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考语文阅读训练题
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真题
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真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2020南京)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闽有带鱼[明]谢肇淛闽有带鱼,长丈余,无鳞而腥,诸鱼中最贱者,献客不以登俎①.然中人之家,用油沃煎,亦甚馨洁。
尝有一监司,因公事过午归,馁甚,道傍闻香气甚烈,问何物,左右以带鱼对,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②之,大称善,且怒往者之不市也。
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人之嗜好无常如此。
吴江顾道行先生亦嗜闽所作带鱼鲊,遇闽人辄索,而闽人贱视此味,常无以应之也。
(选自《五杂组》,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4月版,题另加)[注]①不以登俎(zǔ):意为上不了台面。
②啖(dàn):吃。
(1)米豆念上文,对画直线句的停顿总拿不准,念了四遍,你告诉她是正确的。
A.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B.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C.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D.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2)米豆用波浪线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她理解。
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3)小轩向你提了个问题:“闽人轻贱的带鱼,监司却念念不忘,这说明什么道理啊?”你谈了自己的思考。
【分析】译文:闽地有带鱼,有一丈多长,没有鱼鳞而且有腥味,是众多鱼中最贱的,献给客人上不了台面。
然而其中有人把带鱼用油煎了,味道很香。
曾经有一个监司,因为公事过了正午回来时,十分饿了,道路旁边闻着香气十分浓烈,问是什么东西,近旁侍候的人回答说是带鱼,立即命令随从去老百姓家去取已经煎好的带鱼带到自己的家里吃,十分称赞好,而且怒斥为什么不拿到市场去卖。
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放不下。
人的喜好像这样变化不定,吴江顾道行先生也喜好闽地所腌的带鱼,遇到闽人就索要,而闽人轻视带鱼的味道,经常没有人答应他。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停顿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江苏2022-2024年三年中考语文真题教师版——专题09 议论类、说明类文本阅读
三年(2022-2024)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专题09 议论类、说明类文本阅读(教师版)【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真题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你是否好奇过,千年以后,后人会如何看待我们?许多人可能会满意下面的评价:“科技革命持续进展、计算机能力逼近人脑、从分子层次重建细胞、国际贸易步调加快、饮食与健康空前改善、人类寿命延长……”②在这幅美好的21世纪图景中,关于我们自己的历史定位,我们有没有遗漏什么?我们有没有忽略什么东西,而且可能将永远失去它们?到了公元3000年,最可能的答案是:“我们失去了大部分其他的生物,以及人类之所以为人类的某些特性。
”③我猜想,有些科技拥护者不会同意这个说法。
毕竟,就遥远的将来而言,什么又是人类呢?我们已经进展到这个地步,我们还会继续下去的。
至于其他生物,科技拥护者说,我们应该有办法保存濒危生物的受精卵和组织,之后再利用它们来重建已损毁的生态系统。
甚至这些也没有必要:基因工程将会创造出更能迎合人类需求的新物种和生态系统。
④在我看来,这种观点一旦付诸行动,就是一场危险的赌局.....,这是以未来生物的存亡作为赌注的。
要让数以千万计的生物重生,或人工合成,并把它们集合到运作中的生态系统里,就现有的科学技术而言,是根本不可能达成的。
每种生物在它的栖息地里,都会特别适应特定的物理环境及化学环境。
生物已经进化出某些方式,来适应栖息地中的其他特定生物,而这些方式生物学家目前才刚刚开始了解。
想要从光秃秃的陆地,或空荡荡的水域中,以人工方式合成生态系统,其疯狂..程度并不输给让冰冻人体复活。
至于重新设计人体基因,以便让人类更能适应已经破坏的生物圈,简直就是科幻惊悚小说的材料。
⑤我们不能轻易下此赌注,任凭自然生态受到破坏。
我们姑且假设可以用人工方式重建稳定的生态系统,从而任凭原来的生物和生态系统消失。
那么,我们也可以顺便把图书馆和美术馆烧掉,把莎士比亚、贝多芬、歌德以及甲壳虫乐队的作品也都销毁。
江苏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练习题含答案【精选】共20篇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附答案详解一、阅读理解训练题1.(2020徐州)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选段一沙僧见他变了脸,不肯相认,只得朝上行礼道:“上告师兄:前者实是师父性暴,错怪了师兄,把师兄咒了几遍,逐赶回家。
一则弟等未曾劝解,二来又为师父饥渴去寻水化斋。
不意师兄好意复来,又怪师父执法不留,遂把师父打倒,昏晕在地,将行李抢去。
后救转师父,特来拜兄;若不恨师父,还念昔日解脱之恩,同小弟将行李回见师父,其上西天,了此正果;倘怒恨之深,不肯同去,千万把包袱赐弟;兄在深山,乐桑榆晚景,亦诚两全其美也。
”他闻言,呵呵冷笑道:“贤弟,此论甚不合我意。
我打唐僧,抢行李,不因我不上西方,亦不因我爱居此地。
我今熟读了牒文,我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经,送上东土,我独成功,教那南瞻部洲人立我为祖,万代传名也。
”选段二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相,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
如来见他走时,即令大众下手,早有四菩萨、八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观音、木叉,一齐围绕。
孙大圣也要上前,如来道:“悟空休动手,待我与你擒他。
”那猕猴毛骨悚然,料着难脱,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
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着那蜂儿,落下来。
大众不知,以为走了,如来笑云:“大众休言,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盂之下。
”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相,是一个六耳猕猴。
孙大圣忍不住抡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
如来不忍,道声:“善哉!善哉!”大圣道:“如来不该慈悯他,他打伤我师父,抢夺我包袱,依律问他个得财伤人,白昼抢夺,也该个斩罪哩!”(选自《西游记》江苏人民出版社)(1)选文涉及到了《西游记》中的一个精彩故事,这个故事是,选段一中的“他”是。
