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题型13 品格成就成因题:察言观行由果索因
2017届高三二诊语文参考答案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2016.101.C2.A3.B(逗号改为顿号)4.B(捉襟见肘: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
形容衣服破烂。
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A.高谈阔论: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贬义词。
C.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
不用于价格的比较D.不胜其烦,指不能够忍受烦琐的事务。
与句意相矛盾,应改为“不厌其烦”。
)5.C(A. “自从”放到“新生代农民工”之前。
B.成分残缺,承担……任务。
D.不合逻辑,“双刃剑”用来形容事情的双重影响,既有利也有弊,而“圆梦”与“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都是有利的一面。
)6.D(表述绝对,“李陵之祸”的表述只是最为明显。
)7.BC(偷换概念,此项表述的是“书信”的特点。
)8.A(“发端于汉史学家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于文无据。
)9.C(诚信,讲诚信)10.ABCD(A代词,指代殷商/表推测;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递进;C动词,到/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11.A12.B(并非不战而胜。
原文有“至殷,因战,大克之”之句;虽然也有“适令武王不耕而获”的句子,是作者评论的话)13.(10分)(1)这样看来,武王本来就知道纣王是无法与自己为敌了。
善于运用敌方的力量,哪有什么敌手呢!(“固”1分“因”1分,“何敌之有”句式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2)他人(武王)做的是人们所希望的事情,自己(纣王)做的却是人们所厌恶的事情,事先摆好阵势又有什么用处呢?(“为”1分“所欲”“所恶”1分“陈”1分,“益”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3)至于约定了日期却不如期赴约,说了话却不守信用,这是殷商之所以灭亡的原因。
(“期”1分“信”1分,“所以”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14.(1)①色彩对比鲜明:“绿”而曰“暗”,极写柳叶之密,柳色之浓。
“红”而曰“酣”,写落日映红荷,红颜似醉。
②视听结合浑然一体:鸣蝉隐绿柳,不见其形,但闻其声③拟人:“红”而曰“酣”,把荷花拟人化,令人联想到美人喝醉了酒,脸庞儿泛起了红晕如美人醉酒,娇媚动人。
高考语文题目及答案2017(2)
高考语文题目及答案2017(2)四、写作(本大题6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
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考语文题目参考答案1、D【解析】A.舛(chuǎn)B.靡(mǐ)C.迤(yǐ)2、B【解析】A.戴 C.绵 D.仗3、C【解析】“不至于”指不会达到某种程度;“不致”,不会引发某种后果,一般后面不接“于”。
“遏制”是及物动词,做“制止、控制”讲;“遏止”是不及物动词,用力阻止,常用在否定句式中,不带宾语。
“权利”指依照宪法给予人们应享受的利益,对象指公民、法人,也指国家、企事业单位等,如自卫权利、科研权利、保卫人民权利;“权力”指在权限内一种可以统治、管辖、支配别人的权柄。
“作客”,寄居在别处;“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4、A【解析】A、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
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
B、首鼠:踌躇,犹豫不决。
两端:两头。
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左右动摇不定。
不表示意见不合。
C、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大观:丰富多采的景象。
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D、比喻不幸的事情。
多指人的死亡。
含贬义。
5、C【解析】A.括号紧跟在“5万元”后面 B.第二个书名号改为引号 D.问号改为句号6、B7、A【解析】B.语序不当,“深化”与“建立”交换;C.删掉“位置”,或把“位于”改为“在”;D.一面和两面不能对应。
8、D【解析】A.“获得了”缺主语;B.“堪称”和“可以”赘余;C.句式杂糅,去掉“所致”。
作文审题立意之由果溯因(定)
由果溯因法立意步骤:
1、关注要素——人、行、果 2、由果溯因——抓住关联 3、缘因知理——析句品词 4、据理立意——抓精神、事理
巩固练习
【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文字,用由果溯因法来确定立意。
