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
《昆明的雨》教案及导学案
《昆明的雨》教案及导学案教材分析:《昆明的雨》是语文(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的文或写人或写景,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深挚的情感。
作者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江南小令般的平淡而有味的语言,记下自己青年时代的足迹,倾诉对昆明的雨的喜欢与怀念。
从内容上来说浅显易懂,但从写作手法上来说学生解有一定难度。
学情分析:绝大部分学生基础很差,没有主动思考的习惯,阅读积累较少,阅读内容科普居多,文学素养低,掌握的现代文阅读专用词汇少,学习本篇文章需从点到面的演示过程。
补充写作背景:汪先生是江苏高邮人,为什么写的却是昆明的雨?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
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
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学习目标:1. 会理解课文内容,能感悟作者情感。
2.品味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导语:雨是最寻常的,雨也是文人骚客们笔下的宠儿。
同学们肯定知道不少跟雨有关的诗句,下面就请第一小组来给我们展示一下他们积累。
(雨字飞花令)同样都是雨,在不同诗人笔下却有各不相同的独特体验。
今天我们这节课也学习一篇写雨的抒情散文,齐读课题: 《昆明的雨》。
一.印象昆明:初读雨中景1. 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请圈划出最能概括其特点的一句话。
2. 本文写的不仅是雨,还写了哪些景、物、事来突显昆明的雨的特点?3. 说说昆明雨季中的景、物、事。
(选取其中一点进行介绍,要说说使人动情或饶有趣味的地方)我是导游xxx,欢迎来到昆明,昆明四季如春,……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昆明仿佛顷刻间变成了一个让人无限神往的地方。
我们仿佛看到了绵绵细雨中的青灯古巷、静寂而忧郁的石板路、飘荡着乌云的暗暗的天空...... 下面就让我们驻足昆明,品味作者的感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 列夫托尔斯泰》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列夫·托尔斯泰学习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
学习重点:对托尔斯泰进行的肖像描写。
学习难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学习时数: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资料链接: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
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
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
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
《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
《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
《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一、独立试航:阅读课文,独立完成下列问题(一)给加点字注音:黝.黑愚钝.禁锢.犀.利炽.热藏污纳垢.颔.首低眉广袤.无垠.一绺.长髯.鬈.发胡髭.穹.顶锃.亮甲胄.粲.然(二)解释下列词语:藏污纳垢:。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统编2023版)风景这边独好——学写游记(教学设计)
悠悠天宇旷,殷殷家乡情“伟人故里家乡情怀”系列写作【教学设想】八年级下册四、五单元的写作(“撰写演讲稿”和“学写游记”)都是实用类文体写作,于是我打算将写游记和演讲结合起来,开展“伟人故里家乡情怀”的主题活动,其中包括“读广安”“游广安”“写广安”和“颂广安”四大板块,以加深同学们对故乡的了解,增进同学们对故乡的情感。
“读广安是准备。
本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民俗文化”,当时让同学们搜集了广安的民风习俗等,这次可在之前的基础上再去了解广安的历史、地理等知识,这样“游广安”才更有针对性,“写广安”才能更充实,“颂广安”才更有文化底蕴。
“游广安”是基础。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写游记必须得有原始生活素材的储备。
考虑到当下的疫情情况,我计划让同学们利用假期与家长一起出游广安,去欣赏家乡的美景,去了解家乡的风俗文化,去聆听家乡的故事传说……“写广安”是重点。
学生通过学习写游记和写演讲词,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自己的感受情思,这样也能锻炼同学们的写作能力,提高同学们的写作素养。
“颂广安”是升华。
演讲是写作所成的运用,也是对前面写作任务的一种检测,更是同学们对家乡情感的升华。
这次主题活动计划用四周时间完成,我将利用每周的连堂课进行写作指导、评改、演讲,其中课堂教学时间为四课时。
第一课时指导“学写游记”,第二课时指导“作文互评”,第三课时指导“撰写演讲稿”,第四课时组织演讲比赛。
本次教学主要呈现第一课时。
作家徐迟说:“游记,这实在是一种了不起的文学体裁。
”游记,不但能增长读者的知识,也能给他们带来美的享受。
旅游,本身带有诗意。
所以,我也将用诗意的语言来完成本堂课的教学。
第一课时风景这边独好——学写游记【教学目标】1、根据游览的行踪和自己的体验,合理安排游记的写作顺序。
2、根据表达的中心,合理安排材料的详略。
3、能够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突出景物(场所)的特点。
4、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合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合集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合集内容预览:语文八年级下第四单元教案备课人:王诗路《云南的歌会》一、教学课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云南的歌会》二、授课学时:两课时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能力目标: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
重点:1、理解课文所写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同情境,体会内容和写法的上的差异。
2、深入理解云南歌会所蕴含的美。
难点:揣摩语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写和场景描写的妙处。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本文所写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充满了情趣,根据文章这一特点,我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忌讳:忌怕而隐避。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2、学生在背景音乐中朗读课文,要求读完课文后能说出自己通过本文对云南的歌会有了哪些了解。
本文以老练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描绘了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这是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就可以获取的信息。
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时应引导大家注意每种歌会形式的特点,如:每个场面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并总结归纳: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性质,才智大比拼;山路漫歌--即兴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金满斗会--民歌传承,是一间传授民歌的课堂。
