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电子教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电子教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电子教案

2011年计算机科学与

技术基础

NJU2011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试卷与答案

科目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

一、(10分)我们有下列两个问题,并已有各自的算法:

1. 已知等腰三角形各边长,求高。

2.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的长度。

利用这两个问题解释多项式时间规约的概念,并说明多项式时间规约在计算机算法理论中的作用。

NP 问题的全称是:Non deterministic Ploynomial 问题,即非确定性多项式问题。多项式时间(Polynomial time )在计算复杂度理论中,指的是一个问题的计算时间m(n)不大于问题大小n 的多项式倍数。

答案参考:https://www.360docs.net/doc/069715499.html,/yanghangjun/article/details/7298798

等腰三角形可分解成对称的两个直角三角形,问题2的答案可用于解决问题1。因此问题2若能在多项式时间内解决,则问题1也能在多项式时间内解决。(多项式时间归

约 假定给了两个问题类q 和q 0,如果存在一个确定型图灵机M q 和一个多项式P ,对于q 中任意一个实例x ,M q 都能在P (n )时间内计算出q 0中一个实例y (其中n 是实例x 的编码长

度),使得x q 中有肯定回答的实例,当且仅当y 是q 0中有肯定回答的实例,我们就说q 多项

式时间归约到q 0 )多项式时间规约对于研究NP ,NP 完全问题具有重大作用。

对于一个规模为n 的输入,在最坏情况下的运行时间是)(k n O ,其中k 是某一确定的常数,即称时间负责度为的算法为多项式时间算法。一般来说,在多项式时间内可解的问题是易处理的问题,在超过多项式时间内解决的问题是不易处理的问题。不能够这样限制时间复

杂度的算法被称为指数时间算法。例如,时间复杂度为O(nlog(n))、O(n^3)的算法都是多项式时间算法,时间复杂度为O(n^log(n))、O(n!)、O(2^n)的算法是指时间算法。

计算复杂性理论所研究的资源中最常见的是时间(要通过多少步演算才能解决问题)和空间(在解决问题时需要多少内存)。其他资源亦可考虑,例如在并行计算中,需要多少并行处理器才能解决问题。

时间复杂度是指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领域完成一个算法所需要的时间,是衡量一个算法优劣的重要参数。时间复杂度越小,说明该算法效率越高,则该算法越有价值。

空间复杂度是指计算机科学领域完成一个算法所需要占用的存储空间,一般是输入参数的函数。它是算法优劣的重要度量指标,一般来说,空间复杂度越小,算法越好。我们假设有一个图灵机来解决某一类语言的某一问题,设有X个字(word)属于这个问题,把X放入这个图灵机的输入端,这个图灵机为解决此问题所需要的工作带格子数总和称为空间。

计算复杂性理论最成功的成果之一是NP完备理论。NP是指“在非确定性图灵机上有多项式时间算法的问题”的集合,而P是指“在确定性图灵机上有多项式时间算法的问题”的集合。

P类问题、NP类问题和NP完全性(NPC)

P类问题:一个优化问题如果已经找到了多项式时间算法,则称该问题为多项式时间可解问题,并将这类问题的集合记为P,因此在多项式时间内可解决的问题就称为P类问题。

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找到多项式时间算法,那么直觉上它是“难解”的,但又往往无法证明多项式时间算法的不存在性。由于在寻找有效算法上的失败未必一定意味着这样的算法不存在,这就给理论工作者带来了一个难题:一方面证明一个问题不存在多项式时间算法是困难的,至今尚未给出;另一方面有越来越多的问题无法给出多项式时间算法。为此,在20世

纪70年代提供了一个漂亮的理论,它把这种失败归结为一个深刻的数据猜想称为NP完全性理论。

定义:给定一个判定问题,如果存在一个算法,对任何一个答案为“是”的实例I。该算法首先给出一个猜想,该猜想规模不超过I的输入长度的某个多项式函数,且验证猜想的正确性仅需多项式时间,则称该问题属于NP类。

定义:如果NP类中所有问题都可以多项式时间归约到NP类中某个问题x,则称x是NP-完全问题。

定义:如果某优化问题x的判定问题是NP-完全的,则称问题x是NP-难的;如果x的判定问题是强NP-完全的,则称x是强NP-难的。

二、(15分)

1. 以Quicksort算法为例,解释什么是最好情况时间复杂度、最坏时间复杂度、平均时间复杂度?

2. 在Quicksort算法中选择第一个元素为比较基准对象或者通过随机方法来选择一个元素为比较基准对象效果有差别吗?请给出解释。

三、在软件建模过程中,人们往往先建立平台无关的模型(Platform Independent Models,PIM),然后再建立特定实现平台上的平台相关模型(Platform Specific Models,PSM)。请简单论述这种建模方法的优点(10分)

四、简述软件体系结构的概念。在模型-试图-控制器模式(Model View Controller,MVC)中,视图主要担负什么样的责任?(7分)

软件体系结构是具有一定形式的结构化元素,即构件的集合,包括处理构件、数据构件和连接构件。处理构件负责对数据进行加工,数据构件是被加工的信息,连接构件把体系结构的不同部分组组合连接起来。

如何表示软件体系结构,即如何对软件体系结构建模。根据建模的侧重点的不同,可以将软件体系结构的模型分为5种:结构模型、框架模型、动态模型、过程模型和功能模型。在这5个模型中,最常用的是结构模型和动态模型。

(1)结构模型

这是一个最直观、最普遍的建模方法。这种方法以体系结构的构件、连接件和其他概念来刻画结构,并力图通过结构来反映系统的重要语义内容,包括系统的配置、约束、隐含的假设条件、风格、性质。研究结构模型的核心是体系结构描述语言。

