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中医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疝气最佳方法

中医治疗疝气最佳方法

中医治疗疝气最佳方法疝气,又称腹股沟疝、腹股沟斜疝,是指腹壁缺损或腹腔内压力增加,导致腹腔内脏器(如肠管、膀胱等)突出到腹壁下方或腹股沟区域的一种疾病。

疝气通常表现为腹股沟区域隆起、疼痛、不适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不便和痛苦。

中医治疗疝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通过中医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疝气的症状,促进康复。

下面将介绍中医治疗疝气的最佳方法。

首先,中医治疗疝气的最佳方法之一是针灸疗法。

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针刺或灸烧,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从而达到治疗疝气的目的。

针灸疗法对于疝气患者的腹股沟区域疼痛、隆起等症状有着显著的缓解作用,同时还可以调整脏腑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预防疝气复发。

其次,中药内服也是中医治疗疝气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药认为疝气的发生与体内的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内服中药来调理脏腑功能,促进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疝气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参苓白术散、生地黄等,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调理脾胃、健脾益气的功效,对于疝气患者有着显著的疗效。

此外,中医推拿按摩也是治疗疝气的有效方法之一。

推拿按摩是中医独特的治疗手法,通过对患者腹股沟区域的推拿按摩,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舒缓肌肉,从而达到治疗疝气的效果。

同时,推拿按摩还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气血的运行,对于疝气患者有着显著的疗效。

总之,中医治疗疝气的最佳方法包括针灸疗法、中药内服和推拿按摩等多种治疗手段。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疝气的症状,促进康复,同时还可以调整脏腑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预防疝气的复发。

因此,对于患有疝气的患者来说,选择中医治疗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希望本文介绍的中医治疗方法能够对广大疝气患者有所帮助。

疝气中药治疗方剂有哪些

疝气中药治疗方剂有哪些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7日为1疗程。
2、疝气中药治疗方剂有哪些之槟榔佛手汤治疝气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散寒止痛。主治疝气。
【偏方组成】槟榔、佛手各18克,吴茱萸、香附、荔枝核、黄芪各15克,小茴香、橘核各12克,干姜10克,肉桂、甘草各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3、疝气中药治疗方剂有哪些之茯苓白术桂枝汤治小儿疝气
4、吃些易消化和含纤维素多的食品,以保持大便通畅。孩子大便干燥时,应采取通便措施,不要让孩子用力解大便。
5、不要让孩子大声咳嗽,患咳嗽的小儿要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吃些止咳药。避免孩子大声啼哭,防止腹压升高。
6、保持健康体重,坚持加强腹部肌肉锻炼。
7、积极预防、控制便秘,慢性咳嗽。
8、多吃高纤维食物。
9、避免免举、推挤、或拉扯重物。
疝气中药治疗方剂有哪些
文章目录*一、疝气中药治疗方剂有哪些*二、疝气的症状*三、疝气的预防措施
疝气中药治疗方剂有哪些1、疝气中药治疗方剂有哪些之当归茯苓汤治疝气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清热利湿,活血益气,补肾益肝。主治疝气。
【偏方组成】当归、茯苓、枸杞各15克,肉桂、乌药、小茴香各10克,海沉香5克。
肿块突出时,用于向上轻轻推挤有轻微阻力感随即很快消失。有时同时听到咕噜声。
此外,肿块突出时病人有下坠感,伴有胀痛或牵扯性腹痛。
3、老年疝气症状
老年疝气比较特殊,多由老年人体质弱造成。老年疝气脱出的器官以小肠居多,因此摸起来感觉柔软,退回去时常会伴有咕噜咕噜的杂音,而大肠、阑尾、大网膜等亦可能脱出。
老年疝气发生后老年人还会出现腹痛腹胀、便秘、抵抗力减弱、营养不良、消化不良等症状。
【功能主治】温经通脉,燥湿健脾。主治小儿疝气。

中医对疝气的解释

中医对疝气的解释

中医对疝气的解释
嘿,你知道吗,中医对于疝气可有一套独特的解释呢!就好像咱生
活里常见的气球,有时候气充得太满了,就鼓出一块来,疝气差不多
就是这么个情况。

中医觉得呀,疝气的出现是因为体内的气运行不畅啦。

比如说,有的人脾气急,爱生气,那这气在身体里就容易乱窜,
这不就可能引发疝气嘛!
咱再想想,身体就像一个大机器,各个零件都得好好配合。

气就是
让这个机器正常运转的动力之一呀。

要是气的通道堵住了,那不就出
问题啦?这不就跟马路上堵车似的,一旦堵住了,整个交通都乱套了。

中医还会根据不同的症状来判断呢!比如有的人疝气发作时疼得厉害,那可能就是气郁得太严重啦。

这就好比那暴风雨来临前,乌云密布,压抑得很呢!
我觉得呀,中医对疝气的解释真的很有意思,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
去理解身体的状况。

