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串讲复习(八)
中外新闻作品分析复习资料 问答题部分
1. 为什么研究新闻作品必须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2. 为什么新闻作品研究者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3. 对改革开放以来,新闻报道在形式和内容上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新创造、应该本着什么原则进行研究?4.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5. 为什么研究新闻作品应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6. 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7. 为什么在评析新闻作品时,首先要从政治上,对它做出评析?8. 什么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本源观”?为什么必须坚持这个观念?9. 什么是新闻的真实性?10. 解释“新闻”之“新”的含义?11. 怎样理解新闻的重要性?12. 怎样在新闻中体现“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13. 新闻语言的特点是什么?14. 什么是新闻作品结构?15. 怎样看待改革开放以来新闻写作的发展变化?16. 研究新闻作品为什么要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17. 怎样联系时代背景研究新闻作品?18. 你怎样理解时代对新闻作品的形式上的影响?(举例)新闻文体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对新闻文体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导语,在近代报刊创立之初,消息没有什么特殊的结构形式,只是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将新闻事实记录下来,这样,最终要、最新鲜、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的布道突出。
到19世纪中期,美国爆发南北战争,人们急于了解瞬息万变的战争情况,许多报纸为了抢发新闻,争取读者,争取利用电报发稿,把主要新闻事实放在开头部分,快速传播出去,于是出现了导语。
早期的导语,时、地、人、事、因要素俱全被称为第一代导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节奏的加快,20世纪30年代后,又出现了突出最有新闻价值,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部分要素的第二代导语。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闻写作突破了“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向自由式、灵活多样的形式发展,导语也越来越多样,出现了间接导语、退缓式导语、复合式导语等许多新形式。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考试资料.doc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复习资料单选、多选、填空1. 《别了,不列颠尼亚》报道了什么事件?香港回归。
2. 《京郊出现科学热》中出现的人的职业?大学教授廉平湖。
3. 《水域威尼斯》的开头: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域,它的美是水和桥构成的,今天,它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
4. 《从邮局看变化》写的是哪个地方的事?时间是?1980年的乌鲁木齐5. 《日本签字投降》的采访方式是?现场观察6. 《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由四篇短小通讯组成,其中的第一句话都是对其内容的概括,其内容分别是:①记者王建国、侯业扬、钱钢自某发射场报道我国第一枚动载火箭发射情景称;②我国发射的第一枚运载火箭,在高空顺利地完成了级间分离、关机等一系列程序,精确地沿着预定轨道飞完了全程。
③从我国本土发射的第一枚运载火箭,飞越了万里长空,今天在这里准备地落入了预定海域。
④当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在这里重返大气层距离海面三千米至四千米高度时,装有火箭飞行重要参数的仪器仓,自动从弹体弹射出来,打开降落伞,发出无线电定向信号,穿过去层,向洋面飘落。
7. 《“飞天”凌空》中描写的人物的职业是?跳水运动员。
8. 《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可爱啊!”》运用的表现手法是:拟人。
9. 《写在绢帕上的诗》的作者是:其主题是?作者:柏生。
主题:表现了邓拓与丁一岚之间的文字缘,革命情。
10. 《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是由外国哪家著名通讯社发布的?法新社。
11.求异思维是什么?是一种朝着不同方向、沿着不同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常常冲破思考的习惯范围,激发非习惯的联想,从而引出更多更深刻的信息,本质来说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最大的功能是求异。
12.毛泽东的作品有:《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沙》。
13.穆青的作品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水城威尼斯》。