(2)框架模型

框架模型与结构模型类似,但它不太侧重描述结构的细节而更侧重于整体的结构。框架模型主要以一些特殊的问题为目标建立只针对和适应该问题的结构。

(3)动态模型

动态模型是对结构或框架模型的补充,研究系统的"大颗粒"的行为性质。例如,描述系统的重新配置或演化。动态可能指系统总体结构的配置、建立或拆除通信通道或计算的过程。这类系统常是激励型的。

(4)过程模型

过程模型研究构造系统的步骤和过程。因而结构是遵循某些过程脚本的结果。

(5)功能模型

该模型认为体系结构是由一组功能构件按层次组成,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它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框架模型。

这5种模型各有所长,也许将5种模型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模型来刻画软件体系结构更合适。例如,Kruchten在1995年提出了一个"4+1"的视角模型。"4+1"模型从5个不同的视角包括逻辑视角、过程视角、物理视角、开发视角和场景视角来描述软件体系结构。每一个视角只关心系统的一个侧面,5个视角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反映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的全部内容。

MVC全名是Model View Controller,是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器(controller)的缩写,一种软件设计典范,用一种业务逻辑和数据显示分离的方法组织代码,将业务逻辑被聚集到一个部件里面,在界面和用户围绕数据的交互能被改进和个性化定制的同时而不需要重新编写业务逻辑。MVC被独特的发展起来用于映射传统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功能在一个逻辑的图形化用户界面的结构中。这个模式认为,程序不论简单或复杂,从结构上看,都可以分成三层。

1)最上面的一层,是直接面向最终用户的"视图层"(View)。它是提供给用户的操作界面,是程序的外壳。

2)最底下的一层,是核心的"数据层"(Model),也就是程序需要操作的数据或信息。

3)中间的一层,就是"控制层"(Controller),它负责根据用户从"视图层"输入的指令,选取"数据层"中的数据,然后对其进行相应的操作,产生最终结果。

这三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又是互相独立的,每一层内部的变化不影响其他层。每一层都对外提供接口(Interface),供上面一层调用。这样一来,软件就可以实现模块化,修改外观或者变更数据都不用修改其他层,大大方便了维护和升级。

MVC模式(Model-View-Controller)是软件工程中的一种软件架构模式,把软件系统分为三个基本部分: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器(Controller)。

MVC是一个框架模式,它强制性的使应用程序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分开。使用MVC 应用程序被分成三个核心部件:模型、视图、控制器。它们各自处理自己的任务。最典型的MVC就是JSP + servlet + javabean的模式。

1、模型(Model)

模型是应用程序的主体部分。模型表示业务数据,或者业务逻辑.

2、视图(View)

视图是应用程序中用户界面相关的部分,是用户看到并与之交互的界面。

3、控制器(controller)

控制器工作就是根据用户的输入,控制用户界面数据显示和更新model对象状态。

MVC 式的出现不仅实现了功能模块和显示模块的分离,同时它还提高了应用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和组件的可复用性。

MVC模式的目的是实现一种动态的程式设计,使后续对程序的修改和扩展简化,并且使程序某一部分的重复利用成为可能。除此之外,此模式通过对复杂度的简化,使程序结构

更加直观。软件系统通过对自身基本部分分离的同时也赋予了各个基本部分应有的功能。专业人员可以通过自身的专长分组:

(控制器Controller)-负责转发请求,对请求进行处理。

(视图View)-界面设计人员进行图形界面设计。

(模型Model)-程序员编写程序应有的功能(实现算法等等)、数据库专家进行数据管理和数据库设计(可以实现具体的功能)。

模型(Model)“数据模型”(Model)用于封装与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相关的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处理方法。“模型”有对数据直接访问的权力,例如对数据库的访问。“模型”不依赖“视图”和“控制器”,也就是说,模型不关心它会被如何显示或是如何被操作。但是模型中数据的变化一般会通过一种刷新机制被公布。为了实现这种机制,那些用于监视此模型的视图必须事先在此模型上注册,从而,视图可以了解在数据模型上发生的改变。(比较:观察者模式(软件设计模式))

视图(View)视图层能够实现数据有目的的显示(理论上,这不是必需的)。在视图中一般没有程序上的逻辑。为了实现视图上的刷新功能,视图需要访问它监视的数据模型(Model),因此应该事先在被它监视的数据那里注册。视图(View)代表用户交互界面,对于Web应用来说,可以概括为HTML界面,但有可能为XHTML、XML和Applet。随着应用的复杂性和规模性,界面的处理也变得具有挑战性。一个应用可能有很多不同的视图,MVC设计模式对于视图的处理仅限于视图上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以及用户的请求,而不包括在视图上的业务流程的处理。业务流程的处理交予模型(Model)处理。比如一个订单的视图只接受来自模型的数据并显示给用户,以及将用户界面的输入数据和请求传递给控制和模型。

控制器(Controller)控制器起到不同层面间的组织作用,用于控制应用程序的流程。它处理事件并做出响应。“事件”包括用户的行为和数据模型上的改变。

五、简述Agent开发技术中,Agent的特点。(8分)

Agent是指驻留在某一环境下能够自主、灵活地执行动作以满足设计目标的行为实体。现在对Agent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人工智能,知识工程领域,侧重于研究Agent的认知,学习,决策,分布式求解等方面;另一方面是将Agent视为一种新的计算模型,侧重于如何构造基于Agent的系统,Agent软件体系结构,开发方法,程序设计语言等。

