏识与任用..②夜深猿啼悲凉;春近鸿雁高飞;恬淡愉快的表象下透露出诗人壮志难酬、无奈落寞之情..示例二:读出喜..①作者泛舟潇湘;江山风物的美丽令人陶醉;诗句传诵的想象激起壮志..②凄凉猿啼;因内心的愉悦而不再悲凉;大雁因春近而辞别衡阳;返回故地;更让人欣喜..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4~15题..过郑山人所居唐·刘长卿一径人寻谷口村;春山犬吠武陵源..青苔满地无行处;深映桃花独闭门..送陈靖中舍①归武陵宋·王安石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西..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注释:①陈靖;北宋时期人;做孝感令时;因公事忤逆了郡太守;遂弃官;最后以太子中舍的身份致仕..1.下列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刘诗中“春山犬吠武陵源”一句以声衬静;以犬吠反衬春天山林的安静;写出了郑山人所居环境的幽静安谧..B.刘诗中第三四句中“无行”和“独闭”照应;写出郑山人所居地人迹罕至;也表现郑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状态..C.刘诗全诗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清新;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D.王诗中“水自东流人自西”一句暗喻时光、精力的流逝;也暗示友人逆势而行;自有追求.. E.王诗全诗为虚写设想;语言质朴平易;蕴含哲理;情感真切;饱含对朋友的真挚祝福..2.两首诗中都有“武陵”和“桃花”;请据此分析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6分答案1. CE C项刘诗的诗歌风格淡雅沉郁不准确..E项王诗一二句为实写;三四句为虚写.. 2.答:一相同点:①两诗中的“武陵”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借指避世隐居的地方..“桃花”既点明了时令为春季也说明两诗主人公所居所归之处均是优美安谧的世外桃源..2分②两诗均借“武陵”和“桃花”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清高自适人格的肯定与赞美..2分二不同点:刘诗通过描写郑山人所居环境的幽静安谧;人迹罕至;来表现对郑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状态的欣赏..王诗则在送别中表达了对友人的保持独立人格寄望与期许..友人到武陵时也许桃花已谢;但是一个不会为花而迷的人;自然也不会迷乱于尘世之中..2分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三堂①东湖作韦庄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景动新桥横蝃蝀②;岸铺芳草睡鵁鶄③..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注①三堂;唐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刺史宅中庭园名..②蝃蝀dì dōng;彩虹的别称..③鵁鶄jiāo jīng;即鹭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第一句从满塘秋水入题;描绘东湖碧绿清澈的湖水;从侧面写出东湖之美..B.第二句写开放在湖面的十亩菱花;平展在如明镜般透明的水中;别具特色..C.颔联写横跨水上如彩虹的新桥和湖岸边芳草上静静睡着的鹭鸶;相互照应..D.颈联写了月亮在明净的湖底投下影子;湖边山峰的倒影如朵朵盛开的莲花..E.作者移步换景;将湖水、月光、芳草等景物次第展开;构成了迷人的画卷..2.赏析本诗尾联的精妙之处..6分答案14. A、E 共5分;答出A、E中任意一个得2分;答出两个得满分15.1运用设问..一问一答;发人深省..答以动衬静、多角度描写等酌情给分2连用“黄昏”“烟雨”“蛙声”三个意象;从视听两个角度描写了最添兴致的景物..3强化作者对眼下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 ~15题..江楼①陆游急雨洗残瘴②;江边闲倚楼..日依平野没;水带断槎③流..捣纸荒村晚;呼牛古巷秋..腐儒忧国意;此际入搔头..注①淳熙三年陆游被言官诬为“燕饮颓放”而遭免职;此诗作于第二年他自眉州回成都之后..②残瘴:残余的湿热之气..③槎:木筏..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句中的“洗”字突出雨势之大;该句写急雨一扫残存的湿热之气;点明了当时的天气特征.. B.次句写诗人的活动;诗人登上江边的楼阁;闲倚栏杆;凭高远眺;其中“倚楼”点了诗题.. C.首联中的“闲”字不仅写出出了诗人此时投闲置散的境遇;而且引出下面两联的写景.. D.颔联通过视觉描写;由近及远为读者展现了一种清旷寂寥的意境;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吻合.. E.颈联将乡野生活写得生动有味;表现了农民生活的悠闲与安定;从中隐约可见诗人的归隐之意..2.该诗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答案1.答案DE D.“由近及远”说法错误;应是由远及近..E.“从中隐约可见诗人的归隐之意”分析有误;诗人只是暂时沉浸于荒寒野逸的意境中;很快便又从中醒悟过来;这从尾联可以看出来..2.答案①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国爱国之情..从尾联中的“忧围”可以看出;站在汀楼上;而对闲逸的景物;诗人难掩内心深处对国家的忧虑与热爱之情..3分②不被现实理解、报国无门的无奈与苦闷..满怀一腔报国热血、忧国之念的诗人;却受人诬陷;落得罢官赋闲的结局;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他自称是“腐儒”;自嘲之意甚为明显;并以“搔头”之举出之;形象地写出诗人愁思难解之态..3分意思对即可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宴西楼①陆游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万里因循②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烛光低映珠鞴③丽;酒晕徐添玉颊红..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④上月方中..注①陆游因为主张抗金;不合当权者口味而被一迁再迁;赶到川蜀;这首诗即写于此时..西楼、成都府治西侧有筹边楼;唐李德裕建;曾与熟悉边事者在此共议抗御吐蕃等族侵扰事..又蜀中名胜记谓“转运司园亦称西园;园中有西楼”..②因循:随意、轻率、怠惰..③珠鞴bèi:绣着珠饰的单衣;代指歌舞女子..④摩诃池:摩诃池即污池;在锦城西..为隋将军萧摩诃所开;因是得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诗歌首句紧扣题目;从宴饮的场所——西楼着笔..先以“豪雄”二字虚点一笔;引出次句对昔日奢华的着意渲染..B.第二句中“锦绣笙箫”描绘了豪华壮美、歌管竞逐的景象;暗藏题内“宴”字;“在半空”则突出了西楼耸立天半的形象..C.“烛光低映珠鞴丽;酒晕徐添玉颊红”两句;不仅描绘了宴饮之上歌女的俏丽;而且写出了诗人酣畅淋漓的痛饮之态..D.颈联续写西楼宴饮;意境温馨旖旎;表现诗人醉宴西楼;置身衣香鬓影之中;透露出了作者无可奈何的悲凉颓废情绪..E.诗歌尾联以景作结;描写宴罢归途;描绘了夜凉迎面;摩诃池上;明月方中的景象;对此佳景;诗人更生赏爱之情..2.古人评此诗颔联“语轻而感深”;你认为此联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6分答案1.ACA.“对昔日奢华”错;次句也是眼前的实写..C.“写出了诗人酣畅淋漓的痛饮之态”错;应该是“写出了宴饮场面的热闹”..