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一座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 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突然,门被打开了。 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道门?这不是你日 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 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且下午跟我 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跟我 说‘明天见’。”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 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 寻找并找到了他。”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 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参考:
勿以善小而不为; 细节不可忽视;
分析这些立意是否切合题意:
(1)顺手之劳,有益无穷 (2)奉献他人,收获甘甜 (3)好习惯,终生乐 (4)做事力求完美
这些立意存在的问题: (1)顺手之劳,有益无穷 问题:流于表面,未能理解“顺手”的含义。 (2)奉献他人,收获甘甜 问题:未明“小洞”的特点。 (3)好习惯,终生乐 问题:未理解“顺手做小洞”的侧重点。 (4)做事力求完美 问题:未理解“顺手补小洞”的“小洞的性 质”。
感谢光临 敬请指导
迁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思考问题,再用由果溯因法来 确定立意。
(浙江卷)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 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 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善良、好相处、守信 用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 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 掌的人。”博文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 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要脱 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得少于800字。④除 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得抄袭、套作。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端阳初始宜清晨,午晌过半好乘阴,节节高开创佳绩,快笔生辉候佳音。
乐此不疲别更亲,每句首字联独嗅!吾仅以此小诗祝高考期间的所有考生:金榜题名!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仅供大家参考!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I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重磅】2017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详细解析
【重磅】2017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详细解析语文Ⅰ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
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________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________的作品。
它们或如摄影般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________。
A.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 B.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C.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 D.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答案】A【解析】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
励精求治: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第一空的对象为“工匠精神”,不指国家,故应选用“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
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对象指人。
第二空的对象为“作品”,不指人,故应选用“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形容好的东西太多,美景多得看不过来,强调“美”。
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
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强调“量”。
第三空所言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给人的是审美感受,故应选用“美不胜收”。
【评点】此题为成语的近义选择,成语不偏不怪,均为日常生活用语,而且其区别性大,所以此题难度不大,给考生上手带来易感,也就对整个试卷带来好的印象和兴致。
