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粥故事的制度思考
分粥的故事

第二种方法,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几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自私之心使人们彼此伤害)
第三种方法,推选出一个人来分粥,开始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公平分粥,但没多久,他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个人品德靠不住)
第四种方法,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机制,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等互相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大家也很不满意;(掣肘太多使决策低效)
第五种方法,轮流分粥,而分粥的人要等到其他人都挑完后才能取剩下的最后一碗。(决策层和执行层分离且轮值)
令人惊奇的是,采用此办法后,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几乎一样多,即便偶有不均,各人也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分粥,本来是一项简单的小事。但是,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分粥关系到7个人的切身利益,对管理者来说,又是一项大事。分粥的故事给今天的科研管理带来诸多启示:
从此,每次分粥,都充斥着抱怨指责甚至谩骂,而每个人都在轮到自己分粥的时候都理直气壮地玩这一手,甚至经常,第一个取粥的人会去提醒分粥的人别忘了“规矩”……
别急,这一组的故事到这里还没结束呢。
后来,终于有一个人认定这其中的弊端,于是在一次自己分粥的时候,恢复每碗都一样多的分法。能猜到结果么?
【尾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名言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著名格言,被写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传世史书上,与其他众多复杂深刻的“为人”“处世”“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一起,被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越来越深入地领悟、解读和践行着。而“分粥故事”出现至今,不到二百年,有幸得到人类历史上最复杂的中国人的评判和践行,时间就更短了。
启示之三,就是要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管理制度。制度化管理是现代管理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在一个团队里,制订出一套好的制度,是有效管理的关键。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制度才是好制度?好制度的标准就是责任与权利平衡、公平与效率兼顾。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有各自的责任与权利。分粥者必须尽平均分配的责任,而没有为自己或他人多分或少分的特权。唯有责任与权利的平衡,才能真正体现公平和提高效率。
分粥故事管理学启示

分粥故事管理学启示
从《分粥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管理学上的启示。
下面从个人能力、团队合作和
管理思维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个人能力
在故事中,李三给了两个孩子不同的任务,小明要去打井,小华要去做饭。
孩子们都
很努力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最终李三由于认为小明的打井难度大,因此给了他更多的粥。
这告诉我们,在团队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能力,如果能发挥出来,就能更好地
完成任务。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感恩和赞赏,短板不一定是错,给予一些鼓励和肯定会更好。
二、团队合作
故事中,李三和两个孩子形成了一支小团队,合作共赢。
小明打井,小华做饭。
两个
任务相辅相成,都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一个人的努力都不能够让结果最优化。
因此,在团
队中,要学会相互信任,相互协作,达成共同目标。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三、管理思维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李三将粥分配得非常公平,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小明打井的难
度和付出。
这就告诉我们,管理者要具备正确的思维方式,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的实际情况
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做出决策,取得最优化的结果。
管理者还需要学会给予鼓励和支持,
以提高个人的能力和团队的凝聚力。
从分粥中看团队管理

从分粥中看团队管理在团队管理中,分粥是一个广泛应用的概念。
分粥意味着将有限的资源分配给团队成员,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和要求。
这种管理方法在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本文将从分粥的角度探讨团队管理的重要性和实践。
一、什么是分粥分粥是一种资源分配的方式,源自于古代的宴会礼仪。
在古代,主持人会将热粥倒入碗里,然后按照礼仪规定的次序依次分发给客人。
每个人都能够获得一份公平的份量,确保了每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
在现代的团队管理中,分粥被引申为将资源和机会分配给团队成员,以达到公平、平等和高效的目标。
二、分粥在团队管理中的重要性1. 公平性团队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和能力。
通过分粥的方式分配资源,可以确保每个团队成员都能够平等地获得资源和机会,不会因为个体差异而感到不公平。
2. 激励团队成员分粥是一种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资源和机会,这就鼓励了团队成员的竞争意识和工作热情,从而推动整个团队向前发展。
3. 提高团队凝聚力通过分粥的方式进行资源分配,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作意识得到了增强。
团队成员将会更加理解和尊重彼此的需求,并愿意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团队的目标。
4. 提升工作效率分粥可以帮助团队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冲突。
通过合理地分配资源,团队成员将能够专注于自己的任务,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升整个团队的绩效。
三、实践中的分粥技巧1. 充分了解团队成员的需求作为团队的管理者,需要充分了解团队成员的能力、兴趣和需求。
只有了解每个人的特点,才能更加公平地分配资源,使每个人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发挥最大的作用。
2. 建立明确的分配规则分粥需要有明确的规则和标准,避免主观性和偏见对资源分配的影响。
建立公平的分配机制,将资源和机会分配给最需要的团队成员,确保公平和公正。
3. 及时沟通和反馈在资源分配的过程中,要及时与团队成员进行沟通和反馈。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分配策略,使分粥更加合理和高效。
七人分粥的管理道理