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2.①时日蹉跎;光阴虚度;年华老去的感慨..②万里作客、久离家乡的愁苦..③一事无成、壮志末酬的无可奈何的悲凉..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酌情给分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晚秋登城北门①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限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咸都..罾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古粱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都在汉中;诗人曾在这里驻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第一句交代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描写了他身在军旅中的生活;间接表现出对国家的担忧..B;第二句中“西风”是秋天的象征;“卷地”写风势猛烈..时值深秋;四野呈现出一片肃杀景象.. C.第三句写诗人登楼远望;见到散关那边的缕缕烽烟;说明边境正发生紧急情况;国家并不安宁..D.最后一联中的“横槊赋诗”也见于苏轼的赤壁赋中;都表现了曹孟德英武不凡的儒将形象.. E.本诗写登楼所见所想;描写与抒情结合;语言形象;对仗工整;家国之思、赤子之情跃然纸上.. 2.清人评析此诗时说:“一篇之中;‘愁’而已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句诗评.. 6分答案1.AD解析A;描写了他日常闲散的生活;表现出对国家担忧的说法显得牵强..D;本诗表现的是自己军旅生涯的英武形象答对一项 2 分;答对两项 5 分;答三项及以上不给分2.愁是诗歌的诗眼..1 分①首联描述自身日渐衰颓;满眼西风凄凉之景;愁自身与秋景;并奠定全诗感情基调;②颔联描述远望边地烽火;仰观失地飞鸿;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国家安危;前途未卜;两联愁家国不安;③尾联追忆“横槊赋诗”;生壮志难酬之悲;收束全诗;家国身世之愁悠长..1 点 l 分;2 点 3 分;3 点 5 分;基本上分析诗句 1 分;点出愁什么 1 分;意思对即可;尺度可稍微松点..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大热五首其一宋戴复古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万物此陶熔;人何怨炎热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注:戴复古16717- 南宋着名江湖派诗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院..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诗将气候描写与悯农的内容结合起来;前代诗人不乏其例;但将它们和理趣结合;则是戴复古此诗的特点..B.开头两句;把天地比作一座炽热的大窑;把暑热炎蒸比作阳光下的炭火在猛烈燃烧..C.开头两句;比喻形象、贴切;暗用典故..庄子中有“今以天地为大炉”的说法;贾谊鹏鸟赋“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更直接为戴诗所本..D.“烹”字生动地展现出暑热犹如炭火的烹烧;给人以炎威灼人之感;诗人用字精当..E.七八两句写六月农民水田劳动的辛苦;虽然是寻常话;却非有实际体会不能道;与唐人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相媲美;都是本色的语言;而戴诗却比李诗更接近现实生活..2.按开头两句所写的情况;人是不能不“怨炎热”的;但三四两句突转新意;从大处高处者着眼;把“怨”从个人范围中解脱出来..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6分答案1.B.EB“阳炭”是炽热的炭火..E戴诗不比李诗更接近现实生活2.答:①三四两句“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此”;指天地这座大窑;人是不能不“怨炎热”的..但承第一联突然转折;突出强调了“炎热”之功:陶镕万物;使之成长..②五六两句“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进一步发挥“万物此陶镕”这一主旨..暑热;正是庄稼生长结实的重要条件;到了秋天才能收获成熟的谷物..③七八两句“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因“百谷秋”而联想到农夫六月水田劳动的辛苦;转出另一层新意;炎炎夏日;农夫辛苦地除草、耕田;我们没有什么理由“怨炎热”..表达了作者对农夫的同情..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江城子·东武雪中送客①苏轼相从不觉又初寒..对樽前;惜流年..风紧离亭;冰结泪珠圆..雪意留君君不住;从此去;少清欢..转头山②上转头看..路漫漫;玉花翻宽;何处是超然③知道故人相念否;携翠袖;倚朱栏..注①东武;密州今山东诸城..客指章传;苏轼在密州时;与其多有唱和..②转头山;在诸城县南..③超然;指超然台;苏轼在密州所修..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相从不觉又初寒..对樽前;惜流年”既包含着对往昔的留恋;又有离别的伤感..B.“风紧离亭;冰结泪珠圆”突出了环境的寒冷;渲染了伤感的氛围;情与景交融..C.“离亭”就是驿亭;它和南浦、灞桥、朱雀桥等意象;在古诗词中常常象征离别..D.“雪意留君”是说天降大雪;有意留君;雪尚如此;那么作者留客之意更不待言..E.“玉花”“银海”“翠袖”都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分别比喻雪花、飞雪和歌女..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简析这首词的下阕..6分答案1.C 2分E3分;解析:“朱雀桥”错;“翠袖”是借代..2.解析:①下阕前五句虚写..从对方写起;设想客行未远;而思念之情已生;回看别离之地..②下阕最后三句实写..从自己写起;询问对方是否知道自己对他的思念;然后刻画自己伫立离亭;倚栏远眺的形象..虚实结合;尽抒离愁别苦..10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15题..居庸关谢榛控海幽燕地;弯弓豪侠儿..秋山牧马处;朔塞用兵时..岭断云飞迥;关长鸟度迟..当朝有魏尚;复此驻旌旗..注居庸关;又名蓟门关;是长城最重要的关塞之一;在今北京西北..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歌首联从大处落笔;从总体上描绘出居庸关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B.颔联回顾居庸关一带征战不断的历史;每逢秋高马肥;北方部族就会入侵..C.“魏尚”是汉文帝时云中太守;他爱护士卒;治军有方;令匈奴不敢进犯..D.尾联运用典故;借对魏尚的怀念;表达了对当时缺乏名将镇守边魁的感慨..E.诗歌在对边塞风光的描写中融入自己独特感受及对边防的关切;浑然天成..2.本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答案1.BDB.颔联是描写居庸关一带的景色;既概括了秦汉以来千年征战史;又反映明代北方边患的严重..D.“表达了对当时缺乏名将镇守边疆的感慨”不恰当..诗人为当朝有魏尚一样的将军镇守居庸关而欣慰..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给5分;多答不给分2.①写景精工;动静结合:活动的“云”“鸟”;静止的“岭”“关”;愈加显示出“云”“鸟”的活泼灵动;“岭”“关”的高峻挺拔..