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备受推崇的教学方法。
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要想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其优势,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
一、合理分组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
分组时,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即将不同水平、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到一组,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互补。
比如,将学习成绩较好、思维活跃的学生与学习成绩稍差、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分在一组,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同时,小组的规模也要适中。
一般来说,每组以 4 6 人为宜。
人数过少,可能无法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人数过多,则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影响合作效果。
二、明确目标和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始之前,教师必须为学生明确清晰的学习目标和具体的任务。
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通过合作学习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成果。
任务的分配也要具体、明确,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知道自己在小组中的职责和任务。
例如,在进行一个科学实验的小组合作时,教师可以将任务分解为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等几个部分,让小组成员分别承担其中的一项或几项任务。
这样,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高合作效率。
三、培养合作技能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学生具备良好的合作技能。
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如倾听、表达、尊重他人、分工协作等。
倾听是合作的重要基础。
学生要学会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不打断别人的发言,理解他人的观点。
表达能力也同样重要,学生要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让小组其他成员能够理解。
尊重他人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关键。
学生要尊重小组中每个成员的意见和贡献,不嘲笑、贬低他人,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合作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精选6篇)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精选6篇)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篇1一、问题的提出实践证明: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应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应用最广泛、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系统利用组内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优标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
其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然而绝大部分老师在操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在合作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或闲聊,或冷场,或好生讲、差生听。
从这些问题中透析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淡薄。
而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二、课题的界定与研究假设:“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实施者,我们应该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的去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成员都应该有强烈的合作意识。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要确立明确的目标意识,强烈的竞争意识,自觉的主体意识,协作的团队意识,合理的评价意识。
让小组在自己目标的引领下,团结协作,相互督促,共同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潜能开发理论:脑科学研究证实。
每个人都是富有潜能的创造者,中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智力、开发学生潜能的最佳时期,只要教育恰当,引导得法,完全有可能把青少年头脑中蕴藏的智慧潜能进一步开发出来。
2、合作学习理论:教育社会学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要使学生小集体成为认识的主体来发挥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策略三:有效开展小组合作 。
(二)练习时合作,兴趣和效益 双提高 。
播
策略三:有效开展小组合作 。
(三)读议中合作,互相激活思 维,提高积极性。
思 维 导 图
策略三:有效开展小组合作 。
(四)活动表演中合作,培养学 生的创造精神。
策略四:充分展示学习成果。
1、口头展示。 2、朗读展示。 3、表演展示。 4、书面展示。 5、综合展示。
策略一: 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策略二: 合理分配小组任务。
策略三: 有效开展小组合作 。
策略三:有效开展小组合作 。
(一)预习时合作,调动预习积极性。
预习方法:
1、用查字典的方式学习生字 词语。 2、给课文标上段落序号。 3、课文至少读3遍。 4、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他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 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 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 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 家酒店。” 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 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 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 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 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 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 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 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 别时,汪伦踏歌相送, 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 作了《赠汪伦》这首诗。
策略五: 多元化小组评价。
作业完成情况:
结合作业检查情况,得五颗 星地奖励分,既得优秀又得五 颗星地奖励2分。其他不得分。 小组长根据作业情况记分。
