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23出师表》说课稿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23出师表》说课稿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23 出师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的一篇课文,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散文。

课文以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师中原,决战曹魏的故事为主线,展示了诸葛亮忠诚、智慧、勇敢、坚韧的品质,以及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文在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旨在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对古代历史和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特殊句式和古代文化常识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特殊句式,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古文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受诸葛亮的忠诚、智慧、勇敢和坚韧,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僻词语和特殊句式的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了解。

2.教学难点:文中一些隐喻、象征手法的运用,以及诸葛亮的精神品质的内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古代地图、历史资料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诸葛亮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查找生僻词语和特殊句式的解释,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隐喻、象征手法,探讨诸葛亮的精神品质。

4.教师讲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诸葛亮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2024年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教案及反思

2024年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教案及反思

2024年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师表》。

(2)理解《出师表》的内容和主题。

(3)掌握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和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出师表》。

(2)学会分析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诸葛亮的忠诚、智慧和担当精神。

(2)培养对文言文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出师表》的内容和主题。

(2)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3)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识读和理解。

(2)对诸葛亮人物形象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诸葛亮及其事迹。

(2)引导学生关注《出师表》的背景和主题。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出师表》,感知文章内容。

(2)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课堂讲解(1)讲解《出师表》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2)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强调其忠诚、智慧和担当精神。

5.课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所学,完成相关练习。

(2)当堂批改,及时反馈。

6.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出师表》。

(2)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诸葛亮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1.课堂氛围:本节课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对《出师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教学效果:(1)学生对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能够概括其主要特点。

(2)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有了初步的掌握。

3.教学不足:(1)在分析诸葛亮人物形象时,部分学生仍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挖掘。

(2)课堂练习的设置不够丰富,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改进措施:(1)在分析诸葛亮人物形象时,引导学生从更多角度进行思考,深入挖掘。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重要文言文。

它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散文,作者是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

这篇文章以其严密的逻辑结构、深刻的哲理内容和感人至深的情感表达,成为古代散文的瑰宝。

学习《出师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中国古代文人的忠诚、智慧和人格魅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他们对于文言文的语法、词汇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出师表》作为一篇内容丰富、情感深沉的文学作品,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节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艺术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出师表》,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关键的词语和句式;能够领会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能够欣赏古代散文的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关键的词语和句式。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领会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以及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通过情感教学,让学生深入体会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理解课文中的深刻哲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诸葛亮的事迹,引发学生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标记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句子。

3.讲解课文: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4.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以及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5.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体验课文的情感魅力。

《出师表》说课稿及反思(推荐5篇)

《出师表》说课稿及反思(推荐5篇)

《出师表》说课稿及反思(推荐5篇)第一篇:《出师表》说课稿及反思《出师表》说课稿王贵平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我要说的:是由家喻户晓的诸葛亮写的《出师表》,该课出现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该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可以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出师表》是一篇情辞意切、感人肺腑,让人赞不绝口的文章。

作者通过表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贞,三条建议,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叙述生平及出师北伐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更是慷慨深沉,动人心魄,真正为蜀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以及本课的实况和学生的实际特制定以下总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3.积累名言警句,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愿望。

2.领会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立志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教学重点1.背诵全文。

2.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难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二、说教法(一)学情分析1.近50%语文基础较差,主要表现在:拼音胡乱写,错别字较多,字迹潦草难辨,作文语意零乱等。

2.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

3.从小学到初中,阅读量较小、阅读面不广,因此语文素养较低。

如问起课外知识时,只有很少的几名学生能回答得上,大部分学生一脸茫然。

(二)学法指导1.朗读法:本文情辞恳切,动人肺腑,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句中的语言停顿,读出层次感,读出情感。

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尤其象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读的作用就非同一般了。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出师表》教案 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出师表》教案 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出师表》教案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作,是中国古代辞表文学的瑰宝。

