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地理高考真题汇编(教师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高考专题复习试题汇编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高考专题复习试题汇编

选修 6 环境保护[ 考纲原文 ] 1.环境与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4.环境污染与防治。

5.环境管理。

高考题组一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1. ( ·新课标全国文综Ⅰ)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害而成。

以下图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举措。

答案危害:切沟切割土地,破坏耕地,阻碍耕种(严重时可阻绝交通);加大土壤侵害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洗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举措:调整耕种方式,防备水流集中(如等高耕种、间作、修地埂等);修筑引水排水设施( 如修筑排水渠等 );(在水流集中地区 ) 设置阻碍 (如草地,灌丛等 );在切沟中修筑拦水坝 (谷坊) ;切沟填埋。

分析资猜中指出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害而成,说明切沟会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减少;图示切沟景观显示了切沟不停切割耕地,所以其不只破坏耕地,还会阻碍耕种。

切沟的防治要从耕种方式调整、工程举措填埋等方面考虑。

切沟一旦形成,假如不采纳治理举措会致使切沟不停加宽加深,修筑排水渠和拦水坝等能有效防治切沟的形成。

2. ( ·山东文综 )阅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植被浅沟常部署在城市道路双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

以下图为植被浅沟表示图。

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答案采集雨水 ( 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添可利用水资源量);增补地下水 (增添下渗 );净化雨水;减少城市内涝;调理小天气(美化环境 ) 。

分析城市内涝是此刻社会城市道对的突出问题,减少地表径流、增添下渗量、增强排水系统建设等是解决城市内涝的主要方法。

建设“ 植被浅沟”能够采集地表水,经过滤网来提高地下水的水质,同时能够经过增添地表植被改良局地小天气。

高考题组二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3. ( ·新课标全国文综Ⅱ )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要点保护鸟类,目前全世界只有1000 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专题04 地质地貌(教师卷)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专题04 地质地貌(教师卷)

专题04地质地貌(2024·广东)发育于云南省临沧市某处半山腰的硝洞是一个石灰岩溶洞,洞内有较厚的夹杂石灰岩砾石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其表层有约2m厚的文化层(含有古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

左图为硝洞剖面示意图;右图为自洞内望向洞口方向的景观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地貌形成的因素)参与该溶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①化学溶蚀②重力崩塌③冰川刨蚀④风力吹蚀⑤流水侵蚀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④⑤D.③④⑤2.(外力作用)可推断,该溶洞内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主要源自()A.洞顶的滴水化学淀积物B.人类活动遗留的堆填物C.洞内石灰岩崩塌堆积物D.地质时期的流水搬运物【答案】1.B2.D【解析】1.溶洞是流水溶蚀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形成的地下喀斯特地貌。

该溶洞是受流水侵蚀、化学溶蚀可溶性石灰岩形成的,洞内有较厚的夹杂石灰岩砾石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故流水侵蚀、化学溶蚀石灰岩,重力崩塌形成洞穴,故参与该溶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化学溶蚀、重力崩塌、流水侵蚀,①②⑤正确,与风力、冰川作用关系不大,③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石灰岩属于浅海沉积,地质时期随地壳的抬升运动,石灰岩沉积处被抬升形成陆地;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形成溶洞,地下河流经中低山区,可能挟带砾石、砂和黏土等不同粒级的碎屑沉积物,这些物质随水流进入溶洞,并在洞内沉积下来,形成粉砂质黏土沉积物,D正确;洞顶的滴水化学淀积物、洞内石灰岩崩塌堆积物的主要成分应该是石灰岩块,而不是粉砂质黏土,AC错误;据材料可知,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在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之上,B错误。

故选D。

(2024·浙江1月)河流阶地是发育在河谷两侧高水位之上的阶梯状台地。

下图为某河流阶地剖面示意图,图中标注的时间为阶地形成的距今时间。

完成下面小题。

3.(河流阶地地貌)各级阶地形成过程中()A.T1抬升速率最大B.T2抬升幅度最大C.T3下沉速率最小D.T4下沉幅度最小4.(河流阶地地貌)与其他阶地相比,T2具有不同结构,可能是()A.形成时位于曲流的凸岸处B.形成时河流侧蚀河床展宽C.形成后风力侵蚀向上搬运D.形成后遭遇特大洪水事件【答案】3.A4.D【解析】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1阶地1.1万年抬升了30米,T2阶地2.4万年抬升了35米,T3阶地5.5万年抬升了50米,T4阶地40万年抬升了50米,T1抬升速率最大,A正确;T4、T3阶地抬升幅度最大,BCD错误。

