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很不错)
高中化学选修4——3.3.3盐类的水解(第3课时)水解平衡常数及其应用
Kh=
c(MOH)·c(H+) c(M+)
=
c(MOH)·c(H+)·c(OH- ) c(M+)·c(OH-)
=
1
Kb
·Kw =
Kw Kb
Kh=
Kw Kb
【练习】
1.已知25℃时,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1.75×10-5,则醋酸钠的水解平 衡常数是____5_._7_1__×_1__0_-_1_0____
3.已知氢硫酸H2S的水解平衡常数Ka1=1.3×10-7,Ka2=7.1×10-15,试 通过计算解释下列事实:NaHS溶液呈弱碱性,Na2S溶液显较强碱性。
答:NaHS溶液中HS-水解生成OH-和H2S, 水解常数
Na2S溶液里S2-水解生成OH-和HS-, 水解常数Kh(S2-)
Kh(HS-)=7.7×10-8 < Kh(S2-)=1.4,可知S2-水解程度大于HS-水解程度, 使溶液中c(OH-)>c(H+),所以Na2S溶液显较强碱性,NaHS溶液呈弱碱性。
(2)酸式盐Na2HPO4溶液显碱性的原因分析: 答:Na2HPO4溶液中HPO42—可以电离产生H+和PO43—,其电离常数Ka3=4.4×10-13 。 HPO42—可以水解生成OH—和H2PO4—,水解常数Kh(HPO42—)=
Kh(HPO42-)=1.6×10-7>Ka3=4.4×10-13 ,可知酸式盐Na2HPO4溶液中HPO42-水 解程度大于HPO42-的电离程度,使溶液中c(OH-)>c(H+),Na2HPO4溶液显碱性。
2..已知在25℃时,醋酸、碳酸和亚硫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分别为: 醋酸Ka =1.75×10-5 碳酸Ka1=4. 2×10-7,Ka2=5.6×10-11 亚硫酸Ka1=1.23×10-2,Ka2=6.6×10-8 (1)写出碳酸的第一级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1=_______________ 。 (2)在相同条件下,试比较CH3COONa、Na2CO3和Na2SO3水溶液的 碱性强弱:____N_a__2_C_O__3__>___N__a__2_S_O__3__>__C__H_3_C__O__O_N__a_____。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分类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分类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 (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 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 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 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完整版)高中有机化学基础(选修)知识点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考点1 有机物的分类与结构1.有机物的分类(1)根据元素组成分类.有机化合物错误!(2)根据碳骨架分类(3)按官能团分类①烃的衍生物: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衍生出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②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③有机物主要类别、官能团2.有机物的结构(1)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2)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a.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结构不同,因而产生了性质上的差异的现象。
b.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3)同系物考点2 有机物的命名1.烷烃的习惯命名法2.烷烃系统命名三步骤命名为2,3,4。
三甲基。
6。
乙基辛烷。
3.其他链状有机物的命名(1)选主链——选择含有官能团在内(或连接官能团)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
(2)编序号—-从距离官能团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
(3)写名称——把取代基、官能团和支链位置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写出有机物的名称。
如命名为4。
甲基.1戊炔;命名为3。
甲基。
3。
_戊醇。
4.苯的同系物的命名(1)以苯环作为母体,其他基团作为取代基.如果苯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两个甲基取代后生成二甲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可分别用邻、间、对表示。
(2)系统命名时,将某个甲基所在的碳原子的位置编为1号,选取最小位次给另一个甲基编号.如考点3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步骤2.分离、提纯有机化合物的常用方法(1适用对象要求蒸馏常用于分离、提纯液态①该有机物热稳定性较强(完整版)高中有机化学基础(选修)知识点有机物②该有机物与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重结晶常用于分离、提纯固态有机物①杂质在所选溶剂中溶解度很小或很大②被提纯的有机物在此溶剂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2)萃取分液①常用的萃取剂:苯、CCl4、乙醚、石油醚、二氯甲烷等。
②液。
液萃取:利用有机物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将有机物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的过程。
苏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 专题3 第三单元 盐类的水解3 溶液中的三个守恒(学案)
【考点精讲】虽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可能发生电离、水解等多种变化,使各种分子、离子浓度的计算和比较变得错综复杂,但只要抓住“电荷守恒”“元素(物料)守恒”“质子守恒”这三个守恒关系,进行准确分析,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一、电荷守恒是指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即溶液永远是电中性的,所以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量=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量1. 溶液必须保持电中性,即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2. 除六大强酸、四大强碱外都水解,多元弱酸部分水解。
产物中有分步水解产物。
3. 这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是多少,离子前就写几。
例如:Na2CO3:c(Na+)+c(H+)=c(OH-)+c(HCO3-)+2c(CO3 2-)写这个等式要注意两点:1. 要准确判断溶液中存在的所有离子,不能漏掉。
2. 注意离子自身带的电荷数目。
例如:NaHCO3溶液:c(Na+)+ c(H+)= 2c(CO32-)+ c(HCO3-)+ c(OH-)NaOH溶液:c(Na+)+ c(H+)= c(OH-)Na3PO4溶液:c(Na+)+ c(H+)= 3c(PO43-)+ 2c(HPO42-)+ c(H2PO4-)+ c(OH-)注意:(1)正确分析溶液中存在的阴、阳离子是书写电荷守恒式的关键,需要结合电解质电离及盐类的水解知识,尤其是对多级电离或多级水解,不能有所遗漏。
如Na2CO3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和水解平衡:Na2CO3= 2 Na+ +CO32-;CO32-+ H2O HCO3-+OH-;HCO3-+H2O H2CO3 +OH-;H2O H++OH-。
所以溶液中阳离子有:Na+、H+,阴离子有:CO32-、HCO3-、OH-。
(2)结合阴、阳离子的数目及其所带的电荷可以写出:N(Na+)+N(H+)= 2N(CO32-)+ N( HCO3-)+ N(OH-)(3)将上式两边同时除以N A得:n(Na+)+n(H+)=2n(CO32-)+ n(HCO3-)+ n(OH-);再同时除以溶液体积V 得:C(Na+)+C(H+)= 2C(CO32-)+ C(HCO3-)+ C(OH-),这就是Na2CO3溶液的电荷守恒式。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考点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区别特别注意: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2、常见的放热反应①一切燃烧反应;②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④铝热反应;⑤大多数化合反应(但有些化合反应是吸热反应,如:N2+O2=2NO,CO2+C=2CO等均为吸热反应)。
3、常见的吸热反应①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②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③等也是吸热反应;④水解反应考点2:反应热计算的依据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ΔH=E生成物-E反应物。
