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次电池技术及服务要求规范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是指将动力电池在其一次使用寿命结束后,通过对其进行再利用,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整体成本,促进电动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的意义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其使用寿命一般为8-10年。
然而,在电动汽车退役后,动力电池往往还具备一定的储能能力,仍然可以继续使用。
通过梯次利用技术,可以将这些退役电池进行二次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梯次利用还可以降低动力电池的整体成本,促进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发展。
二、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的方法1. 储能系统:将退役电池整合成储能系统,用于储存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电能。
这种方式可以平滑电网负荷,提高电能利用效率,缓解能源供需矛盾。
2. 家庭储能:将退役电池应用于家庭储能系统中,用于储存家庭用电,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
这种方式可以降低家庭用电成本,提高用电安全性。
3. 商业储能:将退役电池应用于商业储能系统,用于储存电网电能,供应峰谷电价差异的能源需求。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电网供能效率,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4. 公共设施储能:将退役电池应用于公共设施储能系统,用于储存电能,供应城市公共设施的能源需求。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城市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城市用能成本。
5. 交通工具储能:将退役电池应用于公共交通工具的储能系统,用于储存电能,提供交通工具的动力需求。
这种方式可以减少交通工具的环境污染,提高交通效率。
三、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的挑战和解决方案1.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过程中,电池容量衰减是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电池的容量会逐渐下降,影响其储能效率。
解决方案可以通过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对电池进行精确的容量检测和管理,合理安排电池的使用和充放电策略,延缓电池容量衰减的速度。
2. 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也是梯次利用的难点之一。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综述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是指将已经达到使用寿命的动力电池从电动汽车中取出,然后将其用于其他应用领域。
通过梯次利用,可以将电动汽车中的动力电池继续使用,延长其寿命,降低整个电动汽车的成本。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二次利用,即将电动汽车中的动力电池用于能量储存系统等领域;二是三次利用,即将电动汽车的电池再利用于其他能源储存和商业应用场景。
二次利用的动力电池主要用于能量储存系统,如大规模的电网储能系统、家庭或商业储能系统等。
这些电池可以通过充电和放电的方式,将电能储存和释放出来,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三次利用的动力电池主要应用于其他能源储存和商业应用场景,如移动电源、低速电动车、智能储能设备等。
这些应用场景对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不高,但是需要电池具有长寿命、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等优点。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的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和再利用体系,以确保电池的再利用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推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的广泛应用和
发展。
梯级电池重点技术规范要求(设计、施工、调测、验收)
• 梯级电池连接过程中,应戴好防护手套,使用金属工具时,应将金属工具进行绝 绝缘防 缘包裹,绝对避免金属工具两端同时接触到电池正、负端子造成电池短路
护
• 梯级电池与开关电源上电前,应确认开关电源、梯级电池已正确接地,并再次检 加电检 查电池连接极性和总电压是否正确,并紧固好连接线
查
电压一 致
• 梯级电池并入开关电源前,应调整开关电源母线电压与梯级电池电压一致,避免 电池熔断器插入过程中出现过流、拉弧等危险情况
48V系统蓄电池组复位工作电压
均充周期 周期均充时间 浮充转均充条件 停止均充时间 退出均充条件
梯级电池开关电源 参数设置 54.4V-55.2V ---0.2C3
57.60V~60.00V(58V) 36.00V~50.00V(43.2V)
---44V 46V
48V
----------------
置上传 录入机房、生产厂家、规格型号信息、类型等信息 检查运维系统铁锂电池数据是否能实时采集上报
18
调测流程
FSU调测上线分为前期准备、初测阶段、协议开发、调测及修正、数据上传等几个步骤 对于部分FSU厂家接口不足问题,由相应FSU厂家对其设备采用升级或扩容方式解决。
前期准备
初测阶段
协议开发
11
施工工序
新建基站施工工序
安装梯级电 池
• 为了便于调测以 及后期维护,需 将铁锂电池面板 朝外
• 将梯级电池可靠 固定到电池架上 或一体化机柜内
梯级电池连 接线布放
