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3.尿液化学检验
举例说明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在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例子:
1. 血液检验: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可以检测血液中的各种指标,如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糖、脂肪、肾功能指标等,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2. 尿液检验:通过采集患者的尿液样本,可以检测尿液中的各种成分,如蛋白质、葡萄糖、胆红素、尿酸等,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泌尿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等。
3. 生化学检验:通过检测血液或尿液中的生化指标,如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电解质水平、脂肪代谢指标等,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器官功能和代谢状态,以及指导治疗方案。
4. 微生物学检验:通过分离和培养患者体液或分泌物中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感染病原体,并进行药敏试验,以指导抗感染治疗。
5. 遗传学检验: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或组织样本,可以检测遗传物质中的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等,用于遗传性疾病的诊断、风险评估和遗传咨询。
这些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可以提供客观、准确的检测数据,辅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以及评估疗效和预后。
尿液分析检测干化学法
尿液分析检测干化学法尿液分析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通过检测尿液中的化学成分来判断人体的生理状态和病理变化。
干化学法是尿液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本文将介绍尿液分析检测干化学法的原理、操作流程和临床应用。
一、干化学法原理干化学法主要基于尿液化学成分与特定试剂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
尿液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会与试剂发生颜色反应、沉淀反应、气体反应等,从而通过观察反应结果得出有关尿液成分的信息。
不同的化学成分与试剂发生不同的反应,因此干化学法可以检测多种化学物质。
二、干化学法操作流程1.准备尿液样本:首先需要收集患者的新鲜尿液样本,并进行标本编号和提供必要的相关信息。
2.样本处理:将尿液样本进行预处理,如离心分离,去除不需要的物质(如颗粒物、细胞等)。
3.试剂添加:将预处理后的尿液样本与特定试剂按比例混合,使其反应达到最佳状态。
通常需要加入酸、碱、盐或其他试剂来改变尿液的酸碱度、浓度等参数。
4.反应观察:混合后的尿液样本与试剂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反应。
反应过程中,观察尿液的颜色、沉淀、气体等变化,并记录结果。
5.结果判读:根据反应结果,通过对比参考值或参考标准,判断尿液中的化学成分是否正常。
如其中一试剂颜色的变化可以表示尿液中是否存在其中一种物质,或者沉淀的形成可以指示尿液中的化学物质量的多少等等。
三、临床应用1.尿常规:通过干化学法可以检测尿液的颜色、浑浊度、PH值、比重等指标,进而判断患者的肾功能、水平衡状态和尿路感染状态等。
2.糖尿病诊断:干化学法可以检测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控。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含有葡萄糖,若检测结果呈阳性,可能表示患者糖尿病的存在。
3.蛋白尿检测:通过干化学法可以测定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用于肾功能损害和尿路感染的诊断。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只应有微量的蛋白质,若检测结果呈阳性,可能表示患者肾功能异常或尿路感染。
4.尿酮体检测:干化学法可以检测尿液中的酮体含量,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饥饿症等疾病的诊断。