教师教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教师教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教师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工具,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的教学指导,帮助教师组织和安排课堂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大多数教师教案侧重个人备课,然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为教师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角度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教师教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有效性和应用。
一、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定义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是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小组并为每个小组设计特定的学习任务。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将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和协作,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这种策略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鼓励他们通过讨论、交流和共享知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优势1. 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在小组中能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并互相监督和支持,激励彼此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2.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将学会和他人合作、协商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为将来的社会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和合作,学生能够以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想法,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1. 设计小组学习任务:在教师教案中,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设计适合小组讨论和合作的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的问题或案例,鼓励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和讨论,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引导。
2. 促进小组内的互动和交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团队合作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合作,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提供适当的评估和反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及时提供适当的评估和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小组合作和讨论情况,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我。
好学习│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五大教学策略
好学习│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五大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线课堂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对应的教学策略,又怎么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呢?接下来,小编将带你认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五大教学策略,快快收藏!图11.学习小组成绩分阵法(STAD)学生小组成绩分阵法(Student Team Achievement Divisions )由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创设,由组成小组、内容呈现、小组练习、评价和记分、公众认可五个部分组成。
图2图3STAD 适用的范围相当广泛,不仅被运用于从二年级到大学的各级教育水平,还适用于从数学到语言艺术、社会科学的各级学科。
它最适合于有一个正确答案、目标明确的教学内容,像数学计算和应用、语言用法和技巧、地理和绘图技能, 以及科学事实和概念等。
2.小组游戏竞赛法(TGT)小组游戏竞赛法( Team Games Tournament)是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德弗里斯和斯莱文教授设计的一种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运用了与STAD 一样的教师讲授和小组活动,不同的是以每周一次的竞赛代替了测验。
TGT与STAD的不同之处:1. 通过与其他小组的成员竞争,为自己小组赢得分数2. 竞赛对手是过去在成绩方面有相似记录的同学3. 根据得分不断调整对手,分数接近的组进行竞赛TGT让学习速度慢的学生与其他学习速度慢的学生进行竞争, 学习速度快的学生与其他学习速度快的学生进行竞争, 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具有均等的成功机会。
3.切块拼接法( Jigsaw)切块拼接法(Jigsaw Instruction Method)是由阿伦逊在 1978 年设计的。
切块拼接法分为材料切分、专家交流、知识拼接、公众认可四个环节。
图4学生们想要掌握其他的学习内容,唯一的途径就是认真倾听其他小组成员的讲解。
因而他们都具有相互支持的学习动机,并表现出对彼此作业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同时也提高了小组内部成员的独立性。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介绍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介绍在现代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被广泛认可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这种策略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合作,旨在促进他们的学术成就、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定义、原理、实施方法以及它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
一、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定义与原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顾名思义,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合作学习活动。
它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通过小组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自信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 合作促进学习:通过小组内相互讨论、分享和解决问题,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激发彼此思维的火花,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 互助互促:小组合作学习策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扶持、互助成长。
在小组中,学生可以互相纠正错误、分享经验和知识,从而共同进步。
3. 学习社交化: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合作的平台,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团队意识和领导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实施方法1. 分组方式:可以根据教师指定、学生自选或者随机分组的方式进行。
不同的分组方式各有优劣,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特点进行选择。