面向Agent开发的方法学主要有几种流派:第一,借助于组织学和社会学的思想和概念来对于基于Agent系统进行描述分析和建模,代表为Gaia方法,但Gaia是一种通用的,独立于具体实现技术和方法的方法,这意味着它可以用现有技术来实现,比如扩展的OO技术。Gais方法在需求分析阶段包括两个模型,角色模型和交互模型,在设计阶段有三个模型,分别为Agent的模型,服务模型和熟人模型。其中Agent模型包括信念模型,目标(愿望)模型,计划(意图)模型,第二,借助于知识工程领域概念、思想和技术(如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对基于Agent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和设计,比如Tropos DESIRE,MAS-CommonKADS方法,其中CommonKADS是一种常用的知识建模方法。第二种方法对之进行了扩充,该方法主要定义了几种模型:Agent模型,描述Agent的主要特征,包括推理能力,服务,目标等;任务模型;专家模型,描述Agent实现目标所需要的知识。第三就是利用现有的OO技术进行扩展,将Agent视为一种主动型的对象,因为Agent模型和对象模型有些相似之处,比如二者都采用集成和封装来定义模型结构,利用消息机制来进行相互之间通讯,不过Agent是比对象更抽象的概念,粒度更大,而且Agent具有心智状态,用意识状态来刻画它的推理和决策能力,而且对象的消息机制是方法驱动的,而Agent则会对受到的消息进行分析并决定是否执行起要求的动作。利用OO进行扩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利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业规划

学业规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就计算机专业近几年的就业数据来看,该专业就业率居高不下,计算机人才市场需求潜力仍然很大。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具有很大的潜力,这无疑是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将来的就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热门城市就业比率下降,对计算机人才需求标准逐渐提高。根据网上调查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近几年对计算机人才的招募情况来看,这几所城市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相对呈现饱和趋势,对毕业生的需求量也是逐渐减少。同时,其招聘标准也是逐年呈现“水涨船高”的趋势,很多企业只钟情于硕士研究生、博士生等高端人才,因此必然导致毕业生去向不佳。 学业目标: 1.大学四年要求自己的绩点保持在年纪前列,并且能够稳定前进,尽量不要有退步。 2.一定要有一次社会实践,去体验社会。如“三下乡”。

3.在大三前尽量参加一些比赛,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付之于实践。同时能积累一些经验,克服自己容易紧张的性格。 4.在大二下学期之前通过CET4考试。 5.毕业前考出一部分关于计算机专业的证书。同时也要掌握计算机专业的多方面知识,做全方面的计算机人才。

自己的计算机基础太差,在上大学前几乎对编程一无所知。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弥补这个漏洞。对于一个程序员而言细心是最重要的,然而自己有时候会粗心,这是必须要克服的。自己的数学英语基础可能并不是很好,要把这两门课当重心学习。 大学并不像高中老师说的那样轻松,大学在某些方面需要付出比高中更多的努力。 听一位学长说过一句话:“大学不是学习不重要,是重要的不仅仅是学习。”所以,在大学我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以外,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也是很重要。最近认识的优秀学长学姐们,他们的优秀不仅仅是学习优秀,各方面都很厉害。所以,我要以他们为榜样,为目标,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我要用最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大学生活,竭尽全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和认识的人好好相处,泰然处事,不要意气用事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还要扬长避短,尽量发挥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 努力学习,努力生活。无憾地度过大学,才是圆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电子教案

2011年计算机科学与 技术基础

NJU2011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试卷与答案 科目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 一、(10分)我们有下列两个问题,并已有各自的算法: 1. 已知等腰三角形各边长,求高。 2.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的长度。 利用这两个问题解释多项式时间规约的概念,并说明多项式时间规约在计算机算法理论中的作用。 NP 问题的全称是:Non deterministic Ploynomial 问题,即非确定性多项式问题。多项式时间(Polynomial time )在计算复杂度理论中,指的是一个问题的计算时间m(n)不大于问题大小n 的多项式倍数。 答案参考:https://www.360docs.net/doc/069715499.html,/yanghangjun/article/details/7298798 等腰三角形可分解成对称的两个直角三角形,问题2的答案可用于解决问题1。因此问题2若能在多项式时间内解决,则问题1也能在多项式时间内解决。(多项式时间归 约 假定给了两个问题类q 和q 0,如果存在一个确定型图灵机M q 和一个多项式P ,对于q 中任意一个实例x ,M q 都能在P (n )时间内计算出q 0中一个实例y (其中n 是实例x 的编码长 度),使得x q 中有肯定回答的实例,当且仅当y 是q 0中有肯定回答的实例,我们就说q 多项 式时间归约到q 0 )多项式时间规约对于研究NP ,NP 完全问题具有重大作用。 对于一个规模为n 的输入,在最坏情况下的运行时间是)(k n O ,其中k 是某一确定的常数,即称时间负责度为的算法为多项式时间算法。一般来说,在多项式时间内可解的问题是易处理的问题,在超过多项式时间内解决的问题是不易处理的问题。不能够这样限制时间复

