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教案学案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备课教案案例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备课教案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a3f08b2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3.png)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备课教案案例为了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学好语文,教师在备课教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学科的特点、教育的目的、学生的需求、知识难度、教学方法和手段等,以制定合理有效的教案。
本文就探讨一下关于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备课教案的案例。
一、基本信息教学内容: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课型:阅读课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主旨。
2.掌握重点词汇,训练语文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4.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故事主旨,掌握故事细节,词汇表达教学难点:学生对神话文化的理解与欣赏三、教学步骤1.导入: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相关内容,调动学生的兴趣。
2.讲解课文: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主旨。
3.讲解词汇: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汇,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4.展开思维: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和讨论,思考故事中的情节和文化内涵。
5.情景演绎:让学生分组表演,模仿故事情节,提高表达能力和语感。
6.评估测试:通过小测验和作业,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效果。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和视频,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互动讲解: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理解和记忆。
3.情景演绎:让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表达能力和语感。
4.课后作业:通过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备课教案,我深刻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在制定教案时应为学生考虑更多,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获得更多的知识。
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77e455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2f.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复习第五单元的重点知识,包括诗歌、叙事文等文学形式。
2.掌握课文内容,理解其中的情节和主题。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诵和理解,叙事文的分析和理解。
2.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感悟和想象。
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分析叙事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深入理解故事背后的含义。
三、教学内容与方式教学内容1.复习第五单元中的诗歌和叙事文,包括课文的朗诵和解读。
2.进行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和思考。
教学方式1.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采用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诗歌诵读与理解1.教师诵读诗歌,引导学生跟读,并讲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2.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展示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二节叙事文分析与讨论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探讨故事背后的主题和含义。
2.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分享对叙事文的理解和感悟,交流彼此的观点和想法。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文的阅读与理解,写出关键词或关键句,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2.撰写读后感或感悟心得,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复习第五单元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操。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人教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习指南(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习指南(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e7f4b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fa.png)
人教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习指南(优质教案)目标本研究指南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有效研究人教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并应用本单元的关键词汇和常用表达;2.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与人物角色;3. 进行口头表达,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和复述课文;4. 提高写作能力,能正确书写本单元所学的汉字;5. 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研究活动下面是几个有助于学生有效研究本单元内容的研究活动:1. 词汇练使用研究资料中的词汇表,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本单元的关键词汇。
可通过游戏、拼字和复卡片等方式进行。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本单元的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
可以提问相关的细节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3. 口语表达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帮助他们练正确的语音语调。
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朗读和复述课文等活动。
4. 汉字书写通过练本单元的汉字,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和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可以进行听写、填空和写作练等活动。
5. 思维训练通过一些趣味的思维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可以进行谜语、猜谜和问题解答等活动。
研究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使用以下评估方法:1. 词汇测试:测试学生对本单元关键词汇的掌握情况;2. 阅读理解测试: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 口语测试:测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4. 汉字书写测试:测试学生的书写能力;5. 思维能力测试:测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总结通过本研究指南的研究活动和评估方法,学生将能够有效研究人教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并进一步提高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
祝研究顺利!。
(简化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简化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62355e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26.png)
(简化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一年级学生掌握第五单元的语文知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 识字:研究五个新的汉字,包括(汉字1)、(汉字2)、(汉字3)、(汉字4)、(汉字5)。
- 听写:听写已学过的汉字。
- 识字游戏:通过游戏巩固汉字的研究。
- 课文朗读:学生轮流朗读课文,并进行语音纠正。
- 阅读理解:回答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 写作练:完成一篇关于(话题)的短文写作练。
教学步骤1. 研究新的汉字- 通过图文讲解,介绍五个新的汉字。
- 跟随老师模仿书写,并进行反复练。
