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纲要》
苏州市公共交通立体化发展的PEST分析
苏州市公共交通立体化发展的PEST分析PEST分析是对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环境因素进行评估的一种分析方法。
针对苏州市公共交通立体化发展,下面进行PEST分析。
一、政治因素:1.政策支持:政府出台鼓励公共交通发展的政策,对公共交通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优惠政策和补贴,为公共交通立体化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政府投入: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推动公共交通立体化发展。
例如,修建地铁和公交枢纽,改善交通拥堵问题。
3.政府监管:政府对公共交通进行监管,规范公共交通运营和服务质量,提高市民的出行效率和舒适度。
二、经济因素:1.经济发展:苏州市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加,对交通出行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公共交通立体化的发展。
3.就业机会:公共交通立体化的建设和运营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率的提高。
三、社会因素:1.城市化进程:苏州市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密度高,对公共交通的需求日益增加。
2.环保意识: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公共交通的需求也增加。
公共交通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
3.人口老龄化:苏州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人群对公共交通的依赖性增加,公共交通立体化发展需考虑到这部分人口的出行需求。
四、技术因素:1.智能化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技术在公共交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智能调度系统、智能票务系统等,提高了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2.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可以减少传统燃油汽车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公共交通的可持续性。
3.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公共交通的运营数据进行分析和优化,提高出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苏州市公共交通立体化发展受到政府政策支持、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和技术创新的影响。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是推动公共交通立体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城市化进程则提供了市场需求和基础条件。
苏州市综合交通规划
苏州市综合交通规划苏州市综合交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深化和细化。
为使苏州市交通基础设施布局适合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2005年12月,我局委托相关设计单位进行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与2008年初通过专家论证。
一、规划期限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二、规划范围分市域、市区、中心城区、古城区4个层次。
三、规划指导思想坚持“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以苏州市土地、生态、环境资源容量为约束条件,面向长三角区域发展,构建集约、生态、和谐、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总体规划提出的城市发展总体构想和战略目标提供支撑,强化苏州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
四、规划主要内容:1、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建设“一纵三横一环七射四连”的高速公路网络。
建设“四纵五横”干线网络,五县市之间一级公路通达。
高铁路线在市区北部相城区穿越,高铁站设在相城区胡巷村,距现苏州火车站10km。
规划提出苏嘉杭铁路、沪宁城际轨道、苏嘉城际轨道、无锡-常熟-太仓-嘉定城际轨道,苏通城际轨道市域S1线、市域S2B线、无锡硕放机场专线的建设建议。
苏州港远期争取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枢纽港的重要干线港内河航道网布局总体上维持“两纵八横”的总体格局。
在全市范围内共规划33个港口,其中主要港口12个,一般港口21个。
规划期内苏州航空应充分利用周边机场的资源,并加快完善与周边机场联系的集疏运通道。
2、市区综合交通规划以“井字加环”快速路为骨架,以“八纵八横”共16条组团间主干路形成干路框架体系。
最新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提出了新的城市空间布局,本规划中对轨道交通线路需要根据新的城市空间布局进行一定的调整。
仍然维持了市区4条轨道线路的布局方案。
BRT系统在功能上是对轨道交通系统的升级、延伸和补充,根据苏州城市空间布局特征,本规划在轨道交通网络布局的基础上,提出了“双环一纵”的BRT系统布局规划方案。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苏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1.03.09
•【字号】苏府〔2021〕29号
•【施行日期】2021.03.0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市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苏州市人民政府
2021年3月9日附件: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17367281_钻天入地,高新区的大交通时代