• 连接梯级电池连 接线
• 将负载线分别连 接至电源柜内工 作铜排及蓄电池 管理空开上
• 做好线缆的标签 标识
布放电池监 控线
• 将铁锂电池组 连接至FSURS485通信端 口
电力储能用梯次利用锂离子电池系统技术导则
电力储能用梯次利用锂离子电池系统技术导则概述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电力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锂离子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密度、高效率、长寿命等优点,成为了目前最常使用的电池之一。
本文旨在介绍电力储能用梯次利用锂离子电池系统技术导则,帮助设计、建设和运营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
第一章:系统设计1.1 系统容量计算电力储能系统的容量应根据用电负荷、备用容量以及用电弹性等因素来确定。
要考虑每个用途(如循环放电、峰值削峰、备用电源等)的需求,以保证系统的优化和可靠性。
1.2 系统架构设计系统架构设计需要考虑到以下方面:(1)主控模块:用于实现电池组的监控和控制。
(2)电池组:由若干个电池组成,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单体数量和排列方式。
(3)电池组采样模块:用于数据采集和传输。
(4)配电控制模块:用于统一控制和管理电源的输出。
(5)附件:包括风扇、加热器、继电器等。
1.3 系统安全设计系统的安全设计需要考虑到以下方面:(1)硬件安全设计:包括电池箱的防火、防水、防爆等性能要求。
(2)软件安全设计:包括逻辑设计、数据传输、异常处理等。
(3)环境安全设计:需要考虑温度、湿度、气氛等环境因素,确保电池的长寿命和安全。
第二章:系统建设2.1 电池组制造电池组制造包括电池单体的测试、筛选、匹配、组装和测试等过程。
还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电池类型(如铁锂电池、钴酸锂电池等)。
2.2 系统安装系统安装需要考虑到机器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舒适度。
电池箱将被放置在储能站内,需要分散放置。
箱体需要有两个以上的防盗锁,同时需要有机械控制防止意外打开。
2.3 系统测试和调试系统测试和调试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系统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验收测试等。
在每一个测试环节中,系统应该检查功率、电流、电压、温度、加速度等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第三章:系统运营3.1 系统运行系统需要定期监控和运行,包括实时跟踪电池的电量、电量消耗、电池的运行状态等,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储能系统梯次利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
储能系统梯次利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储能系统梯次利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储能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储能系统梯次利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储能技术,它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高安全性等优点,因此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储能系统梯次利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的要求和试验方法。
一、储能系统梯次利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要求1.电池性能要求储能系统梯次利用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要求非常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能量密度:电池的能量密度要足够高,以满足储能系统的需求。
(2)长寿命:电池的寿命要足够长,以保证储能系统的稳定运行。
(3)高安全性:电池的安全性要足够高,以避免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
2.系统设计要求储能系统梯次利用磷酸铁锂电池的系统设计也有一定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稳定性:储能系统的稳定性要足够高,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2)系统效率:储能系统的效率要足够高,以提高能源利用率。
(3)系统安全性:储能系统的安全性要足够高,以避免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
二、储能系统梯次利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试验方法1.电池性能测试(1)电池容量测试:使用标准充电和放电方法,测试电池的容量。
(2)电池循环寿命测试:使用标准充放电方法,测试电池的循环寿命。
(3)电池安全性测试:测试电池的安全性能,包括过充、过放、高温等情况下的安全性能。
2.系统设计测试(1)系统稳定性测试:测试储能系统的稳定性能,包括系统的运行稳定性、系统的故障处理能力等。
(2)系统效率测试:测试储能系统的效率,包括系统的充电效率、放电效率等。
(3)系统安全性测试:测试储能系统的安全性能,包括系统的过充、过放、高温等情况下的安全性能。
总之,储能系统梯次利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储能技术,它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高安全性等优点。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测试和设计,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
储能电池梯次利用技术