2. 听写已学过的汉字- 老师口头读出已学过的汉字,学生听写并在纸上书写。
3. 识字游戏- 设计一个有趣的识字游戏,如拼字接龙或找错字等。
4. 课文朗读- 学生轮流朗读课文,老师进行语音纠正和指导。
5. 阅读理解- 老师提问课文相关问题,学生回答并解释自己的答案。
6. 写作练- 老师给出一个话题,学生完成一篇短文写作练。
教学评估在课堂结束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
- 汉字识别能力:学生能否准确识别新研究的汉字。
- 听写能力:学生能否正确听写已学过的汉字。
- 课文朗读和语音纠正:学生能否准确朗读课文且能接受语音纠正。
- 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学生能否理解课文,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答案。
- 写作能力:学生能否用正确的语法和词汇完成写作练。
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语文能力,建议家长在家中给予学生相应的辅导和练,如复新研究的汉字,进行听写练,以及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给学生。
参考资料-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相关练册- 其他语文教学参考资料。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语文园地五》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语文园地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db8248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6b.png)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五》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语文园地五》中的生字词。
2.能理解课文《语文园地五》中的情节,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3.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讨论和感悟,培养语文表达能力。
4.能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传统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学作品。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朗读和理解。
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课文背诵及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课文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2.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语文园地五》教材。
2.学生练习册和听力材料。
3.课堂教学录音设备。
4.课堂互动游戏道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语文园地五”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春天里在园子里玩耍的故事。
2.课文分段朗读,学生跟读,重点标出生字词。
3.师生共同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特点。
4.小组讨论:你们春天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第二课时1.复习课文内容,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2.师生一起分析课文中的成语及寓意,启发学生智慧。
3.分角色朗读课文,加强学生情感表达。
4.学生小组展示通过课文内容的创意表达。
第三课时1.继续复习课文内容,重点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2.引导学生表情和语调地表演课文内容,培养语文表达能力。
3.学生讨论是否觉得自己能像小女孩一样活泼可爱,有何感悟?4.发挥学生创意,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展示在园中的情景。
第四课时1.运用多媒体资料展示春天的美丽风景,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的春天景色。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表达个人理解。
3.小组活动:绘制你心目中的春天,陈述画中内容并分享。
4.整理教学内容,评述本次学习的收获和感受。
六、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语文园地五》。
2.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3.感悟春天,写一篇简短的文章。
4.做好听写准备。
以上是针对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五》的教案,希望能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教案:主动思考,发现身边美好
![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教案:主动思考,发现身边美好](https://img.taocdn.com/s3/m/d54d2843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9f.png)
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教案: 主动思考,发现身边美好的文章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学生能够了解到面对生活中的琐事和困难需要积极主动地思考,从中发现身边的美好。
2.能够逐渐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3.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展现身边美好的文章中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如何从生活中发现身边的美好。
2.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和意识。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写作中展现身边美好。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体会到主动思考的重要性。
2.如何让学生能够真正地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从中发现美好。
3.如何让学生在写作时能够用恰当的语言和句式表达身边的美好。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指出:孩子们,你们是否经常感到自己的生活很枯燥,没劲呢?其实,这只是因为你们没有发现身边的美好。
身边的美好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我们只要用去观察,去发现,就一定会让我们感到生活的美好。
二、学习新知(一)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好1.用心去感受身边的事物和人。
教师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心感受身边的事物和人,仔细观察自然、看一下花、草、树、鸟……看看家里的物品,变化着它们的样子和意义;注意听别人说话、体会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通过这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所处的美好。
2.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遇到困难或问题时,要努力想办法去解决,不要轻易放弃。
只要积极思考,身边的困难和问题就一定会迎刃而解。
3.发现身边的美好教师要指出,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是美好,只不过有时我们看不到、听不到、感受不到。
通过积极主动地思考和用心观察,我们就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美好。
(二)阅读篇章,理解篇章意义,准确把握篇章中表达的主题和思想,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阅读篇章通过阅读相关篇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内容,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挖掘身边美好的热情。
2.分析篇章学生分析篇章的结构,表达方式以及篇章的主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篇章的意义。
高一第五单元阅读指导教案
![高一第五单元阅读指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c156c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39.png)
高一第五单元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2)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表达方式;3) 了解课文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
2. 能力目标。
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
1)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2)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表达方式。
2. 难点。
1) 理解课文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2)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预习导学。
1) 让学生对本单元的词汇和短语进行预习;2)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2. 阅读训练。
1) 让学生在课前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2) 在课堂上进行课文的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细节和表达方式;3) 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