2024年高考地理高考真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18环境保护含解析

2024年高考地理高考真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18环境保护含解析

专题18 环境爱护【2024年高考真题】(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生态环境爱护】44.[地理——选修6:环境爱护](10分)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干脆排污,严峻影响了水质。

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输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

图7示意运输河及水系位置关系。

图7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答案】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河湖水质得以改善;伊利诺伊河水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也增加,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染周边及下游地区;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水系连通后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解析】工程修建前,“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干脆排污,严峻影响了水质”,该工程修建后,改善了市区河道及密歇根湖的水质。

但是由于运输河修建“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

”使得伊利诺伊河水质下降,污染物增多。

同时由于密西西比河及五大湖相连通,使得生物活动范围更大,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生态环境爱护】44.[地理——选修6:环境爱护](10分)韩国首尔市的清溪川,历史上是一条闻名的河流。

20世纪五六十年头,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清溪川的水质快速恶化,后被覆盖为暗河,并在其上兴建了高架道路。

2003年当地启动“清溪川复原工程”:复原自然河道;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隔离处理;拆除高架道路,兴建各具特色的横跨河道的桥梁。

说明“清溪川复原工程”对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

【答案】复原自然河道,复原水生态环境;对污水隔离处理,有利于河流水质改善;复原自然河道,对局地微气候具有调整作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能有效吸附灰尘,净化空气:拆除高架,削减汽车尾气的排放。

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 第16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师版)

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   第16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师版)

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16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单选题1.(2021·全国乙卷)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及苔藓地⽊组成,⽊多数灌⽊为极地特有种。

苔原带横跨亚欧⽊陆与北美⽊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

第四纪冰期,苔原带⽊度扩展⽊我国阿尔泰⽊—阴⽊一线.其后,随着⽊温升⽊,苔原不断向北及⽊海拔退却。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受全球⽊候变暖的影响,亚欧⽊陆苔原带将()A.整体向北移动B.整体向南移动C.⽊积扩⽊D.⽊积缩⽊(2)苔原带横跨亚欧⽊陆,表明()A.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B.亚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C.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D.亚欧⽊陆降⽊北部最多(3)祁连⽊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可能是因为祁连⽊地()A.⽊前针叶林带以上⽊温⽊B.⽊前基带⽊温⽊C.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温⽊D.冰期基带⽊温⽊【答案】(1)D(2)B(3)D【考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解析】【点评】气候变暖对对生态系统的影响:2.(2021·浙江)洞庭湖区水域与陆地交错,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

完成下列小题。

(1)洞庭湖区的植被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经度地带分异规律(2)影响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有()①地形②水分③热量④土壤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B(2)A【考点】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解析】【分析】(1)洞庭湖区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是洞庭湖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属于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方性分异规律。

B符合题意。

(2)根据上题的分析,洞庭湖区从陆地到水底,地形从出露地表到隐于水下,水分从少到多,是导致洞庭湖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故洞庭湖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差异的影响因素是地形和水分,而不是热量和土壤。

2019-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 第二十三单元 环境保护

2019-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 第二十三单元 环境保护

2019-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第二十三单元环境保护图甲为1971—xx年世界及部分国家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变化率,图乙为1971、xx年世界及部分国家单位GDP碳排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图甲图乙1.(xx江苏单科,25,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A.美、日、德三国人均GDP变化率均低于人均碳排放变化率B.美、日、德三国人均GDP与人均碳排放同步增长C.美、日、德三国单位GDP碳排放最大的是美国D.1971—xx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量最大的是中国答案CD2.(xx江苏单科,26,3分)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的是(双选)()A.控制人口数量B.加快发展新能源C.加强科技创新D.缩减生产规模答案BC3.(xx山东文综,4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锯泥是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合物。