(2)从选文内容来看,六耳猕猴有什么性格特点?(3)选段一对孙悟空与唐僧发生冲突第三次离开的情节有所交代,请你联系整部作品,分别概括孙悟空前两次离开的情节并对其表现进行简要分析。
江苏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真题带答案(2019-2021)
江苏省近3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附答案详解一、阅读理解训练题1.(2020南京)现代散文阅读惊叹,由“吁”到“芋”冯杰在我们北中原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里,你就是把全部的龟片翻个底朝天,也找不到这个小小的“芋”字,文字比它本身走来得要更晚一些。
我开始把它的来历想象成一出乡村传奇:最早,是在很远的一天,我们北中原的先民在田野或荒无人烟之地苦旅,忽然,看到了那种未曾见过的大叶子,于是,发出惊叹的语气词﹣﹣“吁.!”米豆的批注①:“吁”这个感叹词,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哇”,朗读时声音可以由低到高再到低,而且拖得较长,是一种惊叹的语气。
再于是,这种植物就开始叫“芋”了。
这就是它的来历。
当然,还得给汉字戴上一笠遮雨的草帽。
中国汉字有个规律,凡带草字头的,都是绿颜色的汉字,能发芽的汉字,能种下的汉字。
这是我赋予这种植物诞生记的小引子,自然是禁不起推敲的。
我只不过想用文字把它打扮一下,好让芋穿着一面面大绿叶子出场而已。
芋因充满乡土情结而可入画。
我是首先看到齐白石画的芋叶,其后,才看到真芋的。
在一方小小的邮票上,那芋的肥大枝叶几乎延伸到方寸之外了。
滴下的露水,正在深浅分明的墨叶上流淌。
一边,还有两只歌唱秋风颂的蟋蟀。
初春,母亲常常会在集市上买些小芋头。
大的煮熟,让我们蘸着小碟子里的白糖吃。
小的也不丢,留下来。
我看到一小筐里放着一堆小芋头,一个个顶着绿芽。
原来母亲要种。
米豆的批注②:母亲种小芋头,可能是想把喜欢的稀奇食物留在一家人的生活里吧。
芋头开始在院子里发芽,抽枝时还要随着培土。
等到长大时,芋的风姿有点像陆地上生长的荷叶,大叶子在晚风中缓缓摇曳。
有串门的人也“a.吁.﹣﹣”:“你们怎么种了一院子藕啊?“中国的芋头可能要数广西荔浦芋头最大最好。
据说过去都是“贡品”。
母亲生前,我们全家坐在一起,看过那个关于刘墉的喜剧,荔浦芋头作为角色在里面出场过。
那时,曾有黄昏里开心的笑声。
有一年,我随一个旅行团到过荔浦,专门在一个小火炉前买过一个,双手捧着,边上车边吃,干,面,掉粒,惹得一车人看我的贪相。
江苏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真题带答案(精选)共20篇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附答案详解一、阅读理解训练题1.(2020淮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给鸟搬家刘亮程①我们家的院子和老陈家的院子中间隔了一小截篱笆,平常两家借点东西都是从篱笆缝里递来递去。
②一天,阿健盯住老陈家榆树说,要是把他家的麻雀赶到我们家树上多好。
阿健就挤过篱笆缝,往老陈家树上扔土块儿,朝树上喊叫。
③怎么才能让鸟在我们家树上也筑窝呢?阿健说。
④等你们都长大了,麻雀看见院子里没小孩了,就会来我们家树上筑巢。
二伯说。
⑤我想现在就让麻雀来我们家树上筑巢。
阿健说。
⑥那我们想个办法吧,先在树上给鸟做个窝,到时候我会让那棵树上的鸟搬过来住。
二伯说。
⑦二伯带着张欢、阿健、洋洋和方圆,在院子里做鸟巢。
⑧二伯从小库房里找出锯子、斧头和钉锤,用木板钉了一个方盒子,找了一些柔软的干草放进做好的鸟巢。
⑨然后,二伯让方圆爬上树,用铁丝把鸟巢绑在最高的树杈上。
二伯做木盒的时候,中间隔出了盛放食物的槅档,在里面装了些小米。
⑩鸟巢安置后,第二天就有鸟在树上叫了,鸟发现巢里的食物,再叫其他鸟过来吃。
⑪过了两天,树上没鸟叫了。
二伯说,可能食物吃完了。
他让方圆上去又放了一些小米。
鸟又在树上叫了,可是,鸟把小米吃完又飞了,没有把我们的木盒当窝的意思。
⑫这咋办呢?阿健说。
⑬不急,再想办法。
二伯说。
⑭二伯让方圆爬到老陈家榆树上,把窝里的鸟蛋放到我们家树上的鸟巢里。
⑮二伯说,我们把鸟蛋移过来,鸟就会跟着过来。
⑯可是,鸟没有搬家过来,只是在我们家树上叫了一阵,又回到老陈家树上。
二伯只好让方圆把鸟蛋放回老陈家榆树上的旧窝里。
⑰二伯的办法失败了。
⑱怎么办?阿健、张欢都着急了。
再等等。
二伯说。
⑲不久以后,老陈家树上的鸟巢孵出了小鸟,在树下都能听到小鸟的叫声。
⑳二伯又让方圆爬到老陈家树上,把小鸟全拿下来。
方圆上树的时候,鸟一阵乱叫。
㉑方圆把小鸟装在衣兜里拿下来,五只精光的小鸟,张着嫩黄的小嘴直叫。
张欢、阿健都围上去摸小鸟。
二伯让方圆赶快把小鸟放到我们家树上的窝里,又放了好多小米进去。
江苏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训练
江苏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训练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2019镇江)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余东园有小山,环山为池,畜①鱼苗二千。
比年②视之,头可一斤许,明年可二斤,又明年有三斤者。
仅取数头,即池无遗育矣。
但见残鳞朽骨,零落山隈③.伺之,见一獭④于沟中,捕之不能得,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
余别畜鱼一千八百于塘桥池,池可二亩,一年有二斤者。
明年六月暴雨后,死而浮者三,各四斤许,明日浮者十七,又明日浮者二十四,急取粪清数桶入池中,乃止。
至冬则二年矣,举网捕之,余谓当得鱼数千斤,时有西乡人在旁曰:“可得三百斤耳。
”网之,果得三百斤。
余问其故,曰:“鱼多则水色带赤,此水色白,故知之。
”问鱼苗几何,余谓一千八百石。
西乡人曰:“多矣!此池止可畜二百石,入草六七担。
暑月大雨后,勿入草,草入鱼腹即胀,不能堪,头插泥中死矣。
夏热,鱼不甚长,春秋长躯,冬长脂,一年即大者五斤,小者四斤,一无所损。
若畜多即渐消谢,鱼亦不复长矣。
”西乡人盖养鱼为生者,故知之甚悉。
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盖亦畜多消谢耳。
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若非西乡人言,獭亦冤哉。
(选自明•冯汝弼《佑山杂说》,有改动)【注释】①畜(xǜ):富养。
②比年:到了一年。
③限(wēi):山或水弯曲的地方。
④獭(tǎ):水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头可一斤许.②网.之,果得三百斤③问鱼苗几何..④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
②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3)“我”两次养鱼犯了同样的错误,这个错误是什么?(4)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述西乡人的养鱼经验。
【分析】参考译文:我家东因有一座小山,小山四面是池塘,(我)在里面蓄养了两千石鱼苗,到了一年的时候查看,每条鱼一斤左右,第二年两斤左右,第三年就有三斤的鱼了。
(可我)只收获了几条鱼,池塘里就没有剩余的鱼了。
只看见残缺的鱼身和腐烂的鱼骨散落在山隈我仔细探察,发现一只水獭藏在水沟中,(却)无法捕获它。
(最新版)江苏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真题带答案共20篇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附答案详解一、阅读理解训练题1.(2020无锡)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夜行薛培政①“那天夜里的月亮啊,白亮白亮的,就像被水洗过一样……”九十多岁的凤山爷,说起1941年白露前夜的月亮,依然啧啧称奇。
②1938年的秋天,为了抗日,八路军来到了鲁中南地区,我就担任了地下交通员。
