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隆化县委组织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隆化县委组织部
关于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治难转后
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切实解决少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更好地落实省委组织部冀组…2009‟7号《关于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治难转后机制的意见》,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治难转后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省委把治理难点村、转化后进村,作为农村党建的重点工作和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在客观分析基层党建形势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判断和重要决策。

去年以来,通过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领头雁工程”,认真落实“一定三有”机制,继续深化基层党建责任制,狠抓“紫塞先锋”和“城乡党建互动”工程,坚持有职党员抓“三员”、无职党员抓“三定一考”、流动党员抓“一建三联六制”,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但是,少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建工作薄弱、影响发展稳定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一些村党组织不能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村里面貌多年未改观,长期低水平徘徊;一些村热点、难点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干群关系紧张,导致集体上访、越级上访时有发
生;一些村宗族、宗派、宗教甚至恶势力把持村务,党的领导被削弱,党的政策难落实。

出现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些基层党委管党责任意识不强,履行党建职责不到位。

突出的表现是,不能正确处理抓发展稳定与抓基层党建的关系,不重视从源头加强班子建设和村干部管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多采取“救火”、“灭火”方式解决不稳定问题,治标不治本;抓基层党建不重视长效机制建设,村干部职责不明确,任职承诺、“双述双评”、定期考核和结果运用等制度落实力度不够,存在走过场流于形式现象。

还有一些乡镇党委没有真正发挥抓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角”作用,不敢暴露问题,排查后进“以好充次”,整顿后进没下真功夫。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后进不治,农村难稳。

各乡镇党委一定要站在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充分认识治难转后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紧紧抓住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重要机遇,严格落实党建责任制,切实解决后进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所有列入整顿范围的后进村,都要实现转化升级。

在此基础上,健全排查、整顿、督导、跟踪问效等制度,形成治难转后长效机制。

通过努力,使后进村党组织的班子建设得到加强,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干部素质得到提高,核心作用得到发挥,县域内不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为实现农村科学发展、和谐稳定夯实基础。

二、明确列入治难转后范围村的类型
主要包括六类村:(一)村党组织瘫痪或半瘫痪、长期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的。

村班子不健全,村党组织书记缺职三个月以上;未完成村“两委”换届;连续三年以上没有发展党员;没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或活动场所危旧破烂,不能满足党组织和党员活动需要。

(二)村“两委”关系严重不协调的。

村党组织不能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严重不团结,影响工作正常开展。

(三)村“两委”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或其他班子成员,利用职务之便,挥霍浪费,侵吞集体财产物;优亲厚友,处事不公,引起群众强烈不满。

(四)群众合理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影响村情稳定的。

年度内发生过到市以上集体访、越级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仍存在不稳定因素,热点、难点问题久拖不决,存有矛盾激化和发生群体性事件的隐患。

(五)宗族派性及恶势力干扰村务,影响村里工作正常开展的。

村务长期被宗族派性势力把持,或被恶势力操纵。

(六)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执行难的。

民主制度不健全,党员会议、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不能按制度要求及时召开或流于形式。

三、排查治难转后村的方法和步骤
为确保准确排查、把治难转后工作落到实处,年内分四个阶段开展工作:
第一阶段(提高认识阶段1月22日-1月31日):乡镇党委认真学习县委组织部文件精神,充分认识治难转后工作的重要意
义和准确把握列入治难转后范围村的六种类型。

第二阶段(自查倒排阶段2月1日-9日):各乡镇党委要对照列入治难转后范围村的六种类型,将本乡镇所辖的村级党组织进行一次认真排查,对2009年的整后工作进行总结和回头看,进行查漏补缺;结合年终考核结果,对各村进行综合排队,排查2010年后进村级党组织,辖10村以下的乡镇倒排1个转后村,辖11-20村的乡镇倒排2个转后村,辖21个以上村的乡镇倒排3个转后村。

并逐村确定后进类型、分析后进原因、拟采取的治难转后措施,按照统一要求的格式和内容报到县委组织部基层组织科(格式和内容要求附后)。

2010年后进村确定以此次上报为准。

第三阶段(综合上报阶段2月10日-2月28日)县委组织部将会同纪检、民政、信访、计生、综合治理等部门,共同“聚焦”排查出的后进村,综合平衡后按倒排8%的比例确定上报。

第四阶段(整顿治理阶段3月1日-10月31日)在县处级挂联领导和县派工作组尚未明确之前,乡镇党委要采取有效措施主动工作,不等不靠,针对后进类型分类施治。

县委将继续以“城乡党建互动”为载体,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任政治督查员、选派科级党员领导干部组成整后工作组到村帮扶,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治难转后工作。

四、认真落实治难转后措施
多年实践积累的治难转后有效措施,要继续抓好落实,并适应新情况总结完善、规范提高、形成制度。

(一)落实后进村排查责任。

严格落实排查责任,做到谁排查、谁签字、谁负责。

后进村名单经乡镇党委书记签字后,上报县组织部,县委组织部分类确定后逐级上报市委组织部和省委组织部备案。

县组织部建立治难转后工作台账,明确后进类型、存在问题、转化时限和具体责任人,省、市、县三级组织部门将随机进行抽查,发现排查不真实或故意隐瞒不报的,按管理权限追究县、乡党委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后进村制度。