3. 文化交流。
1)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包括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情感;2) 组织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共同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合作学习法。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课文的内容和文化背景;2) 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角色扮演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多媒体辅助法。
1)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2) 利用多媒体资源,提供课文的朗读和表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任务驱动法。
1) 设计多种形式的任务,如朗读任务、角色扮演任务、讨论任务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如课文理解题、文化背景分析题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案及答案(教案+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案及答案(教案+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a4f8f8ba0d4a7302763a5f.png)
八年级语文教案21桃花源记Array课型:新授课时:一主备人:李妍审校:苏婉玲时间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3.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5.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导学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黄发垂髫.()诣.太守()阡.陌交通()妻子邑.人()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缘.溪行()落英缤纷..()便扶.向路()诣.太守()遂.迷()欣然规.往()3、填空《桃花源记》是---------代大诗人-----的名作。
二、指导学习·研讨(一)情境导入成语“世外桃源”也许众所周知,因为它描写的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人人平等、人人富足、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
它出自我国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今天,我们就随着陶渊明的足迹去探访桃花源。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清老师的断句、节奏,标记生词。
教师指导朗读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
3、学生齐读,读出感情和韵律。
要求:1) 基本读准断句,注音语气节奏。
2)读完后理出难解的字词句。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学生自主理解课文,疑难之处作下圈点。
2、小组内讨论解决疑难。
3、班上交流。
疏通课文中重要、疑难的字词句。
要求学生领会掌握以下加点字的含义:(多媒体展示)武陵人捕鱼为业:芳草鲜美:甚异之:欲穷其林:不足为外人道也: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为具言所闻:具答之:屋舍俨然:Array阡陌交通:率妻子邑人:咸来问讯:黄发垂髫:复延至其家:处处志之:谐太守:寻病终:4、找学生通译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f6c29b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8.png)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化学3,课时:24,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内容完成预习学案的习题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2、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来探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间的关系,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的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
学生在实验探究基础上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这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的操作和结论的得出教学之前在网上搜索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方法:设疑,以实验为导向,讲练结合五、教学准备学生实验用品:仪器:托盘天平、烧杯、广口瓶、玻璃棒、酒精灯、气球、小试管等。
药品:白磷、NaOH溶液、CuSO4溶液、铁钉、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石灰水等六、教学过程:【复习提问】请写出红磷和氧气燃烧、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判断化学反应的依据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给出答案【问题导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求知欲)【学生】作出假设:1、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2、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相等【想一想】怎样比较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大小?【学生】思考讨论【归纳】称量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跟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然后进行对比【提问】把蜡烛粘在玻璃片上,放在天平托盘里,调节天平平衡后,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天平还能平衡吗?指针会偏向哪?【得出结论】指针右偏,天平不平衡,蜡烛质量会减轻【问题】如果让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情况又会怎样呢?【演示】蜡烛在密闭装置的燃烧实验【演示】白磷燃烧【学生思考】1、实验为什么要用密闭的容器?2、锥形瓶底部为何要铺细砂?3、玻璃棒有何作用?【结论】P+O2点燃P2O5反应前总质量等于反应后总质量(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定量研究问题的方法。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49145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3.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第五单元《生僻字》中的生字词和语音。
2.理解第五单元的课文内容,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3.完成所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知识点。
二、教学重难点
1.生字词的掌握和模仿发音。
2.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复述。
三、教学准备
1.课本: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复习课文:《生僻字》
3.黑板、彩色粉笔、教学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复习生字词和语音
1.让学生通过投影仪展示生字词,并模仿发音。
2.分组进行竞赛,谁念得最标准谁获胜。
第二步:讲解课文内容
1.小组内合作讨论课文内容。
2.学生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第三步:课文复述
1.学生分组进行课文复述练习。
2.选取优秀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第四步:课后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作业:仿写一个类似《生僻字》的故事,要求使用生字词。
2.准备下节课分享故事。
五、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复习教案,学生在复习第五单元内容的同时,提高了生字词的记忆和语音模仿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展望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完成作业,并能够积极参与下节课的分享活动,进一步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七、附:课后反馈
1.请家长签字确认学生是否完成了课后作业。
2.学生可将自己的故事分享给家人或朋友听,并听取反馈意见。
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五单元教案
![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五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db8f0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64.png)