3.根据键能计算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温馨提示:①盖斯定律的主要用途是用已知反应的反应热来推知相关反应的反应热。
②热化学方程式之间的“+”“-”等数学运算,对应ΔH也进行“+”“-”等数学计算。
5.根据物质燃烧放热数值计算:Q(放)=n(可燃物)×|ΔH|。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表达式:___________ 。
其常用的单位是__________ 、或__________ 。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3、理论解释——有效碰撞理论(1)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①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②活化能:如图图中:E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使用催化剂时的活化能为E3,反应热为E1-E2。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反应平衡与化学平衡常量1.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2.热力学因素对平衡的影响3.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4.化学反应的矛盾特性5.化学平衡常量的计算6.平衡常量与反应速率的关系7.实际化学系统中的平衡常量二、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2.氧化还原反应的历史3.原子价与氧化数4.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极反应5.电势差和标准电势6.氧化还原反应的热力学和电化学特性7.氧化还原反应的工业应用三、酸碱理论及其应用1.传统酸碱理论2.布朗斯特德酸碱理论3.酸碱反应的热力学特性4.强酸强碱与弱酸弱碱的电离度5.酸碱滴定的应用6.酸碱指示剂的应用四、配位化学1.配位化学的概念2.配合物的形成与稳定性3.配位场理论4.五大分子组成的配合物5.配合物的应用五、有机材料和化学反应原理1.有机材料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烃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方法3.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4.醇、酚和醛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5.酮、酸、酯和羧酸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6.含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六、基因工程1.基因的概念2.遗传密码的概念3.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原理4.基因克隆技术的应用5.基因工程在医学、农业和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七、无机化学中的材料科学1.玻璃2.电子材料3.电池材料4.金属材料5.生物材料八、化学热力学1.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第一定律2.内能、焓和熵的概念3.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力学函数的应用4.吉布斯自由能和化学平衡的关系5.广义力学的概念及应用。
以上是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促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进一步研究和深入理解。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选修4知识点汇总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 (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 为“-”或△H<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为“+”或△H>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 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例:CH4 (g) + 2O2 (g) = CO2 (g) + 2H2O (l) ΔH=-890.3 kJ/mol三、燃烧热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25℃,101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C→CO2,S→SO2,H→H2O,只能在氧气中燃烧。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常考选择: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高中化学系列课件 选修4--3.3.3 三大守恒 新人教版
4、在0.1mol/L氨水中滴加同浓度的盐酸,至 、 氨水中滴加同浓度的盐酸, 氨水中滴加同浓度的盐酸 溶液正好呈中性, 溶液正好呈中性,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 c(NH4+)=c(Cl-) > c(OH-) = c(H+)。 = 系为
5、浓度均为0.1mol/L的甲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浓度均为 的甲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等体积相混合后, 等体积相混合后,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A.C(Na+)>C(HCOO-)>c(OH-)>C(H+) . > > > B.C(HCOO-)>C(Na+)>c(OH-)>c(H+) . > > > C.C(Na+)=c(HCOO-)=c(OH-)=c(H+) . D.C(Na+)=C(HCOO-)>C(OH-)>c(H+) . > >
- c(CO32-) 由小到大排列顺序 ③⑤②④① 为 。
二、混合溶液
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比较,要进行综合分析, 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比较,要进行综合分析,如 综合分析 离子间的反应、电离因素、水解因素等。 离子间的反应、电离因素、水解因素等。
①若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则相当于一种盐溶液 若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 恰好完全反应 的氨水与0.1mol/L盐酸等体积 例1:0.1mol/L的氨水与 : 的氨水与 盐酸等体积 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 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是 c(Cl-)>c(NH4+)>c(H+)>c(OH-) > > > ②若酸与碱反应后尚有弱酸或弱碱剩余, 若酸与碱反应后尚有弱酸或弱碱剩余, 尚有弱酸或弱碱剩余 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对应盐的水解程度。 则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对应盐的水解程度。 的氨水与PH=1盐酸等体积混合, 盐酸等体积混合, 例2:PH=13的氨水与 : 的氨水与 盐酸等体积混合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是 c(NH4+) >c(Cl-) >c(OH -)>c(H +) >
化学必修四知识点概括
化学必修四知识点概括【篇一:化学必修四知识点概括】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反应热的概念: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3)反应热的测定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q=-c(t2-t1)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2、化学反应的焓变(1)反应焓变(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3、反应焓变的计算(1)盖斯定律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对任意反应:aa+bb=cc+dd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1、电解的原理(1)电解的概念: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上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2)电极反应:以电解熔融的nacl为例: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cl2↑+2e-.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a++e-→na.总方程式:2nacl(熔)2na+cl2↑的应用(1)电解食盐水制备烧碱、氯气和氢气.阳极:2cl-→cl2+2e-阴极:2h++e-→h2↑总反应:2nacl+2h2o2naoh+h2↑+cl2↑(2)铜的电解精炼.