14.《欧洲金融界进入大竞争时代》是什么类型的报道?解释性报道。
15.《巴西获得美洲杯赛冠军》的结构是?倒金字塔结构:以重要程度或受众观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较重要的往前放,次要的往后放。
自考本科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小抄作品部分.doc
一、外国新闻作品分析:1.分析《日本签字投降》一、作者简介:霍墨·比加特: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著名记者,在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写的报道,曾报道过太平洋战争中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先后两次获得过普利策奖,他的报道以生动详实著称,同时又是一名有名的“写作快手”。
二、报道特色:——“寓观点于事实之中”▪这是记录在世界重大历史事件的新闻名篇。
▪通篇都是客观叙述,用事实说话,捕捉细节▪冷静客观的描写,体现日本帝国的没落,世界强国地位的失去。
▪作者不直接评论,透过细节描写传达思想,将观点和倾向体现在对事实的取舍中三、人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手法▪细致描写了五个人物▪着重对日本外相重光葵的细节描写思考:结合此文,试述外国记者“寓观点于事实之中”的报道特色。
2.分析《火葬——甘地永存》一、写作特色:▪语言凝练、传神*介绍事件背景——描写人们吟唱经文——描写送葬队伍的不同阶层二、结构特色▪以火葬为线索*火葬的背景——火葬开始——火葬仪式——火葬结束▪围绕火葬这一中心事件,把人们对于甘地的爱戴之情传神地表现出来,通过火葬经过的描写,将各阶层人们的不同表现用事实叙述,全文融为一体,前后有序三、对观察性报道手法的运用▪既像一则消息,又像一则目击记▪观察准确,写的传神简练▪对各阶层送葬人们的描写3.分析《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一、引用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及作用:▪多次引用两位宇航员的话:用他们的切身感受真实向读者再现登月的情景,增强报道的客观性、可信性和权威性,使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这一事件所具有的新闻价值更形象、生动。
——“用事实说话”胜过直接评论二、“一句话导语”的重要性▪一句简单的导语把新闻事件中最重要、最精彩、最引人注目的事实呈现给读者。
▪开门见山、简洁明快▪及时、充分地向人民群众报道他们欲知、和应知的新闻三、记者具有高度新闻敏感思考:结合此文,说明记者具有高度新闻敏感的重要性。
4. 分析《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一、作者简介:比昂尼克:法新社前驻北京首席记者二、抓住的两个人物镜头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xx年xx月xx日•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方法•中外新闻作品概述目录•中外新闻作品比较分析•结论和建议•参考文献01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国内外对于新闻作品研究的现状,包括已经完成了哪些研究,研究的成果和不足之处等。
要点一要点二新闻作品的特点阐述新闻作品的特点,包括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以及这些特点在中外新闻作品中的体现。
自考新闻教育的现状分析自考新闻教育的现状,包括教育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以及中外新闻教育的差异。
要点三03增强中外新闻交流通过对中外新闻作品的研究,可以促进中外新闻交流,增进中外新闻界的相互了解和学习,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
01推进中外新闻作品研究通过对中外新闻作品的研究,可以推进新闻学的学科发展,丰富新闻学的理论体系,为新闻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02提高自考新闻教育质量通过对自考新闻教育的现状分析,可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自考新闻教育的质量。
02研究目的和方法研究目的探讨中外新闻作品的特征和差异研究新闻作品与跨文化传播的关系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新闻作品的社会功能和影响力了解中外新闻作品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研究方法对中外新闻作品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了解其语言特征、报道风格、叙事手法等。
文本分析法对比中外新闻作品在相同事件或话题下的报道方式、角度和深度等方面的差异。
对比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读者对中外新闻作品的阅读体验和反馈,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实证研究法搜集与中外新闻作品相关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和综述,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文献综述法03中外新闻作品概述背景与发展中国新闻作品在不断发展与演变中,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其形式和内容都在不断丰富和拓展。