我国北方某石材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锯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

石粉质地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漫天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

近年来,某企业在该基地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

下图为锯泥产生过程及利用示意图。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意义。

(10分)答案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加气砖保温效果好,节省能源;减轻空气污染;减轻水污染。

考点二生态环境问题1.(xx课标Ⅰ,44,10分)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

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

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答案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

(3分)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

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师版)

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师版)

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25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单选题1.(2019·全国Ⅲ卷)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如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肥料B.原料C.能源D.产品(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答案】(1)B(2)C【考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解析】【分析】(1)由图文资料可知,图中是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主要对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因此该自动处理系统的原料是厨余垃圾。

而不是肥料、能源和产品,B符合题意。

(2)由图可知,该图中的自动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应该是:首选对厨余垃圾分选,分拣处杂物和提取生物油脂,生物油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工业油脂(可以利用),另一部分是有机渣,然后把有机渣放到沼气池发酵,生产沼气,沼气可以发电,剩余的沼气渣(废渣)可以返田,提高土壤肥力。

因此四个选项中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C【点评】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且具有污染性、资源性和社会性,需要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和社会化处理,如不能妥善处理,就会污染环境,影响环境卫生,浪费资源,破坏生产生活安全,破坏社会和谐。

垃圾处理就是要把垃圾迅速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加以合理的利用。

当今广泛应用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

垃圾处理的目的是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

2.(2018·天津)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环境保护(带详细解析) .doc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环境保护(带详细解析) .doc

环境保护(10年上海卷地理)(九)工业化对代.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环境的变化影响人类的生活。

21.我国云南某地的大理石雕像.天长口久变得“面目残破”。

这主要是因为A.酸雨淋蚀加剧 B.紫外线辐射强烈C.沙尘暴频繁肆虐 D.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答案:A22.最近墨西哥湾出现了严重的石油泄漏污染事件,利用RS和GPS技术可以监测①石油污染的海区范围②海底漏油点的石油日泄漏量③石油污染物扩散的速度④污染海区海洋生物种类的变化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C(10年海南卷地理)26.(10分)环境保护高速公路属于全封闭的带状人工建筑物,当其通过自然保护区时,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很大。

试述高速公路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减少其不利影响的合理建议。

【答案】26.答案要点:不利影响: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食物源减少、迁徙通道受阻、活动区域缩小等;噪声干扰动物的生活。

(干扰动物的择偶、产仔、哺乳等行为)。

(6分)(只要答案合理可酌情评分,但得分不超过6分) 建议:修建生态走廊或生物通道;采用隧道、架桥等通过方式。

(4分)(只要答案合理可酌情评分,但不得分不超过6分)(10年江苏卷地理第23-24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

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图l2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23~24题。

23.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

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A.① B.② C.③ D.④24.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B.旱涝灾害增多C.某些物种灭绝 D.土壤肥力下降答案:23.AC 24.AB解析:第23题,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后,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了,即①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则大气逆辐射也会增强,即③变大。

第24题: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在于改变了原有的干湿状况,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乃至于会影响一个地区的农业结构;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另一个方面在于加重自然灾害,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环境保护地理高考真题汇编(教师版)

环境保护地理高考真题汇编(教师版)

高考真题汇编——环境保护1、(2007年高考文综山东卷32. 10分)【地理——环境保护】三峡工程蓄水后,峡江急流变成“平静湖水”(图23)。

随着大坝的建成运行,库区环境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据国家环保局通报,目前库区水质较好。

但库区上游及其沿岸支流城镇的废水、固体废弃物非达标排放现象仍然严重,每年有大量生活垃圾随流水进入库区,某县曾在4天内捞起的漂浮物就达100多吨。

(1)图23中,某支流上A 、8两处水质较差的是哪处?如果该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试说明原因。

(3分)(2)漂浮物对库区的主要危害有哪些?(3分)(3)从源头控制的角度,采取哪些环境管理措施可以解决库区漂浮物问题?(4分)1、【答案】(1)B 处。

原因:库区两岸支流地区城镇工业、生活等污水排放,其下游受到库水顶托,水流相对变缓,致使污水富集,水质变差。

(2)危害三峡工程安全(2分);影响旅游景观(2分);阻碍航运(2分)。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以及利用各种手段(法律、行政、经济等)制止乱倒垃圾行为;对城乡垃圾进行集中收集;采用各种技术进行分类处理、利用。