尿液化学检验(二)2024
尿液化学检验(二)引言概述:尿液化学检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对尿液成分和性质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以及患者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从尿液中常见的化学指标出发,依次介绍尿液化学检验的相关内容。
正文:第一大点: 尿白蛋白1. 定义和功能2. 检测方法和常见指标3. 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4. 影响尿白蛋白检测结果的因素5. 高尿白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第二大点: pH值1. pH值的意义和影响因素2. 正常范围和异常结果的解读3. pH值异常的可能疾病4. 尿液pH值与药物代谢的关系5. 调节尿液pH值的方法第三大点: 尿糖1. 尿糖检测的目的和原理2. 尿糖异常的临床意义3. 不同尿糖水平的分类及相关疾病4. 尿糖异常相关的常见疾病5. 监测尿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第四大点: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1.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产生和排泄2.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异常的原因和检测方法3. 异常结果的临床意义4.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异常与肝脏疾病的关系5. 监测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日常护理建议第五大点: 尿潜血1. 尿潜血的意义和常见检测方法2. 尿潜血结果的解读和临床意义3. 尿潜血异常与泌尿系统疾病的关系4. 引起尿潜血异常的其他疾病5. 监测尿潜血及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总结:尿液化学检验是一个可以提供临床诊断信息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尿白蛋白、pH值、尿糖、尿胆红素和尿胆原以及尿潜血等指标的检测与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发现并及早诊断疾病。
对于患者而言,在检测前需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并在检测后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以得到更加准确的检测结果和科学的处理方法。
尿液检验实验报告
尿液检验实验报告尿液检验实验报告尿液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分析尿液中的成分和特征,可以帮助医生判断人体健康状况。
本文将介绍尿液检验实验报告的相关内容,从尿液常规检查、尿液生化检查以及尿液沉渣检查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尿液常规检查尿液常规检查是最基本的尿液检验项目之一,它包括尿液外观、尿液比重、尿液pH值、尿液胆红素、尿液蛋白质、尿液葡萄糖、尿液酮体、尿液亚硝酸盐、尿液白细胞、尿液红细胞等多个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人体的水分代谢、肾脏功能、泌尿系统疾病等情况。
在尿液常规检查中,尿液外观是最直观的指标之一。
正常尿液应该是清澈透明的,无异味和颜色。
如果尿液呈浑浊、混浊、有异味或者有颜色变化,可能意味着存在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等问题。
此外,尿液比重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可以反映出人体的水分代谢情况,高比重可能意味着脱水,低比重可能意味着肾功能异常。
二、尿液生化检查尿液生化检查是对尿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常见的指标包括尿液肌酐、尿液尿酸、尿液尿素氮、尿液脱氢酶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人体的肾脏功能、代谢水平以及一些疾病的存在。
尿液肌酐是反映肾脏排泄功能的指标之一,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肌酐水平应该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如果尿液肌酐水平升高,可能意味着肾脏功能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