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五单元教案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五单元教案【篇1】Unit 1 Topic 3 How old are you ?Section D学习目标1.学习以短文形式谈论姓名、年龄、学校、班级和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2.能读懂短文并能从简单的名片中获得信息3.能向大家做自我介绍学习重点以短文形式谈论姓名、年龄、学校、班级和电话号码学习难点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转变学习过程(一)导入(二)自学指导1、预习课本P23 Part 1 ,复习书上的六个音标2、预习课本P23 Part 2 ,分别找出Jane 和 Huang Hua 的个人信息3、预习P23 Part 3 ,根据所给信息把空补充完整4、背诵课本P24 Part 4a 4b(三)问题导学再看课本P22 Part 2 ,回答问题。
Where is Jane fr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ow old is sh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hat class is she in ? _____________________Where is Huang Hua from ? _______________What’s his English name ? _____________________Are they in the same class ? ______________(四)典题训练(五)精讲点拨1、They are not in the same class ,but they good friends.他们不在同一个班,但是他们是好朋友。
解析:same 意思是“相同的”,前面一定要用定冠词“the”,后面接单数名词。
but 意为“但是,可是”,起转折作用。
eg : We are in the same school ,but in different classes . 我们在同一个学校,但是在不同的班级。
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5dfecb8b195f312b3069a53a.png)
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集体备课(共6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即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着重给出的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
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正式出现,教材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注意说明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二、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判定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画图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垂直和平行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难点:使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底和高是对应的,同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有不同的高。
四、教学建议:
1.抓住图形本质特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
2.加强作图步骤的具体指导。
3.注重联系生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教学的资源。
五、课时安排:6课时
1.平行与垂直.....................................4课时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2课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课堂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课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f0cb0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13.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课堂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课堂教案,是一节非常重要和有趣的课程。
这节课主要是关于《荀子·劝学》一文的深入解读和探讨。
这节课的开场环节非常幽默有趣。
老师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们自己提出自己对于“上谛听谛,中谛闻道,下谛受命”的理解。
这样的环节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们的思维敏锐度和合作精神。
此外,老师通过引入一些比较生动的课堂例子,例如鲁迅先生、李白等等,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上、中、下谛”的内涵,也让学生们明白了自己在努力学习中所处的位置和方向。
接着,老师详细的说解了文本的几个主要观点。
老师解释了什么是“学习”的本质,即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才能达到人生的价值。
老师引入了“知行合一”的概念,并让学生们通过讨论自己的生活中的一些经历,来了解“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们获得了知识的吸取,同时也让学生们在实践中理解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做出积极的准备。
整个教学过程也注重了语言表达和思维拓展。
老师让学生们表达自己所学所想,通过互动问答、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们在语言表达的能力上得到提升。
同时,课程也注重了学生的素养教育。
老师不仅引导学生们学会思考,还教育学生懂得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以便让学生能够自我提升和发挥自身的价值。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课堂教案,是一节非常出色的课程。
这节课在知识传授中,注重思维拓展和素养教育,既传递了文化内涵,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本节课的课堂运作非常流畅,让学生们充分地参与其中,充分地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相信这样优秀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们更好的发掘自己的潜能,为未来的学习和事业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语文教案:第五单元阅读理解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第五单元阅读理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b2669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7.png)
七年级语文教案:第五单元阅读理解教案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料,它为教师提供了有关教授学生阅读理解的多样方法和技巧。
这份教案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卡片游戏、PPT演示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可以运用的教学手段。
教案的第一步是学生阅读文本。
这一部分,要求教师以小组形式或者个人形式,让学生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文本,书写下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信息,并且给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
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或者和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理解。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策略来阅读理解这个文本。
其中,最重要的一种策略就是让学生使用图像化的方式来理解和记述文本,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文本中的主题、情节和角色等要素。
同时,让学生通过持续的阅读而建立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分享他们的阅读理解心得,这不仅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此外,在教学的后期,教师还可以使用卡片游戏或PPT演示等方法,让学生进行复习和检测。
这种方法可以更加直接地评估每个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为教师提供对学生掌握程度的反馈,有助于调整教师的教学策略。
七年级语文教案:第五单元阅读理解教案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料,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理解教学策略,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完整的课堂教学指导。
尤其是在当今社会,阅读理解能力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这些教学策略和技巧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也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五》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d5bd5a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b4.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五》(教案)一、教学目标•掌握《语文园地五》中的生字词和基本用法。
•能够模仿朗读《语文园地五》中的课文。
•能够认真分析和理解课文的意思,并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和思想力量。
•能够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认真理解《语文园地五》中的课文。
