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部分答案
国际经济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经济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c94fbbf121dd36a32d82f7.png)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这道题就是把教材25-26页复述一遍。
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也达到均衡,可以用反证法,很简单。
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参考教材的第二章45-47页。
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案提示:小国。
国际经济学题库(含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题库(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184c7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2.png)
国际经济学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区域一体化组织中最松散、最低级的形式是()A、关税同盟B、自由贸易区C、共同市场D、优惠贸易安排正确答案:D2、要素价格均等化表明()A、一国丰富要素所有者受益,稀缺要素所有者受损B、一国丰富要素所有者受损,稀缺要素所有者受益C、一国丰富要素所有者和稀缺要素所有者都受益D、一国丰富要素所有者和稀缺要素所有者都受益正确答案:A3、下列不属于关税同盟动态效应的是()A、大市场效应B、加剧竞争C、吸引外资D、贸易创造效应正确答案:D4、如果开放前一国X产品的相对价格低于其贸易伙伴,则贸易后该国()A、进口 X产品B、生产者福利增加C、整体福利下降D、消费者福利增加正确答案:B5、下列()会给本国带来较大的贸易创造效应。
A、本国对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B、本国对成员国的初始关税较大C、本国与成员国之间贸易商品的成本差别较大D、本国对贸易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小正确答案:D6、初级产品的出口价格若下降,其出口量将增加,出口总收入()A、不变B、增加C、下降D、不确定正确答案:C7、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所要说明的是在供给弹性()的情况下,本币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的进出口需求弹性条件。
A、零B、无穷大C、1D^大于零小于1正确答案:B8、假设中国和美国都能生产小麦和布,中国将一单位劳动时间全部生产布,可以生产50米;全部生产小麦,可以生产80千克;美国将一单位劳动时间全部生产布,可以生产40米;全部生产小麦,可以生产 100千克。
如果开放后的国际交换比价为1米布=L 8千克小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法比较美国和中国的获利情况B、中国从贸易开放中获利更多C、美国和中国从贸易开放中获利相同D、美国从贸易开放中获利更多正确答案:D9、下列不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资本项目的是()A、利息收支B、短期信贷C、短期证券买卖D、票据买卖正确答案:A10、消费者剩余是()A、消费者为了商品的消费而必须向政府支付的东西B、消费者通过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而得到的收益C、消费者购买商品所需支付的价格低于其愿意支付的价格而获得的收益D、消费者可以在各种价格水平得到的收益正确答案:C11、外汇市场中的即期交易不包含()A、套汇B、投机C、国际贸易结算D、银行同业拆借正确答案:B12、如果一个中国工人能生产3匹布或者1辆汽车,一个美国工人能生产4匹布或2辆汽车,则能促进中国与美国进行贸易并各自收益的交换比率是()A、4匹布换2辆汽车B、3匹布换1辆汽车C、3匹布换2辆汽车D、5匹布换2辆汽车正确答案:D13、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国际商品流动B、国际收支平衡C、世界范围内的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D^国际人员流动正确答案:C14、根据国民收入决定方程Y=C+I+G+X-M,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中的“吸收”是指()A、YB、C+IC、C+I+GD、X-M正确答案:C15、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A、追求贸易顺差B、汇率稳定C、扩大出口D、国际收支平衡正确答案:D16、在进行贸易后,一国的收入分配会发生如下变化,()A、收入由消费者转向生产者B、受到进口商品竞争压力的国内生产者遭受损失,而出口商品的生产者则会受益C、消费者受损,生产者受益D、作为整体的国家受益,而个人则会受到损失正确答案:B17、商品和服务贸易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A、经常项目B、误差和遗漏项目C、官方结算项目D、资本项目正确答案:A18、下列哪个行业最有可能具有内部规模经济?()A、好莱坞的电影业B、加州硅谷的半导体产业C、美国的大型农场D、北京中关村的电脑城正确答案:C19、采用()的配额分配方式,配额的福利效果与关税一样。
国际经济答案
![国际经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c90a30a32d7375a41780ea.png)
国际经济一、名词解释题1、H-O模型:要素禀赋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简称H —O模型。
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
一国应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2、李嘉图相对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因此,国家之间应按照“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各国都应该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在贸易理论上,这一学说被称为“比较优势理论”。
3、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O模型:要素禀赋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简称H—O模型。
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
一国应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4、要素均等化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在满足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假设前提下,由于生产要素不能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国际贸易不仅会使商品的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各国要素报酬(如工资、地租、利息)的国际差异缩小,最终会造成国际间要素价格均等化。
5、斯多尔铂-萨缪尔森定理:斯托尔帕一萨缪尔森定理:斯托尔帕一萨缪尔森认为,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在两国均不可能实现完全专业化的前提下,贸易使出口产品的价格相对提高,进口产品的价格相对下降,这会使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充裕要素)的报酬提高;在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稀缺要素)的报酬降低。
