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志序言

合集下载

小学校志序的范文(热门3篇)

小学校志序的范文(热门3篇)

小学校志序的范文(热门3篇)小学校档案室工作计划需要上报给上级,所以对于计划要切实有效!下面带来小学校档案室工作计划,以供参考!一、指导思想:依据教育、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对优质档案管理的需求,围绕学校的工作重点,强化责任、效率、质量意识,加强学校档案日常工作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档案的开发、编研、利用工作,力求为学校教育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二、工作目标、任务:1、按照《xxxx市教育系统学校归档办法》收集好各处、室、组等部门所形成的文件、资料,严格遵循档案管理制度,保质保量,适时地做好各类档案的立卷归档、编目、装盒、上架工作。

并在今年12月底,完成xxxx年度各种档案资料的立卷工作。

2、做好档案台帐,对各项内容认真填写。

3、要加强部门立卷,注重平时资料建立、收集、积累、整理、归档工作。

4、及时收取、处理各类文档资料,做好各类文档的借阅、保管工作。

5、配合学校做好各类评估、评审、考核工作。

三、做好档案日常管理。

1、做好档案库房管理,落实“八防”措施,平时勤检查,常落实,做到库房、案卷、安全、完好。

2、做好档案室台帐记录,及时、正确、帐物相符。

四、强化档案开发利用。

1、编制学校、教师、学生荣誉册。

2、扩充学校基础数字汇编,使之能更好地反映学校的发展与现状。

3、积极主动地为学校条线总结、考核、提供充足的资料。

4、及时快速地应对教师查阅案卷,对教师的工作尽心、尽责。

5、加快档案现代化建设,逐步介入计算机管理档案。

促进档案管理,更好地为教育服务,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五、具体工作安排:9月份:1、制订工作计划2、收集本校xxxx年度各科室所形成的文件、材料3、做好本校新年度的文书处理工作10月份:1、整理本校xxxx年文件资料,按《xxxx市教育系统学校归档办法》规定做好装订、分类、排列、编号、装合工作,确保门类齐全,完成立卷任务2、检查本校档案保管情况,如有不到位之处,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处理11月份:1、xxxx年度各种档案资料的立卷工作2、做好档案台帐,对各项内容认真填写12月、1月份:1、收集本校各室所形成的文件、材料2、做好各项工作的记录与统计3、做好本年度档案工作总结一、指导思想以_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_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_关于基础教育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和_中央、_《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根据惠安县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奏响“内涵求发展,机制求创新,队伍求提高”主旋律,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牢固确立“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施展才华,让每一位家长都收获希望”的办学理念,精心打造人文校园、书香校园、活泼校园,走“出名师、育名生、塑名校”的可持续发展品牌战略,不断增强竞争力,为稳步实现我校“学校发展五年规划”奠定基础,二、工作目标20xx年是惠安县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把握机遇,开好局,起好步,以全新的理念和视角理性审视学校,设计学校,对于稳步实现我校“学校发展五年规划”的目标意义重大。

丹凤小学校志序

丹凤小学校志序

序盛世修志,自古皆然。

在人类历史绵远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的成就来自教育。

恰逢祖国强盛,教育倍兴,《师宗县丹凤小学校志》修订出版,这是丹凤小学的一件大事。

为此,特谨书数言,以表祝贺。

师宗县丹凤小学,始建于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到2008年已有435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学校虽数次易名,并多次重修、改建,历尽了许多风风雨雨,但丹凤小学的教化之风犹在,桃李芬芳犹浓。

新中国成立后,丹凤小学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丹凤小学的发展蒸蒸日上,校园建设逐步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现已发展成为师宗小学教育的龙头学校。

丹凤小学的环境之美,可谓育人宝地,素有龙栖凤翔之称。

校园面积宽广、林木幽深、古柏参天,杉木成林,绿草如茵,繁花似锦,一年四季春意盎然。

楼房参差呼应,色调和谐,造型美观。

读书长廊亭台错落,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板报长廊遍布诗词文赋、名言警句,处处充满育人之意。

如此美景,堪称读书之乐园、育人之圣地。

丹凤小学注重“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走“全面加特色”的路子。

其校风严谨,师德高尚,生源充足,是全县实施素质教育的典范。

多年来,学校以开全课程,全面发展,注重特长为宗旨,强调秉承传统,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并充分发挥教师的爱岗敬业,求真务实,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丹凤小学已办成孩子向往,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云南省一级示范小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建设快速有序推进,师资队伍逐年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景象。

