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生法律信仰形成机制

合集下载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培养高校大学生的法律信仰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培养高校大学生的法律信仰

0引言在高校的教学中,将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规划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这样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这样就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的法制化进程,对于建设法制化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大学生法律信仰培养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1.1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现代社会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大学生的知识更加专业,同时也需要大学生在道德、纪律、文化以及理想等方面更有建树[1]。

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势在必行。

而且,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想要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个人价值,就离不开法律素养的支持。

但是现代社会发展非常迅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地被补充和完善,这就需要大学生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进行学习,无形中增加了大学生法律素养培养的难度,对此,高校应该提高重视,将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作为高校教育的必要工作内容之一。

1.2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国家的法律不仅对公民具有约束的作用,而且还对其有积极的指引和教育功能。

同时,大学生在掌握法律之后,还能够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对未来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都会按照法律规范进行,这样在很大程度能够降低青少年犯罪比例,对于大学生的守法护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必要之举。

1.3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想要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确保我国社会的法制化建设持续进行,为我国的经济增长保驾护航[2],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的经济市场始终坚持公平、自愿、诚实的原则。

而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如果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遵循价值规律,遵守市场原则,知法、护法,就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新形势下大学生法律信仰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困境2.1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的主要表现形式首先,大学生在法律信仰方面存在一定的迷茫[3]。

新形势下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研究

新形势下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研究

新形势下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研究【摘要】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首先探讨了大学生法律信仰的重要性,指出良好的法律信仰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接着分析了新形势下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特点,强调了信息时代给大学生法律信仰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然后审视了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的现状,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如开设法律信仰教育课程,加强法律教育宣传等。

探讨了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的路径,强调了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合力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新形势下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研究、新形势、重要性、特点、现状、策略、路径、结论1. 引言1.1 新形势下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研究是当前法治建设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和提升变得尤为关键。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法律信仰不仅是一种道德观,更是一种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法律信仰状况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的法治建设和社会稳定。

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培育策略和路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将对大学生法律信仰的重要性、新形势下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特点、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的现状、培育策略以及培育路径进行全面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当前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大学生法律信仰的重要性1. 法治意识的培养: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法律信仰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法治建设,只有建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才能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稳定和良好秩序。

2. 社会责任的承担:法律信仰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角色认识和责任感,明白自己作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懂得在社会生活中遵守法律、尊重法治、维护社会和谐。

3. 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往往容易受到外部诱惑或误导,如果缺乏正确的法律信仰,容易陷入违法犯罪的漩涡。

论法律信仰的形成

论法律信仰的形成

在对社 会 法现 象进 行 理 性 认 识 , 发现 法律 的 价值 取 向与 主体 内在 价值 追 求 相 契 合后 , 法律 油 然 而 生 对
的一 种 神 圣 体 验 , 自觉 地 认 同 、 服 、 赖 、 敬 法 信 依 尊
律, 并将 之作 为行 动 的指南或榜 样 。可 以看 出 , 律 法 信仰 是 主体对 法律 价 值 ( 体 价值 ) 自身价 值 ( 客 及 主
在 对信 仰 问题 的 阐述 上 , 者 总 是将 其 与宗 教 论
或某 种 主义联 系起来 。如 《 现代 汉语 词典 》 对信 仰 的 解 释是 :信仰 是对某 人或 某种 主张 、 “ 主义 、 宗教极 度 相信 和 尊 敬 , 拿来 作 为 自己行 为 的榜 样 或指 南 。 … ” 在一 定 意义上 讲 , 信仰 是 宗教 的固 有 内容 , 这也 是人 们往 往把 信仰 一词归诸 宗 教名下 的根 本原 因 。在宗
别有 不 同的定 义 方 法 , 必要 对 法 律 信仰 重 新 进行 有
教史 上 , 教所 产生 的 一 些规 则 通 常 被 称 为“ 法 ” 宗 教
或“ 宗教 法” 而 人们 对 这 些规 则 ( 宗 教法 ) , 即 极度 信
语词 定义 : 所谓 法 律 信 仰 是 指关 于法 律 的信 仰 或 一 种法 律领 域 中 的信 仰 。 由此 , 律 信 仰 的概 念 可 表 法
芸 (92 ) 江苏连云港人 , 18一 , 南京师 范大学硕 士研 究生。
维普资讯
的信仰 , 信仰 的一 种形式 , 是 是指 人们 对某 种在其 看 来具有 普遍 价值 的法 律观念 抱有 深刻 信任 的情感 状
态。
治 民主化要 求社 会成 员 的权 利和 独立 地位得 到 国家