储能电池梯次利用技术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储能电池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然而,储能电池在一次充放电过程中容易产生能量损失和容量衰减等问题,限制了其长期可靠使用。
为了充分利用储能电池的能量储存能力,提高其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储能电池梯次利用技术应运而生。
储能电池梯次利用技术指的是在不同电能需求场景下,根据需求的灵活性和优先级,将储能电池按照不同的梯次进行使用。
具体而言,梯次利用技术可以根据需求将储能电池分为不同的梯次,如一级、二级和三级。
在不同梯次下,储能电池的使用方式和策略也有所差异。
一级梯次主要指的是将储能电池用于高价值的应用场景,如电网调峰、备用电源等。
这些场景对电能的供应要求高,同时价格也相对较高。
因此,一级梯次的储能电池需要具备较高的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以满足快速充放电的需求。
二级梯次是指将储能电池用于中等价值的应用场景,如家庭储能系统、商业储能系统等。
这些场景对电能的供应要求适中,同时价格相对较低。
因此,二级梯次的储能电池需要具备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较低的成本,以满足长时间充放电的需求。
三级梯次是指将储能电池用于低价值的应用场景,如农村电网微电网、充电桩等。
这些场景对电能的供应要求相对较低,但需求量较大。
因此,三级梯次的储能电池需要具备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可靠性,以满足长周期充放电的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储能电池梯次利用技术可以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来实现。
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不同梯次的需求,自动调整储能电池的充放电策略,以实现最佳的能量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同时,智能控制系统还可以监测和管理储能电池的状态,及时发现和修复故障,延长储能电池的使用寿命。
储能电池梯次利用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储能电池的经济价值,还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需求,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此外,储能电池梯次利用技术还可以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效平衡供需关系,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尽管储能电池梯次利用技术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梯次电池安装规范
梯次电池安装规范2020年7月以后,全国将采用全新锂电池进行施工建设或整治,现针对其安装使用做如下规范要求。
梯次电池安装基本原则1.同开关电源下,新旧电池混用,必须使用电池合路器。
不可直接将两种品牌、不同容量、不同时期的电池不经过合路器直接安装至开关电源不同的电池空开上。
2.两只电池须使用挂耳安装在龙门架或电池架上,间隔1U,严禁直接叠放安装。
电池之间如未有效隔离将导致散热差,影响使用寿命,同时易造成安全事故。
3.两只或两只以上电池并联,须增加汇流排,避免靠近开关电源的那只电池过充过放,影响电池性能。
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电池严禁接入到同一块汇流排上。
4.汇流排须做绝缘保护,底座安装绝缘子,并配以绝缘防护外壳,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汇流排可安装在电池架侧端或电池柜侧端便于接线处。
5.汇流排:分公司在施工服务模块中,除计列施工费外,还应计列900201030600(安装接地铜排)的费用,该模块在工作界面划分中,明确包含单个地排材料费和安装费,对应为铜质汇流排,单个设计数量记为1计价规则:1个安装接地铜排=1个正极汇流排+1个负极汇流排(建议尺寸为200mm*25mm*10mm)锂电池架:除计列900101042204(梯次电池架/电池柜安装费)外,还应计列计列900201030500(安装室内走线架),由施工单位提供计价规则:梯次电池架材料根据规格和长度,用走线架进行换算,建议尺寸为1000mm*542.5mm线缆:相应线缆使用规则,参照900401042617(布放1*16㎡地线(含材料、按米计价))使用。
6.开关电源电池端子的使用:现商合平台采购的开关电源的电池端子均为125A空开,按维护要求0.2C充电,考虑部分瞬时电流,每个空开可接500Ah电池。
但考虑电池在放电状态下不能承受过大电流放电,且电池合路器每个端口下不可接300AH以上梯次电池,所以每个电池端子也不应接入300Ah以上容量的梯次电池。
中国铁塔梯次电池100问答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相关技术
自2015年10月以来,公司陆续在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河南、黑龙江、辽宁、山东、天 津、山西、四川、云南等12省市3000多个基站开展退役动力电池替换现有的铅酸蓄电池的试验, 在备电、削峰填谷、微电网等不同工况条件下应用了梯次利用电池,试验站点运行取得了良好效 果,充分验证了梯次利用电池应用于通信基站领域的技术及经济可行性。不仅能确保通信服务质 量,更有利于集中管控,防止流失和污染。
(5)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鼓励按照先梯次利用后再生利用原则,开展动力蓄电池 的再利用。对具备梯次利用价值的,可用于储能、备能等领域;不具备梯次利用价值的,可再生 利用提取有价金属。
(6)明确监督管理措施。建立梯次利用电池产品管理制度和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合力。
6、为落实《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要开展 Nhomakorabea些工作?
5、《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主要内容是什么?