钻天入地,高新区的大交通时代记者 丁云坐有轨电车1号线时,偶然发现可以近距离观看太湖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意外的收获。
太湖大道是苏州市东西方向的重要经济、旅游通道,也是高新区内部唯一一条贯穿东西的客运通道,同时承担高新区对接苏州市区快速路网体系的唯一快速通道。
随着苏州高新区西部地区快速发展,东西向交通流量越来越大。
近期,高新区有三条道路改造提升工程,或已进入施工,或尚处准备阶段。
除了太湖大道本身的提升改造,苏州中环北线西延、何山路西延,也都为有效缓解太湖大道交通压力,增加高新区区域内部间的相互联系,提升片区经济、旅游发展质量,改善生活品质;同时也融合苏州高新区与苏州其他区域间的紧密联系发展。
对高新区而言,至关重要。
太湖大道(建林路—锦峰路段)快速化改造项目影响:提升姑苏区、高新区枫桥板块与科技城核心片区的联系效率;提升高新区西部片区对外、整个高新区对外交通路线总长:涉及建设道路约5.34km,两座隧道,一处人行下穿通道预计完工:2019年春节前太湖大道与阳山东路、阳山西路的交叉口,高峰期车辆排队长度超过200米。
太湖大道是苏州市快速路网中内环北环西向延伸线,也是高新区与姑苏区间重要的通道。
科技城核心板块的迅速崛起,需要提升姑苏区、高新区枫桥板块与科技城核心片区的联系效率。
同时,区域对外交通主要通过天池山互通对接绕城高速,高速出入口就位于太湖大道与阳山东路交叉口西侧,平面交叉口服务水平低,影响同行效率。
目前,阳山东部新城、大阳山组团、科技城核心板块等城市框架已经形成,结成的高新区西片集居住、商业、办公、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需要快速便捷地与外部沟通,促进片区发展。
太湖大道城市旅游休闲带上,正需要一条路线串联起环太湖、大阳山和苏州乐园三大景区,成为连接主要旅客集散点、旅游交通的主要走廊,促进区域旅游开发。
同时改善沿线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沿线生活品质。
太湖大道(建林路—锦峰路段)快速化改造不但是苏州高新区交通网提升的重中之重,也刻不容缓。
《苏州高新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材料2015130
《苏州高新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为加快高新区发展转型、深化苏州高新区“真山真水,新天堂”的发展目标,合理引导高新区中心城区的存量土地利用与开发建设,促进产业升级,编制《苏州高新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的编制将合理挖潜存量用地,科学引导空间布局,优化促进产业升级,更好彰显山水特色,完善公共设施配套,细化道路交通组织和绿地景观体系,进一步优化市政设施配套,全面引导高新区中心城区科学建设。
本次规划于2014年5月份启动,并于2014年12月完成专家论证。
现对该规划成果进行网上公示,公示时间为2015年1月29日——2015年2月27日。
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E-mail:ghj.sfw@一、规划范围东至京杭大运河、南至狮山街道行政边界、西至金枫路(中环快速路)、北至枫津河,总规划用地面积19.01平方公里。
二、功能定位苏州主城中心区重要组成部分,特色鲜明、发展高效、乐活宜居的生态型城区。
三、建设规模规划范围内居住人口容量25.0万人。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1755.75公顷;军事用地1.93公顷;非建设用地面积为145.23公顷。
四、规划结构规划形成“一带、十字、一环、八片”的空间结构:1、“一带”:即运河景观带,沿京杭运河构建游憩休闲的城市景观带,将滨河绿化景观建设与大运河历史文化紧密结合,服务居民,对话主城,彰显特色。
2、“十字”:由东西向狮山路城市发展轴和南北向长江路片区发展轴形成十字型发展主轴,依托轨道交通及城市中心建设,沿轴线集中布局商业、金融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提升高新区发展能级。
3、“一环”:即两山周边的环状发展公共设施,以两山城市中央公园为核心,环狮山和何山布局文化、体育、创意、商业商务等公共设施,打造围绕两山的中央活力区。
4、“八片”:即八大功能片区,包括狮山路商务商业区、狮山-何山活力休闲区、南部先进制造业发展区、金山浜总部经济区、向阳路创意研发区以及南、北两大生活区。
五、各类建设用地1、城市建设用地在规划范围内,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630.0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35.48%;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150.0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8.55%;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197.1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1.23%;规划工业用地面积为332.1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8.92%;规划仓储物流用地面积为1.6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09%;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为309.7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7.64%;规划公用设施用地面积28.7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62%;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103.7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5.91%;预留白地2.5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0.14%。
苏州高新区绿宝广场商业区慢行交通组织方案的优化设计
苏州高新区绿宝广场商业区慢行交通组织方案的优化设计慢行交通是现代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市民的出行舒适度与安全性。
而苏州高新区绿宝广场商业区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功能区,其慢行交通组织方案的优化设计对于改善商业区的交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人行道、自行车道和公共交通等方面对苏州高新区绿宝广场商业区慢行交通组织方案进行优化设计。