中国新闻作品概述特点与优势中国新闻作品通常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关注社会热点,报道客观准确,同时注重人文关怀,为受众提供多样化的信息。
10月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2018年10月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卷(课程代码:0066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华盛顿邮报》的“水门事件”报道,其报道形式属于(B)A. 解释性报道B.调查性报道C.消息D.通讯2. 下列关于新闻作品共性与个性的表述,错误的是(C)A. 好的新闻作品要善于在所报道的人和事的特殊性屮发现个性B. 表现形式上的求新是求得新闻作品个性的重要方式之一C. 只要具备了鲜跚突出的个性,这篇新闻作品就一定是好作最D. 新潞作晶的共性包含在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规律之中3. 下列关于新闻作品中,采用了纵横式结合的结构是(A)A.《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B.《醒来,铜陵》C.《美丑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D.《取下神像挂地图》4. 在消息《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的导语部分,描写美画贸易代表向口本通产大臣赠送竹刀的细节,这样写法的主要目的在于(B)A.这是整场谈判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应写入导语B.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往下阅读C. 表明两国谈判代表之闻深厚的私人请谊,展现美日两霞嚴好的合作关系D. 深化、提炼主题,表明两国闻贸易关系的紧张5. 下列作品中,以“抗美援朝”志愿军为报道对象的是(D)A.《相思正是吐黄时》B.《生命的支柱》C.《在烈火中永生》D.《谁是最可爱的人》6. 研究新闻作晶,所应采取的科学态度是要坚持(A)A.实事求是B.不断检验C.去伪存真D.深入批判7. 新闻报道追求“可读性”的主要目的在于(B)A.使报道的主题更加深入B.使报道对读者更其感染力C.使报道的意义更为凸显D.使报道中的专业知识更加通俗8. 下列关于描写手法,表述不正确的是(B)A. 描写主要有人物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现场描写等类型B. 描写的作用在于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发展经过及结果C. 好的描写可以生动有力地表现新闻随容稻主题D. 恰当地运用描写手法,可以增强新闻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9. 下列作品中为著名记者法拉奇所写的是(C)A.《日本签字投降》B.《火葬——甘地永存》C.《英迪拉.甘地》D.《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10. 迅速辨刚和捕捉事物变动的信息,并衡量信息含有的新闻价值的大小的能力,被称为(B)A.理论素养B.新闻敏感C.政治素养D.新闻本源11. 下列作品中,较为大塑地运用了历史背景豹是(C)A.《经济学家赶集》B.《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C.《中原我军占领南阳D.《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2. 新闻与生俱来的属性是(B)A.生动B.真实C.简洁D.深入13. 按重要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先主屠次趣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这种消您结构模式被称作(D)A.时间顺序结构B.悬念式结构C.并列式结构D.倒金字塔结构14. “载若主副食和淡水旳拖船一离码头,永天糯连的商中画海风超浪涌,拖船像一叶小舟被大海随意撼上浪尖又甩迸涌谷,使人顿觉天在旋转。
2019年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串讲复习(二)
2019年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串讲复习(二)新闻是面向整个社会公开传播的。
受众多样性往往使新闻作品的传播效果表现的错综复杂。
同一篇新闻作品,在社会上引起不同反映,产生不同的评价,得出不同的结论是常有的事。
研究者在考察作品的社会效果时,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考虑到各种不同情况,顾及到社会效果的各个方面,既要充分重视其主要方面,也不忽视其次要方面,多作分析、比较、衡量,以求得客观公证的评价。
8、新闻作品研究者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邓小平理论。
9、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人类新闻实践活动,特别是队伍产阶级新闻实践活动,进行了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揭示了新闻活动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规律,是指导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理论武器,也是知道新闻作品研究的理论武器。
10、研究新闻作品,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1、新闻作品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新闻作品。