粗铜(含zn、ni、fe、ag、au、pt)为阳极,精铜为阴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阳极反应:cu→cu2++2e-,还发生几个副反应zn→zn2++2e-;ni→ni2++2e-fe→fe2++2e-au、ag、pt等不反应,沉积在电解池底部形成阳极泥.阴极反应:cu2++2e-→cu(3)电镀:以铁表面镀铜为例待镀金属fe为阴极,镀层金属cu为阳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阳极反应:cu→cu2++2e-阴极反应: cu2++2e-→cu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原电池的概念: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2)cu-zn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为cu-zn原电池,其中zn为负极,cu为正极,构成闭合回路后的现象是:zn片逐渐溶解,cu片上有气泡产生,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该原电池反应原理为:zn失电子,负极反应为:zn→zn2++2e-;cu得电子,正极反应为:2h++2e-→h2.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总反应为:zn+cuso4=znso4+cu.(3)原电池的电能若两种金属做电极,活泼金属为负极,不活泼金属为正极;若一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做电极,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2、化学电源(1)锌锰干电池负极反应:zn→zn2++2e-;正极反应:2nh4++2e-→2nh3+h2;(2)铅蓄电池负极反应:pb+so42-pbso4+2e-正极反应:pbo2+4h++so42-+2e-pbso4+2h2o放电时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充电时总反应:2pbso4+2h2o=pb+pbo2+2h2so4.(3)氢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2h2+4oh-→4h2o+4e-正极反应:o2+2h2o+4e-→4oh-电池总反应:2h2+o2=2h2o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金属腐蚀金属表面与周围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因电化学作用而遭到破坏的过程称为金属腐蚀.(2)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原理.生铁中含有碳,遇有雨水可形成原电池,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fe→fe2++2e-.水膜中溶解的氧气被还原,正极反应为:o2+2h2o +4e-→4oh-,该腐蚀为“吸氧腐蚀”,总反应为:2fe+o2+2h2o=2fe(oh)2,fe(oh)2又立即被氧化:4fe(oh)2+2h2o+o2=4fe(oh)3,fe(oh)3分解转化为铁锈.若水膜在酸度较高的环境下,正极反应为:2h++2e-→h2↑,该腐蚀称为“析氢腐蚀”.(3)金属的防护金属处于干燥的环境下,或在金属表面刷油漆、陶瓷、沥青、塑料及电镀一层耐腐蚀性强的金属防护层,破坏原电池形成的条件.从而达到对金属的防护;也可以利用原电池原理,采用牺牲阳极保护法.也可以利用电解原理,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1、2节)原电池的反应都是自发进行的反应,电解池的反应很多不是自发进行的,如何判定反应是否自发进行呢?一、化学反应的方向1、反应焓变与反应方向2、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3、焓变与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二、化学反应的限度1、化学平衡常数(1)对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之比为一常数,该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用符号k表示 .(2)平衡常数k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即反应限度),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可以进行得越完全.(3)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对于给定的可逆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4)借助平衡常数,可以判断反应是否到平衡状态:当反应的浓度商qc 与平衡常数kc相等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2、反应的平衡转化率(1)平衡转化率是用转化的反应物的浓度与该反应物初始浓度的比值来表示.如反应物a的平衡转化率的表达式为:(2)平衡正向移动不一定使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提高.提高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使另一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提高.(3)平衡常数与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之间可以相互计算.3、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温度的影响升高温度使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使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平衡常数实现的.(2)浓度的影响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温度一定时,改变浓度能引起平衡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化工生产中,常通过增加某一价廉易得的反应物浓度,来提高另一昂贵的反应物的转化率.(3)压强的影响(4)勒夏特列原理由温度、浓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可得出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等)平衡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例题分析】例1、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写出feo(s)被co还原成fe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依据盖斯定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我们可从题目中所给的有关方程式进行分析:从方程式(3)与方程式(1)可以看出有我们需要的有关物质,但方程式(3)必须通过方程式(2)有关物质才能和方程式(1)结合在一起.例2、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得到重视,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用电解质,co为阳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体为阴极助燃气,制得在650℃下工作的燃料电池,完成有关的电池反应式:阳极反应式:2co+2co32-→4co2+4e-阴极反应式:;总电池反应式: .解析:作为燃料电池,总的效果就是把燃料进行燃烧.本题中co为还原剂,空气中o2为氧化剂,电池总反应式为:2co+o2=2co2.用总反应式减去电池负极(即题目指的阳极)反应式,就可得到电池正极(即题目指的阴极)反应式:o2+2co2+4e-=2co32- .答案:o2+2co2+4e-=2co32-;2co+o2=2co2例3、下列有关反应的方向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热的自发过程都是熵值减小的过程.b、吸热的自发过程常常是熵值增加的过程.c、水自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是趋向能量最低状态的倾向.d、只根据焓变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是可以的.答案:bc.化学反应原理复习(二)【知识讲解】第2章、第3、4节一、化学反应的速率1、化学反应是怎样进行的(1)基元反应:能够一步完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是分几步完成的.(2)反应历程:平时写的化学方程式是由几个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反应.总反应中用基元反应构成的反应序列称为反应历程,又称反应机理. (3)不同反应的反应历程不同.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历程也可能不同,反应历程的差别又造成了反应速率的不同.2、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减小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可以表示反应的快慢,即反应的速率,用符号v表示.