2. 组员互补:在分组时,要尽量保证每个小组内的学生能够互补,即各方面能力背景不完全相同,以便能够相互学习和支持。
3. 任务明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给每个小组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和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所侧重并知道自己在组内的责任和任务。
4. 合作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入同伴评价或者自评互评的方式,激励学生提高合作态度和质量。
三、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积极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对学生学习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成就提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共同合作中解决问题和探索知识,激发学术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2. 社交技能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社交互动的场所,通过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社交技能,提高人际关系管理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组合作学习的⽅法与策略 ⼩组合作模式就是我们所运⽤到的诸多模式中的⼀种。
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发挥学⽣在学习中的主体作⽤,能够⼤⼤提⾼单位时间内学⽣学习交流的效率,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展⽰平台,下⾯店铺收集了⼀些关于⼩组合作学习的⽅法与策略,希望对你有帮助 构建和谐⼩组,形成合作团队 不能有效地表达;⼩组⼈数过少,不利于⼴泛的讨论集思⼴益。
⼩组4⼈⾯对⾯坐在⼀起,这样讨论问题⾮常⽅便,同时讨论起来很热烈。
2.合理分组。
科学地分组是⼩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因此,分组时可将班内学⽣按成绩、性格、爱好、技能等进⾏分类梳理,然后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编排成合作⼩组。
同时,为了让学⽣有更⼴泛的接触和合作的机会,⼀段时间后可以对⼩组成员进⾏轮换、重组,调动学⽣的积极性。
3.明确分⼯。
合理明确的分⼯是保证合作学习的基础,如可以让学⽣分别承担某⼀任务,承担某⽅⾯的信息搜集等。
这样有分有合可以保证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
除了按任务分⼯外还可进⾏⾓⾊分⼯,如轮流担任记录者、分析者、检查者、解说者、答题者等。
在分⼯中还要注意经常更换⾓⾊,使学⽣体会每个⾓⾊的⼯作和责任,从⽽增强团队凝聚⼒和归属感。
4.合作时间。
根据学⽣的差异,教师在备课时,应综合各⽅⾯因素设计合作时间。
当然,课堂上的⽣成性学习不可能完全就是⽼师设计的时间,也要根据⼩组合作交流情况,来进⼀步确定⼩组合作学习时间。
引导合作⽅法,授予必要的技能 1.交流与倾听。
要求学习⼩组成员能够积极踊跃地和其他成员交流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语⾔要简明扼要、紧扣中⼼,并且能够⼤胆质疑。
要教会学⽣如何倾听别⼈的见解看法,不要随意打断别⼈的发⾔,在倾听中学会尊重。
对别⼈提出的质疑要能够耐⼼地作出解释,⽽且要态度诚恳。
对⼩组成员提出的合理意见和批评要勇于接受。
2.帮助与求助。
要主动关⼼其他成员,热⼼、耐⼼提供帮助,不嘲讽讥笑;提供帮助时说清⽅法和理由,协助完成⽽不直接代替;对给予别⼈帮助表⽰乐意;遇到困难主动请教,说清求助内容与希望;态度要谦逊,对获得帮助要表⽰感谢。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引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教学方法,它通过组织学生形成小组,鼓励他们共同合作、交流和学习,以提高学习效果。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一、明确目标和任务分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分工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在开始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明确告诉学生他们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并给予他们明确的任务分工。
学生在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分工的指导下,可以更好地组织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二、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互相尊重、支持和帮助,创造一个相互合作的学习环境。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增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三、促进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
学生应该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和分享经验等方式,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地批评和接受批评,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协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应该学会与他人合作、协调和分工,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应该学会领导小组,组织和协调小组学习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小组领导轮流制度,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鼓励反思和总结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学生可以回顾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和收获,思考自己的不足和改进之处。
同时,学生还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策略,帮助其他小组成员改进学习方法。
通过反思和总结,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策略(1)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小组搭配应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学习小组,通常以4~6个人为宜。
所谓组间同质就是小组之间整体水平应该比较接近,组内异质是指组内每个成员应该有差异,组内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
(2)分配学习任务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是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
一个好的研讨问题,可以使学生有的放矢,在既定的目标下积极合作探索。
若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所以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如教学“圆的周长”这一概念时,在通过观看几组不同类型的车轮比赛的画面,进而引起学生讨论为什么圆形车轮的汽车跑的最快,得到了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这样“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就形成了新知的起点。
(3)合作探究及应注意的问题①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
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无法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所以,小组研讨前必须给学生一个较为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
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
②提供充分的合作学习时间。
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分析问题原因