2、(2007年高考地理海南卷27、10分)(选修6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5年11月13日,某化工厂的苯胺车间因操作错误发生剧烈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导致大量有毒的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

国家环境保护局根据相关法规条件,对造成重大污染事故的单位处以法定的最高罚款,并处分相关责任人。

(1)这次污染事故产生的危害有哪些?(4分) (2)如何防控可能发生的类似污染事故?(6分)2、【答案】(1)主要危害:①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环境,造成水生生物的死亡等;(2分)②松花江自污染源以下水质恶化,生活、生产用水紧张。

(2分)(2)防控的主要措施:①开展重点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案。

(2分)②加大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企业要强化安全生产,加强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政府要加强监管力度,加快企业的治污进程。

专题14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教师卷)

专题14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教师卷)

专题14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2024·湖北)不同类型食物的碳足迹差异显著。

图1示意某市1978~2015年食物消费结构变化。

图2示意该市同期消费的食物产生的碳足迹结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1 图21.(碳足迹)碳足迹系数为某类食物产生的碳足迹与该类食物的消费量之比。

下列食物中碳足迹系数最大的是()A.粮食B.蔬菜C.禽肉D.畜肉2.(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可行的饮食方式有()①保证营养需求的同时,将动物源食物消费保持在合理范围②保持动物源食物占比,由水产品消费大幅度转向畜肉消费②减少水果、蔬菜和禽肉的消费,增加畜肉消费④增加水果、蔬菜和禽肉的消费,减少畜肉消费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1.D 2.B【分析】1.图2示意该市同期消费的食物产生的碳足迹结构变化。

由题干“碳足迹系数为某类食物产生的碳足迹与该类食物的消费量之比”可知,某类食物碳足迹结构占比越大,其碳足迹系数越大。

读图2可知,该市1978~2015年碳足迹结构占比最大的是畜肉,说明畜肉碳足迹系数最大,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读图2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市1978~2015年碳足迹结构占比最大的是畜肉,即畜肉产生的碳足迹最多,从倡导绿色低碳生活角度,可行的饮食方式是减少畜肉消费,排除②③选项;从总体上看,该市1978~2015年动物源食物(奶类、蛋类、水产品、禽肉、畜肉)总体占比大于植物源食物(水果、蔬菜、粮食)总体占比,水果、蔬菜和禽肉碳足迹结构占比较小,综上,从倡导绿色低碳生活角度,可行的饮食方式是保证营养需求的同时,将动物源食物消费保持在合理范围,增加水果、蔬菜和禽肉的消费,减少畜肉消费,①④正确。

故选B。

(2024·湖南)某大都市城市用地紧缺,道路与居民区距离较近,交通排放颗粒物对居民区有一定的影响,绿化植被可减轻此影响。

在该都市采样监测发现,不同植被类型对颗粒物的拦截效果不同。

环境保护高考试题汇编试题及答案

环境保护高考试题汇编试题及答案

环境保护高考试题汇编试题及答案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环境保护高考试题汇编1.(2012年高考山东卷)(10分)【环境保护】下表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

读表回答问题。

(km2)(1(212.(2012年高考海南卷)(10分)【环境保护】城市涝灾(内涝)和城市水资源短缺并存,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

收集拦蓄雨水为城市所用被称为城市雨水资源化。

城市雨水资源化可同时缓解城市涝灾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根据资料,提出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应采取的措施。

23.(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10分)【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4分)(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6分)43.(2012年高考上海卷)阅读关于的资料,回答问题。

(18分)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

人吸入过多的可引起多种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为每立方米10微克。

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监测浓度采样点采样点环境状况 (μg/m3)甲学校。

东、北、西约1000米处各有一条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140乙老城改建区。

南面、西南面约1000米是煤矿,北临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160丙步行街。

紧邻车流量较小的公路。

70丁居民区。

紧邻大型集市、交通繁忙区,东北约500米有一热电厂。

170戊煤化工区。

东邻车流量较大的国道。

340⑴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相比,所列采样点的浓度均已超标。

归纳监测点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

(4分)⑵一般而言,大气中的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如何影响(6分〉⑶大气中的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4分)⑷为降低大气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4分)54.(2012年高考江苏卷)【环境保护】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