③那天刚擦黑,镇上开羊肉馆的刘大眼来了,他是我的上线。
一看他眨着那双忽闪忽闪的大眼,我就知道,有任务了。
他摸出一张二指宽的纸条,交代我,务必在天亮前送到部队首长手中。
我抽了袋烟,琢磨一下行程,向婆娘交代几句,就出发了。
④按说六十多里路,天亮前赶到不算啥,但自从鬼子来了之后,就在路上修了很多据点,国民党的部队也陆续进驻城西和南边的山区。
方圆几十里的地盘上,日军、伪军、国民党、土匪盘根错节,敌我难辨。
要将情报安全送到,就难了。
⑤出村后,大路不敢走,便疾步钻进了村南的野猫沟。
⑥月亮升起来了,像一个顶大的玉盘,把沟里照得如同白昼,一草一木看得真切,这对夜行极为不利。
为了隐蔽,我顺手拔草编了个草帽戴在头上,悄悄前行。
还好,一路上,除了几声狼嚎,也还顺利。
⑦从沟里出来,要过一个三岔路口,这是进山的必经之路,也是各路武装经常出没的地方。
我躲在庄稼地里仔细观察,见没有动静,就想快速通过﹣﹣没走几步,忽然看到西边路上有个人影一晃,我惊得头皮一麻。
⑧站在明处的我,躲是躲不过去了。
定了定神,小声朝那边喊道:“兄弟,都是过路人,出来吧!”⑨不一会儿,那人站到我面前,庄稼人打扮。
对方先开口了:“这位大哥,半夜三更,要去哪儿啊?”⑩“唉,老娘病了,要去水泉村抓药哩!”我看了对方一眼,“这位兄弟是﹣﹣”⑪“俺是沟北刘家坡的,驴跑了,出来找驴哩。
您从东边来,有没有看见大灰驴啊?”⑫“没有啊,要不您再找找?”我想尽快甩掉对方,离开此地。
⑬“哦,那我再往前找找。
”说罢,便朝南边那条小路上走去。
我心里咯噔一下,这也是我要走的路啊,怎么办?改道已经来不及了:“正好,我也走这边,咱俩就做个伴吧!”⑭“那好,大哥请!”望见他不经意的一个手势,我就对他不敢小觑了。
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训练
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训练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2019盐城)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三则》)【乙】同敞①“有文武材,意气慷慨。
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
或.败奔,同敞危坐不去.,诸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
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
城中虚无人,独式耜②端坐府中,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
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
令为僧,亦不从。
乃幽之民舍。
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注】①同敞:张居正的曾孙,②式耜(sì):即瞿式耜,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往之女.家②或.败奔③同敞危坐不去.④适.同敞自灵川至(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行天下之.大道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C.乃.幽之民舍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D.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军中以是服同敞。
②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5)【乙】文中同敞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威武不能屈”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江苏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练习题含答案[精选]共20篇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附答案详解一、阅读理解训练题1.(2020连云港)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完成问题。
【甲】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
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
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
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
故此周客人中了邪。
”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灌他一灌。
”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
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
众人道:“好了。
”扶着立了起来。
周进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忙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
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1)请简述周进和范进两人之间的关系。
(2)周进一到贡院就撞死在地下后,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
你赞同众人的判断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3)请各用一个字概括周进与范进二人相反的行为表现,不同行为表现的背后有着怎样相同的社会根源呢?(4)范进中举前后,他老丈人胡屠户有不同的表现,请各举两例。
【分析】《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
全书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地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解答】(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了解。
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大哭之后,几个商人帮助周进捐了个监生。
[最新]江苏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练习题含答案共20篇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附答案详解一、阅读理解训练题1.(2020徐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经过20余年高速发展,网络文学这一新兴的、极具创造力的文学样式,日益成为新中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近几年,网络文学整体稳健升级,显示出强韧的内生发展力。
一方面,现实题材创作成为主流风向标。
这既得益于国家和社会的倡导、市场和读者的期待,也是网络文学自身发展与变革的必然要求。
越来越多的网络作家走向现实题材的广阔天地,创作出一批现实题材“爆款”,使网络文学总体艺术水准明显提升、思想内涵进一步深化。
另一方面,网络文学的类型写作不断进化。
一批作家在既有类型传统基础上持续精耕细作,创作风格日臻成熟,向着精品化方向努力。