通过小组反思,引导成员深入分析 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改 进措施。
促进思维发展
通过反思,引导成员发现新问题、 提出新观点、拓展新思路,促进思 维的发展。
小组游戏法
提高参与度
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小组成员 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合作
学习的效果。
增强趣味性
在小组游戏中,增加趣味性和互 动性,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生
提供反馈
定期向小组成员提供反馈,指出 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 议,以促进持续改进和提高。
CHAPTER 04
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小组冲突解决策略
沟通与理解
加强组员之间的沟通,促进相互理解,确保每个人都能充分表达 自己的观点和需求。
协商与妥协
在存在冲突时,通过协商和妥协达成一致,各让一步,实现双赢 。
3
解决冲突
及时解决小组内的冲突和分歧,通过讨论和协商 达成共识,以确保合作学习顺利进行。
促进交流与合作
提供支持
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支持和帮助,通过合作解 决问题和提高整体绩效。
多样化交流
运用多种交流方式,如口头、书面、图表等,促 进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拓展合作
鼓励小组之间开展合作项目,通过跨组合作实现 资源共享和知识交流,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案例一:小学数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总结词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 高解决问题能力
详细描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 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共同解决数学 问题,互相学习,培养 合作意识。
效果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和 参与度,提高了解决问 题的能力。
案例二: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学习来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具有许多优势,比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来提高效果。
第一,明确目标和角色。
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始之前,应该明确每个小组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清楚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和职责。
例如,可以通过设立明确的任务和分工来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具体职责,确保每个人都能充分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第二,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离不开成员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合作。
为了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氛围,可以设置讨论时间和地点,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并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第三,鼓励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共同的学习平台,让他们通过交流和合作来共同解决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并通过讨论和争论来推动问题的深入和解决。
第四,提供支持和反馈。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当导师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反馈。
比如,可以定期组织小组会议,让学生向老师报告学习进展和困难,老师可以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并提供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
第五,评估小组成果。
为了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可以对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包括学习报告、小组展示和学习成绩等多种形式,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并为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提供参考。
总结起来,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鼓励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采取明确目标和角色、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氛围、鼓励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提供支持和反馈以及评估小组成果等策略来提高效果。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动机和参与度,并培养良好的合作和交流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多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通过互相合作、共同探讨、互相帮助来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在教学实践中被广泛运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学生主体性: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强调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动力。
2.合作性: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努力,通过分享知识、交流思想、协作解决问题,来促进彼此的学习和发展。
3.互动性: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讨论、问答、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知识的共享和碰撞。
4.自主性:小组合作学习策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分工合作、自我评价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1.小组讨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共同讨论一个问题或一个主题,通过交流思想、分享观点,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2.互助学习:小组中的学生可以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一些学生在一些知识点上遇到困难,其他组员可以通过解释、举例等方式,帮助该学生理解和掌握。
3.角色扮演: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设置不同的角色,例如组长、秘书、记录员等,让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中体验和学习,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项目合作:教师可以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兴趣,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一个项目任务或研究课题,要求小组成员协作完成。