6、雷布津斯基定理:在要素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而另一种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其结果是密集地使用前者进行生产的产品数量将增加,而密集使用后者进行生产的产品数量将绝对减少。
7、什么叫WTO,构成和作用:即世界贸易组织定义:世贸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bd0f3e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6.png)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A. 国内经济政策B. 国际贸易与投资C. 国际货币体系D. 国际政治关系答案:B2.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什么?A. 其资源最丰富的商品B. 其生产成本最低的商品C. 其技术最先进的商品D. 其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商品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A. 关税B. 配额C. 出口补贴D. 进口许可证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主张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其生产效率最高的商品,进口其生产效率最低的商品。
该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它仍然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的商品来获得贸易利益。
2. 什么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答案: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记录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所有经济交易的统计报表。
它包括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以及官方储备账户。
经常账户记录商品和服务的交易,资本和金融账户记录资本流动和金融资产的交易,官方储备账户记录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变动。
三、论述题1. 论述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答案: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有重要影响。
当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时,其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上升,竞争力下降,导致出口减少;同时,进口商品的价格下降,国内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外国商品,导致进口增加。
相反,当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时,其出口商品的价格下降,竞争力增强,促进出口;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抑制进口。
此外,汇率变动还会影响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因为投资成本和收益会随着汇率变动而变化。
2. 分析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答案: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机遇方面,全球化促进了资本、技术和信息的流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投资机会,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
挑战方面,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和就业产生压力,可能导致收入差距扩大。
(完整版)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
![(完整版)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181068700abb68a982fbab.png)
第一章绪论1、列举出体现当前国际经济学问题的一些重要事件,他们为什么重要?他们都是怎么影响中国与欧、美、日的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最能体现国际经济学问题,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金融、实体经济、政治等领域,也影响了各国之间的关系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其对中国与欧、美、日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影响为:减少中国对上述国家的出口,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贸易摩擦加剧,经济联系加强,因而也会导致中国与上述国家在政治上的对话与合作。
2、我们如何评价一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我们可以通过一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评价该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评价比如一国政府政策的溢出效应和回震效应以及对外贸易对国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3、国际贸易理论及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贸易的基础和所得,国际贸易政策考察贸易限制和新保护主义的原因和效果。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因为他们把国家看作基本单位,并研究单个商品的(相对)价格。
4、什么是外汇交易市场及国际收支平衡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什么是宏观开放经济学及国际金融?外汇交易市场描述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交换的框架,国际收支平衡表测度了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的总收入与总支出的情况。
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调节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出现的不均衡(赤字或盈余);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节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因而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外汇交易及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整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这些内容被称为宏观开放经济学或国际金融。