此外,越来越多90后、95后新锐作家脱颖而出,不仅为网络文学新增体育、科幻等题材类型,更以其轻松幽默的文风为网络文学注入活力。
新生创作力量源源不断的加入,将不断夯实网络文学创作的“金字塔”塔基,使网络文学保持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
(张珊珊)(选自《网络文学:既要高质量也要正能量》《人民日报》2020年6月8日)材料二今天,网络文学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使命。
更好地推动网络文学“走出去”需从以下三方面着力。
其一,鼓励海外华裔作家从事网络文学创作。
早在1991 年,由海外华侨创办的中文电子刊物《华夏文摘》即已问世,为日后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国门开辟了先河。
鼓励海外华裔作家进行网络文学创作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去”的形式之一。
其二,拓宽国内外媒体推介渠道。
随着中国网络文学越来越受海外受众的欢迎,无论是传统媒体如报刊、广播、电视等,还是数字报刊、手机网络等,都可积极推介优秀的中国网络文学作家和作品。
其三,培养翻译人才,建立翻译机制。
近年来,国内外翻译家、广大网络文学爱好者以及各翻译网站都为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做出了贡献。
(董晓波卢敏)(选自《网文多路出海》《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2月27日)材料三中国网络文学,不是对“传统文学”的终结,而是网络时代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2019-2021]江苏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真题带答案
江苏省近3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附答案详解一、阅读理解训练题1.(2020南通)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问题。
______的眼睛李汉荣①在农家小院的正中,在光线最集中的地方,我的母亲端坐着,为我们做鞋,做枕头,缝补衣裳,在书包上绣花。
此时,阳光投在这个小小的院子里,灌注进母亲手里那小小的针眼。
每一个针脚里,每一个图案上,都注满村庄正午的温情和深蓝。
②看着沐浴在天光里的母亲,看着跟随母亲的目光穿梭在生活经纬里的小小针线,我终于明白:我们贴身的衣服里和书包上,织进去的不只是母亲细密的眼神,还有来自几光年之外上苍的眼神。
③母亲八十多岁的眼睛,还保持着少女的清澈和纯真。
而世间不少的人,涉世稍深或略有阅历,目光就少了清纯,蒙上了或世故或势利或狡黠的尘灰。
莫非母亲有什么特殊的“养眼”之法?我想了解其中的缘由。
④那年,我回老家养病。
我每天都在故乡的原野上走来走去,在清晨,在黄昏,在百万千万颗露珠的照拂里,在百万千万片绿叶的叮咛里,我的心里,我的眼睛里,哪怕藏匿得很深很隐蔽的细小杂念和灰尘,都被一一洗净。
我身体里的病,也渐渐离我远去。
我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无尘无垢,无嗔无痴,甚至有一点吐气如兰的意思了,连梦都是清洁的。
这让我体会到:一个人若保持身体的洁净、心灵的洁净,保持每一个意识和念想的仁慈与洁净,那么,他将会从生命里领受到怎样单纯而又无比丰富的诗意!⑤我在故乡的怀里、在母亲身边养病。
病大约不好意思待在我逐渐变得干净、健康的身体里,我的身体里没有了毒素,也没有了病魔赖以存活的养料。
病知趣地走了,我养好了身体,也养好了心。
那次乡村静养,等于让我对乡村母亲的心灵养成做了一次田野调查。
⑥那么,母亲何以有那样洁净无尘的心,何以有那样洁净无尘的眼睛?我想,清晨或黄昏,原野上那无数颗透明的露珠,已经给出了一部分答案。
我的母亲,一生善良、纯洁和真诚:她是用一生的田野劳作和行走,与无数颗露珠﹣﹣与无数颗清澈的天地之眼,交换着心灵的语言,交换着眼神。
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题
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2020淮安)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回答问题。
【甲】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
山自清凉胚胎①,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
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
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
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
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②,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隋园,因其姓也。
后三十年,因倾且颓弛,禽鸟厌之,百卉芜谢。
余购以月俸,茨③墙剪阖④,易檐改涂。
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⑤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
”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
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
”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赤随之而已。
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
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已巳三月记。
(节选自袁枚《随园记》,有删改)【注释】①胚胎:此指小仓山为清凉山余脉。
②堂皇:厂大的堂厦。
③茨:用茅或苇盖屋子。
④阖:草帘子。
⑤夭阏(è):阻塞。
【乙】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余购以月俸(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自北门桥西.行②为南唐避暑所.③以一官易.此园④太守之乐.其乐(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阅读【甲】文,概括“随园”名称的由来。
(5)【甲】【乙】两部分文字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请简要分析。
【分析】【参考译文】【甲】金陵从北门桥向西走二里路,有个小仓山,山从清凉山起源,分成两个山岭向下延伸,到桥才消失。
江苏版-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带答案共20篇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附答案详解一、阅读理解训练题1.(2019镇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训练语感(节选)叶圣陶①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辞典是不够的。
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
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
②夏可尊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讲到语感,有下面的一节说: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