该办法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如下:
(1)确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了汽车生产企业作为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梯次利用 企业作为梯次利用产品生产者,要承担其产生的废旧动力蓄电池的回收责任,确保规范移交和处 置。
(2)开展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针对动力蓄电池设计、生产、销售、使用、维修、报 废、回收、利用等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明确相关企业履行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相应责任,保障 动力蓄电池的有效利用和环保处置,构建闭环管理体系。
三是完善标准体系。加快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有关标准的研究和立项工作,推动发布一批梯 次利用、电池拆卸、电池拆解指导手册编制规范等国标,并支持开展行业、地方和团体相关标准 制定。
四是抓好试点示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先行先试,开展梯次利用重点领域示范。通过 试点示范,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培育一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标杆企业,探索形成技术经 济性强、资源环境友好的多元化回收利用模式。
中国铁塔动力梯级电池建设维护工作指引
中国铁塔梯级电池建设维护工作指引(试行稿)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分公司技术支撑中心2018年4月概述为切实推进和规范动力电池梯级利用,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分公司技术支撑中心基于总部下发的建设维护指导意见,结合省内具体实际情况编制《中国铁塔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建设维护工作指引》(试行稿),包括梯级电池项目概况、梯级电池总体技术要求、梯级电池应用配置规范、梯级电池安装实施规范、梯级电池验收规范以及梯级电池维护规范六个部分。
各分公司在梯级电池建设、维护过程中请参照执行。
目录第一章梯级电池概况 (1)第二章梯级电池规格型号 (2)2.1容量系列 (2)2.2规格系列 (2)2.3环境要求 (3)2.4外观要求 (4)2.5标识要求 (4)第三章梯级电池应用配置规范 (6)3.1备电工况容量配置标准 (6)3.2储能工况容量配置标准 (6)3.3组数配置要求 (7)3.4安装要求 (7)3.5系统设计方案连接图 (8)3.6梯级电池选型 (8)3.7电缆配置 (8)3.8梯级电池容量配置参考: (9)第四章梯级电池安装实施规范 (10)4.1梯级电池储存、运输要求 (10)4.2安装人员要求 (10)4.3安装工具及仪器仪表要求 (11)4.4梯级电池安装规范 (12)4.5设备面板及功能说明(华富) (16)4.6FSU调测 (18)第五章梯级电池验收规范 (19)5.1现场检查 (19)5.2运维监控系统检查 (20)第六章梯级电池维护规范 (21)6.1维护工具要求 (21)6.2材料: (21)6.3报废标准 (22)6.4报废处理方式 (22)第一章梯级电池概况动力蓄电池是为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提供能量的蓄电池,由蓄电池包(组)及蓄电池管理系统组成。
包括锂离子动力蓄电池、金属氢化物镍动力蓄电池等,不包括铅酸蓄电池。
梯级利用动力锂电池简称梯级电池,是指在电动汽车上退役进行二次处理后使用的动力锂电池,目前的梯级电池全部为磷酸铁锂动力锂电池,具有以下特性。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电站验收及运行维护规程
在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的背景下,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电站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你的文章写手,我将深入探讨这一主题,为你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1.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电站的概念和意义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电站是指利用电动汽车退役后的动力电池组进行二次利用,将其集成为储能设备,用于平时储能或者电网调峰。
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延长了动力电池的寿命、降低了储能成本,还具有环保和可持续性的价值。
在动力电池领域,梯次利用储能电站的建设和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2.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电站的建设验收程序在建设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电站之前,需要进行严格的验收程序。
需要对储能设备的功率、容量、充放电效率等进行检测和评估。
还需要对设备的安全性能和稳定性进行实地测试。
还需要编制完善的验收方案,并向相关部门提交验收申请。
只有通过了全面的验收程序,才能保证储能电站的安全运行和可靠性。
3.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电站的运行维护规程一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电站建成投运,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运行维护规程,以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运行维护规程包括定期对储能设备进行巡检、保养和维修,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故障,以及制定应急预案和安全措施。
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数据监测和记录系统,对储能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追踪。