浅谈大学生法律信仰之培养

浅谈大学生法律信仰之培养


法 律 信 仰 的 含 义
自人类 社 会 产生 以来 ,各 类权 益 的冲 突与 纷争 就不 断产 生 。在人 类社会 向前演进 的过程 中 ,人们 日 益 发 现 化 解 冲 突与 纷 争 需 要 用 文 明的 方 式 来 进 行 。 经过 比较 发现 ,这 种 文 明 的方 式 即为 通 过法 律 的方 式来 解 决 。法 律 之所 以可 以作 为解 决 社 会纷 争 的一 种方 式 ,主要 是 由于 法律本 身所 体现 的公 平 、正 义 、 秩 序和 自由等特性 ,迎合 了人们 的心理需求 。人们通 过规范秩序 ,达到 利益的契合 ,久 而久之就 形成 了一 种 稳 固 的情怀 ,即法律 信 仰 。 法律 信 仰 是法 治社 会 内在 的驱 动力 ,可 以 体现 个 国 家和 民族 的文 明程 度 。当 人们 在 内心 深 处产 生 了对法律 的信仰 ,便 会去 自觉地 服从法律 。就像美 国法学 家伯 尔 曼说 :“ 法律 只在 受到信 仰 ,并且 因而 并 不要求强制力 的时候 ,才是有效 的 ,依法统治 者无 需 处 处都 依 赖 警察 ……真 正 能 阻止 犯 罪 的乃是 守 法 的传 统 ,这 种 传统 又根 植 于 一种 深 切 而 又热烈 的信 念之 中 ,那就是 ,法律不 仅是世俗政策 的工具 ,而且 还 是生 活终极 目的和意 义的一 部分 。 否则 ,再 好的 ” 法 律也 是形 同虚 设 ,因为人 们不 信仰 它 。

6 ・ 9
◇ CEO A I RR RH E


职 时 业空
种不 良影响 ,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 中 ,应该加强对大 学生 的引导 ,教会他们正确分析这类现象 ,理性 、辩 证看待这类 现象 。告诫学生 :当前法 制环境 的客观现 状不是一朝一 夕形成的 ,有着复杂 的社 会、文化传统 原 因。当然 ,环境 的改善也不是一蹴 而就 的 ,在社会 转型期 的中国 ,这个过程需要漫长 的时间 ,如此漫长 的时间 ,与其 消极 看待 ,不如积极 面对 。当你改变不 了社会现状 时 ,应该学会去改变 自己的想法 。大学生 应 该 以一种 积极 平 和 的心态 面对 社 会现 实 ,相 信法 治社 会 的到来是 人类社 会发展 的必然趋 势。 “ 心 比 信 黄金 重要 ” ,大学 生坚定 了信心 ,便具有 了法律 信仰

新形势下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研究

新形势下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研究

新形势下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法律信仰在大学生中的培育和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法律信仰是指个体对法律的价值和权威的认同和尊重,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中培育公民法治素质的核心要素。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具有学习能力强、开放心态和较高的社会责任感的特点,因此他们的法律信仰尤为重要。

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需要加强课堂教育。

大学是法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法学课程的设置,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培养他们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

教师在授课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并参与到法律实践中。

与课堂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也是必要的,通过参加模拟法庭、法律援助等活动,让大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法律的运行方式和实践意义,从而加深他们对法律的认识。

大学校园应该建立具有法治文化氛围的环境。

学校是大学生形成法律信仰的重要社会环境,学校应该积极倡导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法治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学校可以开设公共法律课程,举办法律讲座和法律活动,邀请专业人士和法学领域的专家来校园讲授和交流,以提升大学生对法律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学校还要建立健全法治宣传教育机制,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和宣传,通过创设展览、组织演讲比赛等形式,增进大学生对法律的了解和热爱。

家庭和社会也是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的重要环节。

家庭是大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要注重对孩子的法制教育,从小培养他们的法治观念。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共同观看法制教育的电视节目、阅读法治类图书和参加社区法制培训等方式,引导和教育孩子正确的法律价值观。

社会也需要加强对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

社会各界可以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如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向大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并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权威性。

社会组织可以积极参与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举办法律讲座、社区法律活动等,为大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实践育人模式下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的探索

实践育人模式下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的探索

实践育人模式下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的探索实践育人模式是一种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通过实践性的活动,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入了解社会现象、锻炼自己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意识。

在实践育人模式下,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们需要明确法治信仰的概念。

法治信仰是指个体对法治原则和法治制度的坚定信仰和崇尚,是一种以法治为导向的思想信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

在青年学生中培育法治信仰,可以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课堂教育中培育法治信仰。

作为大学生,他们应该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案例分析、法律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并将法治观念融入课程中。

在法律课程中,可以讲解一些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如合同法、劳动法等,让学生了解知识,并体验法律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通过实践活动培育法治信仰。

实践育人模式下,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机会很多,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

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法律咨询活动,让学生担任义务法律顾问,解答居民的法律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扰。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体验到法律服务的重要性和法律知识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培养法治信仰。