5、浏览报刊并做下列题目:(1)找出5条有关国际经济学的新闻(2)每条新闻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或影响(3)每条新闻对你个人有何影响A (1) 国际金融危机: 影响中国整体经济,降低出口、增加失业、经济减速等(2) 美国大选:影响中美未来经济政治关系(3) 石油价格持续下跌:影响中国的能源价格及相关产业(4)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商务部否决:《反垄断法》的第一次实施,加强经济法治(5) 各国政府经济刺激方案:对中国经济产生外部性效应B 以上5条新闻对个人影响为:影响个人消费水平和就业前景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1、重商主义者的贸易观点如何?他们的国家财富概念与现在有何不同?重商主义者主张政府应当竭尽所能孤立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类消费品)。
《国际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934a10eefdc8d376ee32de.png)
《国际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F2.F 3.T 4.F 5.T 6.T 7.T 8.T 9.F 10.F 11.F 12.T13.T 14.T 15.F 16.F 17.T 18.F 19.T 20.F 21.F 22.T23.F 24.F二、选择题1.c 2.d 3.b 4.b 5.c 6.d 7.d 8.c 9.a 10.c 11.b 12.d 13.A 14.A 15.B 16.D 17.D 18.B 19.C 20.D 21.D 22.A 23.C 24.C 25.c 26.b 27.d 28.d 29.c 30.c 31.d 32.b 33.d 34.b 35.D36.c 37.a 38.d 39.a 40.d 41.d 42.d 43.b 44.d 45.c 46.b三、概念解释1.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2.幼稚产业理论:是从动态角度提出了保护那些具有潜在优势的新兴产业的观点,但这种保护是一种暂时性的。
判别幼稚产业的标准主要有三种:其中穆勒标准强调将来的竞争优势,而巴斯塔布尔标准认为幼稚产业不仅强调将来的竞争优势,而且将来的预期收益的现值应能抵消现有的保护成本,坎普标准则更为注重外部规模京的重要性。
3.战略性贸易政策:该政策是针对一种特殊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提出的。
在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目的是改变市场结构或环境,以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本国企业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或租金。
战略性贸易政策最为强调的政策主张有两种:一是出口补贴,而是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
4.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这是一个相对概念,与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无关。
5.斯托帕-萨谬尔森定理:无论两种要素的所有者倾向于消费哪种商品,国际贸易将提高一国出口产品中密集是用要素(即本国较丰裕的要素)的收益,而降低其进口产品中密集使用要素(即本国较稀缺的要素)的收益。
国际经济学 答案
![国际经济学 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ed1d3a14791711cd79172e.png)
国际经济学答案国际贸易理论(一)1【单选题】下面哪一个基本经济单位在私有制出现之前就存在?(D)A、郡县B、国家C、氏族D、家庭2【单选题】哪位经济学家为开放的宏观经济学做出主要贡献?(B)A、庇古B、凯恩斯C、李嘉图D、亚当·斯密3【多选题】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ABC)。
A、国际金融理论及其对策B、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C、国际贸易理论及其对策D、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决定4【判断题】在资源稀缺条件下,如何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5【判断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支之一是国际经济学。
(×)国际贸易理论(二)1【单选题】凯恩斯哪部书的出版是宏观经济学的迅速发展的标志?(B)A、《国富论》B、《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C、《政治算术》D、《资本论》2【单选题】针对(D)提出了资源的“稀缺性”。
A、当代资源情况B、能够使用的资源C、允许使用的资源D、人的欲望3【单选题】萨伊认为下面哪一项不是生产要素?(D)A、土地B、资本C、劳动力D、人口4【判断题】西方经济学是所有经济学产生的源头。
(√)5【判断题】朝鲜是目前国际上相对开放的国家。
(×)国际贸易理论(三)1【单选题】经济运行的(A)可以用来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的关系。
A、个体B、目的C、主体D、范围2【单选题】下面哪一项是国际经济交往的主要方式?(B)A、国际分工B、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C、开放经济D、商品跨国界流通3【单选题】下面哪一项属于大卫·李嘉图的经典假设?(B)A、要素在国与国之间可完全流动B、要素在国与国之间完全不可流动C、要素在国与国之间不可完全流动D、要素在一国之内不可完全流动4【判断题】在现代社会,唯一的生产和消费的基本单位是家庭。
(×)5【判断题】国际经济学中存在效率和公平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四)1【单选题】下面哪一项是经济学最早出现的名称?(C)A、产业学B、贸易学C、家政学D、交换学2【单选题】谁说过“要在国际与国内贸易之间划出一条明显的界限既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国际经济学试题精选稿教师用含部分答案
![国际经济学试题精选稿教师用含部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77b901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f.png)
国际经济学精选习题集第一局部国际贸易理论第1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划分的根本经济单位是〔D〕A.企业B.个人C.政府D.国家2.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B〕A.国际商品流动B.世界范围内的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C.国际收支平衡D.国际人员流动3.从国际间经济资源流动的难易度看,流动最容易的是〔B〕A.商品B.资本C.人员D.技术二、判断分析题1.国际经济学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及宏观经济学根底之上的一门分支科学。
√。
大局部国际经济学应用了宏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如无差异曲线、需求曲线、企业产量按照确定等,但是国际经济学理论本身也获得了许多理论性的进步。
在此根底上的国际经济学研究又推动了一般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开展。
第2章比拟优势原理一、单项选择题1.比拟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A〕。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B.技术水平的差异C.产品品质的差异D.价格的差异2.从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与国际收支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A〕。
A.重商主义B.重农主义C.重金主义D.自由放任主义3.绝对本钱学说是比拟本钱学说的〔C〕。
A.同一形式B.开展形式C.特殊形式D.理论形式4.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C〕。