首先,人行道的设计应注重行人出行的舒适度与安全性。
在主要道路上,应设置足够宽敞的人行道,尽量避免建筑物、广告牌等物体挡住行人视线,同时,加强对人行道的维护,确保其平坦、无障碍,并对气候变化做出应对,如设置遮阳伞或雨棚等。
在人行道与自行车道的交叉口、红绿灯处,应设置明确的行人过街标志,并加强交通警示,以保障行人的安全和优先权。
其次,自行车道的设计应注重骑行者的安全和便利。
可以在商业区内设置联通各个功能区的自行车道网络,并在自行车道的两侧设置防护设施,防止机动车侵入自行车道。
为了增加骑行者的可见性和安全性,可以在自行车道旁设置绿化带,并利用垂直绿化等手段提供自行车道的隐蔽性和美观性。
此外,为方便市民租借自行车,可以在商业区设置自行车租借点,并加强对租借点的运维和管理。
最后,公共交通的设置与运营也是慢行交通组织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商业区的公共交通站点应布局合理,以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
同时,加强公交站点的设施建设,如设置候车亭、座椅、垃圾桶等,提高市民等车的舒适度。
另外,在商业区建设停车场时,应合理设置车位数量,并加强管理,以避免私家车占据公共交通道路,造成拥堵。
此外,对于商业区的物流运输,可以引入电动货车,并设置专门的停车区域,避免占用人行道和自行车道。
同样地,电动货车的充电设施也需要合理安排,以确保其正常使用。
在制定慢行交通组织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商业区的特点和市民的出行需求,并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环保和交通安全等因素。
同时,方案的实施需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工作,提高市民对慢行交通的认识和支持度。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区公交优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的通知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区公交优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11.25•【字号】苏府[2013]262号•【施行日期】2013.11.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区公交优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的通知(苏府〔2013〕262号)吴江、吴中、相城、姑苏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根据苏州市第一届城市客运工作联席会议精神,现将苏州市交通运输局制定的《苏州市区公交优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贯彻。
苏州市人民政府2013年11月25日苏州市区公交优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城市公交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
为进一步加快苏州市区公交发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在《苏州市区公交三年发展目标和政策保障体系》实施完成并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苏州市区公交优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着力点,突出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坚持公交优先、公交安全、公交效率、公交服务重点,系统实施“十大工程”,通过“八大保障”措施,推动城市功能布局与城市交通的协调发展,全力建设城乡一体、高效快捷、服务优质、群众满意、全国一流的公交都市。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
以公交优先、企业优秀、服务优质为目标,把改善城市公共交通条件、方便人民群众日常出行作为首要原则,科学规划、全力建设、加强引导、有效管理,提升公交运营效率,吸引更多的市民通过公交方式出行,使公交逐步成为市民主要出行方式。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市区公共交通场站管理办法的通知-苏府[2007]169号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市区公共交通场站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市区公共交通场站管理办法的通知(苏府〔2007〕169号)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现将《苏州市市区公共交通场站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苏州市人民政府二○○七年十二月十四日苏州市市区公共交通场站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合理配置和利用公共交通场站设施资源,促进公共交通场站建设和发展,适应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据《苏州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公共交通场站(以下简称公交场站),是指公交首末站、枢纽站、停车场、保养场、途经站、出租车服务区(站)及其相关设施。
第三条市区(含吴中区、相城区、高新区、工业园区)范围内公交场站的建设、使用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市交通局是公交场站管理的主管部门,所属的市城市客运交通管理处(以下简称市客管处)受其委托具体实施监督管理。
吴中区、相城区、高新区、工业园区城市客运管理机构(以下与市客管处一并统称客运管理机构)负责本辖区内公交场站的具体管理工作。
上述四区应当成立相应的公交场站建设和日常管理服务单位。
公交场站站名、站牌和进站线路由市客管处统一监督管理。
发展和改革、规划、建设、国土、财政、公安、城管、市政公用、园林和绿化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公交场站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公交场站应当根据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建设,涉及政府投入的,按照属地原则列入所属市、区政府年度投资项目资金计划。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城乡一体化暨分区规划