通过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培育法治信仰。

大学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园电视台等媒体,定期组织一些法治宣传活动,如法治知识竞赛、法治播报等,让学生参与加深他们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

还可以邀请法官、检察官等专业人士来校进行法治讲座,让学生听取法律专业人士的讲解和分享,增加他们对法治的认同感和信心。

需要加强学生的法治实践能力培养。

法治信仰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认同,更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培养和巩固。

大学可以设置一些法治实践课程,让学生实际参与到法律实践中,如模拟法庭、法律实训等,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治实践能力。

论当前大学生法律信仰生成的致思路径

论当前大学生法律信仰生成的致思路径

党 的十 八 大 提 出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 ,
改 革 进 入 攻 坚 期 和 深 水 区 ,我 们 面 对 的 改 革 发 展稳 定任 务
之重前所未有 、 面 对 的矛 盾 风 险 挑 战 之 多 前 所 未 有 , 人 民群 众 对 法 治 的要 求 也 越 来 越 高 ,依 法 治 国 在 党 和 国 家 工作 全 局 中 的地 位 更 加 突 出 、 作 用 更 加 重 大 。2 0 1 4年 , 党 的 十 八 届 四中全会是首次 以“ 依法治 国” 作为 中央全会 的主题 , 提 出 “ 坚 持 走 中 国 特 色社 会 主义 法 治 道 路 , 建 设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法 治体 系” , 把“ 法治 中国” 提 升 到 前 所 未 有 的 高 度 。高 校 大 学生 作 为 新 时期 社 会 发 展 的新 生 力 量 ,其 法 律 信 仰 的 培 育 和 生成 是 全 面 推 进 依 法 治 国方 略 的 必 然 要 求 ,也 是 高 校 管 理 中依 法 治 校 的价 值 禀 赋 。 提 高 高 校 普 法教 育质 量 增 进 大 学 生 的 法律 认 知 度 法 律 知识 是 培 植 法 律 信 仰 的基 础 ,从 法 律 信 仰 建 设 的 内生 路 径 上看 ,高 校 大 学 生 的法 律 信 仰 首 先 应 建 立 在 对 现 有 法 律 的 充分 认 知 基 础 上 。 就 目前 高校 教育 管 理 现 状 来 看 , 存 在 着 法 律教 育形 式 单 一 ,法 律 素 养 的培 育 体 系 不 完 备 等
3 . 结 合 网络 教 育 。 提 升 法律 教 育的 即时 性
成 为 僵 死 的教 条 。 因此 , 提 高 高 校 大学 生 的法 律 认 知 度 首 先 应 提 高 高 校 普 法 教 育 质量 。 1 . 整 合 专题 教 育 . 完善 法律 教 育 的 整 体 性 目前 多 数 高 校 的 通 识 性 法 律 课 程 主要 嵌入 在 思 想政 治 理论课 中,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的课 程 体 系 中 , 旨在 将 法 律 的 刚性 要 求 与 道 德 的 柔 性 规 约 教 育 相 结 合 ,为 传 统 的道 德 修 养 提 供 外 在 的 制 度 保 障 ,同 时 也 为 法 律 的 运 行 提

试论大学生法律信仰形成机制.doc

试论大学生法律信仰形成机制.doc

试论大学生法律信仰形成机制作者:施爱民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1期[摘要]本文分析了法律信仰形成的心理机制,提出高校法律教育应该遵行规律,通过正确定位高校法律教育目标,改进教学手段,提高吸引力,促使大学生产生法律感情,最终形成法律信仰。

[关键词]法律信仰机制大学生培育[作者简介]施爱民(1967- ),女,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人文与社会科学系道德与法律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法律教育教学。

(广西桂林541004)[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7-0168-02一、法律信仰形成的心理机制1.法律信仰是个体通过主体的自身体验而逐渐实现内化的过程。

个体所具有的法律观念与法律行为规范,不是与生俱来,归根到底都是从外部获得的。

个体接受社会影响,通过接受、吸纳和转化,将社会要求的法律价值观、法律规范和法律行为方式等法律目标转变为自己的内部经验,成为一种现实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这个过程就是法律信仰的形成过程。

人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是无所谓法律约束的,其行为由本能冲动所驱使。

但个体只要在社会中生活,就不能不受到法律规范的作用。

从社会的角度看,法律信仰是使某一法治社会得以实现和持续的手段,如果社会所要求的法律思想、原则和规范没有被个体所接受和内化,法律的社会功能便无从发挥。

因而,任何一个国家都会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个体的身心,力图促使它的每一个社会成员内化法律,形成法律信仰。