(整理)地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环境保护

(整理)地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环境保护

2011年高考试题解析地理分类汇编专题18 环境保护(2011年高考上海卷)(六)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至关重要。

15.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A.降低大气温带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C.促发光化学反应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答案】B【解析】考查臭氧对地球“保护伞”的作用原理,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

16.据观侧,地球上空臭氧空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A.青藏高原上空B.北极附近上空C.南极附近上空D.北美大陆上空【答案】C【解析】考查南极目前臭氧空洞地理事实,地球上空臭氧空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南极附近上空。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44.(10分)环境保护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

表1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表1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变化特点: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

不利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

【解析】对比表中不同年份的数据的变化,可知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结合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可知湿地减少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有: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2011年高考北京卷)40.(23分)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突出全球理念,倡导全球合作。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2)根据上表,概括森林的生态效益。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题环境保护真题题(含答案).doc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题环境保护真题题(含答案).doc

1、云南丽江古城“城依水存,水随城在”,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游客剧增。

据2005年监测,河流流经古城前后,水质由优变为较重污染。

据资料分析丽江古城河水污染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河水污染的建议。

阅读材料,分析该区域在不同时期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対环境的不利影响。

3、图13为我国区域示意图。

A为水陥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

读图冋答问题比—' 澹三0 2 4Km图例回森林画耕地[£|居民地R水库0河济(1) 应采取什么扌旳施來保护B城市的水源?(2) 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

4、图21示意1986〜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21(1) 指II! 1986〜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9分)(2)简述地而沉降的防治措施。

(6分)5、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小CO?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Z为海洋“生物泵”作用。

该作用可能A.缓解全球变暖B.缩小臭氧层空洞C.减轻酸雨污染D.加快海洋流速1、原因:游客剧增,旅游(服务)业迅速发展,生活污水量猛增且(未经处理、不达标)排入河中。

建议:合理控制进入古城的游客量,将游客接待转向新城区,逐渐实现古城“外住内游”: 严格执行污水达标排放,控制生活污水肓接向河屮排放,兴建污水排放管网;兴建污水处理设施,提高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其他合理建议酌情评分,每项建议不超过2分,总分不超过6分。

)2、变化特点: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而积大幅度减少。

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

不利彩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羌;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牛物栖息地减少;牛物种类(数量)减少等。

3、(1)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禁止在湖泊养殖);保护森林。

环境保护高考试题汇编试题与答案.doc

环境保护高考试题汇编试题与答案.doc

环境保护高考试题汇编1.(2012年高考山东卷)(10分)【环境保护】下表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

读表回答问题。

2(1(2)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盐渍化应采取的措施。

(4分)12.(2012年高考海南卷)(10分)【环境保护】城市涝灾(内涝)和城市水资源短缺并存,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

收集拦蓄雨水为城市所用被称为城市雨水资源化。

城市雨水资源化可同时缓解城市涝灾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根据资料,提出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应采取的措施。

23.(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10分)【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4分)(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6分)43.(2012年高考上海卷)阅读关于PM2.5的资料,回答问题。

(18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

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

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PM2.5监测浓度采样点采样点环境状况PM2.5 (µg/m3)甲学校。

东、北、西约1000米处各有一条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140乙老城改建区。

南面、西南面约1000米是煤矿,北临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160丙步行街。

紧邻车流量较小的公路。

70丁居民区。

紧邻大型集市、交通繁忙区,东北约500米有一热电厂。

170戊煤化工区。

东邻车流量较大的国道。

340⑴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相比,所列采样点的PM2.5浓度均已超标。

归纳监测点PM2.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

(4分)⑵一般而言,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如何影响?(6分〉⑶ 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4分)⑷为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4分)54.(2012年高考江苏卷)【环境保护】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

历年文综高考地理环境保护题目.doc

历年文综高考地理环境保护题目.doc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 分)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

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

1.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答案详解1.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向灌木林演化)。