苏州⾼新区(虎丘区)城乡⼀体化暨分区规划苏州⾼新区(虎丘区)城乡⼀体化暨分区规划苏州⾼新区(虎丘区)城乡⼀体化暨分区规划为促进苏州⾼新区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保障⾼新区⼭⽔⽣态格局,指导苏州⾼新区范围内镇、村庄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苏州市规划局⾼新区分局特委托江苏省城市设计研究院编制特编制《苏州⾼新区(虎丘区)城乡⼀体化暨分区规划》。
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苏州⾼新区⾏政区陆域范围,总⾯积约223 平⽅公⾥。
2、规划⽬标将苏州⾼新区建设成为先进产业的聚集区、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先导区、⽣态环保的⽰范区、现代化的新城区。
3、功能定位真⼭真⽔新苏州:以城乡⼀体化为先导,以⼭⽔⼈⽂为特⾊,以科技、⼈⽂、⽣态、⾼效为主题,集创新科技⽣产、⾼端现代服务、⼈⽂⽣态居住、旅游休闲度假四⼤功能于⼀体的现代化城区。
4、规划结构总体空间结构:“⼀核、两轴、三⼼、六⽚”。
⼀核:以阳⼭森林公园为核⼼,将⼭体屏障转化为⽣态绿核,并成为各个独⽴组团间⽣态廊道的汇聚点。
两轴:太湖⼤道发展主轴:是新区“⼆次创业”的活⼒之轴,展现科技、⼈⽂、⽣态的融合。
京杭运河发展主轴:展现运河⽂化的精华,是城市滨河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公共功能与滨⽔风光的活⼒融合。
三⼼:以浒通⽚区中⼼、科技城⽚区中⼼、狮⼭路城市中⼼构筑三⾓状的极化空间,为各⾃所在的城镇建设组团提供公共配套服务。
六⽚:包括狮⼭⽚区、浒通⽚区、横塘⽚区、科技城⽚区、湖滨⽚区(苏州西部⽣态城)、阳⼭⽚区。
空间布局特征:“紧凑组团、⼭⽔环绕”规划采⽤紧凑组团布局模式推进城镇建设空间的集约化发展与⽣态化建设,各组团根据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及发展前景相对独⽴地⽣长,通过⼭⽔⽣态空间围合形成“功能相对完整,产居相对平衡,空间相对集中”的组团式紧凑城镇发展空间。
各城市组团之间强调规模、功能和区位等⽅⾯的多样性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协作,特别是新⽼建设组团之间在功能、空间和基础设施等⽅⾯的协调发展。
苏州轨道交通最新规划
苏州轨道交通最新规划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苏州市政府决定制定一项全新的轨道交通规划,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这项规划将进一步完善苏州市的交通网络,改善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市民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根据最新的规划,苏州轨道交通将继续扩张和发展,目标是在2030年前建设完成苏州市内的5条轨道交通线路。
这些线路将覆盖苏州市的主要区域,连接市中心及周边的重要商业和居住区域。
第一条规划的线路是1号线,它将从苏州火车站出发,经过苏州市区南部,最终到达苏州新区。
这条线路的建设将有效改善市中心地区的交通状况,使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第二条规划线路是2号线,它将连接苏州火车站和苏州北站,成为连接南北两个重要交通枢纽的重要通道。
这条线路将通过苏州市中心和工业园区,连接许多重要的商业和居住区域,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出行选择。
第三条规划线路是3号线,它将连接苏州北站和苏州西站,进一步完善苏州市的东西向交通路网。
这条线路将贯穿苏州市的东部和西部,连接许多工业区和新兴商业区,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四条规划线路是4号线,它将连接苏州北站和苏州南站,形成一个贯穿苏州市的南北向主干线。
这条线路将通过苏州市中心和重要的商业中心,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出行选择。
最后一条规划线路是5号线,它将连接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进一步完善苏州市的交通网络。
这条线路将为南部地区提供高效的交通服务,推动南部地区的发展。
除了以上5条规划线路,苏州还将重点发展轨道交通的快线和支线。
快线将建设于市中心区域,主要连接市中心和周边区域,提供快速的通勤服务。
支线将建设于市区的边缘地带,连接重要的居住区和商业区,为市民提供更多出行选择。
苏州轨道交通最新规划的实施将对苏州市的交通状况和城市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它将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减少道路交通的压力,提高出行效率。
与此同时,轨道交通的发展也将促进城市区域的经济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入苏州市。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城乡一体化暨分区规划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城乡一体化暨分区规划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城乡一体化暨分区规划为促进苏州高新区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保障高新区山水生态格局,指导苏州高新区范围内镇、村庄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苏州市规划局高新区分局特委托江苏省城市设计研究院编制特编制《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城乡一体化暨分区规划》。
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苏州高新区行政区陆域范围,总面积约223 平方公里。
2、规划目标将苏州高新区建设成为先进产业的聚集区、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先导区、生态环保的示范区、现代化的新城区。
3、功能定位真山真水新苏州:以城乡一体化为先导,以山水人文为特色,以科技、人文、生态、高效为主题,集创新科技生产、高端现代服务、人文生态居住、旅游休闲度假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区。