七人分粥的管理道理七个人分粥的管理道理在某些场景下,可能需要将有限的资源(比如粥)平均分给多个人。
如果有七个人需要分一碗粥,管理粥的分配就至关重要。
以下是七人分粥的一些管理道理。
1. 确定清晰的目标和规则:在开始分粥之前,需要明确目标,即每个人应该获得相等的一份粥。
同时,制定一套公平的规则,确保粥的分配过程公正透明。
2. 考虑特殊需求: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偏好都不同。
有的人可能需要更多的粥,有些人可能对某种配料过敏。
了解每个人的特殊需求,并在分配时进行相应的考虑。
3. 使用公平的分配方法:有多种公平的分配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轮流分配的方法,每个人依次取一小口粥,直到粥分完。
也可以采用让每个人分配特定的几勺粥的方法。
无论哪种方法,都应该确保每个人获得均等的机会。
4. 保持透明:在分粥的过程中,应该保持透明度,让每个人能够看到粥的分配过程。
这样可以避免不公平和偏好的产生,保证每个人都能获得公正的待遇。
5. 监督和纠正:由于人的主观因素,可能会发生错误或者不公平的情况。
因此,需要有一个监督机制来确保粥的分配过程没有偏差。
如果发现有不公正或错误的情况,应立即进行纠正,以保证每个人都能获得公平的待遇。
6. 学会妥协:有时候可能会发生某些不可预料的情况,比如粥不够分给每个人一份,或者某个人需要更多的粥。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学会妥协和协商,以找到一个公平的解决方案。
7. 倾听和关心:在粥的分配过程中,倾听每个人的意见和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每个人的想法和感受,同时关心他们的需求和问题。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沟通,可以更好地管理粥的分配过程。
通过以上七个方面的管理道理,可以有效地管理七人分粥的过程,确保公平公正的分配。
这些道理同样适用于其他资源的管理,可以帮助人们建立一个公平和和谐的分配体系。
七人分粥的管理道理

七人分粥的管理道理
七人分粥的故事是一个著名的管理寓言,其中蕴含了一些管理道理。
以下是一些与管理相关的道理可以从这个故事中总结出来:
1.公平与平等:管理者应该注重公平和平等的原则,确保资源的
合理分配。
在故事中,每个人都被分配了相同的粥份,这展示了公平和平等的管理原则。
2.激励与奖励:管理者应该激励员工,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认可。
在故事中,那些主动帮助他人的人得到了额外的奖励,这表明激励和奖励对于员工的积极表现和合作精神是重要的。
3.团队合作:故事中的七人需要相互合作才能成功分粥,这强调
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管理者应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与协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4.问题解决与决策:故事中的情景需要管理者做出合理的决策,
以解决分配粥的问题。
管理者需要具备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能力,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最大化效益。
5.倾听与沟通:管理者应该倾听员工的意见和需求,并与他们进
行有效的沟通。
在故事中,管理者通过倾听和询问的方式了解了员工的意愿,从而做出了更好的决策。
6.适度的权力与控制:管理者需要行使适度的权力和控制,以确
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员工的秩序。
在故事中,管理者对员工的行为进行了适度的控制,以维持秩序和公平。
这些管理道理可以从七人分粥的故事中得到启示,帮助管理者更
好地理解和应用在实际的管理情境中。
它们强调了公平、团队合作、激励、问题解决和有效沟通等重要的管理原则。
分粥的故事谈制度管理人