丹凤小学正迎着时代的春风,奋勇前进,继续谱写新的篇章。

值此《师宗县丹凤小学校志》的修订出版之际,我们抚今追昔,目的是从历史中借鉴经验,从发展中得到启示,在启迪中发愤图强,力争创造丹凤小学更大的辉煌。

志书的修成,必将发挥其存史、资治、教化、育人的作用。

业绩已成往事,未来的辉煌,仍须倍加努力,愿丹凤小学的同仁再接再励,让学校的示范作用长盛不衰。

黄流中学校志

黄流中学校志

黄流中学校志黄流中学创办于战火纷飞的1947年,开始设在乐东县九所镇的九所粮所内,原名崖县第二中学,1949年9月从九所粮所迁至黄流村现址继续创办。

黄流中学创办至今已走过了六十六个春秋。

前言邢文雄黄流中学创办于战火纷飞的1947年,开始设在乐东县九所镇的九所粮所内,原名崖县第二中学,1949年9月从九所粮所迁至黄流村现址继续创办。

黄流中学创办至今已走过了六十个春秋。

六十年来,黄流中学经过几易校名,先后共有二十届校长。

在历任校长及老师们的辛勤耕耘下,学校由最初的几个教学班一百多个学生,发展到今天成为一个拥有68个教学班5000多名学生的大型完全中学,成名一所中国名校。

对于海南岛内各县文化教育的发展状况,历来有“北文昌,南乐东”的说法。

文昌县由于地处沿海,开发早,文化教育事业一向发展迅速。

乐东县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除了乐东汉区原有的文化积淀外,主要是得益于黄流中学的创办和发展、壮大,从黄流中学走出去的数万名毕业生,既在全国各地为社会做奉献,也为发展乐东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这也是中国共产党致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伟大成果。

早在1958年黄流中学就开始创办高中,文化大革命前被命名为乐东县中学,是乐东县的重点中学。

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挫折,后来又受到撤消重点中学称号的干扰,但是,具有深厚文化教育底蕴的黄流中学,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引下,在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然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六十年来,从我校走出去的数以万计的毕业生,已经在祖国各地的各个领域里取得了辉煌成就,我们为拥有这批众多的校友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黄流中学培养出的众多校友中,有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邢福义。

他被国务院确定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从2000年起,他担任教育部百所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之一—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语言学科组副组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会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

江 村 小 学 校 志

江 村 小 学 校 志

江村小学校志目录一、序言 2二、学校简介 3三、基础设施 4四、历届师生 5五、学校教职工县级以上奖励情况表11六、捐资助学表12七、校舍基本情况13八、大型教研活动统计表14九、校点情况一览表14十、历任领导15 十一、绩效荣誉16 十二、大事记16 十三、捐资助学情况17 十四、其他教育、管理工作17 十五、学校未来发展20序言江村小学是一所山村完小,从解放初期至今风雨兼程,所走过的路,是中国农村小学的一个典型缩影,体现了党的政策对农村教育的关怀和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农村教育从落后走向进步的一个历程。

凡在这里受过教育的莘莘学子无不感到光荣与自豪,愿与前辈们共享。

江村小学2010年7月江村小学学校简介江村小学是一所有着较长历史的村级完小,创建于解放初期,属三类学校。

现在校址原来是江村初中所属,占地约8005平方米。

本校创办于1952年3月,原来校址在江村一座破庙里,共有三个教学班,学生100多人。

1964年5月,小学就由原来的地方迁到这里,并逐步扩大了教学规模,1972年共有6个教学点(罗田小学、江村民小、西牛岩小学、小彪小学、螳螂小学、石粉洞小学);共管辖江村、将军山、罗田、石磨、酒壶山、码头、西牛岩、石粉洞、小彪、螳螂11个自然村。

1965年创办兴坪镇三中,有教学班1个,1982年撤并到西山初中。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原有的教学设施已跟不上新时代的教育教学要求,于是,1995年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由中国加拿大橡胶集团投入30万元,自筹资金15万元兴建了一栋有三层共12个教室的教学楼,建筑面积为920平方米,1996年9月年竣工,并交付使用,改名为阳朔县江村中加希望小学。

新建了厕所;扩宽、改建校门前道路;新建了漂亮的大门和围墙;在校园里建设了漂亮的花圃并种好了花草;修建了文化长廊;给教学楼装上了电,修建了水井,重建了操场,方便了教学。

为新教学楼装上了拉闸门,购买了文化饰物装饰教室等。

现在学校有6个教学班,学生181人,13位教师。

宜城市西街小学校志

宜城市西街小学校志

宜城市西街小学志(1986-2005年)2010年10月2日序校志是学校记录教育历程和学校发展历史的重要载体,可以使我们了解过去,把握现在,思考未来。

校志编纂工作是一项重大的、艰巨而繁琐的任务,它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当我看到这本《西街小学校志》的时候,甚感欣慰。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西街小学20多年来的成长轨迹,感受到其发展的艰辛和辉煌。

西街小学于1984年创办至今,学校已走过整整二十七年历程。

二十七年来,学校历任领导班子和广大教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成绩,获得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学校曾荣获“湖北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襄樊市教育教学先进学校”、“襄樊市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宜城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宜城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宜城市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

这是一段充满着艰辛与拼搏、满载着光荣与辉煌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宜城市城区小学教育发展的缩影。