(2)表达式:(3)特点对某一具体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所得的数值可能不同,但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反应速率常数(k)反应速率常数(k)表示单位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反应速率常数与浓度无关,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减小.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增大,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减小.(3)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压强只影响气体,对只涉及固体、液体的反应,压强的改变对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际上是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为压强的改变是通过改变容器容积引起的.压缩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增大,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加;增大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减小;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4、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经验公式阿伦尼乌斯总结出了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式中a为比例系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r为摩尔气体常数量,ea为活化能.由公式知,当ea>0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常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大.可知,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与活化能有关.(2)活化能ea.活化能ea是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之差.不同反应的活化能不同,有的相差很大.活化能 ea值越大,改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越大.5、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催化剂大多能加快反应速率,原因是催化剂能通过参加反应,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有效提高反应速率.(2)催化剂的特点: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而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催化剂具有选择性.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不能改变平衡转化率.二、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1、合成氨反应的限度合成氨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同时也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熵减反应,故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将有利于化学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2、合成氨反应的速率(1)高压既有利于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又使反应速率加快,但高压对设备的要求也高,故压强不能特别大.(2)反应过程中将氨从混合气中分离出去,能保持较高的反应速率.(3)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进行得越快,但温度过高,平衡向氨分解的方向移动,不利于氨的合成.(4)加入催化剂能大幅度加快反应速率.3、合成氨的适宜条件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一、水溶液1、水的电离h2oh++oh-2、溶液的酸碱度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1)强电解质强电解质是在稀的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主要包括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用“=”表示.(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主要以分子形态存在,少部分以离子形态存在,存在电离平衡,主要包括弱酸、弱碱、水及极少数盐,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用“ ”表示.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盐类水解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常数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之比为一常数,叫电离平衡常数.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达到电离平衡时,电离出的h+越多.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每步电离都有各自的电离平衡常数,以第一步电离为主.(2)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以ch3coohch3coo-+h+为例.加水、加冰醋酸,加碱、升温,使ch3cooh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加入ch3coona固体,加入浓盐酸,降温使ch3cooh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2、盐类水解(1)水解实质盐溶于水后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的h+或oh-结合生成弱酸或弱碱,从而打破水的电离平衡,使水继续电离,称为盐类水解.(2)水解类型及规律①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②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ch3coona+h2och3cooh+naoh③强酸强碱盐不水解.④弱酸弱碱盐双水解.al2s3+6h2o=2al(oh)3↓+3h2s↑(3)水解平衡的移动加热、加水可以促进盐的水解,加入酸或碱能抑止盐的水解,另外,弱酸根阴离子与弱碱阳离子相混合时相互促进水解.三、沉淀溶解平衡1、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1)概念当固体溶于水时,固体溶于水的速率和离子结合为固体的速率相等时,固体的溶解与沉淀的生成达到平衡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做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ksp表示.pbi2(s)pb2+(aq)+2i-(aq)(2)溶度积ksp的特点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的量无关,且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能引起平衡移动,但并不改变溶度积.k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2、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沉淀的溶解与生成根据浓度商qc与溶度积ksp的大小比较,规则如下:qc=ksp时,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qc>ksp时,溶液中的离子结合为沉淀至平衡.qc<ksp时,体系中若有足量固体,固体溶解至平衡.(2)沉淀的转化根据溶度积的大小,可以将溶度积大的沉淀可转化为溶度积更小的沉淀,这叫做沉淀的转化.沉淀转化实质为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四、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1)生成沉淀既有溶液中的离子直接结合为沉淀,又有沉淀的转化.(2)生成弱电解质主要是h+与弱酸根生成弱酸,或oh-与弱碱阳离子生成弱碱,或h+与oh-生成h2o.(3)生成气体生成弱酸时,很多弱酸能分解生成气体.(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强氧化性的离子与强还原性离子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大多在酸性条件下发生.2、离子反应能否进行的理论判据(1)根据焓变与熵变判据(2)根据平衡常数判据离子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时,表明反应的趋势很大.3、离子反应的应用(1)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相互间能发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2)用于物质的定性检验根据离子的特性反应,主要是沉淀的颜色或气体的生成,定性检验特征性离子.(3)用于离子的定量计算常见的有酸碱中和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4)生活中常见的离子反应.硬水的形成及软化涉及到的离子反应较多,主要有:ca2+、mg2+的形成.caco3+co2+h2o=ca2++2hco3-mgco3+co2+h2o=mg2++2hco3-加热煮沸法降低水的硬度:ca2++2hco3-caco3↓+co2↑+h2omg2++2hco3-mgco3↓+co2↑+h2o或加入na2co3软化硬水:。