只有严格遵守运行维护规程,才能保证储能电站的安全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动力电池行业的观察者和从业者,我认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电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它既能解决动力电池退役后的问题,又能为储能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验收和运行维护规程,确保储能电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我期待未来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电站能够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我们了解了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电站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建设验收和运行维护规程。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重视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电站的建设和运营,并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梯次利用要求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梯次利用要求
车用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要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第一梯次利用:车辆动力电池退役后,可以继续在其他应用中使用,比如储能系统。
由于车用动力电池在退役时通常仍然具备较高的能量和功率存储能力,因此可以将其用于储能系统,如家庭能源储存系统、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站的储能系统等。
2. 第二梯次利用:当动力电池无法继续在储能系统中使用时,可以进行再循环利用。
这包括对电池进行拆解,将可再循环利用的部分进行提炼和回收利用。
这些部分可以包括电池包外壳、电池管理系统以及部分电池组件等。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动力电池的资源利用率。
3. 第三梯次利用:当动力电池无法再进行再循环利用时,可以进行材料回收利用。
这包括对电池中的各种金属、稀土元素等进行提取和回收利用。
这样可以避免电池中的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可以将有价值的材料重新利用,减少对新材料的需求。
总的来说,车用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要求是尽可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使其在退役后能够通过多个环节的再利用,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新资源的需求,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梯次利用企业标准
梯次利用企业标准
对于梯次利用企业,应遵循以下标准:
1.规范开展梯次利用:企业应具备梯次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及必要的检验设备、设
施,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所采用的梯次产品检验规则、方法等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对本企业生产销售的梯次产品承担保修和售后服务责任。
2.建立溯源管理体系:企业应按国家有关溯源管理规定,建立溯源管理体系,进
行厂商代码申请和编码规则备案,向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上传梯次产品、废旧动力蓄电池等相关溯源信息,确保溯源信息上传及时、真实、准确。
3.符合相关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应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
业规范条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9年第59号)要求。
鼓励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及装备,对废旧动力蓄电池优先进行包(组)、模块级别的梯次利用,电池包(组)和模块的拆解符合《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GB/T 33598)的相关要求。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性要求
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性要求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储能系统用梯次利用的锂离子电池的安全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用户侧储能系统用梯次利用的锂离子电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4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 交变湿热(12h+12h循环)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GB/T 28046.4-2011 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4部分:气候负荷GB/T 36276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GB 38031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 51048-2014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T 34015、GB/T 36276、GB 3803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电池单体 cell实现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化的基本单元,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质、壳体和端子等组成。
[来源:GB/T 36276-2018,3.1.1]3.2电池模块 battery module由电池单体采用串联、并联或串并联连接方式,且只有一对正负极输出端子的电池组合体,还宜包括外壳、管理与保护装置等部件。
