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合集下载

全面小康的科学内涵

全面小康的科学内涵

全面小康的科学内涵
全面小康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小康要求我国经济在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增长。

具体表现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稳步增长,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就业状况持续改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增强等。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全面小康强调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包括收入、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的福祉。

人民享有更好的教育、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小康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加强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为人民群众创造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小康目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现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

这包括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

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小康目标是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国将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总之,全面小康的科学内涵在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谈谈你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0

谈谈你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0

谈谈你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江泽民同志把这样的小康社会概括为六个“更加”,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而上世纪末达到的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状态。

低水平,就是指刚进入小康的门槛。

一是指人均收入水平还不高,二是指还有相当比重的人口还没有进入小康。

不全面,是讲我们以往总体达到的小康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看,侧重于物质文明方面,对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关注不够。

发展不平衡,是讲进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国分布是不平衡的。

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因此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加强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法制建设、民主建设和提高民族的综合素质。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需要继续执行并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与人类能和谐统一。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说不仅物质生活富足殷实,而且人民的民主权利、精神生活和生存环境都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正如十六大报告指出的,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可以从时间、空间和质量这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从时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从一个起点开始不断向终点趋进的过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点是从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开始,即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起点;终点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即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基本实现现代化。

从空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分作空间结构和空间布局两个层次。

在空间结构上,它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环境等全面发展的目标,其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在空间布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发展比较均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缩小,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广大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的过程。

从质量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由低水平向更高水平趋进的过程。

就是用大约20年的时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
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使我国进入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简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

简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

简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也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目标之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小康社会是指人民生活达到比较富裕水平的社会,体现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追求。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不再有贫困和艰辛。

这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党的初心和使命所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小康社会的建设,要求经济发展不仅要快,还要发展好、发展得更公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在发展中实现普惠,让每个人都能够分享发展成果,消除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只有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让社会各阶层的人民都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小康社会是经济建设的目标,而经济建设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经济发展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富裕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推动中国经济进一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党和人民的共同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里程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中国将全面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

这将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它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面建设、全面推进。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识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识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第一个百年计划的目标,这也是全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刻认识到了小康社会对于祖国建设的重要性,也非常愿意为之做出自己的贡献。

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国情的要求,也是人民生活幸福的基础。

只有满足了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才能更好地提高消费水平,转变消费结构,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自身的愿望。

在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指导下,我国推出了精准扶贫、智力扶贫、一对一帮扶等扶贫政策,帮助贫困地区脱贫,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作为一个家乡脱贫的见证者,我深深感受到了扶贫政策的重要性。

特别是研究补助金这种方式,不仅能解决教育问题,还能促进小康社会的建设,推动经济的增长,拉动社会的整个GDP的增长。

小康社会的建设需要全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全民素质素养的提高。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之努力,为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代大学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解

当代大学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解

大学生对小康社会的理解
我心目中“小 康”生活,就 是吃的更安全、 住的更宽敞、 行的更方便, 后顾之忧更少。 天更蓝、水更 清、气更洁, 一派和谐盛世 的局面。”
我心目中“小 康”生活就是 在大学毕业后 能找到一份稳 定的工作,有 一个幸福的家
大学生心中的衡量标准里的“小康生活”
主要内容为食 品、衣着、住 房、交通等物 质条件
社会背景
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小康社 会”的历史新任务。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十 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 作出具体的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实现现 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 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 本利益所在。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 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牌。在党的十六 大以来,我们已经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了坚实的步伐。党的十七大 顺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 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大指出,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 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其次,要做到自强,树立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青年人最大的优点是: 有拼劲、充满活力和朝气;有激情,始终鼓足创新前行的动力;有锐气, 敢于挑战障碍,不拘一格

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凝聚人心、鼓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凝聚人心、 斗志, 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 领。 • 因此,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 因此, 会这一奋斗目标, 会这一奋斗目标,无疑也是一个符合国情 而又顺应时代, 而又顺应时代,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而 又体现了事业发展的需要, 又体现了事业发展的需要,实事求是而又 充满创新精神的奋斗目标, 充满创新精神的奋斗目标,它必将起到凝 聚人心、鼓舞斗志, 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 建设的巨大作用。 建设的巨大作用。
要着力加强文化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加文化建设, ※要着力加强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健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要着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保障和改善民生, 发展社会事业, ※要着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公共服 完善社会管理,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务,完善社会管理,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要着力建设生态文明 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 建设生态文明, ※要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建 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着力推进经济、政治、 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着力推进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等领域各项改革成果的制度化, 文化、社会等领域各项改革成果的制度化,形成一整套同建 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提供有 效制度保障。 效制度保障。
胡锦涛强调, 胡锦涛强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 目标的新要求,一个突出的特点, 目标的新要求,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要 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 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顺应各族人民过上 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注重解决人民最关心、 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注重解决人民最关心、 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构想,是在审视20世纪中后期世界的发展状态及其趋势,反思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并吸取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子的基础上,根据“三步走”战略和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经验等提出来的。