本课教材选取了《出师表》的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诸葛亮的政治抱负、忠诚精神以及文学才华,同时加深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认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对《出师表》这样的经典文献,理解上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出师表》的相关内容,理解文中难点词汇和句子,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诸葛亮的忠诚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出师表》的相关内容,理解文中难点词汇和句子。

2.难点:理解诸葛亮的忠诚精神和政治抱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情促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出师表》的内容,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出师表》的相关内容,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出师表》的全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对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进行讲解,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深入分析诸葛亮的忠诚精神和政治抱负。

《出师表》精品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出师表》精品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出师表》精品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一.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一篇辞表,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出师表》,理解其历史背景,掌握其辞章特点,领悟其深刻的哲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知识储备,但对于《出师表》的历史背景和辞章特点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出师表》的历史背景,掌握其辞章特点,并从中汲取哲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出师表》的历史背景,理解其辞章特点。

2.掌握并运用《出师表》中的经典语句。

3.领悟《出师表》中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出师表》的历史背景。

2.掌握《出师表》的辞章特点。

3.领悟《出师表》中的深刻哲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出师表》的历史背景,分析其辞章特点。

2.案例分析法:分析《出师表》中的经典语句,引导学生领悟其深刻哲理。

3.讨论法:学生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出师表》相关的课件,包括历史背景、辞章特点、经典语句等。

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学鉴赏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介绍《出师表》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诸葛亮其人和蜀汉的历史状况。

2.呈现(15分钟)展示《出师表》全文,让学生初步感受其辞章特点。

3.操练(20分钟)分析《出师表》的辞章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其中的经典语句。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利用参考资料,深入探讨《出师表》中的深刻哲理,引导学生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出师表》的历史背景、辞章特点和经典语句。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深入阅读《出师表》,并撰写读后感。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说课稿学生版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说课稿学生版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说课稿学生版一.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第22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散文,由东汉末年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写。

本文以诸葛亮的角度,叙述了他追随刘备奋斗一生的历程,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以及对刘备的深厚感情。

文章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本文篇幅较长,内容较为复杂,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同时,学生对于古代历史和人物可能了解不多,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需要老师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出师表》的主要内容,了解诸葛亮的一生以及他的忠诚和智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人民的忠诚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2.重点:让学生能够流畅地阅读《出师表》,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和历史背景。

3.难点:深入理解诸葛亮的思想感情,以及他的忠诚和智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出师表》,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和历史背景。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学习,提高理解能力。

4.讲授法:老师对《出师表》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5.互动环节:学生提问,老师解答,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出师表》说课稿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出师表》说课稿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出师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的一篇重要课文。

文章以诸葛亮出征前的表白为主线,表达了作者忠诚报国的决心和对君主的忠诚。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培养自己的忠诚和担当精神。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历史知识,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同时,由于文章时代的久远,学生对于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可能会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领会其中的精神和内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忠诚和担当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自己的忠诚和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等。

2.原因:这些词语和句式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回顾以前学过的关于诸葛亮的课文,如《隆中对》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作,是中国古代辞表文学的瑰宝。

本诗以激昂慷慨、深沉感慨的笔调,表达了作者忠心耿耿、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

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史实和情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和历史价值。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出师表》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对他们的理解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情感和意境,感受作者的忠诚和坚定。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师表》。

2.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

3.深入领会诗中的情感和意境,感受作者的忠诚和坚定。

4.学习诗中的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诗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意境的理解。

3.诗中表达技巧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法,详细讲解诗中的字词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和形式。

2.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描述,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3.采用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诗中不同句子和段落的表现手法,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PPT,展示诗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

2.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

3.准备一些与诗中相关的题目,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范读《出师表》,学生跟读。

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诗的大意。

3.操练(15分钟)针对诗中的生僻字词和句式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情感和意境,分享自己的感悟。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比较诗中不同句子和段落的表现手法,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4《出师表》教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4《出师表》教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4《出师表》教案一.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诸葛亮的作品。