通过项目合作,学生可以全面发展各方面能力,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5.案例分析:教师可以给小组分发一个案例,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分析、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6.小组展示: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共同制定一个课题,进行探究或研究,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首先是明确组内角色。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组员都应该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时间管理者等。
组长负责协调组内工作,记录员负责记录讨论内容和成果,时间管理者负责控制每个任务的时间进度。
明确组内角色可以提高组内协作效率,确保每个组员都有明确的任务和职责。
其次是制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以便组员能够知道他们要达到什么目标和要完成什么任务。
目标和任务应该具体明确,可衡量和可实现。
同时,还应该指定各个任务的时间进度和分工,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是促进有效的沟通。
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组员应该主动交流意见、分享信息和资源,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为了促进有效的沟通,可以使用在线平台或工具,如在线论坛、即时通讯工具等。
另外,还应该鼓励组员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避免只听从一个人的意见。
第四是鼓励互相学习和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
组员应该互相支持和帮助,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可以采用互帮互助的方式,如进行小组内互帮互评、互相指导等。
同时,还应该鼓励组员提出问题和疑惑,以促进深入学习和思考。
第五是及时反馈和评估。
及时反馈和评估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组员应该在进行任务过程中及时交流和反馈,并对自己和组内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估。
及时反馈和评估可以帮助组员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促进组员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最后是培养团队精神和共同目标。
小组成员应该共同努力,为共同目标而奋斗。
团队合作不仅仅是各个组员的努力,还需要组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理解和尊重。
团队精神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也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通过明确组内角色、制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促进有效的沟通、鼓励互相学习和合作、及时反馈和评估、培养团队精神和共同目标等策略,可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课件
群体动力学理论
群体动力学认为群体成员之间的互 动会对个体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积极互动 。
发展心理学理论
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在同伴互动中 学习和成长,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 一个同伴互动的平台。
02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 略
小组的组建策略
合理分组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 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以提高小 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在提高学生参与度和积 极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有助于培 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在不同学科、不同年级 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得到了广泛验证,具有较高的推广价 值。
小组合作学习在改善教学质量和提升 学生学习成绩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尤 其在解决复杂问题和创新性学习方面 表现突出。
促进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参 与学习过程,培养自主学习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自信心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 个相对安全的学习环境,有助 于增强自信心,克服害羞和焦
虑。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社会 互动中构建知识的过程,小组合 作学习符合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
03
随着跨文化教育的兴起,小组合作学习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和 有效性将得到更多关注和研究。
04
小组合作学习将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多元化需求,以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的双重目标。
THANKS
感谢观看
明确角色
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明确的角 色和职责,如组长、记录员、发 言人等。
任务设计策略
明确任务目标
确保任务目标明确、具体,以便学生了解合作学习的目的。
班级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3篇)
班级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一、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
1、要求各小组每天轮流在黑板上写一句能够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格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积极性、主动性,解决学习动力问题。
2、通过家长会宣传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让广大家长积极支持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3、班内设置一些合作学习的标语,各小组的口号等营造浓厚的合作学习氛围。
4、通过黑板报的栏目小组大擂台”,营造出快乐和谐高效的氛围。
二、提高合作学习的技巧。
给学生介绍一些关于合作学习的规则和要求。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自学的方法、探究的方法、收集信息的方法。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给学生成对合作学习如何互帮互助,做到你说我听、我背你听、你做我检查。
教给学生四人合作学习如何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四人合作学习如何展示、辩论和竞赛。
3、每周组织一次“学习小组长沙龙”,旨在充分调动小组长的极性和提升组长管理水平。
附1:初一三班班课堂合作学习基本技能细则课堂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主要有以下十项:(一)听取1.听人发言要专心。
2.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思考他的答复有没有道理,对与否。
3.别人发言时不随便插嘴打断。
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提出。
4.听人发言如有不同见解,需要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求得共同进步.(二)说明1.先准备后发言,不信口开河。
2.发言围绕讨论中心,不东拉西扯。
3.谈看法要有根据,能说清理由。
4.语言表达力求清楚明白,不罗嗦。
5.别人提出疑问,要针对问题耐心解释。
(三)求助1.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向同学请教,态度要虚心有礼,搞明白为止。
2.接受帮助后,应向对方表示感谢。
(四)自控1.服从组长安排。
2.遵守纪律,不随便离开座位,不讲与学习无关的话。
3.小组讨论时,有次序地发言,声音要轻,不影响其他小组学习。