其实,一直想,词语的考查为什么一定要考偏与怪呢?生活中喜闻乐见、高频使用的词语尚且不会用,考偏与怪的又有何用?!回归生活才是语文的本真!2.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2017届高考语文-据果索因,探幽发微——原因分析题之要诀-专题练习(十二)及答案
2017届高考语文专题练习(十二)据果索因,探幽发微——原因分析题之要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还珠于民”张伯驹冯大彪张伯驹号丛碧,别号好好先生。
幼年过继给伯父张镇芳,张镇芳系前清进士,官至直隶总督。
张伯驹早年仕途颇为得意。
19岁考入袁世凯的混成模范团骑兵科学习,毕业后先后在军阀曹锟、吴佩孚、张作霖等部任职,曾任过提调参议。
其时正值军阀混战,国政日非,他深以军职为耻便退出军界。
北伐之后蒋介石的实业部长吴鼎昌拉他出来做事,他拒绝后便到其父首创的北方第一家商业银行(盐业银行)挂了个常务董事兼总稽核之名,开始进入金融界。
30岁后张伯驹以一介文人踏上艺术之路,开始收藏中国古代书画。
初是出于爱好,后则以保存中国珍贵书画不使其流入国外为宗旨,而且得到了他夫人潘素的鼎力支持,变产借债,历经艰难风险亦在所不惜。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收藏的中国传世最古之绘画——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和中国传世最古之书法——晋陆机的《平复帖》。
隋展子虔的《游春图》距今已有1 000多年历史,是无比珍贵的稀世之宝。
张伯驹谈到当时的购画经过,将一所据说是李莲英曾居住过的房子卖了220两黄金还不够,夫人潘素又不得不将自己心爱的首饰卖掉一部分凑够后才弄到手。
后来张大千告诉他原也是想买的,见好朋友已买也就没再张口。
但过了一个多月蒋介石的秘书长张群闻知,乘飞机专程从南京赶到北京找张伯驹恳求转卖,说开多少价都要。
未料张伯驹一口回绝,坚定地说:“我既要到手就贵贱不再转卖,我愿自己保存。
”他还谈到《平复帖》更是他心爱之宝。
他因得此宝而将书斋更名“平复堂”。
以4万大洋买到手。
但是不久就有一个叫白坚甫的古董招客,为日人所雇,出口就愿以30万大洋索购。
张伯驹怒目而视,斥道:“我要它是为了收藏,我不是商人。
黄金易得,国宝无二。
万一流落海外,我岂不成了千古罪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伯驹怕这些珍宝被暴徒抢劫,便缝在衣被中随身携往上海、西安。
可是1941年在上海时,汉奸汪精卫手下师长丁雪山欲行敲诈勒索,突然绑架张伯驹,扬言必须拿300万伪币去赎,否则就要“撕票”。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II卷答案及详解
5.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义。(5分) 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 活场景;
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
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解析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词语丰富意思的能力。“窗子” 再结合尾段“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你有的是 含意指向本文标题的含意 ,文章二至五段侧重写向窗外看 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隐隐约约”等信息可知 ,作者笔 到的不同的现实生活图景 ,且二至五段的结尾反复强调 下的窗子,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 ;有形的窗子指向具体 “铁纱窗”“玻璃窗”“窗子以外”等 ; 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窗子,无形的窗子指向人的不同的 精神世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 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 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B. A 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 第一段在对元明两代瓷器进行对比论证后,得出了 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 果”的论点。 C. 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 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点睛】: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对原文论证的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 相关分析”一语,根据文本的整体内容或部分内容进 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 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
审题方法
聚焦关键,正确解读
第一步,聚焦关键。认真逐字读题,快速确定题中 的关键信息。如本题“不同的人称”“全文”即为关 键信息。 第二步,正确解读。对感觉含义不明的关键信息, 可采用相同情境置换的方法来解读。
知识拓展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卷含答案
2013年,郎平就任中国女排主教练。
她知人善任,派不同队员参加不同比赛,充分发挥她们各自的优势。