[来源:GB/T 36276-2018,3.1.2]3.3电池簇 battery cluster由电池模块采用串联、并联或串并联连接方式,且与储能变流器及附属设施连接后实现独立运行的电池组合体,还宜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监测和保护电路、电气和通讯接口等部件。
[来源:GB/T 36276-2018,3.1.3]3.4爆炸 explosion突然释放足量的能量产生压力波或喷射物,可能会对周围区域造成结构或物理上的破坏。
[来源:GB 38031-2020,3.10]3.5起火 fire电池单体、模块、电池包或系统热和部位发生持续燃烧(单次火焰持续时间大于1s)。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目的在于规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行为,促进蓄电池回收利用及安全无害的拆解处理,促进绿色制造、保护资源环境,为社会生产和实现绿色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一、解释《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所用术语以及同义词定义如下:(一)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简称“动力蓄电池”,是指以锂离子或锂硅材料作为正极材料,合成整体或拆装的可充电储能电池,可供新能源汽车使用。
(二)梯次利用,指动力蓄电池由第二次利用单位或经营者销售给除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外的其他实体经营者做第二次利用的行为。
二、管理职责(一)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行为的管理,落实管理责任。
(二)购买者应当在购买前提供有效的识别凭证(如营业执照等),购买后应按照相关规定报送相关信息,供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部门查询验证。
(三)第二次利用单位应严格执行管理规定,不得擅自强行拆解和加工动力蓄电池。
内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管理记录要真实可靠,并应持有正规凭证,核实相关记录。
三、处置要求(一)购买者及第二次利用单位应当按照标准化处置动力蓄电池,确保新能源蓄电池回收利用和无害拆解处理。
(二)购买者及第二次利用单位拆解处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时应当建立长期处置监督机制,严格执行产品有害物质的排放标准,限量处置、综合处置,实施防污等措施,合理利用环境资源,保护环境。
四、法令执行购买者及第二次利用单位违反《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排放标准》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追究有关责任,并由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部门进行处理。
五、实施细则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部门应发布实施细则,详细规定购买前购买者应当出具的证明材料,购买后经营者应报送的相关信息,第二次利用单位应执行和完善的管理规定等。
储能电池梯次利用技术方案
储能电池梯次利用技术方案目录1.内容概括................................................4 1.1 背景与意义.............................................5 1.2 目的和目标.............................................61.3 技术路线与方法论.......................................72.储能电池概述............................................8 2.1 储能电池的种类.........................................9 2.1.1 锂离子电池..........................................11 2.1.2 铅酸电池............................................12 2.1.3 钠硫电池等..........................................14 2.2 储能电池的工作原理....................................152.3 储能电池的性能指标....................................163.储能电池梯次利用现状分析...............................17 3.1 国内外研究现状........................................18 3.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93.3 梯次利用的市场需求....................................204.储能电池梯次利用技术方案...............................22 4.1 技术原理..............................................23 4.1.1 电池组均衡技术......................................244.1.2 电池健康管理系统....................................25 4.1.3 热管理系统..........................................26 4.2 关键技术要点..........................................27 4.2.1 电池检测与评估技术..................................28 4.2.2 换热管理与优化设计..................................30 4.2.3 结构优化与材料创新..................................31 4.3 实施步骤与流程........................................33 4.3.1 制定详细的电池检测方案..............................34 4.3.2 设计合理的梯次利用系统架构..........................354.3.3 完成系统集成与测试..................................365.储能电池梯次利用案例分析...............................37 5.1 成功案例介绍..........................................38 5.1.1 案例一..............................................39 5.1.2 案例二..............................................41 5.2 经验教训与启示........................................425.3 案例对比分析..........................................436.