2002年,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并且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方面的主要发展目标。

一、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在谈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小康”。

所谓“小康”,是与“大同”对应的社会发展状态,意味着居民生活无忧,安居乐业。

小康生活,是中国老百姓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小康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

指的是财产丰富、生活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礼仪的社会状态。

尽管这种社会理想从来没有实现过,但在中国老百姓中却影响深远,成为普通百姓对富裕生活追求的目标,是中国共产党苦苦奋斗、孜孜追求、一心想为老百姓创造的一种幸福社会。

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建设小康社会,是由小平同志提出的。

1979年,邓小平同志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方的时候说,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最低目标是实现小康社会。

后来,小平同志又进一步说小康社会就是要在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美元。

小平同志后来又提出了一个时间表,说实现小康要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0年算起,用10年时间,使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翻;第二步再用10年时间到2000年再翻一翻,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美元,进入小康社会,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但是这个小康是很不宽裕的小康、在全国也是很不平衡的小康;所以,下一步也就是第三步,从现在起再经过50年的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解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解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解引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它不仅代表了国家的发展方向,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个方面,从历史背景到实施政策,以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个人理解。

历史背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最早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

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城乡差距扩大、贫富分化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概念,旨在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实施政策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关键政策:农村改革农村改革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关键领域。

这包括了土地制度改革、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通过这些政策,中国的农村地区得以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城市化城市化是中国社会变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政府鼓励农民进城,同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这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互动。

教育和医疗教育和医疗领域也受到政府的特别关注。

中国政府增加了对教育和医疗体系的投入,以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这有助于减少社会不平等,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生态文明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中国政府还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

这包括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追求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以确保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个人理解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认为它代表了中国政府对国家和人民的承诺。

它不仅仅是经济繁荣的体现,更是对社会公平、环境可持续和人民幸福的追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

每个人都应该为这个目标出一份微薄之力,从而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总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旨在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通过农村改革、城市化、教育和医疗改革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政策,中国正朝着这个目标迈出坚实的步伐。

(完整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

(完整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答:党提出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些新要求,对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动员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保持了目标的连续性。

党的十三大将实现小康列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

同时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取得新的巨大的进展,人民群众将能过上比较殷实的小康生活,人民普遍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党的十六大宣告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要通过本世纪头20年的努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的内容包括在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使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基础上,党的十七大提出更高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对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新要求,既体现了小康目标的连续性,也顺应了人民意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体现了极强的针对性。

谈谈你对全面小康社会的认识

谈谈你对全面小康社会的认识

谈谈你对全面小康社会的认识前言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之一。

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政治保持稳定,文化保持繁荣,社会保持和谐。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谈谈我对全面小康社会的认识。

经济构建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构建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富裕的基础。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升级。

这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促进科技进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由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

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享有基本权利和公平机会的重要保障手段。

全面小康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覆盖全民,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住房保障等。

只有通过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解决人民群众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基本需求,确保人民在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增长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教育和文化建设教育和文化建设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人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文化是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全面小康社会的教育和文化建设需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同时,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还要求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社会的和谐稳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

要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不断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加强社会治理能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各种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为了能让普通百姓都过上小康的日子,必须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对于正确实施这一战略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经济是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只有当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质量都提升了,全国人民都过上了好日子,才能基本上算是全面建设成为了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内容。

我们必须在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并使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现在的世界,文化与经济已经密不可分了,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我们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大繁荣必须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起进行,在人民生活物质水平提高的同时,提高精神文化水平,两者相结合才能使中国长久的健康的发展下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组织起浩浩荡荡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军。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全面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全面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全面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全面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

这个目标展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壮丽前景,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结合哲学常识,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认识。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的依据和意义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正确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因此,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发挥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促进作用。