我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认识

我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认识 在我没上大学之前,我只知道计算机叫电脑。能更快更方便的处理人工不太好处理的数字,可以玩游戏,可以看电影,可以处理文字。总之,我就感觉它很神奇,不可思议。同时听了很多关于黑客的事迹,老师、朋友们说它的神奇,我就很想去了解它的神秘之处。所以我认为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只要会玩电脑就行。 但上了大学我知道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不只是玩电脑。会玩电脑只是会玩这机器而已,并不能算一个专业人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的什么样的人才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到底学什么呢?这需要我去探索,去了解。然后要做的是要怎样去学好这门专业?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摸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什么呢? 目前我国计算机专业主要分为三大类:计算机基础专业、与理工科交叉的计算机专业、与文科艺术类交叉的计算机专业。根据各专业开设课程不同,获得这些专业的学士学位可以相当于计算机等级三级或四级水平。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值分析、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图形学、人工智能、计算方法、离散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以及算法设计与分析、人机交互、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计算机英语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电子工艺实习、硬件部件设计及调试、计算机基础训练、课程设计、计算机工程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相近专业:微电子学、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地理信息系统、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信息科学技术、软件工程、影视艺术技术、网络工程、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光电信息工程、广播电视工程、电气信息工程、计算机软件、电力工程与管理、智能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的什么样的人才呢? 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本专业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应用,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开发,计算机管理和维护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数据库,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和开发CAI软件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具有从事计算机教学及教学研究的能力,熟悉教育法规,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具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然后要做的是要怎样去学好这门专业?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很重要,尤其是专业基础课,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学得更深。C语

我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理解

我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理解 在初中开始接触计算机,那时的计算机还不是现在这种非常小而且看起来很炫酷,那时候学校的机房是统一的那种白色大脑袋电脑,那时我们学习的叫做电脑,那时候,在我认知里计算机只是一种计算器而已,就像那种大街上卖的几块钱一个的计算数字运算的计算器,而电脑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是计算器根本无法进行比较的,但是,在学习了计算机专业导论课之后,我的观点彻底的被颠覆了,原来计算机才是对电脑最直接的同时也是最恰当的称呼,而电脑只是一个形象的称呼,在学习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知识结构、计算机发展历史与计算机系统的构成、计算机软件系统与软件开发、计算机硬件系统及其应用开发、计算机科学学科前沿、计算机科学的学科内涵与学生的职业道德等知识后,计算机在我面前不像以前那样神秘,而是渐渐的懂得了一些计算机的原理,虽然大部分都是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解,但最起码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愚昧。我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理解也有了一点浅陋的见解,计算机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种计算的机器,本质就是一个0和1的世界,也就是一个绝对理智的世界,只是是或者非,只有对或者不对,然后又根据这个基础组合出各种奇妙的组合,从而完全一些运算,从早期的那种穿针的计算机开始到现在的集成电路来运算,本质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运算的介质换了一种比以前介质更好更强大的介质而已,或许,若干年后,这种介质会变得及其强大,强大到可以根据0和1,对或不对组合出情感的组合,那么这就成了真正的人工智能。虽然那离我们还很遥远,但是我相信那一定会实现的。对于我们的专业课程和知识结构,我觉得是先教我们去怎么用计算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程序设计里面的各种编程等,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设置的,然后开始教授我们计算机是怎么样工作的,它的运行原理是什么,这部分就应该是硬件的知识。因为任何的学科都要靠强大的硬件基础来支撑。而最新的计算机前沿知识则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大门,比如中国银河计算机,还有大数据,云的时代等等,这些东西不仅仅给我们带来震撼,还有对于自己所处职业的自豪。关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内涵,我认为,我们学计算机的是科学和技术,这是与那些职业技校学生本质的区别,我们的重点在于探索,在于思考,在于创新。而不是去钻研怎么样把一门语言所有语法全部玩转,那是本末倒置。还有我们这学科的学生道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计算机是一把双刃剑,可伤人,也可助人。如果我们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侵犯他人的利益,那么我们就违背了自己的学科精神。我们学科更多的是利用自己的知识去造福人类,而不是去破坏。 我在未来三年的学习计划或规划 我在未来三年的学习将会尽自己所能去学习有关于计算机的一切,再根据自己的能力去探索关于计算机硬件的深层次知识,争取使得自己在计算机一方面经过这三年的学习达到一定的程度。再不是以前那种似是而非的状态。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想在以后的三年时间里去外国语学院听听课,使得自己的外语能力有更大的提升,因为我发现我们学科对于外语的能力要求很高,而且我也想去机械设计听听课,因为那对于计算机硬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生物 教 案 任课教师:李用

第一章、生物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生物的新陈代谢 类型:新授课 课时:2 教学目标: 1、识记新陈代谢的概念; 2、识记新陈代谢基本类型的概念和区别; 3、知道自然界存在中间代谢类型。 教学重点: 1、新陈代谢相关的多个概念; 2、生物的新陈代谢基本类型。 教学难点: 1、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四者的关系; 2、化能合成作用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回顾以往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陈代谢基本代谢的课题二、讲 二、板书: 1、新陈代谢的概念 (1)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概念和关系

(2)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概念和关系 (3)新陈代谢的意义 2、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1)同化作用的类型 〈1〉自养型的概念、代表生物 〈2〉异养型的概念、代表生物 (2)异化作用的类型 〈1〉需氧型的概念、代表生物 〈2〉厌氧型的概念、代表生物 (3)介绍自然界存在的中间代谢类型 小结: 本节课程详细讲述了生物新陈代谢的概念、类型、与对生物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新陈代谢与生物的重要联系,能够区分生活中常见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 作业: 名词:新陈代谢 第二节、酶与新陈代谢 类型:新授课 课时: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酶的本质 2、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酶的特性 3、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正确的使用生活中的酶制品教学重点: 1、酶的本质与特性 2、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酶的本质与特性 2、酶的作用机理 过程: 引入:图片引入(生活中的含酶制品) 板书: 1、酶的概念与本质 (1)酶的概念 (2)酶的本质 2、酶的特性 (1)高效性 (2)专一性 (3)作用条件温和 (4)活性可调节 (5)反应前后数量和性质不变 3、生活中含酶制品的使用