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通过描绘居庸关一带气势宏伟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震撼与喜悦之情..③对仗工整;用语精当:如“断”形象地刻画出山岭的险峻、高耸;“长”传神地表现出长关的绵延不断..每点2分..从描写、情感、语言三方面立意;其他符合诗意、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1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念奴娇·春雪咏兰明·陈子龙①问天何意;到春深..干里龙山飞雪解佩凌波②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③..当日九畹④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⑤..洛滨江上;寻芳重惜佳节..注释:①陈子龙;反清复明志士;后兵败投水殉国..本词作于明亡之后..②解佩与凌波:典故;这里均指美女..③鴂:指杜鹃..④九畹:典故;指兰花..⑤金跳脱:手镯类饰品..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两项是5分A.本词一首咏物词..作者采用楚辞美人香草的比兴、象征手法;慷慨激昂;直抒胸臆;充分表现了词人爱国主义情怀..B.“到春深”该是东风化雨、莺飞草长的时节;但天意反常;竟是”千里龙山飞雪”;在抒发愤懑之情的同时;也奠定全词感情基调..C.“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词意至此一转;兰草并未灭绝;身处深山幽谷中仍有它嫣然笑容;口吻中不无自豪之意..D.“数茎清露“则写兰草的其体形象;如同特写镜头:兰草茎叶上清露如珠;晶莹妩媚..这是比喻仁人志士当年忠贞的美德..E.“王腕香销”一句;写出兰花从回忆中醒来;面向现实;发现美人不在..这表明兰花欲远离美人;通过自己的奋斗去追寻幸福..2.古典诗歌中有“托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的传统;本词“兰花美人”也体现出比兴寄托的特点..请简要分析本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黄河罗隐①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高祖誓功衣带小②;仙人占斗客槎轻..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注:①罗隐:晚唐诗人;十多次科举考试不第;史称“十上不第”..②高祖誓功衣带小: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誓词里说:“使河如带;泰山若砺”..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此诗借事寓意;首句以“阿胶”为喻;生动描绘了读书人蜂拥参加科举考试的场景..B.“银汉”;即银河;在这里被用来指代皇室和朝廷;“昆仑”同“银汉”一样;也指朝廷豪门贵族甚至当朝皇帝..C.“高祖誓功衣带小”;借用汉高祖封功的典故;意在表达功臣的爵位永远不会失去..D.“仙人占斗客槎轻”;“客槎”指考试求官的人;这句足说封建贵族霸占了爵位;读书人人仕的希望将永远渺茫..E.全诗句句紧扣黄河;又句句别有所指;言辞激切;表达了作者对科举的绝望与怀才不遇的激愤..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借“黄河”来讽喻科举制度的..6分答案1.A、DA、首句是说即使把用来澄清浊水的阿胶全部倒进去;也无法改变黄河的混浊;暗示官场亦如此..D、“读书人入仕的希望永远渺茫”错;原意是考试求官的人只要经把持朝政的封建贵族的援引;自然飘飘直上;不须费力了..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2.首联:借黄河的水无法澄清;来暗示当时科举考试的虚伪;揭露官场和黄河一样混浊;颔联:表面说黄河通天是因河道曲折;实际指想通过科举考试取得高官显位必须使用不正当的手段;科举之初就混浊不堪;颈联:用典;指出封建贵族世代霸占朝廷爵禄;求官之人一经援引很容易平步青云;尾联:借“黄河千年一清”;没人能等到;揶揄朝廷和科举的黑暗也是改变不了的..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佑之弟归浮梁辛弃疾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钟鼎”代指官场;“山林”代指民间;上阕首句表现作者对自己仕途有顺有逆产生梦幻般的感觉..B.上阕后两句作者是在规劝好友佑之即使仕途遇到了挫折;如果有了好心态;生活依然可以充满诗意..C.下阕前两句是回忆二人当年风雨夜对床无拘无束知音畅谈魄快乐时光;温馨中含有几多惬意自在..D.下阕最后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对偶修辞格;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和秋水的清澈明净;生动传神..E.下阕写送别;虚实结合;先虚写往日二人相聚时的场景;后实写二人分别时眼前景色的秀丽美好..2.这首词虽然写的是送别;却没有传统送别诗的哀伤之感;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6分答案1.A、FA.上阕首句并不是表现作者对自己仕途有顺有逆产生出梦幻般的感觉;而是劝慰朋友看淡仕途中的顺与逆;生活中的荣与辱;这些都如梦一样的虚幻;没有必要为此伤脑筋费心思..E.下阕全都是虚写;结尾两句是想象朋友离别后的情景:秀美的山水将陪伴着友人;可以消解旅途的孤独寂寞;非分别时景物实写..2.①上阕劝慰祜之要看淡仕途顺逆;名利荣辱;而能秋饮美酒;夜吟佳句;人生态度淡泊旷达;不凶失意而哀伤..②下阕前两句回忆往事;往日小窗风雨、对床夜谈的温馨和深情冲淡了今日的离愁;感情真挚却又不流于感伤;洒脱自然..③最后三句写祜之虽独自上路;但有明媚的山水千里相伴;不会因旅途孤独寂寞而哀伤..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巫山高皇甫冉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首联说那巫峡在古代巴国的东边;高高的似在半空之中;点明巫峡的方位;描绘其高耸云霄的状貌..。
练习15:古诗鉴赏课内比较试题汇编(4)-【教考融合】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
练习15:古诗鉴赏课内比较试题汇编(4)(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龙门①杜甫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
气色②皇居近,金银佛寺开。
往还时③屡改,川水日悠哉。
相阅征途上,生涯尽几回。
注释∶①龙门,即伊阙,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如天然门阙,故曰伊朗,在今洛阳市南。
作者家离此地较近,诗人作本诗时正值壮年。
②气色∶景色,景象。
③时∶四时。
17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夸张的手法,写驿路旁的树像是从洛阳城伸展出来,衬托了龙门的壮观。
B.颔联写龙门有着众多豪华气派、金碧辉煌的佛寺,几乎可以和皇家居处相媲美。
C.颈联与张若虚的名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D.四季变换,岁月蹉跎,人生短暂,诗人因不能一直观赏龙门盛景而痛苦不堪。
176.本诗为杜甫前期作品,而《登高》为后期作品,请比较两首诗在内容上的不同。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泊岳阳楼下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下列对《泊岳阳楼下》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两句,一平视,一仰视,写出了诗人初到岳阳时的总体印象,即水泽浩瀚,山城高耸。