“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
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
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
③夏先生这篇文章提及的那些例子,如果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
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就越深切。
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作者不相上下,那时候去鉴赏作品,就真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了。
④譬如作者在作品中描写一个人从事劳动,末了说那个人“感到了健康的疲倦”,这是很生动很实感的说法。
但在语感欠锐敏的人就不觉得这个说法的有味,他想:“疲倦就疲倦了,为什么加上‘健康的’这个形容词呢?难道疲倦还有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分别吗?”另外一个读者却不然了,他自己有过劳动的经验,觉得劳动后的疲倦确然和一味懒散所感到的疲倦不同;一是发皇的、兴奋的,一是萎缩的、萎靡的,前者虽然疲倦但有快感,后者却使四肢百骸都像消融了那样地不舒服。
现在看见作者写着“健康的疲倦”,不由得拍手称赏,以为“健康的”这个形容词真有分寸,真不可少,这当儿的疲倦必须称为“健康的疲倦”,才传达出那个人的实感,才引得起读者经历过的同样的实感。
⑤这另外一个读者自然是语感锐敏的人了。
他的语感为什么会锐敏?就在乎他有深切的生活经验,他知道同样叫作疲倦的有性质上的差别,他知道劳动后的疲倦怎样适合于“健康的”这个形容词。
江苏中考语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江苏中考语文阅读原文从审美的角度来看,龙无疑是古人的一种艺术创造。
它是从鱼、鳄、蛇和云、电、虹等一个个具体物象而来,经过由众多人参与的模糊集合,形成一个建立在各个具体物象之上,又涵蕴着各个具体物象的新的形象。
它的形成过程,是“美”的因素集纳的过程,用一句人们常说的话,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间渗透着、灌注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宗教体味、审美快感和艺术情趣。
图腾(Totem),原为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词汇,意思是“他的亲族”。
图腾崇拜的核心是认为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缘关系,是本氏族的始祖和亲人,从而将其尊奉为本氏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
世界各国不少学者,都对图腾崇拜这一既古老又奇特的文化现象做过考察和研究,普遍认为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经有过图腾崇拜,其残余在近现代一些民族中还可以看到。
最早提出龙图腾说的是闻一多。
闻先生在他的一篇专门谈论龙凤的文章中这样说道:“就最早的意义说,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和殷民族,因为在‘鲧死……化为黄龙,是用出禹'和‘天命玄鸟(即凤),降而生商'两个神话中,人们依稀看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我说原始夏人和原始殷人,因为历史上夏殷两个朝代,已经离开图腾文化时期很远,而所谓图腾者,乃是远在夏代和殷代以前的夏人和殷人的一种制度兼信仰),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
”那么,龙图腾是如何形成的呢?闻先生在他的名篇《伏羲考》说:龙这种图腾,“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龙图腾说由20世纪40年代起步,至今流衍不衰,一度还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观点。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质疑龙图腾说,并出现一些否定性观点。
如:“无论如何,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
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真题
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真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2020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雹神蒲松龄王公筠仓①莅任楚中,拟登龙虎山谒天师。
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人为通。
公见之,貌修伟,怀中出.天师刺②,曰:“闻驺从③将临,先遣负弩④。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天师治具相款。
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少间向天师细语,天师谓公曰:“此先生同乡,不之识耶?”公问之。
曰:“此即世所传雹神李左车也。
”公愕然改容。
天师曰:“适言奉旨雨雹,故告辞耳。
”公问:“何处?”曰:“章丘。
”公以.接壤关切,离席乞免。
天师曰:“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公哀不已。
天师垂思良久,乃顾.而嘱曰:“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
”又嘱:“贵客在座,文去.勿武。
”神出至庭中,忽足下生烟,氤氲匝地。
俄延逾刻,极力腾起,才高于庭树;又起,高于楼阁。
霹雳一声,向北飞去,屋宇震动,筵器摆簸。
公骇曰:“去乃作雷霆耶!”天师曰:“适戒之,所以迟迟,不然平地一声,便逝去矣。
”公别归,志其月日,遣人问章丘。
是日果大雨雹,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
(选自《聊斋志异》)【注释】①王公筠苍:王孟震,字筠苍,山东淄川人。
明代万历年间进士。
②刺:名帖。
③驺从:古时达官贵人出行时护卫在前后的骑卒。
④负弩:充当先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怀中出.天师刺②公以.接壤关切③顾.而嘱曰④文去.勿武(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②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4)王筠仓这个人物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分析】【参考译文】王老先生字筠苍,到今湖北地区做官到任后,他便想登上龙虎山拜会张天师。
一天他来到湖边,刚登上船,就见有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他驶来,叫船上的人替他通报。
江苏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练习题及答案共20篇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附答案详解一、阅读理解训练题1.(2020常州)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常州:名士部落的千年文脉叶舟阮清华①在中国广袤的版图上,常州是一颗耀眼的明珠。