它不是简单地说这儿有问题那儿有问题,而是把
身体看成一个整体,去寻找问题的根源。

你说是不是很神奇呢?。

完整版疝气中医临床路径

完整版疝气中医临床路径

完整版疝气中医临床路径疝气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主要表现为腹壁局部组织的脱垂,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中医临床路径是指在疝气治疗过程中,中医医生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采用中医药的经验和治疗方法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治疗路径。

本文将详细介绍完整版疝气中医临床路径。

一、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于疑似疝气患者,中医临床路径首先进行的是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中医医生根据患者的主诉、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确定疝气的类型、部位和分型。

1. 详细询问病史中医临床路径强调对患者的详细病史询问,包括起病时间、症状特点、诱因、病程等信息,有助于确定病情和分型。

2. 体格检查中医医生在诊断过程中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观察疝块的大小、形状、颜色等,以及对疝块的触诊、叩诊等检查手段,有助于判定疝气的类型和部位。

3. 辅助检查有时候,中医临床路径还需要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B超、CT、MRI等,以进一步明确疝气的详细情况。

二、治疗原则中医临床路径在确定疝气类型后,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

根据中医药学理论,治疗疝气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活血化瘀、调理脏腑、通利经络、固摄腹壁。

1. 活血化瘀中医临床路径注重通过活血化瘀的方法,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疝块的吸收。

常用中药有桃仁、红花、三棱、川母、莪术等。

2. 调理脏腑中医临床路径认为脏腑功能失调是形成疝气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机体的整体状态,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疝气。

常用中药如党参、黄芪、当归、巴戟天等。

3. 通利经络中医临床路径注重通过通利经络的方法,消除经络阻塞,调整气血畅通。

常用中药如川芎、赤芍、丹参、莱菔子等。

4. 固摄腹壁中医临床路径认为腹壁松弛是疝气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固摄腹壁的方法,加强腹壁的张力,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疝气。

常用中药如升麻、五灵脂、当归、厚朴等。

三、治疗方法中医临床路径提供了多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疗法、中药外治法等。

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制定。

普外科中医优势病种疝气病诊疗方案

普外科中医优势病种疝气病诊疗方案

普外科中医优势病种疝气病诊疗方案一、概述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分,称为疝。

疝多发生于腹部,以腹外疝为多见。

腹外疝是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而致。

腹内疝是由脏器或组织进入腹腔内的间隙囊内而形成,如网膜孔疝。

中医病名:疝气;西医病名:腹股沟疝。

二、诊断【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主要症状:是由腹腔内脏器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区或空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

腹股沟区可扪及包块,偶尔有些胀痛,包块常在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呈梨状或半球形。

次要症状:用手按住包块并嘱病人咳嗽,可有膨胀性冲击感,病人平卧时休息或用手将肿块向腹腔推送,肿块即可向腹腔回纳而消失。

【中医辨证分型】1.肝气郁滞证症状:站立或咳嗽后小腹或阴囊肿胀,结滞不舒,或有隐痛,胁肋胀满,多因忿怒忧郁而发,舌淡红,苔薄,脉弦。

病机分析:忧思忿怒,情志不舒,气机不畅,肝经郁结,而肝经循少腹,络阴器,故筋脉不利,气窜于少腹或结于阴部而发病。

苔薄,脉弦均为肝气不舒之征。

2.寒湿内盛证症状:肿物突出少腹或阴囊,牵引作痛,阴囊肿硬而冷,得暖则舒,舌淡,苔白滑,脉弦紧。

病机分析:寒湿内停久坐寒湿之地,或雨淋受寒,致使寒湿之邪侵袭肝经,盖寒主收引,凝滞经络而不行;或内有水湿,外受寒邪,寒湿相搏,筋脉挛急而发病。

苔白,脉弦紧,均为阴寒内盛之象。

3.气虚下陷证症状:站立、劳动或咳嗽时肿物易于突出小腹或阴囊,伴有神疲乏力,食少纳呆,动则气喘,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病机分析:强力举重,房劳过度,伤于正气,致使气虚下陷患于少腹;或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或老年人肝肾亏虚,筋脉松弛,失于固摄;或因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升提失职而发病。

三、治疗方法1.西医治疗原则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是疝气的最有效方法,有以下三类:(1)疝囊高位结扎术,适用于婴幼儿和部分绞窄性斜疝因肠坏死而局部有感染者。