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3、学生根据以上感知整理全文结构:总起全文(1)山野对歌(2~3)分写三种场合的歌会(2~5)山路漫歌(4)金满斗会(5)(三)赏析品读课文:1、文章对三个歌唱场面的描绘在内容上各有侧重,而在写法上也是各不相同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个场面――山野对歌,去感受那一股扑鼻而来的浓郁的乡土气息。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列夫_托尔斯泰》精品导学案(新人教版)
4. 《列夫·托尔斯泰》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熟练掌握课后生字词,准确找出文中描写托尔斯泰肖像的语句。
2.学习本文通过传神的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3.了解文章生动细致的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作用。
4.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体会肖像描写中比喻夸张的作用。
学习重点:1.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及其对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作用。
2.体会肖像描写中比喻夸张的作用。
学习难点: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自主学习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胡髭.()长髯.()鬈.发( )黝.黑()滞.留()愚钝.()禁锢.()轩.昂()犀.利()侏.儒()酒肆.()尴尬..()锃.亮( )甲胄.()粲.然()盎.然()2.解释下列词语。
犀利:侏儒:愚钝:黯然失色:酒肆:3..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共6个)粗制烂造郁郁寡欢藏屋纳垢正襟威坐鹤立鸡群诚皇诚恐颔首低眉无可质疑暗然失色广袤无垠4 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
(1)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 )(2). 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3)而在这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
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
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
()5 茨威格,(国名)人,家,家。
本文选自他的(作品)。
课文采用的手法描述了托尔斯泰的肖像,先写其头部的须发,的造型,的面容写起印象的特点,然后重点通过和修辞手法描写那双眼睛可以概括为,,。
明确:1.zī rán quán yǒu zhì dùn gù xuān xī rú sì gān gà zèng zhòu càn ng2略3 烂——滥屋——污威——危皇——惶质——置暗——黯4.(1)比喻(2)比喻夸张(3)比喻排比5.奥地利小说传记《三作家》先抑后扬浓密丑陋平庸比喻夸张犀利明锐多情【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套导学案、教案
1社戏课题社戏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
2.了解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
3.感知内容,感悟中心过程与方法1.学习作者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妥善安排详略的写法。
2.体会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心情乃至全文中心的作用。
3.揣摩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词语的准确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学习作者热爱童年、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22年10月。
当时,中国共产党刚成立,党领导下的大规模的农民运动也还没兴起。
这时的鲁迅正生活在军阀黑暗统治下的北京。
他日夜忧国忧民,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矢志不渝地战斗着。
《社戏》就是鲁迅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
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庄看社戏。
课文节选的是在家乡看社戏的部分读准字音惮.(dàn)踱.(duó)棹.(zhào)归省.(xǐnɡ)行.辈(hánɡ)凫.水(fú)橹.(lǔ)旺相.(xiànɡ)撮.(cuō)桕.树(jiù)怠.慢(dài)篙.(ɡāo)磕.(kē)潺潺..(chán)弥.散(mí)蕴.藻(yùn)家眷.(juàn)蹿.(cuān)撺掇..(cuān duo)辨清字形理解词语乐土:安乐的地方。
消夏:消除、摆脱夏天的炎热,避暑。
怠慢:冷淡;客套话,招待不周。
惮:怕,畏惧。
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棹着:划着。
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辈:排行和辈分。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撰写演讲稿》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撰写演讲稿》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感受演讲词的不同风格,把握主要特点。
2.明确演讲稿的写作要求,学习演讲词写作的常见技巧。
3.能根据命题完成演讲稿,培养对演讲及语言表达的兴趣。
【学习准备】
准备好八年级下册语文书及笔记本。
边观看边做记录。
【学习方式和环节】
听课学习,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任务,学习环节主要有:
分析本单元四篇演讲稿的不同特色→演讲要素与技巧→演讲稿的特点和写法→例文分析→课后练习。
【作业设计】
撰写一篇演讲稿,下面话题可供参考:
➢我的梦想
➢让爱永驻心中
➢书香,伴我成长
➢假设学校组织竞聘学生会主席、团支部书记、校刊主编、校广播站总监、志愿者服务团团长等,你准备竞聘其中某个职务。
试撰写一份演讲稿,阐述你的竞聘主张。
写作要求:
1.结构完整,符合演讲词的基本格式和内容要求。
2.主题明了,语言符合演讲人的身份。
3.正文字数不少于 600 字。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课提纲第二单元一、单元目标:1.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读文章的理趣和情趣。
2.了解文章介绍的科学知识,读懂文章说明的事理。
3.理清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揣摩说明事理的语言特点。
德育目标: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精神,培养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教材分析:草木枯荣,大雁来去,恐龙无处不有,沙子极为致密,这些现象背后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涉及物候学、地质学、生态学等领域,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大自然的语言》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的浅显易懂,饶有趣味。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大燕归来》抒发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时间的脚印》是一篇富有科普情趣的说明文,文章启示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并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读懂大自然的记录,造福人类。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释的事理;还要学会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质疑问难,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讲究科学创新的精神,还可以学习正确的科学方法。
阅读中要学会默读,并有一定的速度,能按要求筛选信息。