同样,尿液尿酸和尿液尿素氮也是反映肾脏代谢情况的指标,异常的水平可能与尿酸结石、肾功能衰竭等疾病有关。
三、尿液沉渣检查尿液沉渣检查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沉渣物,包括尿液红细胞、尿液白细胞、尿液上皮细胞、尿液结晶等。
这些沉渣物的存在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尿路感染、肾脏疾病等情况。
尿液红细胞的异常存在可能意味着尿路感染、肾脏疾病、泌尿系统结石等疾病。
尿液白细胞的异常存在可能意味着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炎症等疾病。
尿液上皮细胞的异常存在可能意味着尿路感染、肾小球疾病等疾病。
此外,尿液中的结晶物质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尿路结石的类型。
综上所述,尿液检验实验报告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通过分析尿液中的成分和特征,可以帮助医生判断人体健康状况。
尿液化学检验
引言概述:尿液化学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分析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诊断和监测疾病。
本文将对尿液化学检验的原理、常见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临床应用进行详细讨论。
正文内容:一、尿液化学检验的原理1.尿液组成:尿液主要由水、有机物和无机盐组成。
各种成分的含量和比例可以反映患者的肾功能、水平衡状态和代谢情况。
2.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尿液中可测定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葡萄糖、酮体、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白细胞酯酶等。
通过检测这些成分的含量,可以评估患者的肾功能、糖代谢状态、肝功能和感染程度等信息。
二、尿液化学检验的常见项目1.蛋白质:蛋白质在尿液中的检测可以评估肾脏的滤过功能和排泄功能。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较低,如果检测结果异常增高,可能表示肾功能损害或炎症反应。
2.葡萄糖:葡萄糖是人体细胞的重要能源,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应该没有葡萄糖。
如果尿液中检测到葡萄糖,可能表示糖尿病或其他糖代谢异常。
3.酮体:正常情况下,人体代谢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碳水化合物。
如果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或者存在代谢障碍,就会产生酮体。
尿液中酮体的检测可以帮助诊断和监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疾病。
4.胆红素和尿胆原:胆红素是血红蛋白代谢产生的一种物质,尿液中的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检测可以评估肝功能和溶血状态。
5.亚硝酸盐和白细胞酯酶:亚硝酸盐和白细胞酯酶在尿液中的检测可以帮助诊断泌尿系统感染和炎症。
三、尿液化学检验的方法1.常规尿液检测:常规尿液检测是尿液化学检验的最基本方法,包括尿液外观、比重、pH值等的观察和测定,以及尿沉渣的镜检。
2.尿液试纸法:尿液试纸法是尿液化学检验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将试纸插入尿液中,利用试纸上的化学反应剂与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并根据试纸上的颜色变化判断化学成分的含量。
3.尿液仪器法:尿液仪器法是尿液化学检验的高级方法,利用仪器测定尿液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可提供更准确和定量的结果。
尿液生化检查
尿液生化检查一、尿干化学法评价生化检查包括蛋白、糖、酮体、胆红素和尿胆原、隐血试验、白细胞、亚硝酸盐试验、尿比密检验、尿酸碱度( pH )检验和维生素 C 。
尿十项(—),排除泌尿系统疾病;尿蛋白、隐血、WBC 、亚硝酸盐中任一项( + ),需显微镜检查等确认。
尿干化学法是泌尿系统疾病的过筛试验。
二、尿蛋白检验(一)干化学法1 .检验原理测定基于“指示剂蛋白误差”原理,即蛋白可以改变某些酸性指示剂的颜色而不会改变 pH 值。
溴酚蓝(指示剂)经缓冲后 pH 值为 3 ,在没有蛋白存在的溶液中为黄色。
蛋白质能与溴酚蓝起颜色反应,如果尿液中有蛋白,则颜色根据浓度情况变为绿色或蓝色,蛋白质含量的多少与颜色深浅成正比。