4、规划结构总体空间结构:“一核、两轴、三心、六片”。
一核:以阳山森林公园为核心,将山体屏障转化为生态绿核,并成为各个独立组团间生态廊道的汇聚点。
两轴:太湖大道发展主轴:是新区“二次创业”的活力之轴,展现科技、人文、生态的融合。
京杭运河发展主轴:展现运河文化的精华,是城市滨河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公共功能与滨水风光的活力融合。
三心:以浒通片区中心、科技城片区中心、狮山路城市中心构筑三角状的极化空间,为各自所在的城镇建设组团提供公共配套服务。
六片:包括狮山片区、浒通片区、横塘片区、科技城片区、湖滨片区(苏州西部生态城)、阳山片区。
空间布局特征:“紧凑组团、山水环绕”规划采用紧凑组团布局模式推进城镇建设空间的集约化发展与生态化建设,各组团根据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及发展前景相对独立地生长,通过山水生态空间围合形成“功能相对完整,产居相对平衡,空间相对集中”的组团式紧凑城镇发展空间。
各城市组团之间强调规模、功能和区位等方面的多样性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协作,特别是新老建设组团之间在功能、空间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5、功能分区规划形成狮山片区、浒通片区、横塘片区、科技城片区、湖滨片区(苏州西部生态城)、阳山片区等六大功能片区。
苏州公共交通发展
确立政府主导公交理念加快实施公交优先战略/sjsz/books/sjlist.asp?SpeakID=9·汤建军 [2009-4-5 17:18:49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客运交通的主体,它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大力推进“公交优先”战略的实施,确立政府主导公交理念,加快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既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又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需求。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既是现实需要,也具有长远意义。
就其现实性来说,城市交通资源与城市交通利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出行难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任务。
就其长远性来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随着城市人口特别是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的压力越来越大,对城市交通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
1、苏州市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的现实意义苏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苏州城市交通发展的一条根本性战略,这既是为了满足现代化城市出行需要,真正确立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以方便居民出行为目的,做到高效、快捷、准点、舒适,其对大多数出行者都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同时优先发展大容量、快速度的公共交通,辅之以其他工具可以快速有效地分流人员,减轻城市道路压力,缓解城市交通拥挤。
对于保护苏州古城风貌、提高苏州城市的综合承载力、提高城市竞争力、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打造文明城市、旅游城市,提高城市软实力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2、苏州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现状及目标苏州全市市域面积8848km2,中心城区1100 km2,2007年末全市域户籍人口624万元,中心区域人口234.98万元,中心城区面积及人口规模与国内许多城市如无锡、宁波相当。
苏州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苏州高新区总体规划根据苏州市总体规划要求,苏州高新区西北部地区将以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绕城高速公路、世纪大道及沿太湖公路等为交通骨架,实施出口加工区、浒墅关经济开发区、东渚开发分区、通安开发分区及旅游度假区组团开发、平行推进,努力建设一个高新技术企业集聚、湖光山色秀美,适合创业和居住的湖滨城市。
苏州市首个城市总体设计新构想:双城两片2010-04-13 09:45我市首个城市总体设计通过专家论证苏城新构想:双城两片苏州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
制图胡建益中心城区的空间结构十字轴带、五楔渗透、多心多点、绿廊相通“T轴双城两片”结构T轴指主城城区(古城和高新区)、新城城区(主要是园区)构成东西向横轴,相城和吴中片组成南北向纵轴;双城由主城城区和新城城区组成;两片指围绕吴中和相城形成的城市功能片区千年古城如何展现古今文明辉映的新气象,都市形态如何与世界著名城市相媲美。
苏州从去年3月就启动了《苏州市总体城市设计(2008—2020)》(以下简称总体设计)的规划研究。
经过近两年的调研、分析、设计和论证,昨天,这份事关苏州未来城市发展的规划“蓝图”通过了国内专家的论证,这也标志着苏州诞生了第一份城市总体设计。
它将与《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配合使用,作为指导苏州中心城区各项规划建设的依据。
现有的“4+1”格局难以形成统一规划【现状】苏州是一个有机整体,可是长久以来东、南、西、北、中相对分隔的“4+1”格局,很难形成统一的规划体系。
如高架路导致对城市交通、景观和功能的分割,快速路两侧形态杂乱,风貌参差大,建筑品质悬殊。
苏州固有的城市水系,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反而成了区块、路段、街道划分的界限。
目前的高新区、相城、园区、吴中、老城分散建设,失去了整体性,各自建构完整体系,反而加剧了分割。
昨天与会专家认为,苏州城市现状结构较为“破碎化”,各片区次结构脱离主结构,相互错位,亟须统筹设计。
苏州高新区2019年市政专项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