故事情节:
有7个人构成了一种小团队共同生活,其 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平等旳,没有什么凶险祸 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
他们想用非暴力旳方式,经过制定制度来 处理每天吃饭旳问题——要分一锅粥,但并没 有称量用具和有刻度旳容器。
大家试验了不同旳措施,发挥了聪明才智 ,屡次博弈后形成日益完善旳制度。大致过 程如下:
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 中只有一天能吃饱而且有剩余,其他六天都 饥饿难挨。大家以为这种方式造成严重资源 挥霍。
措施三 :
大家选举一种信得过旳人主持分粥,开始 这位道德尚属上乘旳人还能基本公平,但不久 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旳人多分。经研 究决定:不能放任其堕落和风气败坏,所以 还得新找思绪。
措施一:
拟定一种人负责分粥事宜。不久大家发 觉,这个人为自己分旳粥最多,于是又换了 一种人,成果总是主持分粥旳人碗里旳粥最 多。
阿克顿勋爵作旳结论是:权利造成腐败 ,绝对权利造成绝对腐败。
措施二:
大家轮番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么等 于认可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旳权利,同步 予以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旳机会。
会后讨论
这个故事阐明什么?
一、让制度管人,而不是人管人
思索: 哪些现象阐明我们旳团队是人
管人,而不是制度在管人?
二、团队长旳角色: 造钟而不是报时
思索: 哪些现象阐明团队长在报时? 哪些现象阐明团队长在造钟? 什么是钟?
三、团队长前线混战 造成战略失误
思索:
哪些现象阐明团队长在前线混战?
哪些现象阐明团队长在做教练?
团队长是否保持高度机敏,以应对 外界旳变化?
结论
好旳制度让坏人做好事 坏旳制度让好人做坏事
措施四 :
经开会研究,发觉一套新方案: 选举一种分粥委员会和一种监督委员会, 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因 为监督委员会常提出许多议案,分粥委员会又 据理力求,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
《分粥》启示

最后又想出了一个办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到其他人都挑完后,端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分粥的人吃到最少的,大家都尽量分得平均些。这样一来,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分粥》启示
编 辑:________________
教育哲理启示
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事物总体数量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这要求我们要优化结构,理顺体制。
“轮流分粥,但分粥人要等到其他人挑完后,自己才能端剩下的一碗”是理顺体制,是量变。“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是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教育哲理故事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这一大桶粥天天都不够分。刚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结果一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能吃饱的,那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决定推选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让他给大家分粥。开始就有人挖空心思地去讨好、贿赂分粥的人,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关于七人分粥的思考关于七人分粥的思考

关于七人分粥的思考曾听到一个关于七人分粥的故事: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
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
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
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初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觉得故事所表述的道理很新鲜,但是后来结合当前中国的分配制度稍微想了想,感觉还是有点问题。
分配无外乎资源与利益的取舍,或者说是生产资料的划分,与其说是取决于生产所有制,倒不如直接说是由政治制度决定的。
制度的运作维持需要支撑,这就是暴力机关存在的意义。
一方面,暴力机关掌握在谁手里,资源就由谁来分配,至于其他人的意见,只能说是具有“理论意义”。
回到故事中,有三个问题需要明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首先,是什么?勺子在谁手里谁说的算。
其他人可能有意见,但仅供参考,夺勺,则意味着暴动。
其次,为什么?故事里只提到了抓阄、推选、组成、想出来等词汇,来决定由谁来掌勺。
其实,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此,怎么选出来的才是制度,才是根源,至于怎么分,则是制度的衍生品。
最后,怎么样?轮流分粥就真的会满意吗?不一定。
回到制度上来,当前的多党制就暗符了此种情形,结果却并不如愿。
分粥的演变,其实也是人类历史的演变。
资源有限,物欲横流,再加上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更不可能有“快快乐乐,和和气气”的那一天。
人民所想要只是拿着勺子,然后看着别人喝粥,至于自己,则是捞点稠的。
分粥的故事