12、即使对同一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往往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给予不同的评价,得出不同的结论,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写出社会效果截然不同的新闻作品。
13、新闻舆论单位要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防止一切工作的守卫,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14、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唯物论的本源观,真实准确地报道客观事物,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世界。
15、就新闻时效而言,事实发生和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距离越短,其新闻价值越大。
16、新闻的重要性,由它所蕴涵的意义决定,不单纯取决于题材的大小。
在考察新闻重要性时,要全面考察它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还有它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17、新闻内容的丰富性和社会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新闻报道题材范围是极为广泛的。
18、新闻作品中最主要、最常见的体裁:消息。
19、范长江从1935年7月开始,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身份,对我国西北地区进行考察旅行,历时10个月,足迹遍及川、陕、甘、青、内蒙等广大地区,撰写了一系列通讯,陆续在《大公报》所以发表,后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
2019年10月自学考试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2019年工O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661一、单项选择题1.在西方新闻界的分类中,消费类报道一般属于A.硬新闻B.软新闻C.综合新闻D.时政要闻2.下列作品中,作者为邹韬奋的是A.《中国我军占领南阳》B.《别了,”不列颠尼亚”》C.《祁连山北的旅行》D.《华美窗帷的后面》3.迅速辨别和捕捉事物变动的信息并衡量信息含有的新闻价值的大小的能力,被称为A.理论素养B.新闻敏感C.政治素养D.新闻本源4.下列新闻作品中,采用了纵横式结构的是A.《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B.《醒来,铜陵》C.《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D.《取下神像挂地图》5.我国境内出现近代中文报纸的时间是A.19世纪30年代B.19世纪晚期C.20世纪早期D.20世纪20年代6.一般而言,新闻报道时效性和新闻价值之间的关系是A.事实发生和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距离越短,新闻价值越小B.时效性和新闻价值之间没有关联C.事实发生和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距离越长,新闻价值越小D.所有的新闻,都是越快越好7.新闻作品分析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是A.理性认识是作品分析的起点,是感性认识的基础8.感性认识是对理性认识的飞跃和深化C.二者是互不干涉的两种独立认识形式D.二者不能截然分开,相互交叉,前后互补8.下列对于新闻语言的概括,不恰当的是A.要尽可能不厌其烦地将每一个细节都交待清楚B.要做到准确严谨,恰如其分地反映所报道的客观事物C.要鲜明生动D.要简练明白,晓畅明了,通俗易懂9.《华盛顿邮报》的“水门事件”报道,其报道形式属于A.解释性报道B.调查性报道C.消息D.通讯10.下列作品中,以“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为报道对象的是A.《相思正是吐黄时》B.《生命的支柱》C.《在烈火中永生》D.《谁是最可爱的人》∏.作品《春夜》的体裁是A.消息B.深度报道C.特写D.调查报道12.下列思维方式,属于宏观思维的是A.从微小细部入手,求得对事物的深入发掘B.努力提出新见解、新问题的进取性思维方式C.寻找出某事物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的思维方式D.突破、超越所观察的事物本身,从更大的时间空间范围展开纵向和横向的思索13.《访“葡萄常”》的作者是A.梅阡B.邓拓C.穆青D.范敬宜14.在西方,重点回答新闻事实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将来如何发展的一种报道形式是A.消息B.通讯C.特写D.解释性报道15.研究新闻作品,应采取的科学态度是A.实事求是B.不断检验C.去伪存真D.深入批判二、多项选择题16.决定新闻报道的题材范围广泛性的主要因素有A.新闻内容的丰富性B.新闻社会功能的多样性C.各国新闻事件的差异性D.新闻的重大影响力E.新闻表现形式的丰富性17.下列有关导语的表述,正确的有A.导语出现于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战争期间B.第一代导语的特点是时、地、人、事、因等诸要素俱全C.20世纪30年代以后,出现了只突出最有新闻价值、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部分要素的第二代导语D.导语的作用在于开门见山地表明记者对所报道事件的思考与观点E.随着新闻写作的日益成熟,导语已逐渐减少使用18.下列新闻作品中,以人物为主要对象的有A.《“妈妈教我放鸭子”》B.《写在绢帕上的诗》C.《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D.《“飞天”凌空》E.《核弹元勋的“三子”》19.近半个世纪来,西方特稿写作呈现一个趋势,即在遵守客观性原则的前提下A.增强对比内容的描写B.注重衍生知识介绍C.描写新闻故事的现场气氛D.刻画新闻人物的性格E.安排新闻故事的情节发展20.新闻作品的个性特点一般表现在A.鲜明的时代特色B.作品中的人与事的特殊性C.表现形式的求新性D.作品语言运用的特色E.作者的写作背景三、简答题21.新闻真实性的要求有哪些方面?22.如何分析一篇新闻作品的主题?四、论述题23.试论述《断电使纽约陷于一片黑暗》的主要特色。