汽车电子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教案

教学目标:MF—47型万用表的结构了解及使用方法的掌握 教学重点:掌握MF—47型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及步骤 了解MF—47型万用表的结构 教学难点:MF—47型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及步骤 课时:4课时 万用表是维修中不可缺少的测试仪表,根据所应用的测量原理和测量结果显示方式的不同,又分为模拟式万用表和数字式万用表两大类。模拟万用表是先通过一定的测量机构将被测的模拟电量转换成电流信号,再由电流信号驱动表头指针偏转,从表头的刻度盘上即可读出被测量的值。MF —47型指针式万用表就属于模拟式万用表。 一、MF—47型万用表面板结构 该型万用表面板外形结构可以通过实物首先找出: ①表盘②机械调零旋钮③三极管插孔④零欧姆调整旋钮⑤转换开关(选择测量种类及量程)⑥2500V交、直流电压专用红表笔插孔⑦5A直流表笔插孔⑧黑表笔插孔⑨红表笔插孔等。 二、表头 表头,简单地讲就是指驱动指钉偏转的系统。MF—47型万用表的表头是一只高灵敏度的磁电式直流电流表。 提示: 万用表的主要性能指标取决于表头性能,表头灵敏度越高,内阻越大,则万用表性能越好。 三、表盘 表盘上共有6条标度尺和多种测量项目,如由上向下依次为①电阻标度尺②交、直流电压及直流电流标度尺③反射镜④三极管共射极放大倍数标度尺⑤电容容量标度尺⑥电感系标度尺⑦电平标度尺。表盘上还附有一些字母、数字等符号。其含义如水平放置使用、磁电系整流式仪表、绝缘强度式压6kV、仪表生产批准文号等我们了解以下即可。 四、换挡开关及使用须知 转换开关各种挡位设置如图所示: 1、注意事项 (1)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 (2)使用前,检查表头指针是否处于零位。若不在零位,则应调整机械调零旋钮,使其指针在零位。 (3)测量前,根据被测量的种类和大小,把转换开关置于合适的位置。量程的选择,应使指针接近刻度尺满刻度的三分之二左右。 (4)对有反射镜的表盘,读数时应使指针与镜中的影像相重合,以减少读数误差. (5)测量完毕,应将转换开关置于交流电压最高档,防止再次使用时不慎损坏表头。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要求内容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20世纪40年代创建并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领域,主要围绕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以及信息获取、标识、存储、处理、传输和利用等领域方向,重点开展理论、原则、方法、技术、系统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它包括科学与工程技术两方面,两者互为作用,高度融合,这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突出特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数学、计算理论、信息与编码理论、自动机论与形式语言理论、程序理论、形式语义学、算法分析和计算复杂度理论、数据结构、编程语言理论以及并发、并行与分布处理理论等,同时涉及到感知、认知机理、心理学理论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可概括为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等领域。根据这些领域的相互关联度,可以分为四个研究方向,即: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目前,计算机已经得到普遍应用,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推动力量,计算也已成为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独

特的实验和分析方法,成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现代文明赖以生存的重要科学与技术领域之一。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并支撑了其它学科如生物、制药、化学、物理等的进步,继续保持了在高新科技领域的重要地位,在推动原始创新、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21世纪必将取得更大的进步,为开拓人类的认知空间提供更强大的手段与条件,并对整个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部分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一、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数学、计算理论、信息与编码理论、算法复杂性与数据结构、编程语言理论、形式化理论以及并发、并行与分布处理理论等紧密相关学科的相关基本知识,以及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本学科研究前沿动态及趋势。 二、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诚实守信,严格遵守科学技术研究学术规;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坚持实事、勤于学习、勇于创新,富有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具有

自然科学基础电子教案

第一章自然的探索学习目标和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趋势 2、知道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了解自然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的关系 教学方法: 1、以自学为主,采取通读和重点阅读相结合 2、把教材和学习指导书相结合 教学重点: 1、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 2、经典力学中牛顿最重要的成就 3、19世纪的三大发现 4、20世纪科技的特点 5、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 6、观察和实验的意义和作用 7、逻辑思维和科学假说 知识结构 第一节、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第二节、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 [第一节内容分析] 一、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古代自然科学

二、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 三、近代自然科学发展阶段的重大成就 四、现代科技发展趋势 一、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2、了解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和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三个阶段 近代 现代 (一)古希腊的自然哲学 自然科学与哲学融为一体 (二)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意义 造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马克思——“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二、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要求: 了解以下三件大事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1、太阳中心说向神学的挑战 太阳中心说: 古代

核心内容:日心和地动的观点 代表人: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 意义:改变了地球为中心的观点,看到 了运动的相对性,向被教会奉为天经地 义的地球中心观点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2、血液循环学说对神学的打击 血液循环学说: 意义:沉重地打击了宗教神学有关人体的荒谬说教 哈维《论心脏与血液的运动》大循环(体循环)1628年 塞尔维特1553年小循环(肺循环)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设计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 教师:许晓强 电器组 第一节电路 一、电路的组成 1.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等组成的闭合回路。 2.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画图讲解)。 (1) 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如:干电池、蓄电池等。