疝气临床路径

疝气临床路径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1)疝囊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

(3)疝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40.2,K40.9腹股沟疝疾病代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肺功能、超声心动图、24小时心电图、立位阴囊和腹股沟B超及CT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0.5小时,术后应用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

中医治疗疝气最佳方法_中医治疗疝气有什么偏方大全

中医治疗疝气最佳方法_中医治疗疝气有什么偏方大全

中医治疗疝气最佳方法_中医治疗疝气有什么偏方大全手术治疗疝气对人体存在伤害,而中医治疗疝气相对而言有一定优势,那么疝气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医治疗疝气方法1枳壳鸡蛋汤治疝气腹外疝俗称“小肠串气”,是腹腔内脏器通过腹壁的某薄弱部位向外突出所形成的病变。

本病属中医“疝气”范畴,多因寒湿或湿热之邪滞于厥阴肝经,经脉不利所致。

笔者临床验证,服用枳壳鸡蛋汤治疗有良效。

取枳壳60克,煎汁去渣,然后将鸡蛋两个放入其药汁内煮,至蛋熟后将蛋壳敲碎,药汁与蛋一次顿服,每日一剂。

一般服药5剂可愈。

此方具有行气宽中除胀之功效,可治疝气(腹股沟斜疝)。

孕妇及气虚者慎服。

2小儿疝气的中医治疗疝是指体内脏器(如小肠)穿过较薄弱的隔膜进入异位体腔所形成的一种疾患。

根据疝所发生的部位,一般常见的可分为腹股沟疝、股疝、脐疝等。

根据其发病过程又可分为复性疝、难复性疝和嵌顿疝等。

小儿最易发生的是腹股沟斜疝,尤以2岁左右的男性小儿为多见。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发生常与先天因素有关。

当疝症发生时,在患儿腹股沟一侧或是两侧有光滑、整齐稍带弹性的肿块突出或进入阴囊,此时若患儿咳嗽,肿块处可触及有膨胀性冲击感,患儿安静平卧时,肿块即逐渐缩小至完全消失。

这种疝大多属可复性腹股沟斜疝,在小儿今后的发育过程中大都能自愈。

若非手术治疗,一般可采用中药内服、外敷及针灸、推拿等方法。

现介绍几种中医疗法。

元桂1克,升麻3克,吴茱萸3克,桔核2克,荔枝核2克,金铃子2克,青木香1克(以上为一日量),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半月为一疗程。

黑色大蜘蛛(去头去足焙干)10克,桂枝尖20克共研成细末,过筛瓶装密封备用。

每次以每公斤体重0.2克的用量用开水或稀饭送服,早晚各1次,连服半月为一疗程。

小茴香30克,水煎熏洗患处,每天2次。

针灸、推拿法需到医院视患儿具体情况治疗。

对于难复性或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以及其他因素导致的小儿疝气且病情较重者,当以手术治疗为宜。

疝气的用药及中西医类型

疝气的用药及中西医类型

疝气的成药就是橘核丸,处方如下:济生橘核丸橘核 60g肉桂15g川楝子(炒)60g桃仁 60g厚朴(制)15g海藻60g昆布120g关木通15g延胡索15g枳实(炒) 15g木香15g茴香橘核丸拼音名:Huixiang Juhe Wan英文名: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515【处方】小茴香(盐炒) 40g八角茴香40g 橘核(盐炒) 40g荔枝核 80g补骨脂(盐炒) 20g肉桂16g 川楝子 80g延胡索(醋制) 40g莪术(醋制) 20g木香20g 香附(醋制) 40g青皮(醋炒) 40g昆布 40g槟榔40g 乳香(制) 20g桃仁 16g穿山甲(制) 20g外治自疗法(1)肉桂10克、研末醋调,纱布包后敷脐部用于疝气治疗有提升中气之功效。

(2)吴萸、川楝子、小茴香各10克,烘干研末,醋调成膏,纱布包裹,敷脐部用于疝气治疗。

[儿科](疝气)(小肠气)生姜汁5钱,先给患儿洗澡待周身出汗时,用姜汁涂患部,一日二次,连用三、四天,以后不再复发。

[男性科](疝气)(小肠气)粗食盐半斤炒热后,加入花椒20粒,用布包好,敷患处至盐凉,一日一次,最好睡前用,连用4、5天有特效。

中药治疗疝气气是腹腔内脏器或组织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腹腔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向体表突出的疝即为腹外疝,其内容物多为小肠。