B.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
诗人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盏,灯影摇曳;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
诗歌通过营造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愁苦之情。
C.尾联的“鲲鹏”“图南”是诗人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
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D.本诗沉郁顿挫,有跌宕之致。
首联开篇写景境界阔大;颔联承前而境界凄冷,是承中见转;颈联转至抒情,情绪高亢,又是一转;尾联写鲲鹏图南,与颈联毫不相干,更见突转变化之妙。
2.《泊岳阳楼下》与杜甫的《登高》相比,思想情感有何异同?(三)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2-14题。
(共12分)兰陵王·赋一丘一壑辛弃疾一丘壑。
老子风流占却。
假期15首古诗
1、《望月怀远》[ 唐 ] 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注释⑴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⑵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
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⑶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
遥夜:长夜。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⑷怜:爱。
滋:湿润。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
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
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心的感受而已,读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
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
⑸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2、《过故人庄》[ 唐 ]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注释(1)过:拜访。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庄,田庄。
(2)具:准备,置办。
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
黍(shǔ):黄米饭,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3)邀:邀请。
七年级上册课标古诗词曲40首鉴赏训练
4.“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结合这首曲的内容说说作者运用了哪些“景语”,表达 了怎样的“情语”。(2分) [答案] 景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等景物。 情语:抒发了一个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第18首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君问归期未有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表达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2 分) [答案] 这首诗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 画面:亲爱的妻子啊,你肯定是怀着急切的心情问我什么时候回去,那么,现在我告诉 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 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所以,这句 诗看似平淡,却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寻味
2.这首曲前三句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请选择其中任意一句,用生动的文字 把该句表现的画面内容描述出来。(2分) [答案] 示例一:第一句: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无精打采的乌鸦,停在光秃秃 的树枝上。 示例二:第二句: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温暖的茅屋,安谧而温馨。 示例三:第三句: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疲倦不堪的异乡游子,迎 着凛冽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内容正确、语言生动形象即可,任选一句作 答) (3.请其写他出示这例首见曲答的案主册旨)句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主旨句:断肠人在天涯。表达游子(或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 情感。
七年级上册 课标古诗词曲40首鉴赏训练
第14首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送别抒情专题训练(四)
2023年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送别抒情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四)一.古诗词赏析(共15小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送牛农师二首(其一)元•许有壬春山碧。
诗成马上应相忆。
应相忆。
卢沟桥畔,晚云如织。
人生有别休多惜。
但悲后会知何日。
知何日。
暮云心绪,断鸿消息。
(1)“忆秦娥”和“送牛农师二首(其一)”分别属于这首词的和。
(2)词中写“暮云”和“断鸿”有什么作用?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解释“歧路”“儿女”两个词语。
(2)诗的颈联是千古名句,请结合诗句内容对此联进行赏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两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时像小女儿般哭哭啼啼。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7问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染,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探究这两首送别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两点)。