(2) 用电器:把电能转变成其他形式能量的装置,常称为电源负载。如电灯等。 (3) 导线:连接电源与用电器的金属线。作用:把电源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用电器。 (4) 开关:起到把用电器与电源接通或断开的作用。 二、电路的状态(画图说明) 1.通路(闭路):电路各部分连接成闭合回路,有电流通过。 2.开路(断路):电路断开,电路中无电流通过。 3.短路(捷路):电源两端的导线直接相连。短路时电流很大,会损坏电源和导线,应尽量避免。 三、电路图 1.电路图:用规定的图形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2.几种常用的标准图形符号。 第二节电流 一、电流的形成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提问) 2.在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 (1) 要有自由电荷。 (2) 必须使导体两端保持一定的电压(电位差)。 二、电流 1.电流的大小等于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与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时间的比值。 q I= t 2.单位:1A1C/s;1mA103 A;1μA106A 3.电流的方向 实际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提问:金属导体、电解液中的电流方向如何? 参考方向:任意假定。 4.直流电:电流方向和强弱都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画图说明) 第三节电阻 一、电阻 1.导体对电流所呈现出的阻碍作用。不仅金属导体有电阻,其他物体也有电阻。 2.导体电阻是由它本身的物理条件决定的。 例:金属导体,它的电阻由它的长短、粗细、材料的性质和温度决定。 3.电阻定律: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并与导体的材料性质有关。 l Rρ S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共 55个一级学科招生单位)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安徽大学、重庆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天津大学、上海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新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浙江工商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黑龙江大学、云南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燕山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江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共 89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 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长安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东华大学、东南大学、福州大学、复旦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西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河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济南大学、暨南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军械工程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南昌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开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安徽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邮电学院、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厦门大学、湘潭大学、燕山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郑州大学、中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江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南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31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北京计算技术研究所、中科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计算机系统结构17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共 165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方工业大学、渤海大学、长安大学、长春工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庆石油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东华大学、东华理工学院、东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复旦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贵州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河北大学、河海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原株洲工

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它将分科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的基础知识及它们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加以综合,力求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并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使其有利于现代生活及个人生活的实际应用,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眼界,培养学员的科学态度,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以适应21世纪初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需要。 二、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和衔接 本课程注重与中等师范及高等师范本科阶段的知识结构相衔接,通过学习,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要求 课程内容按照物质的发展规律,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生命到有生命、从运用到改造,将理、化、生、地的内容综合在一起。以包容性强、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如自然、地球、能量、生活、环境等来兼容素材,并加以定式化、组织化,让学员了解自然科学的发展简史、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并能动地改造环境,使之协调发展。 教学要求中,“掌握”的部分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学员应彻底弄清楚,融汇贯通;“理解”为一般考核内容,学员应弄清其基本原理并能应用;“了解”属较低要求,要求学生知道一般概况。 四、课程总学时:本课程4学分,共72学时,开设一学期。 五、教学进度时间分配表

第二部分大纲正文 第一章自然的探索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了解现代科技发展趋势,了解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 2.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掌握观察、实验方法。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1.古代自然科学:古希腊的科学、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2.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3.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经历了全面空前的革命,科学走向新的综合,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第二节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观察、实验计划的制订:选题过程、实验计划的制定 2.观察、实验方法:观察和实验的作用、观察和实验的主要方法 3.观察、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逻辑方法、数学方法、假说及其检验 第三节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 1.世纪之交人们关注的问题:能源、环境、信息 2.科学技术与理科教育:科学、科学教育 三、重点难点 重点:现代科技发展趋势,观察、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 四、教学建议 1.讲解与学员自学相结合的方式 2.自学时以阅读为主,可配合相关录像片进行 第二章自然界的物质性 一、教学要求 1.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起源、结构和地表的形态:了解大气、水物质的组成、分类、大气和水对生命的意义;了解酸碱指示剂;了解重要有机化

电工技术基础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双击自动滚屏发布者:戴素林发布时间:2009/4/14 阅读:251次 一、概述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的技术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工技术相关知识和技术,熟悉安全用电与电气事故应急处理的基本常识,掌握一般电路图的识读技术,能正确选用电工测量仪器仪表,具备检测、分析常用机床电气电路的初步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与解决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2.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突破了学科体系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地位,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必备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为依据,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结构以相关岗位必备的电工基础知识和实用技术为主线,删除繁冗的计算和原理推演,突出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安全用电常识、电路基础知识、常用电工工具与电

工材料、机床电气与拖动技术、电气控制图的识读知识、电工仪表与测量技术基础、电气设备常见电气故障的处理等内容。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安全用电知识和一般防护措施,会对触电者进行急救处理,会处理一般的电气火灾事故; 2.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相关知识,能看懂、会分析常用交直流电路的工作过程; 3.了解常用电工工具和电工材料的相关知识,会正确选用电工工具与电工材料; 4.了解常用电气元件的名称、电路符号与规格特性,能正确选用常用电气元件; 5.掌握电力拖动常识,会识读一般电气控制图,能分析一般电气控制电路的工作过程; 6.初步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技术,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用电工仪表进行常规电工测量; 7.了解设备常见故障的种类,能正确处理和排除一般电气故障。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安全用电常识 1.相关知识 (1)电气危害概述 (2)触电的防护与急救