腹外疝又以腹股沟疝多见。

疝气多为腹股沟斜疝,发病原因主要为患儿先天性鞘状突未闭或闭锁不全形成孔隙,腹壁肌肉发育不全和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腹股沟管形成的薄弱和缺损使局部防御能力下降,当小儿哭闹使腹内压增高时腹内容物自此向体表突出而发本病。

该病多发生在2岁以内,患儿出生后第一次啼哭时即可出现,有时在出生后几个月发病。

临床表现为啼哭、坠胀感、触痛及腹股沟或阴囊肿块,但不妨碍活动。

在站立、哭闹或用力时肿物出现或增大;平卧、睡眠后肿物变小或消失,用手轻轻向上挤压可使肿物还纳腹腔[1]。

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狐疝”范围,现将近10年来有关研究资料综述如下。

疝气的中医辩证治疗

疝气的中医辩证治疗

疝气的中医辩证治疗很多人对疝气都不是很了解,不知道疝气的病因是什么,这样就不能很好的治疗疝气。

中医治疗疝气有效果吗?今天就为大家介绍疝起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一起来看看吧!根据临证表现,本病应属于中医狐疝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情志内伤,肝气不疏,寒湿凝滞,筋脉不利,小儿形体未充,女性生育劳损,老年体虚气弱,过度劳累,以致气虚肌弱,筋脉驰缓,摄纳无力而成。

(1)气滞寒凝型腹股沟处肿物突起,大小不定,冷胀坠痛,遇寒加重,舌淡苔白,脉沉紧。

当归12g,黄芪25g,茯苓15g,枸杞20g,沉香8g,小茴香15g,乌药15g,青皮15g,枳实10g,肉桂6g,吴茱萸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2)寒凝气虚型腹股沟肿物突起,睾丸冷痛,得温则舒,面色淡白,畏寒肢冷,舌淡边齿痕苔白滑,脉沉迟。

黄芪30g,党参20g,当归15g,郁金15g,枸杞20g,小茴香15g,乌药15g,橘核15g,川楝子25g,肉桂8g,沉香6g,吴茱萸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3)气虚下陷型肿物坠胀,易下难上,气短乏力,食少腹胀,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黄芪30g,人参10g,白术15g,当归15g,柴胡12g,升麻12g,枳壳12g,炙甘草10g,香附15g,荔枝核20g,川楝子25g,橘核1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4)肝气不疏型肿物时大时小,胁肋胀痛,少腹不舒,恼怒后肿物明显,舌黯苔薄白,脉弦。

乌药15g,木香12g,小茴香15g,青皮12g,高良姜10g,槟榔15g,川楝子25g,橘核15g,荔枝核20g,郁金15g,黄芪30g,柴胡12g,元胡12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本病多与气的功能密切相关,气郁宜疏,气滞宜破,气虚宜补,气的固摄托举不力,才会导致器官下陷,故要注重气的养护。

上文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了疝气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多了解一些,希望这些知识能帮助到大家!。

疝气的中医、西医疗法

疝气的中医、西医疗法

疝气的中医、西医疗法疝气是指人体的脏器或者身体内部组织离开腹腔,通过间隙或者薄弱的腹部组织转移到外部,此类疾病称之为疝,多发生于腹部,主要表现为腹疝。

一、疝气的临床表现疝气主要表现为腹股沟疝,可以在患者腹股沟区域明显触摸到肿块,患者平躺后肿块又立即消除。

疝气也是一种婴儿常见的疾病,通常在给婴儿换尿不湿的时候发现肿块,有些则是在给婴儿洗澡的时候发现。

疝气是腹腔内部组织突出到外部,形成疝气袋,在触摸的时候有明显的柔软感,女性一般为卵巢脱出疝气。

二、疝气的危害①影响人体消化系统。

疝气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便秘、腹痛、腹胀以及吸收能力下降等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下腹坠胀感,影响人体正常消化功能。

②对小儿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还会影响女性生育功能。

腹股沟疝紧挨着人体泌尿生殖系统,因此,很多老年人患者时常出现尿频和尿急感,而小儿疝气患者则会导致疝气挤压睾丸,这样一来,便会影响患儿正常发育;对于青少年患者,则可能会对青少年生长发育不利,导致性器官发育障碍,对于女性患者来讲,疝气还可能会导致女性不孕不育。

③诱发其他疾病。

由于疝囊内的网膜和肠管受到挤压,此时便很容易引发炎症,最终导致疝气无法正常回纳从而出现嵌顿,严重情况患者还会出现肠道坏死、肠梗阻等各种危险的并发症。

④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

疝气会给患者带来身体的折磨,而且,精神上也受到了负面情绪干扰,患者的心理压力大,很多患者还会产生抑郁和自卑心理,如果没有及时疏解情绪,长期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堆积导致患者身心不健康,引发心理疾病。