中外新闻传播史 复习大纲
中外新闻传播史复习大纲期末考试题型:1.选择题(5题,每题1分,共5分)2.填空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3.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共20分)4.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5.材料题(1题,每题12分,共12分)6.论述题(1题,每题13分,共13分)第一章:1.理解不同传播媒介(口语、文字、印刷)的特点2.理解信息传播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第二章:1.理解古代官报的出现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2.“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3.宋代的邸报和小报4.明代邸报的发行5.理解我国古代历史时期报纸发展缓慢的原因第三章1.《每日记闻》和新闻信2.“印刷机”和“手抄新闻”的出现3.封建王权对信息传播的利用与控制第四章:(本章应重点复习)1.近代报刊出现的原因2.了解德国、荷兰、英国最早期具有代表性的近代报刊3.重点掌握《论出版自由》与“曾格案”4.了解法国大革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近代报刊5.理解英国新闻传播体制的初步建立6.理解政党报刊及其特点第五章:(本章应重点复习)1.重点掌握大众报刊及其在各国的发展2.重点掌握四大通讯社及“三社四边协议”3.理解黄色新闻的诞生及其评价4.了解赫斯特和普利策第六章:(本章应重点复习)1.《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和《遐迩贯珍》2.理解在华外报的作用3.重点掌握史量才和《申报》4.重点掌握第一次办报高潮中具有代表性的报纸5.理解维新派报刊的历史作用与对中国报业的贡献6.重点掌握“苏报案”7.重点掌握维新派报刊与革命派报刊之间的论战8.了解袁世凯对新闻事业的破坏(癸丑报灾)9.了解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第七章:1.了解美国最早的广播电台以及美国的三大广播公司2.了解炉边谈话以及肯尼迪和尼克松的电视竞选3.了解BBC和NHK4.了解三大媒介的发展趋势第八章:1.理解西方媒体与政府之间的关系2.理解西方新闻理论中的自由主义理论和社会责任论3.了解水门事件第九章:1.理解新闻与宣传的关系2.重点掌握苏联宣传型新闻体制第十章:1.了解第三次办报高潮中具有代表性的报纸2.理解第三次办报高潮中报刊的特点3.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新闻传播的发展*注意:(1)每一章节中会有一些思考题,那些都是要掌握的;(2)ppt不是唯一的复习工具,还有教材;(3)请进行系统性的复习(不要只背一两个知识点),这样才能够掌握整体知识框架,使用理解式记忆的方法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4)注意所学知识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词语,比如“第一份”、“首个”、“开创了”等。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661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别了,“不列颠尼亚”》的报道内容所反映的年代是( )A. 1945年B. 1966年C. 1997年D. 1949年2.《京郊出现“科学热”》中所报道的主要人物是一位( )A.农民B.农业教育工作者C.农村干部D.农村基层科技人员3.“它的美是水和桥构成的”是一篇新闻作品的开头部分提到的。
这篇新闻作品是( )A.《水面下的桥梁》B.《枫桥兴会扶桑客,子夜钟鸣百又八》C.《水城威尼斯》D.《滦河水向天津奔来》4.《从邮局看变化》的报道内容所涉及的城市是( )A.呼和浩特B.乌鲁木齐C.拉萨D.银川5.《日本签字投降》的作者,在采写此稿时所运用的主要采访方式是( )A.个别访问B.向当事人提问C.现场观察D.电话采访6.《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中的第三篇短新闻,主要报道的是( )A.火箭发射时的情景B.打捞仪器仓的情景C.火箭准确落入预定海域的情景D.火箭沿着预定轨道飞行的情景7.《“飞天”凌空》中的主人公是( )A.空军飞行员B.民航飞机驾驶员C.跳水运动员D.工艺美术工作者8.消息《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么可爱啊!”》一文中对熊猫的描写采用了( )A.象征性手法B.拟人化手法C.比喻手法D.夸张手法9.下列新闻作品中,表现邓拓、丁一岚的文字缘、革命情的作品是( )A.《相思正是吐黄时》B.《写在绢帕上的诗》C.《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D.《依依惜别的深情》10.播发《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的通讯社是( )A.法新社B.美联社C.共同社D.