她地理位置优越,人民富庶;她教育发达,人文荟萃,是季子故里,齐梁旧地;儒风蔚然,学派林立。
从泰伯奔吴、季札封邑起,在绵延近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常州创造出了具有丰富内涵和鲜明特征的地域文化。
②殷商末年,泰伯从中原带来了先进文化,江南的土著文化受到了来自中原文化的熏陶。
位于吴国中心区域的常州,成为吴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③南北朝时期,随着大量文人南迁,常州作为萧氏故里,成为南朝齐梁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心,也是受齐梁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地方。
齐梁时期广博的学术风气及“颇采华词以饰经说”的研究风格在常州后世的学术传统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④京杭大运河苏南段的开通,不仅使南北联系更加紧密,而且刺激了南北文化的交流。
伴随着城市的繁荣,隋、唐时期的常州吸引了大量的南迁文人,城市文化在吸收外来养分后迅速成长,日益昌盛。
⑤宋代的杨时和苏轼使常州的文化快速趋向成熟。
他们两人从不同道路出发,奠定了常州学风相辅相成的两极。
杨时退居常州十八年,聚徒讲学,阐述理学,这既是传授理学的十八年,也是常州书院教育振兴的十八年。
苏轼一生出入常州多达十一次,最后病逝于常州。
苏轼“出处穷达”,在朝为官不畏权贵,以国事为重;贬官到地方,也能造福一方,为民请命。
苏轼和杨时的文化精神奠定了常州文化最重要的根基,在家家重诗书、户户重教育的基础上,使得常州的学术在日后迎来了全盛期。
⑥明代学者唐顺之的出现将常州文化精神固有的特点发扬光大。
他与当时的文人社团东林党产生紧密的学术联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形成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传统,绵延至清代的常州学派,形成了经世致用的学术高潮。
⑦常州学派兴起于清朝乾嘉盛世。
在考证流行的时候,另辟蹊径,将经学研究与现实政治相结合,为今文经学在清代学术界争得了重要的地位,使之成为足以与古文经学相抗衡的常州学派,更成为清代学术界面对社会危机的应变之学和变革之学,为日后的改良与革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江苏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带答案共20篇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附答案详解一、阅读理解训练题1.(2019扬州)阅读短文,完成各题。
瘸叔出行曾立力①瘸叔这儿至今仍保留着新年出行的习俗。
沿着村边转个圈,惊喜中捡回件颇具象征意义的物件,也有预先藏好的,讨个好彩头,求得一年的好兆头。
②本来瘸叔是不打算新年出行的,孤零零一个人,屋里穷得叮当响,哪有那么多讲究!年前,石头来送年货,鼓励他说:“瘸叔,新年只要你第一个出行,包你捡到宝贝。
若打空转身,我封个大红包赔你!”石头说这话时紧盯着瘸叔,一双眼睛闪闪发亮。
灶台上那封满地红的万字鞭,正在烘着去潮气,就是那天他带过来的。
按照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新年出行,鞭炮一定要炸响,万万不可炸哑。
③打开门,一股冷风扑面而来,瘸叔打了个寒颤。
他炸响鞭炮,不曾想到鞭炮炸了一小段就停住了,瘸叔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也没有心思再点燃鞭炮。
但是已经开了门,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
④瘸叔走出屋场坪,见前方影影绰绰中有两具黑影立在路中间。
这么早谁会站在寒风中等他?走近一端详:两捆半大小子高的棍子柴,死沉。
估摸着是石头弄的,“柴”“财”谐音,愿他今年发财,过上好日子。
⑤瘸叔一直走背字。
小时得过小儿麻痹,一只脚长,一只脚短;近年养猪猪瘟,养鸡鸡死,养鱼,一场山洪掀个底朝天,倒霉透顶!因此他一蹶不振,打不起精神。
经常叹气说:“命里只有八角米,无论如何不满升。
咸鱼翻身?想都别想!反正现在政策好,干脆等着吃低保。
”⑥石头是个大学生,读了一肚子的书。
这些年,村里人像中了邪似的往城里跑,他却从城里回到了村里。
看到瘸叔没起色,他总想帮一把。
他三番五次来劝瘸叔:穷不能穷志气,输不能输信心。
可石头说破天,瘸叔也不为所动。
⑦这两捆哑巴柴棍,就是石头说的宝贝?也太平常了吧,鬼才稀罕!诓他来吹北风,就这宝贝?黑暗中瘸叔鼻子眼里重重地哼了一声。
⑧新年出行,要的是一路顺风走到底,切忌打转走回头路。
风架着瘸叔继续前行。
再往前走是山塘,更是个大风口。
走在山塘的堤坝上,果然风更大,呜呜地叫。
江苏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带答案[精选]共20篇汇总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附答案详解一、阅读理解训练题1.(2020淮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人为什么爱摸自己的脸吴燕京①有人统计过,人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每小时会触摸脸部二三十次,平均两三分钟就会摸一次,而且这个习惯动作很难避免。
那么,人为什么要摸自己的脸呢?②早期的人类语言与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有很大的不同,语言学家认为,在人类语言起源初期,人用于交流的方式和动物的交流方式比较类似,两者都包含了大量的肢体动作,这是因为早期的人类语言只包含很简单的几个音节,无法满足复杂的交流需求,因此需要借助肢体动作来丰富语言交流的形态和内容。
③在人类语言形成的早期,触摸面部、额头、下巴和脖子是早期人类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人类学家甚至研究了这些动作的具体意义,比如,用手掌触摸额头代表臣服于族群的首领,用手握住脖子则是向同伴发出“有危险”的警告,触摸面部和下巴可能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
看来,摸脸在人类早期是我们“说话”的一种方式。
④随着语言的发展,特别是语音变化的丰富,人类已经可以通过说话表达十分复杂的思想和感情,几乎满足了所有的交流愿望。
肢体动作逐步失去了其在交流中的主导作用,退化成语言的辅助机制。
⑤相对于语言学家的解释,心理学家则认为人类触摸面部的现实意义是调节情绪,减少心理压力。
⑥英国杜伦大学芮斯兰德教授利用超声波扫描技术研究了怀孕24﹣36周的准妈妈,研究发现,触摸面部和调节情绪有关,心理压力较大的孕妇其体内胎儿会更多地呈现触摸自己面部的姿势。
美国迈阿密大学的神经学家指出,由于脸部生有大量的神经末梢,触摸面部皮肤会刺激神经活动,从而导致人体激素水平的变化,进而降低压力和焦虑带来的负面情绪。
由此可见,人们之所以会在不经意间摸自己的脸,实际上是在调节情绪,使自己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⑦人与动物的一个显著差异就是人类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既独立于周边的环境,也独立于他人。
研究发现,部分..高级哺乳动物也拥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大象,猩猩、狮子等动物在照镜子时可以区分镜子中的自己和镜子中的其他同类个体。