4.服从组内大多数人意见,有争执向老师请求援助。
(五)帮助1.关心同学,及时了解同学的困难。
2.主动、热情、耐心地帮助同学,不伤害同学的自尊心。
小组合作学习计划3篇
小组合作学习计划3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几篇小组合作学习计划,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组合作学习计划篇一经过上学期教学实践,我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为了能更有效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全面提高学习效率,本学期我想从以下方面入手做一些尝试:一、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第一、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漫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
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要求,听懂小组分工的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音。
俗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取长补短,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二、学会质疑。
在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问。
如果有疑问,应立即追问为什么,而不要害羞,不做声;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想到了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
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富于生机。
第三、学会表达。
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表达。
在课堂教学的许多时候,经常只有那么几个学生举手,一些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时发言很有价值,等到全班交流时却没有了声音,也有一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楚。
为此,教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把一些能够容易表达或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发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使他们能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第四、学会遵守组织纪律。
合作往往是小组化的学习,人数不多,但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的,要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
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空间,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二、把握合作学习的时空。
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调控者,又是直接参与者,出示了讨论题后,组织学生合作研讨时要科学的调控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有哪些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有哪些在一些课堂上,小组合作有其鲜活的生命力,小组分工明确,轮流当中心发言人,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在合作中体会到与人分享与人交流的乐趣。
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与策略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1)合作重形式,轻实质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
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整个教室就沸腾起来。
但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这样几种现象:有些学习小组的学生抢着各说各的发现,人人都急于表述自己的思想,结果导致谁也不在倾听;有些学习小组中,发表意见者往往只是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常常会为某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而其他学生则端端正正的坐着,一言不发,冷眼观战,还有的甚至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
从上述现象中可知,教师尽管重视并提供了孩子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但对孩子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显然重视不够,指导不够。
(2)探索重主体,轻主导本次课改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
但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是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是一些毫无探究价值的问题都要让学生去探索。
在探索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要求、提示和指导,探究方式由学生自己挑,喜欢怎样就怎样;探索伙伴可自己选,想与谁就与谁。
在时间的调控上也是随心所欲。
一旦发现时间很多,就让学生“充分”探索来拖延时间;一旦发现时间不够,就匆匆走过场,往往是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探索就已终止……这是一种随意的、毫无组织的学习方式,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却的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
(3)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技巧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技巧2023年,小组合作学习依然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他们更容易理解课程内容和应用实践技能。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互相分享知识,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技巧,以帮助学生在参与小组学习时更加有效率和成功。
一、策略1. 制定小组合作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第一步是制定小组合作的目标。
小组成员需要讨论和确定相应的目标,以便能够更好地合作和达到共同的目标。
由于每个人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不同,所以目标需要尽可能地具体、实际和可达到性。
同时,成员们也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来达到更高的目标,比如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批判性思维等。
2. 沟通和协调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需要与其他成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沟通和协调有助于避免困难和误解。
在讨论新的课程内容或完成小组任务时,成员们应该尊重彼此的意见,避免出现争执。
如果有争执,小组成员可以通过讨论来达成一致意见。
在每次讨论时,小组成员应该采用专业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尽量在讨论结束后做出结论。
3. 发挥擅长的技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技能。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技能,以使整个团队更加高效和成功。
4. 分工合作成员们可以根据各自的特长,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分工合作。
例如,一个成员可以负责总结小组讨论的结论,而另外一个成员可以负责撰写小组报告。