2 .方法学评价该方法对白蛋白比球蛋白敏感,测量球蛋白的敏感性仅是白蛋白1/100 ~ 1/50 ,尿液中球蛋白常不易被检测,因此如果是以球蛋白为主的蛋白尿,如非选择性蛋白尿和本周蛋白尿可出现假阴性结果。
这时最好使用磺柳酸法和双缩脲法进行定性试验或定量测定。
试纸法测定尿蛋白操作简单快速、敏感性高,但在使用中应注意:①尿液必须新鲜,变质的尿液产生 pH 变化影响试验结果,可能产生假阳性;②病人服用奎宁和嘧啶等药物引起的强碱性尿时,会出现假阳性结果。
鉴别方法是用稀醋酸将尿液 pH 值调至 5 ~ 7 ,再行实验,借以区别是否由于强碱性尿而导致的假阳性;③许多药物可影响尿蛋白检查的结果,例如大剂量青霉素可使之产生假阴性结果;④标本内含有其他分泌物或含有较多细胞成分时,可引起假阳性。
所以, NCCLS 建议磺柳酸法作为模块检测尿蛋白的参比方法。
(二)传统尿蛋白检验1 .定性试验常用的有加热醋酸法和磺基水杨酸法等。
( 1 )加热醋酸法:原理是加热煮沸使蛋白变性、凝固,然后加酸使尿 pH 接近蛋白质等电点( pH4.7 ),有利于已变性蛋白下沉,同时可消除尿液中某些磷酸盐因加热析出所致的混浊。
此方法干扰因素少,但如加酸过少或过多,都会导致远离等电点,使阳性减弱。
兽医实验室检查—尿液检验
(二)混浊度(透明度) 马属动物尿中含有大量悬浮在粘蛋白中的碳酸钙
和不溶性磷酸盐,故刚刚排出即不透明而呈混浊 状,尤其终末尿明显。 尿液暴露于空气中后,因酸式碳酸钙释放出二氧 化碳后变成难溶的碳酸钙,致使尿混浊度增加。 马尿混浊度增加或其他动物新鲜尿液呈混浊不透 明者,均为异常现象。可能因含有炎性细胞、血 细胞、上皮细胞、管型、坏死组织碎片、细菌或 混入大量黏液,而见于肾脏、肾孟(盏)、输尿 管、膀胱、尿道或生殖器官疾病,也可能因含有 各种有机盐或无机盐类而见于泌尿系统或全身性 疾病过程中。欲行鉴别须进行尿样本的显微镜检 查。
4.膀胱穿刺
尿液的保存与送检 采集尿液后应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验,最好置于
冰箱内保存,一般在4℃冰箱可保存6~8h。在标本放置 时间较长时(如12h或24h)或天气炎热时,可加适量防 腐剂以延迟内容物的分解,但不可在供细菌学检查尿液中 加入防腐剂。常用的防腐剂有下列四种: 1.甲醛 对镜检物质(如细胞、管型等)可起固定形态作 用,但因含有还原性醛基,不适用于尿糖等化学成分的检 查,一般用量为1~2ml/L尿。 2.甲苯 一般用量5ml/L尿,使尿液面形成薄膜,防止细菌 繁殖,用于尿糖、尿蛋白定量测定,需要保留24h尿标本 备选用。 3.硼酸 用量为2.5g/L尿。它起到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是一个相对较弱的防腐剂。 4.麝香草酚 可抑制细菌生长,用量为0.lg 麝香草酚/ 100 ml 尿液。用10 % 的麝香草酚异丙醇溶液可增加麝香 草酚的溶解量,达到抑菌及保护代谢物的作用,适用于尿 钾、钠、钙、氨基酸、糖、尿胆原、胆红素等测定。
(四)判定
根据颜色的深浅判定,十:绿色;十十: 蓝绿色;十十十:蓝色;十十十十:深蓝 色。
二、尿液的物理学检验
(一)、尿量
《尿液化学检查》课件
尿液化学检查的方法和步骤
收集尿液样本
患者需要提供清洁的尿 液样本,通常为晨尿或
随机尿。
尿液样本处理
将尿液样本进行离心处 理,去除杂质和细胞成
分。
尿液成分检测
使用化学试剂和方法检 测尿液中的蛋白质、糖 、酮体、胆红素等成分
。
结果分析和解读
医生根据检测结果进行 分析和解读,评估患者
的健康状况。
02 尿液化学检查的 指标和意义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在尿液化学检查中的应 用,如图像识别和机器学习,有助于 更快速、准确地分析尿液成分。
尿液化学检查与其他检查方法的比较与结合
尿液化学检查与血液检查
尿液化学检查和血液检查各有优缺点,二者结合使用能够更全面 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尿液化学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能够提供更直观的脏器结构和功能信息,与尿液化学检 查结合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注意酸碱度、比重等 指标,了解肾脏调节 酸碱平衡和浓缩稀释 功能。
05 尿液化学检查的 发展趋势和展望
新技术的应用对尿液化学检查的影响
自动化技术
生物传感器
自动化尿液分析仪的应用,提高了尿 液化学检查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了 人为误差。
生物传感器技术能够实时、快速地检 测尿液中的化学成分,为即时诊断和 监测提供了可能。
尿液pH值
总结词
反映体内酸碱平衡状态
详细描述
尿液pH值是尿液化学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它能够反映体内酸碱平衡状态。 正常情况下,尿液呈弱酸性,pH值在4.5~7.5之间。尿液pH值的异常可能是由 于饮食、药物、代谢性疾病等多种因素引起。
尿液比重
总结词
反映肾脏浓缩和稀释功能
详细描述
医学检验学基础知识:尿液的化学检查