5.古诗词鉴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高考语文20首经典古代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20首经典古代诗词鉴赏1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这是写景诗。
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2八阵图 [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
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
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3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评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
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
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4凉州词 [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全诗描写了边塞征战将士们纵情饮宴的热烈场面,并抒发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放气概。
全诗语言浅白,色彩浓郁,节奏明快,声情壮烈,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5闺怨 [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带解析1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带解析1 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词欣赏(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这两首诗都注重炼字。
甲诗首联中的“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景象雄伟;乙诗首联中的“________”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________”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共同构成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甲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乙诗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各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2.古诗词欣赏(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这两首诗都注重炼字。
甲诗首联中的“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景象雄伟;乙诗首联中的“________”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________”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共同构成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甲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乙诗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各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解释以下词语:涵虚,端居。
(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4.古诗阅读遣意①〔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题集:古代诗词鉴赏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题集:古代诗词鉴赏一、唐宋诗词欣赏1. 以下哪位诗人被称为“诗仙”?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之涣2. 下面哪首诗是杜甫的作品?a) 《登高》b) 《春晓》c) 《静夜思》d) 《望岳》3. 以下哪位诗人被称为“诗鬼”?a) 苏轼b) 李商隐c) 杜牧d) 白居易4. 下列哪首诗是王之涣的作品?a) 《登鹳雀楼》b) 《将进酒》c) 《月下独酌》d) 《静夜思》5. 下列哪首诗讴歌的是自然景色?a) 《月下独酌》b) 《九思》c) 《饮中八仙歌》d) 《登高》二、古诗填空请根据古诗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题。
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哪首诗?答:《登鹳雀楼》。
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哪首诗的开头?答:《静夜思》。
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句诗在表达什么意境?答:表达了作者对壮丽自然景色的追求和对人生奋发上进的寄托。
4.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描绘的是什么景色?答:描绘了壮丽的山水风景。
5.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答:春天。
三、宋词鉴赏请根据给出的词意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1.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是哪位词人的作品?答:李清照。
2. “寒食上巳闲寻处,却到杨花酒舍。
”这是哪位词人的作品?答:苏轼。
3.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这是哪位词人的作品?答:周邦彦。
4.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哪位词人的作品?答:元好问。
5. “金沙水拍云垂落,暮禽吟春影动摇。
”这是哪位词人的作品?答:辛弃疾。
以上是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题集中的古代诗词鉴赏部分。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优秀的唐宋诗词,可以增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和欣赏,培养对诗词的审美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深入领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感受到古代诗词的独特魅力。
二十五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解析(上)
二十五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解析(上)古诗鉴赏题一、古诗词鉴赏(11分)浣溪沙•洞庭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