这样,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并为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做出贡献。
二、技巧1. 认真聆听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都应该认真聆听其他成员说话。
在讨论过程中,有时其他成员可能会提供有用的见解和建议。
因此,聆听是必要的。
在聆听过程中,应注意其他成员的表情、态度等非语言交流方式,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意见。
2. 持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探索、研究和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
正如研究表明,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际应用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成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需要一些关键策略。
以下是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三个有用策略:
1.明确小组目标。
在启动一个小组合作学习项目之前,首先要明确项目的目标。
每个学生都应该清楚地知道他们所要完成的任务,并意识到他们的个人贡献将有助于小组目标的完成。
确定小组目标时,老师应该尽可能的向学生解释小组成功所需要的具体条件,以及如何合作共同达到这些条件。
2.给每个学生一个角色。
为保证小组合作的成功,需要为每个学生分配一个特定的角色。
每个角色应该与学生的个人技能和兴趣相匹配。
例如,有的学生可能善于指导和帮助他人;而另一些学生可能更擅长分析数据。
在确定角色时,需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扮演一
个积极的角色,贡献自己的力量。
3.设立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设立透
明的评估标准,可以激励学生为实现小组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
例如,通过以成功完成的任务数量和质量来评估小组绩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技能和专长,帮助小组取得成功。
以上是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三个关键策略。
通过采取这些策略,老师可以创造出一个积极、合作和高效的学习环境。
这个环境将有助于学生实现自己的学术目标,同时也为将来参与团队项目时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是开展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组织形式。
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以及探究活动的流程,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是实现有效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基础和保障。
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表明,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当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小组的大小、小组人员构成、分组的方法、小组的运行周期、小组合作的评价方法等[1]。
下面笔者谈谈在组织学生开展生物探究活动时,针对上述因素采用的一些可操作性的分组策略。
一、了解学生,确定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是分组的基本原则。
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3个层次的学生。
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教师随机分组或学生自由组合的分组方式显然都不能体现分组的基本原则。
因此,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特质是科学建组的前提。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哪些特质呢?从理论上讲,分组时考虑学生的特质越多,如性别、年龄、智力、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家庭背景和兴趣等不可控因素,建立的小组就越科学,小组探究的效能就越高。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考虑的因素过多反而会加大分组的难度,所以在建立探究小组时,应该重点了解和考虑那些影响探究效能的重要特质因素,如兴趣、性别、生物成绩和探究能力等。
学生对生物探究的兴趣可以通过观察或调查的方式了解;生物成绩可以参照学生的日常考试成绩;探究能力则需要编制相应的测试题来测试,编制的试题要能够最大限度地考查学生多方面的探究能力,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设计与实施、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反思与表达交流等方面都要涉及[2]。
需要注意的是,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小组探究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操作,而纸质测试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因此,要单独了解学生的此项能力,可以参照学生实验操作考查的等级,也可以另行编制操作检核表来了解。
根据了解的情况,依据每个学生的特质因素将其分为高(H )、中(M )、低(L )3个水平。
二、优化组合,科学建组根据探究任务的不同,小组人数可以确定为2~6人。
验证性实验等过程简单的实验,所需时间较短,2个成员便可完成,成员组合可采用“H-L”或“M-M”型;对于全程性探究等水平较高的活动,小组人数一般需要4~6人。
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小组数则不宜过多,应该控制在10组内。
因为小组数量越多,课堂教学越容易失控。
以4人小组为例,在分组时应该首先考虑学生的探究能力水平,每个小组的人员构成尽量采用“H-M-M-L”型。
高探究水平的学生一般作为组长人选,而“M”“L”水平的学生要结合他们的特长,在组间进行调配。
例如,若2个中等水平的学生都擅长表达交流展示,则应该将他们分在不同的小组。
小组初步建成后,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和生物成绩在组间进行微调。
例如,男(女)生不能集中在一组,兴趣强的学生也不能都分在同一个组内。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让学生自由选择分组的做法不科学,但是并不是要完全否定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每个学生都想同班内经常交往的朋友在一起合作,而那些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学生也需要集体的包容与影响。
因此,在调整小组成员的构成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交际能力和人气指数。
分组时教师可以依据交往关系分析的调查步骤(Congdon ,1978),由学生列出5个想与之共同学习的同学,根据学生提供的数据绘制出班级交际模拟图,理清班级中交际能力情况,并将学生分为高人气(H )、中人气(M )及低人气(L )三类[3]。
依据人气分类对建立的小组再次微调,人气类型的组合也应该尽量保持“H-M-M-L”型。
三、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有收获。
组内的学生是异质的,即各具特色,不同特点的学生在组内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因此,小组内的角色分配要明晰,组员的任务要互补。
如果不做任何安排,任由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么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在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出现,在成立小组时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探究小组的基本人员构成主要包括:组长、操作员、记录员和汇报员。
应该选择组内探究能力强、人气高、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作组长,负责组内的任务分配和协调监督,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等探究步骤。