为铭记西街小学历史,昭示后人,根据宜城市教体局统一布署,学校组织力量编修校志。

此项工作于2008年9月正式启动,经过编纂人员辛勤工作,数易其稿编讫。

校志编纂工作的完成,是西街小学建校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又一硕果。

《西街小学校志》较详实客观的记述了学校创建和发展的历程,从中可窥见学校二十多年来走过的深深足迹。

既为学校全体师生了解学校、热爱学校提供了一本教材,又为家长、社会全方位了解学校办学历史和传统提供了一个窗口。

以史为鉴。

《西街小学校志》蕴涵着一代代西街小学教育工作者前赴后继,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办学经验,她既可作为我们今天兴校之参考,又可为后来者治校之借鉴,对西街小学现在、未来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衷心希望广大师生肩负继往开来之重任,励精图治,开拓进取,书写西街小学明天更加辉煌的历史。

言微旨远,其共勉之!是为序。

学校序言——精选推荐

学校序言——精选推荐

校刊刊首语总汇创刊词东方风来满眼春。

在勃勃生机的春天,东风路小学的第一本校刊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一路走来,已有百年历史却依然风华正茂的东小沉淀了太多的蓄积,从油印的《东小园地》到打印的《小荷初绽》,无不留下了奋斗的足迹。

而今,铅印的《东风化雨》创刊了,这是几代东小人翘首以盼而又终于实现的梦想。

校刊,她就像一朵新荷,以崭新而独特的姿态给大家以惊喜和希望;愿她如同和煦的春风,带来知识和智慧的雨滴滋润每一个读者的心田;更愿她像一支接力传递的火炬,引领我们跑向更加广阔和美丽的未来。

校刊将立足于为大家服务的精神,全面反映学校的办学状况,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拉近学校与家长的距离,反映学校素质教育成果,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她也将面向全体师生,通过活泼的版面、完备的栏目和翔实的内容,弘扬东小师生爱国、民主、乐教、勤学的优良传统,描画东小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为广大师生和校友提供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

诚望全校师生员工辛勤耕耘,让这块新开辟的处女地变得越来越妖娆、富庶。

我们可以自豪地预言,在大家的关怀和努力下,校刊一定不会辜负所有读者的期望,必将与学校一道,迎着新世纪的晨曦不断成长,不断创新,不断升华。

节日如歌昌庆锋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在这个繁花似锦、绿草如茵的日子,为了迎接自己的节日,我们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也收获着知识和力量。

在假日,我们把舞姿雕琢得更优美;在课间,我们把歌声训练得更嘹亮。

那些日子,我们似乎忘记了什么是疲劳,什么是繁忙,心里只有一个目标——更好、更高、更强。

在合作中,我们发扬了团队精神,因为再美丽的红花也需要绿叶的奉献;在排练中,我们坚持着必胜信念,因为台上的精彩正来自台下的百炼成钢。

循着期待的眼眸,六月又总在我们预想之前到来。

翠绿色的幕幔缓缓开启,满校园都是鲜艳的故事。

万紫千红的舞台上,我们尽情展示着已经纯熟的才艺:合唱队中,我就是一只百灵鸟;舞蹈组里,我就是一只蓝孔雀。

你在书法绘画中泼墨挥毫,我在轻歌曼曲中激情演奏,他在演讲诵读中纵声吟唱。

小学校志致辞

小学校志致辞

小学校志致辞有一所X城乡民众耳熟能详的小学,她的名字,叫X;有一所已被命名X年的省级示范小学,而今更具示范效应的学校,她的名字,叫X;有一所建校迄今X年,其精神越加光辉四射的小学,她的名字,叫X;有一所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始终在教育前沿不停奋斗的小学,她的名字,叫X……当你有幸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儿童,在这里成长为一个知书达礼的少年时,你是否经常有着怀想和思念?当你有缘第一次在这里拥有一张课桌,第一次聆听老师的教诲,渐渐地,有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有了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时,你是否经常心怀感念和景仰?当你离开这里,长大成人,成为祖国建设的骨干、人才时,你是否对这里还留着最美好的回味和记忆?人生的学生时段,若以大学毕业为终点,而你在X度过了最关键的X年,那么,永远的X精神和X力量,将成为你永远的X血液,伴你踏平坎坷,跨过荆棘,成就璀璨的人生。

当然,如果你有幸成为X小学的一名教师,你将面临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

虽然同是在从事小学教育工作,但是在X,你得重新来过。

三尺讲坛为你提供的,不仅是传道、授业的资格,研究、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展现,将是你应该练就的资质。