另一方面,就个体而言,如果个体没有将一定的法律原则和法律规范内化,那么他就很难表现出合乎法治社会要求的法律行为,也就难以成为法治社会所期望的人。

因而,个体在实践过程中,行为和思维模式不断地被动或主动地接受社会的塑造,掌握作为社会成员所应具备的法律观念和法律行为规范,逐渐对法律表现出忠诚意识、崇尚觉悟、巨大热情和高度信任,并成为其人格的一部分,形成对法律的信仰。

关于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问题的思考

关于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问题的思考

关于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问题的思考【摘要】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价值观和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

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的重要性和现状,然后探讨了加强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的必要性和提高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接着介绍了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并提出了加强法律信仰教育的途径。

最后对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并得出了关于该问题的思考。

结论部分强调了强化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案。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我们深刻认识到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对于学生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希望能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共同努力促进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重要性、现状分析、加强、必要性、意识、内容、方法、途径、效果评估、思考、实施、强化。

1. 引言1.1 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法律信仰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主体力量,他们的法律信仰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法治意识和法律执行情况。

如果大学生的法律信仰薄弱,容易导致他们在面对法律问题时偏向于违法行为,甚至形成一种法外思维。

大学生是国家的建设者和维护者,他们在未来将担负起国家的重任,正确的法律信仰将使他们更好地维护国家法律制度和社会秩序。

大学生的法律信仰教育也是他们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具备正确的法律信仰,才能更好地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加强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更能够促进社会的法治建设,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1.2 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的重要性变得愈发突出。

目前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有待提升和创新。

目前一些学校的法律信仰教育内容较为单一,主要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缺乏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和学习方式。

浅论中国人法律信仰的形成

浅论中国人法律信仰的形成

浅论中国人法律信仰的形成李海剑摘要:法律信仰一直是法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古今中外围绕着法律能不能被信仰的辩论似乎永远没有停止过。

肯定者认为法律应心悦诚服、虔诚的被尊重、被信仰。

否定论者认为既然法律的社会实效不总是尽如人意、令人满意的,那么法律被无条件的尊重、信奉就是盲信。

笔者认为法律可以被信仰。

培养对法律的信仰是我们的一个目标、一种理想、是一个过程。

虽然它距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但这正是我们不断靠近它,追求它的空间潜力。

因此,现如今我们探讨怎样培养对法律的信仰这个话题仍不失它本身所具有的意义。

签于此,笔者借助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有关社会行为的分类理论在此探讨如何培养国人的法律信仰。

关键词: 传统法律型信仰工具合理型法律信仰价值合理型法律信仰、合法型法律信仰。

法律信仰可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近年来理论界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理论,即法律可以信仰吗?如果法律不可以信仰,我们再来谈法律的信仰,似乎就缺少一种理论前提,显得很荒谬。

否认法律信仰的人,认为信仰是一种绝对的无条件的服从,是一种虔诚的精神追求,就像西方人信仰基督耶稣一样。

而对法律的这种“信仰”我们还做不到[1]。

笔者不赞同上述理论,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当然也包括对基督的信仰,对法律的信仰。

笔者认为西方人对基督的信仰不是不存在任何质疑的、无条件的绝对信仰,西方人在面对无法摆脱的困惑的时候也不是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耶稣身上,而且实践也让他们明白耶稣基督不会也不可能帮他们“搞定’所有的事情,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所以,笔者想说的是,培养对法律的信仰是我们的一个目标、一种理想、是一个过程。

虽然它距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但这正是我们不断靠近它,追求它的空间潜力。

因此,现如今我们探讨怎样培养对法律的信仰这个话题仍不失它本身所具有的意义。

签于此,本人想就如何培养中国人的法律信仰做一点小探讨在对以往的法治理论进行反思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了只有良好的法律、健全的法律运行机制、国家的强行推进,并不能建立法治;法治的精神蕴含于法律信仰,法治建立的关键也在于法律信仰[2]。

论法治社会条件下大学生法律信仰的构建

论法治社会条件下大学生法律信仰的构建
…… … 。… ~
维普资讯
论 法治社会 条件下大学生法律信仰 的构建
19 2
能 体现公正的 法律, 离开了法律就没有公正, 因为感情是不 分析。只有这样, 才能把 法律信仰的研究奠定在现实的实证 可 靠的, 人治不可取。正是在这种信念的引导下, 分析的 所以 古希 基础上, 从而自 觉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法律信仰形成的 腊和罗马成为了法治的源头并留下了深厚的法治传统。现 良 好社会条件和法律环境。 代资产阶 级法治国家的确立, 也是以 思想启蒙运动为先导 1 . 在传统文化方面, 缺乏法治的 人文精神 的。 针对封建社会的 专制统治、 等级特权, 思想家们提出了 西方世界在 I、 世纪就见到了法治文明的曙光, 中 7I 8 而