列入整顿范围的后进村,都将确定一名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分包。

乡镇党委书记要带头联系最难最乱的村,每月至少到联系点工作一次,集中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要把治难转后纳入基层党建专项述职的重要内容,进行组织评价和评议,进一步强化乡镇党委书记抓治难转后的责任意识。

(三)继续实行县以上机关部门包村制度。

对排查确定的后进村,将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县乡机关抽调优秀干部和骨干力量,组建工作队驻村开展工作。

建立包村目标责任制,包村部门“一把手”要经常到后进村调研、指导工作,并发挥部门优势,帮助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难题。

落实“一年帮带、三年有责”延续责任制,后进村不转化,工作队不解散。

把治难转后列入驻村工作队员和包村部门年终考核内容,后进村存在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帮扶责任不落实的,取消单位和个人评先评优资格。

(四)切实发挥乡镇党委“主角”作用。

乡镇党委要定期召
开专门会议,对抓村级组织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检查,研究制定整改落实措施,每半年向县委作一次专题书面报告。

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要分片包村,对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进行深入调研,掌握村党组织建设和发挥作用的真实情况。

县委组织部每半年对乡镇党委抓村级组织建设情况,包括落实“一定三有”、整顿后进村党组织等进行一次联查和民主测评,检查和测评结果作为考核乡镇党委领导班子的重要依据。

对抓后进转化工作不力、后进村党支部瘫痪半瘫痪三个月以上,以及后进村在规定期限内不能转变后进面貌的,要严肃追究乡镇党委特别是党委书记的责任,党委书记是县级后备干部的,取消后备资格。

(五)搞好治难转后与创先争优衔接。

把治难转后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农村党建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治难转后成效不明显、后进村面貌长期得不到转变的,乡镇党委不能评为“五个好”乡镇党委,乡镇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

当前,要把开展治难转后情况,作为评价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内容,对于后进村没有实现转化的,在学习实践活动巩固提高过程中,仍要作为重点来抓。

五、切实加强治难转后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各乡镇党委要把治难转后工作,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中之重,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切实做到常抓不懈。

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整顿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加强对治难转后工作的调度、检查,搞好转化验收工作;注重总结推广治难转后工作经验做法,努力营造以先进带后进,集中精力治难转后工作的浓厚氛围。

组织部门将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在县委的领导下,积极会同政法、纪检、宣传、民政等部门抓好治难转后各项工作的落实。

各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议成员单位,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形成治难转后的工作合力。

(一)注重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

在治难转后工作中,对转化不力、群众反映强烈、不胜任本职工作的村党支部书记,坚决予以组织调整,抓住整顿契机,进一步优化全县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结构。

要拓宽选人视野,鼓励支持党员民营企业家、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县乡退休人员和军队专业干部回村竞选党支部书记,注重从特别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中选拔党支部书记。

对村内确实没有合适人选的,下派乡镇机关干部到村任职,下派干部必须脱离原工作岗位,全面履行村党支部书记职责。

实行后进村党支部书记调整备案制度,县委组织部直接掌握村党支部书记任免情况。

(二)切实解决后进村存在的突出问题。

针对后进村存在的问题,因村制宜,分类指导。

对村党支部瘫痪或半瘫痪的,要先进行组织调整,选好配强村党支部班子,而后解决突出问题。

对村“两委”关系严重不协调的,要深化“一制三化”机制,落实“四议两公开”做法,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

对为政不廉、违法违纪的村干部,要依纪依法予以严肃查处。

对群众反
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深入了解情况,找准症结所在,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减少矛盾隐患和不稳定因素。

对宗族派性严重的,要通过说服教育和民主法制的形式,进行综合治理。

对地方恶势力干扰把持村务的,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坚决予以打击。

(三)加强对整顿转化工作的督促检查。

根据全县治难转后工作进展情况,县委委组织部适时进行调度,听取各乡镇党委汇报,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研究推进工作措施。

同时,按照省市部署,省、市每年对各地治难转后工作进行集中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检查情况在全省、全市范围内通报,并直接寄发各市、县委书记和负责同志。

省委组织部还将建立定点解剖制度,每年选择2—3个问题突出的县,每个县随机抽取2个乡镇,对所抽查乡镇所有村进行检查解剖。

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通过寄发督办信函、整改通知书等形式督导解决。

对一些久拖不决、影响较大的重点问题,直接调度县、乡党委书记和有关责任人。

要求各乡镇党委务必高度重视,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按要求抓好工作落实,按季度书面汇报本乡镇治难转后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材料于每季度末最后3个工作日内上报),年底向县委组织部作专题书面报告。

各乡镇在治难转后方面的经验做法、先进典型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报告县委组织部。

***乡镇***村情况简介
(后进村)
一、自然概况
地理位臵、总面积,自然村、组、户和人口数量,耕地及山林面积,上一年度人均纯收入,集体经济收入及主要来源等基本情况。

二、班子状况
干部职数及党支部书记、主任基本情况。

三、党员队伍状况
党员队伍基本情况:总数、年龄、性别构成及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现状等。

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概况
包括“两室”基本情况,新旧程度、建设时间、房屋面积及办公设施配备等情况。

五、后进类型及后进原因
六、治难整顿主要措施
针对后进原因,拟采取哪些有力措施对该村进行整顿提高,列出工作计划和序时进度。

七、包扶责任人
明确乡镇主要负责包扶工作领导干部和具体责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