你得经过X精神的浸润,逐渐成为学生心目中受欢迎的X教师。

历年来,社会对X的热情赞誉,各级主管部门对X教育事业的褒奖,均来自该校具有前瞻作为的历届主要领导的引领,以及众多X教师的不懈努力和卓越奉献。

一代一代的X人,都以在X工作生活为终生荣耀;一代一代X校友,都以在X就读成长为一生骄傲。

X年的岁月长河,X年艰苦卓绝的磨砺,这样一所具有厚重历史积淀的学校,理应以史志之。

这样的责任,何其紧要,又何等重大!这样的海量工作,何其繁重,又何等精细!从X年建校起,到校志下限的X年X月,其间经过了难以尽述的社会人文演变和战乱、水患的无情侵袭,其资料的嵬集,难度可想而知。

而且,以一校之力编纂宏篇校志,没有借鉴,没有助力,倘无敢为人先的魄力和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决心,是难以举步成志的。

班刊-实验中学-百合园-序言

班刊-实验中学-百合园-序言

班刊-实验中学-百合园-序言百合园(序)孙香山轻轻地,我们来了!那是一个夏天,记忆中的2007.我们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平面地、立体地汇聚到鄱阳实验中学。

我从鄱阳边陲重镇石门街、谢家滩、候岗来了;你从鄱阳南大门饶埠、芦田赶来了;一条鄱田主干道,串连起十七里弄、三十里团林、四十里街、五十里高家领、六十里游城、八十里田畈街,他们踱着方步来了;三百里昌江母亲水哟,涌动着景德镇、凰岗、古县渡、昌洲、三庙前、鄱阳镇的学子们,向实验中学云集;珠湖牵手莲湖;油墩街心邀枧田街;金盘领结伴柘港;碧山青洪门皇,湖城的街道宽又长。

我们可爱的兄弟姐妹、梦中的家乡、依恋的亲人啊,你们是我们的魂牵梦绕、回忆绵绵——。

饶州古府,鄱阳新城,千年历史沉淀,蕴育人杰地灵无艰不摧;万倾土地绵连,展示物华天宝生机一片。

我们的实验,是这片土地上最美的风景线。

2010届的高三(4)班则是鄱阳实验中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走进四班,走向辉煌”,昔日的铿锵誓言,陪伴我们克难攻坚,向着理想、向着信念、向着成功挥师。

我们不会忘记军训夜练的脚步与口号;我们怎能忘记远足鄱阳湖的疲惫与喜悦?记忆中尚存校运会我们对母校的问候――实验您好!笑谈中仍有《弟子规》、《七叶云》;我们更难忘记的是学习上的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成功、营养快线与红牛——。

百合园,2010届的鄱阳实验中学高三(4)班,姹紫嫣红,争芳斗艳,纯洁怒放:景子君、王美琴、黄祥、刘涛、朱明明、章洁等,他们用智慧与毅力一次次登临学习考试年级第一名的宝座,他们是实验的明天,我们为之骄傲与自豪;朱家军(朱海林、朱琳、朱海军、朱宗运、朱力敏、朱明明)之所以品学兼优,是因为他们身上表现出一种为父母争气、为母校争光的不屈精神与进取风格,他们是实验的楷模,我们以他们为荣;李潇林、黎阿巧、黄雷、汪帆、孔莉、王辉、刘晓慧、汪沁梅等,他们聪明好学、锲而不舍,用刻苦、拼搏、进步的风貌向我们展示了成长、成才、成功的青春朝气与圆梦实验的崇高理想,他们值得每一位实验人学习;彭云雷、严仕敏、曹诗风、虞维龙、应华丰、程涛、王楚喜、程博、胡巧玲、李玲、汪淑珍、徐志平、张晓玲、李焱君等八男六女,他们不苟言笑,心地善良,虽没有豪言壮语,却时时刻刻在默默地努力拼搏着,一次次上升的学习成绩和朴素纯正的品德,无不说明他们是我们的好兄弟、好姐妹,他们是百合园中最亮丽的花朵。

庆安县第二小学

庆安县第二小学

庆安县第二小学序言庆安县第二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教育教学成绩斐然的城镇小学,她始建于六十年代初,她的前身是庆安县初等师范学校,建校初按建校的先后顺序定名为庆安县第四小学,后更名为庆安县第二小学。

这所小学是建国以后成立的一所完全小学,她经历了文革前、文革期间和改革开放以来三个阶段。

在这几十年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老师,在这里有多少优秀的学子走出校门投入到祖国建设的洪流中,在祖国的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建功立业,在这里有多少优秀的老师输送到其它各行各业乃至领导岗位成为那里的精英,这里可书可写、可圈可点的史实多矣,每当我们追溯缅怀的时候,都常恐没有记载被浩瀚的历史所湮没。

另外,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历史它记录了整个兴衰更替的轨迹,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和研究的地方。

为了给后人留下一点资料,我们编纂了这份《庆安县第二小学校志》以资后人。

由于水平有限,加之材料匮乏,我们的工作可能不尽人意,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还望大家谅解并多提宝贵意见。

综述庆安县第二小学建立几十年来,始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扎实实地抓好基础教育。