四、学情分析: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语文基础又有了提升。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阐释事理的说明问,涉及物候学、地质学、生态学等领域,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了说明文,但是对这类事理性的接触较少。
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的基础上,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释的事理;还要学会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质疑问难,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五、教学课时安排第五课一课时第六课两课时第七课一课时第八课一课时六、写作:《说明的顺序》(一)学习目标1、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答案
⼋年级语⽂导学案答案⼋年级语⽂第⼀学期导学案第⼀单元导学案答案第1课《巴东三峡》第1课时【学海瞭望】课前预习2. 查阅资料①《巴东三峡》选⾃《中华百年游记精华》,作者刘⼤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
②“巴东”位于长江三峡的中部,⼭川雄奇秀丽,古迹⽂物甚多,是长江沿线著名的国际旅游景区神农溪,⼜名沿渡河,发源于神农架南麓,全长60公⾥,⾃北⽽南在距巫峡2.5公⾥处的西攘⼝坡壁注⼊长江。
“三峡”为万⾥长江上游最为雄奇壮丽的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
三、shang xiāo qǔ cōng dào hé niǎo kōnɡyàn huàn zǐhè qǘ kuíchà yànyù五、1.明确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上,游览三峡,具体为:船从宜昌上驶,⾸先经过西陵峡(第⼀段黄猫峡;第⼆段灯影峡,其间有黄陵庙;第三段崆岭峡,其中有⽜肝马肺峡,崆岭滩等处;第四段是⽶仓峡,出峡处有⾹溪。
船过姊归和巴东,进⼊巫峡。
过巫⼭进⼊瞿塘峡。
过瞿塘峡,到⽩帝城(有孙夫⼈庙,⼋阵图遗迹),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2.以作者船⾏游踪为线索,本⽂是按时间顺序。
3. 第⼀部分:(1—2⾃然段)总述三峡⼭⽔的险恶,令作者赞叹⽽恐怖。
第⼆部分:(3—9⾃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
第三部分:(10⾃然段)写⾛完三峡后轻松的⼼情。
第2课时:⼆、1.好处:为下⽂作铺垫,引起读者的共鸣,突出⼤⾃然的奇伟,表达对三峡的惊叹与赞美之情。
2.4. ⽂中引⽤了⼀些诗、民谚、典故,渲染⽓氛,收画龙点睛之效。
⽂中开头引⽤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带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定下基调。
民谚“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门关”,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
可怕。
前句运⽤对⽐⼿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恶可见,令⼈望⽽⽣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合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合集一、教案一:《壶口瀑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壶口瀑布的壮丽之美。
学习并运用描绘自然景观的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和描绘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描绘自然景观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共鸣,感受壶口瀑布的壮丽之美。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壶口瀑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主题。
2.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关注描绘自然景观的写作技巧。
4.课堂小结5.作业布置让学生以“我的家乡美景”为主题,运用本节课所学技巧进行写作。
二、教案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于勒的品质。
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的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家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培养学生正确面对生活困境的勇气。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于勒的品质,感受文章主题。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于勒的形象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于勒的品质,以及作者如何通过描写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
4.课堂小结5.作业布置让学生以“我的亲人”为主题,运用本节课所学技巧进行写作。
三、教案三:《我的叔叔于勒》课后拓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拓展相关知识点。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3. 我还会继续探索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创新,如引入项目式学习等,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这些改进,我相信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对于课文中的难点、重点内容,如人物描写技巧、修辞手法等,采用讲授法进行深入解析,确保学生理解透彻。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例如,在讲解《背影》中父亲的形象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父亲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描写的特点。
2. 讨论法:针对课文中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其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氛围。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课文背景和人物形象,提高教学效果。
- 如在讲解《背影》时,可以播放与课文相关的电影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父亲的形象。
2. 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课堂互动,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例题4:请仿写一段人物描写,运用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
解答:她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教科书。她穿着一件蓝色的衬衫,外面套着一件黑色的西装外套,显得严肃而认真。她的眼睛透过厚厚的眼镜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她走到讲台前,放下教科书,然后转身面对我们,微笑着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课题。”
2. 教学难点
- 理解并分析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如《藤野先生》中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敬仰所反映出的时代背景和民族情感。
- 掌握并运用复杂的修辞手法,如《纪念刘和珍君》中的排比、对仗等,理解其对表达情感和增强语言感染力的作用。
语文八年级下册四单元导学案
十六、孔乙己(编稿: )一、学习目标与学法点拨:学习目标: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重点)2.理解文章的线索和作用。