路透社11.“38×365=?”这一算式,反映了张先生对家乡的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它出自( )A.《祁连山北的旅行》B.《相思正是吐黄时》C.《夜宿车马店》D.《华阳礁上补给忙》12.“报纸的主角”通常指( )A.言论B.消息C.图片D.版面13.成功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主题的消息是( )A.《醒来,铜陵!》B.《从邮局看变化》C.《大老齐成了“香饽饽”》D.《菜价追踪》14.“抢鸭这一民间传统项目,惊险而又富有浪漫色彩……”这一段文字,出自通讯( )A.《水城威尼斯》B.《“妈妈教我放鸭子”》C.《小城风光更迷人》D.《水面下的桥梁》15.反映在多种经营中如何保持自然生态平衡问题的工作通讯是( )A.《学习南京市绿化经验要注意三点不足之处》B.《滦河水向天津奔来》C.《并非鱼草之争》D.《小城风光更迷人》16.新闻《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中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的一个大屠场。
自考“外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8)
第五章 发展中国家报业的创建和发展 第⼀节 概说 发展中国家的报业史的共同点:①早期报刊多四殖民者创办。
②随着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争的开展,这些国家的民族报刊逐步发展成长。
③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为这些国家的报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各国在取得独⽴以后,建⽴⾃⼰的报业体系。
发展中国家⼈⼝为发达国家的三倍,⽽报纸发⾏量却只有发达国家的1/3.亚、⾮、拉美各洲各国之间的情况⼜很不平衡。
⼀般说来,拉美国家报业较为发达,亚洲多数国家报业已有⼀定基础。
⾮洲报业起步晚、基础差。
发展中国家的报业体制⼤致有三种类型:①以政府或执政党报刊为主。
②政党报刊和商业报刊并存。
③商业报刊为主。
发展新闻学/指导性新闻业:多数发展中国家重视并提倡报刊的社会责任,强调报纸应该根据国家利益引导舆论,强调报纸在保持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利益、推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反对不受约束的⽆限制的新闻⾃由。
这种理论被称为发展新闻学或指导性新闻业。
第⼆节 亚洲国家报业 印度: 印度第⼀家英⽂报纸:《孟加拉报》 印度现在历史最久的报纸:《孟买新闻》 罗易:在加尔各答⽤孟加拉⽂办了周报《明⽉报》和《孟加拉使者》,宣传民主思想,这才有了印度⼈⾃⼰办的报纸,罗易被视为印度报业的先驱。
⽬前印度报业结构特点:①种数很多,销量不⼤。
②语种繁多。
③出版地集中。
印度报业体制受西⽅的影响较⼤,报刊⼤多数是私营的。
⽬前最有影响的⽇报:《印度快报》、《印度时报》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新、马地区最早的华⽂报刊:《察出⾕每⽉统纪传》,1815年8⽉5⽇。
马六甲,英传教⼠,马礼逊和⽶怜。
最早由华⼈创办的华⽂报纸:《叻报》,1881年12⽉,薛有礼在新加坡创办。
《南洋商报》:陈嘉庚创办,1923年。
《星洲⽇报》:胡⽂虎创办,1929年。
⼆报合并后为《联合早报》,1938年。
马来西亚最有影响的⽇报:英⽂《新海峡时报》。
⼟⽿其(奥斯曼帝国) 第三节 ⾮洲国家报业 ⾮洲第⼀份报纸:法⽂周报《预告报》,⽑⾥求斯。
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串讲复习(八)
2019年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串讲复习(八)【题型:单选】[21]撰写通讯《巴黎陷落后的一个月》的外国记者是()答:A A爱伦堡B西蒙诺夫C李普曼D索尔兹伯里【题型:单选】[2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是一篇新闻作品中的名句。
这篇新闻作品是()答:CA.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B. 《桌上的表》C.《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D.《华阳礁上补给忙》【题型:单选】[23]在西方,通常把题材较为严肃、较为重要、时效性强的新闻报道称为()答:BA软新闻B硬新闻C.特稿D解释性报道【题型:单选】[24]延安时期,穆青采写了当时一位有名的劳动英雄,这位劳动英雄是()答:DB孟泰C王进喜D赵占魁【题型:单选】[25]在下列新闻作品中,描写一群台胞返乡探亲的动人事例,表现两岸一家、骨肉亲情的作品是()答:AA《相思正是吐黄时》B《好啊!诚实永存》C《师魂》D《春夜》【题型:单选】[26]在积累了充分事实的基础上,以较为深入、系统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在西方称之为()答:BA特稿B调查性报道C解释性报道D述评性报道【题型:单选】[27]《英雄登上地球之巅》的作者是()答:CB华山C郭超人D范长江【题型:单选】[28]下列诗句中,被《写在绢帕上的诗》一文引用的是()答:D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B“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D“淖沱河畔订心盟,卷地风沙四野鸣【题型:单选】[29]《经济学家赶集》的报道内容所反映的年代是()答:C A1950年B1960年C1980年D1990年【题型:单选】[30]《夜宿车马店》所报道的生动事实,是发生在()答:A A内蒙古C山西D黑龙江。
2019年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串讲复习(五)