她眼光长远,在培养年轻球员,尤其是天才型球员时,不握苗助长。
赛场上,她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带领队员们屡创佳绩。
2016年,中国女排勇夺里约奥运会冠军,不言而喻地证明了郎平执教水平的高超。
A.知人善任B.Jg苗助长C.运筹帷幄D.不言而喻5.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依托海量的普查成果,我国建成了包括重要地理国情要素、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内容组成的地理国情数据库。
B.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昨天在新建的专属剧场首演,该剧以全新的观演模式带领观众进行了一次“古今穿越二C.这位前方记者采访到的专家表示,C919的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商用飞机的研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D.骑自行车健身时,因为在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中使锻炼者能够消耗较多的热量,所以减肥、塑身效果都比较明显。
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谈审美移情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
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
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它们身上。
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
《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
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
然而,对移情现象作出真正的理论概括是晚近的事。
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
他们认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审美观照,是情感的自发的外射作用。
也就是说,审美观照不是主体面对客体时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即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我们的眼睛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中去,在费舍尔父子那里,移情观念已大体上确定了,但通过形而上的论证把移情说提高到科学形态的则是德国美学家立普斯。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语文试题解析(参考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2语文1.【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项“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说法错误。
C项“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D项,“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项“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说法错误,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证明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
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项“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文中没有体现这一内容。
4.【答案】B【解析】B项,“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不对,原文中结尾说“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
”“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5.【答案】①有形的各种窗子;②无形的窗子,指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③理想照进现实的窗口;④人们心中时时约束自己的框框;⑤人人渴望打开,却很难敞开的心灵之窗。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需要学生筛选信息,仔细阅读原文,找出相关语段,提炼中心意思即可。
6.【答案】①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更显出“窗”对人们的无所不在的约束;②以拉家常的口吻娓娓道来,更显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易与心灵深处的交流;③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真诚态度,增加了内容的可信度。
(每点2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
人称的使用非常讲究。