法律 信仰在 法 治社 会 中的价值
对 法治内容 及其现象的种 种详 尽描述, 对实现法治所做的种
“ 法律必须被信仰, 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 法律被国民 种 制度安排和 设计, 都是法治的重要方面, 没有它们便绝无
所信仰是法治国家得以 形成的 重要标志之一。法治的形成 任 何法治可言。 然而, 即使 “ 硬件” 系统在一个社会中 达到
维普资讯
20 年第 2期 08 总第 16 6期
黑龙江 高教研 究
H inj e og l
N.2 8 o o 20
sr 1N 1 6 ei . o.6 a
论法 治屈 会条 件下大学 生 法律信 仰鞠 c t
陈 新 开
(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 院 , 浙江 温州 3 03 2 0) 5
收稿 日期 :0 7 2— 0 20 —1 2
作者简介 塞妻 摹全要阜: 胃赛高等熬
: 陈新开 ,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 院副教授 , 法学硕士 , 主要从事法律的教学与研 究工作 。

法律信仰问题成因探析

法律信仰问题成因探析

市 场 经 济 的 快 速 发 展 导 致法 律不 能 完 全与 其相 适 我 国 虽然 已 经 步 入 了 市 场 经 济快 速 发 展 阶 段 但是 由 于 时 间 不 长 仍 呈 现 出不 完善 不均衡 的 特点 要想在经 济 生 活 中 追 第一
,


,

,
中 国 得到 有 效 的 运 转

但 是在 当 代 中国
我们 很 难 找 寻 法 律 信仰 的 踪 迹
, ,
现实
因此
法律信 仰 危机 产 生 的 根源在 于 科 技 和 社 会 的 巨 大 发 展 所 带 来 的人们过 于 物质化 的而言 制度化 的设 计 是 死 的 而法律本身是活 的 至 少 法治 的 建设要 求 法律是 活 的 当前社

为法律 的 发 展 提供 必要 的 经 济 基础 而法律为 商 品 经济 发 展 提 供基本 的 秩 序 和 保 障 就我 国 目 前经 济 发 展 水 平 来说 虽 然 其

,
面向工作 岗位来设 计 课程教学 和 内容 不断提升 学 生 的 综 合 素 养 积 极 开 展 各种 活动 鼓 励学 生 参与 激 发 学 生 的 大脑 思维 有 效 加 强学 生专 业技 能水 平 才
.
,
进而实现社会 的 秩 序
正义 和 稳定

我 国 法律信 仰 危机 的 形成 因 素 1 法律 信 仰 危 机形成 的客 观 因 素
.
2
法 律 信 仰 危 机 的概 述
, ,
现实 生 产 生 活 中 法律无效 的 无奈 和 苦恼 极 为 常 见 这 不禁 引 起 我们对 于 法律信 仰 危机 的 思考 甚 至 质疑法治社 会 能 否在

实践育人模式下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的探索

实践育人模式下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的探索

实践育人模式下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的探索一、引言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法治建设也在不断加强,法治精神逐渐深入人心。

在大学生群体中,由于社会经验和价值观念的不成熟,法治信仰的培养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信仰,发展“实践育人”模式,成为当前各高校不可或缺的任务之一。

二、大学生法治信仰的重要性1. 法治信仰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准则,也是国家治理的现代方式。

培养大学生对法治的信仰和尊重,意味着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2. 法治信仰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法治信仰不仅仅是对法律的顺从,更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法治信仰对社会的公平正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 法治信仰是个体自我保护和自我救赎的重要手段在现代社会中,法治信仰是每个个体自我保护和自我救赎的必备手段。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形成正确的法治信仰。

三、当前大学生法治信仰存在的问题1. 缺乏法治知识和意识大部分大学生缺乏法治知识和法治意识,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仰不够,对法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 缺乏法治责任感在一些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可能会存在逃避责任、漠视法律、违法违规等现象,缺乏法治责任感和法治信仰。

3.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个体权益意识薄弱,缺乏法治信仰和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受到不法行为的侵害。

四、实践育人模式下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的途径1. 强化法治教育大学法治教育是培育大学生法治信仰的重要途径。

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让学生了解法律、尊重法律,树立正确的法治信仰。

2. 强化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学校是大学生形成法治信仰的重要场所,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是培育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关键。

通过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信仰。

3. 强化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通过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让大学生深入社会,感受法治的力量和重要性,增强法治信仰和责任感。

高职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中法律信仰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高职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中法律信仰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高职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中法律信仰的价值及实现路径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职教育已经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之而来的是对高职大学生的诚信建设和法律信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在高职教育中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文化建设,提升法律信仰意识,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高职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中法律信仰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一、法律信仰的价值1. 法律信仰是一种价值观法律信仰是一种对法律的敬畏和信仰,是对法律权威的认可和尊重。

在社会生活中,法律是维系社会秩序的纽带,法律信仰意味着尊重法律,遵守法律,不违法、不犯罪,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价值观。