A.所有产品均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最终将获得全部黄金与白银B.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将获得大量贸易余额C.如果两个国家分别出口本国劳动本钱相对较低的产品,将同时从贸易中获益D.如果一国不用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将丧失绝对优势5.李嘉图比拟优势理论指出〔B〕。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备绝对本钱优势,也可从出口绝对本钱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C.及不具备绝对本钱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本钱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D.只有具备计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6.根据比拟本钱说,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B〕。
A.创造大量贸易顺差B.以较低的时机本钱进口商品而不在国内生产C.本国比贸易伙伴国强大D.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7.在比拟利益模型中,两种参及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C〕。
国际经济学答案精简版
![国际经济学答案精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3a80f4998fcc22bcd10d33.png)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一、名词解释3、完全专业化:每个国家只生产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
假设只有苹果和电脑两种产品,且A在生产苹果上有相对优势,意味着B在电脑上有相对优势。
则贸易结果是,A 只生产苹果,B只生产电脑,不会出现A或者B同时生产苹果和电脑。
这就是完全专业分工5、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关于价值是一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
商品价值决定于体现和物化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的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的。
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价值是一个商品经济范畴。
产品成为商品以交换为前提。
交换就有个比率的问题。
价值以这个比率,也就是以交换价值为其具体的表达形式,因此,价值和劳动的关系从而价值的实质往往被模糊了。
事实的真相是:如果不从历史存在者出发,那么,李嘉图所得到的"社会存在"就只能是抽象知识和概念。
马克思论证和研究劳动价值论的方式是:"我又把黑格尔的《逻辑学》浏览了一遍,这在材料加工的方法上帮了我很大的忙。
"但也正是在这里,马克思讥笑了资产阶级工作者:"在所有的现代经济学家中,巴师夏先生的《经济的谐和》集庸俗之大成。
只有癞蛤蟆才能搞出这种谐和的烂泥汤。
"五、计算题1、假设本国生产1 单位食品需要6 单位的劳动,生产1 单位服装需要8 单位劳动;外国生产1 单位食品需要2 单位的劳动,生产1 单位服装需要4 单位劳动。
两国各有8 单位的可用劳动。
(1)哪国在食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哪国在服装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为什么?(2)列举一个能够使两国进行互惠贸易的交换率并计算本国与外国的贸易获利分别是多少?2、假设A 国生产1 单位小麦需要的劳动为4 小时,生产1 单位布需要的劳动为3 小时; B国生产1 单位小麦需要的劳动为1 小时;生产1 单位布需要的劳动为2 小时,则:(1)以劳动衡量,A、B 两国生产小麦和布的成本各是多少?(2)如果工资率为6 美元,则小麦和布的价格各是多少?(3)如果工资率为1 欧元,则小麦和布的价格各是多少?六、论述题1.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例外情况是什么?2.为什么说国际贸易是双赢的?国际贸易理论里有一个资源禀赋学说,即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资源与不同的生产优势。
国际经济学作业答案
![国际经济学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6ce2b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74.png)
一、名词解释1.要素禀赋:资源禀赋又称为要素禀赋,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的丰歉。
一国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价格相对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价格,则该国的这种要素相对丰裕;反之,如果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小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价格相对高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价格,则该国的这种要素相对稀缺。
2比较优势3.生产者剩余4.购买力平价5规模经济6套值保值二、单项选择题1.根据相互需求原理,两国均衡的交换比例取决于(B)A 两国的绝对优势B 两国的比较优势C 两国的相对需求强度D 两国的要素禀赋2.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格局中,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 B )A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B 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C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D 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3.课征关税会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社会总福利的变化将(B )A 上升B 降低C 不变D 不确定4.已知A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别耗费3和5个单位的劳动,要使两国都具有绝对优势,则B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别耗费多少单位的劳动:( A )A1,6 B2,4 C3,4 D4,75.从国际经济学的角度来考察,构成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或行为主体是( D )A 企业B 居民户C 家庭D 国家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比较利益学说的假设的是( B )A 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B 要素是完全流动的C 要素和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D 收入分配不受贸易影响7.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 A )A.商品B.资本C.人员D.技术8.在绝对技术差异理论与相对技术差异理论中,机会成本是( D )A.递增B.递减C.先递增后递减D.不变9.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B )A.重叠需求理论B.要素比例理论C.规模经济理论D.