医学检验学基础知识:尿液的化学检查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要求理解性记忆较高的内容,其中尿液的相关知识点是常考。
对于尿液中的化学检查也是考试中需要掌握的内容,今天帮助大家梳理相关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尿液的化学检查主要检查这几个方面:尿液酸碱度测定,尿液蛋白质,尿糖检查,尿液酮体检查和尿液胆红素检查,大致这5个方面(一)尿液酸碱度测定1.参考值:尿pH值4.5~8.0,平均6.5。
2.pH降低:见于酸中毒、发热、糖尿病、痛风、白血病或食肉过多等。
3.pH增高:见于碱中毒、膀胱炎、呕吐或素食者,也见于肾小管性酸中毒。
(二)尿液蛋白质1.检查方法(1)蛋白定性试验:磺基水杨酸法、加热醋酸法、干化学法。
(2)尿蛋白定量试验:需留取24h尿测定。
双缩脲比色法为尿蛋白定量的经典方法,正常尿蛋白20~130 mg/24h。
(三)尿糖检查1.检查方法(1)班氏法糖定性试验。
(2)干化学试带法。
2.临床意义正常人尿糖定性为阴性,定量0.56~5.0 mmol/24h。
如尿糖定性呈阳性或定量增多即称糖尿。
(1)生理性糖尿:见于食糖过多、精神紧张及妊娠等。
(2)病理性糖尿①糖尿病②其他内分泌疾病③应激性糖尿,如颅脑外伤、急性心肌梗死等。
④肾性糖尿⑤其他糖尿(四)尿液酮体检查2.参考值定性:阴性。
定量:酮体(以丙酮计)170~420mg/L;乙酰乙酸20 mg/L。
3.临床意义尿酮体检查主要用于糖代谢障碍和脂肪不完全氧化疾病或状态的诊断,强阳性试验检查结果具有医学决定价值。
(五)尿液胆红素检查1.检查方法及评价(1)重氮法:目前多采用此方法做定性筛检试验(2)氧化法:Smith碘环法最为简单,但灵敏度低;Harrison法操作稍繁,但灵敏度较高。
2.参考值定性:阴性。
尿液化学检验
糖尿
完善
正常;尿糖阳性
妊娠或 细胞外液容量增高,肾滤过率 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 哺乳期 增高而近曲小管重吸收能力受 正常;尿糖阳性
抑制,肾糖阈减低
后天获得性肾性糖尿:慢性肾盂肾炎、药物中毒、肾病综合症
四、 尿液酮体定性检查
1.酮体(ketone bodies,KET)
脑
正常血浆含量 β-羟丁酸78% 乙酰乙酸20% 2~4mg/L 丙酮2% 正常24h尿含量:乙酰乙酸<25mg,
一、 尿酸碱度测定(urine acidity)
(五)临床意义
(1)生理变化: ①食物影响:蛋白类→酸性;
果蔬类→碱性. 碱潮:餐后胃酸↑,肾泌H+↓,Cl-重吸收↑→ 尿pH一过性↑.
②生理活动:运动,饥饿,出汗,应急,夜间入睡呼吸
变慢→体内酸性代谢产物↑→pH↓.
一、 尿酸碱度测定(urine acidity)
(三) 尿蛋白定量检查
蛋白尿的选择性
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程度及尿中蛋白组分不同: 选择性蛋白尿:MW4~9万,Alb,Tf;AT,前Alb.
3+~4+;>3.5g/24h;肾病综合症.
非选择性蛋白尿: MW>9万,Ig(G,A,M),C3;Alb,T-H.
1+~4+;0.5~3.0g/24h.
持续→肾衰;原/继发肾小球疾病.
方 法 评 价 试带法√ 配套应用于尿液分析仪,是目前满足临床对尿pH检查 需要最广泛应用的一种筛检方法
pH试纸法 操作简便,采用pH精密试纸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但 试纸易吸潮而失效 指示剂法 溴麝香草酚蓝变色范围为pH 6.0~7.6,当尿pH偏离此 范围时,检测结果不准确;黄疸尿、血尿将直接影响 结果判读 滴定法 可测定尿酸度总量。临床上用于尿酸度动态监测,但 操作复杂 pH计 结果精确可靠,需特殊仪器,操作繁琐。可用于肾小管 性酸中毒定位诊断、分型、鉴别诊断时尿pH精确测定
尿液化学检验
疾病
原因
检查结果
甲状腺功能 亢进
垂体前叶功 能亢进 嗜铬细胞瘤
Cushing综 合征
甲状腺素分泌过多,食欲亢 进、肠壁血流加速,葡萄糖 吸收率增加
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对抗胰岛 素作用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大 量分泌,肝糖原降解为葡萄 糖加速
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糖原异 生作用旺盛,葡萄糖磷酸激酶 和对抗胰岛素作用受抑制
(二) 尿蛋白定性检查
表5-7 试带法检测的干扰因素及评价
干扰因素
评价
标本因素 尿pH>9,可假阳性;尿pH<3,可假阴性。最适尿pH 5~6,故必要时可先调标本pH值。尿液新鲜。
食物因素 尿酸碱度与摄入食物有系,检查前1天应避免单一摄入 过多肉类或蔬菜、水果,进食应均衡
药物因素 假阳性:服奎宁、奎宁丁、嘧啶等或尿中含聚乙烯、 吡咯酮、洗必泰、磷酸盐、季胺盐消毒剂 等,尿呈强碱(pH≥9.0)。
三、尿液葡萄糖检查
正常人尿内含糖量极少,0.56~5.0 mmol/24h,定性试验阴性。
※糖尿(glucosuria, GLU)
血糖>8.88mmol/L,>肾糖阈值,或近端肾小 管重吸收功能障碍时尿糖↑,定性试验阳性的尿液.