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解析 :1. 本题考查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森林结构(生物多样性)及动植物数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主要从生存空间、量等角度来分析。

(言之有理即可)【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10 分)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下图)。

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 20 世纪 80 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1.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答案详解1.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环境保护相关知识。

从次生林是自然演替的结果这一角度进行解答,如:植被自然适应性强,多样性好,截留水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强等。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 分)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

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

1.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

答案详解1.(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层次单一,林冠密度较低,截留的降水量较少;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等的保护)水分易散失;土壤裸露,土壤蓄水能力较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真题汇编——环境保护1、(2007年高考文综山东卷32. 10分)【地理——环境保护】三峡工程蓄水后,峡江急流变成“平静湖水”(图23)。

随着大坝的建成运行,库区环境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据国家环保局通报,目前库区水质较好。

但库区上游及其沿岸支流城镇的废水、固体废弃物非达标排放现象仍然严重,每年有大量生活垃圾随流水进入库区,某县曾在4天内捞起的漂浮物就达100多吨。

(1)图23中,某支流上A 、8两处水质较差的是哪处?如果该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试说明原因。

(3分)(2)漂浮物对库区的主要危害有哪些?(3分)(3)从源头控制的角度,采取哪些环境管理措施可以解决库区漂浮物问题?(4分)1、【答案】(1)B 处。

原因:库区两岸支流地区城镇工业、生活等污水排放,其下游受到库水顶托,水流相对变缓,致使污水富集,水质变差。

(2)危害三峡工程安全(2分);影响旅游景观(2分);阻碍航运(2分)。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以及利用各种手段(法律、行政、经济等)制止乱倒垃圾行为;对城乡垃圾进行集中收集;采用各种技术进行分类处理、利用。

2、(2007年高考地理海南卷27、10分)(选修6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5年11月13日,某化工厂的苯胺车间因操作错误发生剧烈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导致大量有毒的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

国家环境保护局根据相关法规条件,对造成重大污染事故的单位处以法定的最高罚款,并处分相关责任人。

(1)这次污染事故产生的危害有哪些?(4分) (2)如何防控可能发生的类似污染事故?(6分)2、【答案】(1)主要危害:①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环境,造成水生生物的死亡等;(2分)②松花江自污染源以下水质恶化,生活、生产用水紧张。

(2分)(2)防控的主要措施:①开展重点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案。

(2分)②加大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企业要强化安全生产,加强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政府要加强监管力度,加快企业的治污进程。

(2分)③加强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依法惩治危害饮用水水源环境的违法行为。

(2分) 3、(2007年高考广东地理卷)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共10分) 资料:见图24-25。

根据所给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1)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 。

(2分)图23 三峡库区(局图24图25年(2)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 (填正确项字母)。

(3分) A .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 B .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C .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D .生活污水排放增多 E .工业废水大量排放(3)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其产生的原因是 。

(2分) (4)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3分)3、【答案】(1)酸雨出现的频率较高,总体趋势上升,但有波动。

(2)B 、D 、E (3)问题:①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 ②污水污染; ③地表径流污染。

原因:①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生产活动);②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③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

(4)①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 ②兴建污水处理厂;③农业污染防治;④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⑤加强环境法制法规管理(或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污水达标排放。

4、(2008年高考文综山东卷32.10分)[地理-环境保护]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图13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重的环境问题。

(4分)4、(1)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CO 2增加增强温室效应;SO 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

(2)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化(水污染);对地质环境的不良影响(泥沙淤积、地震、滑坡。

5、(2008年高考地理海南卷27.10分)(选修6环境保护)至2006年,已经发现世界海洋中共有200个“死亡地带”,即海洋中由于污染而威胁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生存的区域。

联合国于2006年lO 月19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目前“死亡地带”的数量比2004年增加了34%。

联合国一位官员说:“这些地带正在对渔业资源以及靠捕鱼为生的渔民构成重大威胁。

”完成下列要求。

(1)国际公海“死亡地带”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4分) (2)简述国际公海“死亡地带”的分布规律及防治措施。

(6分)5、【答案】(1)油轮石油泄漏;远洋运输、捕捞等排出的生活污水:某些公司倾倒的工业废弃物(4分)。

(2)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在远洋航线沿线和渔业资源丰富海域(渔场)(2分)。