2019年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串讲复习(五)第四章关于研究外国新闻作品1、外国新闻作品常见的报道形式:消息(电讯)、特稿、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
2、消息是以简洁的文章,简明扼要的方式即使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是最大量、最经常运用的一种报道形式。
消息常被称为“报纸的主体”。
西方新闻界一般将消息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
硬新闻指时效性强、比较重要的事情报道。
软新闻指时效性较弱、重要性不足,而趣味浓厚的报道。
3、特稿是西方新闻写作中的一种特殊文体。
它是以形象生动的手法,将新闻事件、人物、场景、气氛等具体、生动地再现出来的报道形式。
特稿常用“设悬念”的手法来开篇。
4、解释性报道是西方传统的客观博爱到发展到20世纪初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报道形式。
它在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基础上,重点回答新闻事实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将来如何发展的一种报道形式。
解释性报道是一种背景性新闻。
5、调查性报道,又称揭露性报道,是一种在积累了充分事实的基础上,以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
早在20世纪70年代,调查性报道在美国新闻界盛行一时。
调查性报道分为单项揭丑式和综合分析式报道(揭露剖析政府和公共机构及整个社会体制中存在的弊端)两种。
6、外国新闻作品的主要写作特点:①注重新闻报道的接近性,拉近读者与新闻的距离,引起读者的关注;②重视使用背景材料,增加新闻作品所揭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③着力将新闻报道写得生动易懂,有现场感,使新闻作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④注重进行式报道,及时将新闻报道出去,对读者较为关心的时间,还采用后续报道、跟踪报道等形式,揭示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给读者以完整的印象;⑤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
7、增加新闻报道的接近性的方法:①点明事实与受众利害攸关的关系,如果事实牵涉到受众的切身利益,自然会引起他们的关心和关注;②按照新闻事实最容易为受众接受的原则来写作。
8、连续报道是西方新闻记者对重大事件或正在发展进行的事件而做的追踪报道。
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核心考点
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核心考点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新闻素描题材重大,场面热烈,报道及时。
表现手法:粗线条的概括叙述和典型事例相结合,由面到点,点面结合,既展示全貌,又刻画动人细节。
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人物新闻写作特色:人物对话中原我军占领南阳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的一篇消息。
不仅报道了事实,而且深刻揭示了敌败我胜的必然趋势。
写作特点: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首尾贯穿。
背景材料起到了突出事件的新闻价值,烘托深化主题,增强新闻的知识性的作用。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消息,记载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一件重大史实。
写作特色:清晰的事实叙述,概括的情景描写。
本文特点:精练扼要,气势宏伟。
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以其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展现了我军当时渡江的雄伟气势,可谓精辟的语言和高深的思想相得益彰的典范。
上海严寒短消息写作特点:行文简洁洗练、用事实说话、不发或少发议论。
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新闻述评写作特点:有述有评、评述结合。
阿西、亚妮当众挥毫妙趣横生人物新闻结构特点:以作画为线索,贯穿全篇。
从邮局看变化消息特点:角度独特、构思巧妙、小中见大写作特色:通过对比事实突出主题。
《从邮局看变化》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消息从头至尾几乎都贯穿了对比,而且对比强烈,很有说服力。
在概括对比之后,接着列举事实进行具体对比,从邮局这个“窗口”,小中见大,生动有力地说明了由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经济学家赶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较早的关于时常经济的报道。
写作特点:以小见大,反映深刻而且有重大意义的主题,成功的运用动词。
运载火箭飞跃万里长空由四篇短消息组成的连续报道。
报道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实验成功这一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
写作特点:现场感强。
枫桥兴会扶桑客子夜钟鸣百又八外事活动的动态新闻特点:题材新颖,内容富有情趣。