八十年代这所学校的生源较杂,教学质量一度出现低谷,学校领导和全体老师励精图治、拼搏进取,庆安县第二小学打了翻身仗,九十年代至今学校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前茅,实现了小学升初中毕业考试连续十三连冠的嘉绩。

学校的教学成绩来自于教师的素质。

多年来学校在教师培养上下功夫:提高教师的文化水平,现在全校大专学历的教师占全员的90%;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我校有省骨干教师5名,市骨干教师6人,省教学能手8人,市教学能手8人。

现在庆安县第二小学是:市小学教学教研基地校市小学培养优秀艺术后备人才基点校市教育科学研究基典校县级文明单位省级绿色学校市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标兵校市双全先进学校国家三算教学先进实验学校省“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先进学校大事记1986年至1987年教师职称改革;1998年新建校舍1600平方米;1998年市小学教学研究基地校;1998年市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基典校;1998年市培养优秀艺术后备人才基点校;1998-1999年,由“六三”学制改为“五四”学制;1999-2000年,教育内部人事制度改革;2000年,国家三算教学实验先进学校;2001年举办县教研基地建设现场会;2002年省“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先进学校;2004年省绿色学校;2004-2006年扩建校舍1620平方米;2005年学制由“五四”制改为“六三”制;2006年实行“一费制”;2006年市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标兵校。

中心小学校志

中心小学校志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中心小学校志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目录第一章学校概况 (2)第二章学校沿革 (4)第三章行政机构演变历程 (3)第三章学校制度、方针 (7)第四章学校管理 (9)第五章教育教学工作 (11)第六章学校建设 (13)第七章附记 (15)一、学校大事记 (15)二、经费情况 (17)三、行政机构沿革一览表 (19)四、教职工情况统计表 (20)五、学生情况统计表 (21)六、人物收录……………………………………第一章学校概况大秦回族乡恩美中心小学地处平凉市崆峒区大秦回族乡东九村二社,座落于赵大公路沿线,东九街道西面,与平凉市第二回民中学隔街相望,创建于一九五零年。

校长赵希普。

一九六七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学校逐步设立初高中,成为全日制九年制学校,更名为大秦乡第二回民中学。

校长曾占华。

一九七四至一九七五年间校长赵世雄,一九七五年底恢复为五年制小学。

大秦乡恩美中心小学原名为大秦乡东九小学,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办学规模逐渐扩大,现学生来源由以往单一的东九村扩大到周边的东九村、西九村、苏家村、沙塬村、梁西村等5个村。

即东九村二社,白西路畔,占地面积六千六百平方米,校舍共20间,学校更名为大秦乡中心小学,校长先后由黄金贵、李金奎、伍正存等人担任。

随着学制转换,学校危房严重,教室紧缺,办学条件落后,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需要,2006年由香港应善良基金会与各级政府援资60多万元,对该校进行了改扩建。

学校更名为大秦乡恩美中心小学。

校长朱生虎。

该校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属大秦乡政府办学最早的学校之一,由原来办学初期的几间破窑洞,直至现在占地面积六千多平方米,校舍面积七百多平方米,由几十个学生发展到现在三百多名学子,由二个班发展到现在十几个班,由初级小学发展到全日制完全小学,教师工资由自给改变为国家拨款薪给制。

怎样编写校志

怎样编写校志

怎样编写校志什么是校志校志是方志中的一种,方志,是记载一方之书的名称。

它以一定的行政区域作为记述的范围。

方,即地方、区域。

志,是记录、记载、记事的文章或书籍。

顾名思义,校志就是记载一校之书。

有人把方志称作地方的百科全书,那么,校志也是一个学校的百科全书。

这就要求把学校沿革、行政、教育、教学、总务、勤工俭学等各项内容记录下来。

一、校志的体例(一)校志体例的要素我们编写的校志姓“志”,必须符合志的特点。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制定的《新编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新志书的体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区域性,严格以行政区划为限,突出地方特点;第二、历史与现实兼顾,以现实为主;第三、横排竖写,横竖结合,以横为主;第四、新志书包括记、志、传、图、表、录六种体裁;第五、记实性、以记实叙事为己任,寓褒贬于叙事之中。

不难看出,上述五个方面,第一、二条讲内容,第三条讲结构,第四条讲体裁,第五条讲文体。

而后三条均是就志书的形式而言。

考察各种方志,它们与其他著作在形式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体裁、结构、文体三个方面。

因而,可以说,体裁、结构、文体是志书体例的三大要素。

只有掌握了这三大要素,才能编写出合乎志体的校志来。

二、校志的结构要研究校志的结构,首先要弄清为什么叫“校志”而不叫“校史”,要弄清为什么叫“校志”不叫“校史”首先要弄清“史”与“志”的区别。

“史”与“志”同属于社会科学,它们的思想性、科学性、地域性是共同的。

“史”与“志”,又分属不同的学科:“史”为历史学,要求史论结合,要求作者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之上,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分析研究,发表作者看法,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可述可论,多为一人之作。