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2017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上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新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传统宗法社会和家国一体的社会制度下, 孝文化由家庭伦理、家族伦理扩大到社会伦理和国家伦理乃至整个文化精神体系和文化实践体系,成为人们非自觉的文化认同和社会集体心理意识。
在中国古代,“家”是传统社会的基本单位.孝文化最早是作为家庭伦理规范而存在的,主要调节的是亲子关系,具有归亲、继亲、养亲、敬亲、顺亲、谏亲、侍亲、葬亲、祭亲等丰富内涵。
《孝经》言:“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三才》)“孝”被视为天、地、人三才之“道”,不仅维护了家庭关系中长幼、尊卑秩序,而且成为传统社会中最重要的家庭伦理观念,即传统家庭孝道。
传统家庭孝道是一个内容极其繁芜的庞杂体系,从历史视角来看,孝文化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扭曲和异化,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例如,传统孝道将“孝”与“顺”等同,认为孝道就是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从而演化为严格的父权制,违背了孝文化的道德本性,扭曲了人性的发展。
又如,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祭亲”思想被逐渐演化为传统礼教,而成为重形式轻内容、重礼数轻情感的仪式,一些思想甚至被演变为封建迷信,等等。
但是,肃清消极影响,传统孝文化仍不失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在传统社会,孝文化作为家庭伦理最重要的规范,调节着自天子至庶人的行为,并逐渐升华为人们自觉的道德行为,促进了家族和睦与社会和谐。
传统家庭孝道并不是一种封闭的文化形态,而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和扩展性的伦理道德规范。
具体来说,作为家庭伦理的孝道思想,从调节家庭、家族关系开始,向外推衍而成为社会伦理规范和国家政治规范,完成了从私德向公德的伦理转换.如果说作为私德之孝主要规范的是亲子伦理关系,那么上升为公德的孝,如对四海兄弟的孝悌思想,对国家的孝忠思想、孝廉思想等等,主要规范和协调的便是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关系,对于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与促进国家统一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是儒家学说的理论核心.以此为逻辑起点,经过推衍和演化,逐步发展为中华文化的核心。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学案:第五章学案13析因题:据果索因,探幽发微Word版含解析
学案 13析因题:据果索因,探幽发微学案略语寻找传主取得成功、成就的原因,作出某种选择的因素;寻找某新闻事件产生的原因,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课标卷实用类文本极重要的考题,有时甚至把它放在探究题中考查。
二轮复习,应对这种题型予以高度重视,并在实战训练中予以强化。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能力短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家三口出游,一张景区通票动辄一两百元,相当于大多数人两天的工资,再加上餐饮、交通费的支出,低收入人群还真是玩不起。
”江西某旅行社负责人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进入了国家发改委规定的旅游景区票价三年一调整的第二个“三年解禁”期。
记者采访发现,伴随着新一轮旅游旺季的到来,在三年大限到期后,全国部分景区门票已开始上调。
未来数月内,全国将有超过 20 个知名景区门票涨价,涨幅从 20%到 60%不等。
部分旅游景区票价为何会进入“三年必涨”怪圈,记者为此进行了调查。
据公开信息显示,以江西井冈山景区为例,近三年该景区年度平均运营维护成本为 11 582.95 万元,按年度平均游客接待量 77.59 万人次计算,人均成本为 149.29 元,成本已经超过其现行门票价格。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景区尤其是新开发的旅游景区,产品结构单一,除了简单的景区景色外,配套的饮食住宿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依靠单一的门票收益成为维持景区发展的唯一手段。
部分知名景区对旅游资源具有垄断性,涨价底气十足,加上部分“以旅游立市”的地方政府,存在“外地人的钱不赚白不赚”的短视心理,地方财政长期依赖门票收入,为景区提价大开“方便之门”。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一些景区看到同级或者次一级景区上调门票价格,就出现了“比较涨价”心理,也随之跟风申请涨价。
专家认为,旅游景区价格一再飙高,一味把运营成本增加都转嫁到游客身上,势必造成恶性循环,将更多的游客挡在景区之外,最终景区也会失去自己的竞争力和吸引力,这种行为将危害我国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高考语文-察言观行,由果索因-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练习察言观行,由果索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心清如许,译笔生豪情1912年,朱生豪出生于浙江嘉兴。