2. 法律信仰的价值法律信仰的建立对高职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个人合法权益,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 法律信仰的价值在高职教育中的体现高职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加强法律信仰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行为,为他们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奠定基础。

也有利于提高高职教育的整体质量,增强高职教育的社会责任感。

二、实现路径1. 加强法律教育高职大学生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他们需要了解和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精神。

学校可以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使他们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

2. 建立诚信教育机制诚信是培养学生的重要品质,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诚信教育机制,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增强学生的诚信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3. 推进“以案为鉴”教育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权威,了解法律的保护力度,增强他们对法律的信仰和敬畏之心。

学校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法律课程以及职业素养教育中,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授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4.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问题,增强对法律权威的认可和尊重。

高职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中法律信仰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高职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中法律信仰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高职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中法律信仰的价值及实现路径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越来越年轻化、多元化。

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高职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成为了一项迫切需要关注和加强的工作。

而在这一过程中,法律信仰的价值和实现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我们来谈谈法律信仰在高职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中的价值。

法律信仰,是指人们对法律的崇敬和信赖,在一定程度上它是一种道德信仰。

在高职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中,法律信仰具有以下几点价值。

第一,法律信仰可以规范学生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各种纠纷和矛盾,而法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统一的行为准则,指导学生合理解决问题。

学生若能够信仰法律,就会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规定,不会轻易犯错,从而有利于树立诚信意识。

第二,法律信仰有助于维护学校的良好环境。

在一个拥有法律信仰的学校里,学生会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会有违规行为,使得校园环境更加和谐稳定,为学习和成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法律信仰可以提升学生维权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公平待遇和侵犯,若学生信仰法律,就知道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保护自身利益。

这样一来,学生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也会有所提升,有利于坚定不移地维护自己的诚信和权益。

法律信仰对于高职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价值。

那么,如何在实践中实现高职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呢?下面我们将就实现路径方面进行探讨。

建立多元化的法律教育体系。

通过在高职院校开设法律课程、推广法律知识、组织法律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法律,并培养他们对法律的信仰,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

加强法律意识教育。

通过校园法制文化宣传、法律知识竞赛、法治宣传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让他们明白法律是保障自己权益的有力武器,促使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懂得用法律维权,从而培养诚信意识。

建立健全的法律保障机制。

学校可以建立完善的法律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提高学生对法律的信仰,让他们在面对法律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增强对法律的信赖和依靠。

实践育人模式下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的探索

实践育人模式下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的探索

实践育人模式下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的探索在实践育人模式下,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培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任务。

法治信仰是指个人对法治的信任和崇敬,是一种对法律权威的认同和尊重。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其法治信仰具有积极的意义。

大学可以通过开展法治教育课程来培育大学生的法治信仰。

法治教育课程可以以法律基础知识为主线,介绍法治的基本原则和法律体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

还可设置课程案例分析和模拟法庭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其对法治的实际认知和理解。

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培养大学生法治信仰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法治宣传活动,如举办法治知识竞赛、法律讲座等,增强学生对法治的关注和兴趣。

学校还可以建立学生法律研究社团和模拟法庭,提供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平台,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能力。

实践育人模式下,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可以亲身感受社会法治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增强其对法治的认同和尊重。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法律援助、法制宣传等社会服务活动,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感。

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也对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培育起到决定性作用。

教师应以身作则,遵纪守法,尊重法律,成为学生法治信仰的榜样。

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法律问题,解答学生的法律疑问,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在实践育人模式下,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培育需要学校、社会和个人多方共同努力。

学校要注重法治教育课程的设置和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应提供更多的法治实践机会,个人要具备主动学习和参与的意愿。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最终实现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培育目标,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备法治素养的社会主体。

当代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及其培育

当代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及其培育

当代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及其培育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其实是指大学生内心对法律选择的积极心理状态和外在对法律的行为服从。

法律是人民的集中意志,法律作用的发挥也依赖人民的遵循,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社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他们的法律信仰直接关系到法治大厦的建成。

当前,造成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从历史与现实的维度认真研究并加强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

标签: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中国人的法律意识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法制的迅速推进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

如法律的数量不断增长,但法律的质量不尽如人意;法律的知识普及与传播迅速,但人们法治的观念滞后;中国传统的人治观念根深蒂固,法治的人文生态脆弱,加之现实生活中部分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的存在,甚至是司法腐败和司法不公。

这些令人担忧的状况损害了法律在人们心中应有的地位和尊严。

在这样的历史大环境中,大学生的法律信仰也遭到负面社会环境的消解。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现了从法制到法治的历史转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关于依法治国理论实现了从法治到全面法治的第二次飞跃,开启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征程。

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并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法律是人民的集中意志,法律作用的发挥也依赖人民的遵循,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社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他们的法律信仰直接关系到法治大厦的建成。

因此,我们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加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