•学会正确朗读课文。
•能够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意义。
•培养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及理解先让学生跟着录音机朗读《语文园地五》中的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深度,并在朗读之后让学生分组,互相讲述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让学生通过交流和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 生字词学习针对《语文园地五》中的生字词进行教学,让学生认真研读生字词的字形、音形和用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用法和读音。
3. 讲述思想意义通过讲述《语文园地五》中课文的思想意义,鼓励学生去思考和探索背后的含义和思想力量。
通过讨论,帮助学生从课文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和规范。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鼓励学生进行自由表达,并根据学生的表达水平,适当引导学生加强训练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法:通过讲解和分析掌握生字词和课文的意义。
•朗读训练法:通过跟着录音机朗读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交流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互相分享感受和认识,增强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六、教学过程1. 课前呈现在课前将《语文园地五》中的课文发放给每位同学,让其提前看一看。
并组织一些简短的游戏将课文内容进行呈现,通过游戏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
2. 课堂讲解通过课堂的讲解,让学生对《语文园地五》中的课文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认识,需要详细讲解以下的内容:•课文的语言表达的特点•生字词的写法、音形及其用法•课文背后的思想意义•阅读理解3. 朗读训练通过跟着录音机朗读,让学生能够感受生动的语言表达和情感深度。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44ed87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f.png)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班级同学的家庭成员,学会用正确的语言尊重同学之间的差异。
2.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3.能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人物特征和性格。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写能力,训练学生正确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意思。
2.用正确的语言尊重同学之间的差异。
3.描述人物特征和性格,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2.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相关课文。
2.教师准备课堂教学用的多媒体设备。
3.教师准备学生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4.学生预先布置家庭作业,准备个人见解和描述。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复习导入: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复习并导入本单元主题,引发学生思考。
2.学习课文:教师呈现课文内容,重点解读课文中的生词短语。
3.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课内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人物的看法。
第二课时1.复习检测:通过口头问答或小测验方式,复习前一课时内容。
2.学习进展: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人物性格的认识。
3.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彼此了解彼此并形容对方的特点。
第三课时1.复习联系:复习前两节课内容,加深学生理解。
2.审视反思: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性格特点,反思是否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3.展示分享: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思想,画像自己和家人。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堂学习内容。
2.描写自己的家庭成员,用正确的语言尊重他人差异。
3.准备下节课分享自己的作品。
以上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具体的教学过程以实际情况为准。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5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整理和复习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5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整理和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134886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0f.png)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5.10 整理和复习【课题名称】第10课时整理和复习【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0页。
【教学目标】1.系统整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帮助学生落实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在整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表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有序思维,提高计算速度。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将分散获得的知识综合起来的过程,初步感知整理的方法,感受复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系统整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熟练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发现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的规律。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卡片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学具:一套36张空白卡片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第五单元了。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呢?请大家回忆一下,也可以翻开课本看一看。
预设:学生会说到“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多角度解决求总数问题”“解决“原来一共有多少”的问题”等。
教师:(出示本单元知识结构图)今天我们就来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的知识,帮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复习重点。
二、知识梳理1.20以内进位计算方法。
教师: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我们都学习了哪些?预设1:拆大数、凑小数。
如:计算5+8,把8分成5和3,先算5+5=10,再算10+3=13。
预设2:拆小数、凑大数。
如:计算3+9,把3分成2和1,先算1+9=10,再算10+2=12。
预设3: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如:计算8+9,可以先算9+8=17,所以8+9=17。
教师:分小组完成下面计算题,比一比那组算的又对又快!2.多角度解决求总数问题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对于同一个问题,有时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方法解决。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5单元 解决“原来一共有多少”的问题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5单元 解决“原来一共有多少”的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8b626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a6.png)
第五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5.8解决“原来一共有多少”的问题【课题名称】第8课时解决“原来一共有多少”的问题【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7页。
【教学目标】1.体会“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画图策略的重要性,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借助已有的逆思考的经验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装有5块糖的不透明盒子、小棒。