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8.请选出下列对诗歌鉴赏最恰当的项()()(5分)A.“旗梢不动晚波平”,和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是写俯视洞庭湖之景。
B.”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诗人岸上遥望洞庭湖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显示出另一番情趣。
C.“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
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
D.“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
旗梢,即旗旓。
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
E.“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运用了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夜晚的冷气浸润了天上疏疏落落的星斗。
9.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6分)[答案与解析]8.CD9.(1)动静结合。
“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
(2)比喻、对比。
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
(3)想象。
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①欧阳修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
生卒年不详。
手痕:在今山西灵台。
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
初中语文中考 古诗词曲鉴赏 钱塘湖春行
知识
第15首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原文呈现
知识
第15首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原文呈现
第一部分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原文呈现
知识
第15首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原文呈现
知识
第15首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原文译呈文现:几只早早飞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忙着衔来春
泥筑巢。
修辞(炼字):①“争”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人感到春光的难得和宝贵; “啄”字生动地描绘了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态,把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描绘出一 幅早莺争飞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从而使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和生机。 ②“几处”“谁家”表明此时早莺、新燕数量还不多,符合季节特点。“几处”二 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 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
古诗15首
古诗15首1. 《游子吟》孟郊内容: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 《清明》杜牧内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 《静夜思》李白内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登鹳雀楼》王之涣内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内容(部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6. 《春晓》孟浩然内容: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内容(部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8. 《悯农》李绅内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9. 《将进酒》李白内容(部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0. 《回乡偶书》贺知章内容(部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1.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内容(部分):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2. 《夜雨寄北》李商隐内容: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3. 《鹿柴》王维内容: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4. 《八阵图》杜甫内容: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5. 《望岳》杜甫内容(部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题真题精选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题真题精选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4分)湖上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2分)(2)第一句诗中哪个字用的最妙?找出来并简析。
(2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3分)兰溪棹歌①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
棹(zhào)歌:船歌。
8.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
(1分)9.“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
(2分)落日怅望唐·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9.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
(2分)10.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
(2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6—25题。