储能电池梯次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估.........................44 6.1 成本分析..............................................45 6.1.1 初始投资成本........................................47 6.1.2 运营维护成本........................................47 6.2 收益预测..............................................49 6.2.1 节能减排收益........................................506.2.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收益................................516.2.3 市场拓展与品牌影响力提升收益........................526.3 投资回收期分析........................................537.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557.1 技术风险..............................................567.1.1 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风险..............................577.1.2 系统稳定性与安全性风险..............................587.2 市场风险..............................................607.2.1 市场需求变化风险....................................617.2.2 竞争对手策略调整风险................................617.3 法律法规与政策风险....................................627.3.1 相关法律法规变动风险................................647.3.2 政策执行力度与效果风险..............................657.4 防范措施与应对策略....................................668.结论与展望.............................................678.1 研究成果总结..........................................688.2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698.3 对行业的建议与展望....................................701. 内容概括本技术方案旨在解决储能电池在生命周期末端的处理与再利用问题,提出储能电池梯次利用的概念与实施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及服务规范书1.概述1.1定义本技术要求规定了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对梯次利用磷酸铁锂电池组(以下简称梯次电池)的技术要求,适用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梯次利用磷酸铁锂电池组产品的采购、使用、维护等。
铁塔公司本次采购的梯次电池,要求提供电池原生产品牌、出厂日期、应用车型、作为动力电池使用年限等信息,便于建立梯次电池档案。
说明:1)不同使用年限的单体电池,按使用年限最长的标记;2)应用车型按:a 大巴车,b 乘用车,c 其他;3)标称容量:同一电池组中不同单体电池的标称容量,取最低值。
1.2参考标准1.2.1供应商的设备应参考以下技术标准: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1)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2)YD/T 1051-2010 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3)YD/T 5040-2010 通信电源设备工程安装设计规范4)YD/T 2344.1-2011 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组第1部分:集成式电池组5)YD/T 2344.2-2015 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组第2部分:分立式电池组6)Q/ZTT 2217.3-2016 蓄电池技术要求第3部分:磷酸铁锂电池组(集成式)7)YD/T 1363.3-2014 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3部分:前端智能设备协议1.2.2本技术要求与中国行业标准不一致的地方,以本技术要求为准;本文件提出的具体技术要求高于上述文件和规范要求的,以本文件为准。
1.2.3如无特别说明,本技术规范书提及的试验方法应符合YD/T 2344.1-2011《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组第1部分:集成式电池组》的规定。
1.3名词和术语1.3.1梯次利用磷酸铁锂单体电池梯次利用磷酸铁锂单体电池是指原在电动汽车上使用的动力磷酸铁锂电池,退役后容量下降但性能仍满足通信使用要求,其单体电池标称电压为3.2V。
1.3.2梯次磷酸铁锂电池模块由梯次利用磷酸铁锂单体电池并联或串联而成的电池组合。
1.3.3电池管理系统(BMS)主要用于对梯次电池充电过程、放电过程和安全性进行管理,提高梯次电池使用寿命,并为用户提供相关信息的电路系统的总称,一般由监测、保护电路、电气、通讯接口等组成。
BMS应能实现对单体电池的监测和管理。
1.3.4梯次磷酸铁锂电池组(简称梯次电池)由若干个电池模块或单体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组成,电池模块或单体电池与电池管理系统可放置于一个单独的机械电气单元内,也可分立放置。
1.3.5额定容量指在环境温度为25℃±2℃条件下,梯次电池以3h率放电至终止电压时所应提供的电量,用C3表示,单位为安时 (Ah);3h率放电电流用I3表示,数值为0.33C3,单位为安培(A)。
1.3.6原始容量指梯次利用电池作为原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上使用时的初始额定容量。
1.3.7标称容量指梯次利用电池重组后出厂标定的额定容量,该容量用于标识整组电池容量。
1.3.8实测容量指梯次利用电池送检样品经过实验室测试的实测额定容量。
梯次利用电池的实测容量与标称容量的差值应为正偏差。
2.主要技术要求2.1 物理性能2.1.1电池组成(1)48V电池组由3.2V单体磷酸铁锂电池串联组成。
(2)电池组应配置BMS管理系统,且每个BMS独立管理一组梯次电池。