“志”为编纂学,重在编纂,把多方面资料搜集、整理、考核,然后分门别类地记载下来,保存真实可靠资料。

不论证,不议论,寓褒贬于记述之中,述而不论,多为集体编纂。

“史”是探索规律的,“志”是编纂资料的,用资料反映规律。

这一点比史更难,要求更高。

七十周年校志序

七十周年校志序

七十周年校志序
摘要:
一、前言
二、学校发展历程
1.创立初期,艰苦创业
2.历经风雨,茁壮成长
3.不断壮大,成果丰硕
三、教育教学成果
1.优秀的师资力量
2.全面的教育体系
3.高质量的教育成果
四、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1.科研成果显著
2.服务社会,贡献力量
3.产学研结合,创新发展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
1.积极开展国际交流
2.拓宽国际视野,提升国际影响力
3.国际合作项目与成果
六、展望未来
1.新时代新使命
2.立足国内,面向世界
3.持续发展,再创辉煌
正文:
《七十周年校志序》
在庆祝我校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回顾学校的历史,展望未来的发展,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自创立之初,学校始终秉持“明德、博学、求真、笃行”的校训,努力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

在历经风雨的七十年发展历程中,学校已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具有综合实力和特色的优秀学府。

优秀的师资力量、全面的教育体系以及高质量的教育成果,使我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校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为社会贡献力量,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

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我校一直走在前列。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拓宽国际视野,提升国际影响力,取得了丰硕的国际合作项目与成果。

展望未来,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将肩负起新的使命,立足国内,面向世界,持续发展,再创辉煌。

蒙城县立仓中学校志最最近一次更新

蒙城县立仓中学校志最最近一次更新

蒙城县立仓中学校志凡例一、本志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详今略古”和“秉笔直书”的原则。

专记安徽省蒙城县立仓中学的教育历史和现状。

本志上自1958年,下至2012年,但为保持史料的完整性,部分可溯及立仓中学建校时期,下至2012年12月31日。

二、本志的体裁以志为主,兼及照片、图、表、附录等。

图表不单独立章,分别臵于有关章节。

三、本志的编篆方法,为“横排门类,竖写史实”。

注重据实记事,避免泛泛议论,文字力求简洁、朴实、流畅。

四、本志文内和表格内的数字,均使用阿拉伯数字。

五、因为资料有限,难免遗漏。

资料照片:1996年搬迁到新校区,在占地面积,基础建设上都比老校区有了很大的发展。

图为立仓中学大门。

综述:立仓中学于1958年建校,址于原立仓区顺河公社。

当时,立仓中学建校的建筑材料无人看管。

1959年,国民经济面临暂时困难,教育战线摊子不得不相应缩减,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办学方针,一些区中学就近合并或停办。

当时为了便于全区师生就近上学,立仓中学于1959年将校址迁在立仓区政府所在地现七一路东),占地20余亩。

当时韦学用任校长,招生了两个班。

1960年春,全区自然灾害严重,学校派教师动员学生入学。

1966年,“文化大革命”相继展开,学校先后停课闹革命,开展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成立红卫兵组织。

学校停止招收新生。

1970年,国家仍处于文革危乱之中,立仓中学相继创办高中。

当时,上海知青下放支持教育。

汪鹤楼任校长,学校教师16人。

1972年,经过批林整风运动后,党组织恢复活动。

学校并实行开卷考试。

1973年秋,大树“白卷英雄”张铁生。

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拨乱反正,国家处于中兴时期,立仓中学乘风而上迅速发展。

1977年8月在区委领导下,校内进行了“揭、批、查”工作,教师们在文革中造成的分歧隔阂得到澄清,团结关系搞好了。

9月,学校恢复秋季开学。

校志撰写材料

校志撰写材料

修史编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值此共和国60华诞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0年之际,姚家庄中学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响应市、区教育局的要求,组织人员编写校志。

目的在于“存史、资政、镜鉴”,推动张家口市高新区教育事业的深入改革和快速发展。

教育志是一个教育部门或机构的教育发展史,而校志则是某一学校的创建、成长与发展中诸多方面的客观记载,充分反映了学校各阶段教育在诸多方面的具体情况,其得失可为学校今后的办学提供有益的经验,从而指导现实教育工作。

姚家庄中学校志的编写工作较为繁杂,它包括两个阶段、三项内容,即“规模办学”并校前后两阶段和榆林中学、前姚家庄中学和新姚家庄中学三个学校的校史。

校志作为史志文化的一部分,编写中我们秉承存真求实、横分纵述、寓评于述的多方面原则,分章、分节编写,各章内容前均写了较为详细的概述,编撰过程力求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可读性的特点,并突出地方志的特色。

在诸多同志帮助下,多方面搜集资料并考证落实后终于编写成书。

但是因时间仓促、经验匮乏,编写中的遗漏或不足仍然在所难免,敬请知情者和教育同仁阅览时提出宝贵意见。

姚中校志编委会2009年8月1979年中国的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沐浴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姚家庄中学应运而生。