高中化学选修4人教课件: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要点二 溶度积、溶度积曲线的应用
问题:利用溶度积,如何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通过比较溶度积和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 子积 Qc)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 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1)Qc>K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 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2)Qc=K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溶解度:在一定_温___度_下,某物质在_1__0_0_g_溶剂里达 到__饱__和__状___态__时所溶解的质量。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_生__成__沉__淀__、_放__出___气__体_ 或_生__成__弱___电__解__质_。
3.氯化银__难__溶__ (填“难溶”或“易溶”)于水,其 属于_强__电__解__质__ (填“强电解质”或“弱电解质”),其电 离方程式为:_A_g_C__l_=_=_=_A__g_+_+___C_l_—。
(3)Qc<K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 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
[例❷] 已知 25 ℃时,AgCl 的溶度积 Ksp=1.8×10
-1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饱和 AgCl 水溶液中加入稀盐酸,Ksp 值变大 B.AgNO3 溶液与 NaCl 溶液混合后的溶液中,一定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 解平衡
[学习目标] 1.学会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生成沉淀的
离子反应进行的方向及反应进行的程度。2.了解溶度积和 离子积的关系,并由此学会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3.了解 沉淀反应的应用,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
4.12-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的应用-王修龙
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的应用王修龙贵州省仁怀市第四中学564507摘要: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主要讲解“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该章节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关于电解质、离子反应等完整的知识体系。
但实际教学中因为牵扯到较多的知识点,学生掌握情况不是很好,因此有必要采取新的教学方式提升本章节教学效果。
基于此,本文重点阐述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在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中的应用,对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化学;实际应用引言高中化学选修课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目的再次产生变更,要通过教学培养高中生动手操作及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生学习探究奠定基础。
作为高中化学教师,笔者在了解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化学选修课的具体要求后,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分析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中的应用。
总结出一些在初中化学教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新方法。
1、分析选修4第三章的重要性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教学时,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自身也对化学平衡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为提高教学效率在建立化学平衡及平衡移动等相关知识时可以利用化学平衡原理.这一章节是化学平衡内容的延伸与拓展,电离平衡等是基本反应原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也是一个较难的知识点。
分析历年高考题目可以发现,该章节内容是必考内容之一,也是高考的难点之一,相关题目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有必要做好该章节内容的教学工作。
通过学习该章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在学生脑海中建立一个完整的化学平衡知识体系,通过分析如何建立各种平衡于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中,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难点的学习。
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比如解释牙齿表面硬层的脱矿与矿化关系就可以利用溶液平衡的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将化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的应用分析在运行思维导图进行化学授课时,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确保思维导图效果的发挥,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和题型总结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 知识要点一、弱电解质的电离1、定义:电解质、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BC 〕A 、能溶于水的盐是强电解质,不溶于水的盐是非电解质;B 、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弱电解质溶液中必存在溶质分子;C 、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也一定是强电解质;D 、Na 2O 2和SO 2溶液于水后所得溶液均能导电,故两者均是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在一定条件下〔溶于水或熔化〕能否电离〔以能否导电来证明是否电离〕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鉴别方法: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B 〕A 、非电解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一定是强电解质;B 、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一定能导电;非电解质的水溶液一定不导电;C 、浓度相同时,强电解质的水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强;D 、相同条件下,pH 相同的盐酸和醋酸的导电性相同。
3、强电解质与弱电质的本质区别: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或是否存在电离平衡〕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②SO 2、NH 3、CO 2等属于非电解质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 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 4全部电离,故BaSO 4为强电解质〕4、强弱电解质通过实验进行判定的方法(以HAc 为例):〔1〕溶液导电性比照实验; 〔2〕测0.01mol/LHAc 溶液的pH>2;〔3〕测NaAc 溶液的pH 值; 〔4〕测pH= a 的HAc 稀释100倍后所得溶液pH<a +2 〔5〕将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HAc 溶液和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 〔6〕中和10mLpH=1的HAc 溶液消耗pH=13的NaOH 溶液的体积大于10mL; 〔7〕将pH=1的HAc 溶液与pH=13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8〕比拟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HAc 溶液与盐酸分别与同样的锌粒反响产生气体的速率最正确的方法是 和 ;最难以实现的是 ,说明理由 。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盐类的水解知识点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上大附中何小龙一、盐类水解1、定义: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实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破坏水的电离,是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3、盐类水解的规律:①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弱都水解,同强显中性。