⑤危及患者生命。

由于疝气是一个肿块,在腹腔内和外不停的往复,导致患者的疝囊颈部受到不停的摩擦,长期摩擦会导致肿块变得异常肥大。

而且,由于疝环口长期受到了疝物质的刺激,很容易出现疝囊粘连情况,更有甚者会出现绞窄疝。

三、中医疗法①当归茯苓汤:该中药方具有良好的舒经活络,温经散寒,清热利湿和养肝补肾之效,在治疗疝气上具有十分明显的疗效。

方剂组成为当归中、茯苓、枸杞、肉桂、乌药、小茴香、海沉香。

疝气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教你推拿治疗法

疝气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教你推拿治疗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疝气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教你推拿治疗法
导语:疝气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多发于小孩身上,成年人偶尔也会出现疝气问题。

在中医领域,疝气可以通过推拿按摩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下面为大家
疝气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多发于小孩身上,成年人偶尔也会出现疝气问题。

在中医领域,疝气可以通过推拿按摩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中医推拿治疗疝气的方法。

一:捣小天心5分钟
1:位置:在掌根,大小鱼际交接之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甲掐揉之,称掐揉小天心;用食指或中指微曲,以指尖或指间关节捣之。

作用:清热,镇静,利尿,明目。

二:平肝2分钟
1:手法:自指根推向指尖。

次数5-10分钟功效:清肺平肝。

三:清小肠2分钟
1:位置:在小指尺侧(外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从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小肠;反之则为补,称补小肠。

补小肠和清小肠统称为推小肠,此处为清小肠,推100~300次。

四:推补肾2分钟
1: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沿着小指从指根一直推到指尖,推100~300次。

五:揉外劳宫2分钟
1:位置: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

操作:用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普外科中医优势病种疝气病诊疗方案

普外科中医优势病种疝气病诊疗方案

普外科中医优势病种疝气病诊疗方案疝气病是指腹壁薄弱或孔道扩大,使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突出到腹壁或腹膜囊内,形成可触及或可见的肿块的一种疾病。

传统的疝气病治疗主要是外科手术,但是中医药作为中西医疗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在疝气病的诊疗上也有其独特优势。

中医治疗疝气病的主要原则是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腹壁的张力和弹性,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疝气的目的。

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情,中医治疗疝气病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药物治疗: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气血运行,增强腹壁的张力和弹性,从而防治疝气。

常用的药物有桑螵蛸、崩中丸等,可以口服或外用于腹腔按摩,有益于疝气病的治疗和康复。

2.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药的传统疗法之一,对于疝气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功效。

通过针刺和按摩穴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腹壁的张力和弹性,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疝气的目的。

3.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中医药的另一种传统疗法,对于疝气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按摩腹股沟、腹部等部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增强腹壁的张力和弹性,从而防治疝气。

4.中药外治法:中药外治法是中医药治疗疝气病的一种方法,常用的中药有崩中丸、逍遥散等。

通过将中药制成糊状,外敷于疝气部位,可以刺激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疝气的吸收和消散。

对于疝气病的预防,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增强腹壁的张力和弹性,减少腹部压力,从而预防疝气的发生。

常用的预防方法有:1.合理膳食:中医认为,腹壁的松弛和脾胃功能的失调是疝气的重要原因。

因此,合理的膳食可以帮助调理脾胃功能,增强腹壁的张力和弹性,预防疝气的发生。

应避免过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2.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腹壁的肌肉张力,预防疝气的发生。

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60分钟。

3.腹部保暖:中医认为,寒湿是疝气的发病机制之一、因此,保持腹部的温暖对于预防疝气的发生很重要。

腹股沟斜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及表单(县级医疗机构医院适用)

腹股沟斜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及表单(县级医疗机构医院适用)

腹股沟斜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及表单一、腹股沟斜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900)、腹股沟斜疝(ICD-10:K40.901)双侧腹股沟斜疝(ICD-10:K40.201)、双侧滑动性腹股沟斜疝(ICD-10:K40.203)、双侧腹股沟疝(ICD-10:K40.200)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1)疝囊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

(3)疝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腹股沟疝(ICD-10:K40.900)、腹股沟斜疝(ICD-10:K40.901)双侧腹股沟斜疝(ICD-10:K40.201)、双侧滑动性腹股沟斜疝(ICD-10:K40.203)、双侧腹股沟疝(ICD-10:K40.200)疾病代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疝气中医临床路径