防治措施:进行国际合作,制订国际公海海域相关法规,加强国际公海海域的环境管理(2分);防止油轮泄漏,控制向国际公海海域排放各类废弃物(2分)。

6、(2008年高考地理广东卷37.) 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

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1)—(4)题。

(共10分)资料一: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

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

资料二:见图24资料三:见图25(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________月,出现图24 某城市三监测站各月平均混浊天气日数图日数最少的是__________月。

(2分)(2)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填正确项字母)。

(3分)A. 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B. 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C. 连续的阴雨天气D. 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E. 城市森林覆盖率高(3)该市SO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

分析原因。

(2分)(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3分)6、【答案】(1)12 7 (2)ABD (3)空间分布特点:工业区污染源比重大(主要集中在工业区)。

原因:工业区污染源多(主城区和其它区工业污染源少)。

(4)措施;①控制污染源;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③使用清洁能源;④健全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执法)。

7、2008年高考地理江苏卷30. D.[环境保护]图2l为“195l~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圈”。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1分)(2)北京市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总体上为▲度。

我国北部的沙尘暴多发生在▲季,主要因为该季节我国北部地区气候▲,植被稀少,且常有▲天气系统活动,风力强劲。

(4分)(3)首钢集团的搬迁使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首钢搬迁所运用的主要环境管理手段是(填选项字母)▲。

(2分) A.行政手段B.法规手段c.经济手段D.教育手段(4)为贯彻“绿色奥运”理念,你认为进一步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应采取哪些措施。

▲(3分)7、【答案】 (1)由西向东逐渐减弱 (2)轻春干燥(少雨) 冷锋 (3)A(4)改善能源结构;控制废气排放;植树造林;加强风沙源地区的生态建设。

8、2009年高考地理广东卷37.2007年7月,我国颁布实施了新的饮用水国家标准。

目前,饮用水安全问题仍然存在。

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10分)资料一:见图24.资料二:见图25.(1)从污染物来源分析,我国饮用水安全威胁主要农业污染多类型污染其他污染近20年来导致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污染物图污水倒灌池溢流管题水源污染近20年来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图来自 、 等。

(2分)(2)关于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多选题,填选项字母)(3分) A .蓄水池防护出现的问题最少B .水源污染是最主要的环节C .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环节的构成单一 D .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不到1/5 E .水源和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超过了70% (3)分析饮用水污染造成的主要危害。

(2分) (4)提出饮用水污染事故的防控措施。

(3分)8、(1)生活污染 工业污染(2)B D E (3)主要危害:①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②危害居民身体健康。

(4)①水源取水口周围应划定水源保护区;②加强供水体系的日常管理和维护;③建立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④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⑤提高公众保护饮用水源的意识。

9、(2009年高考文综山东卷32、10分)[地理-环境保护] 图13是2000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图中濒危物种分布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

(4分)(2)分析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

(6分) 9、(1)低纬度或热带国家;(2分)岛屿或临海国家。

(2)物种丰富;(2分)火山、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多;(2分)人类过度采伐、毁林破坏了其生存环境;人类过度捕杀。

(2分)10、2009年高考地理江苏卷30.D 、[环境保护]图19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

图20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 ,主要原因是 、 。

(3分)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

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 、 等生态价值和 、 等经济价值。

(4分)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3分)10、(1)变小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2)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 供水(蓄水)、水产业、航运 (3)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

11、2009年高考地理海南卷26、(10分)(选修6 环境保护)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6分)(2)简述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4分)11、(1)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问题:次生盐碱(渍)化。

(2分)原因:常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以及该区5100150种越 南坦桑尼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墨西哥印 度巴 西印度尼西亚图图19图我国半干旱地区某地的地形剖面示意基岩南聚落/m5山峰4沙聚等图198920002006年份土地利用类型比例(%)水质污染综合指数图16域地表蒸发旺盛。

(4分)(2)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风沙危害(风力的侵扰)。

(2分) 原因:风力搬运堆积。

(2分) 12、2009年高考文综福建卷40.C 、[选修6—环境保护]图12为某流域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