②多元弱酸根,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
(如:Na2CO3 >NaHCO3)3、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水解吸热,越热越水解)②②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越稀越水解)③酸碱: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H+促进阴离子水解而抑制阳离子水解促进阳离子水解而抑制阴离子水解)4、水解平衡常数○1对于强碱弱酸盐: =/ (为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为该条件下该弱酸根形成的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2对于强酸弱碱盐: =/(为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为该条件下该弱碱根形成的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5、双水解反应(1)构成盐的阴阳离子均能发生水解的反应。
双水解反应相互促进,水解程度较大,有的甚至水解完全。
使得平衡向右移。
(2)双水解反应特点是相互水解成沉淀或气体。
双水解完全的离子方程式配平依据是两边电荷平衡。
【习题一】(2018春•宾阳县校级月考)下列水解方程式正确的是()A.B.C.D.【考点】盐类水解的原理.【专题】盐类的水解专题.【分析】水解反应的实质是:弱酸或弱碱离子结合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水解反应方程式用可逆符号表示,以此分析得出正确结论.【解答】解:A、水解是非常微弱的,水解方程式应该用“⇌”,且不能使用沉淀符号,故A错误;B、溴离子是强酸酸根离子不发生水解,故B错误;C、CH3COOH+H2O⇌CH3COO-+H3O+,是醋酸的电离方程式,不是水解离子方程式,故C错误;D、水解是非常微弱的,水解方程式应该用“⇌”,铵根离子水解生成一水合氨和氢离子,书写氢离子为水和氢离子得到离子方程式为NH4++2H2O⇌NH3•H2O+H3O+,故D正确。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弱电解质的电离知识点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一、电解质1、定义:○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
如)○3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如)○4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酸、弱碱,极少数盐,水。
如HClO、)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注意:○1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2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全部电离,故为强电解质)○3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习题一】(2017秋•邢台期末)下列事实不能证明H2C2O4(乙二酸)是弱电解质的是()A.草酸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常温下,0.1mol/L的H2C2O4溶液的PH=2C.浓度均为1mol/L=l的H2C2O4溶液的导电能力比硫酸的导电能力弱D.常温下,pH=4的H2C2O4溶液稀释100倍,pH约为5【考点】弱电解质的判断.【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强弱电解质的根本区别是电离程度,部分电离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只要说明乙二酸部分电离就能证明乙二酸是弱电解质,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草酸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草酸的还原性,不能证明为弱酸,故A符合;B.常温下,0.1mol/L的H2C2O4溶液的PH=2,说明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草酸为弱电解质,故B不符合;C.浓度均为1mol/L的H2C2O4溶液的导电能力比硫酸的导电能力弱,说明草酸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故C不符合;D.常温下,pH=4的H2C2O4溶液稀释100倍,若为强电解质PH变化为6,pH 约为5,说明稀过程中草酸又电离出氢离子,存在电离平衡,说明为弱电解质,故D不符合;故选:A。
【习题二】(2017秋•平罗县校级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B.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C.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D.不溶性盐都是弱电解质,可溶性酸和具有极性键的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考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A.溶液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与电解强弱无关;B.某些共价化合物是强电解质;C.强电解质完全电离成离子;D.某些不溶性盐是强电解质;某些可溶性酸是弱电解质;某些具有极性键的化合物是弱强电解.【解答】解:A.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成正比,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强,故A错误;B.强电解质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氢;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故B错误;C.强电解质的特征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不存在溶质分子,故C正确;D.不溶性盐不一定是弱电解质,如硫酸钡;可溶性酸不一定是强电解质如醋酸;具有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强电解,如甲烷,故D错误,故选:C。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期末复习知识要点与练习
第一部分 电离平衡考点1 弱电解质的电离1、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可以把化合物分为和 。
根据电解质在 里电离能力的大小,又可将电解质分为 和 。
弱电解质 电离为离子,还有未电离的分子存在。
水也是 。
考点2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1.电离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 电离成 的速率和 重新结合成 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2.电离平衡的特征:①弱:只有 才会存在电离平衡;②动:电离平衡是 平衡;③等:v 电离 v 结合(填﹥、=或﹤);④定:条件一定 与 的浓度一定;⑤变:条件改变, 破坏,发生移动。
3.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① 内因: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决定。
② 外因:主要是温度、浓度、同离子效应。
a.温度:升温使电离平衡向 的方向移动,因为 是吸热过程。
b.浓度: 浓度,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同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电离平衡向 方向移动。