(一) 尿糖定性检查
1.测定方法与评价
(1)试带法 (glucose oxidase-peroxidase method)
(四)参考值
正常饮食 晨尿pH:5.5~6.5,平均6.0; 随机尿pH: 4.6~8.0; 可滴定酸度: 20~40mmol/24h 尿
一、 尿酸碱度测定(urine acidity)
(五)临床意义
(1)生理变化: ①食物影响:蛋白类→酸性;
果蔬类→碱性. 碱潮:餐后胃酸↑,肾泌H+↓,Cl-重吸收↑→
尿化学检查有哪些(一)2024
尿化学检查有哪些(一)引言概述尿化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尿液中的化学成分,以帮助诊断疾病和监测疗效。
本文将介绍尿化学检查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检测项目。
一、尿液酸碱度的检测1. pH值的测定:pH值是衡量尿液的酸碱程度的指标,正常尿液的pH值通常在5-8之间。
2. 酸碱平衡评估:通过检测尿液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含量,评估机体的酸碱平衡状态。
二、尿液中的有机物检测1. 蛋白质检测:测定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可评估肾脏功能和检测肾病。
2. 葡萄糖检测:用于诊断和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3. 酮体检测:检测尿液中的酮体含量,用于诊断酮症酸中毒等疾病。
三、尿液中的无机物检测1. 尿液电解质的测定:包括钠、钾、氯等离子的检测,可评估水电解质平衡情况。
2. 尿液中的矿物质检测:如钙、镁等微量元素的测定,用于评估机体的营养状况和骨代谢情况。
四、尿液中的代谢产物检测1. 尿素氮的测定:用于评估肾功能和蛋白质代谢情况。
2. 肌酐的测定:用于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3. 尿酸的检测:用于诊断和监测痛风患者的尿酸水平。
五、尿液中的微生物和特殊成分检测1. 美滋奇结晶的检测:用于评估尿路结石的形成风险。
2. 尿液中的细菌和白细胞检测:检测细菌和白细胞的存在,可诊断尿路感染。
总结尿化学检查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评估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从尿液酸碱度、有机物、无机物、代谢产物到微生物和特殊成分,尿化学检查涉及多个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的尿液分析工具。
尿干化学十一项检测内容
尿干化学十一项检测内容
尿干化学检测通常包括以下十一项检测内容:
1. pH值:测量尿液的酸碱程度,正常值在5.0到9.0之间。
2. 比重:测量尿液中溶质的浓度,反映肾脏浓缩尿液的能力。
正常值在1.005到1.030之间。
3. 蛋白质: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异常的蛋白质,可以提示肾脏疾病。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很低。
4. 糖: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糖尿病。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含有糖。
5. 酮体: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酮体,可以指示过度酮症酸中毒或饥饿状态。
6. 潜血: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隐血,可能提示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或其他疾病。
7. 胆红素: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胆红素,可以提示肝脏疾病。
8. 尿胆原:检测尿液中尿胆原的含量,可用于判断是否存在肝胆系统疾病。
9. 亚硝酸盐: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如尿路感染。
10. 白细胞酯酶:检测尿液中白细胞酯酶的含量,可以指示尿
路感染。
11. 维生素C:检测尿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可以了解个体对维生素C的摄取情况。
尿液的检验的实验报告
尿液的检验的实验报告尿液的检验的实验报告尿液的检验是一项常见的临床实验,通过对尿液中各种成分的检测,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发展情况。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尿液的常规检验方法和结果解读。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尿液样本、显微镜、尿液分析仪器等。