它座落于姚家庄镇政府所在地——姚家庄村,占地面积6873m²,建筑面积2669m²(详见附图),是张家口市茶坊区的一所国办普通农村中学。

1989年茶坊区撤消,姚家庄中学归属张家口市桥东区直管,2004年张家口市高新区成立后再次划归高新区。

学校创建初期瓦房数间,教学设备及其简陋,规模为单轨制。

在接纳了榆林中学高中生的基础上,招收源自姚家庄、小辛庄、玉宝敦、王家寨4个自然村的学生。

1981年9月学校的高中生全部并入张家口市八中,至此姚家庄中学正式办成一所初级中学,设置教学班一个,就读学生27人,黄立出任校长兼书记。

1981—1986年的5年间,是学校打造与巩固阶段,在校就读学生数逐年增长,教学班增设为两个。

四川省广元中学序言

四川省广元中学序言

四川省广元中学研究性学习指南(校内试用)广元中学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编著序言当我听专家、学者的报告或讲学时,总有一种宁静愉悦的感受,这是一种精神享受。

学者们深刻的发现、睿智的思辨、独到的见解往往给人以启迪,给人以专业引领“。

我们的教师应该逐步成为教育的专门家,成为思想者和学问家。

这就需要总结思考,需要方法指导,需要教学研究,需要辛勤耕耘。

我们所从事的中学教育,完全应该常教常新,在永无止境的钻研中完善自己的教艺,探寻教育教学的规律。

作为一所拥有75年办学历史的知名中学,一代又一代广中人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苦心思索,积累了丰厚的教育底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其底蕴之深,其理念之先,其教法之活,其教师之优,其学子之秀,闻名遐迩,我们要传承历史,发扬光大。

新世纪以来,我校迎着世纪霞光,开始了波澜壮阔的二次创业,教研工作也步入新的阶段。

坚持常规教研和教育科研相结合,制度完善,管理规范。

每周半天的学科教研、间周一次的业务学习保证了老师们的教研时间和空间,“一课一文一书”活动为老师们规定了教研任务,“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方式为老师们创造了学习先进理论的条件,大型竞课活动和课题研究为老师们创设了教研平台。

总之,有序的教研管理加快了老师们成长的步伐,成为培养名师的有效途径。

翻开一本本《教研文集》文章,或长或短,无论是理性思考,还是教学实践,字里行间都闪射出教育智慧的光芒。

我们的教师以自己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为依托,紧扣先进教研教改理论,紧跟时代步伐,坚持走素质教育之路,形成了较为前沿的教育理念和较为先进的施教方法。

在实践中提炼,在提炼中升华,在升华中开拓,在开拓中使学校的教研蔚然成风。

正是这批德才兼备、治学严谨的教师推动了广中的跨越式发展,他们是学校办学的基石。

当今教育改革来势迅猛,我们不能停步,我们必须向前。

在观照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在反思自己教育教研水平的基础上,不断进取。

是为序,与老师们共勉。

前言当前,全球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汹涌澎湃,涤荡着地球村的角角落落。

蒙城县立仓中学校志最最近一次更新

蒙城县立仓中学校志最最近一次更新

蒙城县立仓中学校志最最近一次更新蒙城县立仓中学校志凡例一、本志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详今略古”和“秉笔直书”的原则。

专记安徽省蒙城县立仓中学的教育历史和现状。

本志上自1958年,下至2012年,但为保持史料的完整性,部分可溯及立仓中学建校时期,下至2012年12月31日。

二、本志的体裁以志为主,兼及照片、图、表、附录等。

图表不单独立章,分别置于有关章节。

三、本志的编篆方法,为“横排门类,竖写史实”。

注重据实记事,避免泛泛议论,文字力求简洁、朴实、流畅。

四、本志文内和表格内的数字,均使用阿拉伯数字。

五、因为资料有限,难免遗漏。

资料照片:1996年搬迁到新校区,在占地面积,基础建设上都比老校区有了很大的发展。

图为立仓中学大门。

综述:立仓中学于1958年建校,址于原立仓区顺河公社。

当时,立仓中学建校的建筑材料无人看管。

1959年,国民经济面临暂时困难,教育战线摊子不得不相应缩减,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办学方针,一些区中学就近合并或停办。

当时为了便于全区师生就近上学,立仓中学于1959年将校址迁在立仓区政府所在地现七一路东),占地20余亩。

当时韦学用任校长,招生了两个班。

1960年春,全区自然灾害严重,学校派教师动员学生入学。

1966年,“文化大革命”相继展开,学校先后停课闹革命,开展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成立红卫兵组织。