他幼年失怙,家境中落。
然而,他痴迷读书,从无懈怠,从秀州中学到之江大学,教会学校的背景培育了他中英文俱佳的文学功底,诗文清秀,才华颖脱。
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执教之江大学,对这位学生的才华“一唱三叹”,赞为“不易才”。
20世纪30年代,朱生豪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此时国民党当局在“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下进行文化围剿。
他在当时上海的世界书局任职,耳闻目睹令人窒息的文化封锁,思想上愤懑、彷徨。
书局英文部负责人詹文浒先生了解到朱生豪的中英文功底,向他提出了重要建议——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
这个建议让这位温和腼腆、“渊默如处子”的青年文人,胸中翻涌起了豪迈的激情。
朱生豪在给妻子的信中说:“某国人说中国是无文化的国家,连老莎的译本都没有。
我这两天大起劲……”朱生豪说的“某国”就是当时觊觎中华、到处挑衅的日本。
莎士比亚戏剧大部分为诗体剧。
一位学者曾评说:只有诗人方得译出诗人之剧。
朱生豪在新旧体中文诗词方面极富才华;他的英文诗歌创作也十分有灵气,具有清新自然的田园牧歌风格。
然而,莎剧如按中文诗体来译,难度极大,且在语言文字的使用上受限颇多,最终,朱生豪决定用散文体来翻译莎剧。
尽管如此,朱生豪在处理剧本中的歌词及念白时,仍尽量采取诗体形式,在韵律、节奏和意境的把握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以图存留莎翁原本的风貌。
特别是针对不同的戏剧场景,分别采用了自由体诗或诗经体、骚体、古体诗等中国传统诗歌体裁,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原文中角色所处的环境与情绪,竭力避免翻译文学中通常会出现的“洋味”和陌生感。
翻译莎剧需要的不仅是激情,也不仅是才华。
梁实秋先生译莎剧,最后宣告要与莎士比亚“断绝来往”。
虽为危言,并非耸听,梁公花费30余载始得译完莎翁全集。
林语堂先生也曾面对翻译莎剧的邀约,但婉拒之,言到老年再作打算。
然而,译莎并非年长者的专利。
2017年全国二卷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2017年全国二卷高考语文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练习:定点练12 析因题:据果索因,探幽发微 Word版含答案.doc
定点练12析因题:据果索因,探幽发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反水客”致赴港客剧减三月旅游业全面下跌据港媒报道,接连发生以反水货客为名的“港独”暴力示威,令外地旅客访港意欲插水注]。
旅游业议会主席胡兆英表示,三月份旅游业、零售业、饮食业等行业都全面下跌,其中旅游业比去年同期下跌超过10%,更形容是“迎来旅游业寒冬”。
他续称,本港旅游业“外忧内患”,不但受日、韩两国汇率影响,令为数不少的东南亚旅客被日、韩市场吸纳过去,而且香港接连发生反水货客示威重挫城市形象,令不少游客却步。
香港旅行社东主协会会长叶庆宁表示,除内地访港团数量未尽如人意外,其他地区访港团亦比去年同期暴跌30%,当中酒店业最受影响,以旅游团为主的三、四星级酒店成为“重灾区”。
(2015年4月4日新华网)注插水:常用于运动员跳水的时刻动作,即普通话的“跳水”。
1.根据上面材料,谈谈香港遭遇“旅游业寒冬”的原因有哪些,又有怎样的后果。
答:答案原因:香港出现的“反水客”事件,让来港游客害怕;港元汇价转强(日、韩汇率影响),来港游客减少,多转移到日、韩旅游市场。
后果:香港以旅游团为主的三、四星级酒店成为“重灾区”,而且连带着香港的零售业、饮食业等行业全面下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马寅初回国后,应邀到北京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
30年代前期,他又担任南京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
为了显示“礼贤下士”,蒋介石请马寅初担任立法院的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长,实际上就是南京政府的最高经济顾问,参与经济政策的制定。
面对千疮百孔的民族经济,马寅初一直在寻求救国良策。
抗战初期,马寅初满怀救国激情在重庆参与整顿经济。
然而,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买办资本借抗战名义聚民财入私囊。
马寅初见此怒不可遏,在立法院提出向发国难财者征收“临时财产税”的议案。
此论一出,各界轰动。
他还在演讲中直斥蒋介石:“有人说委员长领导抗战,可以说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2017年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1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追溯.(sù)隽.(jùn)永忙不迭.(dié)返璞.(pú)归真B.信笺.(qiān)洗漱.(shù)一溜.(liù)烟恪.(kè)守不渝C.收敛.(liǎn)蕴藉.(jiè)一刹.(chà)那敷衍塞.(sè)责D.整饬.(chì)框.(kuàng)架肇.(zhào)事者心无旁鹜.(wù)【答案】C【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字音需要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字形主要考查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成语是考查重点。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