七人分粥的故事有七个人共分一锅粥,为了实现公平平等与利益兼顾,大家发挥聪明才智尝试了不同的方法。
尝试一:指定某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
很快大家发现,谁分粥,谁的粥最多。
果真是权力会导致腐败,绝对权力绝对腐败。
尝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机会均等。
这样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的特别饱并且有剩余,其余六天都得挨饿。
大家认为这种办法还是有人吃饱有人饿。
尝试三:大家选举一个令人信服的人主持分粥。
开始时这位品德高尚的人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后他就开始为那些溜须拍马的人多分。
大家认为不能放任其堕落腐化的风气,于是重新寻找新思路。
尝试四:还是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吧,形成监督和制约。
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经常提出各种异议与批评,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
可见,如果制度效率不高,就要吃凉粥,这个方法也有所欠缺。
尝试五: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是最后一个领粥的人。
在这种制度下,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仪器量过一样。
因为,每个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七只碗里的粥不相同,自己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
分粥故事的启示启示之一,就是要构建一个科学的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中,最基本的是决策层和执行层。
故事中,分粥者是谋划决策者,取粥者是执行者。
把分粥与取粥分开,就是将职责与权利分离。
这样才能让谋划者尽心谋划,提高决策的科学水平,降低决策风险;让执行者全力执行,将决策落到实处;用通俗的话说,叫“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启示之二,就是要建立合理的科研管理机制。
分粥者是“指定”、“轮流”,还是“推选”,对分好的粥是分者“先取”还是“后取”,是管理方法问题,也是管理机制问题。
管理机制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管理效率。
分粥的5种方法中,显然是“轮流分粥、分者后取”的机制最为合理,因而效果也最好。
如果只是“轮流分粥”,而没有“分者后取”,就会出现第二种方法的不良效果;如果只是“分者后取”,而没有“轮流分粥”,分者即便分得再平均,他也只能天天吃那最少最凉的一份,就显得有失公平。
分粥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分粥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1、珍惜粮食:粥是一种有悠久历史的粮食,它的出现给我们
带来了滋补的精神和营养,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粮食,不要浪费,以免影响到其他人的生活。
2、精打细算:粥的出现也证明了人们的精打细算,从一些剩
余的粮食中拼凑出一种美味可口的粥,这也是一种生活智慧,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节约,少花钱,少浪费。
3、团结协作:粥的出现也证明了人们的团结协作,它是一种
由众人共同拼搏的成果,也提醒我们要学会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共同取得成功。
“分粥制度”读后感五篇范文

“分粥制度”读后感五篇范文第一篇:“分粥制度”读后感永远矛盾的人类社会——“分粥制度”读后感权利与制度,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必然产物,“分粥制度”读后感。
作为高级智能动物,人类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意识到,和平的享用资源才是继续生存的最佳方式,于是诞生了一种维持该状态的一种方式:制度。
然而庞大的人类群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完全一部分思想,如文中所说“不免自私自利”,于是靠自觉,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管理着,而他掌握的东西,就是“权利”。
原文讲的是“权力制约的制度问题”,读过之后,除了发表一些毫无用处的感叹之外,我心里只剩下两种东西:无奈与坦然,读后感《“分粥制度”读后感》。
就我认为,原文最后一段说的笼统却又准确:“制度是人选择的……好的制度浑然天成”。
这句话也可以这么说:人类社会永远不可能有完美无缺的制度。
完美的制度不需要权利的制约。
而这种制度的实现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人类私欲的平复,只有消除一切欲望,才能使人类走向“大同世界”,才能永久的实现“等量分粥”。
然而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人类社会之所以能不断向前发展,所依靠的便是微观到每一个人的那一丝丝最原始的欲望。
有人觉得天太冷,他想要温暖一点,于是便有了“衣服”;有人觉得夜太黑,他想要多一点光亮,于是便有了“电灯”;有人觉得生活太枯燥乏味,他想要一点新的东西,于是人类社会的科技得到了发展。
我们叫那些人做“科学家”或“发明家”。
其实,他们创新的初衷,不就是因为自己的“求知欲”与“发现欲”么?所以说,所谓权利对制度的制约,只是可以让“社会状况不至于太糟糕”的一种非常无力的维持方式。
欲望不能消除,于是制度永远不会完美,于是只能以权利加以管理与完善,于是滋生了种种的社会问题……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
永远不可能避免。
所以说人类社会是一个永远处于矛盾之中的社会(或许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平衡状态)。
而我们最需要做的,便是自我完善,只有如此,才能使人类社会得到最终的“可持续发展”。
七人分粥的故事的启示