全文通过诸葛亮向刘备陈述出征南蛮的理由和决心,展现了诸葛亮的忠诚、智慧和勇气。

文章语言精炼,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对于《出师表》这样的经典课文,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和领会。

学生可以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和品质,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历史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和品质。

3.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4.深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主题,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历史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基本内容,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和品质。

2.难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课文的深层含义和中心思想。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诸葛亮人物形象的理解和看法。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句子和词语,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标准的课文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课文翻译和注释:提供课文的详细翻译和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相关背景资料:介绍诸葛亮的生平和事迹,为学生提供的历史背景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跟读,感受课文中的人物情感。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和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诸葛亮人物形象的理解和看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句式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2 出师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2 出师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2 出师表》教案一.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散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诸葛亮为了实现刘备的遗愿,决定出师中原,并与曹魏进行一场大战的故事。

文章表现了诸葛亮的忠诚、智慧和勇气,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痛苦。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于古代历史和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仍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并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培养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2.难点:理解古代历史背景,感受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3.情景教学: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历史场景。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历史背景;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3.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和文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代战争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民的影响,引出本文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古代战争的情景。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讨论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说课稿4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说课稿4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的一篇课文,是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曹操的作品。

这篇课文以曹操出征前向皇帝呈上的一篇表文为主题,通过描绘曹操内心的矛盾、痛苦和坚定,展现了曹操作为一个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的才华和品质。

课文语言华丽,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对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如对曹操的评价、曹操内心的矛盾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曹操的内心情感,并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曹操的内心情感;学生能够领会古代文学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曹操的内心情感;领会古代文学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曹操这个历史人物,认识曹操的贡献和地位;理解曹操在课文中所表达的矛盾和痛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曹操的内心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曹操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成就,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曹操的内心情感。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如曹操的评价、曹操的矛盾等。

【部编人教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出师表》教师版

【部编人教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出师表》教师版

【部编人教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出师表》教师版一.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作,是中国古代辞表文学的瑰宝。

本诗以激昂豪迈的词句,表达了作者忠心耿耿,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

诗句严谨对称,韵律和谐,充满了音乐美。

本诗是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辞表的魅力,理解作者的忠诚和坚定,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但对于《出师表》这样的经典之作,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学生可能对古代的政治和历史背景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读。

同时,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从多个角度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背诵《出师表》。

2.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作者诸葛亮的一生。

3.能够分析并欣赏《出师表》的词句美和韵律美。

4.通过对《出师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忠诚和坚定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出师表》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2.理解《出师表》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和决心。

3.欣赏《出师表》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出师表》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词句分析等进行详细讲解。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出师表》的理解和感悟。

3.欣赏法:教师引导学生从词句、韵律、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出师表》。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出师表》的原文和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2.准备《出师表》的译文和注释。

3.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三国时期有什么了解?谁知道诸葛亮?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今天的课题——《出师表》。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出师表》的原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

然后,教师逐句进行翻译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出师表》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出师表(语文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论文)

出师表(语文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论文)

出师表(语文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论文)冯丽宾一、教材分析《出师表》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出版社出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议论性的表文。

它蕴藏丰富,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学生进行文言文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记号的文本。

本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

文章以实情、实理、实事和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完成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中,学生要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解决疑难问题,并能运用各种渠道搜集所需信息,帮助阅读理解,于是我在课前布置了搜集相关信息的作业,并通过点将出兵方式,使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课文,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二、学情分析经过七八年级的语文课程学习,九年级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能力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与能力,但是文言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学生此时还面临着升学的压力。

基于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总结文言文常识。

讲课由易入难,逐层深入,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本文作者,写作背景及课文内容。

2.学习分析情况,提出建议,总提分说,反复论述的议论方法。

3.学习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二)能力目标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理解诸葛亮的政治才能,如何评价诸葛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重点: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诸葛亮的政治才能和政治主张。