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党依据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 1 页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的深刻分析,依据对我们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正确把握而提出来的,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必将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奋发图强,昂首阔步,奋勇前进。

2、运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的意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二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

因此,我们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办事情既要从整体着眼,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又要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江泽民提出21世纪头二十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形成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深化了邓小平关于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思想,丰富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愿望,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保持了目标的连续性。

,是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的。

党的十三大将实现小康列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

同时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取得新的巨大的进展,人民群众将能过上比较殷实的小康生活,人民普遍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但是,这个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要通过本世纪头20年的努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我国人均生产的物质产品和社会财富较少,劳动生产率较低,人均占有及能够用于扩大再生产和消费的物质产品较少。

偏重于满足物质消费、生存性消费,而精神消费或文化消费,特别是发展性消费还得不到有效满足。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十分严峻,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巩固和提高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在 20 世纪 90 年代,江泽民就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进行了前瞻性的战略思考。

他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初步勾画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蓝图:21 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 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 21 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当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那么,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哪儿入手呢?同样,应当坚持发展以民生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不妨对现实生活作一番观察分析,就会发展这样一种现象:自然和人文条件相似的两个地方,改革开放初期可以说是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可20多年以后再回头看看,两地却拉开了长长的距离。为什么出现这样大的反差?关键是人,是人的思想解放的程度,是冲决束缚人们手脚的传统体制的勇气和闯劲的大小。这就清楚地说明,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按照《共产党宣言》里提出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原则,破除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这是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的前提条件。
其次,它是一个与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相一致的目标。过去的“三步走”战略,把现代化建设划分为温饱、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等三个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基本实现工业化,把现代化建设进程拓展为温饱、小康、全面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四个阶段。由此可见,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丰富和发展了“三步走”战略。
再次,它是一个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人民愿望的目标。当今的时代特征是: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的主题,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使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是:虽然人们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但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人口多带来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明显;经济体制正在完善,民主法制和思想道德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发展需求、生活环境需求有新的变化。正是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小康社会的名词解释

全面小康社会的名词解释

全面小康社会的名词解释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要目标,旨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面小康社会的含义,蕴含着对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的要求和追求。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全面小康社会的定义和内涵。

一、经济建设层面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是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基础,它体现了通过经济发展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

全面小康社会要求实现农村、城市居民的收入稳定增长,并且要有更为公平的分配机制。

同时,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升国民经济的竞争力。

二、社会建设层面全面小康社会的社会建设是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和谐相处的关键。

这包括健康、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

全面小康社会要求提供全民基本医疗保障,构建覆盖城乡的全面医疗体系,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同时,要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和素质教育,确保人民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此外,还要促进就业创业,为人民提供更多稳定就业的机会,维护社会稳定。

三、政治建设层面全面小康社会的政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保证。

全面小康社会要求加强党的领导,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

这要求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

同时,要推进政府和公共权力的透明化,强化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

政治建设还包括发展民主,加强公民参与和社会组织的建设,推动多元利益格局的协调共治。

四、生态文明建设层面全面小康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

全面小康社会要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护好人民的生存环境。

此外,还要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文化自信。

综上所述,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发展目标。

它不仅要求实现人民的物质需求,还要关注人民的幸福感和公平正义,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和共同进步,只有通过持续的改革创新,才能不断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与深刻价值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与深刻价值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与深刻价值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密切相关。

而小康社会的内涵和深刻价值意义,也成为人们普遍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之一。

一、小康社会的内涵小康社会的内涵,是指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应当追求和实现的目标、任务和指标。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小康社会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小康。

就是指人民群众的生活要达到相对富裕的程度,普遍实现温饱不愁甚至小康之乐。

它不仅包括了经济小康,如收入和财产的增加,也包括了精神小康,如文化教育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2.绿色小康。

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在实现经济腾飞的同时也遭受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小康社会的内涵也应该包括绿色发展的要求,即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建设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

3.和谐小康。

社会和谐是国家安定稳定的关键。

小康社会要求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建立和谐社会;要求推进全民健康、全民安居、全民幸福,敦促公平正义,促进人民内里和谐。

4.数字化小康。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引领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小康社会的内涵应该包括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推动我国成为数字中国。

二、小康社会的价值意义中国之所以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除了对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对社会的稳定,还有一系列的深刻价值意义。

1.自主自强。

小康社会的实现体现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意义,即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球反对贫困的事业做出中国贡献。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升了中国的自主自强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