疝气中医临床路径

疝气(腹股沟疝)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成人)腹股沟疝(斜疝或直疝、单侧)。

一、疝气(腹股沟疝)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疝气(TCD编码:BWV0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斜疝或直疝、单侧)(ICD—10:K40。

2,K40.9)择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或无张力(补片)修补术(ICD-9-CM-3:53.0-53。

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谢建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1)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纳差和便秘等症状。

2)病人站立时肿块突出,平卧时肿块缩小或消失。

3)腹股沟区彩超有助于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1)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平卧时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B超提示腹股沟区含肠管性包块。

2.证候诊断参照《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谢建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

疝气(腹股沟疝)临床常见证候及诊断:肝郁气滞证:多为小腹或阴囊肿胀疼痛,结滞不舒,缓急无时,常因忿怒、嚎哭过度劳累而发作,舌淡,苔薄,脉弦。

寒气凝结证:结块在阴囊,肿硬而冷,牵引睾丸疼痛,喜暖畏寒,苔白腻,脉弦紧。

中气下陷证:肿块时大时小,劳累时加重,面色萎黄,动则气短,头昏,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谢建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

非手术治疗: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古代腹股沟疝气的治疗方法

古代腹股沟疝气的治疗方法

古代腹股沟疝气的治疗方法1. 腹股沟疝气的定义腹股沟疝气是指腹腔内的脏器(如肠管)通过腹壁上的缺口或衰弱区域突出到腹壁下或阴囊内。

这种情况会导致患者出现突出物体,通常在咳嗽、站立或提重物时更为明显。

古代人对这种症状也有一定的认识,虽然治疗方法相对简单,但也有一定效果。

2.草药治疗:在古代,草药作为一种主要的治疗方法,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当时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为他们开具针对性的草药方剂,以期缓解或治愈腹股沟疝气。

一些常用的草药,如川芎、防风、当归等,因其被认为具有活血化淤、调和气血等功效,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备受青睐。

这些草药的治疗效果不仅得到了历史的检验,也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一定的认可。

3.针灸理疗:作为古代中医的又一重要治疗方法,针灸在治疗腹股沟疝气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能够调理患者体内的经络和气血运行,从而达到缓解或根除病症的目的。

针灸疗法在我国历史悠久,疗效显著,被誉为中华传统医学的瑰宝。

4.饮食调理:在古代医学观念中,饮食对人体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在治疗腹股沟疝气的过程中,饮食调理被视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实际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合适的饮食方案,以达到辅助治疗和促进康复的目的。

合理的饮食搭配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5.运动锻炼:除了传统的中医疗法,古代人们也深知运动锻炼对于身体健康和康复的重要性。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机能、提高抵抗力,同时对缓解或预防腹股沟疝气具有积极作用。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推荐合适的锻炼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以达到调和气血、强身健体的目的。

6.生活方式改变:在治疗腹股沟疝气的过程中,大力提倡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如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减轻精神压力等。

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疾病的预防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中医治疗的整体观念之一。

综上所述,古代中医在治疗腹股沟疝气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多样的治疗方法。

疝气中医临床路径

疝气中医临床路径

疝气(腹股沟疝)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成人)腹股沟疝(斜疝或直疝、单侧)。

一、疝气(腹股沟疝)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疝气(TCD编码:BWV01)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斜疝或直疝、单侧)(ICD-10:,)择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或无张力(补片)修补术(ICD -9-CM-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谢建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 版)1)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纳差和便秘等症状。

2)病人站立时肿块突出,平卧时肿块缩小或消失。

3)腹股沟区彩超有助于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 年)1)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平卧时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B超提示腹股沟区含肠管性包块。

2.证候诊断参照《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谢建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 版)。

疝气(腹股沟疝)临床常见证候及诊断:肝郁气滞证:多为小腹或阴囊肿胀疼痛,结滞不舒,缓急无时,常因忿怒、嚎哭过度劳累而发作,舌淡,苔薄,脉弦。

寒气凝结证:结块在阴囊,肿硬而冷,牵引睾丸疼痛,喜暖畏寒,苔白腻,脉弦紧。

中气下陷证:肿块时大时小,劳累时加重,面色萎黄,动则气短,头昏,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谢建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 版)、《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 年)。

1.非手术治疗: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选择腹股沟疝修补术或无张力(补片)修补术。

中医也可治疝气

中医也可治疝气

中医也可治疝气疝气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古代医者认为疝气病因病机其一、与久坐寒湿之地,或因寒冬涉水,感受寒湿之邪,以致寒湿凝滞,聚于阴分,因而成疝。