2.背诵课文,积累和掌握常用词语的音、形、义。

(二)难点:理解文章以议论为主,议论和表达上的条理性;兼有叙述和抒情,记叙和抒情在议论文中的作用。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说课稿2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说课稿2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征前给刘备写的一封奏章,表达了他报答先帝、忠心耿耿的决心,以及对后主的忠诚和教诲。

这篇课文既有文学价值,又有历史价值,是古代散文的佳作。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品质,同时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于古代历史和文学背景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学习本文时,可能会对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难点,并结合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文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诸葛亮忠诚、敬业、报答先帝的品质,激发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2.难点:对诸葛亮品质的理解,以及对课文深层含义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的历史背景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出师表》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标记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句子。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字词和句式的理解问题。

4.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解释生字词和句式,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技巧。

5.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诸葛亮的品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6.课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7.总结拓展:总结本文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初中语文_《出师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出师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2出师表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文章,注意生字词及朗读情感基调、节奏。

3.疏通文义,积累文言词汇。

(重点)【情景导入】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钦仰。

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诸葛亮(181-234),字__孔明__,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是__三国__时著名的__政治家__、__军事家__。

2.课题解读:表是古代__奏议__的一种,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

表的主要作用就是__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__。

“__动之以情__”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3.写作背景: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当时蜀汉已从猇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修明国内政治,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问鼎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4.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陛.下(bì)臧否..(zānɡ)(pǐ )恢弘.(hónɡ )菲.薄(fěi ) 庶.(shù ) 弩钝..(nú)(dùn )5.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重点实词: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光:发扬光大。

恢弘:这里是动词,意识是发扬扩大。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陟罚臧否:奖惩功过、好坏。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件,犯科条法令。

斟酌损益:(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

(2)古今异义: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臣本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言行恶劣)由是感激..(古义:感慨激动;今义:感谢)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业)临表涕.零(古义:眼泪;今义:鼻涕)遂许先帝以驱驰..(古义:奔走效劳;今义:驱赶、奔跑)(3)一词多义:遗:深追先帝遗诏(指死去的人留下的)是与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读“wèi”,给予)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动词,判定,评定)每与臣论此事(动词,谈论)效: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动词,奏效、实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名词,效用,这里是“任务”的意思)以: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表目的,用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介词,因为)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连词,从而)(4)词类活用: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做动词,发扬扩大)亲贤臣,远小人(亲:形容词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作名词,贤良诚实的人)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深入不毛(毛:名词作动词,长草)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作名词,指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作奸犯科:动词作名词,做奸邪事情的人)6.整体感知。

人教版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出师表》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出师表》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出师表》教案一.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一篇辞表,是中国古代辞表文学的瑰宝。

它以崇高的爱国精神,深厚的友情,真挚的感情,精湛的文采,感召了无数后来者。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这篇千古传世之作。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出师表》这样的经典文献,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同时,学生对于古代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补充。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背诵《出师表》。

2.能够分析并欣赏《出师表》的文采和情感。

3.能够了解《出师表》的历史背景,理解其爱国主义精神。

4.能够运用《出师表》中的精神,激发自己的学习斗志和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出师表》的全文理解和背诵。

2.难点:《出师表》中的古代历史、文化背景的理解,以及文采和情感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出师表》,感受其爱国主义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出师表》的全文和注释。

2.准备与《出师表》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3.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师表》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蜀汉时期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诵《出师表》,让学生感受其韵律美。

然后逐句讲解,解释生僻词语,分析句子结构。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出师表》,并尝试自己朗诵。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感受文中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行翻译《出师表》,教师巡回指导。

然后学生进行翻译成果的交流,共同提高。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探讨《出师表》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如何激发自己的学习斗志和爱国情怀。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出师表》的爱国主义精神,并提醒学生注意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出师表教案》:从教材分析到教学实践,全方位帮你打造高质量教案