3.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了解作者对腐朽的封建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难点)学法点拨:朗读、合作、交流二、回顾旧知:1.什么是小说。
2.小说的三要素。
3.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超前体验: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附和( ) 砚( )台羼()水涨()红绽()出哄()笑间( )或着( )了慌打折()腿不屑( )置辩2.根据所给拼音写出汉字。
阔chuò( ) shì()擦wǎn()惜hūn ( ) 菜门kǎn()咸hēng( )酒店tuí()唐3.解释下面词语。
(1)不屑置辩:(2)颓唐:(3)之乎者也:(4)君子固穷:(5)营生:(6)附和:4.《孔乙己》的作者是原名,字,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选自散文集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选自短篇小说集《呐喊》的有和。
《孔乙己》一文是鲁迅继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是又一篇的战斗檄文。
四、合作探究:1.小组探究: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初步了解孔已己。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2)孔乙己的地位(3)孔乙己的结局2.讨论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交代酒店情况?为什么要把故事放在酒店之中?3.文中用了哪些方法描写孔乙己?请找出来并依据这些描写说说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人?4.《孔乙己》是一幕悲剧,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却是一个“笑”字,作者这样安排线索用意何在?请找出与笑相关的语句探究。
5.小组讨论归纳造成孔乙己悲惨遭遇的原因。
五、达标练习:1.下列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分析这一描写刻画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优质课教案】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教学设计(含导学案)
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优质课教案+导学案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讲演词,是闻一多先生对敌人必然灭亡、必定胜利的论述。
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学习目标:知识于能力目标:1、掌握生字词;2、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3、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目标: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1、领会闻一多先生对敌人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论述。
2、体会U语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搜集闻一多的有关资料,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教师准备:多媒体、录音机、朗读磁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导语: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板书课题及作者)。
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他的这篇在情况下作的?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上的题注,准备回答问题。
出示学习目标。
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情色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论文体裁。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
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存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提示:注意体味讲演的气势与感情,画出表达强烈感情的语句。
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1.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3.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革命的末日来临的?揭露——虚弱本质:自己在恐怖、慌、害怕指出——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4.闻一多先生预言故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新课标[人]第四单元凡俗逸事1.识记并掌握本单元重点字词和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梳理文章内容。
3.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并认识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化。
4.揣摩品味文中重点的语句,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
5.体会文章中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表达效果。
1.通过整体阅读,感知文本内容,了解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
2.通过朗读、揣摩,品味文中的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
3.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
4.采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朗读品味的学习方法。
1.深入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探寻民俗风情,热爱民俗文化。
本单元的主题是民间文化,所选文章表现了丰富而生动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的奇闻逸事。
《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
作者用他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对每一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色,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人、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端午的鸭蛋》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汪曾祺散文“小叙事”的特点。
文章信笔写来,从容闲适;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有味。
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灌注深情于文章,写出了其中的人生滋味。
善于在平实的生活中发现诗意的美,这正是汪曾祺散文的一大特点。
细读此文,在欣赏作者优美语言的同时,还可以品味到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
《吆喝》着实谱写了一曲离我们渐渐远去的“生活交响乐”,内容虽质朴简单,却趣味良多。
往昔生活的片段,人生的种种滋味,仿佛又随着吆喝声充溢我们的脑海,浸润我们的心灵。
吆喝也是一种文化,清纯悠扬的叫卖声显然蕴含着作者的创作个性,那精妙的结构、地道的北京口音和浓厚的地方色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春酒》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如诗一般的生活织就了如诗一般的童年,而作者又用如诗般的语言描绘出这一切:儿童圣洁的心灵,美好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