苏州高新区2019年市政专项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中环北线西延段、何山路西延段)网上公示附件一、苏州高新区中环北线西延段沿线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道路专项)调整1.1调整原因完善城市快速路网布局,实现高新区与苏州市区、相城区、工业园区的快速联系;支撑高新区框架布局发展,串联生态城、科技城、通浒片区等城市组团;分流太湖大道交通量,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完善相关道路规划及配套设施。
项目位置图1.2调整内容1.2.1分段道路调整本调整方案中设计主线道路共分为西、中、东三段,主线为双向六车道。
其中西段主要采用地面道路和下穿的形式,中段主要采用隧道的形式,东段主要采用高架的形式。
西段:沿昆仑山路布线,西起230省道,东至大阳山隧道段入口。
本调整方案分别于金沙江路、嘉陵江路设1处下穿,分别于昆仑山路与230省道交汇处、昆仑山路与绕城高速交汇处设置1座互通立交。
西段设计主线为双向六车道,上跨浒光运河、潇湘路、绕城高速及西阳山路,共设置4处辅路出入口与1处上下匝道。
中环北线西延线位总图(西段)下穿节点道路断面图中段:西起西阳山路,东至东阳山路,全程为隧道段,设计主线为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80km/h。
西端以上跨西阳山路的形式进出隧道,东端以下穿东阳山路的形式进出隧道。
中环北线西延线位总图(中段)隧道断面图东段:西起东阳山路,东至中环西线,于石阳路东设有1处辅路出入口,于内环西路与中心路之间、内环东路与中环西线之间各设置1处上下匝道,采用高架形式与现状中环顺接。
设计主线为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80km/h。
中环北线西延线位总图(东段)高架段主线断面图1.2.2新增科技城北互通本调整为实现绕城高速与中环北线的快速连通,增设科技城北互通。
工程南起潇湘路跨浒光运河航道桥落地段,东连现状绕城高速,与中环北线工程设置转向匝道实现一体化衔接。
新增高速出入口位置图二、苏州高新区何山路西延段沿线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道路专项)调整2.1调整原因为缓解太湖大道交通压力,增加高新区东西向联系通道数量,充分发挥马涧路交通分流作用,提高马涧路通行效率,规划建设何山路西延工程,连通何山路与马涧路,形成沟通高新区东西部、分流太湖大道的第二通道,完善区域组团道路网络、提高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便捷性,支撑区域间的经济发展。
苏州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苏州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项目承担单位: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主持人:徐循初项目参加人:徐循初汤宇卿王正许传忠纪立虎张乔张扬杨辰巴今一、概况苏州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东部,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也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的经济中心。
1997年末,苏州市全市行政区面积8488.42平方公里,人口572.89万人,国内生产总值为1132.5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9713元。
苏州市公共客运交通规划的地理范围为苏州市区,包括以古城为核心的中心城区、苏州新区、工业园区、吴县市区和浒关。
本次规划分三期:近期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人口规模达到120万人之时;中期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人口规模达到150万人之时;远期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人口规模达到180万人之时。
二、规划总体构思1.任务来源城市公共交通是指在城市中供公众乘用的公共汽车、电车、出租车、地铁、轻轨、轮渡、缆车、索道等各种交通方式的总称,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客运交通的主体。
发达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方便居民出行,促进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建设的宏观指导性文件,是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的深化。
为了与苏州新的城市总体规划相配套,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苏州市公共交通公司的委托,在苏州市规划局和市政公用局的领导和关心下,根据苏州市(1995)208号文件《关于印发〈江苏省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规划编制纲要〉的通知》和苏州市人民政府的部署以及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关意见和提案,结合苏州市公共交通建设的实际需要,特编制本规划。
2.规划目标规划目标是建设一个经济、方便、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
根据苏州市交通需求和投资水平的综合分析,苏州市公共交通近期、中期、远期的发展目标为:充分挖掘现有设施的潜力,加大公共交通建设的投资力度,并辅以优先发展公交的政策措施,提高公交运营系统的客运能力。
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线网规划(修编)
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线网规划(修编)为落实公交优先,加快公共交通建设,高新区管委会于2010年启动编制了《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线网规划》。
该规划较好地指导了高新区有轨电车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有轨电车1号线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营。