2.和平稳定。

中国的小康社会建设,是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下完成的。

这是中国社会发展各阶段的根本前提。

小康社会在实现稳定的同时,也为加强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利条件。

3.发展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之一。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日益放缓,小康社会的建设既是国家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又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阶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非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非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非凡小康社会是指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人民物质生活达到相对富裕水平,人民精神生活逐步丰富,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健全完善的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非凡的意义,以下是几个方面的阐述。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真正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基本条件。

小康社会的实现,意味着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

国家经济的繁荣可以为国家的安全提供基础保障,保障国家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可以增强人民幸福感,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

只有实现小康社会,国家和人民才能真正富强起来,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和满足。

其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

在小康社会中,国家会逐步建立起更加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在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均等享受。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享受社会福利的保障。

同时,小康社会的实现也会推动收入分配制度的,减少贫富差距,推动社会的公平正义。

再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小康社会的实现需要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路径。

只有实现了小康社会,国家才能有更多的资源和力量来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推动可持续的发展。

同时,小康社会的实现也可以更好地促进人口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人力资本的培养,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最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步骤。

小康社会的实现可以为国家在经济、科技、国际事务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只有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国家才能在国际事务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小康社会的实现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只有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总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非凡的意义,不仅对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更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

怎样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怎样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历史,总是在重要的时刻标注下鲜明的印记。

这是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一次总动员——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号召: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中的一个关节点——中国已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中国共产党人正带领亿万人民更加自信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迈出坚定步伐。

新战略高瞻远瞩,新目标催人奋进。

此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关口……一字之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再上新台阶宏伟的事业,总是在不断奋进中腾飞;壮丽的篇章,总是在不懈奋斗中续写。

在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基础上,十八大在报告主题中鲜明做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部署——从“建设”到“建成”,这是共产党人做出的重承诺!十八大代表、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认为,“建设”到“建成”虽一字之改,但涵极为丰富、深刻,意味着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更明确、要求更严格、未来发展的信心更充足。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

“一个是建党一百年的目标,一个是新中国建国一百年的目标,两个目标环环相扣、相互辉映。

”十八大代表、中央党校副校长宝生认为,“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对人民的重承诺,对世界的明确昭告。

这是一幅描绘2020年中国的美好蓝图——从经济发展指标看:实现国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从法治指标看:制度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从文化建设指标看: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从人民生活指标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和谐稳定……从资源环境指标看: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新目标步步登高,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总是在重要的时刻标注下鲜明的印记。

这是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一次总动员——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号召: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中的一个关节点——中国已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中国共产党人正带领亿万人民更加自信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迈出坚定步伐。

新战略高瞻远瞩,新目标催人奋进。

此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关口……一字之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再上新台阶宏伟的事业,总是在不断奋进中腾飞;壮丽的篇章,总是在不懈奋斗中续写。

在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基础上,十八大在报告主题中鲜明做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部署——从“建设”到“建成”,这是共产党人做出的郑重承诺!十八大代表、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认为,“建设”到“建成”虽一字之改,但内涵极为丰富、深刻,意味着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更明确、要求更严格、未来发展的信心更充足。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

“一个是建党一百年的目标,一个是新中国建国一百年的目标,两个目标环环相扣、相互辉映。

”十八大代表、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认为,“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对世界的明确昭告。

这是一幅描绘2020年中国的美好蓝图——从经济发展指标看: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从民主法治指标看:民主制度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从文化建设指标看: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从人民生活指标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和谐稳定……从资源环境指标看: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新目标步步登高,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王军代表说。

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再到发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员令——这一系列奋斗目标的提出、发展和完善,表明了我们党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小康社会认识的深化,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的历史必然性。

十八大代表、国情专家胡鞍钢说,这一过程体现了党的发展战略“方向一致性、战略连续性、步骤阶段性”的重要特征,避免了“大跃进”式的大起大落,始终坚定地向着既定目标前行。

“十八大的新部署,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更加自信的中国。

”十八大代表、经济学家蔡昉认为,新目标的设定将会倒逼中国攻坚克难,更坚定地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目标而奋斗。

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永不停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倒计时,今后五年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命的完成,将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奠定坚实基础。