江苏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真题带答案(2019-2021)共20篇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附答案详解一、阅读理解训练题1.(2020常州)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儿童文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儿童生命的本然状态陈思和①儿童文学必须突出儿童性,但是儿童与儿童文学的写作是分离的。
不像青春文学,作者多半是在读的中学生和大学生,或者是青年作家。
儿童文学是由成年人来写的,年龄上隔了一代,甚至隔了两代。
年龄跨界的人来表达儿童生命的感受,难度就比较大。
所以,恰当的创作原则是:儿童文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儿童生命的本然状态。
②儿童阶段的生命特征是儿童文学的母题所在。
在外力帮助下逐渐走向独立是儿童阶段的重要特征,这就构成儿童文学的一大母题﹣﹣爱和互相帮助。
还有两个主题与此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是善恶,一个是分享。
③儿童阶段的另一个生命特征是环境视域的逐步扩大,这也是儿童文学的重要母题。
儿童文学最初关注的意象是床和房子,拓展开去,于是就出现了离家外出旅行的主题,或者身体突然掉进另外一个空间,由此开始了历险记。
西方儿童文学名著《小红帽》《木偶奇遇记》都是这个主题延伸出来的。
④从生命原始状态到开始接受文明规范的教育是儿童生命的又一重要特征。
孩子的生命是赤裸裸诞生的,是一种无拘无束的原始形态,也可以说这是一种野蛮形态。
这个特征既强调了教育在儿童文学中的地位﹣﹣人自身从“小野蛮”逐渐向着“小文明”的形态发展,同时,也肯定了儿童生命的某种野蛮特点。
⑤这里说的“野蛮”是不带有贬义的,它揭示出生命形态中有很多非文明规范的因素,它是自然产生的,是孩子生命形态的本然。
电影《地雷战》有一个细节,鬼子工兵挖地雷的时候,挖到了一个假地雷,里面放的竟然是大便,日本工兵气得嗷嗷直叫。
电影镜头马上切换到两个孩子在哈哈大笑,一个悄悄告诉另一个:是臭粑粑!如果镜头里表现的是成年人这么做,就会让人感到恶心,然而孩子的恶作剧却让人解颐一笑。
为什么?因为在这个细节里突然爆发了一种儿童生命的蛮性特征,用在战争环境下特别恰当。
⑥创作儿童文学,尽可能地接近儿童生命的本然状态,途径还有很多,比如“模仿”和“接近”,但是这属于外部行为。
最新版江苏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带答案共20篇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附答案详解一、阅读理解训练题1.(2019镇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塑料花路明①上午最后一节课,班主任说,中午大家回家,换白衬衫、白球鞋,每人带一束塑料花来,下午有外宾。
②我们都欢呼起来。
外宾的到来意味着停课。
那几年,合资、独资企业一家接一家入驻小镇,每年总有一两次,有重量级外宾来我们小学访问,我们穿上整齐的服装,挥舞着手中的花束,在校门口列队欢迎。
③和九十年代所有的家庭一样,我爸妈卧室里挂着一幅结婚照。
我妈身披婚纱,捧一束白色马蹄莲。
这束马蹄莲,就插在照片底下的花瓶里。
④我抓起马蹄莲,有一支脱落了。
我哇哇大叫,妈,花坏了。
⑤我妈皱眉说,要不,用胶带贴一下?⑥我大声抗议。
身为中队学习委员,两条杠的班干部,怎么可以带一支伤兵一样的花去学校?⑦我妈为难地说,那怎么办?⑧办法肯定有。
问题是,让我妈拿出近十分之一的月工资,去买一束不能吃不能穿的玩意,她要是同意,那就是本年度最大的童话。
⑨我妈灵机一动说,你去隔壁照相馆借借看,他们一定有。
⑩我忐忑不安地走到振国照相馆,很不幸,道具花已经被另一个小学生借走了。
老板娘去仓库翻了半天,总算又找出一束来。
我向老板娘行了个队礼,捧着花,喜笑颜开地去学校了。
⑪学校后边是一片农田,可以抄近路。
我走在田埂上,风吹动我的头发。
春天,油菜花盛开,望去一片金黄。
我看见咸菜瓶蹲在地里,我就喊,咸菜瓶,咸菜瓶,你在干嘛?⑫咸菜瓶挥挥手,朝我走过来。
她的左手攥着一把鲜花,有野菊,有蒲公英,有牵牛,有太阳花,还有几支我叫不上名字,用橡皮筋箍在一起,五彩斑斓的。
她的右手提着几支油菜。
咸菜瓶不好意思地说,我在找最好看的油菜花。
⑬她松开橡皮筋,把油菜插进花束,调整好位置,再重新扎起来。
⑭我说,老师不是讲要塑料花吗?⑮咸菜瓶小声说,我家没塑料花……她结结巴巴地解释,全村只有两户人家有塑料花,不巧的是,这两家都有小学生,所以,她就只好采一些野花来代替了。
⑯我说,咸菜瓶,老师会骂你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训练飞舞在生命里的蝴蝶标本阿黛儿的父亲在她12岁那年因为一次意外去世了,阿黛儿因此变得孤僻和敏感。
初一时阿黛儿的学校里新来了一位生物老师格雷特。
一次课上,格雷特为了给同学们讲清楚雄鸟和雌鸟的不同,特意举了一个例子,并要求大家进行讨论。
阿黛儿一言不发,格雷特觉得很奇怪,有同学告诉他,阿黛儿的父亲刚刚去世了,她最抗拒这种话题了。
后来,格雷特常在课余时间和阿黛儿谈心,阿黛儿却是想尽各种方法逃避,阿黛儿不想看到他人眼神中的同情,她要用行动向人证明,虽然没有了父亲,自己却依然是最优秀的。
学期结束前,格雷特宣布结业考试内容为制作一只蝴蝶标本。
对阿黛儿而言,这无疑是一次证明自己的最佳时机。
为了这次考试,阿黛儿花费了很多时间,一次又一次地捕捉蝴蝶。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阿黛儿在郊外的草地上捉到了一只蓝绿相间的彩色蝴蝶。
拿着这只漂亮的蝴蝶,阿黛儿按照格雷特上课时所说的方法小心地做着,花了几个夜晚的工夫,终于把标本做好了。
完工的那天,阿黛儿第一次睡了个好觉。
交标本的日子一天天接近了,阿黛儿的心里充满了期待。
然而,就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母亲收拾家务的时候,竟不小心把那只蝴蝶标本碰到了地上。
看着支离破碎的蝴蝶标本,阿黛儿伤心欲绝。
母亲内疚地说:“别哭了,都是妈不好,要不然我到学校去跟你们老师解释一下。
”“不!”阿黛儿大声地吼叫着,一把推开了母亲,狂奔而去。
不知道为什么,阿黛儿居然一个人跑到了学校的教室里,傍晚的学校冷冷清清的,在课桌的抽屉里,阿黛儿突然发现了一只漂亮的蝴蝶躺在那里,这是真的吗?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用力地揉着,是的,是一只漂亮的蝴蝶标本。
阿黛儿想,这大概是上帝送给我的吧。
阿黛儿欣喜若狂,一路小跑着回到了家里。
夜里,阿黛儿把这只蝴蝶放在台灯下仔细地看着,它可真漂亮呀,比自己以前做的那只毫不逊色,淡蓝色的翅膀上若隐若现地缀着些黑色的斑纹。
美中不足的是,那只蝴蝶的触角好像断过,是后来人工接起来的。
第二天,阿黛儿忐忑不安地带着这只蝴蝶标本向学校走去。
上课铃一响,格雷特就来了,他满脸笑容地对大家说:“今天,老师就来好好看看你们的蝴蝶标本。
”阿黛儿的心里“突突”直跳。
接着老师又说:“今天我们的考试内容不仅看谁做的蝴蝶标本漂亮,更要大家讲出自己制作的过程,看谁对这个技能掌握得好。
”此言一出,阿黛儿深深地舒了一口气。
“阿黛儿,请你先来说说。
”格雷特第一个请她。
阿黛儿只好红着脸走上了讲台,把手里的蝴蝶标本递给老师,然后结结巴巴地把自己制作标本的过程讲出来。
在讲述的时候,格雷特一直微笑地看着阿黛儿。
说到最后,阿黛儿鼓足勇气对同学们说:“其实,这只蝴蝶标本并不是……”正在这时,格雷特突然打断了阿黛儿的话,抢着说道:“并不是很完美吗?哦,是的,阿黛儿和我当初做的标本一样,把蝴蝶的触角给弄断了,看来这个步骤对大家来说都是个重点要掌握的地方哟!好了,从阿黛儿的标本制作过程中我们已经完全可以知道,阿黛儿已经全部掌握了制作蝴蝶标本的方法,我给她的测试成绩是100分”。
说完,老师把标本递给了阿黛儿。
台下一下子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阿黛儿的嘴角尝到了咸咸的泪水滋味。
下课后,阿黛儿找到老师办公室,想把这只珍贵的蝴蝶标本还给格雷特,因为她明白了那只蝴蝶标本的真相。
没想到,阿黛儿的话还没说出口,格雷特就笑着对阿黛儿说:“阿黛儿,你母亲已经打电话把你做蝴蝶标本的事情都对我说了,你什么也不用说了,这只蝴蝶标本就是老师送给你的礼物,希望你能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看不起你,除了你自己。