2.1.2电池组类型梯次电池组分为两种类型:(1)模块级梯次利用:直接对动力电池模块进行利用,形成48V通信用电池组。
(2)单体电池级梯次利用:对动力电池模块进行拆解、分选后,对单体重组PACK应用,形成48V通信用电池组。
2.1.3电池组安装方式电池组安装方式采用标准机柜或支架安装方式。
2.1.4外观(1)电池组表面应清洁,无明显变形,无机械损伤,接口触点无锈蚀;(2)电池组表面应有必需的产品标识,且标识清楚;(3)电池组的正、负极端子及极性应有明显标记,便于连接;(4)电池组的电源接口、通讯(或告警)接口、复位键应有明确标识;(5)电池及电池组应进行走线布局设计,使电池连接线、控制线布局美观、整齐;(6)集成式电池组应有接地端子并明确标示。
2.2 电气性能2.2.1工作环境条件:(1)铁锂电池和BMS在-5℃~55℃环境条件时应可以正常工作。
秦岭淮河以北工作温度低于-5℃的地区,供应商需额外配置不小于100W的直流加热装置以保证磷酸铁锂电池正常工作。
加热装置安装方式如下:1)加热系统可采用加热膜、加热板或相变材料等方式;2)加热系统应避免造成电池组短路。
说明:基于加热系统的安装位置、工艺多样性,不再明确具体的方式。
(2)工作相对湿度范围:≤95%(45℃±2℃)。
(3)贮存相对湿度范围:≤95%(45℃±2℃)。
(4)大气压力范围为:70kPa~106kPa。
2.2.2电池性能一致性电池模块内各单体电池应为同一厂家生产、结构相同、化学成分相同的产品,且符合下列要求:(1)静态开路电压差:电池组完全充电后,静置2h时间内各电池之间的静态开路电压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250mV(2)容量差:组内单体电池之间容量最大值、最小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比≤平均值的±5%。
(3)内阻差:组内单体电池之间的内阻最大值、最小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比≤平均值的±50%。
2.2.3充电方式电池组充电方式详见Q/ZTT 2217.3-2016《蓄电池技术要求第3部分:磷酸铁锂电池组(集成式)》5.3.2和5.3.3条。
2.2.4充电限制(1)单体电池均充充电电压为3.50V~3.60V,默认值为3.53V;单体电池的浮充充电电压为3.38V~3.50V,默认值为3.38V。
(2)电池组的均充充电电压限制范围为56.0V~57.6V,默认值为56.4V;电池组的浮充电压为 54V~56V,默认值为54V。
2.2.5放电性能(1)应满足下表要求:(2)单体电池放电终止电压范围:2.60V~2.80V,默认值为2.70V。
(A)放电要求。
在环境温度25℃±2℃的条件(3)48V电池组应满足0.5C3电流放电至单体电池终止电压43.2V,电池极柱、汇流排不应熔断,下,以0.5C3外观应无异常。
电池组端子、内部汇流装置、电池连接条以及BMS应可承受0.5C3的放电电流。
电流放电时,正负极总压降(含内部连接条和BMS)(4)48V电池组按0.5C3≤300mV。
2.2.6容量保存率电池组按规定进行测试,其最终实测容量应不低于标称容量的95%。
2.2.7梯次电池组寿命要求循环寿命应不少于下表所列工况环境温度25℃时,电池组60% DOD 0.33C3下的次数要求。
循环寿命验收方法:在线测试验收,通过FSU进行60%DOD充放电测试,测试周期一个月(充放电循环30次),测试梯次电池的衰减率,不同循环寿命的衰减率不超过以下值:2.2.8 BMS的可靠性BMS的MTBF应不小于10万小时。
2.3 安全性能2.3.1抗热冲击:电池组按规定进行抗热冲击试验,应不起火、不爆炸。
2.3.2抗过充电:单体电池或电池组充满电后,将恒流恒压源电压设定为1.5(A)电流继续对其充电8h,应不起火、不爆炸。
倍标称电压,以0.1C32.3.3抗过放电:电池模块按规定进行抗过放电试验,应不起火、不爆炸。
2.3.4抗短路:电池模块按规定进行抗短路试验,应不起火、不爆炸。
2.3.5高温储存:电池按规定进行高温存储试验,应不漏液、冒烟、起火或爆炸。
2.3.6抗加热:电池按规定进行抗加热试验,爆炸电池没有任何部分穿透网屏,没有部分或全部电池突出网屏。
2.3.7抗挤压:电池按规定进行抗挤压试验,应不起火、不爆炸。
2.3.8抗低压:电池按规定进行抗低压试验,应不漏液、冒烟、起火或爆炸。
2.3.9恒定湿热:电池组充满电后,将其放入60℃±2℃、相对湿度为90%~95%的恒温恒湿箱中静置12h后,再将其取出在环境温度25℃±2℃的条件下静电流放电至终止电压,其外观应无明显变形、置2h,目测其外观,再以0.33C3锈蚀、冒烟或爆炸,其容量应不低于额定值的90%。
2.3.10抗振动:电池组充满电后,进行X、Y、Z三个方向的振动试验。
从10Hz~55Hz循环扫频振动90min~100min,扫频速率为1oct/min,位移幅值(单振幅)为0.8 mm,其外观应无明显损伤、漏液、冒烟或爆炸,并能正常工作。
2.3.11温度循环:电池按规定进行温度循环试验,其应不漏液、冒烟、起火或爆炸;电池组外观无破裂,无质量损失,容量不低于初始状态时的70%。
2.3.12阻燃性能:对于塑料外壳和保护盖的电池组,按规定进行测试,外壳应符合GB/T2408-2008中第8.3.2条FH-1(水平级)和第9.3.2条FV-0(垂直级)的要求。
2.3.13绝缘电阻:对于金属外壳的电池、一体化电池组,电池组正负极接口分别对电池组金属外壳的绝缘电阻不小于2MΩ。
注:绝缘要求不适用于塑料外壳和保护盖的电池组。
2.3.14绝缘强度对于金属外壳的电池组,电池组正负极接口分别对电池组金属外壳能够承受50Hz、有效值为500V的交流电压(漏电流≤10mA)或710V的直流电压1min,应无击穿、无飞弧现象。
2.4 BMS基本功能2.4.1 BMS外观应符合以下要求:1)BMS布局合理、质量可靠,无明显变形,无机械损伤;2)BMS导线线径、载流量满足充放电和均衡的要求;3)与BMS有关的通讯接口、告警指示、状态指示应有明确标识;4)BMS电路板应进行三防(防潮湿、防霉变、防盐雾)处理。
2.4.2单体节数管理范围BMS系统应能管理16只及以内单体电池。
2.4.3工作电压BMS的额定工作电压为直流48V,工作范围为36V~60V。
2.4.4 休眠功能BMS 应具有休眠功能,具体要求如下:——运输、贮存或离线状态下, BMS应处于彻底断开状态;——BMS系统应具备手动启动和手动彻底断开的功能;——当梯次利用电池由在线状态(即电池组输出端正负极、通信接口与外界连通的状态)转入离线状态(即电池组输出端正负极、通信接口与外界断开的状态)时,BMS应具有甄别功能,根据电力及电池组状况自动进入休眠,休眠延迟时间宜在 1min~0.5h 可调。
——当梯次利用电池由离线状态(即电池组输出端正负极、通信接口与外界断开的状态)转入在线状态(即电池组输出端正负极、通信接口与外界连通的状态)时,BMS应能判别并自动激活,且根据电力及电池组状况调整工作状态。
2.4.5 信息采集要求(1)每个BMS独立管理一组单体电池。
(2)采集内容如下:遥测:电池组容量(SOC)、电池组总电压、单体电池电压、充放电电流、温度(电池温度4个及以上,环境温度1个);遥信:保护功能状态、电池组充放电状态、电池组总电压高告警、电池组总电压低告警、电池组充电过流告警、电池组放电过流告警、单体电池充电过压告警、单体电池放电欠压告警、电池组短路告警、电池高/低温告警、环境高/低温告警、电池组容量过低告警、BMS故障状态告警(可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