”十八大代表、浙江嘉兴市委书记李卫宁说。

认清方位:在全面把握机遇中赢得未来方位决定方向。

只有清醒认识发展方位,才能更好践行历史使命。

过去十年,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根据2011年底国家统计局科研所发布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已经从2000年的59.6%提高到2010年的80.3%;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然而,要如期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前路绝非坦途。

十八大报告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的国情和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性。

“报告中着重强调‘三个没有变’的基本国情,令人清醒。

纵向看,我们的成绩喜人;但从全局看,我们发展还很不平衡。

要实现新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我们需要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十八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市委书记张少军说。

十八大代表、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蒋超良分析,从目前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指标完成情况看,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居前,而文化产业比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文教娱乐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单位GDP能耗等诸多指标尚显落后。

从各地代表带来的信息看,沿海东部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面临的任务明显不同——作为一个县级市的江苏昆山,去年GDP达到2530亿元。

这个昔日的全国小康样本,如今已站在了领跑“现代化”的轨道上。

作为一个地级市的陕西商洛,去年GDP不到400亿元,未来目标将全力确保和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昆山和商洛的对比,是区域差距一个真实写照。

就全局而言,缩小城乡、区域、收入差距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十八大报告实事求是指出了前进道路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1万美元提升阶段,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机遇期,又是矛盾增多、爬坡过坎的敏感期,发展容易掉进“中等收入陷阱”。

当代中国,正面临着这样的严峻考验。

挑战蕴含机遇,差距也是潜力。

在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下,十八大报告做出明确的重大判断: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是我们党在综合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基础上做出的科学判断。

”十八大代表、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说,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机遇在哪里?——机遇蕴藏在全球格局调整中。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变革,变化的本身其实就是机遇,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也具备更多有利条件;——机遇蕴藏在我国已经具备的雄厚实力中。

改革开放30多年尤其是最近10年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跃上了一个大台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机遇蕴藏在广阔的国内市场中。

报告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扩大国内市场规模。

——机遇蕴藏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

报告要求,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等,这都将推动经济活力和竞争力再上新水平。

十八大代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说,发展的机遇还在于我们有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广大人民群众和干部有着强烈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腾飞富强的向心力,团结奋进,凝聚力量,就一定能夺取新的胜利。

新一轮重要战略机遇期内,能否继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

中国如何书写答卷,关系着中华民族命运走向、成败兴衰。

科学发展: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战略目标指明方向,实现路径至关重要。

十八大报告已给出清晰的行动指南——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与会代表在围绕报告的讨论中形成共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

在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发展仍是解决未来所遇问题的关键——报告中鲜明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筑牢国家繁荣富强、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要靠发展,填补城乡鸿沟、缩小区域差距也要靠发展。

“没有西部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地处西部的陕西,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仍然是发展的问题,发展仍然是解决民生等许多问题的‘硬道理’。

”十八大代表、陕西省发改委主任祝作利说。

在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要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榆林市作为重要能源基地,当地经济增速一路高歌的同时,贫富分化、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富是富了,但还不平衡。

”十八大代表、榆林市市委书记胡志强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榆林将转变依靠能源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发展愿景变成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美好生活。

报告指出,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

包括生态文明在内的“五位一体”总布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新要求。

对于报告单章论述“生态文明”,十八大代表、江西绿环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冬新深有感触:以前靠分散养殖,环境污染严重,不仅富不起来,而且还吃尽苦头。

“现在我们规模化自动化养殖,日子越过越好,还节约了大量土地和粮食。

只有把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统一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

”在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报告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我们要抓住时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强科技创新、推进结构调整,激发市场活力,全方位进行动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

”十八大代表、温州市龙湾区委书记陈玲玲说。

在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报告指出,以人为本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这些充满温度的语言,凸显出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必须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财政部门将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进一步增进人民福祉,切实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十八大代表、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说。

扬帆起航凌云志,中流击水正当时。

面向未来,报告中列出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格外令人瞩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我们正处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时刻!历史正在见证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亿万人民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壮丽一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8年,形势逼人,任务紧迫。

”十八大代表、共青团浙江省委书记周艳说,“让我们凝聚起奋进的力量,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更加自信地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一次总动员——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号召: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中的一个关节点——中国已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中国共产党人正带领亿万人民更加自信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迈出坚定步伐。

新战略高瞻远瞩,新目标催人奋进。

此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关口……一字之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再上新台阶宏伟的事业,总是在不断奋进中腾飞;壮丽的篇章,总是在不懈奋斗中续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