(一)(4分)田园乐(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貌。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6.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2分)17.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6分)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3分)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3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6分)晚春韩愈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3分)(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2021年各地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
2021年高考语文真题专题古诗词鉴赏一、【2021·全国乙卷·T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
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
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赏析能力。
D项,“听觉”是错误的。
本词词末中“听”是任凭的意思,没有听觉描写,只是从视觉上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故选D。
15.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浅近直白,通俗易懂。
②语言诙谐风趣,活动生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
本词开篇就写到“溪边白鹭,来吾告汝”就像作者边抚摸着鹭鸶边同它谈话,并且话中称鹭鸶为“汝”“君”,告诉它要去鱼虾多的地方去捕食,要有鸿鹄之志。
采用这种对话式的描写,营造出了轻松亲切的氛围。
本词采用了很多口语化的语言,如“鱼儿”“堪数”“剩有”“来”等,这些口语的运用,不加雕饰的语言,使语言更清新自然,表达更加的直白,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二、【2021·全国甲卷·T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美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释】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
古诗理解15首
中考古诗理解汇总1.饮酒(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翻译】我的房屋建在人世间,门前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景色到了傍晚十分美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明,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赏析】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四句叙写诗人归隐之后精神世界和自然景物浑然契合的那种悠然自得的神态。
东篱边随便采菊,偶然间抬头见到南山。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诗人从南山美景中联想到自己的归隐,从中悟出了返朴归真的哲理。
飞鸟朝去夕回,山林乃其归宿;自己屡次离家出仕,最后还得回归田园,田园也为己之归宿。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
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还在规劝其他人;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
【经典试题】(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原因是:(3)《饮酒》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此句被王国维誉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4)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去感受它。
四年级下册15首古诗题
四年级下册15首古诗题《独坐敬亭山》作者:李白(唐代诗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翻译】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望洞庭》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无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翻译】洞庭湖的湖水和秋天的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
潭面上没有一点风,就像一面未经磨拭的铜镜。
远望,洞庭湖的景色十分秀丽。
湖中那些君山就宛如白银盘上的一个小青螺。
《忆江南》作者:白居易(唐代诗人)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翻译】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
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
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乡村四月》作者: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翻译】山陵、原野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
繁忙的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农活儿,村里没有一个闲人。
他们刚刚完成了种桑养蚕,又去插秧了。
《四时田园杂兴》作者:范成大(宋代诗人)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翻译】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渔歌子》作者:张志和(唐代诗人)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翻译】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上黄绿色的鱼儿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坐在船上,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题西林壁》作者:苏轼(宋朝诗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试题:诗词鉴赏一.诗歌阅读(共40小题)1.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
2.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
内宴奉诏作曹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
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1)赏析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5.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一会儿。