其二、情志抑郁,致肝郁气滞,或忿怒嚎哭,气胀流窜,注于睾丸而致肿痛,或因素体虚弱,复因强力举重,操劳过度,劳则气耗,气虚下陷,致少腹睾丸下坠疼痛,而成疝气。

其三、亦有先天因素,尤多见于小儿。

古代医家指出“小儿亦有此疾,俗曰偏气,胎中病也,此疝不治。

”临床往往自幼及长,经常发作,一般非药物所能根治。

中医将疝气分为寒疝、水疝、气疝、狐疝;其表现各有不同;一、寒疝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阴囊肿硬而冷,控睾而痛,阴茎不举,喜暖畏寒,或形寒足冷,苔白,脉沉弦。

治法:辛温散寒,养血和肝方药:肉桂、茴香、茯苓、乌药、枸杞子、当归、沉香、生姜、木香、川楝子等可见效。

二、水疝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阴囊水肿,状如水晶,或痛或痒,或囊湿出水,或少腹按之作水声,苔薄腻,脉弦。

治法:逐水行气方药:茯苓、猪苓、白术、泽泻、桂枝、橘核、木香。

三、气疝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阴囊肿胀偏痛,少腹结滞不舒,缓急无时,因忿怒、嚎哭、过劳而发,舌淡苔薄,脉弦。

治法:气结偏实,宜疏肝理气气结偏虚,宜补中益气方药:偏实者,乌药、木香、小茴香、良姜、槟榔、青皮、川楝子。

偏虚者,党参、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炙甘草。

四、狐疝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偏有大小,时上时下,似有物状,卧则入腹,立则入囊,胀则俱作。

治法:疏肝理气方药:川楝子、木香、茴香、吴茱萸、元胡。

我国古代中医认为在上古时代,药物和食物是分不开的,配合食补、食疗将会对疾病的预防和快速康复大有帮助;现介绍几种药膳:1、饮----- 生姜10g 饴糖15g 沸水冲泡,不拘时间和次数,频频代茶饮,对于治疗疝气体虚、年老合并气管炎咳嗽,痰液清稀、怕冷食欲不振、恶心者适用。

2、汤------白人参10g 莲子去心10枚放小碗内,加水适量泡发,加冰糖30g 放蒸锅内隔水蒸顿一小时,可治疗疝气体虚及脾虚消瘦、自汗者3、粥------(1)薏苡米50g加水适量煮成烂粥,可调白糖适量,一顿食用,每日一次,连食一月,可治疗疝气合并水肿者(2)鲜豆浆500ml,加米适量,煮粥,每日食用,可治疗疝气体虚消瘦、久咳、便燥者。

古代名医治疗疝气

古代名医治疗疝气

古代名医治疗疝气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供了不少药方,今时仍然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不但有麻黄汤、桂枝汤、小柴胡汤等等名方,还有蜘蛛散这样的不出名的药方。

此篇只论蜘蛛散。

一、蜘蛛散治疝气蜘蛛散是仲景的一张药方,这是治阴狐疝气的。

此方由蜘蛛14枚(于瓦上培干),桂枝半两克,共研细末。

取八分一匕,饮和服,日再服。

何谓阴狐疝气?其主症是阴囊时而偏大(起立走动时),时而偏小(平卧时),时而上,时而下,象狐狸一下变化多端。

另外,多伴有痛胀或重坠感。

阴狐疝气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疝气”、“腹股沟斜疝”等,中医认为是寒湿等邪气凝于足厥阴肝经或气机逆乱、下窜于阴囊所致的病证。

以蜘蛛散治阴狐疝,效如桴鼓,方中蜘蛛味苦性寒,有小毒,入厥阴肝经。

于瓦上焙干,可消除其毒,改变其苦寒之性,能泄下焦结气。

肉桂辛温散厥阴风寒之邪。

蜘蛛、肉桂二药相协为伍,入厥阴,破郁结,能辛温通利厥阴肝经之脉,散寒化气以治狐疝。

二、蜘蛛散的功效关于蜘蛛散,历代医家多有论述,比如魏念庭、王子接、尤怡、黄元御、唐容川、曹颖甫等等,对此方予以肯定。

今时不少医家亦多曾试用于治疗大人或小儿疝气,疗效卓然。

分析其取效的病机,清代名医高学山认为:“蜘蛛腹大,为下入少腹之专药,且性主提携束缚,以辛温生气之桂枝为配,则温补关元、气海之阳神,以驱客寒,得开举收煞之功能,以坚驰坠,阴狐疝病宁有不愈者哉?”清代名医黄元御的观点是:“(阴狐疝)少阴、厥阴二经之病,由水寒木陷,肝气下郁而发。