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森林长跑运动会开始了,还有8只动物没有到呢!你知道参加运动会的小动物有多少吗?预设:有的学生是数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数的过程;有的学生是算出来的,教师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算的过程,重点描述清楚5只、8只和13只各表示什么意义。
师小结:要求原来有多少动物,就要把已经来的和还没有来的两部分合起来。
教师:生活中类似的问题有很多,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教科书P97例题情境图一部分。
师:领走了6个篮球,请你猜一猜,原来可能有多少个篮球?预设:学生结合图示可能会说出:如果架子上的篮球拿完了,那么原来是6个;如果桌子上的篮球还有剩余的,那么原来可能是8个、9个、10个……(教师追问:篮球的个数有没有可能少于6个?学生回答:不可能少于6个,至少是6个。
)【设计意图】先出示图的一部分,让学生展开想象,猜猜图中原来的口哨的个数,为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做好准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件出示教科书P98例6完整的情境图。
教师:你发现了哪些信息?请把你发现的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课堂教学中所应用的教案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课堂教学中所应用的教案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b89c6b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f.png)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课堂教学中所应用的教案学案。
课堂教学制度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途径。
在第五单元课堂教学制度中,需要教师根据所讲授的内容和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案和学案,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案的设计教案是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所编制的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等教学要素的计划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文件。
在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所讲课程的内容,对教案进行分类并注意以下要点:1.确定教学目标: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上的重点,如何开创性地制定教学目标,针对每个学生的需要,包括针对理解、掌握和应用等方面进行。
2.设计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的解释是制定教案时,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来制定的具体教学活动,具体分为讲述、实验、讨论、演示、探索等。
3.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时所采用的一种具体操作方式。
在第五单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讲授法、实验法、探究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4.制定考核要求:教师要针对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制定出合理的考核要求。
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考核要求,以达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二)学案的设计学案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为了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所编制的一份学习资料和教学课件。
在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水平,设计不同形式的学案,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1.知识点学案:针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编制一份知识点学案,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和梳理,方便学生进行记忆和掌握。
2.课文导读学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应该编制一份课文导读学案。
通过导读学案,可以让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和文学特色等内容。
3.课文背诵学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课文背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 will have a great time!The First Period(1a-2c)Teaching aims:Aims of basic knowledge:1.Key vocabulary: consequence, jeans , let in, have a great time ,organize ,you'll2.Key structures:—I think I'm going to the party with Karen and Ann.—If you do, you'll have a great timeIf we have it today, half the students won't come.I think I'll ride my bike.Aims of abilities:To train students' ability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To train students'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Aims of emotion and evaluation:To b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EnglishTo be able to give help when someone needs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1、Key structure:If you do , you'll...What will happen if...?2、Master the sentences in Grammar Focus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1、Master the key structure: If you do , you'll...2、Make correct conversation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Teaching methods:1、Situation simulating method2、Task-based method3、Listening and speaking methodTeaching tools: A computer and some pictures.Teaching procedures:Step 1 OrganizationGreetings.Step 2 Warming upDuty report.Step 3 PresentationDraw two pictures on the Bb ,in the first picture a boy is getting up late ,and in the second picture the boy can’t catch the early bus .Then talk about the pictures with Ss and write down the sentence “If you get up late , you will not catch the early bus .”Read the sentences ,Ss repeat .Repeat with other sets of pictures .Step 4 1aIntroduces key words and provides reading practice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First point out the four pictures and get students to tell what they see.Then ask two students to read the conversation in the speech bubbles in the firstpicture.Check the answers:1.d2.a3.b4.cAsk students to read each pair of sentence in groups.(Write the sentences on the blackboard)Step 5 While-taskPage 34 , 1b .1. Play the tape and get Ss to check their answers to activity 1a .2. Talk about the answers together .Page 34 , 1c .1. Ask two Ss to read the example in the sample in activity 1c.2. In pairs , get Ss to talk about what happened in the pictures .3. Ask some pairs to present their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 .Page 35 , 2a & 2b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Make sure the students know what to do .2. Play the recording .Ss listen and write down their answers .3. Correct the answers .Step 6 Post-taskPage 35 , 2c .1. Ask two students to read the sample dialogue .2. In pairs ,get the students to role play the conversation between Andrea and her friend .3. Ask a few pairs of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ir conversations for the class .Step 7 Grammar FocusPage 35 , Grammar Focus .1. Review the grammar focus .Ask Ss to say the statements and responses .2. Ask Ss to work in small groups .Ask each group to write down as many sentences like those in the grammar focus as they can.3. Ask some groups to share their sentences with the class .Step 8 summaryThis class we 've learned the Adverbial Clause with if.We've done a lot of listening and reading practice. Have you learned how to make sentences with ''I'll '' and ''if ''? Homework :Have Ss write their sentences on their exercise books.