(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填空题。
【双调】水仙子西湖探梅杨朝英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骑驴踏雪溪桥路。
笑王维作画图,拣梅花多处提壶。
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问题:“雪晴天地一冰壶”中的“冰壶”比喻。
“竟往西湖探老逋”中的“老逋”,本指北宋时隐居西湖孤山,人称“”的诗人林逋。
这里的“老逋”用的是的修辞手法,显得亲切。
这首曲子写作者踏雪寻梅,一醉花前,正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7.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春愁赵鼎香冷金炉,梦回鸳帐余香嫩。
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①,顿觉春衫褪。
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
【注】:①休文:即梁沈约,是一个多愁多病的才子。
(1)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梦回鸳帐余香嫩”一句中“嫩”字的妙处。
(2)结合全词,分析“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三句的作用。
8.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别宋常侍[隋]尹式游人①杜陵北,送客汉川东。
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
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
留别王维②[唐]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①游人,游宦之人,指宋常侍。
②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
此诗即行前留别之作。
(1)尹式诗的最后两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思念之情的?请简要赏析。
(2)这两首诗均写离别,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9.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念奴娇①【南宋】叶梦得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
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粘天无壁。
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
追寻如梦,漫余诗句犹杰。
闻道尊酒登临,孙郎②终古限,长歌时发。
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族旗明灭。
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③.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兼知建康府时,登镇江北固山有感而作。
②孙郎,即孙策,曾经常携酒登临此山游宴。
③穷发:指遥远的北方,词中指金人的后方。
(1)上阕借景抒情,在写景时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说明。
(2)前人评价这首词“艳苏氏之余波”,意即这首词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诸多相似之处。
请就思想感情方面分析这两首词的相似点。
10.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了各题。
鸣沙①过雁(明)无名氏秋成河外锁斜晖,风卷晴沙拂地飞。
过雁数声清堕玉,征人何处问寒衣?春雁(明)王恭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注】①鸣沙,北魏至宋、西夏县名,治今中宁县鸣沙镇。
(1)在《鸣沙过雁》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雁的?请简要分析。
(2)两首诗通过“雁”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1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黄庭坚故人昔有凌云赋,何意陆沉黄绶①间?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
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
寄语诸公肯湔祓②,割鸡③令得近乡关。
【注】:①凌云:椐《史记》记载,司马相如所作《大人赋》“飘飘有凌云之气”②黄绶:黄色的印绶,低级官吏的标志。
③湔祓:即荐拔。
④用作治理一县的代称。
(1)首联在两种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诗人在尾联向执政“诸公”发出“寄语”,其中蕴含有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南定楼遇急雨①陆游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
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
人语朱离②逢峒獠③,棹歌欸乃下吴舟。
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
【注】①诗人入蜀,奔走八年,奉诏东归,途经泸州,写下此诗。
②朱离:形容异地语音难辨。
③峒獠:指西南山地的少数民族。
(1)本诗颔联有何精妙之处?请简要赏析。
(2)本诗以“愁”字作结,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因何而愁。
13.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客亭杜甫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似转篷。
【注】宝应元年秋,杜甫自绵州至梓州,时家在成都。
秋晚,方迎家再至粹州。
因秋夜而赋此诗。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14.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别杜审言①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②,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1)宋之问诗首联中的“嗟”字内涵丰富,含有多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同为送别诗,两首诗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但在抒情方式上又各有特点,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颈联简要分析。
15.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春日游北园寄韩侍郎周朴灼灼春园晚色分,露珠千点映寒云。
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
冷酒杯中宜泛滟,暖风林下自氛氲。
仙桃不肯全开拆,应借余芳待使君。
(1)请对颔联“多情舞蝶穿化去,解语流莺隔水闻”进行赏析(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