垄断竞争理论10.下列不属于保护贸易学说的理论有( D )A.幼稚工业理论B.夕阳工业理论C.国防论D.资源禀赋论11.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设在( A )A.日内瓦B.纽约C.布鲁塞尔D.乌拉圭11.下述哪一种不属于投机性外汇交易( D )A.双边套汇B.多边套汇C.套利D.套期保值12.设三年前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1美元等于8.2345元人民币,假设美国的物价比前一年上升8%,而中国的物价水平上升10%,则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理论上的汇率为( A )A.8.3870B.8.085C.10.2931D.6.587613.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最早出现金融动荡的国家是( B )A.印度尼西业B.泰国C.日本D.韩国14.倾销行为主要分为两种,包括( C )A.掠夺性倾销和间歇性倾销 B.攻击性倾销和间歇性倾销C.持续性倾销和掠夺性倾销 D.持续性倾销和间歇性倾销15.采取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倾向于( B )A.保护贸易政策 B.自由贸易政策C.非关税贸易壁垒 D.关税贸易壁垒三、判断正误:1.列昂惕夫反论提出的问题可能是由于美国的关税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给予了保护。
国际经济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期末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cee490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ac.png)
国际经济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包括:A. 自由贸易区B. 共同市场C. 经济联盟D. 所有以上选项2.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主要职能不包括:A. 促进贸易自由化B. 解决贸易争端C. 制定全球贸易规则D. 直接干预成员国的贸易政策3. 以下哪个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主要目标:A. 促进国际货币合作B. 维护国际金融稳定C. 促进成员国经济稳定增长D. 直接提供援助给个人4. 以下哪种汇率制度允许货币价值完全由市场决定:A. 固定汇率制度B. 浮动汇率制度C. 管理浮动汇率制度D. 货币挂钩制度5.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账户包括以下哪些项目:A. 商品贸易B. 服务贸易C. 投资收益D. 所有以上选项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7. 描述国际投资的主要风险,并解释如何管理这些风险。
8. 解释什么是“多边贸易谈判”,并举例说明其重要性。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国际经济合作对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
10. 分析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国际经济期末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D2. D3. D4. B5. D二、简答题6. 积极影响包括: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效率,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经济增长。
消极影响包括:加剧贫富差距,对本土产业造成冲击,环境问题,文化同质化。
7. 国际投资的主要风险包括政治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管理这些风险的方法包括多元化投资、对冲、保险和与当地政府建立良好关系。
8. 多边贸易谈判是指多个国家参与的贸易协商过程,旨在降低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例如,乌拉圭回合谈判是WTO框架下的一次重要谈判,它导致了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的成立。
三、论述题9. 国际经济合作对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促进资源的有效分配,增强各国经济互补性,提高全球生产效率,减少贸易摩擦,以及共同应对全球性经济问题。
国际经济学(含答案)
![国际经济学(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cbf44e0242a8956aece49b.png)
期末考试复习题(答案供参考)一、单项选择:1.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是AA.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B.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的基础。
C.两者是平行关系。
D.两者是交叉关系。
2.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CA.资本流动。
B.社会生产力。
C.自然条件。
D.生产关系。
3.俄林认为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是CA.生产要素在各国间自由流动。
B.不同商品之间实行自由贸易。
C.各个地区间商品的价格差别。
D.不同国家货币比价不同形成。
4.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围绕国际生产价格上下波动,是由于国际市场的哪一项因素决定的CA.国际价值。
B.垄断价格。
C.供求关系。
D.交换关系。
5.从需求方面考察关税同盟的静态效果,称为CA.贸易转移效果。
B.贸易创造效果。
C.贸易扩大效果。
D.贸易再造效果。
6.按照“要素比例说”,俄林认为要实现国际分工的利益最好是执行AA.自由贸易政策。
B.保护幼稚工业贸易政策。
C.超保护贸易政策。
D.有限保护贸易政策。
7.各国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应采取的贸易政策也应不同,提出这种观点的主要人物是BA.汉密尔顿。
B.李斯特。
C.凯恩斯。
D.亚当·斯密。
8.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是BA.保护成熟的垄断工业。
B.保护幼稚工业。
C.保持贸易顺差。
D.保护新兴工业。
9.从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AA.重商主义。
B.重农主义。
C.重金主义。
D.重本抑末。
10.重商主义追求的目的就是在国内积累货币财富,在对外贸易上采取的政策是AA.保护贸易政策。
B.自由贸易政策。
C.超保护贸易政策。
D.有限贸易保护政策。
11.世界贸易组织的总部设在CA.纽约。
B.布鲁塞尔。
C.日内瓦。
D.伦敦。
12.在WTO《农业协议》中,对那些对生产和贸易产生扭曲作用的国内支持政策,称为下列哪项政策,并需要减让承诺C A.绿箱政策。
B.蓝箱政策。
C.黄箱政策。
D.灰箱政策。
13.在《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中,禁止性补贴又称为A A.红灯补贴。
国际经济学复习课后答案
![国际经济学复习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bad1f783c4bb4cf7ecd1dd.png)