2. 实验方法:首先,收集被试者的尿液样本,并确保样本的新鲜度。
然后,将尿液样本进行离心,以分离尿液中的固体成分。
接下来,使用显微镜观察尿液沉淀物的形态和数量。
最后,使用尿液分析仪器对尿液样本进行化学成分的检测。
实验结果:1. 尿液的外观和颜色:正常尿液应该呈现清澈透明的状态,颜色为淡黄色。
如果尿液呈现混浊、浑浊或其他异常颜色,可能表示存在尿路感染、结石等问题。
2. 尿液的pH值:正常尿液的pH值在4.6-8.0之间,呈弱酸性或弱碱性。
pH值的异常可能与饮食、药物或疾病有关。
3. 尿液的比重:正常尿液的比重在1.005-1.030之间,比水重。
比重的异常可能与肾功能、水分摄入量等有关。
4. 尿液的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很低,通常不超过30毫克/升。
如果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存在肾脏疾病、尿路感染等问题。
5. 尿液的葡萄糖: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该出现葡萄糖。
如果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可能表示存在糖尿病等问题。
6. 尿液的酮体: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该存在酮体。
如果尿液中出现酮体,可能表示存在糖尿病、饥饿、高脂血症等问题。
7. 尿液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应该很少。
如果尿液中出现异常的红细胞或白细胞数量,可能表示存在尿路感染、肾脏疾病等问题。
实验讨论:通过对尿液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可以初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发展情况。
例如,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异常增高可能提示肾脏疾病的存在,而尿液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异常增多可能表示尿路感染的发生。
此外,尿液的检验还可以为医生提供一些重要的参考信息,辅助诊断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液化学检验
Chemical examination of urine
主讲: 郭素红
一、尿酸碱度测定(urine acidity)
(一)测定原理
1.试带法:
模块有甲基红(pH4.6-6.2),溴麝香草酚蓝 (pH6.0 - 7.6). 变色范围:黄5.0-绿7.0-蓝9.0,仪器或肉 眼判读
(二) 尿蛋白定性检查
※1.测定原理与评价
(3)加热乙酸法
【原理】加热→PRO变性凝固, 加酸→pH接近PRO等电点;
阴性(-):溶不解浑浊碱性盐类结晶. 微【量评(价±】):轻特微异浑性浊高,,P干RO扰约少0,.1灵-0敏.1度5g0/L.15g/L;
弱阳阳性性(2(++))::与浑明所浊显有,白蛋明雾白显状发颗,生粒P沉,RO淀P约反R0O应.约2。0-.06.-52g./0Lg/L 强阳性(3+)经:典大准量确絮的片、沉定淀性,的浑确浊证,实P验RO.约2-5g/L 最强阳性(4+):凝块,大量絮片沉淀,PRO>5g/L
滴定法 可测定尿酸度总量。临床上用于尿酸度动态监测,但 操作复杂
pH计
结果精确可靠,需特殊仪器,操作繁琐。可用于肾小管 性酸中毒定位诊断、分型、鉴别诊断时尿pH精确测定
(三)质量保证
一、 尿酸碱度测定(urine acidity)
标本新鲜; 操作规范; 试带保存; 试剂配制标准; pH计校准.
一、 尿酸碱度测定(urine acidity)
(四)参考值
正常饮食 晨尿pH:5.5~6.5,平均6.0; 随机尿pH: 4.6~8.0; 可滴定酸度: 20~40mmol/24h 尿
一、 尿酸碱度测定(urine acidity)
(五)临床意义
(1)生理变化: ①食物影响:蛋白类→酸性;
果蔬类→碱性. 碱潮:餐后胃酸↑,肾泌H+↓,Cl-重吸收↑→
一、 尿酸碱度测定(urine acidity)
(五)临床意义
(3)药物影响:
①NaHCO3,K2CO3,枸橼酸钠→碱化尿液→防止酸 性结晶(尿酸及胱氨酸)形成;促进酸性药物排泄.
②氯化钙(铵、钾)、稀盐酸→酸化尿液→防止碱性 结晶(磷/碳/草酸钙)形成;促进碱性药物排泄;预防细 菌生长.
③溶血时口服NaHCO3碱化尿液→促进溶解及排泄 Hb.
干燥;有效期。 ③加热乙酸法:盐类→浑浊→假阳性;
二、尿液蛋白质检查
(一)概述
健康人尿液中蛋白含量很少,定性为阴性。
1.蛋白尿 (proteinuria, PRO) ※ 尿液中蛋白质含量>150mg/24h 或尿中蛋白质浓度>100mg/L
蛋白定性为阳性,即 proteinuria.