主要的方法是:①形辨法。
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
②音辨法。
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
③义辨法。
即结合具体语境,根据字的意思辨析正误。
如骛:追求。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大多数人的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真与美就了。
2018届高考语文-察言观行,由果索因-专题练习-答案
察言观行,由果索因
答 案 1ຫໍສະໝຸດ C 2.CE 3.①满怀热情翻译莎剧,消耗了全部青春年华。②译作两次毁于战乱,坚持重译,坚定执着。③翻译前反
1 / 2
2018 届高考语文专题练习
察言观行,由果索因
解 析
量”“白璧微瑕”评价不当。D 项,水平超过任何其他莎剧译本,无依据。
3.【解析】:朱生豪在翻译莎剧中,值得我们借鉴的优秀品质,实际上就是传主拥有的思想、行为,明确
这一点,题目就转换成了一道概括题。解答时,到文中找主要事件,通过事件分析体现了传主的什么思想,
然后分条作答。如满怀热情,消耗了全部青春年华;坚持重译,坚定执着;反复揣摩,精益求精;不惧困难,
原文的曲解。E 项,文中说“把真性情藏起来的写作一定是痛苦的、艰涩的”。
6.【解析】:此题考查概括传主的品格特点。可围绕传主的人生经历、价值追求和作品特点分析“倔强”
的具体表现。如直面生活、倡树童心、追求真理和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倔强人物等。
2 / 2
复揣摩,翻译中反复吟诵,精益求精。④在只有两本工具书的条件下,不惧困难,完成译作。
4.B
5.AD
6.①面对人生的困境,强调直面真实的勇气。张炜一直专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研究和思考,试图
通过追寻古代知识分子柔软而坚硬的内心,正视困境和冲突,从而直面生活。②张炜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倔
1.【解析】:C 项,“说明朱生豪翻译成就的伟大是他人难以比拟的”理解错误,应为翻译莎剧,不仅需
要激情、才华,更需要全部心血的投入。
2.【解析】:A 项,“令人窒息的文化封锁”只是背景,作为目的,依据不足。B 项,“影响了翻译的质
2017年语文真题及解析_新课标②语文高考试题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2017届高考语文-据果索因,探幽发微——原因分析题之要诀-专题练习(十二)-答案
2017届高考语文专题练习(十二)据果索因,探幽发微——原因分析题之要诀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①他出身官宦家庭,有偌大一份家业,经济条件相对优裕。
②他爱好书法鉴藏,又有爱国精神,从而甘愿为收藏做出巨大牺牲。
③夫人理解并鼎力支持,不惜变卖自己心爱的首饰。
2.①现实因素:国家提倡个人购买公债,夫妻合议与其以出售收藏所得钱款认购公债不如将收藏直接捐献国家。
②思想基础:当年收藏书画珍品,就有为国保存的动机;他们清醒地意识到个人收藏的局限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3.①性情淡泊低调。
生活低调不喜应酬,潇湘虽不繁华但更适宜治学。
②理想追求纯粹。
学术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最紧要的是便于学术研究。
③研究内容牵引。
读书时是研究上古、中古的,洛阳、永州等利于学术研究,客观上促成了他的选择。
4.①痴迷读书,治学严谨。
广泛读书得以提供大量学术信息,指导学术研究扎实有效。
②人格独立,富有创见。
培养方式独特,成立国学读书会改变读书目标,强化读书做学问意识。
③竭尽全力多方引导。
努力为学生提供学术信息、揭示学术问题、指示学术方向,指导学生发表论文。
④永州资源利于研究。
永州历史文化资源丰厚,且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做研究有优势。
⑤学生潜质利于学问。
该学院学生保存更多的良好道德观念和传统优秀品质,有利于读书和思考。
三.阅读《钱穆先生在云南》,回答下列问题。
(原文见学案11“自学在前”)5.①在兴国安邦、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驱使下,他潜心研究,不断沉思。
②他读书广博,学养深厚,这为他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③长期的讲学,为他撰写该书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④相对清静的外部环境。
相对于国内其他地方,相对清静的宜良是难得的“世外桃源”,钱先生也正是在宜良的山山水水中寻觅到自己的心灵家园的。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四。
阅读《梁羽生:千古文人侠客梦》,回答下列问题。
(原文见学案11“自学在前”)6.①传统小说和古典诗词的熏陶深深影响了梁氏小说的结构和语言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记阅读
题点五
题型13
品格成就成因题:察言观行,由果索因
抢分·直击题点 提升·精准训练
问题·自我诊断
考能· 要点梳理
题型13
品格成就成因题: 察言观行,由果索因
题点五
题型13
品格成就成因题:察言观行,由果索因
抢分·直击题点 提升·精准训练
问题·自我诊断
【考点考情】 归纳、概括传主的事迹成就、个性品格特点,分析 其事业取得的成就和个性品格形成的原因,是传记阅读的中心任务, 也是课标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必考题型。在高考中,对传主事迹成 就和个性品质的特点及形成原因的概括得分相对容易,但满分率相 对较低,主要原因是概括区间把握不准确,分析不全面,只抓显性信 息,忽视隐性信息。