2011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

NJU2011 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试卷与答案科目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 一、( 10 分)我们有下列两个问题,并已有各自的算法: 1. 已知等腰三角形各边长,求高。 2.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的长度。利用这两个问题解释多项式时间规约的概念,并说明多 项式时间规约在计算机算法理论中的作用。 NP 问题的全称是:Non deterministic Ploynomial 问题,即非确定性多项式问题。多项式时间 ( Polynomial time)在计算复杂度理论中,指的是一个问题的计算时间m(n)不大于问题大小n的多项式倍数。 答案参考:https://www.360docs.net/doc/069715499.html,/yanghangjun/article/details/7298798 等腰三角形可分解成对称的两个直角三角形,问题 2 的答案可用于解决问题1。因此问题2 若能在多项式时间内解决,则问题1也能在多项式时间内解决。(多项式时间归约假定给了两个问题类q和q o, 如果存在一个确定型图灵机M和一个多项式P,对于q中任意一个实例x, M都能在P(n)时间内计算出q。中 一个实例y(其中n是实例x的编码长度),使得x q中有肯定回答的实例,当且仅当y是q。中有肯定回答的实例,我们就说q多项式时间归约到q o )多项式时间规约对于研究NP, NP完全问题具有重大作用。 对于一个规模为n 的输入,在最坏情况下的运行时间是O(n k) ,其中k 是某一确定的常数,即称时间 负责度为的算法为多项式时间算法。一般来说,在多项式时间内可解的问题是易处理的问题,在超过多项式时间内解决的问题是不易处理的问题。不能够这样限制时间复杂度的算法被称为指数时间算法。例如,时间复杂度为 0(nlog(n))、0(n A3)的算法都是多项式时间算法,时间复杂度为0(n A log(n))、0(n!)、0(2人n) 的算法是指时间算法。 计算复杂性理论所研究的资源中最常见的是时间(要通过多少步演算才能解决问题)和空间(在解决问题时需要多少内存) 。其他资源亦可考虑,例如在并行计算中,需要多少并行处理器才能解决问题。 时间复杂度是指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领域完成一个算法所需要的时间,是衡量一个算法优劣的重要参数。时间复杂度越小,说明该算法效率越高,则该算法越有价值。 空间复杂度是指计算机科学领域完成一个算法所需要占用的存储空间,一般是输入参数的函数。它是算法优劣的重要度量指标,一般来说,空间复杂度越小,算法越好。我们假设有一个图灵机来解决某一类语言的某一问题,设有X 个字(word )属于这个问题,把X放入这个图灵机的输入端,这个图灵机为解 决此问题所需要的工作带格子数总和称为空间。 计算复杂性理论最成功的成果之一是NP 完备理论。NP 是指“在非确定性图灵机上有多项式时间算法的问题”的集合,而P 是指“在确定性图灵机上有多项式时间算法的问题”的集合。 P 类问题、NP 类问题和NP 完全性( NPC ) P 类问题:一个优化问题如果已经找到了多项式时间算法,则称该问题为多项式时间可解问题,并将这类问题的集合记为P,因此在多项式时间内可解决的问题就称为P类问题。 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找到多项式时间算法,那么直觉上它是“难解”的,但又往往无法证明多项式时间算法的不存在性。由于在寻找有效算法上的失败未必一定意味着这样的算法不存在,这就给理论工作者带来了一个难题:一方面证明一个问题不存在多项式时间算法是困难的,至今尚未给出;另一方面有越来越多的问题无法给出多项式时间算法。为此,在2。世纪7。年代提供了一个漂亮的理论,它把这种失败归结为一个深刻的数据猜想称为NP 完全性理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 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字分析、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方法、离散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以及算法设计与分析等。 相近专业:微电子学、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地理信息系统、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信息科学技术、软件工程、影视艺术技术、网络工程、信息

显示与光电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光电信息工程、广播电视工程、电气信息工程、计算机软件、电力工程与管理、智能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毕业生就业现状 1、网络工程方向就业前景良好,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大型电信服务商、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工作,也可以到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设计、维护、教育培训等工作。 2、软件工程方向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众多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研 究生和软件工程硕士。

3、通信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信息产业、财政、金融、邮电、交通、国防、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工作。 4、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宽口径专业,主干学科为信息安全和网络工程。学生毕业后可为政府、国防、军队、电信、电力、金融、铁路等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安全领域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高级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并可继续攻读信息安全、通信、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人才的需求分析:1.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多;2.数控人才需求增加;3.软件人才看好;4.电信业人才需求持续增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线基本上有两条路线: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设计

教案任课教师:王周植

课程教材体系和特点 一、教材的体系 以人和自然为中心,从认识自然界的物质性、运动性着手,帮助人们认识自己,认识自然。 第一章回顾了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重温了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提出了当代自然科学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第二章、第四章分别从自然界的物质性、运动性和生命与自然的关系客观地、综合地认识自然。 第七章阐述人与环境这一世界面临的紧迫问题。认识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树立起忧患意识,保护好自然环境。 二、教材的特点 (1)冲破原科学体系,力求综合、易学、破窄拓宽。 (2)针对学员实际,注重人和自然的关系,弃虚。 (3)适当降低难度,体现高、新观点,除旧具新。 第一、降低了计算难度。 第二、密切结合学员的教学实际。 第三、使用了开放式结构。 第一章自然的探索 学习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自然科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趋势;知道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自然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的关系。 重点难点 掌握观察、实验方法。重点有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经典力学中牛顿最重要的成就;19世纪的三大发现等。 一、教学导入 本课程容按照物质的发展规律,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生命到有生命、从运用到改造,将理、化、生、地的容综合在一起。以包容性强、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例如自然、地球、能量、生活、环境等来兼容素材,并加以定式化、组织化。以使我们了解自然科学的发展简史、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并能动地改造环境,使之协调。