随着高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原有的有轨电车线网规划的部分线路已经不再适应高新区的发展需求,为协调有轨电车2号线、3号线及其他线路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原有的有轨电车线网规划进行优化调整,尽快稳定有轨电车线网,并结合线网对有轨电车线位进行规划控制预留,以适应高新区发展变化,形成具有高新区特色的有轨电车体系,指导高新区有轨电车规划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开展《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线网规划(修编)》是非常必要的。
本次规划于2014年10月完成最终成果。
现对该规划成果进行网上公示,公示时间为2014年10月30日——2014年11月28日。
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E-mail:ghj.sfw@。
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与《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城乡一体化暨分区规划》范围一致,为苏州高新区行政陆域范围,总面积约223平方公里。
2、交通现状根据高新区居民出行调查报告,高新区居民出行以通勤出行为主,在交通出行方式中以个性化交通出行为主,现状公交出行方式的承担比例不高,高峰小时交通需求较为集中,导致道路交通拥堵日益严重,居民对大容量快速公交方式普遍比较认可和期待。
3、现代有轨电车特点现代有轨电车符合高新区“科技、人文、生态、高效”的发展主题,现代有轨电车不同于传统有轨电车,代表了现代交通发展趋势,能够弥补高新区在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运能之间的空档,成为高新区骨干公交网络的组成部分。
□科技:●现代化:多种供电方式、智能化●经济性:造价为地铁的1/6~1/4□人文:●舒适新颖、造型美观、100%低地板●塑造城市形象、打造特色交通□生态:●噪音比机动车交通低5~10dB●能耗:小汽车1/9、公交车1/4□高效:●客运能力大:0.6~1.5万人次/h●速度快:营运车速25~30km/h●周期短:2年左右,满足发展需求4、线网修编原则本次修编以原有规划线网为基础,在维持原有线网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部分线路的功能定位、走向及相关节点衔接进行调整和优化研究,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变化,修编方案深入分析了2号线建设方案变化对总体线网的影响,并重点对3、4、5号线的定位、走向等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提高了规划线网的可实施性,强化了片区之间的交通通道联系,能够更好地指导高新区有轨电车的长远发展。
《苏州高新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纲要》
《苏州高新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纲要》日前,《苏州高新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未来3年,高新区将斥资3亿多元进行公共交通的升级改造,新增13个公交枢纽站、10个公交首末站,新辟59公里公交专用道,新设近20条公交线路,新增210辆公交车。
根据规划,至2015年,高新区将设置A类公交枢纽新区城际站,作为对外交通的重要集散点;B1类枢纽苏州乐园站,作为高新区内外客流最大转换点;另设B2类湿地公园、生态城、华山路、汾湖路、竹园路、新亭路枢纽和B3类管委会、大阳山、通安、阳山花苑、白马涧枢纽。
另外,高新区将结合公交枢纽场站所处区位和用地条件,对周边区域进行商业、办公、居住等综合开发。
与此相关,高新区将在未来3年新增10个公交首末站。
分别为:汽车城站、理想城站、文昌路站、华为路站、湿地公园东站、玉屏路站、湿地公园枢纽站、生态城站、大阳山枢纽站、石湖景区站,并改建兰凤寺公交首末站。
在公交线网方面将做进一步优化。
按照规划,高新区未来3年将新增苏州乐园至苏州北站、生态城至东南环立交枢纽站的主干线;新增分别串联北部商贸点、南部商贸点的环线;新增苏州科技城至湿地公园、兰凤寺至苏州乐园、理想城站至苏州乐园线路,以加强山河佳苑、理想城等区域的公交联系;新增金市站至玉屏路首末站线路,以加强苏州科技城南北联系;新增中心城西部环线(新区公园站-何山路-长江路-马运路-珠江路)、科技城环线、大阳山站至白马涧枢纽线路,以方便有轨电车换乘; 新增东渚站至生态城站,以加强龙景花园公交覆盖;新增浒墅关工业园环线,以加强该工业园公交覆盖。
另外,353路、333路与有轨电车重合的太湖大道段,将改线走马涧路西延伸段。
在便利高新区新行政中心交通方面,将新辟苏福路至科普路(经滨河路、马运路)、青花路至科普路(经浒杨路、兴贤路)、建林路至科普路(经通浒路、中唐路、松花江路、五台山路、金沙江路)的公交线路。
目前,高新区公交专用道总长度为16.8公里,占高新区主干路长度的比例不足7%,分布零散,未形成网络。
苏州高新区智慧交通规划发展思考
苏州高新区智慧交通规划发展思考摘要:本文在深入分析国内外智慧交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苏州高新区的发展现状探讨了高新区智慧交通系统的建设思路,并提出了符合高新区特色和应用需求的智慧交通规划体系的总体框架。
关键词:交通规划;智慧交通;总体框架;1引言《苏州高新区“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完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覆盖全区的信息服务体系、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将苏州高新区打造成智慧城市新样本。
智慧交通作为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空间感知、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技术结合交通科学、知识挖掘等理论工具对传统智能交通系统的升级,而不仅仅是通信、收费、监控等基础设备的规划建设。
1智慧交通发展趋势分析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智能交运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建设起步相对较早,目前ITS普及率已非常高。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欧美发达国家为了缓解交通堵塞的问题,在交通智能化方面探索和研究上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资金,刚开始的研究只是简单道路功能、信号灯设置以及汽车智能化方向的探索。
现在的智能交运系统包括有:智能公交系统、智能收费系统、智能应急响应系统、智能地图系统、智能运营服务系统等等。