反馈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等体积的0.5mol·L -1的盐酸、0.5mol·L -1CH 3COOH 溶液,说法错误的是 ( )A 、导电能力:相同 C 、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数目:前者大于后者B 、导电能力:前者大于后者 D 、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前者大于后者2、下物质分类组合正确的是 ( )3、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B 、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而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C 、强电解质在稀的水溶液中全部以离子的形态存在D、水溶液中导电能力差的电解质一定是弱电解质4、在0.lmol•L-1醋酸溶液中存在:CH 3COOH 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少量NaOH固体,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B、加入少量NaOH固体,溶液的pH减小C、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CH3COO—浓度减小5、将体积都为10mL、pH值均等于3的醋酸和盐酸,加水稀释至amL和bmL,测得稀释后溶液的pH值均为5。
高中化学课堂笔记----化学选修4笔记
高中化学课堂笔记—-化学选修4笔记第一章:碳材料1.1 碳的半径大小定义:碳的原子半径大小为0.154 nm。
1.2 碳的同素异形体•石墨:由平面六角环层组成,层间相互作用弱,易于滑动,导电性好。
•金刚石:由三维结构组成,强密度大,硬度高。
•碳纳米管:由单层或多层碳原子卷成管状物,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1.3 石墨烯•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组成的二维平面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导电性和高导热性等优异性质。
•应用:液晶显示器、电池等领域。
第二章:有机化学2.1 芳香族化合物定义:含有芳香环的有机物质。
性质:•具有特殊的气味、颜色和稳定性。
•具有共轭π电子体系,容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具有选择性吸附和催化作用。
常见芳香族化合物:•苯:无色液体,常用作溶剂和反应原料。
•甲苯:无色透明液体,用于制造香料、染料和药品等。
2.2 同分异构体定义: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的有机物质。
原因:分子式相同,但由于立体异构,其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生物活性等均不同。
例子:•丙酮和乙醛•2-溴-2-甲基丙烷和2-氯-2-甲基丙烷2.3 化学键的类型•共价键:两个非金属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键:金属原子中自由电子的共享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
2.4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单质:一种化合物只有一种元素所组成,如氧气、水银等。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化合而成,如二氧化碳、氯化钠等。
第三章:配位化学3.1 配合物的定义定义:中心金属离子与周围原子或分子形成的化合物。
性质:•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具有独特的颜色和光学性质。
•具有催化活性和生物活性。
3.2 配位数定义:配合物中一个金属离子周围配位原子或分子数目。
常见的配位数:•配位数为2:[Fe(CN)6]4-、[Co(NH3)6]2+等。
•配位数为4:[NiCl4]2-、[Fe(H2O)6]2+等。
•配位数为6:[Fe(CN)6]3-、[Co(H2O)6]2+等。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四节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明确溶度积和离子积的关系,并由此学会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1.不同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有的很大,有的很小,但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溶解度。
在20 ℃时,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如下:下列物质,属于易溶物质的是①②③,属于微溶物质的是④⑤⑥,属于难溶物质的是⑦⑧⑨。
①NaCl、②NaOH、③H2SO4、④MgCO3、⑤CaSO4、⑥Ca(OH)2、⑦CaCO3、⑧BaSO4、⑨Mg(OH)22.固体物质的溶解是可逆过程固体溶质溶解沉淀溶液中的溶质(1)v溶解>v沉淀固体溶解(2)v溶解=v沉淀溶解平衡(3)v溶解<v沉淀析出晶体3.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即建立了动态平衡,叫做沉淀溶解平衡。
如AgCl溶于水有+(aq)+Cl-(aq)。
4.沉淀溶解平衡状态的特征(1)动态平衡v溶解=v沉淀≠0。
(2)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
(3)当改变外界条件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探究点一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1.在装有少量难溶的PbI2黄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约3 mL蒸馏水,充分振荡后静置。
(1)若在上层清液中滴加浓的KI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上层清液中出现黄色沉淀。
(2)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原上层清液中含有Pb2+,PbI2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
(3)PbI2溶于水的平衡方程式是PbI2(s)2.难溶物质溶解程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性质。
但改变外界条件(如浓度、温度等),沉淀溶解平衡会发生移动。
已知溶解平衡:Mg(OH)22+(aq)+2OH-(aq),请分析当改变下列条件时,对该溶解平衡的影响,填写下表:[归纳总结]外界条件改变对溶解平衡的影响(1)温度升高,多数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2)加水稀释,浓度减小,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3)加入与难溶电解质构成微粒相同的物质,溶解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一、弱电解质的电离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 : 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②SO 2、NH 3、CO 2等属于非电解质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 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 4全部电离,故BaSO 4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A 、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 、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 越小 ;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 、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 减弱 电离。
D 、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 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5、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
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 表示酸,Kb 表示碱。
)— 表示方法:AB A ++B - Ki=[ A +][ B -]/[AB]6、影响因素:a 、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 、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 、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
如:H 2SO 3>H 3PO 4>HF>CH 3COOH>H 2CO 3>H 2S>HClO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水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K W = c[H +]·c[OH -]25℃时, [H +]=[OH -] =10-7 mol/L ; K W = [H +]·[OH -] = 1*10-14 注意:K W 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 W 值一定 ;物质 单质 @化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 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 。
如SO 3、CO 2、C 6H 12O 6、CCl 4、CH 2=CH 2……强电解质: 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
如HCl 、NaOH 、NaCl 、BaSO 4 弱电解质: 弱酸,弱碱,极少数盐,水 。