国际经济学复习课后答案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第一章练习与答案1. 为什么说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 2.答: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考虑的是所有商品的价格,而不是单一价格因素。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是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5.如果改用Y 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 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 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不一定一致,x 商品的价格是Px/Py ,而y 商品的价格是Py/Px.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案提示:小国。
第二章答案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表1 X 、Y 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A BX Y6 215 12表2 X 、Y 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A B X Y10 45 5答案提示:首先将劳动投入转化为劳动生产率,然后应用与本章正文中一样的方法进行比较。
(表2-2(a )和表2-2(b )部分的内容)2. 假设A 、B 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吗?解释原因。
表3 X 、Y 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A B X Y4 28 4答案提示:从绝对优势来看,两国当中A 国在两种产品中都有绝对优势;从比较优势来看,两国不存在相对技术差异。
所以,两国没有进行国际贸易的动机。
3. 如果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那么也必具有比较优势吗? 4.答案提示:不一定,比较优势的确定原则是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最劣。
国际经济学部分答案(详细解答过程)
![国际经济学部分答案(详细解答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22ba8e6d1ed9ad51f01df29d.png)
国际经济学习题答案第一章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参见教材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将图1-6a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以纵坐标表示x商品供给,得出相应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然后将图1-6b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供给,以纵坐标表示y的相对价格,通过类似推导可得出国民供给曲线,国民需求曲线作类似推导可得。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答:两种商品同时达到均衡。
一种商品均衡时,由其相对价格,机会成本,需求可知另一种商品得相对价格,机会成本和需求。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略,参见书上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国际经济学答案
![国际经济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e4550ff8c75fbfc67db2dc.png)
国际经济学答案国际贸易理论(一)1【单选题】下面哪一个基本经济单位在私有制出现之前就存在?(A、郡县B、国家C、氏族D、家庭2【单选题】哪位经济学家为开放的宏观经济学做出主要贡献?(A、庇古B、凯恩斯C、李嘉图D、亚当斯密3【多选题】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ABC )。
A、国际金融理论及其对策B、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C、国际贸易理论及其对策D、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决定4【判断题】在资源稀缺条件下,如何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V)5【判断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支之一是国际经济学。
(X)国际贸易理论(二)1【单选题】凯恩斯哪部书的出版是宏观经济学的迅速发展的标志?(A、《国富论》B、《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C、《政治算术》D、《资本论》2【单选题】针对(D)提出了资源的“稀缺性”。
A、当代资源情况B、能够使用的资源C、允许使用的资源D、人的欲望3【单选题】萨伊认为下面哪一项不是生产要素?(D)A、土地B、资本C、劳动力D、人口4【判断题】西方经济学是所有经济学产生的源头。
(V)5【判断题】朝鲜是目前国际上相对开放的国家。
(X)国际贸易理论(三)1【单选题】经济运行的(A)可以用来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的关系。
A、个体B、目的C、主体D、范围2【单选题】下面哪一项是国际经济交往的主要方式?(B)A、国际分工B、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C、开放经济D、商品跨国界流通3【单选题】下面哪一项属于大卫李嘉图的经典假设?(B)3A、要素在国与国之间可完全流动B、要素在国与国之间完全不可流动C、要素在国与国之间不可完全流动D、要素在一国之内不可完全流动4【判断题】在现代社会,唯一的生产和消费的基本单位是家庭。
(X)5【判断题】国际经济学中存在效率和公平问题。
(V)国际贸易理论(四)1【单选题】下面哪一项是经济学最早出现的名称?(C)A、产业学B、贸易学C、家政学D、交换学2【单选题】谁说过“要在国际与国内贸易之间划出一条明显的界限既是不可能的, 也是没有必要的。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3375c10b1c59eef8c7b4c4.png)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第一章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参见教材第一章第二节容,将图1-6a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以纵坐标表示x商品供给,得出相应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然后将图1-6b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供给,以纵坐标表示y的相对价格,通过类似推导可得出国民供给曲线,国民需求曲线作类似推导可得。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答:两种商品同时达到均衡。
一种商品均衡时,由其相对价格,机会成本,需求可知另一种商品得相对价格,机会成本和需求。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略,参见书上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国际经济答案仅供参考
![国际经济答案仅供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f99f2f6858fafab069dc0282.png)
1.在资本完全流动、不完全流动和资本完全流动三种情况下,试比较:(1)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短期内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效果(2)扩张性财政政策在长期内对国内实际收入水平的影响效果(1)资本完全不流动的情况下,汇率作用机制将失效,此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无法影响国际收支。