题点五
题型13
品格成就成因题:察言观行,由果索因
抢分·直击题点 提升·精准训练
问题·自我诊断
-6-
其时清廷腐败,易培基愤于外侮日亟,欲从事外交报效国家,遂离 家赴武昌,考入湖北北方言学堂,与赵恒惕同学。毕业后,易培基又 去日本进修,返国后回到长沙,于1913年任湖南高等师范学堂国文 教员,讲授文字学等课程。一年后,改任长沙师范及湖南省立第一 师范教员。他授课生动,喜标新立异,很能迎合青年学生的心理。 当时毛泽东、田汉等人都在第一师范读书,曾受教于易。
题点五
题型13
品格成就成因题:察言观行,由果索因
抢分·直击题点 提升·精准训练
问题·自我诊断
-10-
1930年11月,农矿、工商两部合并为实业部,易培基的农矿部长职 务亦被相应免去,易遂北上专理故宫博物院事务。易培基到北平后, 决心以故宫博物院的管理为终身事业,任院长兼古物馆馆长,使院 务逐步走向正轨。他每天到院办公,对有关重要事项,都要亲自过 问,全院工作渐臻改进,一度呈现蓬勃向上的气象。当时,故宫除按 日分三路开放外,还增加陈列古代名画、玉器、钟表、仪仗等,以 供游人购票参观。易又将太庙及景山辟为公园,供人游览。他还主 持对故宫殿堂进行了必要的整修,着手古物的鉴别、审查、整理工 作,领导编辑出版《故宫周刊》《故宫书画集》《文献丛编》《故 宫所藏殿本书目》等刊物、书籍,以及各种拓片、印谱,使不少珍 贵的史料、书画、文物得以流传于世。
题点五题型13源自品格成就成因题:察言观行,由果索因
抢分·直击题点 提升·精准训练
问题·自我诊断
-9-
1924年初,易培基奉孙中山之命赴北京,作为全权代表与苏联代 表谈判庚子赔款问题。1925年8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 仰承教育总长章士钊的命令,镇压学生运动,引起了学生反抗,章士 钊竟下令解散女师大。易培基对学生运动大力支持。段祺瑞于12 月对政府进行改组,以易培基为教育总长。此前,段祺瑞决定继续 开办女子师范大学,并任命易为校长。1926年1月,女师大举行大会 欢迎易到校就职,鲁迅和许广平分别代表校务维持会、学生自治会 致欢迎词。 1928年1月,易培基被推为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后又被加推 为外交委员会委员。同年6月,被任命为故宫博物院理事会理事,并 被派往北平接收故宫博物院。易卧病上海,不能前往,电告马衡、 沈兼士等代行接收。随即在南京举行了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全体会 议,推举易培基为院长。同年10月,易培基被任命为国民党政府行 政院农矿部长。
题点五
题型13
品格成就成因题:察言观行,由果索因
抢分·直击题点 提升·精准训练
问题·自我诊断
-7-
1918年,张敬尧任湖南督军,残酷镇压人民,摧残教育,易培基参加 了湖南人民的“驱张”运动。1920年6月,“驱张”运动胜利后,为使被 张敬尧摧残的各级学校迅速恢复,湖南督军兼省长谭延闿决定成立 教育委员会,易培基被任命为委员兼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易上 任伊始,即将学校人员进行改组,先后聘匡互生、周谷城、彭静宜 等人担任教务主任,教员有徐特立、夏丏尊、刘大白等人,师资阵 容十分强大。毛泽东也曾于同年7月受聘在第一师范担任国文教 员。为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易还聘请中外名人杜威、罗素、章太炎、 蔡元培等到校做学术讲演。又创开女禁,丁玲等女生闻讯转学至第 一师范就读。学生组织如“崇新学社”等也相继成立。当时,第一师 范人才鼎盛,新潮澎湃,成为三湘新文化的先锋。
题点五
题型13
品格成就成因题:察言观行,由果索因
抢分·直击题点 提升·精准训练
问题·自我诊断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易培基 马复华
易培基,湖南长沙人,生于1880年2月28日。其父曾在湘西因事牵连 入狱,年仅16岁的易培基上书为父亲申冤,以文辞感动办案人员,使 其父得到赦免,易因此在当地享有文名。
题点五
题型13
品格成就成因题:察言观行,由果索因
抢分·直击题点 提升·精准训练
问题·自我诊断
-8-
1921年,谭延闿奉孙中山命令讨伐赵恒惕部,任命易培基为总司 令部秘书长,易遂离开第一师范。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后,谭延闿 奉命回师靖难,易培基随行至广州。是时他曾写下一首题为《赴粤 途中》的言志诗:“万仞当关险,穷庐百雉城;秋风一何劲,瘦马欲纵 横。”至广州后,孙中山任命易为大元帅府顾问,不久又被孙中山派 为驻浙江全权代表。易培基居杭州西湖俞楼,与胡汉民经常往来, 时有诗作唱和。易生平唯一著作《三国志补注》,也是在俞楼完成 的。
题点五
题型13
品格成就成因题:察言观行,由果索因
抢分·直击题点 提升·精准训练
问题·自我诊断
-11-
面对“九一八”事变后险恶的形势,易培基于1932年春拟订了故宫 博物院文物南迁计划,他不顾某些人的反对,毅然于1933年2月6日 将第一批文物启运南下,至5月15日止,全部13 491箱文物珍品分5批 安全运往南京、上海。易为保存故宫文物尽心尽力,功不可没。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在欢迎会上,鲁迅代表校务维持会致欢迎词,对易培基赞美有 加,说:“易先生的学问、道德,尤其是主持公道,同恶势力奋斗的勇 气,是本会同人素来所钦佩的……”(郦千明《毛泽东老师易培基的 坎坷人生》) ②从民国农矿部部长调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只是易培基人生的一 小步,但无论是中国历史,还是刚刚萌芽的中国近代博物馆学,却因 此迈出了一大步……在此期间,易培基为这个新生的博物馆,立下 了一直持续到今天的严格规定。(林天宏《易培基:守护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