七人分粥的故事的启示《七人分粥的故事的启示》嘿,咱今天来唠唠那个七人分粥的故事哈。
话说有这么七个人,他们每天都得一起分一锅粥喝,这可不是个简单事儿呀!一开始,他们指定一个人来分粥,结果呢,这人给自己分得多,其他人就不乐意啦,凭啥你分得多呀,不公平嘛!这就闹得不愉快了。
后来呀,他们又想出个办法,轮流分粥,嘿,这听起来不错吧?可结果呢,到自己分粥那天就使劲给自己多分,其他日子就只能喝稀的啦,还是不行呀!再后来呢,他们成立了个分粥委员会,还有个监督委员会,这下总行了吧?哎呀,结果更糟糕,大家整天为了分粥的事儿争来争去,粥都凉了还没分好呢!这可咋办呢?最后呀,他们终于想到个好办法,就是让一个人分粥,但是分粥的人最后一个拿粥。
哈哈,这下可好了,分粥的人得公平公正呀,不然最后自己就只能喝少的啦!这一下子,大家都能公平地喝到粥啦。
你看哈,从这个小故事里能得到啥启示呢?首先呀,制度很重要呀!没有个好制度,那肯定乱套呀。
就像一开始他们随便指定人分粥,那能行嘛!其次呢,光有制度还不行,得有监督呀,不然制度也容易被人钻空子。
就像轮流分粥的时候,没有监督就不行。
最后呀,还得让人的利益和制度挂上钩,这样才能真正执行好制度。
就像最后让分粥的人最后拿粥,这就是把他的利益和分粥的公平挂上钩啦。
咱生活中不也是这样嘛!比如说一个公司,要是没有好的规章制度,那不乱套啦?员工们不知道该干啥,怎么干,那还怎么发展呀!还有呀,要是有制度却没人监督执行,那制度不就成了摆设啦?大家都不遵守,那还有啥用呀!所以呀,咱得重视制度,好好制定,认真执行,还要有人监督。
这样咱的生活呀,工作呀才能井井有条,越来越好。
就像那七个人,最后找到了好办法,终于能开开心心地喝到公平的粥啦!哈哈,这就是七人分粥的故事给咱的启示呀,咱可得记住咯!咱也得像他们一样,找到适合咱自己的好办法,把日子过得顺顺当当的呀!。
七人分粥的启示

七人分粥的启示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
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
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
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
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
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
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
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启示“七人分粥”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一个情境——有7个人组成的小团体,他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同时又是自私自利的。
他们想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在没有计量工具或有刻度的容器的状况下分食一锅粥。
那么,如何分食这一锅粥?多次博弈后这7个人的小团体形成了以下诸种规则,但是规则形成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连带产生一些问题。
规则一:指定一人负责分粥事宜,成为专业分粥人士。
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最好,于是又换一个人。
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在这碗粥中体现得一览无余。
规则二:指定一个分粥人士和一名监督人士,起初比较公平,但到后来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从权力制约走向“权力合作”,于是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分的粥最多。
这种制度失败。
规则三:谁也信不过,干脆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
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
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人在一周中只有1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
和尚分粥的启示

和尚分粥的启示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的是和尚分粥的故事:一个寺庙中有和尚若干,每餐都要分食一锅粥,又没有标准的度量工具。
于是,他们试图建立一种制度,公平合理地解决斋饭分配均衡的问题。
刚开始,由方丈确定一名僧人专门负责分粥事宜。
大家很快发现,这名僧人碗里的粥总比别人的又多又稠。
换了一名僧人,结果还是同样。
于是,方丈决定改为所有的僧人轮流主持分粥,每个人负责一天。
这种“轮流执政”的方法看似公平,但却导致了很多僧人一旦掌权,就要狠狠地“捞一把”的恶习。
专人负责制和轮流执政制均不可取,方丈就让大家推举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家都信得过的老僧来主持分粥.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僧人,起初还能公平分配,过了一段时间,也逐渐为自己和自己亲近的人多分一些。
在道德和修行都靠不住的情况下,方丈决定大家共同讨论分粥的体制改革问题,于是,选举成立了“分粥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
执行了一段时间,公平是基本做到了,可是在具体分粥的时候,“监督委员会”常常对“分粥委员会”的工作提出这样那样的挑剔,“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具争,如此争论不休,待达成一致再分粥的时候,粥早已凉了。
最后,他们决定实行每个僧人轮流值日分粥,并且明确规定:负责分粥的人必须最后一个领粥。
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所有人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的多,比任何量器都准确。
道理明摆着——倘若分得不匀,最少的那碗肯定是自己的了。
只有分得合理,自己才不至于吃亏。
因此,分粥者即使只为自己着想,结果也是公正、公平的。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在利益面前道德和修养有时是苍白的,而管理与制衡的争论往往导致的是机遇和效率的丧失,其实,制度并不能改变人的本性,行之有效的制度能够引导人做有利于社会、集体、他人的事。
由此可见,好的制度,能造就好人,不好的制度能使好人也变成坏人.由和尚分粥的故事想到的集团公司举办的人力资源培训班结束了。
可是老师讲的几个和尚分粥的故事却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
和尚们分粥大致经过了以下一些过程:一、指定一个和尚负责分粥事宜。
从“分粥制度”中学管理