一、大学生法律信仰及其特征所谓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其实是指大学生内心对法律选择的积极心理状态和外在对法律的行为服从。

也就是说,一方面只有法律能够催生大学生强烈的信服感,大学生的法律信仰才具有生成的主观机制,另一方面只有大学生通过法律的宣传与学习感受到法律的作用与价值时,法律才能成为信仰的对象。

浅析大学生法律信仰危机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法律信仰危机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法律信仰危机及对策摘要:法律信仰是指人们对法律的无限信服与崇拜,并以法律为自身行为的最高准则。

然而,现在在大学生中存在着严重的法律信仰危机问题。

文章分析了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现状,探索了大学生法律信仰危机的原因,并致力于找出解决大学生法律信仰危机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信仰;杀师案2008年10月28日,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园内,22岁大四男生付成励用菜刀砍死正准备上课的程春明教授。

然后,他掏出手机报了警,静静地呆在教室里,等待着警察的到来。

酿成“政法大学学生杀师”一案。

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案件发生在中国政法大学,一所几乎参与了国家所有立法活动,引领着国家法学理论的变革和法律思想的更新,代表着国家对外进行法学领域学术交流的高等法律院校。

且不去考究事件中的双方到底纠结了何等恩怨,这样的悲剧终究让人为之叹息。

由此,也给各大高校和教育者敲响了警钟——大学生法律信仰存在严重的危机。

一、大学生法律信仰危机的现状目前,大多数大学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法律观念、崇尚法治,但部分学生仅停留在感性认识水平上,没有形成对法律的信仰。

在校园生活中,大学生法律信仰危机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法律知识欠缺,法律观念模糊当前我国大学生大多注重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却很少予以重视,只是临到考试的时候突击,应付了事。

多数大学生过于看重学分,忽视了法律的现实功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

而且,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学时有限,在短暂的时间内要完成相当于《法律概论》的内容是很难的。

因此,高校大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也是有限的。

法律观念是法律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法律信仰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它与法律知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由于当前大学生法律知识欠缺,因而容易造成法律观念的模糊,甚至有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实现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

如:权与法的关系不分、违法与犯罪的界限不分、忽视法律的作用,混淆社会主义法和道德的关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大学生法律信仰形成机制
[摘要]本文分析了法律信仰形成的心理机制,提出高校法律教育应该遵行规律,通过正确定位高校法律教育目标,改进教学手段,提高吸引力,促使大学生产生法律感情,最终形成法律信仰。

[关键词]法律信仰机制大学生培育
一、法律信仰形成的心理机制
1.法律信仰是个体通过主体的自身体验而逐渐实现内化的过程。

个体所具有的法律观念与法律行为规范,不是与生俱来,归根到底都是从外部获得的。

个体接受社会影响,通过接受、吸纳和转化,将社会要求的法律价值观、法律规范和法律行为方式等法律目标转变为自己的内部经验,成为一种现实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这个过程就是法律信仰的形成过程。

人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是无所谓法律约束的,其行为由本能冲动所驱使。

但个体只要在社会中生活,就不能不受到法律规范的作用。

从社会的角度看,法律信仰是使某一法治社会得以实现和持续的手段,如果社会所要求的法律思想、原则和规范没有被个体所接受和内化,法律的社会功能便无从发挥。

因而,任何一个国家都会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个体的身心,力图促使它的每一个社会成员内化法律,形成法律信仰。

另一方面,就个体而言,如果个体没有将一定的法律原则和法律规范内化,那么他就很难表现出合乎法治社会要求的法律行为,也就难以成为法治社会所期望的人。

因而,个体在实践过程中,行为和思维模式不断地被动或主动地接受社会的塑造,掌握作为社会成员所应具备的法律观念和法律行为规范,逐渐对法律表现出忠诚意识、崇尚觉悟、巨大热情和高度信任,并成为其人格的一部分,形成对法律的信仰。

2.需要——法律信仰形成的心理动力。

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

法律信仰也是如此。

法的存在,因人们的需要而产生,也因人们的需要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法律正是为了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问题而产生出来的原则和规范,它通过对人与人之间的利害矛盾和利害冲突的调整,达到对整个社会的调整,维护和促进整个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现代的法律既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也能满足人们的高级需要: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为个体生存提供必要的安全,满足了个体安全感的需要;法律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满足了人们受人尊重与自我尊重的需要;法律是社会公平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人们实现自我——个体身心各方面的潜能获得充分发展的重要制度保证。

遵循和实践法律满足了人们不同层次的需要,实实在在带给人们希望和利益,这使人们相信,法使我们生活得更好,因而对法产生信赖和信仰。

相反,法律如果没有给人们带来任何益处,反是带来不便,甚至是损害,那么,只要没有实际的国家强制力在场,这个法律虽然是国家制定或认可,有国家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强制力做后盾,也很难为人们自觉遵守,也不可能进入人们的心灵,成为一种信仰。