《出师表教案》:从教材分析到教学实践,全方位帮你打造高质量教案

《出师表教案》:从教材分析到教学实践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制定一套高质量的教学计划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也至关重要。

而教学设计的核心就是教案。

本文将借助《出师表教案》的实例,从教材分析到教学实践,全方位帮你打造高质量教案。

一、教材分析1、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指的是对学生达成某些知识或技能上的目标。

在分析《出师表》这篇古文时,我们要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作者的生平以及文章的主旨等等。

而对于此篇文章,我们更需要关注到如何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思想品德等方面。

2、教学内容在分析教材内容时,需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层次、深度、广度、语言难度等方面。

从整体来看,教学内容需要重点关注文章背景、作者背景、文本解析、语言学习、理解与写作等方面。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必要的知识或者技能需要为学生讲授,如:宋代领导人物、京剧与古典戏剧等知识。

3、教材难度教材难度是指教材的语言难度、内容难度等方面。

对于《出师表》这个古文来说,文章的涵义、感情表达、文学创作等层面都有较高的难度,在教材难度上教师需有所准备,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

二、教学过程1、教材导入教材导入环节需要关注以下方面:怎么才能引起学生兴趣,突出教材重点,有利于后续教学。

例如,在介绍《出师表》这个文章时,可以从学生期末考试与历史典故篇章等方面入手,接着向学生介绍《出师表》这个篇章,通过问题或是思考引入文本。

2、语言表达对于古文阅读,教学过程需重点关注语言表达,如何让学生了解古文的语言演变、用词、结构等方面。

在教师讲解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关键词的含义,各种语言技巧的使用及目的,需要做好的讲解。

通过语言表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文,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情感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注入情感因素是十分关键的,通过情感培养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与感受教材内容。

《出师表》教材分析

《出师表》教材分析

《出师表》教材分析
“表”原是古代臣子写给君主表达忠诚和希望之情的一种特殊文体,能够流传广泛的并不多。

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长存于史册,而且粲然于文苑,是因其不但饱含殷切希望,同时情辞恳切,感人至深。

学习此文,可继续利用经典名篇积累文言知识,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内容和词句,理清文章贯穿全文的情理双线,线上找点,点与点结合分析,有条有理地将名篇读出深度,读出情味。

教师可适当介绍有关蜀汉发展和出师北伐的历史背景,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诸葛亮两朝老臣的忠诚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要说的:是由家喻户晓的诸葛亮写的《出师表》该课出现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该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可以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出师表》是一篇情辞意切、感人肺腑,让人赞不绝口的文章作者通过表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贞,三条建议,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叙述生平及出师北伐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更是慷慨深沉,动人心魄真正为蜀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以及本课的实况和学生的实际特制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②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③积累名言警句,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①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②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愿望,
②领会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立志做社会上用的人
三、教学重点
①背诵全文
②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难点
①理清文章的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②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说教法
一.学情分析
学生的文言文基础仍需增强;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

二.学法指导
1.朗读法:本文情辞恳切,动人肺腑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句中的语言停顿,读出层次感,读出情感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尤其象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读的作用就非同一般了
2.讨论法:关于文句的疏通,文意的理解,应由学生自主解决,生生互动,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培养协作的精神
3.探究法:提供有关本文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查找答案,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从探究中找出乐趣
4.“传授——接受”法与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传授——接受”法是传统的教学法,但一堂课与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这样可以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5.教具准备:多媒体、VCD光盘、三国形势图
6.课时安排:3课时
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情趣特设如下之学法:
①用字典、词典及资料疏通自学障碍
②朗读与默读相融合,多种读书方式相结合
③借助经验、资料独自完成课文的翻译,然后与同学交流
④独自完成对文本的内容、层次、写作特点等内容的分析和总结,然后拿到小组中交流讨论
⑤把《隆中对》和《出师表》对比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