蜘蛛散,蜘蛛破瘀而消肿,桂枝疏木而升陷也。

”以上二论甚精,值得我们学习。

三、用什么蜘蛛?蜘蛛有毒,但并非每种蜘蛛都有毒。

我们用蜘蛛散,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品种。

《雷公炮炙论》记载:“蜘蛛凡使勿用五色者,兼大身上有刺毛生者,并薄小者,以上皆不堪用。

须用屋面南有网,身小尻大,腹内有苍黄脓液者真也。

”相传金元大医刘完素治疗一例老年疝气患者,用了蜘蛛散无效。

后来有人提醒,当用袋蜘蛛,其为黑褐色,如碗豆大小,头如蟹,夹曲如钩,身长十足,腹尖圆而大,胸腹左右有一白小点,尾有二长须,形尖,与一般蜘蛛浑然不同。

疝气中医治疗方法

疝气中医治疗方法

疝气中医治疗方法
疝气是指腹腔内的器官或腹膜通过腹壁的薄弱部位突出,形成突出物。

中医治疗疝气可采取以下方法:
1. 拔罐疗法:使用罐具或火罐在患者的疝气部位施行拔罐,利用负压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祛除湿气,消散瘀血的效果。

2.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改善气血运行,以求达到治疗目的。

常用穴位有脾俞穴、胃俞穴等。

3. 草药疗法:中药可通过内服或外用的方式治疗疝病。

常用的中药有山楂、蒲公英、枳壳等,具有健脾消食、化湿燥湿的功效。

4. 推拿疗法:通过按摩、推拿、拗拉等手法,刺激腹股沟、腰腹等穴位,舒缓肌肉,舒展筋络,促进气血流通,有助于改善疝气症状。

5. 腹部保健:中医强调腹部的保暖和保养。

可以使用腹带或温热物品保暖腹部,避免受凉。

同时,饮食上避免寒凉食物,多吃易消化、富含纤维的食物,以促进消化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疝气的治疗需要个体化,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同时,任何治疗方法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定期复查以评估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疝气(腹股沟疝)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成人)腹股沟疝(斜疝或直疝、单侧)。

一、疝气(腹股沟疝)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疝气(TCD编码:BWV010)
1.疾病诊断
(11版)1
2
3
(2),
2003年)1
2
3)B
2.证候诊断
参照《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谢建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

疝气(腹股沟疝)临床常见证候及诊断:
肝郁气滞证:多为小腹或阴囊肿胀疼痛,结滞不舒,缓急无时,常因忿怒、嚎哭过度劳累而发作,舌淡,苔薄,脉弦。

寒气凝结证:结块在阴囊,肿硬而冷,牵引睾丸疼痛,喜暖畏寒,苔白腻,脉弦紧。

中气下陷证:肿块时大时小,劳累时加重,面色萎黄,动则气短,头昏,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谢建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非手术治疗: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选择腹股沟疝修补术或无张力(补片)修补术。

3.患者愿意术后接受中药口服治疗。

1.(ICD-10:
2.
3.
4.
1.
2.
3.
4.
(八)术前准备1-2天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4)消化系、泌尿系超声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阴囊或腹股沟B超、心肺功能相关检查等。

(九)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建议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静脉注射:
(1)成人用量2.0g/次,一日2次。

(2)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
(3
2.
一般不超过
1.
(1
(2)寒气凝结证
症状:结块在阴囊,肿硬而冷,牵引睾丸疼痛,喜暖畏寒,苔白腻,脉弦紧。

治法:温化寒湿,疏肝理气。

主方:天台乌药散加减。

药味:乌天台药、木香、茴香、青皮、高良姜、川楝子、槟榔。

加减:气滞甚者加佛手、香附;寒湿重者加桂枝、茯苓。

(3)中气下陷证
症状:肿块时大时小,劳累时加重,面色萎黄,动则气短,头昏,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

治法:补中益气,升提举陷。

主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药味:陈皮、升麻、人参、黄芪、白术、柴胡、甘草、当归。

加减:伴有气滞者加佛手、香附;有肾虚者加山茱萸、巴戟天。

2.手术: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
(2
(3
(4
3.
1.
2.
1.
2.
1.进入其他相应路径。

2.合并有影响腹股沟疝手术治疗实施的疾病,或发生其他严重疾病,退出本路径。

3.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

二、疝气(腹股沟疝)中医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疝气(腹股沟疝,包括斜疝和直疝)(TCD编码:BWV010、ICD-10:K40.2,K40.9)
行择期腹股沟疝修补术或无张力(补片)修补术(ICD-9-CM-3:53.0-53.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7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