(1)自动驾驶ITS尤其是车辆自动驾驶的想法首先提出在城市交通问题突出的70年代。
统一管理的车辆无人驾驶从很久以前就开始考虑并实际应用于这类城市的通勤车和建机领域。
但这与行驶于公路的车辆自动驾驶技术有着决定性的不同,后者必须在杂乱纷繁的交通中迅速决定自己的行动,使得人工智能成为必要条件。
由于自律驾驶技术有望降低驾驶员负担、减少事故发生、提高能源效率等,因此从80年代开始就开展大规模持续性的研发。
碰撞安全技术也将辅助驾驶员、能动地避免事故作为目的,逐渐向ITS领域靠拢。
直至20世纪末,通过各类道路行驶测试项目,已成功掌握了这两方面的“关键技术”。
苏州轨道交通发展目标
苏州轨道交通发展目标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苏州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交通问题逐渐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
因此,苏州市制定了苏州轨道交通发展目标,以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
苏州轨道交通发展目标之一是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联通。
苏州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与上海、杭州等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至关重要。
为此,苏州市计划建设更多的地铁线路,与周边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相连接,形成更加便捷的交通网络,方便市民出行。
通过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联通,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流入苏州。
苏州轨道交通发展目标还包括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便捷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苏州市将继续扩大地铁线路的覆盖范围,增加站点数量,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和频次。
同时,为了方便市民的出行,苏州市还将建设更多的地铁换乘站,使不同地铁线路之间的换乘更加便捷。
此外,苏州市还计划建设智能化的地铁站点,配备自助售票机、自动扶梯等设施,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
苏州轨道交通发展目标还包括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苏州市将加强对地铁线路和车辆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地铁运营的安全稳定。
同时,苏州市还将加强对乘客的安全教育,提高乘客的安全意识,减少发生意外事件的可能性。
此外,苏州市还将加强对地铁站点和车辆的安全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确保市民的出行安全。
苏州轨道交通发展目标还包括提升交通服务的质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苏州市将加强对地铁站点的管理,提高站点的环境卫生和秩序。
同时,苏州市还将加强对列车的管理,提高列车的舒适度和服务质量。
此外,苏州市还将推行智能化的服务系统,提供更加便捷的乘车服务,如手机扫码进站、实时列车到站信息查询等。
通过提升交通服务的质量,苏州市可以提高市民的出行体验,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竞争力。
苏州轨道交通发展目标旨在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通过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联通,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便捷性,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以及提升交通服务的质量,苏州市可以实现更加便捷、安全、舒适的轨道交通系统,为市民的出行带来更多的便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高新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纲要》
日前,《苏州高新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未来3年,高新区将斥资
3亿多元进行公共交通的升级改造,新增13个公交枢纽站、10个公交首末站,新辟59公里公交专用道,新设近20条公交线路,新增210辆公交车。
根据规划,至2015年,高新区将设置A类公交枢纽新区城际站,作为对外交通的重要集散点;B1类枢纽苏州乐园站,作为高新区内外客流最大转换点;另设B2类
湿地公园、生态城、华山路、汾湖路、竹园路、新亭路枢纽和B3类管委会、大阳山、通安、阳山花苑、白马涧枢纽。
另外,高新区将结合公交枢纽场站所处区位和用地条件,对周边区域进行商业、办公、居住等综合开发。
与此相关,高新区将在未来3年新增10个公交首末站。
分别为:汽车城站、理想城站、文昌路站、华为路站、湿地公园东站、玉屏路站、湿地公园枢纽站、生态城站、大阳山枢纽站、石湖
景区站,并改建兰凤寺公交首末站。
在公交线网方面将做进一步优化。
按照规划,高新区未来3年将新增苏州乐园至苏州北站、生态城至东南环立交枢纽站的主干线;新增分别串联北部商贸点、南部商贸点的环线;新增苏州科技城至湿地公园、兰凤寺至苏州乐园、理想城站至苏州乐园线路,以加强山河佳苑、理想城等区域的公交联系;新增金市站至玉屏路首末站线路,以加强苏州科技城南北联系;新增中心城西部环线(新区公园站-何山路-长江路-马运路-珠江路)、科技城环线、大阳山站至白马涧枢纽线路,以方便有轨电车换乘; 新增东渚站至生态城站,以加强龙景花园公交覆盖;新增浒墅关工业园环线,以加强该工业园公交覆盖。
另外,353路、333路与有轨电车重合的太湖大道段,将改线走马涧路西延伸段。
在便利高新区新行政中心交通方面,将新辟苏福路至科普路(经滨河路、马运路)、青花路至科普路(经浒杨路、兴贤路)、建林路至科普路(经通浒路、中唐路、松花江路、五台山路、金沙江路)的公交线路。
目前,高新区公交专用道总长度为16.8公里,占高新区主干路长度的比例不足7%,分布零散,未形成网络。
针对这一现状,高新区将在2020年结束前新建共计约59公里的公交专用道,形成公交专用道网络。
其中,未来3年内,将对长江路、何山路、苏福路等路段进行改造,至2020年,建林路、苏浒路、兴贤路等路段也将开辟公交“专属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