”格雷特也许不会想到,他的这句话改变了阿黛儿一生。
因为就是从那天起,阿黛儿的自卑感已经一扫而尽,并且她真的开始相信,没有人会因为自己父亲的去世而轻视她,除了她自己。
一转眼,10年过去了。
如今的阿黛儿已经成为一名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生。
然而不论岁月如何变迁,13岁那年,那只珍贵的蝴蝶,将永远地在阿黛儿的生命中飞舞。
15.概括格雷特老师改变阿黛儿自卑心理所做的事情。
(4分)16.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1)第八段中阿黛儿为什么深深舒了口气?(2分)(2)第九段中格雷特为什么要打断阿黛儿的话抢着说?(2分)17.伏笔与照应是小说惯用的写作手法,请在文中找出一处伏笔与照应。
(2分)18.怎么理解“飞舞在生命里的蝴蝶标本”这个标题含义?(3分)15. (4分)悄悄地送阿黛儿蝴蝶标本;有意安排阿黛儿第一个上讲台发言;在全班同学面前给阿黛儿留余地;给阿黛儿实验成绩满分;激励阿黛儿“世界上没有人看不起她,除了她自己”。
(答对一点得1分)16. (4分)(1)老师第二点考试的要求给了阿黛儿证明自己的机会,所以阿黛儿松了一口气。
阿黛儿自己很熟悉制作蝴蝶标本的过程,她对此有信心。
(2)生物老师是通过隐藏真相保护阿黛儿,让她在全班同学面前找回自信;同时是老师对阿黛儿的充分肯定。
17. (2分)前文(第六段)中妈妈说替阿黛儿跟生物老师解释一下,与后文(第九段)中生物老师跟阿黛儿说你妈妈打来电话了相照应。
前文(第六段)中阿黛儿抽屉里放着一个蝴蝶标本,与后文(第九段)中阿黛儿从老师的话语里知道了是老师做的送给她的标本相照应。
18. (3分)生物老师送给阿黛儿的蝴蝶标本改变了阿黛儿的自卑心理,老师的鼓励改变了阿黛儿一生的道路,那只珍贵的蝴蝶永远陪伴者阿黛儿成长。
蚕豆毕飞宇蚕豆主要种植在南方,它不是主食。
因为这个缘故,它被种在田埂或河岸一类“边角料”的地方。
蚕豆最好的吃法是炒。
香极了,嘎嘣脆。
唯一的缺点是太硬。
可是,孩子们的牙更硬——有了金刚钻就不怕瓷器活。
不过,我小时候吃炒蚕豆的机会并不多,只是过年的时候操练操练。
我要写下我和蚕豆的故事,这是我终身不能忘怀的。
我出生那一年,父母在杨家庄小学做代课教师。
他们决定请个人帮着烧午饭,附带着带孩子。
奶奶就这样成了我的奶奶。
我和她在一起的时间比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还多。
我五岁,父母工作调动。
奶奶没有和我们一起走。
我十一岁,父母要调到很远的地方工作。
临行前,我去了一趟奶奶家。
奶奶格外高兴,她的孙子来了,都“这么高了”。
那时,奶奶守寡不久,爷爷的遗像挂在墙上,奶奶高高兴兴地对着遗像说了一大通的话。
可无论奶奶怎样高兴,我始终能感觉到她身上的重。
她的笑容很重,很吃力。
奶奶和我谈起了爷爷,她很内疚。
她对死亡似乎并不在意:“哪个不死呢?”但奶奶不能原谅自己,她没让爷爷在最后的日子“吃好”。
奶奶说:“家里头没得唉。
”奶奶让我到锅里铲了一些锅巴,放在了爷爷遗像前——这是让我尽孝,我得给爷爷“上饭”。
奶奶望着锅巴,笑了,说:“死鬼嚼不动咯。
”傍晚,奶奶决定让我早点回家。
她在犹豫,想。
她在想让我带点什么东西走。
现在回想起来,她当时真是太难了,穷啊。
真的是家徒四壁。
奶奶拿过来一根丫杈,从屋梁上取下一个竹篮,里头是蚕豆。
奶奶最后的决定是炒蚕豆让我带走。
多年后,我知道了那些蚕豆是奶奶预备着第二年做种用的。
蚕豆炒好了,她把滚烫的蚕豆盛在簸箕里,簸了好长时间,给蚕豆降温。
然后,奶奶高兴地让我把褂子脱下来,把两只袖口给缝上了——袖管就成了两个大口袋。
奶奶把褂子绕在我的脖子上,口袋像两根柱子,立在了胸前。
奶奶的手在我的头发窝里摸了老半天,说:“你走吧乖乖。
”我第一次拥有这么多的炒蚕豆。
你可以想象我这一路走得有多欢——我丝毫没有意识到奶奶当时有多艰难!一路走,一路吃,路的一侧是河流,我还可以一路解渴。
杨家庄在我的身后远去了,奶奶在我的身后远去了。
后来的岁月里,我不停地回想起这个将预示着我和奶奶长久分离的画面。
等我到了一定的年纪,我想起一次就难受一次。
1986年,我在扬州读大学。
有一天,接到父亲的来信,说我的姑姑,也就是奶奶唯一的女儿,死了。
回到了杨家庄,我已经是个二十二岁的大小伙子了,我已经十一年没有来看望奶奶了。
我在许多夜里想起她,但天一亮我又忘了。
这些,我想起一次就羞愧一次。
我再一次站在奶奶面前,她老人家一眼就把我认出来了。
她的个子那么小,却坚持要摸我的头,我弓下腰来她才能如愿。
奶奶看上去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悲伤,这让我轻松许多了。
她只是抱怨了一句:“死丫头她不肯活咯。
”事实上,奶奶没多久就下世了。
她一定承受不住这样的伤痛了。
但奶奶就是这样,从来不轻易流露她的伤心与悲痛,尤其在亲人面前——我是从另一个可亲的老人那里理解了我的奶奶的。
她们时刻愿意承当亲人的痛,但她们永远也不会让自己的亲人分担她们的痛。
1989年,奶奶的孙女小妹来南京读书了,我去看她。
小妹说:“哥,你的头发很软。
”我说:“你怎么知道的?”小妹说:“奶奶告诉我的。
奶奶时常唠叨你,到死都这样。
”小妹的这句话让我很受不了。
我知道的,我想念奶奶的时候比奶奶想我要少很多。
但是,我每一次想起奶奶总是从那些蚕豆开始的——蚕豆成了我最亲的食物。
(选自《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有删改)16.文章主要叙写了“我”和奶奶交往的事情,请继续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填空。
(2分)一岁到五岁,奶奶被请来烧饭、照顾我;十一岁,我临别前去看奶奶、▲、▲;二十二岁,我回杨家庄奔丧,又见奶奶,奶奶不久去世了。
17.题目是“蚕豆”,作者却用了大量篇幅写“我和奶奶的故事”,为什么?写出你的理解。
(4分)▲18.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划线句,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7分)(1)奶奶的手在我的头发窝里摸了老半天,说:“你走吧乖乖。
”(这句话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表现了奶奶怎样的心理?)(3分)▲(2)等我到了一定的年纪,我想起一次就难受一次。
这些,我想起一次就羞愧一次。
(“难受”和“羞愧”的原因各是什么?)(4分)▲19.这篇文章,蕴含着作者哪些情思呢?(4分)▲20.《阿长与〈山海经〉》是对儿时保姆的回忆,《蚕豆》是对儿时“保姆式奶奶”的回忆。
仿照例句,从内容揣摩的角度,对《蚕豆》一文提出一个你的问题。
(2分)例:《阿长与〈山海经〉》的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憎恶”“讨厌”阿长,充满贬义,但后半部分却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两者矛盾吗?▲16.(2分)拜爷爷(给爷爷“上饭”);吃奶奶现炒的蚕豆(一路吃奶奶炒的蚕豆)(一点一分)17.(4分)①文章的中心..是为了表达对奶奶的爱、感激(恩)和愧疚,所以作者用了大量篇幅写“我和奶奶的故事”;②蚕豆是线索..,全文内容与蚕豆有关,奶奶炒用来做种的蚕豆触发了“我”的多年后的难受和愧疚;③蚕豆是引子..,写蚕豆是为了引出奶奶对“我”的真爱(无私);④蚕豆具有象征义,象征..了奶奶极普通的社会地位和境遇。
(从中心、线索、引子、象征等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一点一分)18.(7分)(1)(3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1分),表现了奶奶对“我”的爱怜(疼爱),以及对“我”即将离开的不舍(内心的伤痛与隐忍)(2分)。
(2)(4分)难受:①为“我”十一岁时的不懂事,只知欢快地吃蚕豆,不能体会到奶奶的艰难而难受(“终于领悟到奶奶当时生活很艰难”亦可);②后来意识到,这次将和奶奶长久分离,触发了内心的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