资本不完全流动的情况下,BP曲线是一条向上的斜线。
a、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使IS曲线右移。
若BP曲线斜率比LM曲线大,则IS-LM曲线交点位于BP曲线下方,短期内造成国际贸易逆差,由于贸易逆差,资本不断输出国外,将导致国内利率上升,从而使LM曲线左移达到新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国际收支均衡点;当BP曲线斜率比LM曲线小时,作用相反。
两种情况下新的平衡点均在旧的平衡点右方,因此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在长期会增加国内实际收入水平。
b、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LM曲线右移,无论BP曲线和LM曲线二者斜率谁大谁小,IS-LM曲线交点都位于BP曲线下方,短期内造成国际贸易逆差,由于贸易逆差,资本不断输出国外,将导致国民收入降低,从而使IS曲线左移达到新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国际收支均衡点;新的平衡点在旧的平衡点左方,因此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长期会减少国内实际收入水平。
(2)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BP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A、货币政策失效,无论利率如何变动,国际收支都是平衡的B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使IS-LM曲线交点位于BP曲线上方,短期内造成国际贸易顺差;由于贸易顺差,资本不断输入国外,将导致国民收入升高,从而使LM曲线右移达到新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国际收支均衡点;新的平衡点在旧的平衡点右方,因此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长期会增加国内实际收入水平。
2、何为出口倾销?出口倾销成功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定义:垄断厂商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在国内市场取得垄断高价后,以低于国内价格的形式大量出口。
出口倾销成功需要具备的条件:(1)国内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2)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必须充分分隔(3)国内需求弹性小于国际需求弹性7、进口配额与关税的比较(1)实施机制不同:关税主要是通过扭曲国内价格,抑制进口需求限制进口的;进口配额则是直接通过控制进口数量达到限制进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仅供参考,后果自负,祝大家考试顺利名词解释比较优势:一国在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品的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较之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即具有比较优势。
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一个单位某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
在资本与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情形下,要素的密集度就是指生产一单位该产品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
出口税:出口国海关根据关税税则对出口商品所征课的关税。
国别配额:是进口国对来自不同国家的进口商品,规定不同的进口限额。
歧视性公共采购:是一国政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制度,给予国内供应商优先获得政府采购订单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
J曲线:一国货币贬值或升值时,该国贸易收支及经常帐户收支状况一般并不能立即改善或恶化,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
由于这种经常帐户收支变动的轨迹成英文字母J的形状,所以被称为J曲线。
铸币平价理论:实际交易汇率是受外汇供求关系的影响并围绕着铸币平价上下波动,但是这种波动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以黄金输送点作为其波动界限,这样就使金本位制下的汇率自发维持在一个较固定的水平。
自愿出口限制:是指商品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之下,“自愿”地限制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数量或出口金额。
全球配额:规定该国对某种商品在一定时间内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它适用于来自任何一国的商品进口。
进口税:进口国家的海关在外国商品输入时,根据海关税则对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关税。
要素禀赋:要素禀赋也称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绝对优势: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
进口配额:是指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
出口补贴:是指一国政府为鼓励某种商品的进口,对该商品的出口给予的直接补助或间接补助。
罗布津斯基定理:里昂惕夫之谜:在1947年美国向其他国家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是相对资本密集型产品,关键比率(K/L)X/(K/L)M 只有0.77,而根据H-O理论它应远大于1。
这就是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
抛补利率平价:套利者在套利的时候,可以在期汇市场上签订与套利方向相反的远期外汇合同(掉期交易),确定在到期日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水平。
米德冲突:支出转移政策:指运用不改变社会总需求或总支出水平而改变其需求或支出方向的政策来抵销那些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内在原因。
支出变更政策:指运用改变总需求或总支出水平的政策来削除或减轻那些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内在原因。
国际收支吸收分析理论: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理论:汇率超调:由于商品价格具有粘性,汇率对外部冲击作出了过度调整,即资产市场的迅速变动偏离了在价格完全弹性情况下调整到位后的购买力平价。
关税的无谓损失:雷布津斯基定理:在要素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而另一种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其结果是密集地使用前者进行生产的产品数量将增加,而密集使用后者进行生产的产品数量将绝对减少。
问答题1、在资本完全流动、不完全流动和资本完全流动三种情况下,试比较:(1)扩张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效果(2)扩张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在长期内对国内实际收入水平的影响效果2、何为出口倾销?出口倾销成功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倾销:是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是指出口商以低于国内价格或成本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