2019年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串讲复习(六)
2019年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串讲复习(六)【题型:单选】[1] 《别了,“不列颠尼亚”》的报道内容所反映的年代是( ) 答:CA 1945年B 1966年C 1997年D 1949年【题型:单选】[2] 《京郊出现“科学热”》中所报道的主要人物是一位( ) 答:BA 农民B 农业教育工作者C 农村干部D 农村基层科技人员【题型:单选】[3] “它的美是水和桥构成的”是一篇新闻作品的开头部分提到的。
这篇新闻作品是( ) 答:CA .《水面下的桥梁》B .《枫桥兴会扶桑客,子夜钟鸣百又八》C .《水城威尼斯》D .《滦河水向天津奔来》【题型:单选】[4] 《从邮局看变化》的报道内容所涉及的城市是( )答:BA 呼和浩特B 乌鲁木齐C 拉萨D 银川【题型:单选】[5] 《日本签字投降》的作者,在采写此稿时所运用的主要采访方式是( ) 答:CA 个别访问B 向当事人提问C 现场观察D 电话采访【题型:单选】[6] 《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中的第三篇短新闻,主要报道的是( ) 答:CA 火箭发射时的情景B 打捞仪器仓的情景C 火箭准确落入预定海域的情景D 火箭沿着预定轨道飞行的情景【题型:单选】[7] 《“飞天”凌空》中的主人公是( ) 答:CA .空军飞行员B 民航飞机驾驶员C 跳水运动员D 工艺美术工作者【题型:单选】[8] 消息《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么可爱啊!”》一文中对熊猫的描写采用了( ) 答:BA 象征性手法B 拟人化手法C .比喻手法D 夸张手法【题型:单选】[9] 下列新闻作品中,表现邓拓、丁一岚的文字缘、革命情的作品是( ) 答:BA 《相思正是吐黄时》B 《写在绢帕上的诗》C 《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D 《依依惜别的深情》【题型:单选】[10] 播发《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的通讯社是( ) 答:AA 法新社B 美联社C 共同社D 路透社。
2019年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重点资料打印资料
中国投巨资加快长江沿岸地区开发经济新闻。写作特点:精选典型数字表现主题;用事实说话并贯插必要的背景材料。
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国际新闻。写作特点:通过具体形象的事实体现新闻主题。在结构安排上颇有特色。全文分为7段,第一段导语,开门见山。紧接着第二段、第三段交代有关北京材料,说明情况。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以记者的所见所闻描述了两位高级代表与记者会面时的情景。最后一段还是背景材料,介绍了在次之前双方谈判的会谈要点。从全文来看,无论是导语、主体、背景,还是结尾的安排,都是为了有助于突出消息的主题,有助于畅达地表现消息的内容,让读者便于阅读而设。
上海严寒/短消息/作特点:行文简洁洗练、用事实说话、不发或少发议论。
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新闻述评/特点:有述有评、评述结合。
阿西、亚妮当众挥毫妙趣横生/人物新闻/结构特点:以作画为线索,贯穿全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串讲复习(八)
【题型:单选】[21] 撰写通讯《巴黎陷落后的一个月》的外国记者是( ) 答:A
A 爱伦堡
B 西蒙诺夫
C 李普曼
D 索尔兹伯里
【题型:单选】[22]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是一篇新闻作品中的名句。
这篇新闻作品是( ) 答:C
A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B .《桌上的表》
C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D .《华阳礁上补给忙》
【题型:单选】[23] 在西方,通常把题材较为严肃、较为重要、时效性强的新闻报道称为( ) 答:B
A 软新闻
B 硬新闻
C .特稿
D 解释性报道
【题型:单选】[24] 延安时期,穆青采写了当时一位有名的劳动英雄,这位劳动英雄是( ) 答:D
A 吴吉昌
B 孟泰
C 王进喜
D 赵占魁
【题型:单选】[25] 在下列新闻作品中,描写一群台胞返乡探亲的动人事例,表现两岸一家、骨肉亲情的作品是( ) 答:A
A 《相思正是吐黄时》
B 《好啊!诚实永存》
C 《师魂》
D 《春夜》
【题型:单选】[26] 在积累了充分事实的基础上,以较为深入、系统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在西方称之为( ) 答:B
A 特稿
B 调查性报道
C 解释性报道
D 述评性报道
【题型:单选】[27] 《英雄登上地球之巅》的作者是( ) 答:C
A 魏巍
B 华山
C 郭超人
D 范长江
【题型:单选】[28] 下列诗句中,被《写在绢帕上的诗》一文引用的是( ) 答:D
A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B “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
C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 “滹沱河畔订心盟,卷地风沙四野鸣
【题型:单选】[29] 《经济学家赶集》的报道内容所反映的年代是( ) 答:C
A 1950年
B 1960年
C 1980年
D 1990年
【题型:单选】[30] 《夜宿车马店》所报道的生动事实,是发生在( ) 答:A
A 内蒙古
B 陕西
C 山西
D 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