二、尿液蛋白质检查
(一)概述 2.蛋白尿形成的原因
(1)肾小球滤过膜破坏或电荷屏障改变 (2)肾小管重吸收障碍 (3)溢出性 (4)肾组织性
pro+ + 磺基水杨酸根- →H+ 不溶性蛋白沉淀
【评价】 •简便快速,灵敏度高0.05-0.1g/L;
与清/球/本周蛋白反应;假阳性。
1
•干化学法的参考方法,NCCLS推荐
的
确证实验。
1.测定原理与评价
(2)磺基水杨酸法 【干扰因素】
(二) 尿蛋白定性检查
假阳性 假阴性
干扰因素 ①高浓度尿酸、尿酸盐、草酸盐 ②碘造影剂、大剂量青霉素 ③混入生殖系统分泌物 pH > 9或 < 3
(二) 尿蛋白定性检查
※1.测定原理与评价
(3)加热乙酸法
【干扰因素】
干扰因素
假阳性 ①混入生殖系统分泌物
假阴性 ① pH > 9或 < 3
②无盐或低盐饮食者,测定前加入少许盐溶液
2.参考值 定性:阴性
3.质量保证
(二) 尿蛋白定性检查
(1)检测前:患者正常饮食;
(2)检测中:※
①室内质控;阳性及阴性对照。 ②试带法:按规程操作,浸渍时间适宜;阴凉
假阴性:大剂量滴注青霉素或用庆大霉素、磺胺、 含碘造影剂
操作过程 假阳性:试带浸渍时间过长,反应颜色变深。 假阴性:试带浸渍时间过短反应不完全或浸渍时间过 长膜块中试剂流失
1.测定原理与评价
(二) 尿蛋白定性检查
(2)磺基水杨酸法 【原理】
尿2-3ml+试剂0.1ml,立即 混匀,1min内观察结果.
2.pH试纸法: 多种混合指示剂(棕红色-深黑色),
与标准色板比较。
一、尿酸碱度测定(urine acidity)
(一)测定原理
3.指示剂法: 0.4g/L溴麝香草酚蓝→滴于尿液→黄-酸
性,绿-中性,蓝-碱性. 受黄疸尿及血尿的影响.
4.滴定法: 标准NaOH滴定,测总酸度.复杂,少用
5.pH计法: pH电极.精确度较高,需仪器,烦琐,少用.
尿pH一过性↑.
②生理活动:运动,饥饿,出汗,应急,夜间入睡呼吸
变慢→体内酸性代谢产物↑→பைடு நூலகம்H↓.
一、 尿酸碱度测定(urine acidity)
(五)临床意义
(2)病理变化: ①酸性尿:酸中毒,高热,慢性肾炎,白血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钾血症,痛风 ②碱性尿:碱中毒,呕吐,尿路感染,Ⅱ型肾
小管性酸中毒,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二) 尿蛋白定性检查
1.测定原理与评价
(1)干化学试带法 【原理】 指示剂的蛋白质误差原理※
溴酚蓝─→p阴H3.离2 子 +pro+→复合物
(淡黄→绿色→兰色)
【评价】肉眼和仪器;对清蛋白灵敏(70-100mg/L),
与Hb/Mb/BJP基本不反应;
简便快速,易标准化,应用普遍。
健康普查、肾病筛查。
(二) 尿蛋白定性检查
表5-7 试带法检测的干扰因素及评价
干扰因素
评价
标本因素 尿pH>9,可假阳性;尿pH<3,可假阴性。最适尿pH 5~6,故必要时可先调标本pH值。尿液新鲜。
食物因素 尿酸碱度与摄入食物有系,检查前1天应避免单一摄入 过多肉类或蔬菜、水果,进食应均衡
药物因素 假阳性:服奎宁、奎宁丁、嘧啶等或尿中含聚乙烯、 吡咯酮、洗必泰、磷酸盐、季胺盐消毒剂 等,尿呈强碱(pH≥9.0)。
(二) 尿酸度测定的方法学评价
方法
评
价
试带法√ 配套应用于尿液分析仪,是目前满足临床对尿pH检查 需要最广泛应用的一种筛检方法
pH试纸法 操作简便,采用pH精密试纸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但 试纸易吸潮而失效
指示剂法 溴麝香草酚蓝变色范围为pH 6.0~7.6,当尿pH偏离此 范围时,检测结果不准确;黄疸尿、血尿将直接影响 结果判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