从“分粥制度”中学管理引言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又多面向的概念,在现代社会中,管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许多人将管理定义为组织、协调和控制资源以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
然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一些简单的例子中学习到管理的重要性和技巧。
其中一个有趣且引人注目的例子就是“分粥制度”。
什么是“分粥制度”“分粥制度”是一种源于中国古代的管理制度,它在整齐有序地分配资源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一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的皇帝为了保证贫困人民能够得到粮食,便实行了这一制度。
根据“分粥制度”,国家会根据每个人的需要和贡献来分配粮食。
每个人都有一个特定的配给份额,通过这种方式,公平公正地分配粮食,确保了社会的稳定。
同时,这一制度也提供了一种管理资源的方法,使得能够平衡资源之间的分配。
从“分粥制度”中学到的管理技巧公平公正的资源分配关于“分粥制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平公正的资源分配。
在管理中,公平公正的资源分配也是至关重要的。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公平的待遇,如果资源分配不公平,不仅会产生不满,还会导致组织的不稳定。
因此,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公平地分配资源。
我们可以根据每个人的需求和贡献来确定资源分配的依据,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
同时,我们还可以建立透明的制度和流程,让每个人都能够了解到资源分配的原则和方式。
平衡资源的分配在“分粥制度”中,资源的分配是基于每个人的需求和贡献来进行的,这样可以达到平衡的效果。
同样,在管理中,平衡资源的分配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组织中,不同资源的需求和供应是不平衡的,因此需要管理者来进行合理的配置。
我们需要考虑每个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团队或组织的整体目标,来决定如何分配各种资源。
通过平衡资源的分配,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组织的需求,提高效率和绩效。
建立透明的制度和流程“分粥制度”之所以能够有效地进行资源的分配,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建立了透明的制度和流程。
每个人都能够看到和理解这一制度的运行方式,从而能够更好地遵循规则和制度。
读“分粥故事对企业管理的启示”的思考

读“分粥故事对企业管理的启示”的思考“分粥故事对企业管理的启示”给了我们三个启示:一,就是要构建一个科学的管理体制。
二,就是要建立合理的企业管理机制。
三,就是要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不错,这三条是构建公平、高效企业管理的要素。
但如何才能做到?一、好的体制、好的机制、好的制度靠人制定正如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论管理本质中所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在管理实践中“知道"与“做到"是两码事。
启示中说:“将职责与权利分离,让谋划者尽心谋划,让执行者全力执行;建立“轮流分粥、分者后取"的机制;责任与权利平衡、公平与效率兼顾”。
做到这些靠的是人.每个人成长的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直接影响他的思维模式,面对问题会有不同的认识、理解和看法,这些都会影响他的判断。
如果是决策者会直接影响他的决策。
管理企业靠的是人,靠的是层级落实,靠的是各级管理者的品质.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说:“管理人员的理想、献身精神和人格决定着管理是否成功”.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各级管理者的品质是关键。
自上而下每个人的一言一行,行为方式是其思维模式,价值观的体现.体现在其作出的大小决策上,下级管理者和普通员工是执行者,他只能看眼色行事。
有一句管理名言说得好:再好的计划也不如一个正确的决策。
正如启示总结说:“企业管理的真谛在‘理’不在‘管’.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就是建立一个像“轮流分粥,分者后取”那样合理的规则,让每个人按照规则进行自我管理"。
“理”是什么?是“理念”,是不断创新、发展的理念,以“德”为先的理念,讲诚信,承担社会责任有高尚、远大目标的理念,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制定的体制、机制和制度。
党的十七大确定和胡总书记始终强调的用人政策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行”非常重要,有才无德是“歪才、坏才”,建立不了好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即便有好的体制、机制和制度,遇到机会也会闯大祸,犯大错.所谓:小赢靠智,大赢靠德.就是这个道理。
分粥的思考