一名优秀的组长能够带动组内全体成员特别是学困生积极参与活动,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参与意识,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1~2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实验操作;1名记录员,负责整理记录实验现象或本组讨论的结果;还有1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探究的结论与收获在全班进行汇报。
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时就不用担心谁在组内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
为了保证分工的合理性,教师应该根据之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了解情况,对组员的分工进行核实或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人尽其才”。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分工并非指绝对意义上的分工,探究活动的有些环节可以按分工明确职责,而有些过程则需要全体参与。
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探究任务。
表1为生物探究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分工情况示例。
小组建立和分工确定后,应当对组员编号,并使各小组成员固定及维持在足够长的一段时期内,使组员相互适应。
更为切实可行的办法是以一个学期为小组的运行周期,这样才能够保证组员间相互合作关系的形成及各自角色的确立。
尤其是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探究任务执行过程中,进行组员调整是不明智的做法。
所谓组员编号,就是给各小组的成员编上1号、2号、3号等序号,用学生在组中的序号来区分其在组内的探究水平和分工情况。
以6人一组为例,在组内探究能力强(H 水平)的组长都编为1号(兼操作员),H 水平的撰写员(撰写报告)编为2号,M 水平的操作员编为3号,M 水平的汇报员编为4号,L 水平的记录员编为5号,L 水平的准备员(准备器材)编为6号。
在小集体的支持及压力下,不愿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直至找到问题的答案。
这样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
而公平竞赛又能够发掘小组的群体智慧,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动态调控,有效指导虽然我们强调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自主与合作意识,但这并不是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正如美国著名合作学习研究者约翰逊所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从旁指导,教师不能“袖手旁观”,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要在适当的人际交往及小组合作技巧方面指导学生[4]。
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合作技巧进行指导,关注学生。
一定程度上,学生的发展也是在师生合作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事实上,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不仅可以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与质量,更能规范学生的合作行为,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
在调控时,首先,教师要变革座位方式,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为学生的交流、讨论与操作提供便利的硬件环境。
例如,教室中的课桌排列可以由“秧田式”变成合围而坐,实验室中可以将操作台相对放置,安排座位时探究能力强的学生坐在中间,相对较差或行为习惯不太好的学生坐在两边,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优生的辐射作用。
其次,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保持持久的探究兴趣,顺利完成探究目标。
例如,在课堂组织活动时,要形成竞争氛围,可以将各个小组分成对抗组合,让每个小组的同号相互竞赛,成绩计入小组。
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可以极大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值得注意的是:要更多地关注后进生,让他们能够充分地展示自己,感受成功的喜悦,以激发他们的内驱力。
最后,要实施动态管理,使每个成员都能得到提升。
这里的“动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同一小组成员不同角色的动态互换。
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并非一成不变,在一定周期后,可以调换各自的任务,这次担任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作记录,让学生能够承担小组中的每个角色,并明白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这样就保证了每一个参与的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来。
二是指不同小组成员同一角色的动态训练。
将不同小组相同编号的学生临时组合成一组,合作讨论某一类问题,训练某一项技能[3]。
每一位成员回到原小组中就可以讲解(示范)自己学会的一项技能,从而将探究技能分段训练,再通过不同编号的成员形成整体技能。
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使每位成员具有责任感:成员必须把学会的技能传授给其他成员,从而实现全员提高。
五、全面考核,多元评价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称赞,恰当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没有良好的评价措施,探究活动将收效甚微。
对探究小组的评价应该注意全面和客观,即评价内容的多元、评价目标的多维、评价形式的多样[5]。
评价目标的多维指的是对探究小组的评价不仅应该注意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实现,更应该关注情感目标的达成;评价内容的多元,指的是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不仅要测量探究能力水平,同时也要注意在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评价形式的多样,是指不要仅依赖纸质评价,同时要注意实验操作技能的评价;不仅重视终结性评价,还要注重过程评价。
另外,评价主体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有个人自评,还应有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对探究小组的评价操作可以从个人和学习小组两个方面进行。
评价学生主要从3个方面考虑:(1)探究实验作业:组长在检查作业时,将作业划分等级,根据等级情况给小组成员加分,A 等级的加5分,B 等级的加3分,C 等级的加1分。
(2)课堂表现: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先由学生自评,如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与同组的学生配合得怎么样,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否有积极的设想等。
接着由教师对小组中各成员的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尤其要关注那些在探究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对学生的小小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
每天,教师根据各小组的表现适当地给小组加分或减分[6]。
为了方便操作,课堂表现评价表一式两份,一份画在黑板一侧,便于教师课堂使用;另一份打印表由班长保存。
(3)考试达标:每学期安排探究能力测试、操作考核和期中(末)考试。
根据小组成员的水平依次划分等级,定出达标率。
只要达到或者高于规定的达标线,就给小组成员加上相应的分数。
评价学习小组也要考虑3个方面:(1)学业成绩:主要根据考试达标的情况来定。
每次测试结束后,评选出先进小组,未达标的小组要在组长的主持下进行反思,未达标的个人要主动找教师分析原因。
每每这个时候,凡是为小组拖后腿的学生都很难过,无须教师动口,他们都会好好改进和完善,而认真负责的组长和其他组员为了小组利益也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