二、讲授新课 本章首先阐述了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介绍了古代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进一步说明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然后介绍了自然科学研究和学习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实验的方法;如何设计实验和实验结果的整理与总结;最后介绍了科学教育中人们关注的问题,以及科学、技术、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 第一节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通过学习了解历史上的重大发明、发现;著名科学家的贡献,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20世纪科技发展的特点和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本教材把自然科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古代(古代自然科学);②近代(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现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选择一部分重大的、划时代的人物的发明和事件写入教材。 1、古代自然科学 包括古代希腊、中国、印度和阿拉伯的科学,主要选择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和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主要容。1)古希腊的科学 建立自然哲学:万物的本源是火(赫拉克利特派);万物都由原子组成(原子论派)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2、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选择了一些对科学成果和在科学方面有伟大贡献的标志,从而标志着自然科学已经从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继续发展分化成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各门自然科学分支。 1)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天体绕转》、布鲁诺、伽利略)、哈维的血液循环(比利时医生维萨里的〈人体构造〉,塞尔维特、哈维)、伽利略的科学成果(近代科学之父,落体定律和抛物体运动规律)。 2)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物理学:天文学与力学 经典力学: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开普勒的太阳系行星运动规律 光的波动理论:惠更斯的波动说 热力学的建立和能量守恒原理的发现: 电磁学的辉煌成就: 化学:炼金术、炼丹术、采矿、冶金、药物工艺等 表现在化学科学(波义耳)、燃烧的氧化学说(拉瓦锡)、科学原子论的确立(道尔顿)和化学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门捷列夫、迈尔)及有机化学的建立(维勒的尿素人工合成)。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周绍敏主编)全套电子教案

7.3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法 教学目标: 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各种表示方法(解析式表示法、波形图表法和矢量图表示法)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教学重点: 1.波形图表示法。 2.矢量图表示法。 教学难点: 矢量图表示法 授课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 1.什么是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2.已知U = 220V,f = 50 Hz,?0 = - 90?,试写出该交流电压的解析式。 一、解析式表示法 e = E m sin(ω t + ?e0) I = I m sin(ω t + ?i0) u = U m sin(ω t + ?u0) 上述三式为交流电的解析式。 从上式知:已知交流电的有效值(或最大值)、频率(或周期、角频率)和初相,就可写出它的解析式,从而也可算出交流电任何瞬时的瞬时值。 例1:某正弦交流电的最大值I m = 5 A,频率f = 50 Hz,初相? = 90o,写出它的解析式,并求t = 0时的瞬时值。 二、波形图表示法 1.点描法 2.波形图平移法 ?0 > 0图像左移,?0 < 0波形图右移,结合P109 图7-8讲解。有时为了比较几个正弦量的相位关系,也可把它们的曲线画在同一坐标系内。 例2:已知电压为220 V,f = 50 Hz,? = 90o,画出它的波形图。 例3:已知u = 100 sin ( 100 π t - 90o )V ,求:(1)三要素;(2)画出它的波形图。 三、矢量图表示法 正弦交流电可用旋转矢量来表示: 1.以e = E m sin (ωt + ?0 )为例,加以分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从原点作一矢量E m,使其长度等于正弦交流电动势的最大值E m,矢量与横轴OX的夹角等于正弦交流电动势的初相角 ?0,矢量以角速度ω逆时针方向旋转下去,即可得e的波形图。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体系 下面是14个知识领域(area)及其中的知识单元(llnits)和知识点(topiCS)的描述:1离散结构(DS) 1.1函数、关系和集合(核心)DS1 1.1.1函数DS11 1.1.1.1满射 1.1.1.2到内的映射 1.1.1.3逆函数 1.1.1.4复合函数 1.1.2关系 1.1. 2.1自反 1.1. 2.2对称 1.1. 2.3传递 1.1. 2.4等价关系 1.1.3集合 1.1.3.1文氏图 1.1.3.2补集 1.1.3.3笛卡儿集 1.1.3.4幂集 1.1.4鸽笼原理 1.1.5基数性和可数性 1.2基本逻辑(核心) 1.2.1命题逻辑 1.2.2逻辑连接词 1.2.3真值表 1.2.4范式 1.2.4.1合取式 1.2.4.2析取式 1.2.5永真性 1.2.6谓词逻辑 1.2.7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 1.2.8假言推理、否定式推理 1.2.9谓词逻辑的局限性 1.3证明技巧(核心) 1.3.1蕴涵、逆、逆反、置换、非、永假等概念 1.3.2形式证明结构 1.3.3直接证明 1.3.4反例证法 1.3.5逆反式证明法 1.3.6反证法 1.3.7数学归纳法 1.3.8强归纳法 1.3.9递归数学定义 1.3.10良序 1.4计数基础(核心) 1.4.1计数变元

1.4.2求和与相乘的规则 1.4.3包含排斥 1.4.4算术和几何级数 1.4.5斐波那契(Fibonacci)数列 1.4.6排列组合 1.4.7基本定义 1.4.8恒等式 1.4.9二项式定理 1.4.10递归关系 1.4.11实例 1.4.12 Master原理 1.5图与树(核心) 1.5.1树 1.5.2无向图 1.5.3有向图 1.5.4生成树 1.5.5遍历策略 1.6离散概率 1.6.1有限概率空间、概率度量、事件1.6.2条件概率、独立性、贝叶斯规则1.6.3 整型随机变量、期望 2程序设计基础(PF) 2.1程序设计基本结构(核心) 2.1.1变量、类型、表达式和语句 2.1.2高级语言的基本语法和语义 2.1.3输人和输出基础 2.1.4顺序、条件和循环控制结构 2.1.5函数定义、函数调用和参数传递2.1.6程序结构分解基础 2.2算法与问题求解(核心) 2.2.1问题求解策略 2.2.2问题求解算法 2.2.3算法实现策略 2.2.4调试策略 2.2.5算法的概念和特性 2.3基本数据结构(核心) 2.3.1基本类型 2.3.2数组 2.3.3记录 2.3.4字符串和字符串处理 2.3.5数据在存储器中的表示 2.3.6静态分配、栈式分配和堆式分配2.3.7运行时的存储器管理 2.3.8指针和引用 2.3.9链式结构 2.3.10栈、队列和哈希表的实现策略2.3.11树和图的实现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