如HClO 、NH 3·H 2O 、Cu(OH)2、H 2O …… 混和物 纯净物K W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2、水电离特点:(1)可逆(2)吸热(3)极弱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①酸、碱:抑制水的电离K W=1*10-14②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吸热的)③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K W = 1*10-144、溶液的酸碱性和pH:(1)pH=-lgc[H+](2)pH的测定方法:酸碱指示剂——甲基橙、石蕊、酚酞。
)变色范围:甲基橙~(橙色)石蕊~(紫色)酚酞~(浅红色)pH试纸—操作玻璃棒蘸取未知液体在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即可。
注意:①事先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②广泛pH试纸只能读取整数值或范围三、混合液的pH值计算方法公式1、强酸与强酸的混合:(先求[H+]混:将两种酸中的H+离子物质的量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H+]混=([H+]1V1+[H+]2V2)/(V1+V2)2、强碱与强碱的混合:(先求[OH-]混:将两种酸中的OH-离子物质的量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OH-]混=([OH-]1V1+[OH-]2V2)/(V1+V2)(注意:不能直接计算[H+]混)3、强酸与强碱的混合:(先据H+ + OH- ==H2O计算余下的H+或OH-,①H+有余,则用余下的H+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H+]混;OH-有余,则用余下的OH-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OH-]混,再求其它)四、稀释过程溶液pH值的变化规律:1、强酸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 pH原+ n (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7)2、弱酸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 (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7)—3、强碱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 pH原-n (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4、弱碱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 (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5、不论任何溶液,稀释时pH均是向7靠近(即向中性靠近);任何溶液无限稀释后pH均接近76、稀释时,弱酸、弱碱和水解的盐溶液的pH变化得慢,强酸、强碱变化得快。
五、强酸(pH1)强碱(pH2)混和计算规律、若等体积混合pH1+pH2=14 则溶液显中性pH=7pH1+pH2≥15 则溶液显碱性pH=pH1+pH2≤13 则溶液显酸性pH=pH1+2、若混合后显中性pH1+pH2=14 V酸:V碱=1:1,pH1+pH2≠14 V酸:V碱=1:10〔14-(pH1+pH2)〕六、酸碱中和滴定:1、中和滴定的原理实质:H++OH—=H2O 即酸能提供的H+和碱能提供的OH-物质的量相等。
2、中和滴定的操作过程:(1)仪②滴定管的刻度,O刻度在上,往下刻度标数越来越大,全部容积大于它的最大刻度值,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
滴定时,所用溶液不得超过最低刻度,不得一次滴定使用两滴定管酸(或碱),也不得中途向滴定管中添加。
②滴定管可以读到小数点后一位。
(2)药品: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
(3)准备过程:准备:检漏、洗涤、润洗、装液、赶气泡、调液面。
(洗涤:用洗液洗→检漏:滴定管是否漏水→用水洗→用标准液洗(或待测液洗)→装溶液→排气泡→调液面→记数据V(始)(4)试验过程《3、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误差分析:利用n酸c酸V酸=n碱c碱V碱进行分析式中:n——酸或碱中氢原子或氢氧根离子数;c——酸或碱的物质的量浓度;V——酸或碱溶液的体积。
当用酸去滴定碱确定碱的浓度时,则:c碱=Vn Vc n⋅⋅⋅七、盐类的水解(只有可溶于水的盐才水解)1、盐类水解: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水解的实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破坏水的电离,是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
3、盐类水解规律:①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弱都水解,同强显中性。
\②多元弱酸根,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
(如:Na2CO3>NaHCO3)4、盐类水解的特点:(1)可逆(与中和反应互逆)(2)程度小(3)吸热5、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水解吸热,越热越水解)②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越稀越水解)③酸碱: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H+促进阴离子水解而抑制阳离子水解;OH - 促进阳离子水解而抑制阴离子水解)6、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①只电离不水解:如HSO4-显酸性②电离程度>水解程度,显酸性(如: HSO3-、H2PO4-)③水解程度>电离程度,显碱性(如:HCO3-、HS-、HPO42-)~7、双水解反应:(1)构成盐的阴阳离子均能发生水解的反应。
双水解反应相互促进,水解程度较大,有的甚至水解完全。
使得平衡向右移。
(2)常见的双水解反应完全的为:Fe3+、Al3+与AlO2-、CO32-(HCO3-)、S2-(HS-)、SO32-(HSO3-);S2-与NH4+;CO32-(HCO3-)与NH4+其特点是相互水解成沉淀或气体。
双水解完全的离子方程式配平依据是两边电荷平衡,如:2Al3+ + 3S2- + 6H2O == 2Al(OH)3↓+ 3H2S↑h对于强碱弱酸盐:K h =Kw/Ka(Kw为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a为该条件下该弱酸根形成的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对于强酸弱碱盐:K h =Kw/K b(Kw为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 b为该条件下该弱碱根形成的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电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原则1、多元弱酸(多元弱酸盐)的电离(水解)的书写原则:分步书写注意:不管是水解还是电离,都决定于第一步,第二步一般相当微弱。
\2、多元弱碱(多元弱碱盐)的电离(水解)书写原则:一步书写八、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基本原则:抓住溶液中微粒浓度必须满足的三种守恒关系:①电荷守恒::任何溶液均显电中性,各阳离子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的乘积之和=各阴离子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的乘积之和②物料守恒: (即原子个数守恒或质量守恒)某原子的总量(或总浓度)=其以各种形式存在的所有微粒的量(或浓度)之和③质子守恒:即水电离出的H+浓度与OH-浓度相等。
九、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2、溶解平衡方程式的书写}注意在沉淀后用(s)标明状态,并用“”。
如:Ag 2S(s) 2Ag+(aq)+ S2-(aq)3、沉淀生成的三种主要方式(1)加沉淀剂法:K sp越小(即沉淀越难溶),沉淀越完全;沉淀剂过量能使沉淀更完全。
(2)调pH值除某些易水解的金属阳离子:如加MgO除去MgCl2溶液中FeCl3。
(3)氧化还原沉淀法:(4)同离子效应法4、沉淀的溶解:沉淀的溶解就是使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常采用的方法有:①酸碱;②氧化还原;③沉淀转化。
5、沉淀的转化:溶解度大的生成溶解度小的,溶解度小的生成溶解度更小的。
…如:AgNO3 AgCl(白色沉淀) AgBr(淡黄色)AgI (黄色)Ag2S(黑色)6、溶度积(K SP)(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难溶电解质电解质溶解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沉淀的速率,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表达式:AmBn(s) mA n+(aq)+nB m-(aq)K SP= [c(A n+)]m•[c(B m-)]n(3)、影响因素:外因:①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②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4)、溶度积规则Q C(离子积)〉K SP 有沉淀析出Q C= K SP 平衡状态Q C〈K SP 未饱和,继续溶解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