学校停止招收新生。

1970年,国家仍处于文革危乱之中,立仓中学相继创办高中。

当时,上海知青下放支持教育。

汪鹤楼任校长,学校教师16人。

1972年,经过批林整风运动后,党组织恢复活动。

学校并实行开卷考试。

1973年秋,大树“白卷英雄”张铁生。

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拨乱反正,国家处于中兴时期,立仓中学乘风而上迅速发展。

1977年8月在区委领导下,校内进行了“揭、批、查”工作,教师们在文革中造成的分歧隔阂得到澄清,团结关系搞好了。

县委党校校志序言

县委党校校志序言

县委党校校志序言
内容预览:
党校是轮训、培训党的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骨干,学习、研究、宣传、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阵地,是党员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共富顺县委的领导下,县委党校紧紧结合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任务,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培养教育党政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近半个世纪以来,县委党校坚持“实事求总,不尚空谈”的校训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不断克服“左”和“右”的错误思想干扰,明确办学方向,坚持党校工作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坚持党的正确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
你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这篇文章要求至少是本站的注册会员才能阅读!
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点此注册吧!
如果你已经注册但还没登录,请赶紧点此登录吧!。

学校章程序言部分关于学校发展愿景的思考

学校章程序言部分关于学校发展愿景的思考

学校章程序言部分关于学校发展愿景的思考我参加这次北师大全国中小学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聆听12位教育专家、大师的专题讲座报告。

在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听了全国著名周沛耕老师、北京光明小学武琼的课,参观考察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北京101中学,收获颇多。

开阔视野、提升理念、启迪思维、丰富素养、激励奋进。

回校之后,用培训中得到教育专家、大师的理念、经验与研究方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不断探索,勇于实践,提升自己,从而切实促进学校的发展。

一、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建立学校发展愿景,培育学校管理共同体”是学校核心价值观。

*学校发展愿景是指学校核心教育理念和以教育理念展开的、有目标、有蓝图的教育模式。

学校发展愿景是学校发展的理想前景,是凝聚全校师生员工齐心协力的发展蓝图,因此共同愿景成为学校精神与灵魂。

一所学校办学将采用多种教育理念、教学观念。

然而,统帅全校的必定有核心教育理念,它集中反映了这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

在这个核心教育理念的统领下,校长、教师和学生集体共同勾画出学校发展的蓝图和总体发展目标,并以教育模式框架样式呈现。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办学理念已转化为全校教职工的共识。

“共同愿景”的核心价值观----“以爱育爱”为主旋律的“双主体育人”。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

两个主体通过自育、互育,协调互动,共同发展。

突出的是自育、互育,淡化的是被育,让学生和老师同时成长。

校本理念:“做最好的我”、“问题学习”、“无错原则”、“蹲下来和孩子讲话”。

学习理念:“快乐生命学说”:1.快乐加减法---快乐地工作、快乐地工作。

成功属于哪些比他人更快更有效地学习、思考和付出行动的人。

2.适合学说: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

强调优势、避免不足、以优促短。

没有“弱势”的概念,只有“流动”的概念。

校园彰显着“简约、生态、人文、和谐”的充满关爱的理念。

校长转变角色与行为,既是管理者也是领导者。

最主要的作用是引领:思想引领、实践引领、管理引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言
勐汞完小创办于1908年,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办学历史。

一直以来,关于勐汞完小的办学历史,人们只能从现实中去推测考究。

对于这样一所百年老校,应该对勐汞完小的未来留下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不应该留下遗憾。

2008年9月,原勐汞中心校被撤并到德党中心校,勐汞完小也重新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就有了收集勐汞完小的校志之意。

通过学校领导班子的讨论,决定把勐汞完小过去的功勋与现实的决策编写在一起。

于是在和教育局杨正发老师探讨之后,学校决定由高云良老师执笔并负责收集相关勐汞完小的历史资料,走访老教师,探访老领导,于2011年10月开始启动校志的编写工作,历时近两年,勐汞完小的历史逐渐浮出水面了。

学校出书后主要留为学校存档资料,少部分也赠与从勐汞完小走出的、乐意收藏的学子。

如今的勐汞是一个拥有1310户的大自然村,在外工作人员比比皆是,在各个领域岗位中做着不同程度的贡献。

学校教育的兴衰成败可以直接影响到地方的发展,包括文明的传播。

随着党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们有决心在党的新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硬、软件投入,让学校更好、更快地得到发展,我们“不求一日成功,但求每日进步”;学校以“迎着朝阳当思如何努力,踏着晚霞要问是否进步”为校训,来促使我们每个师生行动起来,共同打造未来的勐汞完小。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不能精辟概括,但求开卷有益,并显示其“继承历史,反映现实,服务社会,有益人民”的功能。

勐汞完小的历史能基本呈现,让我欣慰,学校委托我为出书写序,也算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一如既往地关注校史校情,让学校真正能发展起来,让百年老校更加绽放异彩。

对于编写出来的内容存史价值是前所未有的,可算是勐汞完小的百年史书,也是教育人的借鉴,编写志书是艰巨而细致的工作,也是有益于教育发展的大事,在此,我衷心地感谢在编写工作中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老师。

刘正康
2012年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