3.服从——法律信仰的开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国家强制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法律权威的重要来源和保证。

法的国家强制性,使个体感受到法的威胁力,对个体产生心理压力。

最初,个体对法律的服从是被动的,个体不得不按照法律的要求做出行为,是为避免法律制裁而在表面上遵从法律,随着个体对法律进一步认知,对法的精神、法的价值有了深刻领会,个体从被动遵从上升为自愿、自觉地服从,产生相应的心理体验,最后内化为人格的一部分,形成了对法律的信仰。

4.认知——法律信仰形成的基础。

法律认知是对法律精神、法律价值、法律条文等的感知、判断、推测和评价。

对于法律的认知,人们首先是获得许多具体的法律知识,在此基础上,形成对法的印象,随着对法的精神、特征等内在东西的认知,进而进入对法的本质属性的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个体所形成的对法律的情感体验,所做出的法律行为,都是建立在对法律了解、判断和评价基础之上的。

法律信仰,来自于法律价值,取决于对法律价值的认知。

5.情感——法律信仰形成的催化剂。

法律情感是人们用自己所认识和掌握的法律观点去感知现实的法律现象时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和内心感受。

法律情感是伴随着法律认知而出现的,在法律信仰的形成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法律情感一经形成,与法律认知相结合,就成为一种比较稳定的力量,将长期地支配我们的行为,从而影响人们法律信仰的形成过程。

积极的法律情感对法律认知具有激励和强化作用,能促使人们乐于接受规范,以积极的心态认知法律、解释现实中各种法律现象。

如果缺乏法律情感,法律认知就很难转变为法律行为,也就难以形成法律信仰。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二、遵循规律,促使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实现
(一)大学法律教育的终极目标
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

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实现,最终取决于他们对法的精神、原则、价值取向等的理性认知。

离开法律精神的理解和内化,法律信仰就很难实现。

因而,对大学生实施法律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学生只掌握一些具体的法律规范,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知法律所具有的神圣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唤起学生对法律的忠诚、热爱和追求,最终升华为对法律的崇敬和信仰。

在传递法律的理性知识过程中,应着重让学生树立以下观念:
1.法律至上的观念。

让学生认识到法律是获得正义、公平的最佳途径,能满足人们的公平、公正等需要,这是形成法律信仰的前提。

目前我国存在的司法不
公乃至司法腐败的现象,对学生法律信仰的建立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反面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这类现象。

2.程序公正的观念。

法律公正直接影响着个体法律信仰的形成。

而法律公正包含着法律实体公正,也包括法律程序的公正,二者是互相依存的,没有程序公正,根本就谈不上实体公正。

忽视程序公正,将会导致实体公正成为“纸上谈兵”。

3.权利的观念。

权利意识与法律信仰是一种互动关系,权利意识的增强将促进学生对法律的认知和对法律价值的认同,有利于学生法律信仰的形成。

反之,对法律的信仰也必将推动学生的权利意识的增强。

因而在向大学生传递法律认知时,特别要让学生意识到,权利和义务是法律对利益的确认,法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与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是法律规范的核心内容。

维护公民的正当权利是法律的核心内容。

公民守法,既包括行使自己的正常权利,也包括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

4.法律精神。

法律信仰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大学生对法的精神、原则、价值取向等的理性认知,从内心敬重法律、信仰法律。

法律不仅仅是一种制度、一种秩序和一种统治工具,更重要的是,法律本身隐藏着一种公平、正义的价值,代表了一种理想信念和文化力量。

因此,离开法律精神和法学理论的认知,法律信仰就很难实现。

(二)有效地传递法律知识,促使学生产生法律感情
1.法律信仰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通过法律知识——法律精神、法律价值、法律条文等的传递,使个体对法律产生积极的感知、判断、推测和评价,从而引起个体内部观念变化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强调不守法给个体带来的危害及守法给个体带来的利益。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法律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内心感到不守法的压力与威胁,使学生认识到遵行和实践法律所带来的利益。

其次,要向大学生传递法律的理性知识。

公民信仰法律,不只是出于对法律的畏惧,更主要的是出于对法律的理解、认同和选择。

特别是对于已经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极力摆脱权威的青年人来说,更重要的是要解释、阐明法律的理性知识,引发大学生发自内心的法律敬畏感,建立牢固和持久的法律情感。

2.实行情景教学,吸引学生对法律的关注与参与。

情景教学可以对学生的感观产生强烈的刺激,调动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联想和心理换位的思考,使法律变得鲜活、具体而又丰富,同时也可刺激学生孕育与法律形象相联系的法律情感,进一步加强法律情感的体验。

当学生在各种情景下都能够按照法律要求行事时,表明其法律内化了,法律信仰正在形成之中。

[参考文献]
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