分粥的思考分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7个人分粥,如何才能让分的粥公平,这里面隐含的道理很多,我理解的是在资源分配中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首先,谈谈“道德分粥”,“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里要谈道德,是因为分粥的是人,分粥是人们的行为,目的是把粥分公平,要规范这个行为,把粥分公平就必须要有“公平”的观念,大家都知道在分粥故事中,可以把粥分公平的方法是让每个人轮流分粥,且分粥的最后一个拿粥,这一定是最公平的吗?这里这个故事用这种分法是制度上的胜利,但不是完全的胜利,起码,在这里可以看出人是自私的,是建立在自私原则上的公平,因为大家都不想少拿粥,而我从中思考的是可不可以让“道德”分粥,中华民族是具有优秀传统美德的民族,历史上有“孔融让梨”的榜样,如果在这里分粥的人都是孔融,我想不会不公平,因为大家都可以为别人多想一点,多谦让一点。
在这个故事中,方法是多样的,但人是不变的。
制度也是人定的,没有最完美的制度,而要想长久的公平,最重要的是人的道德修养的提高,这才是治本的办法。
J就像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经历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一样,每个社会阶段都有不同的分配方法,在原始社会那直接不用分,最终也会是平均的,在奴隶社会,最终的分法只会是奴隶主多拿,在封建社会也只是封建主多拿,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会榨取人们的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会按劳分配。
这个故事在不同背景下有不同的分配方法和结果,所以没有绝对公平的分配方法。
其次,谈谈“法律分粥”,法律具有约束力,强制力,在分粥的过程中,如果缺少了法律的约束力,也就不需要分的方法了,因为也许就是谁最后站在粥边谁吃的问题,之所以不抢,而是考虑分,这应该不止是道德的约束,同时也是法律的约束。
假设全体的人共同通过一条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谁分的粥不公平,就将这个人处死”那我想应该也没有谁去把粥分得不公平,但是这样的话,也过于心惊胆战了,虽说这也不失为一种分粥的办法。
七人分粥的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七人分粥的制度篇一:七人分粥的启示七人分粥的启示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
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
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
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
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
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
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
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启示“七人分粥”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一个情境——有7个人组成的小团体,他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同时又是自私自利的。
他们想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在没有计量工具或有刻度的容器的状况下分食一锅粥。
那么,如何分食这一锅粥?多次博弈后这7个人的小团体形成了以下诸种规则,但是规则形成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连带产生一些问题。
规则一:指定一人负责分粥事宜,成为专业分粥人士。
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最好,于是又换一个人。
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在这碗粥中体现得一览无余。
规则二:指定一个分粥人士和一名监督人士,起初比较公平,但到后来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从权力制约走向“权力合作”,于是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分的粥最多。
这种制度失败。
规则三:谁也信不过,干脆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
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
分粥制度读后感