教学后记:Key points:A(1a—2c)1.have a great/good/nice/wonderful time 过得很愉快2.wear jeans 穿牛仔裤3.let sb. in/out/by 让某人进来/出去/过去4.let sb. do sth. 让某人做某事5.be late for 迟到e.g:Don’t be late for class! 上课不要迟到!6.be sorry (that)…感到遗憾anize sth. for …为…组织某事8.If we have it today, half the class won’t come.如果我们今天聚会,全班有一半的同学将不来参加。
The Second Period A(3a—4)Teaching aims:Aims of basic knowledge:1.Key vocabulary :take away, clean-up ,flower , charity; event; folk; visit;2. Target language3. Listening practicePairwork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1、Key vocabulary : take away, bring...from...2、Master the sentences :What will you do if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Make conversations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Teaching methods:1.Reading and writing methodmunicative approachTeaching toolsThe multimediaTeaching proceduresStep 1 Warming-up and revision1.Daily greetings to the students……2.Revision……Step 2. Presentation1. Before class:Ask students to collect some rules of public and translate them into English in groups.2. let students to show class what they do , and ask several groups to give class a report.3. If I don’t help others, ______________________If I have a lot of money,____________________If I am the mayor(市长)of Chongqing,_______If I am the headmaster of the school,___________If I try my bes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f I study hard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tep3. Work on 3a1. Activity 3a provides reading and writing practice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For this activity first show the notice on the screen. Ask different students to readthe sentences. Then tell students the notice is about a school party.I want you to remember the rules for school parties.Don’t wear jeans!If you wear jeans,we won’t let you in.Don’t bring food to the party.If you do,the teachers will take it away.Don’t bring friends from other schools.If you do,the teachers will ask them to leave.Don’t leave the gym during the party.If you do,the teachers will call your parents.Don’t run or shout at the party.If you do,you’ll have to leave.Please bring your ID card.If you don’t have your ID card,you can’t go to the the party.Then get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dialogue.Read the dialogue to the class,saying blank each time when coming to a blank line.Now have students read the notice again and fill in the blanks.As students work,move around the room offering help where needed.Then correct the answers.Answers1.the school party2.I’m going to3.The teachers won’t let you in.Step 4.Work on 3bThis activity provides guided speaking and listening practice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T: Now look at the Activity 3b.First I’ll ask two students to read the sample dialogue. Who would like to read it to the class? OK. You two, please.S a: I’m going to the school party.S b: So am I. Let’s bring some snacks.S a: Oh, we can’t do that.S b: Really? Why not?S a: If we bring snacks, the teachers will take them away.T: Very good! Thank you. Now work with your partner and use the words in the box and the notice on the screen to make your conversations. Clear?Ss: Yeah.T: OK. Now let’s begin.As students work, move around the room offering help where needed.At the end ask several pairs of students to say their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 Step 5 PairworkThis activity provide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practice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First read the instructions.Ask two students to read the sample dialogue.S a:What will you do if you go to the old folks’ home visit?S b:If I go to that one,I’ll bring them some flowers.Ask another one or two students to suggest other charity events.Tell them they can pick a topic of current interest in the news.T: Now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find out the names of the people,Ask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 task in pairs. Students discuss the events andthink of new events and activities.Get a few students to share sample conversations. List the other events on the board.Step 6.Follow up1. Now, let’s make rules for our school library!Don’t talk loudly.If you do,____________________Don’t eat food in the library.If you d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WritingAsk students to make rules for an English clubEnglish ClubI want you to remember the rules for our English Club.Step 7.HomeworkPreview the new words on next page.Finish off the workbook exercises.Key points:1. Why not?为什么不能?后加动词Why not do sth.? 为什么不做某事呢?= Why don’t you do ?2.take away…把……拿走/开(代词放中间)e.g:Please take it away quickly.请bring sth. to …把某物带来…快点把它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