(1)低于相同产品在出口国正常情况下用于国内消费时的可比价格;或(2)如果没有这种国内价格,则低于a)相同产品在正常贸易下向第三国出口的最高可比价格;或:b)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上合理的管理费、销售费、运输费等费用和利润。
3、试解释J曲线的成因和政策含义,并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4、铸币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内容及简要评价。
5、有效保护率和名义保护率名义保护率:对最终产品征收关税所产生的保护效果是名义上的,称为名义保护率。
有效保护:指某一行业生产或加工中增加的那部分产品价值(即附加价值)受保护的情况。
有效保护率:关税或其他贸易措施所引起的国内生产附加值的变动率。
6、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的异同共同点:A:无论是绝对优势理论还是比较优势理论都属于技术差异论的范畴。
技术差异论,是指各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劳动生产率不同所造成的国际分工。
B:都采用了比较的方法来阐述原因。
C:都建立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上,劳动生产率的引进使国际贸易的原因从自然要素领域转到了生产领域,如果没有差异,则没有比较,因此差异是基础。
D: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不同点:A:假定条件不同:绝对差异论的假定条件是全世界只有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一国在一样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另一国,另一国在另一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此国;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一国两件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高于另一国,在此基础上两种理论对国际分工进行解释。
B:比较内容与方法不同:绝对差异论比较是直接在二者中选出谁好谁劣,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C:适用范围不同:绝对差异论只能说明各国分别在某一种或某几中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分工得以形成,而比较优势理论还可以解释当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都高于他国时国际贸易得以成立的原因,即考虑到相对技术优势,但同时这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为这种理论在假定时只考虑生产力的投入,并认为劳动力的转移劳动生产率不变,以及从静态角度考虑国际分工。
D:有绝对优势一定有比较优势,有比较优势不一定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是同一产品一国对另一国的优势,是内生的,而比较优势理论是同一国一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优势,是外生性的。
7、进口配额与关税的比较(1)实施机制不同:关税主要是通过扭曲国内价格,抑制进口需求限制进口的;进口配额则是直接通过控制进口数量达到限制进口。
(2)进口配额将进口数量直接规定或限定在一个确定的水平上,关税效应相对不确定。
(3)当需求增加时,进口配额对进口国福利造成的损失要大于关税。
(4)进口配额涉及进口许可证的发放,而关税则没有。
8、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间,日本、韩国等东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产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到劳动密集型产品,再到资本密集型产品,试对此变化加以解释。
前面的练习有9、假设只有劳动和土地两种投入品。
A国是一个劳动丰裕的国家,在这里种植咖啡和小麦。
咖啡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小麦生产是土地密集型的。
劳动在咖啡和小麦部门都可以工作,而且可以轻易地在两个部门间流动。
但是土地是特定的:平原上的土地适于种植小麦,而山地的土地适于种植咖啡,“小麦地”对于生产咖啡是无效的,“咖啡地”对于生产小麦也无效的。
如果A国与一个偏好相同的国家开展贸易,短期对下列对象发生什么?(1)对于该国的小麦和咖啡的价格生产?(2)对于该国小麦和咖啡的价格?(3)对于该国的工资情况?(4)对于该国小麦地的价格?(5)对于该国咖啡地的价格?(6)对于工人、小麦地所有者和咖啡地所有者的福利或购买力?前面的练习有10、近年来,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的企业越来越关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盗版”和“伪造”行为:这些国家成功研发的产品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后被当地企业复制,但这些企业未向拥有专利的公司支付专利使用费。
请分析这种现象将怎样影响产品周期和发达国家对新产品的研制?前面的练习有11、许多拉丁美洲国家采用的是进口替代政策,同时这些国家也经历了长期的高通货膨胀。
试解释进口替代政策和高通货膨胀之间可能的关系。
12、如果将进口关税改为直接对国内进口替代部门进行生产补贴,那么消费者福利还会受到影响吗?不会。
补贴的做法,将不会减少消费者的福利,因为产品价格将不会上升;不过,政府支出补贴是一个很大的成本。
13、试结合实际分析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应用前景。
14、试比较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
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Intra -industry trade),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15、你认为对于哪种类型的国家和哪种类型的商品,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比基于规模经济的贸易更重要?对于哪种类型的国家和哪种类型的商品,基于规模经济的贸易比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更重要?16、简述马歇尔—勒纳条件及其经济学意义P24617、征收关税的净福利效应小国情形:关税各种福利影响的净值=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剩余损失+政府财政收入=a-(a+b+c+d)+c=-(b+d)<0。
关税降低了小国社会福利水平,净损失为b+d。
b为生产扭曲,d为消费扭曲。
(如图7.1)由此可知,征收关税将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效应。
它与开展自由贸易的作用相反,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在各国间和各国内的不同利益集团之间进行收入的再分配,从总体来看,降低了贸易参加国的福利水平。
大国情形:关税的净福利效应=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剩余损失+政府财政收入=a-(a+b+c+d)+(c+e)=e-(b+d)。
当e>(b+d)时,征税国净福利增加;当e<(b+d)时,征税国净福利减少。
(见图7.2)所以,在大国情况下,关税的净福利效应是不确定的,它取决于贸易条件效应与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两种效应之和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