分粥制度读后感分粥制度读后感永远矛盾的人类社会——“分粥制度”读后感权利与制度,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必然产物,“分粥制度”读后感。
作为高级智能动物,人类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意识到,和平的享用资源才是继续生存的最佳方式,于是诞生了一种维持该状态的一种方式:制度。
然而庞大的`人类群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完全一部分思想,如文中所说“不免自私自利”,于是靠自觉,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管理着,而他掌握的东西,就是“权利”。
原文讲的是“权力制约的制度问题”,读过之后,除了发表一些毫无用处的感叹之外,我心里只剩下两种东西:无奈与坦然。
就我认为,原文最后一段说的笼统却又准确:“制度是人选择的……好的制度浑然天成”,读后感《“分粥制度”读后感》。
这句话也可以这么说:人类社会永远不可能有完美无缺的制度。
完美的制度不需要权利的制约。
而这种制度的实现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人类私欲的平复,只有消除一切欲望,才能使人类走向“大同世界”,才能永久的实现“等量分粥”。
然而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人类社会之所以能不断向前发展,所依靠的便是微观到每一个人的那一丝丝最原始的欲望。
有人觉得天太冷,他想要温暖一点,于是便有了“衣服”;有人觉得夜太黑,他想要多一点光亮,于是便有了“电灯”;有人觉得生活太枯燥乏味,他想要一点新的东西,于是人类社会的科技得到了发展。
我们叫那些人做“科学家”或“发明家”。
其实,他们创新的初衷,不就是因为自己的“求知欲”与“发现欲”么?所以说,所谓权利对制度的制约,只是可以让“社会状况不至于太糟糕”的一种非常无力的维持方式。
欲望不能消除,于是制度永远不会完美,于是只能以权利加以管理与完善,于是滋生了种种的社会问题……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
永远不可能避免。
所以说人类社会是一个永远处于矛盾之中的社会(或许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平衡状态)。
而我们最需要做的,便是自我完善,只有如此,才能使人类社会得到最终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间的问题,极复杂的原可以用极简单的事例加以说明。一位叫阿克顿(1834-1902)的英国历史学家讲过一个分粥的故事,可以给从事企业管理的人士一些感性的体悟。
有七个人组成的小团体,其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且平等的。他们没有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或有刻度的容器。
企业管理的现实,远远比这个虚构的故事复杂得多。就分粥而言,所谓"有效",就是能方便快捷地实现分粥目的、解决吃饭问题。所谓"公平",就是所分的粥,对每个人都没有差异。分粥的故事假设了在7个平等的人中分配既定成果这一前提。而企业管理中,更重要的是要把蛋糕做大。也就是,要求制度能提供一种激励机制,促使人们相互合作去谋取最多的共同成果,同时又公正合理地分配所取得的成果,这两者相辅相成,成为企业制度设计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更根本、更基础的制约因素是体制。好的体制是好的机制产生的前提。实际上,在有缺陷的体制下,即使仿效先进体制建立好的机制,也往往不能得到有效遵循而在执行中走样。在企业中,这种体制主要表现为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或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这些安排决定公司的目标,谁拥有公司,如何控制公司,风险和收益如何在公司的一系列组成人员,包括股东、债权人、职工、用户、供应商以及公司所有的社区之间分配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安排决定了公司的目标、行为,决定了在公司利益相关者中在什么状态下由谁来实施控制,如何控制,风险和收益如何分配等有关公司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它是公司具体管理、分配机制形成的背景平台。公司治理结构是当前我国企业改革与发展探讨的热点。西方企业界提出的利益相关者治理等理论,推动着公司治理理念的变化。建议企业经理人关注这些问题。这样,我们对企业制度建设问题才能有更本质的把握。
制度至关重要。成功的企业管理者,一定擅长于借制度之力。分粥理论给我们的一个启示就是要有一套好的制度,要敢于跳出传统的思维去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套好的机制对管理者来说比自己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要有效得多。
经济的发展和劳动效率的提高来源于人们通过分工和交易的形式实现的合作,人们之间的合作需要适宜的制度安排,良好的制度安排是经济发展的首要保证。
值得指出的是,制度4的例子让管理者知道,民主虽然能保证公平,但有时不见得有效率。在有更好的方法可用的情况下,就不必非要用民主的表决程序。这就是说,作为具体程序形式的民主,其实也只是我们实现目的的一种工具。当然,这里说的只是表决程序层次上的民主。
另一个问题是,好的制度由何而来?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制度才是好制度?好制度的标准又是什么?第5种分粥制度是好制度,其原因是它与前四个制度相比,显得既公平,又有效。而前四个制度,要么是如第1和第3个制度,有效率而无公平;要么是如第4个制度,有公平而无效率;要么是如第2个制度,既无公平,又无效率。由此可知,有效、公平就是好制度应具备的两个基本特征。
政治规则决定着经济规则,而政治市场远非那种经济意义上强调效率的市场。政治规则从来就不是按照效率原则发展的,它还受到当权者的自我利益、政治上的意识形态,以及其他观念、文化方面的约束。在现实中,制度的选择是一系列利益主体和观念力量交易或博弈的结果。
故事中,七个人组成的小团体,在尝试了制度1、制度2、制度3、制度4之后,终于能够找到了一种好的制度5。一个重要前提,在于这是一个民主团体,他们对分粥中的不公平能够议论、表达不满,且对于如何改进能够发表意见、民主协商。试设想在一个权利集中的组织中,一个专权跋扈的领导者把握了绝对的权利,分粥者由他指定,不管粥分得多么不公平(当然决不会亏待有权者)也不准提意见,谁胆敢提意见就会遭到打击报复。这样,富有激励作用且公平高效的机制就永远不会产生,组织也可能长期锁定在一种无效率的状态中,忍受低效率和停滞。
制度是什么?经济学家诺斯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或者更规范地说,制度是构建人类相互行为的人为设定的约束。大到整个社会,小到一个企业之中,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常常是相互牵制乃至相互冲突的。如果只有行为主体的功利性计算,就会出现好事没人做,坏事人人争先的结局。为了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维持集体的生存和社会的秩序,人们无时不需要用制度去规范个体的行为。事实上,如果没有制度提供的秩序,人类社会将仍然停留在霍布斯所设想的“一切人与一切人作战”的丛林时代。
制度三: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开始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他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不能放任其堕落和风气败坏,还得寻找新思路。
制度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各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可见,如果制度效率不高,就要吃凉粥,就要影响当初制定制度时所想达到的那个目的。
制度五: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七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
好的பைடு நூலகம்度浑然天成,清晰而精妙,既简洁又高效,令人为之感叹。
大家试验了不同的方法,发挥了聪明才智,多次博弈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制度。大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制度一: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阿克顿的结论是:权力会导致腐败;绝对权力绝对腐败。
制度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为自己分粥的权利,同时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的饱而且有剩余,其余六天都饥饿难挨。大家认为这种办法造成了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